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材料的物理特性

钢铁材料的物理特性
钢铁材料的物理特性

钢铁材料的物理特性

制作:中国钢铁现货交易网https://www.360docs.net/doc/345544213.html,

金属材料化学分析操作手册

金属材料化学分析操作规程汇编 第一部分 黑色金属材料的分析 钢钢铁铁中中碳碳硫硫的的分分析析 一.原理 CS ——280微机碳硫自动分析仪原理:金属式样中各种状态碳和硫的化合物,在KHD —400高速自动引燃炉中与助溶剂一起,通入纯氧加热产生CO2及SO2气体:C-O2—CO2;S —O2—SO2,这两种气体先经过硫吸收杯除硫(SO2在此处被吸收),剩下的CO2气体在碳吸收器内被KOH 溶液吸收。 分析方法: 碳:气体容量法;硫:碘量法。 二.助溶剂与试剂 助溶剂:硅钼粉,锡粒(高纯),纯铁助溶剂 试剂:氢氧化钾,酸性水,碘酸钾,可溶性淀粉(以上试剂均为分析纯) 三.操作步骤 1.清扫KHD —400自动引燃炉。 2.打开“电源”及“控阀”开关。 3.选择标准校正标尺: 3.1按“准备/(2)”键,将有助溶剂及标样的坩埚放入炉体,升上炉体。 3.2按“启动”按钮。 3.3待蜂鸣器鸣叫六声,将碳标尺及硫标尺校正到相应标样的含量处。 4试样测试: 4.1将盛有助溶剂及式样的坩埚放入炉体,升上炉体。 4.2按“启动”按钮。

4.3待蜂鸣器鸣叫六声后,直读该式样的百分含量。 四.注意事项: 1.氧气压力要按照说明书上的压力指标调整。 2.及时除尘。 碳碳钢钢及及一一般般低低合合金金钢钢的的连连续续分分析析 试样溶液的制备 试剂: 1.硝酸:(1+3) 2.过硫酸铵:(15%)需当日配置 溶样: 称取试样1.0克于250毫升锥形瓶中,加硝酸(1+3)50毫升,加热溶解后,加过硫酸铵15毫升,煮沸2分钟,流水冷却至室温,于100毫升容量瓶中,以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分液。 硅硅的的测测定定((硅硅钼钼蓝蓝光光度度法法)) 一.方法提要: 试样用酸溶解后,硅变成正硅酸,在一定酸度范围内正硅酸与钼酸铵作用生成可溶性硅钼黄杂多酸,在草酸存在下,用硫酸亚铁铵还原成硅钼蓝借以进行光度测定。 二.试剂: 1.钼酸铵:(5%) 2.草酸:(0.625%) 3.硫酸亚铁铵:(6%),每100毫升溶液中加入硫酸(1+1)6滴。

《金属材料的物理特性》参考教案

金属材料的物理特性 一、教学设计思路 金属材料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的教学内容,本课题围绕学生熟悉的生活用品开展学习,通过学生分组实验、讨论、归纳总结得出金属的一些共同的物理性质和各自的特性,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常见金属与合金的主要成分性能和用途,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增强学生发现生活、感受生活的意识,从而实现“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 教学过程围绕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意培养学生从化学视角观察生活的习惯,教会学会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的方法,使他们能对化学有关的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感受学习化学的乐趣,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了解常见合金的成分性能和用途。 能力培养:通过情景设置,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科学品质: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 科学方法: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 美育渗透:从生活中的金属制品,感受其丰富多彩的形状、颜色美。 重点 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3、合金的物理性质 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实行探究式讨论教学。 仪器、药品 铁片、铜片、铝片、干电池、小灯泡、导线、酒精灯、火柴、砂纸、黄铜、铜,与钛有关的资料和新型的合金的资料。

金属的物理性能测试

金属的物理性能测试 金属材料的性能一般可分为使用性能和工艺性能两大类。使用性能是指材料在工作条件下所必须具备的性能,它包括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力学性能。物理性能是指金属材料在各种物理条件任用下所表现出的性能。包括:密度、熔点、导热性、导电性、热膨胀性和磁性等。化学性能是指金属在室温或高温条件下抵抗外界介质化学侵蚀的能力。包括:耐蚀性和抗氧化性。力学性能是金属材料最主要的使用性能,所谓金属力学性能是指金属在力学作用下所显示与弹性和非弹性反应相关或涉及应力—应变关系的性能。它包括:强度、塑性、硬度、韧性及疲劳强度等。 1密度:密度就是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2热性能:熔点:金属材料固态转变为液态时的熔化温度。 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或温度降低1℃时所放出的热量。 热导率:在单位时间内,当沿着热流方向的单位长度上温度降低1℃时,单位面积容许导过的热量。 热胀系数:金属温度每升高1℃所增加的长度与原来长度的比值。 3电性能: 电阻率:是表示物体导电性能的一个参数。它等于1m长,横截面积为1mm2的导线两端间的电阻。也可用一个单位立方体的两平行端面间的电阻表示。 电阻温度系数:温度每升降1℃,材料电阻的改变量与原电阻率之比,称为电阻温度系数。 电导率:电阻率的倒数叫电导率。在数值上它等于导体维持单位电位梯度时,流过单位面积的电流。

