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阳风雨桥简介

合集下载

广西名胜古迹

广西名胜古迹

广西名胜古迹广西历史悠久,古人类、古建筑、古文化遗址、古水利工程、石刻、墓葬等古文物及革命斗争纪念遗址众多。

今天店铺在这里为大家介绍一些广西名胜古迹,欢迎大家阅读。

最著名的侗族民族建筑程阳风雨桥又称“永济桥”,是广西最著名的侗族建筑,位于三江侗族自治县县城以北20公里的林溪乡程阳村,建于1920年。

风雨桥为侗族人民来往憩息、避风雨之佳境,也是侗家青年聚会、恋爱之雅处。

它和鼓楼一样,同是侗乡的特有标志。

大圩古镇大圩古镇是广西古代“四大圩镇”之一。

大圩古镇始建于公元200年。

古老的大圩老街顺着漓江绵延2公里长,不宽的街道上铺着青石板,石板路两边是保存完好的老房子。

大圩古镇在漓江东岸,父子岩东南,磨盘山北,距桂林23公里水程。

史载,古镇始建于北宋初年,中兴于明清,鼎盛于民国时期,距今已有千年历史,远在600年前,大圩以其“大”,成为广西四大圩镇之最。

大圩古镇曾名长安市、芦田市,通称大圩。

汉代已形成小居民点,北宋时已是商业繁华集镇,明为广西四大古镇之一。

其商业初兴于宋,曾设税官;中兴于明,清光绪三十一年《临桂县志》称“水陆码头”,抗日时期有“小桂林”之称,赶圩人数高达1万余人,泊船多达二、三百艘,地方商业文化积淀深厚,特色鲜明。

扬美古镇扬美古镇,位于南宁市的西南部,距离南宁市区仅36公里,公路、水路、铁路俱通过这里。

扬美古镇始建于宋代,繁荣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自建镇到民国年间,一直是近百公里范围的商品集散地,繁荣一时,素有“小南宁”之称。

扬美是南宁市明清古建筑保留得最为完整的地方,保留下来的文化遗产遍布全镇,现有二百多处,大多分布在古镇内的各街巷里,特色鲜明的明清民居有的还完好无损,因此今天又得名“扬美古镇”。

以古镇、老街、碧水、金滩、奇石、怪树著称,也是辛亥革命党人黄兴、梁烈亚进行革命活动的根据地。

现有700余栋明清建筑。

保留较为完整的景点有:清代一条街、明代民居、魁星楼、黄氏庄园、古埠码头等,扬美江滩以及周围的左江亦风景如画,其青坡怀古、剑插清泉、滩松相呼、雷峰积翠、亭对江流、金沙月夜、龙潭夕影、阁望云霞等八景尤负盛名。

程阳风雨桥_550字

程阳风雨桥_550字

程阳风雨桥_550字
我的家乡十分的美丽,拥有着许多的古建筑,那就是三江县的古宜镇。

在那里有一座侗族文化桥――程阳风雨桥。

这座风雨桥吸引了中外许多的游客,之所以它能这样的闻名,不仅仅是因为这里风景宜人,而且它浓浓的古朴味道更为吸引人。

程阳风雨桥又叫永济桥、盘龙桥,位于柳州三江县古城古宜镇的北面20公里处,是广西壮族地区众多风雨桥中最出名的一个。

程阳风雨桥就是典型的侗族建筑,这座横跨林溪河的木石结构大桥,建于1916年,河中有五个石砌大墩,桥面架杉木,铺木板。

桥长64。

4米,宽3。

4米,高10。

6米。

它的建筑惊人之处在于整座桥梁不用一钉一铆,大小条木,凿木相吻,以楷相接,你不得不佩服侗族人民巧夺天工的技艺。

桥上有栏杆和尖顶房屋。

每个亭子都有5个亭角,具有着别具一格的风味,从桥底放眼望去,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光滑的石板路一直沿伸到那充满古典韵味的古房子中,两旁的房子中间都有一个小石墩,好象是供走累的人休息吧。

下雨的时候,从远处看程阳风雨桥就像笼罩着一件纱衣。

稻田旁边有一个很大的水车,它就搭在程阳桥下,它与风雨桥相互媲美。

在桥上许多侗族人民在卖一些小饰品,也有
一些服饰,比如说侗族人民自己动手蜡染的衣服,和自己织绣的小箱包,既好看又实用;还有的就是侗族人民自己制作的银饰,虽然不像商店里的那些闪闪发光,但是这些东西都与程阳风雨桥有着共同的特点:桥的本身不豪华,但却有着自己独特的内涵,历史悠久却
蕴涵着深刻的民族文化。

