世界名校哈佛、MIT,如何教出未来人才?
培养孩子成为未来人才的五大趋势---精品模板

培养孩子成为未来人才的五大趋势来源:北京商报文章作者:邓琳 2009-02—24 10:52:23现在,或者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个问题在教育界引起极大关注。
日前,在“为教育改革和发展建言献策"研讨会上,一个高中学生道出了广大学子的心声:“如果可以的话,希望新的体制可以对我们稍微温柔一点,多给我们一点自由!”对此,各专家纷纷认为,中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首先要解决的是基本的教育理念问题,明确改革的方向与目的,“面向未来的中国教育改革需要高瞻远瞩,需要确立新的教育理想和明确的目标模式”。
无论有创造力的人、有良好人格的人,还是社会急需的高级蓝领人才,专家们给出未来我国人才需求的五大趋势。
趋势一有创新能力无论在学校,还是在企业,“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对人才的基本“培养目标"和“评判标准"。
现实是,绝大多数大学生能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但他们对于自身培养的主动性发挥不够、投身实践的勇气和能力欠缺,“创新能力”对于学生来讲,仍只是一个目标.据了解,创造力倾向有随着高考成绩的提高略显下降趋势。
一般而言,高考成绩佼佼者多为“死学”、“苦学”的“乖学生”,他们的个性往往较弱,创造力倾向也相应较弱。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日前指出,教育的主要功能在于发展人的个性,我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观点,逐渐使学生由全面发展变成平均发展以及平庸发展,最后的结果是,我国普遍培养出一批被称之为“老实听话、本事不大”的学生,“这跟我们过于强调全面有很大的关系"。
杨东平说。
在上周末21世纪教育研究院、北京大学民办教育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为教育改革和发展建言献策”研讨会上,著名教育学者、中国社科院教授李楯很直接地指出,教育的目的最重要的一点是“鼓励人的个性和尊严的充分发展”。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孙云晓认为,我国人才的创新能力非常不乐观,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打破目前这种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改为给予大学自主招生相当大的权力,以特色办学,或者可以允许大学通过多次选拔而录取学生,使学生也有自由选择的机会。
哈佛模式的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哈佛模式的人力资源管理概述哈佛模式的人力资源管理概述哈佛模式,也称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HRM)模式,是一种以员工为中心、强调员工管理和员工参与的管理模式。
它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最初被哈佛大学教授Elton Mayo等人提出。
随着时间的推移,哈佛模式逐渐成为全球范围内企业和组织的主流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哈佛模式的核心理念是将员工视为组织中最重要的资源,并将其视为能够创造组织价值的有力决策者。
在哈佛模式的指导下,人力资源管理变成了与员工密切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并在组织整体成功中获益的过程。
这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的满意度,还可以提高业绩、创造更高的收益和更加忠实的客户。
哈佛模式的主要特征包括:1.员工管理。
哈佛模式将员工视为组织的核心,通过有效的员工管理来推动组织的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是提高员工的技能和素质,增强员工的动力和激励,并为员工提供合适的工作环境和支持。
2.员工参与。
哈佛模式追求员工参与的目标是将员工视为组织决策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通过员工参与来提高组织的效率和生产力。
这可以通过团队工作、拥有自己的工作目标等方式来实现。
3.系统性的方法。
哈佛模式是一种系统性的方法,它要求看到整体的效益,而不仅仅考虑人力资源活动本身的效益。
这需要人力资源管理者了解组织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各个方面,以了解其所面临的机会和威胁以及如何利用和抵御它们。
4.后果分析。
哈佛模式将后果分析视为组织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并强调它在所有人力资源决策中的重要性。
这包括讨论人力资源管理决策的影响、可能的影响和制定有效的管理计划来控制风险和增加成功的机率。
哈佛模式的优势和缺点哈佛模式作为一种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具有一些不可忽视的优势。
首先,它有效地提高了员工的参与度和激励,并加强了员工与组织之间的联系。
它也促进了组织的学习和创新,增加了组织的生产力和效率,提高了组织的竞争力度。
然而,哈佛模式也存在一些缺点。
其中一个主要的缺陷是其过度注重对员工情感和参与度的关注,而忽视了员工的技能和素质的培养和发展。
快速培养人才的方法

快速培养人才的方法1.制定明确的发展计划:为了快速培养人才,组织需要制定明确的发展计划,包括培训课程、工作轮岗等。
这些计划应该能够满足个人的学习和成长需求,同时也要与组织的需求相匹配。
通过明确的发展计划,可以帮助人才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成长。
2.寻找优秀的师傅:优秀的师傅可以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指导,帮助人才快速成长。
组织可以通过内部招募或外部引进的方式,寻找具有丰富经验的师傅,与人才进行定期的交流和指导。
师傅和人才之间的互动可以促进知识的传递和技能的习得,从而加速人才的成长。
3.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理论知识的学习很重要,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和应用这些知识。
