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变更风险评估资料
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变更风险评估

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变更风险评估报告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变更风险评估报告目录一、风险评估报告批准页二、概述三、风险评估小组及风险评估时间四、风险评估目的五、评估流程(头脑风暴)六、风险等级评估方法(FMEA)说明七、支持性文件八、风险评估实施九、风险控制措施实施十、风险评估结论一、风险评估报告批准页二、概述本公司目前共有中药饮片净制、切制、炒制、炙制、煮制、蒸制、煅制七个剂型,拟增加直服、燀制、发芽、发酵、煨制六个剂型,需要增加生产设备有发芽机、恒温箱、粗碎机、脱皮机、背封手工自动放料机、中药饮片、克装全自动包装机、电脑控制颗粒自动包装机、封装定量自动包装机、滚筒式电磁炒药机,生产设施有D级洁净区和净化空调系统、纯化水系统。
为进确保增加的厂房、设施、设备不给现有产品和新增产品带来质量风险,在增加厂房、设施、设备前发现并尽可能消除一些潜在的风险对产品造成质量风险的影响,根据公司《风险管理管理规程》文件中的有关规定,公司组织相关人员开展了对新增厂房、设施、设备进行风险评估。
评估分项目变更前和项目变更后风险回顾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项目实施前风险评估从2015年6月13日开始,至6月17日结束。
第二阶段项目实施后评估依据项目进展确定,并将评估报告汇总。
三、风险评估小组1、质量风险评估小组成立说明:本次质量风险评估项目为“确定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变更的可行性”,因此选择的成员的资质应对该项目有相适应的科学知识及经验,为此特确定以下人员为本次质量风险评估小组成员:2、风险评估时间 四、风险评估目的1、评估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改变的可行性;2、提出降低预防污染与交叉污染措施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质量风险的措施;五、评估流程1、列出公司在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采取的防止污染与交叉污染、防止混淆与差错的措施;2、对各项措施进行风险等级评估:本次进行风险评估所用的方法遵循FMEA 技术(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3、提出预防质量风险发生的措施。
车间安全评价应准备的资料范本(2篇)

车间安全评价应准备的资料范本1. 车间基本信息- 车间名称- 车间面积- 车间所在地- 车间使用情况(容量、生产能力等)- 车间使用的设备和工具2. 车间安全管理制度和文档- 安全管理责任制度- 安全操作规程- 防火、防爆、防电、防尘等特殊安全管理制度和规程- 安全标识、警示标志、紧急救援设备等安全设施的设置情况- 事故管理制度和应急措施文档- 员工安全培训计划和记录3. 车间场地和环境- 车间建筑结构和装修情况(是否存在裂缝、渗漏、变形等问题)- 车间通风设备和通风状况- 车间的照明设备和照明度- 车间的地面、墙壁和天花板状况(是否存在损坏、腐蚀、污渍等问题)- 车间的噪音、振动和放射性等环境因素检测结果4. 设备和工具安全性- 设备和工具的名称、型号、生产厂家、使用年限等信息- 设备和工具的维护记录和保养计划- 设备和工具的操作手册、安全警示和操作规程- 设备和工具使用过程中的故障情况和修理记录- 设备和工具的安全使用培训计划和记录5. 物料和化学品管理- 车间使用的物料和化学品的种类、数量和存放方式- 物料和化学品的安全数据表和有害性评估报告- 物料和化学品的存储条件和防护措施- 物料和化学品使用过程中的泄漏和溢出情况及处理记录- 物料和化学品使用过程中的个人防护装备计划和培训记录6. 火灾和爆炸危险源评估- 火灾和爆炸危险源的种类和数量(例如,易燃物品、气体、电气设备等)- 火灾和爆炸危险源的位置和分布情况- 火灾和爆炸危险源的防护措施和安全管理措施- 火灾和爆炸危险源使用过程中的隐患排查和整改记录- 火灾和爆炸危险源的事故案例和应急演练记录7. 车间作业人员安全行为评估- 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心评估结果- 员工的安全操作规程的熟知程度和遵守情况- 员工的个人防护装备的佩戴情况- 员工的事故报告和隐患反馈情况- 员工的安全培训和考核记录8. 事故和事故处理情况- 车间近期发生的事故和事故处理情况- 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责任分析- 事故后的整改措施和改进计划- 事故对车间生产和安全管理的影响评估- 事故后的安全提升和预防措施计划9. 车间安全改进计划- 根据安全评价结果制定的安全改进计划- 改进计划的具体措施和时间表- 改进计划的责任人和监督人- 改进计划的预期目标和效果评估方法- 改进计划的执行进度和结果跟踪10. 车间安全评价报告- 安全评价报告的综合概述和评价结论- 安全评价报告的重点问题和存在风险的特别提醒- 安全评价报告的改进措施和建议意见- 安全评价报告的发表日期和签名鉴证- 安全评价报告的保密要求和分发范围以上是车间安全评价所准备的资料范本,包括车间基本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文档、车间场地和环境、设备和工具安全性、物料和化学品管理、火灾和爆炸危险源评估、车间作业人员安全行为评估、事故和事故处理情况、车间安全改进计划以及安全评价报告等内容。