程阳风雨桥,是侗族人民的劳动结晶。

是一座具有十分浓厚的民族气息,它的美是在于它的内涵,它的美体现了侗族人民的智慧。

对程阳风雨桥的评价

对程阳风雨桥的评价

对程阳风雨桥的评价
程阳风雨桥是位于中国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的一座古老的木构桥梁,也是中国最著名的古代桥梁之一。

该桥建于明代,距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以下是对程阳风雨桥的评价:
1. 历史价值:程阳风雨桥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设计而闻名,是中国木构桥梁的珍贵代表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它见证了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的发展,并承载着人们对桥梁工程的智慧和勇气的赞美。

2. 文化意义:程阳风雨桥是宜宾市的重要文化景观之一,代表了当地的传统文化和工艺技能,成为了城市的象征之一。

它是连接两岸居民、交流和经济活动的重要通道,是当地人民生活的一部分。

3. 美学价值:程阳风雨桥以其精细的木雕装饰和巧妙的工程设计而著称,美观大方。

它的建筑风格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融合,形成了一幅优雅而和谐的画面,吸引了无数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来欣赏和记录。

4. 保护意义:由于年代久远和自然环境的侵蚀,程阳风雨桥的保护问题日益凸显。

对于保护和修复这样一座古老的木构桥梁,既需要专业的技术支持,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以确保它的原始风貌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

综上所述,程阳风雨桥是一座富有历史价值、文化意义和美学价值的古老木构桥梁,也是一个需要得到保护和修复的宝贵文物。

侗族建筑艺术大成─程阳风雨桥

侗族建筑艺术大成─程阳风雨桥

侗族建筑艺术大成─程阳风雨桥程阳风雨桥闻名中外、规模宏大、保存最好、形式独特而富于变化,是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木建筑中的艺术珍品。

位于广西北部与湘黔两省相接的三江县是以侗寨族为主体(占全县人口54%)。

侗族历史悠久,民族风情浓郁,文化古朴灿烂。

侗族村寨多建于山麓、溪流河畔,所以凡侗族人聚居地区,有河必有桥。

此地区建筑桥梁的特色是,桥上有廊和亭,能挡风遮雨、供人畜通行,故称为“风雨桥”。

桥梁对于侗族人沟通村寨之间的联系,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据统计,目前三江县境内10米以上的“风雨桥”有176座之多。

而其中闻名中外、规模宏大、保存最好、形式独特而富于变化的,首推位于广西省三江县林溪乡平岩村林溪河的“程阳风雨桥”。

它是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木建筑中的艺术珍品。

风雨桥通常架设在村寨下方的溪河上,既作交通之用,又有象征飞龙绕寨,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平安吉祥的宗教意含。

