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二下第五单元信息窗练习导学案
青岛版(五年制)二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全册导学案(学前预习单)

青岛版(五年制)二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全册
导学案(学前预习单)
目的
此文档旨在提供给学生在研究二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全册之前的预单,以帮助他们在课堂上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内容
1. 课程概述
2. 研究目标
3. 本课重点
4. 预问题
课程概述
小学科学课程是指在小学阶段,通过针对学生认知水平和实际情况,利用科学探究、课堂讨论、观察实验等形式进行的科学知识教学。
本册教材包含了“听声音、看显像、触奇异”(科学方法)、“水中世界”、“台风来袭”、“从实验看气体”、“有机能生”、“我能提问”、“启发智慧”、“东方宝藏”等八个主题模块,帮助学生进行科学求知和思考。
研究目标
本教材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本课重点
本课的重点是通过研究模块、实验等形式,了解水中生物的种类及其特征,懂得善于发现生物的美好。
预问题
1. 什么是水中生物?
2. 水中生物有哪些种类?
3. 水中动物如何呼吸?
4. 水中植物如何进行光合作用?
5. 你在水中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结论
通过此文档的预习,学生将更好地了解本章节的知识点,为课堂上的学习打好基础。
同时也希望家长在预习过程中与孩子一同分享和探究,加深家庭教育亲子互动。
青岛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五单元当堂达标教学单元教学计划
中小学当堂达标教学课时教案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中小学当堂达标教学课时教案
教学过程
注:后附达标检测(必做题、选做题、达标分析、补救措施等)
教学过程
注:后附达标检测(必做题、选做题、达标分析、补救措施
中小学当堂达标教学课时教案
教学过程
注:后附达标检测(必做题、选做题、达标分析、补救措施等)
教学过程
中小学当堂达标教学课时教案
注:后附达标检测(必做题、选做题、达标分析、补救措施等)
注:后附达标检测(必做题、选做题、达标分析、补救措施等)
中小学当堂达标教学课时教案学校年级二学科数学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中小学当堂达标教学课时教案学校年级二学科数学
教学过程
中小学当堂达标教学课时教案学校年级二学科数学
教学过程
中小学当堂达标教学课时教案学校年级二学科数学
中小学当堂达标教学课时教案
教学过程
中小学当堂达标教学课时教案
教学过程
注:后附达标检测(必做题、选做题、达标分析、补救措施等)
中小学当堂达标教学课时教案
教学过程
注:后附达标检测(必做题、选做题、达标分析、补救措施等)。
2021年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万以内的加减法(二)》信息窗2学习任务单- 青岛版(五四学制)

2021年二年级下数学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学习任务单学习内容: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信息窗2学习准备:课本 铅笔 橡皮 练习本 计数器一、复习链接:用竖式计算234-157= 532-346= 412-134= 847-369=二、学习新知1.根据情境图,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1、解决问题(1)解决第一个问题:猫头鹰妈妈比孩子多捉了几只?根据老师的要求进行自主探究,用计数器拨一拨,学会用竖式计算205-116,能理解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并会用验算检查自己的计算是否正确。
(2)解决第二个问题:猫头鹰爸爸比孩子多捉了几只?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探究,学会用竖式计算300-116,能理解被减数中间和末爸妈孩尾都是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并会用验算检查自己的计算是否正确。
(3)总结:怎样计算被减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4、练习巩固(1)竖式计算并用你喜欢的方法验算605-537= 501-147=500-136= 400-229=(2)(3)5、课堂小结:怎样计算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第六单元信息窗《克、千克、吨的认识》练习课—学习任务单学习内容:五四制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79-82页第六单元《克、千克、吨的认识》自主练习。
课前准备:课本、练习本、铅笔、橡皮。
学习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对三个常用质量单位的认识,能正确地进行简单的换算。
2.运用所学克、千克、吨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一、知识回顾二、跟进练习(一)智力大闯关(第一关)1.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
2.体验“千克”的大小,感知“克”与“千克”之间的联系。
3.体验“吨”的大小,感知“千克”与“吨”的联系。
(二)智力大闯关(第二关)1.能正确地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知道不同单位之间的进率,会比较的方法。
(三)智力大闯关(第三关)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三、你知道吗?四、课堂总结。
第五单元信息窗3《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教案)青岛版(五四学制)二年级下册数学

第五单元信息窗3《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教案)青岛版(五四学制)二年级下册数学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内容、目标、难点与重点的重要性。
在准备第五单元信息窗3《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这一课时,我深思熟虑,以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关键知识。
一、教学内容1. 理解“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概念,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方法。
2. 通过实际例子,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计算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
3.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概念,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加法和减法计算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与他人交流分享解题思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小卡片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给学生讲述一个故事,关于两只小兔子比身高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思考。
2. 讲解概念:我通过示例,解释“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概念,并引导学生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方法。
3. 例题讲解:我选取几道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加法和减法计算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
4.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几道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分享解题思路。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题目: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2. 板书要点:a. 理解“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概念b. 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方法c. 运用加法和减法计算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d. 解决实际问题,分享解题思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计算题b.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的应用题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我认真反思了教学过程,认为学生对“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概念掌握较为扎实,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二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解决问题(信息窗1)》练习课教案

