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农产品质量标准与质量评价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考核手册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考核手册第1章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概述 (3)1.1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性 (3)1.2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发展历程 (4)1.3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基本任务 (4)第2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4)2.1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框架 (4)2.1.1 宪法 (4)2.1.2 法律 (5)2.1.3 行政法规 (5)2.1.4 部门规章 (5)2.1.5 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制度 (5)2.2 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 (5)2.2.1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5)2.2.2 食品安全法 (5)2.2.3 农药管理条例 (5)2.2.4 兽药管理条例 (5)2.3 农产品质量安全地方性法规与规章制度 (6)2.3.1 地方性法规 (6)2.3.2 行政规章制度 (6)2.3.3 规范性文件 (6)第3章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6)3.1 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概述 (6)3.1.1 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内涵 (6)3.1.2 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分类 (6)3.1.3 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发展趋势 (7)3.2 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与实施 (7)3.2.1 国家标准的制定与实施 (7)3.2.2 行业标准的制定与实施 (7)3.3 地方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 (7)3.3.1 地方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制定 (7)3.3.2 地方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实施 (7)第4章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与职责 (7)4.1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设置 (8)4.1.1 机构设立原则 (8)4.1.2 监管机构体系 (8)4.1.3 部门职责划分 (8)4.2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能与责任 (8)4.2.1 监管职能 (8)4.2.2 监管责任 (8)4.3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培训与管理 (8)4.3.1 培训内容 (8)4.3.2 培训方式 (8)4.3.3 人员管理 (8)第5章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 (9)5.1 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 (9)5.1.1 监测目标 (9)5.1.2 监测内容 (9)5.1.3 监测方法 (9)5.1.4 监测流程 (9)5.2 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 (9)5.2.1 评估目标 (9)5.2.2 评估内容 (9)5.2.3 评估方法 (9)5.2.4 评估流程 (10)5.3 风险监测与评估信息管理 (10)5.3.1 信息收集与整理 (10)5.3.2 数据库建设 (10)5.3.3 信息分析与利用 (10)5.3.4 信息发布与通报 (10)第6章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10)6.1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概述 (10)6.2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 (10)6.2.1 追溯体系建设的原则 (10)6.2.2 追溯体系建设的步骤 (11)6.3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运行与监管 (11)6.3.1 追溯体系运行 (11)6.3.2 追溯体系监管 (11)第7章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与监管 (12)7.1 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 (12)7.1.1 认证体系概述 (12)7.1.2 认证机构与职责 (12)7.1.3 认证标准和要求 (12)7.2 认证程序与监督管理 (12)7.2.1 认证申请与受理 (12)7.2.2 认证审核与评定 (12)7.2.3 认证监督管理 (12)7.3 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标志使用与管理 (12)7.3.1 认证标志的种类与含义 (13)7.3.2 认证标志的使用 (13)7.3.3 认证标志的管理 (13)第8章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对 (13)8.1 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概述 (13)8.2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与演练 (13)8.3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与信息报告 (13)第9章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与处罚 (14)9.1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体系 (14)9.1.1 监管执法机构设置 (14)9.1.2 监管执法职责划分 (14)9.1.3 监管执法协同机制 (14)9.2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程序 (14)9.2.1 检查与调查 (14)9.2.2 抽样检测 (14)9.2.3 证据收集与固定 (14)9.2.4 执法文书制作 (15)9.2.5 执法决定送达与执行 (15)9.3 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行为处罚 (15)9.3.1 行政处罚 (15)9.3.2 刑事处罚 (15)9.3.3 民事赔偿 (15)9.3.4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15)第10章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考核与评价 (15)10.1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考核指标体系 (15)10.1.1 政策法规与制度建设 (15)10.1.2 监管能力与体系建设 (16)10.1.3 风险监测与评估 (16)10.1.4 监督检查与执法 (16)10.1.5 标准化与认证 (16)10.2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考核程序与方法 (16)10.2.1 制定考核方案 (16)10.2.2 组织实施考核 (16)10.2.3 公示与反馈 (16)10.2.3.1 文件审查 (17)10.2.3.2 实地核查 (17)10.2.3.3 问卷调查 (17)10.2.3.4 专项检查 (17)10.3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考核结果运用与整改措施 (17)10.3.1 考核结果运用 (17)10.3.2 整改措施 (17)第1章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概述1.1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性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人民健康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与管理

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与管理第一章:引言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农业对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农产品是人类生存所必须的,也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保证农产品质量,才能为广大人民提供健康、安全的食品,成为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与管理。
第二章:农产品质量标准的定义农产品质量标准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制定的,为保证农产品质量、保障公众健康和农民权益,规范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确定的一系列标准规范。
第三章:农产品质量标准的意义1.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促进农产品的质量控制;2.保障公众健康,减少卫生事件发生;3.促进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的协调发展;4.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对于管理和监督农产品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第四章: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的构成1.基础标准农产品质量基础标准是为了保证农产品的品质,采用各种检测、测试方法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确定了质量指标、检测方法、标志和标准。
2.加工标准加工标准是指按照指定的工艺要求对农产品进行加工处理,达到规定的质量水平,以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
3.流通标准流通标准是指规定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中的质量要求,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借助于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可实现客观监督。
4.食品安全标准食品安全标准是针对农产品中可能出现的危害物质进行规范,以保证消费者的健康安全。
食品安全标准越来越受到重视,是农业品种改良和工艺技术改进的必然结果。
第五章:农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1.特定岗位负责制制定质量标准的人员应根据自己的工作职责来工作,各负其责,协同合作达成共识。
2.制定程序制定质量标准应遵循相关法律和程序,比如征求各方面的意见,试点推行,公布和实施标准。
3.制定标准的要点制定质量标准的过程中,要考虑标准的内涵,目标,适用范围,识别法规要点,采集和处理数据的方法以及公开和交流标准的程序。
第一章农产品的品质

第二章农产品的品质第一节农产品的品质特征及质量标准农产品的价值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是农产品的质量,农产品的质量可以用农产品品质来理解。
农产品的品质主要是使用品质,主要有基本特性和商品特性构成。
品质是农产品的综合特征,直接决定着农产品的可接受性。
农产品品质基本特性:包括内在品质:性状、成分、营养性卫生品质:有害物的混入、霉变、质变、农药残留等商品特性:感官品质:人的感官所能体验到农产品的外观、质构和风味等。
加工特性:贮藏性、加工处理的难易程度、对加工工艺的影响等。
一、品质特征1.内在品质农产品的内在品质主要包括农产品的组分、营养性质等在内的质量指标。
(1)农产品的组分:主要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以及它们的衍生物。
各种有机物、矿物质等微量元素,如维生素、酶、有机酸、色素和风味成分等。
水也是重要的组分。
(2)营养性质:碳水化合物:帮助人体有效地利用脂肪,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能维持肠道的健康状况。
蛋白质:提供人体必须的氨基酸。
蛋白质是一切生命的物质基础,从人体营养角度看,将构成人体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分为必需、半必需和非必需的3类。
脂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营养,为人体提供能量,赋予食品特有的风味,增进食欲,特别是其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磷脂等对人体有保健作用;磷脂是脂肪酸的有机酯,存在于脑、神经、肝、肾、心脏、血和其它组织中,能促进脂肪进出细胞。