故“程阳风雨桥”又称为“回龙桥”、“永济桥”、“普济桥”、“赐福桥”、“盘龙桥”等。

在建筑史上“风雨桥”称之为“廊桥”、“楼桥”或“花桥”。

它是下为桥墩,上为长廊为基础结构的木桥,是侗族建筑的特色,集桥、廊、亭三者于一身,在中外建筑史上独具风韵。

“风雨桥”建筑起源于西元3世纪初。

散处于中国西南、西北、华东部分地区,其种类繁多,风格各异其趣。

桥的造型是侗族村寨模式的再现,桥亭和鼓楼造型相似,而桥廊则与民居的线条相吻合,整体构成完整的侗族村寨艺术的风貌。

程阳风雨桥是由程阳、马安等村镇50位侗族老人于1916年始建,用了12年时间才完成。

此桥桥面长77.76米,宽3.4米,高10.6米,桥台距离64.70米,河面至桥亭高20.25米。

5个六角形的石砌大桥墩,分为四孔,每孔净距离14·8 米。

风雨桥的结构组成分成三部分:下部为青石垒砌的桥墩,墩底用松木铺垫为底层,以油灰沾合青石砌成菱形的墩座,上面再铺置杉木。

桥墩之间跨度很大,能工巧匠们就在这桥墩之上铺了两层架四五尺直径、下短上长的六根连排大杉木做为“挑梁”(又叫挑枕),而把两层正梁架在挑梁之上,再铺设木板作为桥面。

探秘侗乡最不可思议桥梁,不用一钉一铆,两三百年不倒

探秘侗乡最不可思议桥梁,不用一钉一铆,两三百年不倒

探秘侗乡最不可思议桥梁,不用一钉一铆,两三百年不倒坐落在广西三江林溪河上的程阳桥是风雨桥的代表。

建于1916年,是一座四孔五墩伸臂木梁桥。

它的建筑惊人之处在于整座桥梁不用一钉一铆,大小条木,凿木相吻,以榫衔接。

全部结构,斜穿直套,纵横交错,却一丝不差。

桥上两旁还设有长凳供人憩息。

据有关资料记载,程阳风雨桥与中国的石拱赵州桥、铁索泸定桥及罗马的钢梁诺娃上的沃桥齐名,为世界四座历史名桥之一,这在世界建筑史上都是一个奇迹。

风雨桥是侗族人民标志风物,也是传统交通建筑。

此桥又称“花桥”,以其能避风雨并饰彩绘而得名。

是一种集桥、廊、亭三者为一体的桥梁建筑,是侗族桥梁建筑艺术的结晶。

桥壁上或雕或画有雄狮、蝙蝠、凤凰、麒麟等吉祥之物图案,形象诙谐洒脱,古香古色,栩栩如生。

被称为世界十大最不可思议桥梁。

图为世界最长风雨桥――三江风雨桥桥宽16米,桥长368米,桥上建有284间桥廊,7个亭塔各有特色。

堪称为当今世界廊桥之最。

这种桥由下、中、上三部分组成。

下部是桥墩,用大青石围砌,以料石填心,呈六面形柱体,上下游均为锐角,以减少洪水的冲击。

中部为桥面,采用密布式悬臂托架简支梁体系,全为木质结构。

桥梁跨度一般不超过10米,以适应有限的木材长度。

上部为桥面廊亭,采用榫卯结合的梁柱体系联成整体。

图为赶超广西三江风雨桥而成为当今世界最长最宽的贵州凯里风雨桥。

大桥全长377米,宽44米,主拱净跨度150米,总投资2亿多元。

廊亭木柱间设有座凳栏杆,栏外挑出一层风雨檐,既增强桥的整体美感,又保护桥面和托架。

桥架就放在桥墩上面,而桥墩与桥台之间没有任何铆固措施,只凭桥台和桥墩起着架空的承台作用。

它反映出侗族人民的力学水平已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

图为坐落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乡境内的一座乡间风雨桥。

风雨桥优美坚固,既可供人行走,又可挡风避雨,还能供人休息或迎宾接客。

风雨桥遍布侗乡,尤以广西三江、龙胜,湖南通道,贵州从江、黎平等地为最多,据有关部门统计,这些地区共有风雨桥330余座,仅黎平肇兴附近的河溪上就有5座风格各异的风雨桥。

广西三江程阳风雨桥介绍

广西三江程阳风雨桥介绍

广西三江程阳风雨桥介绍程阳桥又叫永济桥、盘龙桥,位于柳州三江县城古宜镇的北面20公里处。

是广西壮族地区众多风雨桥中最出名的一个。

程阳风雨桥是典型的侗族建筑,这座横跨林溪河的木石结构大桥,建于1916年,河中有五个石砌大墩,桥面架杉木,铺木板。

桥长64.4米,宽3.4米,高10.6米。

它的建筑惊人之处在于,整座桥梁不用一钉一铆,大小条木,凿木相吻,以榫衔接,你不得不佩服侗族人巧夺天工的技艺。

桥上有栏杆和屋顶,还有5个多角亭,具有独特的侗族韵味。

景点信息地址: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乡马安寨门票:40元。

交通:公路:从桂林乘直达班车到龙胜,中午开车,4小时左右到龙胜,票价10余元。

在龙胜乘到三江的班车,约3小时路程,票价10元左右。

三江有去程阳的班车,票价3元;搭摩托去程阳风雨桥10元钱。

1、桂林—三江(普通车):时间:7:10,11:10。

票价:17元。

车程:4个小时左右。

注意:汽车站的表上的8:40的那趟车以取消。

2、桂林—龙胜(快巴):时间:7:00—18:00每一小时一班。

票价:15元。

车程:2个小时20分。

龙胜—三江(中巴):时间:每40分钟一班。

票价:8元。

车程:2个小时20分。

3、柳州—三江(中巴):时间:每40分钟一班。

票价:20多元。

车程:5个小时左右。

4、融水—三江(中巴):时间:每40分钟一班。

票价:10元左右。

车程:2个多小时。

5、从江—三江(中巴):时间:每40分钟一班。

票价:8元左右。

车程:2—3个小时。

6、三江—程阳(中巴):时间:每40分钟一班。

票价:3元。

车程:40分钟—一个小时。

注意:是乘往林溪方向的车。

7、三江—马胖(中巴):时间:每40分钟一班。

票价:4—5元。

车程:40分钟—1个小时45分。

注意:是乘往八江方向的车。

8、三江—独峒(中巴):时间:每40分钟一班。

票价:6—7元。

车程:2个小时铁路:T5次车柳州下车,换5536次车,19元到三江县。

然后转车去程阳风雨桥。

风雨桥是哪个民族的

风雨桥是哪个民族的

风雨桥属于哪个民族的风雨桥是侗族的。

风雨桥,又叫花桥、福桥,壮语叫“厅哒”,是侗族建筑的三宝之一,也是侗族的一种交通风俗之一,是侗族人民引以为豪的民族建筑。

侗族风雨桥整座建筑不使用一钉一铆和其他铁器件,都是用质地有耐力的杉木凿榫衔接,拔地而起。

因为行人过往可以躲避风雨,所以叫风雨桥。

走道是长廊式。

风雨桥既优美又坚固,不但可以供行人行走,还可以挡风避雨,也可以供人休息或者用来接待宾客。

程阳桥是侗寨风雨桥的代表作,是目前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风雨桥,是侗乡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木建筑的艺术珍品。