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多产品共用的风险评估报告

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多产品共用的风险评估报告一、引言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的多产品共用是指在同一生产场所,采用同一设施和设备生产多种不同的产品。
这种生产模式带来了一定的风险,需要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
本报告将对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多产品共用的风险进行评估,旨在提供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
二、风险评估1.资源竞争风险:由于多产品共用,不同产品之间可能存在资源竞争的情况,比如原材料、设备、劳动力等。
如果资源供应不平衡,可能导致生产出现瓶颈,并影响产品质量和交货期。
为了降低资源竞争风险,应合理规划资源使用,并进行充分的资源调配。
2.交叉污染风险:不同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交叉污染的风险。
比如,其中一种产品可能含有过敏原,如果与其他产品混合,可能会引发过敏反应。
因此,需要严格的生产管理措施,包括设立隔离区域、清洁和消毒操作等,以防止交叉污染的发生。
3.设备故障风险:多产品共用的设备在长期使用中可能会出现故障,影响生产线的正常运行。
为了减少设备故障风险,应加强设备维护和保养,定期进行设备检查和维修,并备有备件以便及时更换。
4.工人安全风险:多产品共用的生产场所可能存在工作安全风险,包括工人被机械设备撞伤、化学物品泄漏引发中毒等情况。
为了保障工人的安全,应提供充足的安全防护设施,如安全帽、防护眼镜和手套等,并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5.产品质量风险:由于同一设备生产多种产品,可能会存在产品质量问题。
产品质量问题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品牌声誉和经济损失。
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应加强生产过程的监督和控制,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和控制。
三、风险管理策略1.建立风险管理团队:组建专门负责风险管理的团队,对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多产品共用的风险进行全面管理,包括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监测和风险应急等。
2.制定标准操作程序:制定标准操作程序,明确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操作要求,强调交叉污染、设备维护和保养、工人安全等方面的控制要求,并进行培训和宣传教育。
机械安全风险评定范本(2篇)

机械安全风险评定范本一、引言机械设备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机械设备的使用过程中也存在着各种潜在的安全风险。
为了确保机械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必须进行全面的风险评定。
本文将介绍一种机械安全风险评定的范本,帮助组织和个人在使用机械设备时识别和管理风险,以减少潜在的事故和伤害。
二、背景机械设备安全风险评定是一种系统性的方法,用于识别和评估机械设备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危险。
通过对机械设备的分析和评估,可以确定机械设备的安全性能,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和管理策略,以减少事故和伤害的发生。
三、风险评定范本1. 识别潜在风险在机械设备的使用过程中,需要对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
例如,机械设备的工作原理、操作方式、工作环境等方面都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通过对这些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可以有效地确定潜在风险。
2. 评估风险等级在识别潜在风险之后,需要评估这些风险的等级。
评估风险等级可以根据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行综合分析。
可能性可以根据机械设备的工作条件、工作环境和人员操作等因素进行评估,影响程度可以根据潜在风险对人员和设备的伤害程度进行评估。
3. 确定控制措施在评估风险等级之后,需要根据风险等级确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控制措施可以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个人防护措施等方面。
技术措施可以通过改进机械设备的设计和工作方式来减少潜在风险;管理措施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的操作规程和安全管理制度来规范人员的操作行为;个人防护措施可以通过提供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和培训人员的安全意识来保障人员的安全。
4. 实施控制措施在确定控制措施之后,需要将这些措施付诸实施。
