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书汇报活动课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合集下载

小学五年级三国演义读书汇报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三国演义读书汇报教学设计

走近经典传承文化---------五(3)班《三国演义》读书汇报课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了解三国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让学生学会积累语言素材,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3、通过分析、评价三国人物,不仅使学生对人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而且让学生养成勤思考、善分析的读书习惯。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从事学习活动。

2、引导学生有见解,有创意地阅读文学作品。

情感、态度、价值观:启发学生热爱中国文学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断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学习难点:通过分析、评价三国人物,不仅使学生对人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而且让学生养成勤思考、善分析的读书习惯。

学习准备: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三国》的连环画、《三国》故事情节的幻灯片、搜集相关的歇后语和成语等。

学习过程:一、激情导入:刚才我们听到的高亢浑厚,意境深邃悠远的这首歌,是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也是我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的卷首词《西江月》。

《三国演义》作为一部经典名著早已经远播于海内外,作为中国的一名莘莘学子,大家想不想了解《三国演义》?今天,就让我们大家共同走近经典传承文化二、三国知识知多少:主持人A:我听说全班同学近来都在认真阅读《三国演义》。

主持人B:是啊,他们读得可认真了。

主持人A:那我们何不先来考考他们?主持人B:好啊,我先来。

请同学们看屏幕。

1、《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2、“三国”指哪几个国家?三国鼎足之时他们的统帅分别是谁?3、“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是谁说的?4、“既生瑜,何生亮”是谁的临终一叹?5、水镜先生所说的卧龙和凤雏分别是谁?6、你知道桃园三结义的三兄弟是谁吗?7、“过五关斩六将”的人是谁?8、闭月美女指《三国演义》中的谁?9、“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是谁说的?10、“死诸葛吓走生仲达”仲达指谁?(主持人相机点播正确答案:1、罗贯中2、魏蜀吴曹操刘备孙权3、曹操4、周瑜5、诸葛亮庞统6、刘备、关羽、张飞7、关羽8、貂禅9、吕蒙10、司马懿)三、品一品语言主持人A:看来大家对《三国演义》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那麽我们在读《三国演义》的时候应该注意欣赏哪些内容呢?主持人B:我觉得首先来了解一下它的语言艺术,今天我们且不去分析它的语言艺术如何精湛,只要来看一看大家所积累的成语和歇后语,就知道它的语言已经深入骨髓,影响到我们的生活了。

《三国演义》读书汇报活动方案【可编辑版】

《三国演义》读书汇报活动方案【可编辑版】

《三国演义》读书汇报活动方案《三国演义》读书汇报活动方案活动目的:1、通过阅读,了解三国故事,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通过评析人物,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思辩能力,并学会全面认识人物。

3、学会归类积累语言材料,丰富语言。

活动准备:1、阅读和实验课本中有关文章。

2、收集故事演变而来的歇后语、成语。

活动过程:一、激趣导入1、导入谈话:同学们,是我国第一部演义小说,也是我国历史小说中的著名作品。

三国故事更是家喻户晓,上到70岁的老人,下至几岁的小孩,,都能说上一段。

同学们已经读完了这部书,今天我们举行一次读书汇报活动。

2、抢答激趣。

⑴桃园三结义三兄弟是谁?⑵水镜先生所说的卧龙和凤雏分别指谁?⑶“宁教天下人负我,休教我负天下”是谁说的?⑷的作者是谁?⑸“既生瑜,何生亮”是谁的临终一叹?⑹闭月美女指中的谁?⑺中有哪“三绝”,分别指谁?⑻“死诸葛吓走生仲达”仲达是谁?⑼“三足鼎立”指哪几个国家三分天下?⑽诸葛亮病逝何地?二、走进“三国”㈠群英聚会。

1、导入:读完,同学们一定有这么一个印象,小说结构宏大,情节曲折,人物众多,它描绘了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一个产生英雄的年代。

今天,我们就来个群英聚会,说说你心目中的三国英雄是谁?用一两句话说出你敬佩他什么?2、学生汇报。

如学生甲:我敬佩诸葛亮,因为他足智多谋,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学生乙:赵云是我最敬佩的英雄,他不仅英勇善战,而且忠心耿耿。