程阳桥采用的是中国特有的穿斗式的组合结构,不但有侗族干栏式建筑色彩,又有汉族宫殿式的艺术。

桥的东西台亭是斜山式,东西东亭和中央亭是钻尖式、亭倚式,集中了侗族传统建筑三种基本造型于一身。

在亭面上下都是飞角半拱,背面的瓦顶还有古朴的装饰物,使得整座程阳桥既有飞龙腾空之势,又寓意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民族语言是侗语。

侗语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湖北等地区,主要从事农业,农业主要种植水稻,而且种植历史悠久,农业的生产水平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

侗族先民在先秦以前的文献中被称为“黔首”,一般认为侗族是从古代百越的一支发展而来。

侗族主要从事农业,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种植水稻已有悠久的历史,兼营林业,农林生产均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侗族地区的万山丛岭中夹杂着许多当地称为“坝子”的盆地。

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铜仁地区,湖南省的新晃侗族自治县、会同县、通道侗族自治县、芷江侗族自治县、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江侗族自治县、龙胜各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地。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国境内侗族的人口数为3495993人。

程阳风雨桥的说明顺序

程阳风雨桥的说明顺序

程阳风雨桥的说明顺序
程阳风雨桥,又叫永济桥、盘龙桥,是广西壮族地区众多具有侗族韵味的风雨桥中最出名的一个,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以下是以空间顺序对程阳风雨桥进行的说明:
1. 位置和历史:程阳风雨桥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镇程阳八寨,始建于1912 年,主要由木料和石料建成。

2. 建筑结构:程阳风雨桥为石墩木结构楼阁式建筑,墩台上建有 5 座塔式桥亭和19 间桥廊,亭廊相连。

桥的两旁还设有栏杆和长凳,可供行人休息。

3. 建筑特色:程阳风雨桥的建筑极富民族特色,集桥、廊、亭三者于一身,是侗乡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木建筑中的艺术珍品。

4. 文化意义:程阳风雨桥是侗族人民的重要交通要道和文化象征,它展示了侗族人民的建筑工艺和文化传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程阳风雨桥简介
程阳风雨桥,又名永济桥、盘龙桥,是建筑的集大成者,集桥、廊、亭三者于一身,在中外建筑史上独具风韵。

程阳永济桥是中国惟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侗族风雨桥,是侗族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

风雨桥坐落于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乡马安寨。

始建于1912年,于1924年建成,桥长77.76米,桥道宽3.75米,桥面高11.52米。

为石墩木结构楼阁式建筑,2台3墩4孔。

墩台上建有5座塔式桥亭和19间桥廊,它既有古代百越族杆栏式的建筑色彩,又有汉族宫殿式的工艺成分,亭廊相连,浑然一体,十分雄伟壮观。

该桥与我国的赵州石拱桥、泸定铁索桥及罗马诺娃沃钢梁桥齐名,为世界四座历史名桥之一。

1965年郭沫若先生到广西调研时,惊诧于侗族地区竟然有如此高超和精湛的建筑艺术,题诗曰:“艳说林溪风雨桥,桥长廿丈四寻高。

重瓴联阁怡神巧,列砥横流入望遥。

竹木一身坚胜铁,茶林万载茁新苗。

何时得上三江道,学把犁锄事体劳”。

侗乡的风雨桥,独具民族风格。

说它是桥,它犹如长龙,横跨两岸,既充当中介,供人行走,又堵住一方风水,象征保一方平安、给人们带来福气的福桥和风水桥;说它是廊,它犹如颐和园的长廊,既能供行人避风挡雨,又能供人们遮阴躲太阳;说它是亭(塔),桥面的长廊上建有座座宝塔,塔有三层、五层、七层。

塔上飞檐重叠,檐角面上彩绘雕塑各种花、鸟,桥脊上还有各种吉祥崇拜物,真是应有尽有。

这种绚丽多彩的风雨桥,把中华传统的古建筑的桥、廊、房、塔、鼓楼的优点吸取过来,巧妙地融合于风雨桥建筑中,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