维生素类:V A、VD、VE、VK等脂溶性维生素,在农产品中是与脂肪结合在一起。
矿物质:主要是钙、磷、铁三种元素并以这三种元素的含量食品的矿物质营养价值。
大多数水果、蔬菜、豆类、乳制品等含钙、钾、钠、镁元素较多,进入人体后与呼吸释放的HCO3离子结合,中各血液中的PH,使血浆中的PH值增大,果蔬等被称为“生理碱性食品”。
肉、蛋、五谷类进入血液可使PH降低,称为“生理酸性食品”。
过多摄入酸性食品,体内酸碱平衡失调,严重的引起酸中毒。
2.卫生品质卫生品质是直接关系到人体健康的品质指标的总和。
农产品质量安全质量信用制度范文(三篇)

农产品质量安全质量信用制度范文第一章引言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发,给人民群众的健康带来了威胁,严重损害了农产品产业的形象和品牌价值。
为了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和管理,构建健全的信用体系,本文将从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制度的重要性、制度构建的原则和内容、实施的方式和配套措施等方面进行讨论。
第二章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制度的重要性1. 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农产品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通过建立质量安全信用制度,可以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等环节进行全程监管,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2. 促进农产品产业的健康发展农产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建立质量安全信用制度,可以提高农产品产业的整体质量水平,增强国内外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推动农产品出口,扩大国内市场。
3. 优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监管效能建立质量安全信用制度,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信息进行全程监控和跟踪,对于农产品的抽检、溯源等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
可以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准确性、时效性和有效性,提高监管的效果。
第三章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制度的构建原则和内容1. 系统性原则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制度的构建应该具备系统性,包括对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等全过程进行监管,确保质量和安全。
2. 法律性原则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制度的构建应该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绳,依法进行监管和管理。
相关部门应制定相关的配套规章制度,明确各方的权利和责任。
3. 创新性原则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制度的构建应该具备创新性,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建立高效的信息采集、分析、共享和传递机制,提高监管的效能。
4. 公正性原则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制度的构建应该具备公正性,对于同一违规行为应有统一的惩罚措施,不分大小企业一视同仁,形成公平竞争环境和市场秩序。
5. 效能性原则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制度的构建应该具备效能性,通过激励和惩罚机制,激发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监管的效果和效率。
山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2024年修订)

山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2024年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4.09.26•【字号】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62号•【施行日期】2024.12.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尚未生效•【主题分类】农产品质量安全正文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62号《山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已于2024年9月26日经山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通过,现予公布,自2024年12月1日起施行。
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4年9月26日山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2011年5月27日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2024年9月26日山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农产品产地第三章农业投入品第四章农产品生产第五章农产品销售第六章监督管理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公众健康,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关的农产品生产经营及其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对食用农产品的市场销售、有关质量安全标准的制定、有关安全信息的公布和农业投入品已经作出规定的,应当遵守其规定。