4磁性能: 磁导率:是衡量磁性材料磁化难易程度的性能指标,它是磁性材料中的磁感应 强度(B)和磁场强度(H)的比值。磁性材料通常分为:软磁材料(μ值甚高,可达数万)和硬磁材料(μ值在1左右)两大类。 磁感应强度:在磁介质中的磁化过程,可以看作在原先的磁场强度(H)上再 加上一个由磁化强度(J)所决定的,数量等于4πJ的新磁场,因而在磁介质中的磁场B=H+4πJ的新磁场,叫做磁感应强度。 磁场强度:导体中通过电流,其周围就产生磁场。磁场对原磁矩或电流产生作 用力的大小为磁场强度的表征。 矫顽力:样品磁化到饱和后,由于有磁滞现象,欲使磁感应强度减为零,须施 加一定的负磁场Hc,Hc就称为矫顽力。 铁损:铁磁材料在动态磁化条件下,由于磁滞和涡流效应所消耗的能量。 其它如力学性能,工艺性能,使用性能等。

钢铁材料的质检方法及其应用

钢材质量的检验方法及其应用 冶金工厂生产各种钢材,出厂时都要按照相应的标准及技术文件的规定进行各项检验(实验)。科学实验(检验)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它标志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手段。冶金产品检验是冶金工业发展的基础,她标志着冶金工业技术水平和冶金产品的质量。应使用各种有效的手段对半成品和成品进行质量检验,检验工序必须作为生产流程中的一个重要工序。 钢的质量检验方法标准包括化学成分分析、宏观检验、金相检验、力学性能检验,工艺性能检验、物理性能检验、化学性能检验、无损检验以及热处理检验方法标准等。每种检验方法标准又可分为几个到几十个不同的试验方法。 (1)化学成分每一个钢种都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化学成分是钢中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百分比。保证钢的化学成分是对钢的最基本要求,只要进行化学成分分析才能确定某号钢的化学成分是否符合标准。 对于碳素结构钢,主要分析五大元素,即碳、锰、硅、硫、磷;对于合金钢,除分析上述五大元素之外,还要分析合金元素。此外,对钢中的其他有害元素和残余元素也有规定。 (2)宏观检验宏观检验是用肉眼或不大于十倍的放大镜检验金属表面或断面以确定其宏观组织缺陷的方法。宏观检验也称低倍组织检验,其检验方法很多,包括酸浸实验、硫印实验、断口检验和塔型车削发纹检验等。 浸酸试验可以显示一般疏松、中心疏松、锭型偏析、点状偏析、皮下气泡残余缩孔、翻皮白点轴心晶间裂缝,内部气泡、分金属夹杂物及夹渣、异金属夹杂等,并进行评定。 硫印实验是利用钢中硫化物与硫酸反应生成硫化氢,硫化氢与相纸的溴化银反应生成硫化银,使相纸变成棕色这一原理来检查钢中硫的宏观分布情况,并可间接检查其他元素在钢中偏析和分布情况。 端口检验是根据检验目的采取适当的方法将试样折断以检验断口质量,或对在使用过程中破损的零部件和生产制造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而导致破损的工件断口进行观察和检验。可按断口的宏观形貌和冶金缺陷将断口分类,以评定钢材质量。 塔型车削发纹检验是检查钢材不同深度处的发纹。试验时将钢材试样车成不同尺寸的阶梯,进行酸浸或磁力探伤后,检查其裂纹程度,以衡量钢中夹杂物、气孔和疏松存在的多少。发纹严重地危害钢的动力学性能,特别hi疲劳强度等,因此,对重要用途的钢材都要进行塔型检验。 (3)金相组织检验这是借助金相显微镜来检验钢中的内部组织及其缺陷。金相检验包括奥氏体晶粒的测定、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检验、脱碳层深度的检验以及公众化学成分偏析的检验等。其中钢中化学成分偏析的检验项目又包括亚共析钢带状组织、工具钢碳化物不均匀、球化组织和网状碳化物、带状碳化物及碳化物液析等。 (4)硬度硬度是衡量金属材料软硬度的指标,是金属材料抵抗局部塑性

金属材料检测标准大汇总

金属材料检测标准大汇 总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金属材料化学成分分析 GB/T 222—2006钢的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 GB/T 系列钢铁及合金X含量的测定 GB/T 4336—2002碳素钢和中低合金钢火花源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方法(常规法) GB/T 系列海绵钛、钛及钛合金化学分析方法X量的测定 GB/T 系列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X部分:X含量的测定 GB/T 5678—1985铸造合金光谱分析取样方法 GBT 系列铝及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GB/T 7999—2007铝及铝合金光电直读发射光谱分析方法 GB/T 11170—2008不锈钢多元素含量的测定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常规法) GB/T 11261—2006钢铁氧含量的测定脉冲加热惰气熔融-红外线测定方法 GB/T 系列镁及镁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X部分X含量测定 金属材料物理冶金试验方法 GB/T 224—2008钢的脱碳层深度测定法 GB/T 225—2006钢淬透性的末端淬火试验方法(Jominy 试验) GB/T 226—2015钢的低倍组织及缺陷酸蚀检验法 GB/T 227—1991工具钢淬透性试验方法 GB/T 1954—2008铬镍奥氏体不锈钢焊缝铁素体含量测量方法 GB/T 1979—2001结构钢低倍组织缺陷评级图 GB/T 1814—1979钢材断口检验法 GB/T 2971—1982碳素钢和低合金钢断口检验方法 GB/T —2012变形铝及铝合金制品组织检验方法第1部分显微组织检验方法

