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综合曲线分析

合集下载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综合曲线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综合曲线
各点含义及形成原因分析
A点: 凌晨3-4时,温度降低,呼吸作用减弱 有机物情况分析分析
B点:开始光和
积累有机物时间段:CE 制造有机物时间段:BF
BC段:光和小于呼吸
消耗有机物时间段:OG
C点:光和=呼吸 CE段:光和大于呼吸
一天中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间点:E 一昼夜有机物的积累量表示:
HD段下降原因: 温度过高,蒸腾过强,气孔关闭,
自然状态:2-1某同学为研究自然条件下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日变化情况,设 计了下图(1)所示的装置。实验中将该装置置于自然环境中,测定南方夏季 某一晴天一昼夜中小室内氧气的增加量或减少量,得到如下图(2)所示曲线。
⑴从图⑵中可知一天中光合作用开始于 点,结束于 点,一天中干重最
多的时间点大约在 点。
⑴BC段与AB段相比,曲线上升较缓,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⑵D点时植物生理活动过程的特点是___________。 ⑶EF段说明此时植物光合作用速度_______(填“较快”或“较 慢”),EF段与DE段相比,其叶肉细胞中C5的含量较 ____________。 ⑷24点与0点相比,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情况是 ________________。
A.BC段较AB段CO2增加减慢,是因低温使植物呼吸作用减弱 B.CO2下降从D点开始,说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从D点开始的 C.FG段CO2下降不明显,是因为光照减弱,光合作用减弱 D.H点CO2浓度最低,说明此时植物对CO2的吸收最多,光合作用最强
密闭状态:1-2将两株植物放在封闭的玻璃罩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和自然环境中相同,且空气湿度 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微生物对CO2浓度影响均忽略不计。现用CO2浓度测定 仪测定了该玻璃罩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如乙图所示曲线。请据图分析 回答: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曲线图归纳总结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曲线图归纳总结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相关曲线图归纳总结1、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1)图中纵坐标代表总(实际或真正)光合作用速率还就是净光合作用速率?光合总产量与光合净产量常用的判定方法:总(实际或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①表观(净)光合速率通常用O2的表观释放量、CO2的表观吸收量或有机物积累量来表示。

②总(实际或真正)光合速率通常用O2产生量、CO2固定量或有机物制造(合成)量来表示。

③呼吸速率只能在黑暗条件下测定。

通常用黑暗中CO2释放量、O2吸收量或有机物消耗量来表示。

本图纵坐标代表的就是净光合速率。

(2)相关的点与线段代表的生物学含义如何?A点:A点时光照强度为0,光合作用速率为0,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

由此点获得的信息就是:呼吸速率为OA的绝对值,因此净光合速率为负值。

B点:实际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两者处于动态衡),净光合作用速率为0。

表现为既不释放CO2也不吸收CO2,此点为光合作用补偿点。

C点: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值时,光合作用速率达到最大值。

此点对应的M点为光合作用速率达到最大值(CM)时所对应的最低光照强度,此光照强度为光合作用饱与点。

AB段:此时光照较弱,此时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除了用于光合作用外还有剩余,表现为向外界释放CO2。

总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呼吸速率,因此净光合速率为负值。

BC段:此时光照较强,呼吸产生的CO2不够光合作用所用,表现为从外界吸收CO2。

总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因此净光合速率为正值。

AC段: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作用速率逐渐增加。

CD段:当光照强度超过一定值时,光合作用速率不再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3)AC段、CD段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在纵坐标没有达到最大值之前,主要受横坐标的限制,当达到最大值之后,限制因素为横坐标之外的其它因素AC段: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就是光照强度。

(完整版)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图像赏析

(完整版)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图像赏析

专题《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图像赏析》专题1、从细胞器的角度分析理解某种状态下,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内外气体交换情况如下图所示:解读:①图1表示:黑暗中,只进行细胞呼吸;②图2表示:细胞呼吸速率>光合作用速率;③图3表示:细胞呼吸速率=光合作用速率;④图4表示:细胞呼吸速率<光合作用速率。