《解决问题》练习课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92页—93页。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一个算式里既有乘法、又有加减法时,要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2、在具体情境中提出能运用乘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并能结合具体情境,简单表述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教学重点:
能运用乘法与加法、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用乘法与加法、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自主练习。
第二题:原来一共有多少个包子?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三题:小青买了2筒乒乓球,每筒8元。
付出20元,找回多少钱?
第四题:这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练习时先让学生仔细看图,理解题意,然后独立解决问题。
第五题:计算,学生独立完成。
第六题:练习时先让学生仔细看图,理解题意,然后独立解决问题。
二、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信息窗(观察物体)-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信息窗(观察物体)-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教学背景在青岛市,数学科目是小学生必修科目之一。
在二年级数学下册中,学生将学习到观察物体的知识。
本教材使用信息窗(观察物体)这一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观察物体时系统地获取、分类和组织信息,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目标1.通过信息窗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观察物体,获取、分类和组织信息。
2.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效果。
教学内容及安排教学内容本次课程我们将使用信息窗教学法,让学生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并通过信息窗的方式获取、分类和组织相关信息。
我们将使用以下三个物体进行教学:•正方体•球体•圆柱体授课流程1.先让学生自由观察一个物体,然后让他们口头描述这个物体,例如,它是什么形状、有什么特点等等。
这一步旨在启发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2.接下来,让学生以信息窗的方式,获取物体的尺寸、颜色、表面特征等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分类和组织。
将获取的信息写在特定的位置。
3.教师通过展示信息窗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如何分类和组织信息。
4.接下来,让学生从上面三个物体中选择一个进行观察。
他们需要以信息窗的方式获取、分类和组织相关信息,然后口头描述这个物体。
5.最后,学生需要用自己的方式将观察到的信息写在旁边的白纸上,老师会做出相关的评价。
教学评估为了确保学生已经掌握了本课程的知识和技能,我们需要进行以下评估:•准确性评估:学生是否准确地获取、分类和组织了信息。
•语言能力评价:学生是否能够清晰地口头描述物体。
•合作评估: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合作,展示出团队精神。
总结在本节课程中,我们通过信息窗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以一种有效的方式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获取、分类和组织信息,从而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同时,这种教学方法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从而增强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信息窗二(图形的拼组)-青岛五四学制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信息窗二(图形的拼组)-青岛五四学制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什么是图形的拼组;2.能够学会用图形的拼组完成数学题目;3.锻炼学生观察、判断和操作能力;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在于理解和掌握图形的拼组方法,尤其是在形状难度较高的情况下的拼组。
三、教学内容3.1. 知识点概述本节课讲解图形的拼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点:1.图形的简单组合;2.图形的总体组合;3.图形的特殊组合;3.2. 教学步骤步骤1:引入新知识学生按照先后顺序,展示不同的图形,提问学生认不认识这些图形。
如果学生已经熟悉了这些图形,那么就直接进入下一个步骤。
步骤2:学习图形的简单组合方法展示几个由简单图形组成的图形,要求学生模仿这些图形的拼组方法,并自己制作一些图形。
随后,教师提供几道题目,让学生用图形的简单组合方法进行计算。
步骤3:学习图形的总体组合方法展示几个由多个图形组成的图形,要求学生模仿这些图形的拼组方法,并自己制作一些图形。
随后,教师提供几道题目,让学生用图形的总体组合方法进行计算。
步骤4:学习图形的特殊组合方法展示一些较难的图形,并示范图形的拼组方法。
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提示,让学生自己尝试拼组这些图形。
最后,教师提供几道比较复杂的题目,让学生用图形的特殊组合方法进行计算。
步骤5:总结教师对这节课所讲的知识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要多加练习。
四、教学方法1.观看视频;2.模仿示范;3.小组合作;4.课堂讨论;五、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图形的拼组方法;2.学生能够正确解答相应题目;3.学生能够合作完成小组任务。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学期第五单元导学案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学期第五单元导学案一、导学内容万以内的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加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二、导学目标1、会计算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能够结合生活情境进行加减法的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2、能够运用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
3、经历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乐趣。
初步学会合作、交流、表达,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导学重难点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四、突破重难点措施1、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计算方法。
2、运用知识迁移,学习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重视发展学生的计算策略,提倡算法多样性。
4、尊重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的计算能力都得到提高。
5、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计算的工具性。
五、导学方法1、小组自主互助学习形式。
2、讲解3、迁移。
4、加强计算练习。
四、课时:6课时五、学具准备:小棒。
第一课时导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信息窗1。
导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会计算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的加减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3、让学生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感受数学源于生活,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
导学准备投影仪导学过程:活动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同学们,你们认识七星瓢虫吗?你都了解它哪些方面?(学生可能会说出许多自己知道的知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和表扬)对,大家知道的真多,七星瓢虫吃害虫,是农民伯伯的好帮手,田园里的小卫士。
你想不想去看看它们是怎样捉害虫的?出示信息图师: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可能提出:一共有多少棵白菜?一共有多少只七星瓢虫?还有多少棵茄子没有检查?茄子比白菜多多少棵?……活动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1、师:我们先来解决刚才大家提出的“一共有多少棵白菜?”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