GB/T —2012变形铝及铝合金制品组织检验方法第2部分低倍组织检验方法GB/T 3488—1983硬质合金显微组织的金相测定 GB/T 3489—1983硬质合金孔隙度和非化合碳的金相测定 GB/T 4236—1984钢的硫印检验方法 GB/T 4296—2004变形镁合金显微组织检验方法 GB/T 4297—2004变形镁合金低倍组织检验方法 GB/T 4334—2008金属和合金的腐蚀不锈钢晶间腐蚀试验方法 GBT 4335—2013低碳钢冷轧薄板铁素体晶粒度测定法 GB/T —2015不锈钢5%硫酸腐蚀试验方法 GB/T 4462—1984高速工具钢大块碳化物评级图 GB/T 5058—1985钢的等温转变曲线图的测定方法(磁性法) GB/T 5168—2008α-β钛合金高低倍组织检验方法 GB/T 5617—2005钢的感应淬火或火焰淬火后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 GB/T 8359—1987高速钢中碳化物相的定量分析X射线衍射仪法 GB/T 8362—1987钢中残余奥氏体定量测定X射线衍射仪法 GB/T 9450—2005钢件渗碳淬火硬化层深度的测定和校核 GB/T 9451—2005钢件薄表面总硬化层深度或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 GB/T 10561—2005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测定标准评级图显微检验法GB/T 10851—1989铸造铝合金针孔 GB/T 10852—1989铸造铝铜合金晶粒度 GB/T 11354—2005钢铁零件渗氮层深度测定和金相组织检验 GB/T 13298—2015金属显微组织检验方法

金属材料的物理特性教案及练习题

教学案例 学校名称:乌丹五中 课程名称:化学 内容主题:6、1金属材料的物理特性教材版本:科学粤教版 教师姓名: 456 教龄: 26年

《6、1金属材料的物理特性》问题导读——评价单 班级:姓名:学号:设计者:审核者: 1、通读教材,勾划知识点 2、精读课文,完成填空。 金属共有并区别于非金属的物理性质是、、、。金属还具有各自的特性:最难熔的金属是,最易熔的金属是,最重的金属是,最轻的金属是,最硬的金属是。 3、金属之最: 最早被人类广泛利用的金属——铜 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铁 地壳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铝 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钙 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 延性最好的金属——铂 展性最好的金属——金 4、什么是合金 5、合金有什么特性 我的问题是: 《6、1金属材料的物理特性》问题训练——评价单:

一:填空题 1、金属共有并区别于非金属的物理性质是、、 、。 2、最难熔的金属是,最易熔的金属是,最重的金属是,最轻的金属是,最硬的金属是。 二、选择题 1、下列物质属于金属单质的是() A、水 B、木炭 C、氮气 D、铜 2、钨用来制造灯丝,因为钨具有导电性且() A、密度大 B、熔点高 C、硬度大 D、延展性好 3、铁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金属,下列有关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铁 B、钢是一种纯净物 C、铁是地壳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D、用铁锅炒菜可使食物中增加微量的铁元素 4、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材料,它们具有很多优良的性能,如 熔点高、密度小、可塑性好、易于加工,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 根据它们的主要性能,下列用途不切合实际的是() A、用来作保险丝 B、用来制造航天飞机 C 、用来制造人造骨 D、用于制造船舶 三、简答题 1、为什么菜刀、锤子等通常用铁制而不用铜制或铅制 2、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导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

材料测试分析技术实验报告

本科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材料研究方法与分析测试实验 学院名称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 专业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方向) 学生姓名闵丹 学生学号201202040327 指导教师邓苗、冯珊、张湘辉、胡子文、孔芹实验地点测试楼、理化楼 实验成绩 二〇一四年十一月——二〇一五年一月

实验一X射线物相定性分析 一.实验目的 1.学习了解X射线衍射仪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X射线衍射物相定性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二.实验原理 根据晶体对X射线的衍射特征-衍射线的位置.强度及数量来鉴定结晶物质之物相的方法,就是X射线物相分析法。每一种结晶物质都有各自独特的化学组成和晶体结构。没有任何两种物质,它们的晶胞大小.质点种类及其在晶胞中的排列方式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当X射线被晶体衍射时,每一种结晶物质都有自己独特的衍射花样,它们的特征可以用各个衍射晶面间距d和衍射线的相对强度I/I0来表征。其中晶面间距d与晶胞的形状和大小有关,相对强度则与质点的种类及其在晶胞中的位置有关。所以任何一种结晶物质的衍射数据d和I/I0是其晶体结构的必然反映,因而可以根据它们来鉴别结晶物质的物相。 三. 实验仪器 X射线衍射仪,主要由X射线发生器(X射线管).测角仪.X射线探测器.计算机控制处理系统等组成。 1. X射线管 X射线管主要分密闭式和可拆卸式两种。广泛使用的是密闭式,由阴极灯丝.阳极.聚焦罩等组成,功率大部分在1~2千瓦。可拆卸式X射线管又称旋转阳极靶,其功率比密闭式大许多倍,一般为12~60千瓦。常用的X射线靶材有W.Ag.Mo.Ni.Co.Fe.Cr.Cu等。X射线管线焦点为1×10平方毫米,取出角为3~6度。选择阳极靶的基本要求:尽可能避免靶材产生的特征X射线激发样品的荧光辐射,以降低衍射花样的背底,使图样清晰。 2 测角仪是粉末X射线衍射仪的核心部件,主要由索拉光阑.发散狭缝.接收狭缝.防散射狭缝.样品座及闪烁探测器等组成。 (1) 衍射仪一般利用线焦点作为X射线源S。如果采用焦斑尺寸为1×10平方毫米的常规X射线管,出射角6°时,实际有效焦宽为0.1毫米,成为0.1×10平方毫米的线状X射线源。 (2) 从S发射的X射线,其水平方向的发散角被第一个狭缝限制之后,照