实施控制措施需要建立相应的机制和流程,确保措施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例如,要建立机械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5. 监督和改进在实施控制措施之后,还需要进行监督和改进。
监督可以通过定期检查和现场巡查等方式进行,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多产品共用可行性风险评价报告

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多产品共用可行性风险评价报告一、引言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多产品共用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一种常见做法。
然而,多产品共用也可能带来一定的风险和不利影响。
本报告旨在对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多产品共用的可行性进行风险评价,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二、风险评价方法本评价采用传统的风险矩阵评估方法,将风险等级划分为五个级别:极高风险、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和极低风险。
三、风险评价结果基于对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多产品共用的分析和评估,以下是评价结果:1.设备磨损风险设备在多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使用频率和周期可能增加,导致设备磨损加剧,进而影响设备寿命和稳定性。
这可能会导致设备故障率增加,生产效率下降。
风险等级:中风险2.交叉污染风险不同产品之间可能存在交叉污染的风险。
如果产品的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共用设施和设备,可能会导致产品间的交叉污染,从而影响产品质量。
风险等级:高风险3.调试和切换成本风险多产品共用设施和设备可能需要进行调试和切换,这将增加生产过程的复杂性和成本。
同时,由于设备和设施的不同要求,可能需要更多的人力和时间进行调试和切换,从而增加生产成本。
风险等级:中风险4.安全风险多产品共用可能会导致更复杂的生产过程,可能增加安全风险,如设备操作疏忽、操作失误等。
同时,不同产品的生产过程和要求可能存在差异,可能需要不同的安全措施和操作流程,如果操作人员未能正确理解和遵守这些要求,可能会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
风险等级:高风险四、风险应对策略针对以上风险评价结果1.设备定期维护和保养:加强设备的定期维护和保养工作,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设备故障率。
2.严格的清洁和卫生控制:加强清洁和卫生控制,防止产品之间的交叉污染。
可以采用物理隔离、合理的工艺流程安排等措施减少交叉污染的风险。
3.提前调试和切换计划:制定详细的调试和切换计划,提前安排人力和时间,减少调试和切换过程中的成本和风险。
4.安全培训和流程规范: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安全培训,确保他们了解和遵守不同产品的生产要求和安全操作流程。
共线生产风险评估报告90849

精品文库风险评估报告风险评估名称综合车间冻干生产线共线产品风险评估参加人起草人/日期批准人/日期一、前言我公司综合车间建于2022年,为了降低污染和交叉污染的风险,并根据所生产药品的特性、工艺流程及相应洁净度级别要求,对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进行了合理设计、选型和布局,于2022年3月取得药品GMP证书。
本报告拟对生产共线产品安全进行风险评估,以期对其生产安全风险能正确认识并采取降低安全风险预见的控制措施,使生产质量的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二、目的本报告是对公司多品种共线生产的安全性进行风险管理的报告,报告对多品种共线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混淆和交叉污染的风险要素进行分析判定。
对于每种风险可能产生伤害的严重度(S)和危害的发生概率(P)进行估计。
在某一风险水平不可接受时,提出降低风险预见的控制措施,以期将剩余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三、合用范围本报告合用于综合生产车间冻干线的产品生产四、引用资料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2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五、共线产品说明1、共线产品情况综合车间冻干线粉针线1、注射用哌拉西林钠1、注射用美洛西林钠2、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8:1 2、注射用阿洛西林钠3、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4:1 3、注射用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4、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4:1 4、注射用氨苄西林钠氯唑西林钠5、注射用替卡西林钠克拉维酸钾2、冻干线共线产品特性序号共线产品名称共线产品性质1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高致敏性化学药品、β-内酰氨类。