2、从物理模型曲线图分析理解图1此图是分析其他曲线图的工具,要求学生能从点、线段等绝度熟练掌握其生理作用解读:①A点时,只进行呼吸作用;②AB段,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③B 点时,呼吸作用强度等于光合作用强度;④BC段及C点以后,呼吸作用强度小于光合作用强度。

拓展曲线图:(1)植物一昼夜C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的变化....春末盛夏图2图3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的点解读:图2是春末植物一昼夜C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的变化,B 点开始有光照,F 点光照消失,C 、E 点时的光照为光补偿点,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没有“午休现象”。

图3是盛夏植物一昼夜C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的变化,B 点开始有光照,H 点光照消失,C 、G 点时的光照为光补偿点,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DEF 为“午休现象”。

(2)植物一昼夜引起玻璃钟罩内CO2浓度变化的坐标曲线解读:图4显示植物一昼夜引起玻璃钟罩内CO2浓度变化,B 点、C 点对应光补偿点时刻,此时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

该曲线反映植物一昼夜有有机物积累。

3、装置图分析将某装置放在光照充足、温度适宜的环境中,装置设计情况如下图所示(注:装置的烧杯中放入NaHCO3缓冲溶液可维持装置中的CO2浓度):解读:①若有色液滴右移,说明光照较强,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释放O2使瓶内气压增大;②若有色液滴左移,说明光照较弱,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吸收O2使瓶内气压减小;③若有色液滴不移动,说明此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释放的O2量等于吸收的O2量,瓶内气压不变。

4、柱形图分析如图9表示水稻的叶肉细胞在光照强度分别为a 、b 、c 、d 时(其他条件不变且适宜),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产生总量的体积变化。

易错点08 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图像分析-备战2023年高考生物考试易错题(全国通用)(解析版)

易错点08 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图像分析-备战2023年高考生物考试易错题(全国通用)(解析版)

易错点08 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图像分析曲线图和柱形图在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高考题中常常出现。

对曲线变化和曲线上的特殊点所代表的的生物学含义没有掌握或理解不准确是失分主要原因,对原因依据类答不全或逻辑混乱也是失分常见的原因。

在复习备考中,准确理解曲线变化趋势及拐点所代表的生物学含义,结合题目情境将知识准确、合理的应用,同时避开易错陷阱,从而提高这类题的得分率。

易错陷阱1:总光合速率与净光合作用速率的判断。

混淆“产生O2的量”与“释放O2的量”的区别、“叶绿体(植物)固定CO2的量”与“植物吸收CO2的量”的区别、“合成有机物的量”与“积累有机物的量”的区别。

易错陷阱2:净光合作用为0时,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的比较。

误以为整株绿色植物净光合作用为0时,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等于植物呼吸作用强度,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强度也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易错陷阱3:光照、温度、CO2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误以为光照强度、温度、CO2浓度与光合作用强度成正相关,误判曲线图中影响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

易错陷阱4:光合作用曲线中补偿点与饱和点移动规律。

对补偿点与饱和点含义不理解造成误判,对光照强度、温度、CO2浓度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分析不准确造成误判。

