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测试
专题14文言文阅读测试(测试)-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原卷版)

专题14 文言文阅读测试(测试)时间:90分钟满分:120分(11分)(2024·黑龙江哈尔滨·模拟预测)【最新模拟题】阅读《出师表》,回答小题。
出师表诸葛亮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做之、袆、允之任也。
1.(3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卑鄙:(2)顾:(3)驽钝:2.(4分)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3.(4分)诸葛亮认为蜀国已经具备了出师北伐的哪两个条件?(7分)(2024·四川凉山·模拟预测)【最新模拟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日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巢,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别有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4.(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或用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若夫..霪雨霏霏(用在一段话开头,以引发议论)B.至若春和景.明(日光)C.而或长烟一.空(全)D.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也许,表示委婉语气)5.(2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选文第一段用一连串的四字短句,层层渲染,写天气的恶劣,人心的酸楚,突出了一种悲凉的情景。
《出师表》检测(一)含答案

《出师表》课堂测试(一)答案一、(1题1分)1.死2.古代皇帝死亡3.不合道理4.贫困衰弱5.确实,实在6.时候7.朝廷8.这里指疆场9.发扬,扩展10.随意地看轻自己二、(1题2分)1.这确实是万分危急、生死存亡的时候啊。
2.大概是追念先帝(对大家)的厚遇。
3.(陛下)确实应该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
三、(1点1分)①交代了自己为何而出师。
②暗示刘禅要珍惜今天的国家,如果不发愤图强就会灭国。
③引出下文提出开张圣听的意见,希望君主重用依靠这些忠良之士,国家就有希望。
④分点答题。
《出师表》课堂测试(一)答案一、(1题1分)1.死2.古代皇帝死亡3.不合道理4.贫困衰弱5.确实,实在6.时候7.朝廷8.这里指疆场9.发扬,扩展10.随意地看轻自己二、(1题2分)1.这确实是万分危急、生死存亡的时候啊。
2.大概是追念先帝(对大家)的厚遇。
3.(陛下)确实应该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
三、(1点1分)①交代了自己为何而出师。
②暗示刘禅要珍惜今天的国家,如果不发愤图强就会灭国。
③引出下文提出开张圣听的意见,希望君主重用依靠这些忠良之士,国家就有希望。
④分点答题。
《出师表》课堂测试(一)答案一、(1题1分)1.死2.古代皇帝死亡3.不合道理4.贫困衰弱5.确实,实在6.时候7.朝廷8.这里指疆场9.发扬,扩展10.随意地看轻自己二、(1题2分)1.这确实是万分危急、生死存亡的时候啊。
2.大概是追念先帝(对大家)的厚遇。
3.(陛下)确实应该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
三、(1点1分)①交代了自己为何而出师。
②暗示刘禅要珍惜今天的国家,如果不发愤图强就会灭国。
③引出下文提出开张圣听的意见,希望君主重用依靠这些忠良之士,国家就有希望。
④分点答题。
《出师表》课堂测试(一)答案一、(1题1分)1.死2.古代皇帝死亡3.不合道理4.贫困衰弱5.确实,实在6.时候7.朝廷8.这里指疆场9.发扬,扩展10.随意地看轻自己二、(1题2分)1.这确实是万分危急、生死存亡的时候啊。
出师表测试题

出师表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40分)1. 出师表的作者是()A. 曹操B. 刘备C. 诸葛亮D. 孙权答案:C。
解析:出师表是诸葛亮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
2.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中的“先帝”指的是()A. 刘备B. 刘表C. 刘协D. 刘焉答案:A。
解析:这里的先帝就是蜀汉的先主刘备。
3.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的原因是()A. 欲报之于陛下也B. 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C. 先帝不以臣卑鄙D.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答案:B。
解析:这些臣子和志士这么做是因为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殊待遇,想要报答给陛下。
4.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运用的论证方法是()A. 举例论证B. 对比论证C. 道理论证D. 比喻论证答案:B。
解析:将先汉兴隆和后汉倾颓的原因进行对比,亲贤臣远小人和亲小人远贤臣的不同结果。
5.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诚宜开张圣听(扩大)B. 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C.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心和遗憾)D.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遗留)答案:D。
解析:这里的“遗”是给予的意思。
6.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中的“报”的意思是()A. 报答B. 报复C. 报告D. 报纸答案:A。
解析:结合语境,这里是报答先帝的意思。
7.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说的是()A. 诸葛亮自己的经历B. 赵云的经历C. 张飞的经历D. 关羽的经历答案:A。
解析:诸葛亮在刘备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难时刻奉命行事。
8. 下列对出师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表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B. 文章言辞恳切,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和对后主的忠诚。