主要成份:哌拉西林钠、白色,无臭极易引湿、该品在水中或者甲醇中极易溶解,在无水乙醇中溶解,在丙酮中不溶,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加。
2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8:1高致敏性化学药品、β-内酰氨类。
主要成份:1、哌拉西林钠:白色,无臭极易引湿、该品在水中或者甲醇中极易溶解,在无水乙醇中溶解,在丙酮中不溶,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加。
2、他唑巴坦钠:白色,在水中易溶,在乙醇、丙酮中溶解,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加。
厂房IQ(带风险评估)

冻干车间厂房安装确认起草人:起草日期:审核日期审核人:项目负责人审核日期审核人:车间负责人审核人:审核日期QA批准日期:批准人:质量负责人目录1.验证目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验证范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职责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厂房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位置及结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变更部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施工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安装确认接受标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风险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安装确认执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技术文件的确认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2建筑、装饰的安装确认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3给排水管道安装确认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新GMP有关厂房与设施、设备、确认与验证

新版GMP有关厂房与设施、设备、确认与验证的知识和GMP认证检查过程中常见缺陷厂房与设施、设备第三十八条厂房的选址、设计、布局、建造、改造和维护必须符合药品生产要求,应当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污染、交叉污染、混淆和差错,便于清洁、操作和维护。
第三十九条应当根据厂房及生产防护措施综合考虑选址,厂房所处的环境应当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料或产品遭受污染的风险。
第四十条企业应当有整洁的生产环境;厂区的地面、路面及运输等不应当对药品的生产造成污染;生产、行政、生活和辅助区的总体布局应当合理,不得互相妨碍;厂区和厂房内的人、物流走向应当合理。
第四十一条应当对厂房进行适当维护,并确保维修活动不影响药品的质量。
应当按照详细的书面操作规程对厂房进行清洁或必要的消毒。
第四十二条厂房应当有适当的照明、温度、湿度和通风,确保生产和贮存的产品质量以及相关设备性能不会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影响。
第四十三条厂房、设施的设计和安装应当能够有效防止昆虫或其它动物进入。
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所使用的灭鼠药、杀虫剂、烟熏剂等对设备、物料、产品造成污染。
第四十四条应当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未经批准人员的进入。
生产、贮存和质量控制区不应当作为非本区工作人员的直接通道。
第四十五条应当保存厂房、公用设施、固定管道建造或改造后的竣工图纸。
第二节生产区第四十六条为降低污染和交叉污染的风险,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应当根据所生产药品的特性、工艺流程及相应洁净度级别要求合理设计、布局和使用,并符合下列要求:(一)应当综合考虑药品的特性、工艺和预定用途等因素,确定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多产品共用的可行性,并有相应评估报告;(二)生产特殊性质的药品,如高致敏性药品(如青霉素类)或生物制品(如卡介苗或其他用活性微生物制备而成的药品),必须采用专用和独立的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
青霉素类药品产尘量大的操作区域应当保持相对负压,排至室外的废气应当经过净化处理并符合要求,排风口应当远离其他空气净化系统的进风口;(三)生产β-内酰胺结构类药品、性激素类避孕药品必须使用专用设施(如独立的空气净化系统)和设备,并与其他药品生产区严格分开;(四)生产某些激素类、细胞毒性类、高活性化学药品应当使用专用设施(如独立的空气净化系统)和设备;特殊情况下,如采取特别防护措施并经过必要的验证,上述药品制剂则可通过阶段性生产方式共用同一生产设施和设备;(五)用于上述第(二)、(三)、(四)项的空气净化系统,其排风应当经过净化处理;(六)药品生产厂房不得用于生产对药品质量有不利影响的非药用产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变更风险评估报告