第三条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实行源头治理、风险管理、全程控制,建立科学、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落实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和部门监督管理责任,构建协同、高效的社会共治体系。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负责,统一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机制,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并将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农产品质量安全概论

4、按内容可分为安全类标准和质量类标准。
2019/11/22
第二章 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体系建设
三、农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 1、国家标准: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 局管理下,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履 行行政管理职能。 2、行业标准:由农业部统一管理。 3、地方标准:由省级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 管理,涉及农产品生产技术要求和操作 规程的标准,由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负责。 4、企业标准:由企业自行组织制定,并按 规定备案。
二、农贸市场的质量检测
2019/11/22
第七章 农产品质量安全品牌认证
第一节 无公害农产品
一、无公害农产品: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
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 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 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者初加 工的食用农产品。
2019/11/22
第二章 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体系建设
第一节 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概论 标准 钥匙 质量 核心
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内容: 1、农产品质量和卫生方面的限量要求。 2、保障人的健康,安全的生产技术规范和 检验监测方法。
2019/11/22
第二章 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体系建设
第二节 乳品收购管理 一、生鲜乳收购站的建立
二、生鲜乳的质量安全规定 1、禁止添加任何物质 2、保持生鲜乳的质量 3、建立各项记录 4、签订购销合同 5、处理不合格乳品 6、采用合格容器 7、执行规范的储运制度 8、及时报告质量安全事故
2019/11/22 9、自觉接受行政监管
第五章 农产品流通过程的质量安全控制 第三节 浙江省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 一、农产品产地准出管理的意义 二、农产品产地准出管理的主要内容 1、建立管理制度 2、落实管理人员 3、建立生产记录 4、开展质量检测 5、规范包装标识 6、实行质量追溯
农产品安全质量监管方案

农产品安全质量监管方案第1章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概述 (3)1.1 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分析 (3)1.1.1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形势 (3)1.1.2 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因素 (3)1.2 监管体系与政策法规 (3)1.2.1 监管体系 (3)1.2.2 政策法规 (3)第2章农产品产地环境监管 (4)2.1 产地环境质量评价与监测 (4)2.1.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2.1.2 监测方法与技术 (4)2.1.3 监测结果分析与评价 (4)2.2 产地环境保护与治理 (5)2.2.1 土壤环境保护与治理 (5)2.2.2 水体环境保护与治理 (5)2.2.3 大气环境保护与治理 (5)2.2.4 生态保护与恢复 (5)2.2.5 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5)第3章农业投入品监管 (5)3.1 农药、化肥合理使用与监管 (6)3.1.1 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6)3.1.2 农药、化肥监管 (6)3.2 农业生物制品管理 (6)3.2.1 农业生物制品生产与研发 (6)3.2.2 农业生物制品市场管理 (6)3.2.3 农业生物制品使用监管 (6)第4章生产过程监管 (7)4.1 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 (7)4.1.1 生产基地选择与规划 (7)4.1.2 种植、养殖技术规范 (7)4.1.3 农药、兽药使用规范 (7)4.2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7)4.2.1 生产记录制度 (7)4.2.2 质量检测与监控 (7)4.2.3 风险评估与预警 (7)4.2.4 生产者培训与教育 (7)4.2.5 监管部门检查与执法 (8)第5章农产品质量检测与认证 (8)5.1 检测技术与方法 (8)5.1.1 检测技术 (8)5.1.2 检测方法 (8)5.1.3 检测标准与规范 (8)5.2 认证体系与监管 (8)5.2.1 认证体系 (8)5.2.2 认证流程与监管 (9)5.2.3 监管措施 (9)第6章风险评估与管理 (9)6.1 风险识别与评估 (9)6.1.1 风险识别 (9)6.1.2 风险评估 (9)6.2 风险预警与应急处理 (10)6.2.1 风险预警 (10)6.2.2 应急处理 (10)第7章农产品流通环节监管 (10)7.1 流通渠道与市场准入 (10)7.1.1 流通渠道梳理 (10)7.1.2 市场准入制度 (10)7.2 追溯体系与监管 (11)7.2.1 建立健全农产品追溯体系 (11)7.2.2 加强农产品流通环节监管 (11)7.2.3 创新监管手段 (11)7.2.4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11)7.2.5 强化宣传与培训 (11)7.2.6 鼓励社会共治 (11)第8章消费环节监管 (11)8.1 消费者教育与权益保护 (11)8.1.1 教育培训 (11)8.1.2 权益保障 (12)8.2 食品安全知识普及与宣传 (12)8.2.1 普及内容 (12)8.2.2 宣传方式 (12)8.2.3 宣传效果评估 (12)第9章监管能力建设 (12)9.1 监管机构与队伍建设 (13)9.1.1 优化监管机构设置 (13)9.1.2 加强监管队伍建设 (13)9.1.3 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 (13)9.2 监管技术支持与研发 (13)9.2.1 加强监管技术研发与应用 (13)9.2.2 建立健全监测预警体系 (13)9.2.3 推动监管信息化建设 (13)9.2.4 强化技术支撑队伍建设 (13)9.2.5 建立健全技术标准体系 (14)第10章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政策建议 (14)10.1 政策法规完善与修订 (14)10.1.1 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体系 (14)10.1.2 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 (14)10.1.3 强化政策宣传与培训 (14)10.2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与发展战略 (14)10.2.1 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14)10.2.2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防控 (14)10.2.3 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 (14)10.2.4 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技创新 (15)10.2.5 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 (15)第1章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概述1.1 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分析1.1.1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形势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第一章 绪论

农业标准化工作包括农业标准化体系、 农业质量检测体系和农产品评价认可 体系。
2、农业标准体系 (1)国家标准:是指对全国经济技术发 国家标准: 国家标准 展有重大意义,必须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 标准。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编制计划和 组织草拟,并统一审批、编号和发布。 (2)行业标准 行业标准:是指我国全国性的农业 行业标准 行业范围内的统一标准。对没有国家标准 而又需要在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技术要求, 可以制定行业标准。
有机食品: 有机食品: 是指来自于有机农业体系, 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规范生产加工, 并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 一切农副产品。 有机食品是一类真正源于自然、富营养、 高品质的环保型安全食品。
有机产品生产的基本要求:生产基地在最近 三年内未使用过农药、化肥等违禁物质; 种子或种苗来自于自然界,未经基因工程 技术改造过;生产基地应建立长期的土地 培肥、植物保护、作物轮作和畜禽养殖计 划;生产基地无水土流失、风蚀及其他环 境问题;
农产品的污染就其性质来说,可归结为 生物性污染和化学性污染。 微生物污染: 微生物污染:主要是有毒霉菌污染 化学性污染: 化学性污染:包括农药、重金属、来源 于包装材料的有害物质。(如塑料中的 聚氯乙烯及其添加剂、印刷油墨中的多 氯联苯等)
(3)农产品的感官评定 农产品的色泽、气味、规格、密度、容 重等形态特征是农产品感官检验的重要 技术指标,是不可忽视的检验项目,可 据此进行定等分级。
农产品质量认证 (1)无公害农产品 无公害农产品:是指出自良好的生态 无公害农产品 环境,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 程生产或加工,有毒有害物质含量控制在 安全允许范围内,经无公害农产品认定委 员会认定的产品。
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为了突出这类食品出自良好 的生态环境,并能给人们带来旺盛的生 命活动因此将其定名为“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分为A级和AA级两种。 绿色食品的认证机构是农业部中国绿色 食品发展中心,各省的绿色食品办公室 负责初审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大残留允许量(MRL):是指消费食品中可允许的最大限度的有害物 质(或成分)的残留浓度。
通过毒性试验可制定出食品添加剂使用量标准和食品中 污染物及其有毒有害物质的允许含量标准。
4. 我国的食品卫生标准中对于有害化学物质的确定过程 ①动物毒性试验;
②确定动物最大无作用剂量;
③确定人体每日允许摄入量; ④确定一日食物中的总允许量; ⑤确定该物质在每种食品中的最高允许量; ⑥制定食品中的允许标准。 食品安全性评价是在人体试验和判断识别的基础上发 展起来的,是风险分析的基础。
暴露评估
exposure assessment
实际的或预测的人体对毒素的接触剂量的评估。确定最大残留限量每日 允许摄入量
危险性特征的描述
risk characterization
对目标人群可能发生的不良后果进行估计。 危害特征的描述是危险性分析中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是实施风险管理 措施(比如HACCP)的主要依据。
(三) 标准的分类
国际标准 国际区域标准
按标准类型来划分:产品质量标准、产品加工质量标准、配套的生产技 术标准、产地环境标准。
按行业来划分:种植业产品标准、林产品标准、畜牧产品标准、水产品
标准,其中,种植业产品又包括粮油棉、果蔬茶等产品标准。
(四)我国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框架
1.主要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质量标准 ①主要农产品(水稻、棉花、果蔬茶、畜产品、林产品、水产品)质量标 准 ②主要农产品加工产品标准(感官与理化标准、卫生标准等) 2.主要农产品加工产品生产与加工技术规程 ①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 ②农产品加工生产技术规范(GMP,HACCP)
项目 对象
获准认证的基本条件
产品认证 特定产品
①产品质量符合指定标准要求;②质量体系 满足指定的质量保证标准要求及特定产 品的补充要求 产品认证证书、认证标志 证书不能用于产品,标志可用于产品 自愿性,强制性 质量体系中特定产品所涉及的有关部分
质量体系认证 企业的质量体系
质量体系满足申请的质量保证标 准要求和必要的补充要求 质量体系认证证书、认证标记 证书和标记都不能用于产品 自愿性 质量体系中申请注册的产品范围 所涉及的有关部分
认证认定是质量评价的基本手段,是对达到一定标准水平
的产品发放标志、给予认可,是农产品进入市场的“身份 证”和“通行证”。
(一)质量认证定义及其表示方式
1.