组织可以为人才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如项目管理、团队合作等。
通过实践锻炼,人才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经验。
4.激励和奖励:激励和奖励是快速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
组织可以通过设立激励机制,如晋升、奖金等,来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还可以通过表彰和奖励的方式,来肯定人才的优秀表现和贡献,激励其继续努力,不断提升。
5.建立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是指能够不断学习和创新的组织。
建立学习型组织可以为人才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组织可以通过建立知识共享平台、开展内部培训等方式,营造出一个学习的氛围,鼓励人才不断学习和探索,推动组织的创新和发展。
6.培养创新思维:快速培养人才需要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是推动组织发展的重要动力,而创新思维是实现创新的基础。
组织可以通过开展创新培训、组织创新比赛等方式,培养人才的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其创新潜力,为组织带来更多的创新和竞争优势。
7.个性化培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潜力,组织应该通过个性化培养的方式,充分发挥人才的优势和潜力。
个性化培养可以根据每个人的能力、兴趣和发展需求,制定相应的学习和发展计划,提供个性化的培训和发展机会,帮助人才更好地发展和成长。
什么是科技人才教育的成功案例

什么是科技人才教育的成功案例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科技人才的培养成为了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关键。
那么,什么样的案例可以被视为科技人才教育的成功典范呢?让我们先来看看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MIT)。
MIT 一直以来都以其卓越的理工科教育而闻名于世。
在这里,学生们不仅能够接受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更有大量的实践机会。
学校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与顶尖的教授和研究人员合作。
许多学生在本科阶段就能够发表具有影响力的学术论文,参与到前沿科技的研究中。
这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育模式,培养出了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科技人才,他们在计算机科学、生物工程、航空航天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再看以色列,这个国家在科技领域的成就令人瞩目。
以色列的科技人才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业精神。
从小学开始,孩子们就会接触到编程和科学实验,培养对科技的兴趣。
在高中阶段,学生们会参与到各种科技创新竞赛中,锻炼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以色列的高等教育机构也与企业紧密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项目合作的机会。
这种教育模式使得以色列涌现出了众多优秀的科技创业者,在网络安全、人工智能等领域创立了众多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公司。
在中国,也有不少科技人才教育的成功案例。
比如清华大学的“姚班”,它是由世界著名计算机科学家姚期智院士创办。
“姚班”的课程设置极具挑战性,涵盖了计算机科学的前沿领域。
学生们不仅要学习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参与到具有挑战性的科研项目中。
此外,“姚班”还注重国际化培养,学生有机会到世界顶尖大学交流学习。
从“姚班”走出的学生,很多都在国内外的知名科技公司和研究机构中担任重要职务,为推动中国乃至全球的科技进步做出了贡献。
还有深圳的南方科技大学,这所年轻的高校以其创新的教育模式和开放的学术氛围吸引了众多优秀的学生。
学校采用导师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培养方案。
同时,南方科技大学积极与企业合作,建立产学研基地,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科技创新中。
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哈佛模式

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哈佛模式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哈佛模式,也称哈佛八要素模式,是指哈佛大学教授Michael Beer,John Paul Kotter和James Walton在1984年提出的一个综合性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它将人力资源管理定义为“管理组织中人的工作、能力、动机和行为的一整套关系的系统” ,并将人力资源管理分解为八个后续领域。
1.情境环境哈佛模式中的第一个要素是情境环境,这意味着管理者必须了解组织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
其中包括了组织的战略目标、文化和价值观、组织的类型、产业和市场环境等。
管理者必须不断关注组织的外部环境和趋势,以及评估如何在这个环境下使组织更加成功。
2.组织结构哈佛模式的第二要素是组织结构,涵盖了组织架构、授权和责任、工作流程、决策层次、工作职责、团队的关系等方面。
管理者需要对组织内部的结构和流程进行优化,促进沟通和决策流程,以实现组织目标的最大化。
3.人力资源流程哈佛模式中的第三要素是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即招聘、聘用、培训、评估和激励员工等方面。
管理者需要确保组织的人力资源流程符合组织目标的需求,同时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绩效。