易错陷阱5:一昼夜中开始进行光合作用的点、有机物积累最多的点的判断。

误以为光合速率下降就没有积累有机物,误以为下图中c点开始进行光合作用,d点有机物积累最多。

易错陷阱6:植物正常生长与有机物积累的关系。

误以为植物光合作用有合成有机物即可正常生长,忽略了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

例题1、如图表示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F点表示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B.植物有机物积累量最大时对应的最低温度是10 ℃C.图中光合作用单位时间内固定的CO2最大量为30D.H、J点表示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是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量的2倍【解析】A、从空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量表示净光合速率,F点表示从空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等于0,即净光合速率为0,F点表示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A项正确;B、图中植物有机物积累量可以用图中“从空气中吸收的CO2量”表示,所以净光合作用最大(I 点)时对应的最低温度是10 ℃,B项正确;C、图中光合作用单位时间内固定的CO2最大量=净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当温度为30 ℃时,净光合作用强度=30,呼吸作用强度=30,因此图中光合作用单位时间内固定的CO2最大量= 30+30=60,C项错误;D、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净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量,当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是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量的2倍时,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净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量,图中两曲线交点表示净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因此图中表示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是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量2倍的是H、J两点,D项正确。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坐标曲线等图解复习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坐标曲线等图解复习
B.I、II代表叶绿体、线粒体,②③为氧气,①④为二氧化碳 C.I、II代表线粒体、叶绿体,①④为氧气,②③为二氧化碳 D.I、II代表线粒体、叶绿体,②④为氧气,①③为二氧化碳
小试牛刀
2.( 2020.娄底)如图表示叶在夏季一天中氧气的净吸收速率。请分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曲线中A点表示叶片没有进行光合作用 B .曲线中B点表示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速率与呼吸作用吸收
2.在a、d点,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a点 (早上6时)有机物积累最少,氧气浓度最低;d点(傍晚18 时)有机物积累最多,氧气浓度最丰富。
3.乙曲线bc段下降是由于中午12时左右温度过高,蒸腾作 用过强散失水分过多,部分气孔关闭,如图乙②状态。光 合作用下降,是因为缺少原料二氧化碳。
小试牛刀
示例一:
将一株天竺葵置于黑暗环境 一昼夜,然后移至光下。如 图为天竺葵植株随光照强度 增强CO2吸收(释放)量发 生变化的坐标曲线图。
曲线图解析:
1.在A点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 A点越往下呼吸作用越强。 2.在O﹣B段光照范围内(弱光),随着光照增强植株的光合作 用强度越来越强,但是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曲线AB) 3.在B点时,植株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吸收和放出的二氧化碳量相等。
小试牛刀
4.某同学绘制了24小时植物叶肉细胞释放和吸收二氧化碳情况的曲线图(如图),下列理解错误的
是( ) A.叶片有机物积累最快的点是d点 B .有机物积累最少的点是c点 C .植物体只进行呼吸作用的时间段是0~ 6点和18~ 24点 D . c点和e点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5.( 2009.仙桃)为了探究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二氧化碳含量 的变化情况,某学校生物兴趣活动小组的同学在玻璃温室里进行植物栽培实验,对温室内空气中的二 氧化碳含量进行了日夜24小时的测定,绘制成曲线图,下列能正确表示测定结果的是( )

“光合+呼吸”经典曲线模型

“光合+呼吸”经典曲线模型

照 12 h、黑暗 12 h 条件下,植物生长最佳对应的温度?
答 :24 h 全 光 照 条 件 下,25 ℃ 植 物 生 长 最 佳;光 照
12 h、黑暗 12 h 条件下,20 ℃植物生长最佳。
总结 :光照条件下,植物生长最佳即净光合速率最大;
光照黑暗交替的条件下,植物生长最佳即光照条件下的净
光合积累量与黑暗条件下的呼吸消耗量的差值最大。
3. 分析曲线的变化趋势 ab 段温度降低,呼吸速率降低;ef 段气孔部分关闭, CO2 吸收减少,光合速率降低;gh 段光照强度减弱,光合速 率降低。 思维延伸训练 1 :变换纵轴含义

B

含 量
A
C
DE
G
F
0
6
18
24 时间(h)
说明:原曲线中纵坐标改为“CO2 相对含量”,图中光 合速率 = 呼吸速率的点是 B 点和 F 点,且判断植物是否生
1. 看清横纵坐标的含义 横轴为时间,代表一天中的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变 化,纵轴为净光合速率。 2. 分析各点的含义 c 点代表开始光合作用,开始合成有机物,c 点之前只
有呼吸作用,在消耗有机物;d 点代表光合速率 = 呼吸速率, d 点之后开始积累有机物;h 点代表光合速率 = 呼吸速率, dh 段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植物一直处于积累有机物的状 态;i 点代表光合作用消失,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 (注:一天中积累有机物最多时是 h 点;一天中积累有机物 的量为 SA - SB - SC ;判断一天中植物是否生长的指标是 SA - SB - SC 的值是否大于 0)

