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橡树PPT课件

合集下载

舒婷《致橡树》ppt课件

舒婷《致橡树》ppt课件

06
跨文化对比:东西方爱情诗 比较
中西方爱情诗传统差异
表达方式
中国爱情诗注重含蓄、委婉,西 方爱情诗更直接、热烈。
情感深度
中国爱情诗强调内在情感的抒发 ,西方爱情诗更注重情感的外露
和表达。
审美取向
中国爱情诗追求意境美、朦胧美 ,西方爱情诗更强调形象美、感
官美。
当代中西方爱情诗发展趋势
多元化
当代中西方爱情诗在题材、风格等方面呈现多元 化趋势,更加包容和开放。
02
主要作品有诗集《双桅船》,散文集《心烟》 等,获得过多种文学奖项。
03
她的诗歌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致橡树》创作背景
《致橡树》是舒婷的代表作之一,写于1977年。 诗歌以橡树为象征,表达了对爱情、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创作灵感来源于舒婷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和独特感悟。
分享内容要求
学生需准备简短的发言 稿,说明喜欢的理由, 可以是对诗歌内容的理 解、对诗歌语言的欣赏 、对诗歌情感的共鸣等

互动交流
其他同学可就分享的诗 歌提出问题或发表看法 ,形成互动交流的课堂
氛围。
THANKS
个性化
诗人更加注重表达个人独特情感和体验,追求个 性化表达。
跨媒介
随着网络等新媒体的发展,爱情诗的传播方式和 手段也更加多样化。
跨文化交流背景下诗歌创新
融合创新
在跨文化交流背景下,中西方诗歌可以相互借鉴、融合创新,产 生新的艺术魅力。
跨文化视角
通过跨文化视角审视爱情诗,可以拓展诗歌的表现空间和深度,增 强诗歌的普世价值。
1 2
3
诗歌主题
爱情、独立、平等与尊严
情感表达

致橡树舒婷ppt优秀课件

致橡树舒婷ppt优秀课件
舒婷的《致橡树》以其独特的爱情观和女性自我意 识,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女性 意识的觉醒。
文学地位确立
该作品被广泛传播和接受,成为现代诗歌的经典之 作,奠定了舒婷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启发同代诗人
该作品对同时代的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启发了 他们对爱情和自我价值的思考,丰富了现代诗歌的 内涵。
音色优美
在朗诵时,要尽量展现出 优美的音色,以增强诗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致橡树》的诗歌内容 ,掌握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生活态 度,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独立、平等 和互相尊重的爱情观念。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和诗歌朗诵 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 审美情趣。
美感。
节奏分明
在朗诵时,要注意节奏的把握,通 过节奏的变化来表达诗歌的情感起 伏。
抑扬顿挫
在朗诵时,要注意语音的抑扬顿挫 ,以增强诗歌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声音控制
音量适中
在朗诵时,要控制好音量 的大小,既要保证听众能 够听清楚,又不能过于刺 耳。
音调变化
在朗诵时,要注意音调的 变化,通过音调的变化来 表达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05
《致橡树》的朗诵技巧
情感把握
01
02
03
深情厚意
把握住诗歌中舒婷对橡树 的深厚感情,通过朗诵传 达出这份深情。
坚韧不屈
在朗诵时,要表现出诗歌 中展现的坚韧不屈的精神 风貌。
真挚坦诚
在朗诵时,要真实地表达 出舒婷对橡树的坦诚情感 。
语速与节奏
语速适中
在朗诵时,语速要适中,不宜过 快或过慢,以保持诗歌的韵律和

致橡树精品课件ppt

致橡树精品课件ppt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 流岚、 红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总结
爱情诗的内容,非常容易流于一般。但舒婷的这首诗却 抛开了一般爱情诗直抒胸臆,表达或热烈或悲伤的感情的老 套,以比喻的手法,表达了自己独特的爱情观。诗歌第一层 以一组意象否定了传统婚恋中女性总是依附、顺从于男性而 丧失自己的尊严和地位的观念,激昂强烈的感情如大江之水 一泻行千里,不可阻挡,仿佛吐尽千年以来积压在女性心中 愤恨不平的块垒。表现了诗人对旧观念的反抗。第二层感情 趋于平缓,表达了自己理想的爱情是建立在男女平等,互相 尊重,互相关怀的基础上,在漫长的岁月中相依相伴,只有 这样爱情才能更加具有生命力。而这样的爱情才是作者追求 的。舒婷以她的敏感、清醒和深刻喊出了女性对独立人格、 健全心智、男女平等的向往和追求。她不被世俗所羁绊,表 达了一个成熟的知识女性对理想爱情的憧憬。
【朦胧诗派】
“朦胧诗”精神内涵的三个层面是:一揭露黑暗和社 会批判,二是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反思与探求意识以 及浓厚的英雄主义色彩,三是在人道主义基础上建立 起来的对“人”的特别关注。
“朦胧诗”改写了以往诗歌单纯描摹“现实”与图解 政策的传统模式,把诗歌作为探求人生的重要方式, 在哲学意义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某种意义上 讲,“朦胧诗”的崛起,也是中国文学生命之树的崛 起。