C. 文中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三条建议,其中最主要的是广开言路。
D. 文章叙事、议论、抒情相结合,既有对往事的回顾,又有对未来的期望。
50道三国演义带答案测试题

1. 问:官渡之战中谁最终获得了胜利?答:曹操利用奇袭战术,最终击败了袁绍,奠定了北方霸主的地位。
2. 问:赤壁之战中,谁用火攻计击败了曹操?答:黄盖假降,周瑜指挥东吴军队,采用火攻策略,大败曹军。
3. 问:“三英战吕布”中的“三英”指的是哪三人?答:刘备、关羽、张飞在虎牢关与吕布进行了激烈的战斗。
4. 问:诸葛亮在五丈原临终前,将未竟的事业交给了谁?答:诸葛亮将兵权和遗命传给了姜维,希望其继续北伐。
5. 问:《三国演义》中,谁因贪图美色而忽略了刘备的逃亡,导致失去擒获的机会?答:曹操因欣赏赵云的勇猛,在长坂坡未能下狠手,放走了赵云和刘备的家眷。
6. 问:定军山之战,谁斩杀了夏侯渊?答:老将黄忠在定军山之战中斩杀了夏侯渊,为蜀汉立下了赫赫战功。
7. 问:宛城之战,谁被张绣军所杀?答:曹操的子侄曹昂在宛城之战中被张绣军所杀,曹操也险些丧命。
8. 问:许褚裸衣战马超,这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答:在街亭之战中,许褚与马超激战,不分胜负,后来许褚裸衣再战,仍不分高下。
9. 问: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是为了寻找谁?答:关羽为了寻找失散的兄长刘备,过五关斩六将,历尽艰辛。
10. 问:诸葛亮在何处三气周瑜,并最终导致周瑜吐血而亡?答:诸葛亮在赤壁之战后,三次用计策气周瑜,周瑜气愤之下,最终吐血而亡。
11. 问:曹操在哪场战役中失去了他的名将典韦?答:曹操在宛城之战中失去了他的名将典韦,典韦为保护曹操力战至死。
12. 问:《三国演义》中,谁被尊为“凤雏”?答:庞统因其才智出众,被称为“凤雏”,在落凤坡不幸被射杀。
13. 问:关羽卖绿豆,用的是哪一招?答:关羽在解县杀人后逃亡到涿郡,卖绿豆时用的是“用水浸”的方法。
14. 问:刘备在哪个地方登基成为蜀汉皇帝?答:刘备在成都登基,建立了蜀汉政权,自称皇帝。
15. 问:卧龙是谁的别称?答:“卧龙”是诸葛亮的别称,因隐居隆中,被世人誉为卧龙先生。
16. 问:关羽的青龙偃月刀重多少?答:关羽的爱刀——青龙偃月刀,据说重达八十二斤,是关羽的标志性武器。
出师表测试题附答案

出师表测试题(附答案自测题(一)一、译句,梳理内容: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译句:2.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译句:3.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译句:4.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译句:5.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译句:6.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译句:7.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译句:8.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译句:9.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译句:10.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译句:11.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译句:12.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译句:13.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译句:14.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译句:15.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译句:16.此悉贞良死节之臣译句:二、阅读1—5自然段,完成下列各题: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选段主要内容:。
2.第1段作者分析形势时,先说不利的客观条件;后说有利的主观条件:。
这种有利的主观条件是因“”形成的。
3.诸葛亮是如何分析当前天下形势的?其目的是什么?4.诸葛亮向刘禅提出哪些建议,主要陈说的是哪一条?为什么?5.就君主治国的角度来说,诸葛亮就哪三方面向后主提的建议?6.第2段中,作者认为该“刑”的是“”的人,该受赏的是“”的人。
7.文章3、4自然段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8.作者主要依据什么来向后主举荐贤臣,推荐文臣、武将?9.诸葛亮是如何使刘禅认识到“亲贤远佞”的重要性的?10.第5段中与“贤臣”意义相近的词语是11.文中的“先汉”指的是,后汉指的是。
12. “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出师表自测题(二)一、译句,梳理内容:1.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译句:2.猥自枉屈,咨臣以当世之事译句:3.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译句:4.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译句:5.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2020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3课出师表同步测试题

2020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3课出师表同步测试题一、积累运用1.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锃亮(zèng)颁发(bān)曦月(xī)杳无消息(chá)B. 诘责(jié)绯红(fēi)沿溯(sù)广袤无垠(mào)C. 仲裁(zhòng)不逊(xùn )轩邈(miǎo)藏污纳垢(hòu)D. 由衷(zhōng)横亘(gèn)鸢飞戾(lì)天深恶痛疾(è)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A. 国破/ 山河在B. 其实/ 味不同C. 辛苦/ 遭逢/ 起一经D. 寡人/ 反取病也3.下列划线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然胡不已乎惧其不已也死而后已B. 大道之行也策之不以其道益慕圣贤之道C.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天下独绝湖中人鸟声俱绝D. 兵革非不坚利也父利其然也利尽南海4.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先写岳阳楼的雄伟景观,再借景抒发不同的览物之情,卒章显志,点明主旨。