钢铁化学成分

钢号化学成分(%)机械性能(≥) C Si Mn P ≤S ≤ Cr Ni Mo Cu V σ b M Pa σ b M P a δ % Ψ % HB A K v J 碳钢铸件ZG200- 400 ≤ 0.2 ≤ 0.5 ≤ 0.8 0. 04 0. 04 ≤ 0.3 ≤ 0.30 ≤ 0.2 ≤ 0.30 ≤ 0.05 40 20 2 5 4 3 ZG230- 450 ≤ 0.3 ≤ 0.5 ≤ 0.9 0. 04 0. 04 ≤ 0.3 ≤ 0.30 ≤ 0.2 ≤ 0.30 ≤ 0.05 45 23 2 2 2 3 2 5 ZG270- 500 ≤ 0.4 ≤ 0.5 ≤ 0.9 0. 04 0. 04 ≤ 0.3 ≤ 0.30 ≤ 0.2 ≤ 0.30 ≤ 0.05 50 27 1 8 2 5 2 2 ZG310- 570 ≤ 0.5 ≤ 0.6 ≤ 0.9 0. 04 0. 04 ≤ 0.3 ≤ 0.30 ≤ 0.2 ≤ 0.30 ≤ 0.05 57 30 1 5 2 1 1 5 ZG340- 640 ≤ 0.6 ≤ 0.6 ≤ 0.9 0. 04 0. 04 ≤ 0.3 ≤ 0.30 ≤ 0.2 ≤ 0.30 ≤ 0.05 64 34 1 1 8 1 0 WCA≤ 0.2 5 ≤ 0.6 ≤ 0.7 0. 04 0. 04 5 ≤ 0.5 ≤ 0.50 ≤ 0.2 ≤ 0.30 ≤ 0.03 41 5 ~ 58 5 20 5 2 4 3 5 WCB≤ 0.3 ≤ 0.6 ≤ 1.0 0. 04 0. 04 5 ≤ 0.5 ≤ 0.50 ≤ 0.2 ≤ 0.30 ≤ 0.03 48 5 ~ 65 5 25 2 2 3 5 WCC≤ 0.2 5 ≤ 0.6 ≤ 1.2 0. 04 0. 04 5 ≤ 0.5 ≤ 0.50 ≤ 0.2 ≤ 0.30 ≤ 0.03 48 5 ~ 65 5 27 5 2 2 3 5 低合金钢ZG20Cr Mo 0.1 7~ 0.2 5 0.2 0~ 0.4 5 0.5 0~ 0.8 0. 03 0. 03 0.5 0~ 0.8 0.4 0~ 0.6 46 24 5 1 8 3 2 4 ZG35Cr Mo 0.3 0~ 0.3 7 0.3 0~ 0.5 0.5 0~ 0.8 0. 03 0. 03 0.8 0~ 1.2 0.2 0~ 0.3 74 ~ 88 51 1 2 2 7 ZG40Cr0.3 5~ 0.4 5 0.2 0~ 0.4 0.5 0~ 0.8 0. 03 0. 03 0.8 0~ 1.1 ≤ 0.1 5 63 34 5 1 8 2 6 ≥ 212 ZG15W1 Mo1V 0.1 4~ 0.2 0.1 5~ 0.3 0.4 0~ 0.7 0. 03 0. 03 1.2 0~ 1.7 1.0 ~ 1.2 53 9 34 3 2 3 5 ≥ 140