学生丙:我最敬佩的英雄是曹操,他能征善战,才华横溢。

……教师小结:大家敬佩的英雄各不相同,看来对人物的看法,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由于人物众多,有1200多个,今天我们就重点谈谈大家非常熟悉的,也是同学们提到的最多的人物,让我们大家对他们有更多更深的了解。

3、根据学生发言,进行分组。

主要分为:曹操组、关羽组、诸葛亮组。

4、展开陈述与辩论。

学生自由发言争辩,教师略加点拨。

陈述辩论要点:如:诸葛亮神机妙算挫群雄,鞠躬尽瘁为国家。

教案《三国演义》阅读课教学设计-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教案《三国演义》阅读课教学设计-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三国演义》读书推荐课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好书推荐活动中认识《三国演义》一书,并激发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的兴趣。

2、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形成初步的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阅读古典文学的兴趣,让学生学会运用“理清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的方法读《三国演义》。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水平。

教学准备:1、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段。

2、课件。

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1、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杨洪基演唱。

2.过渡:刚才我们听到的这一首雄浑的歌曲就是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它让我们仿佛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回到金戈铁马的古战场。

今天,让我们带着感慨“走进三国”。

二、了解三国1、你对这本书有什么了解?师出示图书图片。

教师介绍手中图书:封面、书脊、封底、目录、及前言。

2.介绍书名及作者。

出示课件,指名读。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元末明初小说家。

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汉族,山西并州太原府人。

罗贯中早年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

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

罗贯中编著的小说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传》、《三遂平妖传》。

其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罗贯中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小学语文阅读课《三国演义》阅读汇报课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阅读课《三国演义》阅读汇报课教学设计

走进三国感受快乐小学语文阅读课《三国演义》阅读汇报课教学设计活动目的:1、通过阅读《三国演义》,初步了解三国中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在一系列活动中,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和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课前准备:老师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学生到学校图书馆借阅或自行购买,要求人手一套,阅读做读书笔记(阅读记录表),准备读书课汇报交流。

活动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最近我们课外阅读的任务是阅读名著《三国演义》,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名著阅读汇报课。

让我们一起走进三国,感受读书的快乐。

(出示:走进三国感受快乐)《三国演义》是一部怎样的作品呢?请看:(出示:资料链接多媒体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歌曲。

)听了这首歌,心情怎样?二、交流体会同学们已经读了这本书,你对三国中的知识了解多少?我先考考大家。

(课件出示考考你:三国知识知多少)1、“三国”知多少要求:举手抢答,知道答案的就举手,如果不确定可以和旁边的同学商量一下再举手,答错了下一题可就失去抢答权喽,看哪个小组答的最多。

(一题一题出示,先出示题目,再出示答案)[1]《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罗贯中)[2]“三足鼎立”指哪几个国家三分天下?(魏、蜀、吴)[3]“桃园三结义”三兄弟是谁?(刘备、关羽、张飞)[4] 水镜先生所说的“卧龙”和“凤雏”分别指谁?(诸葛亮、庞统)[5]“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是谁说的?(曹操)[6] “过五关,斩六将”指的是哪位英雄?(关羽)[7]“苦肉计”是谁和谁演的一出好戏?(周瑜和黄盖)[8]“既生瑜,何生亮”是谁的临终一叹?(周瑜)[9]“死诸葛吓走生仲达”“仲达”是谁?(司马懿)[10]诸葛亮病逝何地?(五丈原)2、“三国”群英会小结过渡:太棒了,看起来同学们读得认真,记得仔细,知道的还真不少! 《三国演义》在文学史上有着独特的魅力,它描绘了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刻画了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

《三国演义》读书指导汇报活动课

《三国演义》读书指导汇报活动课

《三国演义》读书指导汇报活动课活动目的:1、阅读《三国演义》,了解三国故事,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以《三国演义》中的英雄为榜样,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3、讲故事,评人物,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发展个性,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思辩能力。