定义
“由第三方确认产品、过程或服务符合特定要求并给 予书面保证的程序”( ISO 8402)
2. 表示方式:
认证对象:产品(产品质量认证) 过程(质量体系认证)
第一章 农产品质量标准与质 量评价
一、农产品质量标准
(一)农产品质量
农产品质量包含了物理、生物质量、生产环境,生产
过程、营养、卫生以及消费心理等方面的特征,是一个动 态发展的概念。 1. 符合性质量:认为质量只是符合标准的要求。 2. 适用性质量:认为产品质量是产品在使用时能成功满足顾
客需要的程度
3. 顾客满意质量:除了适用性的要求,还有一些隐含要求, 比如外观、安全等等。
(1)风险评估(*)
危害确定
危害特征的描述
hazard identification
确认与食品安全相关的微生物体和微生物毒素。定性分析过程。
hazard characterization
食入含微生物或其毒素的食品可能造成的副作用,副作用的严重性和持 续时间的定量、定性描述,即剂量--反应的关系
(二)食品安全性管理措施
现代食品安全管理形成了三次浪潮,即:
良好卫生规范(GHP):是遵循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制 定的《食品卫生通则》而建立的规范。
危害性分析(HACCP):是一套通过对整个食品链,包 括原辅材料的生产、食品加工、流通、乃至消费 的每一环节中的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危害进 行分析、控制以及控制效果验证的完整系统。
我国的农产品质量评价有:
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评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绿色食品产品质量评价→绿色食品认证 有机食品质量评价→有机食品认证 质量体系认证有:
ISO9000 ISO14000 HACCP
GMP
SSOP GHP GLP
国际上通行的有机食品认证层次
1. 联合国层次:有机农业和有机农产品标准是由联合国粮农组 织与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是《食品法典》的一部分,目前尚 属于建议性标准。
(二)标准(Standard)及农产品质量标准化(*)
标准是对一定范围内的重复性事务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
标准是科研、生产、交换、质量监督的依据。 农业标准化:是指以农业科学成果和生产实践经验为基础, 运用统一、简化、协调、选优的原理,对农业经济活动中 的有关方面和有关环节制定标准,实施标准,以及对标准 的实施进行有效监督的过程。 农产品质量标准化是指狭义的农业标准化。
(三)质量认证的种类
1.按认证性质的不同,可分为两种:
(1)强制性认证
(1)质量认证 (1)型式试验
(2)自愿性认证
(2)安全认证 (3)质量安全认证
2.按认证的内容不同,可分为三种 3.按认证的制度、方式不同,主要有八种 (2)市场抽样检验
(3)工厂抽样检验 (4)市场和工厂抽样检验
(5)质量体系复查加工厂和市场抽样检验(典型的产品认证) (6)质量体系认证 (7)批检 (8)百分之百检验
2.评价方法
(2) 区域单因子评价 P区=∑λjYj/Y P区为监测区域污染物j的超标率; λj为超标系数,当P>1时λj=1,否则λj=0; Yj为采样点j代表的产量; Y为监测区域总产量。
(3) 农产品综合评价
P综=∑kYk/Y P综为监测区域农产品综合超标率;
∑k为超标系数,当采样点k的任一污染物超标时,∑k=1,• 则∑k=0; 否
3. 评价步骤(*)
(1)农产品监测布点和采样 A:布点原则