金属和金属材料教材分析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教材分析 【单元教材概览】 ⑴本单元在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内容中:身边的化学物质一金属与金属矿物、 物质 的化学变化一认识几种化学反应(置换反应)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有关含杂质的化学方程 式计算。 ⑵本单元主要围绕金属的性质、冶炼、防蚀、回收与利用等内容呈现学习情景和素材, 强调学生从生产、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获取信息。强调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获取知识。 ⑶本单元是教材中首次出现的系统研究和认识金属及合金的性质、 冶炼、金属保护和用 途的内容。通过前几单元的学习,学生对物质的组成及表示方法、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 式等基础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对化学实验等探究性学习活动已经有了一定的实践体验。 在 此基础上安排了本单元内容,既能使学生用化学用语描述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又能让学生进 一步学习和运用探究学习的方法。 厂 (物理性质 r * 与酸反应 》 置换反应 9硫酸铜反应/金属活动顺序 “性能 电 「用途 t 金属的锈蚀的条件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 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常见的金属(铁、铝、铜)与氧气的反应;初步认识常见金属 与盐酸、稀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部分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 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 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现象。知道一些常见金属(铁、铝)等矿物;了解从铁矿 石中将还原出来的方法。了解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认识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良金 属特性的重要性;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知道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 金属的重要性。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了 解金属锈蚀的条件以及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金属材料选择的讨论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⑵通过金属活动顺序探究实验,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和运用探究性学习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 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 的密切关系。 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 能力。 ⑶通过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认识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让 学生产生金属资源的危机意识。 【重点、难点扫描 】 【知识结构透视】 【单元目标聚焦】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来自中国钢铁研究院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ICP-AES法测定锰、铁、铝、磷、铬、钒、钛、 铜、钴、镍、钼、铈、钙、镁、锌、锡、锑和砷含量 Methods for chemical analysis of iron ,steel and alloy The ICP-AES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manganese ,iron , Aluminium ,phosphorus ,chromium ,vanadium ,titanium ,cupper , Cobalt ,nickel molybdenum ,cerium, calcium, zinc, tin,antimony and arsenic content 1 范围 本方法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钢铁及合金中锰、铁、铝、磷、铬、钒、钛、铜、钴、镍、钼、铈、钙、镁、锌、锡和锑含量。 测定范围:锰、铁、铝、磷、铬、钒、钛、铜、钴、镍、钼、铈、锡和锑0.005 %~0.25%;钙、镁0.0005%~0.10%锌0.001%~0.10% 2 方法提要 样品溶于盐酸、硝酸混合酸中,定容。将溶液引入ICP-AES ,测量每个元素分析线的发光强度,根据溶液中待测元素的强度与浓度成正比的关系,自动计算出待测元素的百分含量。 3 试剂和材料 3.1 盐酸(优级纯),ρ 1.19 g/mL 3.2 硝酸(优级纯),ρ 1.42 g/mL 3.3 钙标准溶液, 10.0μg/mL, 100μg/mL 3.4 镁标准溶液, 10.0μg/mL, 100μg/mL 3.5 铁标准溶液, 100μg/mL 3.6 锰标准溶液, 100μg/mL 3.7 铝标准溶液, 100μg/mL 3.8 磷标准溶液, 100μg/mL 3.9 铬标准溶液, 100μg/mL 3.10 钒标准溶液, 100μg/mL 3.11 钛标准溶液, 100μg/mL 3.12 铜标准溶液, 100μg/mL 3.13 钴标准溶液, 100μg/mL

黑色金属材料化学分析操作规程汇编

黑色金属材料化学分析操作规程汇编 钢钢铁铁中中碳碳硫硫的的分分析析 一.原理 CS ——280微机碳硫自动分析仪原理:金属式样中各种状态碳和硫的化合物,在KHD —400高速自动引燃炉中与助溶剂一起,通入纯氧加热产生CO2及SO2气体:C-O2—CO2;S —O2—SO2,这两种气体先经过硫吸收杯除硫(SO2在此处被吸收),剩下的CO2气体在碳吸收器内被KOH 溶液吸收。 分析方法: 碳:气体容量法;硫:碘量法。 二.助溶剂与试剂 助溶剂:硅钼粉,锡粒(高纯),纯铁助溶剂 试剂:氢氧化钾,酸性水,碘酸钾,可溶性淀粉(以上试剂均为分析纯) 三.操作步骤 1.清扫KHD —400自动引燃炉。 2.打开“电源”及“控阀”开关。 3.选择标准校正标尺: 3.1按“准备/(2)”键,将有助溶剂及标样的坩埚放入炉体,升上炉体。 3.2按“启动”按钮。 3.3待蜂鸣器鸣叫六声,将碳标尺及硫标尺校正到相应标样的含量处。 4试样测试: 4.1将盛有助溶剂及式样的坩埚放入炉体,升上炉体。 4.2按“启动”按钮。

4.3待蜂鸣器鸣叫六声后,直读该式样的百分含量。 四.注意事项: 1.氧气压力要按照说明书上的压力指标调整。 2.及时除尘。 碳碳钢钢及及一一般般低低合合金金钢钢的的连连续续分分析析 试样溶液的制备 试剂: 1.硝酸:(1+3) 2.过硫酸铵:(15%)需当日配置 溶样: 称取试样1.0克于250毫升锥形瓶中,加硝酸(1+3)50毫升,加热溶解后,加过硫酸铵15毫升,煮沸2分钟,流水冷却至室温,于100毫升容量瓶中,以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分液。 硅硅的的测测定定((硅硅钼钼蓝蓝光光度度法法)) 一.方法提要: 试样用酸溶解后,硅变成正硅酸,在一定酸度范围内正硅酸与钼酸铵作用生成可溶性硅钼黄杂多酸,在草酸存在下,用硫酸亚铁铵还原成硅钼蓝借以进行光度测定。 二.试剂: 1.钼酸铵:(5%) 2.草酸:(0.625%) 3.硫酸亚铁铵:(6%),每100毫升溶液中加入硫酸(1+1)6滴。

6.1 金属材料的物理特性教学设计

6.1 金属材料的物理特性 【教学目标】 1.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2.认识同类物质既有通性又有各自的特性。 3.认识合金及其特性,知道几种常见的重要合金。 4.感受金属材料与人类文明进步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金属及合金的物理性质。 【教学难点】 【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望盛,敢于探究试验现象及生活中的化学原理。学生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观点,也敢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学法分析】 探究学习法和归纳总结法。 【教材分析】 《金属材料的物理特性》是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具体内容主要包括金属在通常状态下特有的若干物理性质,比如密度、熔点、硬度等各方面特性和合金的特性。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获得提高。【教学用具】 纯铁片、纯铝片、纯铜片、钢片、硬铝片、黄铜片。 【教学过程】 [提问]同学们,看看我们周围,你能列举出有什么金属制品? [回答]:略 [引入新课]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金属的用途为什么那样广泛?它们有什么特性? [板书]6.1 金属材料的物理特性(幻灯1) [图片]金属元素的存在(幻灯2) [图片]常见的金属(幻灯3、4) [板书]一.富有特色的物理性质 [阅读讨论]阅读164—165页,讨论:(幻灯6) 1.金属有哪些共同的物理性质? 2.不同的金属哪些物理性质差异较大? 3.趣味活动——抢答“金属之最”。 4.金属的性质如何决定各自的用途? (幻灯7)金属共同的物理性质. 通性:常温下都是固体(汞是液体),都有金属光泽、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幻灯8)不同金属物理性质差异: (幻灯9)金属之最。 [讲述]化学是从通性来研究每类物质,从特性来研究每种物质的。金属是一大类物质,它们有共同的性质,而每一种金属又有各自的特性。 由于金属的奇妙性质,人们利用金属为生活和社会服务。但是各种纯金属的