4.任务设计哈佛模式的第四要素是任务设计,即组织如何将工作分配给员工。
管理者应该确保工作分配合理,工作内容和员工技能匹配,以最大化工作效益和员工满意度。
5.绩效管理哈佛模式中的第五要素是绩效管理,涵盖了绩效评估、反馈和奖励等方面。
管理者需要建立绩效评估标准和过程,向员工提供精准、有效的反馈,并给予奖励以促进员工的绩效和表现。
6.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哈佛模式的第六要素是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它涵盖了人力资源管理的自动化和数字化。
管理者应该通过使用适当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人员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7.员工参与哈佛模式中的第七要素是员工参与,即组织如何将员工从普通员工转化为能够为组织做出贡献的成员。
管理者应该鼓励员工参与组织的发展和决策,以提高工作和组织的價值。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典型案例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典型案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典型案例在当今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已经成为了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一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典型案例。
1. 斯坦福大学的“创业课程”:斯坦福大学的“创业课程”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创业课程之一。
该课程结合了学术和实践经验,为学生介绍了各种创业策略和实践,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创业过程。
通过该课程,学生可以学习到如何在初创企业中担任重要角色,并了解如何开展成功的企业。
2. 哈佛大学的“批判性思考”课程:哈佛大学的“批判性思考”课程是该校最著名的课程之一。
该课程教授学生如何分析、思考和评估文本,以及如何提出新的观点和理论。
通过该课程,学生可以学习到如何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这对他们的职业生涯和日常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
3. 麻省理工学院的“机器人课程”:麻省理工学院的“机器人课程”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机器人课程之一。
该课程介绍了各种机器人技术和控制算法,学生可以学习到如何设计和制造机器人,以及如何使用机器人进行各种任务。
通过该课程,学生可以了解机器人技术在未来的应用和潜力。
4. 牛津大学的“人类学课程”:牛津大学的“人类学课程”是一门跨学科的人类学课程,涵盖了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和语言学等多个领域。
该课程介绍了各种人类学理论和方法,学生可以学习到如何理解人类社会和文化。
通过该课程,学生可以了解人类学在未来的应用和潜力。
这些典型案例展示了不同领域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学生介绍了各种实践课程和学习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职业发展方向。
同时,这些案例也展示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在未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本申请点的人才培养定位、目标及未来5年的工作思路

本申请点的人才培养定位、目标及未来5年的工作思路人才培养定位、目标和未来5年的工作思路是一个组织和机构对于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这需要根据组织的战略发展目标、行业特点以及市场需求来共同确定。
以下是一个假设性的例子,用于说明如何制定这样一个计划:一、人才培养定位本申请点(例如一个研究院、一个技术公司或一个教育机构)的人才培养定位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这些人才应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良好的跨学科交流能力,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和经济环境。
二、人才培养目标1. 知识传授:确保学生掌握最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2. 能力培养: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问题解决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价值观塑造: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包括尊重知识产权、遵守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4. 适应性训练:帮助学生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三、未来5年的工作思路1. 第一年:进行现状分析,包括市场需求、行业趋势、现有师资力量和学生反馈。
制定详细的人才培养计划,并进行小规模的试点项目。
2. 第二年至第三年:实施人才培养计划,包括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平台建设等。
同时,建立评估体系,对培养效果进行定期评估。
3. 第四年至第五年:扩大试点规模,对整个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优化和完善。
增加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
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评估人才培养成果。