4、归类积累语言材料,培养学生学会根据需要搜集、筛选、整理信息的能力。

5、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活动准备:1、阅读《三国演义》。

2、收集并整理《三国演义》中的英雄故事、成语、歇后语、俗语、诗词等资料3、全班同学依各自的兴趣自愿结为4组,确定组长,分配任务,设计活动,制作PPT。

一组:《三国演义》的总体介绍二组:讲述三国英雄故事三组:《三国演义》的语言魅力——成语、俗语及歇后语四组:《三国演义》的语言魅力——诗词歌赋4、师生共同商讨最终完成PPT制作。

活动过程导入,激发兴趣师:同学们,前一阶段时间老师推荐大家阅读《三国演义》,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分组搜集、整理了相关的资料。

今天我们的这节课是一节《三国演义》阅读汇报活动课。

师:三百年来,《三国演义》被人们称之为“第一才子书”,可见在人们的心目中它享有崇高至极的地位。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三国演义》,感受它那迷人的魅力。

有请第一小组为我们做总体介绍。

活动一:风起云涌话三国 6分钟主持人:风起云涌话三国,我们第一小组负责《三国演义》这部小说的总体介绍。

《三国演义》这部百年奇书,发生在我国的三国时期这一特殊的历史时代。

三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变幻,气象万千;三国时期的军事,金戈铁马,气势壮阔;三国时期的人物,英雄辈出,业绩昭著。

《三国演义》这部精美的历史小说,出自谁人知手呢?有请——做作者简介。

1、作者简介同学一:罗贯中(1330年-1400年),汉族,名本,字贯中。

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罗贯中的一生著作颇丰,代表作《三国演义》。

主持人:三国人物,家喻户晓;三国故事,为人津津乐道。

《三国演义》读书汇报活动课

《三国演义》读书汇报活动课

——《三国演义》读书汇报活动课
《三国演义》内容梗概:故事起自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 以魏、蜀、吴三国的兴亡为线索,描绘了三国时期尖锐复杂 的统治军事斗争。 书中用大量篇幅描写了几次大战役,如袁、曹官渡之战,魏、 蜀、吴赤壁之战,吴蜀彝陵之战。每次战役各有特色,很少 雷同,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描写战争的成功之作。 作者塑造了一大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爱民如子的刘备, 有惊人智慧的诸葛亮,打着“扶持汉室、拯救黎民”旗号,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等。 表现出鲜明的拥刘反曹的正统思想和儒家的仁政思想。同时 也谴责了雄豪混战及暴君的苛政,寄托了人民渴求明君仁政, 社会安定的愿望。
罗贯中
人可以貌相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 志也。”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读书好似爬山, 爬得越高,看得越远; 读书好似耕耘,汗水 流得多,收获更丰满。

三国演义读书报告会教学反思

三国演义读书报告会教学反思

三国演义读书报告会教学反思设计意图:题的设计表达趣味性、细节性、范例性、层次性、导向性,既激发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的热望,又让他们明确阅读的要求及方法:关注细节,注重理解与记忆。

答题过程营造竞争气氛,既兼顾各组,又让学生公平、公开、公正地竞争。

设计意图:面向全体学生,课内外结合。

课前组织屡次故事会,逐层选拔,推选优秀,既让每个学生都有讲述的时机,又让有特长的学生得到充分展示。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评论,营造大家参与,全体关注的互动场面。

既检测学生对作品内容的了解程度,又有利于集思广益,全面、客观地分析人物。

设计意图:在熟知故事情节的根底上引导学生感悟语言,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从中感受到名著语言的精妙和名著对语言的开展产生的影响。

今天,我们一起回味了《三国演义》中的几个精彩片故事,认识了堪称英雄的几位三国人物,感悟了一些精妙的词句,初步领略了经典名著的魅力。

(宣布得分最高的一个小组为本次读书活动“三国通”。

)《三国演义》中还有更多的故事、人物、语言等待着我们去品味。

一本好书是值得反复阅读的,因为每读一遍,我们都会有新的发现。

希望同学们再去仔细品读,从中获得更多的收获,更深的感受!在我国文学宝库中,还有许多像《三国演义》一样优秀的作品,如《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都值得大家阅读。