钢铁理化检验工程师实用读本(2)

3钢铁成分分析 钢、不锈钢及其它合金化学分析方法,包括湿法化学与仪器分析技术两类。 3.1 化学分析关键词 ——炉前(cast or heat(formerly ladle))分析 浇注钢水过程中取样,按照标准要求采用化学方法进行的元素分析 ——成品分析(product,check or verification analysis) 钢的中间产品或成品的化学分析。其目的是测定其标准要求的产品符合性。成品元素成分的波动范围,通常大于其相应炉前分析的数据波动范围。 ——成品分析允许偏差(product analysis tolerance) 元素分析结果允许上、下限。仅是适用于成品分析结果。例如UNS30400不锈钢,铬元素含量的允许范围:18%~20%,其炉前分析结果为:18.01%,成品分析的结果可能为:17.80%。如果成品分析对Cr元素分析的结果偏差要求为0.20%,则成品分析的结果即为合格。如果成品分析铬的结果是17.79%,则为不合格。 ——企业内定方法(proprietary analysis or non-standard analysis method)非国家标准方法,但其使用的标样可溯源于国家质检部门。 ——仲裁分析(referee analysis) 仲裁双方认可的实验室,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及法定标样,所做的仲裁样品的分析结果 ——具有证书的标准物质(certified reference material) 国家标准与技术法定单位认可生产的标准物质,作为分析实验室分析结果的比对基准。 标准物质应与要分析的物质最大程度地相似,以便无需修正其差别(如干扰元素的影响)。 3.1.1对于直读光谱的棒状或块状标样(一级标钢)的要求: ——要求准确的标准化学分析结果 ——元素含量分布均匀 ——标样和所分析的钢种相同,并且包含分析的全部元素 ——标样的组织形态和浇注状态要一致 ——标样中分析元素的含量范围应比分析元素的含量范围要宽,内标元素含量力求一致。 ——相关元素(Pertaining to Element) (有意添加非标准微量元素)(Intentionally added unspecified element):控量

金属材料检验

分享]金属材料的检验 金属材料属于冶金产品,从事金属材料生产、订货、运输、使用、保管和检验必须依据统一的技术标准--冶金产品标准。对从事金属材料的工作人员必须掌握标准的有关内容。 我国冶金产品使用的标准为国家标准(代号为"国标"GB"")、部标(冶金工业部标准"YB"、一机部标准"JB"等、)企业标准三级。 (一)包装检验 根据金属材料的种类、形状、尺寸、精度、防腐而定。 1.散装:即无包装、揩锭、块(不怕腐蚀、不贵重)、大型钢材(大型钢、厚钢板、钢轨)、生铁等。 2.成捆:指尺寸较小、腐蚀对使用影响不大,如中小型钢、管钢、线材、薄板等。 3.成箱(桶):指防腐蚀、小、薄产品,如马口铁、硅钢片、镁锭等。 4.成轴:指线、钢丝绳、钢绞线等。 对捆箱、轴包装产品应首先检查包装是否完整。 (二)标志检验 标志是区别材料的材质、规格的标志,主要说明供方名称、牌号、检验批号、规格、尺寸、级别、净重等。标志有; 5.涂色:在金属材料的端面,端部涂上各种颜色的油漆,主要用于钢材、生铁、有色原料等。 6.打印:在金属材料规定的部位(端面、端部)打钢印或喷漆的方法,说明材料的牌号、规格、标准号等。主要用于中厚板、型材、有色材等。 7.挂牌:成捆、成箱、成轴等金属材料在外面挂牌说明其牌号、尺寸、重量、标准号、供方等。 金属材料的标志检验时要认真辨认,在运输、保管等过程中要妥善保护。 (三)规格尺寸的检验 规格尺寸指金属材料主要部位(长、宽、厚、直径等)的公称尺寸。 8.公称尺寸(名义尺寸):是人们在生产中想得到的理想尺寸,但它与实际尺寸有一定差距。 9.尺寸偏差:实际尺寸与公称尺寸之差值叫尺寸偏差。大于公称尺寸叫正偏差,小于公称尺寸叫负偏差。在标准规定范围之内叫允许偏差,超过范围叫尺寸超差,超差属于不合格品。