在整个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评估和外部评估,以确保人才培养计划能够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并持续改进。
同时,也需要与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兄弟院校等进行沟通和合作,共享资源,共同推动人才培养的进步。
国外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经验分析及中国特色创意阶层发展

国外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经验分析及中国特色创意阶层发展1. 引言1.1 研究背景。
在当今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创新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各国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国外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一系列成功的培养模式。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也在不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
研究国外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经验,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分析比较,对于促进中国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推动,创新已经成为推动国家发展的关键驱动力量。
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则是保障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
研究国外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可以为中国高校提供宝贵的借鉴,帮助我国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提升国家的创新竞争力。
本文拟从国外高校的创新人才培养经验出发,探讨中国特色创意阶层的发展现状以及培养模式,旨在为促进中国创意阶层的发展提供理论与经验支撑。
1.2 研究意义在当今社会,创新已经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驱动力。
高校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平台,其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和探讨。
通过分析国外高校的创新人才培养经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创新人才培养的理念、方法和体系,为我国高等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
同时,通过比较国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中国现有的人才培养体系,可以发现差距和不足之处,为我国改进和优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供启示和借鉴。
此外,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成为我国培养人才的重要目标。
特色创意阶层的培养和发展,不仅关系到我国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还关系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和国家形象的塑造。
因此,分析中国特色创意阶层的现状和培养模式,探索对策和发展路径,对于培养我国创新人才和推动国家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本文的重要部分,它主要包括文献综述、实地调研和专家访谈三个步骤。
我们将进行文献综述,对国外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经验和中国特色创意阶层发展进行深入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
大一学好, 大一学好,成功一半
教好大一生,引导高中生顺利过度 到大学,一开始就有正确的态度与 学习工具.
卡内基美隆大学更发展出四个务实 的教育目标:领导与解决问题的能 力,敦品励行的精神高度,对社会 的责任感,对工作的承诺..
3
怎麼教, 怎麼教,比教什麼重要
哈佛震憾弹,发现学生很会考试,却 不会问问题,学习效能差. 校方修正老师教学技巧,透过让学生 亲自解决问题,导入正面情绪等方式, 望能改善教学.
新世代的教育锦囊, 新世代的教育锦囊,七大守则
身为父母,师长的你, 面对「莫名自信,却满脑怀疑与恐惧」的新世代该怎麼教育? 《天下教育特刊》教育锦囊,归纳七大教育守则, 带你看看世界名校哈佛,MIT,如何教出未来人才?
1
做孩子的学习伙伴
哈佛认为,面对知识持续变动 的年代,在学习这条路上,师 长父母角色必须调整,不再是 单向传递知识的圣人,而是与 孩子,与学生一同探索学习的 伙伴..
6
培养出4 培养出4岁孩子的好奇心
哈佛认为,老师和家长要克服过去 的填鸭教育,将学生逆转成一个有 四岁孩子好奇心的十八岁青年.
教育部长郑瑞城说,最重要是要有 好奇心,探索心和追根究底.学问 就是学会问,如果追根究底就会去 学习.
7
不做「直升机父母」 不做「直升机父母」
调查发现,当父母能适度带领,能帮助 孩子发展出思辩能力与自信.但需小心 过度介入变成直升机父母. 亲职教育专家指出,父母管太多,容易 造成孩子无法自行解决问题,求助,寻 求和解等能力,而这原本就是人生这门 课该学的.
4
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给予信心
麻省理工学院(MIT)大学部院 长凡德夫认为,对於不同的学生, 要采取不同教学策略,有的学生是 思考学习型(learning by thinking), 有的是动手学习型(learning b习
网路使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变得表象化, 缺乏真实的深入了解. 因此,MIT鼓励学生要采取动手学习 (hands-on),与人互动(people-on) 的学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