B. “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是慰勉滕子京,也体现了作者欲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
C. 本文以“记”为名,先写景后叙事,进而由景入情,因情而生发出议论。
D. 本文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由景抒情,由情入议。
句式骈散结合,行文富于变化。
5.《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举“做”、“作”分工的例子,旨在说明叶圣陶先生()A. 宽厚B. 礼让C. 律己严D. 谦虚6.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
①但微颔之________②惟吾德馨________③亭亭净植________7. 默写填空(1)会当凌绝顶,________。
《望岳》(2)《春望》中写诗人因忧国、伤时、思家而快速苍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王绩的《野望》中,最能表现诗人孤独抑郁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语文下册 22《出师表》(第2课时)同步练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知识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陛.下()臧否..()恢弘.()菲.薄()庶.()弩钝..()2.积累文言词汇。
(1)重点实词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
光:发扬光大。
恢弘:这里是动词,意识是发扬扩大。
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陟罚臧否:奖惩功过、好坏。
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
斟酌损益:(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
咨诹善道:询问(治国)的好道理。
(2)古今异义①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痛心遗憾;今义:极为仇恨)②臣本布衣..(古义:指平民;今义:用布做的衣服)③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身份低微,见识短浅;今义:言行恶劣)④由是感激..(古义:感慨激动;今义:感谢)⑤开张..圣听(古义:扩大;今义:店铺开业)⑥临表涕.零(古义:眼泪;今义:鼻涕)⑦遂许先帝以驱驰..(古义:奔走效劳;今义:驱赶、奔跑)(3)一词多义①遗深追先帝遗诏(指死去的人留下的)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读“wèi”,给予)②论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动词,判定,评定)每与臣论此事(动词,谈论)③效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动词,奏效、实现)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名词,效用,这里是“任务”的意思)④以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表目的,用来)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介词,因为)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介词,把)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连词,从而)(4)词类活用①恢弘志士之气(恢弘:形容词做动词,发扬扩大)②亲贤臣,远小人(亲:形容词作动词,亲近;远:形容词作动词,疏远)③此皆良实(良实:形容词作名词,贤良诚实的人)④以光先帝遗德(光:名词作动词,发扬光大)⑤深入不毛(毛:名词作动词,长庄稼)⑥优劣得所(优劣:形容词作名词,指才能高的人和才能低的人)⑦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作奸犯科:动词作名词,奸邪的事)3.拓展延伸。
(1)有关诸葛亮的歇后语: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刘备三请诸葛亮——诚心诚意诸葛亮草船借箭——有借无还诸葛亮唱空城计——急办法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诸葛亮当军师——足智多谋诸葛亮的丑妻——家中宝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诸葛亮的锦囊——用不完的计诸葛亮吊孝——假仁假义诸葛亮放孟获——欲擒故纵诸葛亮焚香操琴——故弄玄虚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诸葛亮借东风——将计就计诸葛亮三气周瑜——略使小技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2)古诗中的《出师表》:①“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②“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出师表》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出师表》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疲弊.(bì) 陛.下(bì) 陟罚臧否.(p ǐ) B .行.阵(háng) 驽钝.(dùn) 裨补阙.漏(qu ē) C .崩殂.(cú) 恢弘.(hóng) 夙.夜忧叹(sù) D .以彰其咎.(chù) 妄自菲.薄(f ěi ) 攘.除(r ǎng )2.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陟罚臧.否(赞扬) 性行淑均.(公正、公平) 夙.夜忧叹(早) B .中道崩殂..(死) 悉以咨.之(询问) 此皆良实..(忠良、诚实) C .平明之理.(治理) 臣本布衣..(平民) 以彰.其咎(表明、显扬) D .咨诹.善道(询问) 引喻失义.(道理)危急存亡之秋.(时候) 3. 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深入不毛.——吹毛.求疵 B .庶竭.驽钝——殚精竭.虑 C .三顾.茅庐——顾.此失彼 D .猥.自枉屈——猥.琐不堪4.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必能裨补阙漏B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C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D .臣不胜受恩感激5.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也叫“奏章”或“奏疏”。