金属材料化学分析操作规程

金属材料化学分析操作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金属材料化学分析的操作规程。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223.11、69、GB 223.16、26、59、68、63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GB/223.5—1997 草酸一硫酸亚铁铵硅钼蓝光度法测定硅含量 3.操作规程 3.1 试样制取 3.1.1 将钢材先去除氧化皮、脏物、脱碳层,在中心到边缘1/2处对称钻取3点。 3.1.2 从横载面上沿轧制方向钻取或从钢材侧面的中间部位垂直于轧制方向用钻通的方法钻取3个孔。 3.1.3 从代表一批产品的样品上钻取3份等量试样将它们合并成一个试样,并充分混匀。对于锻造曲柄、连杆应取件分别钻取等量试样,合并成一个试样,并充分混匀。 3.1.4 取样应大于倍分析需要的量。 3.2 试样称量(在分析天平上操作): 首先将天平对好零位,按照所化验元素的标准要求,准确称取不同重量的试样放入烧杯中,碳、硫测定放入瓷舟中。 4 各元素化学分析操作方法 4.1 碳、硫测定在CS71型碳硫联合测定仪上进行。执行国标GB/T223.69—1997和GB223.68—97的要求。 4.2 铬的含量,按国标GB 223.11—91过硫酸铵容量法测定。 4.3 钛的含量,按国标GB/T223.16—91变色光度法测定。 4.4 钼的含量,按国标GB/T223.26—89硫氰酸盐直接光度法测定。 4.5 硅的含量,按国标GB 223.5—97草酸一硫酸亚铁铵钼蓝光度法测定。 4.6 锰的含量,按国标GB223.63—88高碳酸钠(钾)光度法测定。 4.7 磷的含量,按国标GB223.59—87锑磷钼蓝光度法测定。 4.试验完毕将所有玻璃仪器冲洗干净,摆放整齐。 5.写出试验报告单,保存好试样及试验报告单。

金属材料检测标准大汇总

金属材料检测标准大汇总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金属材料化学成分分析 GB/T 222—2006钢的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 GB/T 系列钢铁及合金X含量的测定 GB/T 4336—2002碳素钢和中低合金钢火花源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方法(常规法) GB/T 系列海绵钛、钛及钛合金化学分析方法X量的测定 GB/T 系列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X部分:X含量的测定 GB/T 5678—1985铸造合金光谱分析取样方法 GBT 系列铝及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GB/T 7999—2007铝及铝合金光电直读发射光谱分析方法 GB/T 11170—2008不锈钢多元素含量的测定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常规法) GB/T 11261—2006钢铁氧含量的测定脉冲加热惰气熔融-红外线测定方法 GB/T 系列镁及镁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X部分X含量测定 金属材料物理冶金试验方法 GB/T 224—2008钢的脱碳层深度测定法 GB/T 225—2006钢淬透性的末端淬火试验方法(Jominy 试验) GB/T 226—2015钢的低倍组织及缺陷酸蚀检验法 GB/T 227—1991工具钢淬透性试验方法 GB/T 1954—2008铬镍奥氏体不锈钢焊缝铁素体含量测量方法 GB/T 1979—2001结构钢低倍组织缺陷评级图 GB/T 1814—1979钢材断口检验法 GB/T 2971—1982碳素钢和低合金钢断口检验方法 GB/T —2012变形铝及铝合金制品组织检验方法第1部分显微组织检验方法

GB/T —2012变形铝及铝合金制品组织检验方法第2部分低倍组织检验方法GB/T 3488—1983硬质合金显微组织的金相测定 GB/T 3489—1983硬质合金孔隙度和非化合碳的金相测定 GB/T 4236—1984钢的硫印检验方法 GB/T 4296—2004变形镁合金显微组织检验方法 GB/T 4297—2004变形镁合金低倍组织检验方法 GB/T 4334—2008金属和合金的腐蚀不锈钢晶间腐蚀试验方法 GBT 4335—2013低碳钢冷轧薄板铁素体晶粒度测定法 GB/T —2015不锈钢5%硫酸腐蚀试验方法 GB/T 4462—1984高速工具钢大块碳化物评级图 GB/T 5058—1985钢的等温转变曲线图的测定方法(磁性法) GB/T 5168—2008α-β钛合金高低倍组织检验方法 GB/T 5617—2005钢的感应淬火或火焰淬火后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 GB/T 8359—1987高速钢中碳化物相的定量分析X射线衍射仪法 GB/T 8362—1987钢中残余奥氏体定量测定X射线衍射仪法 GB/T 9450—2005钢件渗碳淬火硬化层深度的测定和校核 GB/T 9451—2005钢件薄表面总硬化层深度或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 GB/T 10561—2005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测定标准评级图显微检验法GB/T 10851—1989铸造铝合金针孔 GB/T 10852—1989铸造铝铜合金晶粒度 GB/T 11354—2005钢铁零件渗氮层深度测定和金相组织检验 GB/T 13298—2015金属显微组织检验方法