收 4.00

或 释
3.00
放 量
2.00

【课件】高三一轮复习生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综合分析课件

【课件】高三一轮复习生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综合分析课件

OB A










呼 光照强度



E
总(真)光合速率 =净(表观)光合速率 + 呼吸速率
请分析以下三种情况,以1、3图情况为例,标出以CO2、O2 为指标的“吸收量\释放量”、“消耗量”、“产生量”
V光>V呼 有机物积累
V光=V呼 有机物不积累
V光<V呼 有机物负积累
吸收量 消耗量 产生量
⑴若X为光照强度,适当降低CO2浓度, B点如何移动? 右移。
⑵若X为CO2浓度,适当增加光照强度, B点如何移动? 左移。
方法提炼 在一定范围内,如果改变一个变量促进反应,则可适当调整另一个
变更来抑制反应,从而维持光合速率不变。
(3)若呼吸速率不变,改变某一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对饱和点的影响
⑴若X为光照强度,适当降低CO2浓度, C、D点如何移动? C左移;D左下移。
(1)GH段C3含量相对升高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 NADPH 和 ATP 逐渐减少,
导致 C3 的还原逐渐减弱。 (2)E点与D点相比,哪个点的C5含量相对较高?
提示:E点。
四、三率的测定
净光合速率、实际光合速率、呼吸速率中, 哪些量不可直接测量?怎样才能得到?
1、液滴移动分析法——测量气体体积变化
⑵若X为CO2浓度,适当增加光照强度, C、D点如何移动?
方法提炼
C右移;D右上移。
光合速率降低,饱和点左移;反之则右移。
【能力提升】
将川芎植株的一叶片置于恒温的密闭小 室,调节小室 CO2 浓度,在适宜光照强度 下测定叶片光合作用的强度,结果如右图。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曲线图归纳总结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曲线图归纳总结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曲线图归纳总结摘要: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中的两个基本生理过程。

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叶绿体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而呼吸作用则是植物通过线粒体将化学能释放出来以供生长和维持生命活动。

本文将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曲线图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理解这两个过程的动态变化和相互关系。

关键词: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曲线图;植物生理1. 引言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它们共同决定了植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通过分析相关的曲线图,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理解这两个过程的动态变化规律。

2. 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2.1 光依赖反应光依赖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需要光能的参与。

光能被叶绿素吸收后,激发电子,产生ATP和NADPH,同时产生氧气。

2.2 光合磷酸化光合磷酸化是光依赖反应的延续,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

ATP和NADPH提供能量和还原力,用于固定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质。

3. 呼吸作用的基本过程3.1 糖酵解糖酵解是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中。

葡萄糖分解成两个丙酮酸分子,同时产生少量ATP。

3.2 三羧酸循环(TCA循环)TCA循环是呼吸作用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丙酮酸转化为二氧化碳,同时产生NADH和FADH2。

3.3 电子传递链和氧化磷酸化电子传递链和氧化磷酸化是呼吸作用的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

NADH和FADH2中的电子通过一系列反应传递,最终产生大量的ATP。

4.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曲线图分析4.1 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光合作用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达到一定强度后,速率趋于稳定,形成光饱和点。

4.2 光合作用速率与二氧化碳浓度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速率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超过一定浓度后,速率不再增加,形成二氧化碳饱和点。

4.3 呼吸作用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呼吸作用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超过最适温度后,速率会下降,因为过高的温度会破坏酶的活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综合曲线分析
生物组应中保
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关系的变化曲线图中, 如图1所示: 最典型的就是夏季的一天中 CO 吸收和释放变化曲线图,
1•曲线的各点含义及形成原因分析 a 点:凌晨3时〜4时,温度降低,呼吸作用减弱, 释放减少; b 点:上午6时左右,太阳出来,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be 段: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 c 点:上午7时左右,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 ee 段: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 d 点:温度过高,部分气孔关闭,出现“午休”现象; e 点:下午6时左右,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 ef 段: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 fg 段:太阳落山,停止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