B .本文是奏章,全文以议论为主,同时在议论中融入叙事和抒情,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达到劝谏的目的。
C .诸葛亮以敏锐的洞察力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向刘备提出了三条建议。
D .《出师表》表达出诸葛亮报答先帝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6. 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 .文中的“益州”指蜀汉,“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刘禅。
B.作者分析形势先说不利的主观条件,后说有利的客观条件。
C.作者在提出自己的建议时,先从正面说,再从反面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师表(译文、测试、中考试题)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译文:先帝开创的事业没有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
现在天下分裂成三个国家。
蜀汉民力困乏,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时候啊。
然而朝中官员在首都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外面舍生忘死,是因为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殊厚待,想要在陛下身上报恩啊。
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意见,发扬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抱负的人们的志气,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忠言劝谏的道路啊!皇宫中和丞相府中的人,都是国家的官员;升降官吏,评论人物,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
如果有作邪事情、犯科条法令,或做了好事对国家有贡献的,都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朝廷内外刑赏的法令不同。
侍中侍郎敦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思虑都忠诚纯正,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
我以为宫廷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然后实行,就一定能够补救缺点,防止疏漏,得到更多的成效。
将军向宠,性格品行善良平正,通晓军事,过去任用他的时候,先帝称赞他能干,所以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
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都拿来和他商量,就一定能够使军中团结和睦,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都得到合理安排。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倾覆衰败的原因。
先帝在世时,每次和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不对桓、灵二帝的昏庸感到痛心遗憾的。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优秀、以死报国的大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汉朝的兴隆便为时不远了。
我本来是个平民,在南阳亲自种地,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
先帝不嫌我身份低微,见识浅陋,不惜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来探望我,向我询问当代的大事,我因此有所感而情绪激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后来遇到挫折,在军事上失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紧迫的关头奉命出使,从那时到现在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办事谨慎,所以临终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我接受命令以来,早晚忧虑叹息,唯恐托付给我的大事做得没有成效,而有损于先帝的明察,所以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长庄稼的荒凉地方。
现在南方的叛乱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应该勉励三军,率领他们北上平定中原。
我希望能够奉献平庸的才能,去铲除那些邪凶恶的敌人,振兴汉朝,迁回旧都洛阳。
这是我报答先帝、忠于陛下的职责。
至于考虑朝中政事是否可行,毫无保留地向陛下提出忠诚的劝谏,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交付给我,如果不能实现,就治我的罪,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
如果没有发扬圣德的忠言,就应当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失职,指明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该自行谋划,征询治国的良策,认识、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的遗命。
我接受您的恩泽,心中非常激动。
现在我就要远离陛下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流下泪水,也不知说了些什么。
练习精编:《出师表》中表现诸葛亮“宠辱不惊”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出师表》复习训练题一、阅读答题: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袆、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加点字注音:崩殂恢弘陟罚臧否以遗陛下费袆裨补阙漏桓灵2、解释加点字义。