让我们(齐声):与好书为伴,与经典同行!设计意图:透过范例读书方法,提出读书的要求,引入其它经典名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如果以上主持人的话改为老师总结那么更好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注重模式创新,充分放手让学生畅所欲言,尽情表的自己的想法和意思,激发了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感受中国古典名著的魅力,让学生在阅读后进展充分的展示,使学生不仅在阅读中得到收获,还获得了大家的肯定。

使其可以维持较长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缺乏之处:学生年龄所限,理解能力有一定限制,没有让学生在人物分析的深度上挖掘。

这样,学生还停留在一个较浅薄的认识上。

《三国演义》读前指导、读中交流、读后汇报教案

《三国演义》读前指导、读中交流、读后汇报教案

《三国演义》读前指导、读中交流、读后汇报教案作品简介:《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

《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也称《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小说,也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三国故事在我国古代民间颇为流行。

宋元时代即被搬上舞台,金、元演出的三国剧目达30多种。

元代至治年间出现了新安虞氏所刊的《全相三国志平话》。

元末明初罗贯中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根据他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刊本是明嘉靖年所刊刻的,俗称“嘉靖本”,本书24卷。

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辨正史事、增删文字,修改成今日通行的120回本《三国演义》。

第一课时(读前指导)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 了解《三国演义》的背景、作者、思想内容、价值等;2) 识记一些与《三国演义》有关的成语、熟语、歇后语;3) 复习《赤壁怀古》《蜀相》;4) 掌握名著欣赏的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1) 语言积累以抢答的形式完成;2) 理解教材中导读内容,把握要点;3) 文学作品与历史记载的比较鉴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树立“谋事在人”的积极人生观;2) 确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的社会历史观;3) 通过鉴赏典型形象获得精神愉悦。

二、教学重点:1、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2、语言知识积累;3、了解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序幕。

2、展示篇首词,略作欣赏。

3、联系复习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二、展示课题:名著导读《三国演义》一提起《三国演义》,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一个个耳熟能详的英雄我们脱口而出:诸葛亮、关羽、张飞、曹操……的确,这是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智谋、权术、机变、口才、勇气……在三国鼎立的舞台上,发挥得淋漓尽致。

三、导读名著1、名著的形成1) 《三国演义》的编撰者是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元末明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读书汇报活动课教学设计三盛玉镇中心小学朱雪梅活动目的:1、通过阅读《三国演义》,了解三国故事,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通过评析人物,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思辩能力,并学会全面认识人物。

3、学会归类积累语言材料,丰富语言。

活动准备:1、阅读《三国演义》中有关文章。

2、收集《三国演义》故事演变而来的歇后语、成语。

活动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自从我们在第九版块学习了《用奇谋孔明借箭》一文之后,就激起了很多同学读《三国演义》的热情,近两个月来很多同学都成了“三国”迷,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三国演义》的读书汇报课,把你们的收获与大家分享。

首先请欣赏老师带给大家的一首歌。

(课件)2、这是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歌,大家很熟悉吧!再次倾听之后是否有热血沸腾、畅快淋漓、大气磅薄之感?那高亢激越的气势,让你想到了什么?(英雄人物)三国英雄演绎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结合起来说一说。

二、汇报交流1、走进三国《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演义小说,也是我国历史小说中的著名作品。

三国故事更是家喻户晓,上到70岁的老人,下至儿岁的小孩,,都能说上一段。

首先让我们走进三国,考一考大家三国知识了解情况。

(课件:走进三国)2、群英聚会同学们读得认真,记得仔细,可真了不起。

《三国演义》情节曲折,人物众多,它描绘了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一个产生英雄的年代。

同学们,你心目中的三国英雄是谁?(生)大家敬佩的英雄各不相同,看来对人物的看法,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但评价人物时要言之有据,论之有理,须从原书中寻找有力的事例作为依据,这节课根据课前老师的布置大家对这些英雄人物有什么评价吗?用一两句话说一说。

关羽:(千里走单骑、水淹七军、单刀赴会、许都护嫂、华容道义释曹操、夜走麦城)面对曹操丰厚的条件让其归附,关羽报之的是“忠臣不侍二主”的回绝,忠心一片,苍天可鉴!也许,自桃园结义的那天起,关羽就已把自己交给了大哥,那是对大哥的情份,乃至以后随之演化成对君主的忠义。