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变更风险评估报告目录
一、风险评估报告批准页
二、概述
三、风险评估小组及风险评估时间
四、风险评估目的
五、评估流程(头脑风暴)
六、风险等级评估方法(FMEA)说明
七、支持性文件
八、风险评估实施
九、风险控制措施实施
十、风险评估结论
一、风险评估报告批准页
二、概述
本公司目前共有中药饮片净制、切制、炒制、炙制、煮制、蒸制、煅制七个剂型,
拟增加直服、燀制、发芽、发酵、煨制六个剂型,需要增加生产设备有发芽机、恒温箱、粗碎机、脱皮机、背封手工自动放料机、中药饮片、克装全自动包装机、电脑控制颗粒自动包装机、封装定量自动包装机、滚筒式电磁炒药机,生产设施有D级洁净区和净化空调系统、纯化水系统。
为进确保增加的厂房、设施、设备不给现有产品和新增产品带来质量风险,在增加厂房、设施、设备前发现并尽可能消除一些潜在的风险对产品造成质量风险的影响,根据公司《风险管理管理规程》文件中的有关规定,公司组织相关人员开展了对新增厂房、设施、设备进行风险评估。
评估分项目变更前和项目变更后风险回顾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项目实施前风险评估从2015年6月13日开始,至6月17日结束。
第二阶段项目实施后评估依据项目进展确定,并将评估报告汇总。
三、风险评估小组
1、质量风险评估小组成立说明:本次质量风险评估项目为“确定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变更的可行性”,因此选择的成员的资质应对该项目有相适应的科学知识及经验,为此特确定以下人员为本次质量风险评估小组成员:
2、风险评估时间
四、风险评估目的
1、评估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改变的可行性;
2、提出降低预防污染与交叉污染措施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质量风险的措施;
五、评估流程
1、列出公司在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采取的防止污染与交叉污染、防止混淆与差错的措施;
2、对各项措施进行风险等级评估:本次进行风险评估所用的方法遵循FMEA技术(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
3、提出预防质量风险发生的措施。
六、风险等级评估方法(FMEA)说明
1、进行风险评估所用的方法遵循FMEA 技术(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它包括以下几点:
1.1 风险确认:可能影响产品质量、产量、工艺操作或数据完整性的风险。
1.2 风险判定:包括评估先前确认风险的后果,其基础建立在严重程度、可能性及可检测性上。
1.3 严重程度(S):测定风险的潜在后果,主要针对可能危害产品质量、病患健康及数据完整性的影响。
严重程度分为四个等级,如下:
1.4 可能性程度(P):测定风险产生的可能性。
根据积累的经验、工艺/操作复杂性知识或小组提供的其他目标数据,可获得可能性的数值。
为建立统一基线,建立以下等级:
1.5 可检测性(D):在潜在风险造成危害前,检测发现的可能性,定义如下:
1.6RPN(定量分级值)计算,将各不同因素相乘:严重程度、可能性及可检测性,可获得风险系数(RPN = S*P*D)
高风险水平:RPN> 16 或严重程度= 4
由严重程度为4 导致的高风险水平,必须将其降低至RPN最大= 8。
中等风险水平:16 ≥ RPN ≥ 8
低风险水平:RPN <8
七、支持性文件
八、风险评估实施
1、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完成厂房、设施设备变更的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降低。
风险评估实施内容见“厂房、设施设备变更风险评估表”。
2、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完成厂房、设施设备变更并采取了拟定措施后的风险接受及此次变更后审评。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九、风险控制措施实施
对拟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进行确认后,需对控制措施进行实施追踪。
实施检查情况如下: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九、风险评估结论精品文档
第一阶段风险评估结论
经风险评估小组成员共同对以上所列7个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后,确认目前我公司拟增厂房、设备设施可行,后期采取相应的措施可起到预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防止混淆与差错的作用,不会影响产品质量。
参加评估人:
日期:
评价人:
日期:
批准人:
日期:
精品文档
第二阶段风险评估结论
经风险评估小组成员共同对变更并实施拟定控制措施后7个项目进行风险评估,确认目前我公司新增厂房、设备设施可行,后期采取相应的措施可起到预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防止混淆与差错的作用,不会对以生产产品和新增加产品的质量造成影响。
参加评估人:
日期:
评价人:
日期:
批准人:
日期:
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