舒婷《致橡树》ppt课件

舒婷《致橡树》ppt课件
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古君人当爱作情诗磐中石的;妾意象当:作蒲苇; 蒲苇 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孔;雀窈东窕南淑飞女;君
子好逑;
—— 关雎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蒲苇韧 如丝;磐石无转移 ;
— 孔雀东南飞
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
致橡树 舒婷
学习目标: 1 初步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2 培养解读诗歌意象的能力; 3 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舒婷
原名龚佩瑜; 1952年出生于福建泉 州;当代女诗人;
舒婷是一位感情型的诗人; 她的诗歌 创作的宣言是:写人的价值与尊严;
主要作品 双桅船 会唱歌的鸢尾花等;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获全国青年优秀 诗歌奖; 70年代末;她和同代人北岛 顾 城 梁小斌等以迥异于前辈的诗风;在中 国诗坛上掀起了一股朦胧诗的大潮;
作为爱的双方应该以什么样的 形象出现呢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具有坚毅 刚强 矫
也像戟;
健的阳刚之美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既有美丽的外表; 像沉重的叹息; 也有丰富的内涵; 又像英勇的火炬; 勇敢 顽强;
柔韧之美
橡树
男性的阳刚气概
铜 枝 铁 干 刀 剑 戟
木棉
女性的柔韧气质
红 硕 花 朵
橡树 木棉分别象征什么
橡树:男性的阳刚气概; 伟岸挺 拔;刚强不屈;锋芒锐利
木棉:女性的柔韧气质; 健康活泼; 深沉博大;坚韧不屈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
就是在特定的背景下;借助对某一象征
物的状写描摹来表达思想感情;
象征:
是指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表 示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 思想或感情;

高一《致橡树》舒婷精品PPT课件

高一《致橡树》舒婷精品PPT课件
主要著作: 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 和散文集《心烟》。 代表诗歌:《致橡树》、《祖国,我亲爱的祖国》等。
27.10.2020
朦胧诗
产生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强 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内容含蓄隽永,形 式虚实相生,它往往借助象征、比喻等 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或意境, 从而诱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人 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代表诗人还有顾 城、北岛、食指、梁小斌等。
27.10Leabharlann 2020全文总结① 先破后立的艺术构思 ②比喻、对比、拟人、对偶的修辞 ③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27.10.2020
作业
① 假如你是那棵橡树,听了木棉的心声,你 想对她说什么?以《致木棉》为题,写一首 诗或一段话。 ②完成作业本本课练习(之前的练习近阶段 补上)
27.10.2020
刀枪剑戟
27.10.2020
为方便学习与使用课件内容, 课件可以在下载后自由调整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致橡树
致橡树
1
走近作者
2
朦胧诗
3
诗歌初读
4
诗歌品读
27.10.2020
走近作者
舒婷,中国当代女诗人,和北岛、 顾城等同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原名 龚佩瑜,1952年生于福建省泉州市。 1969年她到福建西部山区插队落户,接 受“再教育”。她的《祖国,我亲爱的 祖国》获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诗集 《双桅船》获全国新诗优秀奖,而她的 《致橡树》则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 品。

公开课《致橡树》优ppt课件

公开课《致橡树》优ppt课件
❖ 爱情,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课题,也是 古今中外诗歌描写最为广泛的题材。
❖ 不同的人对爱情有不同的理解。你心中的理 想爱情是什么样子的?
编辑版pppt
1
❖ 10年来写了不少散文随笔,总量已经远远超 过诗歌。可是大多数读者只记得我写诗,常 常把我的名字等同于《致橡树》。