被困麦城,这位凛然的汉子面对说客,说出了让人热血沸腾的辞令:(课件出示)“吾乃解良一武夫,蒙吾主以手足相待,安肯背义投敌国乎?城若破,有死而己。

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身虽殒、名可垂于竹帛也。

汝勿多言,速清出城,吾欲与孙权决一死战!”关羽走了,带着情义走了,留下了一段故事,一段我们传诵着,后人也一样会去传诵的故事。

让我们用一首诗歌来回顾这位英雄。

(课件)诸葛亮:我们再来品一品诸葛亮这个人物,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核心人物,很多故事我们耳熟能详,你能用哪些成语来形容他呢?(生)真好,大家积累的知识很多,其实由诸葛亮的故事演变而来的歇后语也数不胜数,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我们钦佩诸葛亮,不仅仅因为他才华横溢、料事如神、胆大心细,更因为他知恩图报,为报刘备的知遇之恩辅佐刘家天下一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让我们一起读一读杜甫的《蜀相》。

(课件)这是诸葛亮一生的写照,正是(课件)曹操:在三国演义中描写了许许多多形象鲜明,性格特点突出的英雄人物,在这些人物中曹操不仅形象鲜明,而且还是一个有着多面性格的人,现在来交流一下你对曹操的了解。

(残忍多疑奸诈狡猾军事家文学家政治家爱才惜才嫉才有智有勇有谋)在三国演义中,虽然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曹操被写成奸诈之人,但是他的军事才能仍然没有抹杀.他在几年的东征西战中,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君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国中最强盛的,他奠定了魏国的基础,后来晋国才能统一天下,所以我认为他也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对于人才的求贤若渴,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

对于有才干的人曹操还能做到不计前嫌,比如陈琳本来是袁绍的部下,曾经替袁绍起草檄文,骂了曹操的祖宗三代.袁绍失败后,陈琳归降曹操.曹操问他说:〃你从前为袁绍写檄之,骂我一个人就可以了,为什么要骂到我的祖宗三代,陈琳连忙谢罪.曹操爱惜他的文才,不仅对他不处罪,还照样任用他.曹操同时也是个很有文学情趣的人,喜欢作文赋诗,即使大战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许多诗作都是乐府中的名篇.(龟虽寿、观沧海)同学们的发言让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一般的曹操,他足智多谋,又愚不可及,奸诈狡猾,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

不可否认,这是一个个性复杂,魅力十足的人物。

也正是因为作者罗贯中抓住人物的言行,通过典型的事例,所以就写活了他多面的性格,所以我们觉得这个人物丰满了,真实了。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小诗吧!(课件)刘备:正是因为曹操的奸诈,才突出了刘备的忠义。

〃三顾茅庐〃的故事家喻户晓,也使刘备爱惜人才的美名远播,你认为他还有什么地方值得敬佩呢?他既没有曹操那般的家族势力,也没有孙权父兄遗留的基业,但他却凭着自己的宽厚和耐性,白手起家,争得三分天下,在江山姓氏的帛卷上写下他刘备二字,成就了一段永恒的历史。

如果把他麾下所有的人才都比做千里马,那他无疑就是相马的伯乐。

桃园结义,同甘苦共富贵的承诺,让他为后世做了一个大哥的典范;长坂坡为惜赵子龙摔亲子,成为千古帝王第一人;有很多人看不贯他的哭相,认为他的天下是用眼泪换得的。

其实我们仔细想一下,也就会明白了。

一个王者如果对臣子流下仁爱的眼泪,他们也会用死不足惜的热情去报效这种知遇。

“君之才十倍于曹丕,若嗣子可辅,辅之,若嗣子不可,君可自立/ 千古留传的那白帝城托孤的故事历来被人称颂,在世袭制的时代,一个君王敢把江山交托于外姓之人,恐怕历史上也只有他了。