布点要有代表性、连续性。 布点的数量要求经济、科学,以最少监测点而获得最佳的结果。 样点的布设要根据产地环境质量状况、主导风向而合理设置。 代表性 典型性 适时性 方法:梅花形、对角线、棋盘式和蛇形 部位:采集不同农作物的根、茎、叶、果等植物的不同部位
韩国农产品认证:
(《亲环境农业培育法》)
有机农产品
无农药农产品
低农药农产品 一般农产品和畜产品
韩国农林水产省下 属的国立农产品质 量管理院(简称 NAQS)
法国农产品认证:
AOC标识 — 原产地命名控制
红色标签 — 名、优、特品质的保证 CCP标识 — 产品合格证
典型的产品认证与质量体系认证的区别
Risk management
估和危险性特征的描述;
危险性管理,是权衡可接受的、 可减少的或降低的危险性,并 选择和实施适当措施的政策过 程; 危险性信息交流,是危险性评 估者、管理者和其它有关机构 相互交流有关危险性信息的过
危险性交流
Risk communication
程。
FAO/WTO以及CAC制定的,又称之为 风险分析
危险性分析(Risk Analysis,又称风险分析):对 (食源性)危害是否发生作用,并是否发生不良作 用的规定 。
1. GHP
良好卫生规范(GHP)的内容包括:初级 产品的生产;企业的设计和设施;操作 的控制;企业的维护和卫生;个人卫生; 运输卫生;产品信息与消费者知晓; 培训. 类 似 GHP 的 规 范 还 有 GMP,GAP,SSOP,WHO Five keys to safer food 以 及 USDA/FDA Four steps to Food safety.
2.非政府组织层次:由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制定的《有机产 品生产和加工基本标准》。
3.国家层次:是指各国根据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的基本标准 制订的相关标准,其中有 欧盟有机农业标准EU2092/91《关于农产品和食品有机生 产委员会法令》及其修改条款; 美国《1990年有机食品生产法》、《国家有机规划》、 《有机食品标准》; 日本《有机农产品及特别栽培农产品的表示准则》、《日 本有机产品认证标准-有机JAS规格》; 澳大利亚《有机农业生产标准》。
B:采样要求
C:样品的采集
3. 评价步骤
(2)样品处理
新鲜样品的制备
风干样品的制备
(3) 样品监测分析
分析项目:选择易被农作物吸收、富集,并对人体健康能产生不良影 响的有毒物质,如:Hg、Cd、As、Pb、Cr和高残留农药等。
分析方法:按照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监测分析。
Yk为采样点k代表的产量; Y为农产品总产量。
2.评价方法
(4) 评价参数 评价参数有检出率、超标率和最高超标倍数,其中,检出率和超 标率按样本和产量分别进行统计。各参数计算方法如下:
(1)样本检出率(%)= 检出样本总数/样本总数 ×100%
(2)样本超标率(%)= 超标样本总数/样本总数×100% (3)产量检出率(%)= 检出点总产量和/总产量×100% (4)产量超标率(%)= 超标点产量和 /总产量×100%
3.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包装、贮运标准
4.检验、检测技术与方法标准 ①检验技术与方法标准 ②检测技术与方法标准 ③标准物质 5.环境质量标准(水、大气、土壤、投入品等) 6.其它标准(食品添加剂等)
(五)农产品质量标准发展方向
系统化 系列化 先进性或创新性 实用性
二、农产品质量评价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
1.
2.
几个概念(*)
安全(Safty):防范潜在的危险
危险(Risk):指人群暴露于食品危害后造成不良健康的可能性 和严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