——舒婷
编辑版pppt
2
编辑版pppt
16
爱的双方的形象: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
象——征男性的阳刚:伟岸挺拔、
刚强不屈、锋芒锐利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象——征女性的阴柔:健康活泼、美丽
热情、深沉博大、坚韧不屈、具有 柔韧气质
编辑版pppt
17
如何理解“像沉重的叹息”?
中国漫漫历史长河展现女性的大多是一幕幕悲剧,她们中一部 分人意识到自己不公平的待遇,试图反抗,却往往以失败而告 终,另一部分人却没有意识到,只能像一种依附品一样从属于 男性。现代社会依然,男女地位还不能完全平等,女性要追求 平等,就要付出代价。女诗人作为新时代女性,她为此感到难 过、沉重,因而发出了沉重的叹息。
产生了巨大影响。“朦胧诗”
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内容含
蓄隽永,形式虚实相生,它往
往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创
造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或意境,
从而诱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
力,使人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
代表诗人有舒婷、北岛、顾城
等。《致橡树》是“朦胧诗”
的代表作之一。
编辑版pppt
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现在首先应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

2024版年度《致橡树》PPT课件优质课

2024版年度《致橡树》PPT课件优质课
《致橡树》PPT课件 优质课
2024/2/2
1
目录
2024/2/2
• 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 • 诗歌内容解析与赏析 • 艺术特色探讨与评价 • 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挖掘 • 跨学科视角解读《致橡树》 • 教育意义及课堂应用建议
2
01
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
2024/2/2
3
时代背景及创作环境
01 20世纪70年代末的文学氛围
舒婷的创作特点
舒婷的诗歌创作注重内心世界的表达和情感的真挚流露,她的作品常常以女性独特的视角和 体验来探讨爱情、人生等主题。
5
《致橡树》创作动机及影响
《致橡树》的创作动机
舒婷在创作《致橡树》时,希望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对于爱情和人生的独特见解和追求。 她以橡树为象征,寄托了自己对于坚贞不屈、独立自主的爱情观的向往和追求。
2024/2/2
02 03
诗歌意境的营造与感受
诗人通过独特的诗歌语言和艺术手法,营造了《致橡树》独 特的意境。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感受到诗歌所传达的情 感、思想和美感。
审美体验的个体差异与共享
不同的人在阅读《致橡树》时,可能会有不同的审美体验。 然而,通过交流和分享,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所传达的 共同价值和美感。同时,审美体验的个体差异也丰富了我们 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和感悟,情感真挚、热烈,触动人心。
2024/2/2
12
象征手法和隐喻运用
象征手法
诗歌中橡树和木棉的象征意义丰 富而深刻,橡树代表阳刚之气和 力量,木棉则代表阴柔之美和独
立精神。
2024/2/2
隐喻运用
通过橡树与木棉的形象比喻,诗人 隐喻了现代女性应有的爱情观和人 生观,即独立、平等、互相尊重。