6.1 金属材料的物理特性

自我小测 1.芜湖工业发展迅速,奇瑞汽车、海螺集团、新兴铸管、鑫科材料等企业在国内外已具有一定影响。这些企业的以下产品中,不含金属材料的是() A.汽车B.水泥C.钢管D.铜缆 2.下列物理性质中,属于金属共有特性的是() ①导电性②熔点低③延展性④有金属光泽⑤不易导电⑥导热性 A.①②⑤B.①③④⑥C.②④⑤⑥D.②③④⑥ 3.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的主要原因是() A.钨的导电性好B.钨的熔点高C.钨的硬度大D.钨的密度大 4.合金材料的应用十分广泛,下列材料不属于合金的是() A.硬铝B.不锈钢C.黄铜D.黄金 5.食品包装袋中经常使用到铝箔,铝能制成铝箔是因为铝具有良好的() A.导电性B.抗腐蚀性C.导热性D.延展性 6.关于合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合金是混合物 B.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各成分金属大 C.多数合金的熔点低于组成它的成分金属 D.合金只能由金属与金属熔合而成 7 ) A.武德合金可作电路保险丝B.铁锅破损,可用武德合金焊接修补 C.武德合金的熔点低于组成它的金属D.武德合金属于混合物 8.在日常生活中,用于铁栏杆外层涂料的“银粉”大多是金属________;家用热水瓶内胆壁的银白色金属是________;温度计中填充的金属是________;灯泡里作灯丝的金属是________。 9.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不同的用途需要不同性能的金属材料。请猜想下列金属材料的用途,需要哪些性能? (1)制造飞机机翼的金属,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造保险丝的金属,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钢铁材料的火花鉴别

钢铁材料的火花鉴别 火花鉴别是钢铁材料化学成分现场控制手段中最为简易的方法之一,其特点是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对金属牌号及其化学成分的鉴定分析速度快,准确性强,在临场分析中不必破坏试件,基本能满足金属材料生产和热处理工艺要求.尤其对人批量金属材料的鉴别和分析更发挥了它的优点,这是化学分析法和其它物理分析法所不能比拟的。 一、火花鉴别的应用范围 1.在浇铸和冶炼的企业,火花鉴别可用于钢铁废金属原料的外购、炉前搭配废钢铁原料的检查.以及金属成品的化学成分检杏。对于炼钢炉前现场快速分析鉴定.火花鉴别也是极为有效的方法,能在几秒钟的时间里分析出炉内钢水是否已符合熔炼制造所要求牌号的化学成分 2.在金属材料热处理或锻压加工前,应用火花分析法核对其材料牌号,就能正确掌握其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防止产生废品。 3.火花分析法能检验钢材是否经过渗碳、渗氮处理。能判断渗碳层及氮化层的深度、均匀性,对于渗碳钢还能分析渗碳层的含碳量。 4.火花分析法能有效地检验钢材表面的脱碳情况,观察其脱碳层深度、尤其是利用钢材表面脱碳层来观察火花图,能有效地分析合金成分的含量,这是每一个火花分析工作者准确分析合金成分的诀窍。 5.对于金属材料仓库,在装卸搬运过程中容易发生混料事故,而火花分析法是杜绝混钢事故的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 6.化学分析人员在化验工作前对被分析的金属材料作一次火花分析,可以省略试样中未含元素的化学分析工作,同时可以验证化学分析的结果正确与否。物理分析的人员进行火花分析.可对金属材料的牌号做到心中有数,有利于对金属材料的抗拉强度、延伸率、断面收缩率及金相组织等作进一步分析。 二、火花形成原理 钢铁材料在一定的压力下与旋转砂轮接触时,砂轮对工件产生切削作用,从工件产生的钢铁微粒被磨削热加热成熔融状态脱离工件,沿砂轮切线方向作高速运动,产生光亮的流线形成火花束,这些高温熔融状态的金属颗粒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会形成氧化膜,钢中的碳元素,在高温下极易与氧结合形成一氧化碳,发生还原反应,这时被还原的铁再度被空气氧化,然后再还原.这种反应多次重复,当一氧化碳气体压力超过熔融金属的表面张力时便爆裂成火花,同时高温钢粒在空间运行形成切向的轨迹,就是我们所见的一条光亮线和光亮火花。当颗粒表面的氧化膜不能约束反应生成的CO 时,就有爆裂现象发生。粉碎的颗粒外逸时的火花称为“爆花”。磨削颗粒经一次爆裂后,在碎粒中若仍残留有未参加反应的Fe 、C ,将继续发生反应,则可能出现二次、三次或多次爆花。这时,随粉爆花次数的增加(反应物减少),火花亮度也随之降低。钢铁材料中的碳元素是产生火花的基本元素,而当钢中含有猛、硅、钨、钼、铬等元素时,它们的氧化物将影响火花的统一线条、颜色和形态,由此可以判别钢的化学成分。根据产生火花束的形状特征及颜色来初步判别工件的化学成分的方法称为火花鉴别法。 钢铁中的碳元素含量主要是根据火花的爆裂程度来判别的,钢铁中的碳含量越高,火花越多、爆裂越烈、火束越多。在合金钢中,由于合金元素对火花的形状、颜色产生不同的影响,可形成特有的颜色和花形特征。因此,据此可大致鉴别出合金元素的种类和含量,但不如碳素钢鉴别那样容易和精确。 此外,钢中的碳化物( Fe3C )在高温下分解(大于900℃),析出碳原子,反应式为: Fe3C→ 3Fe+C 碳原子和表面层氧化亚铁产生还原作用,形成一氧化碳,反应式为: FeO+C→ Fe+CO 三、合金元素与氧的亲和力 合金元素与氧的亲和力强弱次序(依次减弱) Ca→Mg→Al→Ti→Si→V→Mn→Cr→Fe→Ni→Cu Ti 、V 、W 、Mo、Co、Ni 、Cu 等金属可改善钢的力学性能,但对抗氧化能力影响不大。钢中的碳对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也不显著:Cr 、AL 、Si 能显著提高钢的抗氧化能力,与氧亲和力最大的元素将优先被氧化,而这个元素所生成的氧化膜的性质就控制着氧化过程。金属对氧的亲和力一般可由它的氧化物的生成热和分解压力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