(1)疲弊:(2)开张:(3)恢弘:(4)陟罚臧否(5)刑赏:(6)平明:(7)志虑忠纯:(8)简拔:(9)裨补阙漏:(10)淑均(11)所以:(12)裨补阙漏(13)倾颓(14)痛恨:(15)开张:(16)贞良死节3、翻译句子(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2)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3)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4)若有作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5)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6)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7)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4、下面词义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崩殂(死。
皇帝死叫“崩”,殂,死亡)B.殊遇(特别厚待)C.恢弘(气势宏大)D.引喻失义(说话中称引、譬喻不恰当)5、下列句中加点字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中的“亡”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广故数言欲亡B.河曲智叟亡以应C.今亡亦死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6、下面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危急存亡之秋一叶落而知天下秋B.忘身于外无敌国外患者C.盖追先帝之殊遇笼盖四野D.以塞忠谏之路也固国不以山溪之险7、下面四组句子中画线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只有第______组。
A 、帝感其诚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B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诚宜开张圣听C 、以光先帝遗德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D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弛然而卧8、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读音和意思都不相同? ___________和_________┏以光先帝遗德┏宜付有司论其刑赏A.┫B.┫┗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皆刑其长吏(《陈涉世家》)┏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此使内外异法也C.┫D.┫┗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河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此恢弘志士之气E.┫┗苦其心志(《〈孟子〉二章》)9、下列各句停顿不正确的是:()A.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B.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2 《出师表》中考阅读题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D.诚宜/开张圣听。
10、对第一节,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文中的“益州”指蜀汉,“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刘禅。
B.作者分析形势先说不利的主观条件,后说有利的客观条件。
C.作者在提出自己的建议时,先从反面说,再从正面说。
D.本段的主旨是“诚宜开张圣听”,这是作者提出的第一个建议。
11、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是说,刘备“兴复汉室”的大业还未完成就去世了。
B.“先帝……之秋也”是说,“兴复汉室”有很多不利条件。
C.“侍卫之臣……陛下也”是说,“兴复汉室”也有很多有利条件。
D.“以光先帝遗德”是说,诸葛亮告诫刘禅不能期望只用“先帝”的遗训来鼓舞士气就能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12、下面是对这一二两段文字的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作者认为蜀汉目前形势很好,是统一天下的大好时机。
B 、作者认为朝廷内外目前存在一种强烈的报国热情。
C 、作者建议皇宫中,朝廷中处理事情的标准应有所区别。
D 、作者希望陛下广泛听取意见,亲自做出对臣下的赏罚。
13、理解性填空:(1)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2)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3)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
(4)《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
”一致(5)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②,不宜异同;③, (或:广开言路,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6)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
(7)从正反两方面概括两汉的历史经验教训的句子(9)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明亲贤远佞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大事。
他认为只要对“贞良死节之臣”“亲之信之”就将带来一个好的结果,在文中表明这个重要结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
(10)文中“先帝”指刘备,“陛下”指______。
“天下三分”是指天下分裂为_____、____、___ __三国。
(11)“使内外异法”中,“内”指___________________,“外”指_________________,文中与“内”“外”意思相同的两个词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12)作者在《出师表》中写到了自己所受到的“先帝之殊遇”,把相关的文字默写出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文中的词语填空。
作者认为,该刑(受罚)的是__________的人,该赏(受赏)的是_________的人。
14、诸葛亮提出的“开张圣听”的主张,对我们有何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