有关有机物情况的分析(见图2) 积累有机物时间段 制造有机物时间段 消耗有机物时间段 C02的吸收
g 禺时
2. ⑴
⑵ ⑶
⑷ ce 段; bf 段;
og 段; 制造育机物
------- 消耗有机慚
图2
一天中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间点: e 点; 一昼夜有机物的积累量表示: Sp — SMh SN 。

3 •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中, (1)如果N 点低于M 点, 增加;
⑵如果N 点高于M 点, 减少; ⑶如果N 点等于M 点,
一昼夜CO 含量的变化曲线图 说明经过一昼夜, 说明经过一昼夜, 说明经过一昼夜, (见图3)
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 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 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不变; (4)CO 2含量最高点为c 点,CQ 含量最低点为e 点。

4 .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下,一昼夜 Q 含量的变化曲线图(见图 4) (1) 如果N 点低于 总量减少; (2) 如果N 点高于 总量增加; (3) 如果N 点等于 总量不变; (4) O 2含量最高点为e 点,O 2含量最低点为c 点。

5.用线粒体和叶绿体表示两者关系 M 点, M 点, M 点, 说明经过一昼夜, 说明经过一昼夜, 说明经过一昼夜, 植物体内的有机物
植物体内的有机物
植物体内的有机物 M *讨间
C02的含吐
图5中表示Q 的是②③⑥;图中表示 CO 的是①④⑤。

图6中:Ob 段:只有呼吸作用应有⑤⑥
be 段: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应有③④⑤⑥
c 段:呼吸作用等于光合作用应有③④ ee 段:呼吸作用小于光
合作用应有①②③④ e 段:呼吸作用等于光合作用应有③④ ef 段: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应有③④⑤⑥ fg 段:只有呼吸作用应有⑤⑥
6 •植物叶片细胞内三碳化合物含量变化曲线图 AB 时间段:夜晚无光,叶绿体中不产生
ATP 和 BC 时间段:随着光照逐渐增强,叶绿体中产生 低。

CD 时间段:由于发生“午休”现象,部分气孔关闭, DE 时间段:关闭的气孔逐渐张开, EF 时间段:随着光照逐渐减弱,叶绿体
中产生 量逐渐增加。

FG 时间段:夜晚无光,叶绿体中不产生
ATP 和NADPH 三碳化合物
不能被还原,含量较高
7 •植物叶片细胞内五碳化合物含量变化曲线图 (见图8)
AB 时间段:夜晚无光,叶绿体中不产生
ATP 和NADPH
三碳化合物不能被还原成五碳化合物,五碳化合物含量 较低。

BC 时间段:随着光照逐渐增强,叶绿体中产生
ATP 和
NADPH 逐渐增加,三碳化合物不断被还原成五碳化合物,
五碳化合物含量逐渐增加。

CD 时间段:由于发生“午休”现象,部分气孔关闭,
CQ 进入减
少,五碳化合物固定合成三碳化合物减少, 含量最高。

DE 时间段:关闭的气孔逐渐张开,
CO 进入增加,五碳化合物固定生
成三碳化合物合成增加,五碳化合物含 量减少。

EF 时间段:随着光照逐渐减弱,叶绿体中产生
ATP 和NADPH 逐
渐减少,三碳化合物还原成五碳化合物越来越 少,五碳化合物含量逐渐减少。

FG 时间段:夜晚无光,叶绿体中不产生
ATP 和NADPH 三碳化合物
不能被还原成五碳化合物,五碳化合物含 量较低。

(见图7)
NADPH 三碳化合物不能被还原,含量较高。

ATP 和NADPH g 渐增加,三碳化合物不断被还原,含量逐渐降
CO 进入减少,三碳化合物合成减少,含量最低。

CO 进入增加,三碳化合物合成增加,含量增加。

ATP 和NADPH g 渐减少,三碳化合物被还消耗的越来越少,含
三橄化合他的含咸
m s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