3、计谋集锦(1)、教师谈话:战争塑造英雄,“三国”里最精彩的是战争,这些战争不仅斗勇,而且斗智,主要是智慧与计谋的较量。

有人统计过,小说描写了四百多处计谋,可以说一部《三国演义》就是一部写计谋的书,说到“三国”必然要说计谋。

你能说一说吗?(生)老师总结了一些,大家看一看,在书中目录上简单记录一下。

(2)、学生讲述战争故事,并说出使用的计谋名称。

如:孔明智激孙权、周瑜是激将计, 其中反用了美人计;黄盖受刑是苦肉计,投靠曹操是诈降计等。

4、词语积累教师谈话:《三国演义》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最为辉煌灿烂的名著之一,它留给我们众多的文化财富。

由三国故事演变而来的成语数不胜数。

下面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这些成语都是因哪些人物得来的?(课件)指名学生回答。

三、交流读书方法同学们,今天的交流中老师发现同学们现在越来越会读书了,能把你的好的读书方法给大家介绍一下吗?如:边读边想、摘抄书中的好读好句、写读后感等。

师:是呀,这些都是好的读书方法,老师送给你们一句话(课件)读书好似爬山,爬得越高,看得越远,读书好似耕耘,汗水流得多,收获更丰满。

希望你们在以后的阅读过程中能用上这些好方法,那样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的。

四、总结今天鬲读书交流会就要结束了,但我们对三国的品读不会结束,课后请同学们继续认真品读三国,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再怎么忙也要看书,再怎么穷也要买书,再怎么没交情也要送书。

”希望同学们在浩瀚的文学海洋中走的更远,更远……《三国演义》读书汇报活动课教学反思三盛玉镇中心小学朱雪梅作为高年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阅读能力以及语文综合性学习能力,因此让学生对《三国演义》中感兴趣的问题采取感兴趣的方式进行研究,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既是学生兴趣使然,又是能力可及。

《标准》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 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 因此设计了《三国演义》的课外研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读书习惯。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对语文课本学习的提升和拓展,为学生自主探究创设问题情境和学习空间,充分体现了语文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和多向性。

读书汇报课力求体现主体性、开放性、研究性的新思想、新理念。

在学生汇报交流研究成果的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提升一些宝贵的研究性学习的方法,积累一些宝贵的研究性学习的体验。

学生的研究成果不见得会有多高的水平,因为学生并不是研究人员,重要的是学生转变了学习方式,真正做了学习的主人、研究的主人,而且学生在研究的经历、体验中切实培养了科学精神、创新思维,提高了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1.精彩源于生成。

在《三国演义》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成果汇报交流过程中,学生活跃、灵动的思维,精彩、鲜活的语言着实让人兴奋不巳,至今记忆犹新。

教后反思,答题竞赛设计的确可圈可点,一方面这紧扣学习主题,学生为了完成“三国词语竞猜”,必须调动研读《三国演义》过程中的阅读积累。

在辩论曹操、刘备等英雄时,学生研读《三国演义》中曹操、刘备这两个重要人物的感受也被最大限度地激活。

另一方面学生研究成果的交流汇报,把已经研究出来的成果展现给老师、同学, 给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淋漓尽致地表现以广阔的空间。

由此,语文综合性学习成果汇报交流课,不仅要让学生汇报各种研究成果,还要通过一些生成性强的设计推动学生综合运用这些研究成果。

唯如此,语文综合性学习成果汇报交流课才不会上得犹如“队会表演”,才会拥有意想不到的精彩。

2 .阅读重在开放。

我们之所以能够看到这节《三国演义》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成果汇报交流课,是因为学生学到的《草船借箭》后,对三国故事的学习意犹未尽,教师便因势利导,让学生运用学习的方法深入研读三国故事,培养学生进行课外的研究性阅读,有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培养了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总之,这节课形式上只是 4 0分钟,其实是把学生一个月乃至更长时间的学习成果展示出来,它把阅读与表达,听读与说写结合起来, 把理解与运用结合起来。

这节课给我们很多启示:诠释固然是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求解是更好的教学;固守课文是教学,开拓信息源,让学生在大视野中驰骋是有创意的教学;指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是教学, 引入竞争机制,让学生在积极拼搏中学习是更有效的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