致橡树ppt优秀课件

致橡树ppt优秀课件

致橡树的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文化内涵
致橡树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诗 人通过橡树的形象表达了对真爱的追 求和向往。
象征意义
致橡树作为爱情诗,不仅仅是对爱情 的抒发,更是对人生价值观和生命态 度的表达。
致橡树在文学、影视等艺术作品中的表现与应用
文学表现
致橡树在文学作品中被广泛引用和改编,成为了中国文学的 一部分。
致橡树的生态价值
涵养水源
1.A 致橡树具有庞大的树冠和发达的根系,能够有 效地涵养水源,降低地表径流,从而减轻水土 流失。
保持土壤
1.B 致橡树的根系能够有效地固定土壤,防止
水土流失,同时其落叶和残枝也能增加土 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
调节气候
1.C 致橡树能够通过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和 调节气温等作用,对气候进行调节。
美洲山核桃
树皮可用于制作工艺品和 木材加工,果实可食用, 木材可用于制作家具和建 筑材料。
欧洲山毛榉
木材纹理美观,硬度高, 耐腐蚀性好,用于制作高 档家具、地板和室内装饰 材料。
澳洲坚果
果实富含蛋白质、脂肪和 维生素,可用于制作食品 和饮料,木材可用于制作 家具和工艺品。
03 致橡树的生态价值与保护
影视应用
致橡树在影视作品中被用作配乐和插曲,为剧情增色不少。
致橡树的美学价值与艺术鉴赏
美学价值
致橡树的文字简练、意蕴深厚,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艺术鉴赏
致橡树的意象丰富,富有想象力,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价值。
05 致橡树的种植与养护技巧
致橡树的种植技术与方法
选种
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 橡树种子进行种植。
致橡树的科研与开发前景
要点一
科研前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结:第一节用六个意象历数自己否定的爱情模式, 表达诗人对旧观念、旧伦理的坚决反对。
诗人对男女不平等现象进行冷静思考, 希望在爱情上能够独立、平等,这种情感被 压抑了几千年,现在似火山爆发,喷薄而出, 这是发自内心的句式由长变短,语气由平缓 变得急促,诗人的情感体验越来越强烈。 女诗人对几千年来的传统宣告,同时也是 反思后的呐喊,所以诗人最后喊出: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当把“土地”与外在身躯相 比,我们可见到土地是内在 的品质,是“根”, 在精神领域的东西。
小结——第二节以阴柔的木棉自喻,向阳刚的橡树倾诉 内心追求的“小我”爱情观。
主题
理 想 的 爱 情 观
一味奉献
以上种种都是“世俗的爱情” ,作者是持 否定、批驳 的态度的。在作者看来,爱情不是 一方的攀附,也不是单方的痴恋,即使由衷的奉 献,也是不够的。
凌霄花
极力攀附
世 俗 的 爱 情 观
痴情鸟 泉源 险峰
只知依附
一味奉献
日光 春雨
思考:诗人表达第一节六个意象时,在句式上有什么不同 及其作用?
前两个意象(凌霄花、鸟儿)用了三句,中间两个意 象(泉源、险峰)用了两句,最后两个意象(日光、 春雨)只用一句表达。 作用——句式由长变短,语气由平缓变急促,诗人 感情越来越强烈——诗人对几千年男女不平等爱情 的冷静思考,希望得到爱情的独立、平等。感情激 昂似火山喷薄而出。
布置作业:
请你以“橡树”的 身份,用诗歌的形式 给“木棉”复信,题 为《致木棉》。
《致橡树》
内容
凌霄花、鸟儿
依附、衬托 牺牲 对等
态 度 橡树 否定
结 构 破
主 题
泉源、险峰
日光、春雨
木棉
橡树 肯定

追求 地位平等 心心相印 的爱情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 ——伟岸挺拔、坚强有力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 英勇的火炬。” ——外表的健康美,丰富的内涵
作者向往的真正伟大的爱情应该是 什么样的?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 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 离, 却又终身相依。”
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共享幸福生活。 默契,真诚,心意相通,貌离神合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 年生,福建省福州市人。当代 女诗人。《双桅船》获中国作 协第一届全国新诗二等奖,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 1979—1980全国青年优秀诗歌 奖。《致橡树》写于1977年, 一般把它看作是一首爱情诗。 在诗中,诗人没有流于狭小的 爱情圈子,而是以新颖的方式 表达了自己的爱情观,为当时 新诗中的爱情描写吹进了一股 新风。
不,这些都还不够!
木棉说我的爱情应该是这样的!
1)“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爱的基础——独立、平等
2)“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 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 言语。”
爱的双方应紧密结合、相敬如宾、 心心相印、息息相通、相互依存
作为爱的双方,又应该以什么样的形象 出现在人们面前呢?
甘苦与共
生死相依 个
心 心 相 印
平等、 独立
性 相 异
依存
《妙?不妙!》 妙 不妙 他递过一张纸条 还有一个 大胆而深情的微笑
学 生 习 作
匆匆地解开 匆匆地扔掉 世界上仿佛没有了别的声响 只觉得心在狂跳 烦闷 欣喜 苦恼 怎么办 不知道 我哪会知道
教师寄语: 面对你心里的那一棵橡树或木棉, 你应思考,这棵树是否已长成了大树, 是否已拥有了铜枝铁干或红硕的花朵, 是否已有足够的力量分担寒潮、风雷、 霹雳,是否已深深扎根于足下的土地。 我希望大家努力完善自己,使自 己茁壮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让自己 的爱情之果充满生命的甘甜。
木 棉真
情 告 白
第一节
木棉说:爱不应该这样
1、第一节共写了几个什么样 的意象? 凌霄花 痴情鸟 泉源 险峰 日光 春雨
第一节朗读、鉴赏
2、这几个意象分别表达了 哪三种爱情模式? 它们共同性质是什么?
a.攀援的凌霄花
b.痴情的鸟儿
实用爱情
爱情至上
c.泉源 险峰 日光 春雨
共同性质:附庸、没有独立和尊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