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大学生心理健康主要知识点及重点

精选课件
1
第二章 自我意识
一、基本知识点: 1、自我、自我意识的含义。 2、自我意识的形式: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3、自我意识的内容: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 4、自我意识对心理健康作用。 5、自我意识的形成 6、增强正性自我体验,克服自卑,形成自我悦纳
二、重点: 1、健全自我意识的标准和自我意识的调整(含克服习得性无助、增强自 我效能感)。
一、基本知识点: 1、人际交往的定义。 2、大学生人际交往常见的心理问题。认知障碍、情绪障碍、性格障碍对大
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 3、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二、重点: 1、人际关系调适技巧的应用。
精选课件
4
第六章 大学生情绪管理
一、基本知识点: 1、情绪的内涵(三个成分); 2、情绪的功能(意义); 3、大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扰;
精选课件
2
第四章 大学生的学习心理指导
一、基本知识点: 1、大学生常见的学习心理问题。 2、学习动机的概念。 3、学习动机的类型:内部动机&外部动机。 4、大学生时间管理中存在大学的学习特点反思和调整自己
的学习策略)
精选课件
3
第五章 大学生的人际适应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主要知识点及重点
第一章 心理健康导论 一、基本知识点:
1、心理的概念、特点 2、心理发展的概念、规律。 3、心理咨询的特点及求助策略 二、重点: 1、心理健康的概念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2、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区别(含正常范围的心理困扰--------心理问题与异 常心理的识别,采用郭念峰三点区分标准。)
二、重点:
1、常见的情绪调节策略。
精选课件
5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感谢你的观看!
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点

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点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点第一章:心理健康导论基本知识点心理是一种客观存在于自然界、人世间和每一个人身上的特殊现象,即心理现象。
心理发展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
狭义上,它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的整个生命历程的心理发展;广义上,它包含心理的种系发展和个体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的规律有普遍性和特殊性、统一方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
重点心理健康是指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在人际交往中能彼此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智力正常、能控制情绪、有正确的自我认识、个性完整统一、人际关系和谐、社会适应正常。
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区别在于主观世界与观世界相统一原则、心理活动内在协调性原则和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第二章:自我意识基本知识点自我是指个人对自己的身心状况、以及社会关系的认知和情感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和行为顾问。
自我意识包括对自己存在认识,以及对个体身体、心理、社会特征等方面的认识。
自我意识的形式包括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
自我意识的内容包括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
自我意识对心理健康的作用是双重的,一方面,对自我正性的或负性的自我意识,对自我的成长或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自我意识的主动进取性或消极被动性,反过来又对心理健康起着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第三章:大学期间的生涯规划基本知识点生涯规划是指在对一个人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等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深入了解各宗职业的需求趋势以及校园资源,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研究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能力是顺利完成某一项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技能是通过练获得的能够完成一定任务的动作系统。
重点大学生需要制定自己的生涯规划,包括综合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等,深入了解各宗职业的需求趋势和校园资源,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的研究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1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躁狂抑郁症
精神分裂症
1.4.2 心理因素
(1)情感因素 (2)个性特征 (3)心理冲突
1.4.3 社会因素
(1)生活环境因素 (2)文化教育因素 (3)重大生活事件与突变因素
1.4.4 促进心理健康的途径
1.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2.讲究心理卫生
(1)要注意用脑卫生 (2)切莫讳疾忌医
3.增强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及时排除 各种负性情绪 4.培养完善健全的人格 5.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扩大人际交往
100 88 80
100
97 92
71 60
40
20
10~17 18~29 30~49 50~69 70~89 年 龄
图1-2 动作反应速度和年龄的关系
记 忆 发 展 水 平
100
95
100 92 83
80
60
55
40
20
10~17
18~29 30~49 50~69 70~89 年 龄
图1-3 记忆能力水平与年龄
(4)思维更具独立性与批判性 大学生的思维已经能够离开客观事物 和具体形象,从具体现实中解放出来,触 及事物的本质,用抽象的理论体系把认识 与解答统一起来。
抽象推理与形式思维使得大学生具 备了反省思考的能力,具有独立性与批 判性。 在大学生看来,反省思考似乎是全 能的,似乎世界也应服从于一个观念的 格式,而不应服从于现实的格式。
1.2 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1.2.1 大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
1.大学生感觉的发展与特点 2.大学生记忆力的发展与特点
感 觉 发 展 平 均 水 平
100
95 93 76
80
60 46 40
20
10~17 18~29 30~49 50~69 70~89 年 龄
第一章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人的相互关系中,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认识自己的。 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应该比较接近现实,有“自知之明”。对自
己的优点感到欣慰,但又不至于狂妄自大;对自己的弱点既不回避,也不自暴自 弃,而是能够做出客观、恰当的评价,对自己也不会提出苛刻的、非分的期望和 要求,同时努力发展自己的潜能。
6 社会的人总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大学生也同样离不开与人打交道。
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大学生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大学生获得 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和谐表现为: (1)乐于与人交往,既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心朋友; (2)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又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 (3)能客观评价别人和自己,善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4)宽以待人,乐于助人; (5)积极的交往态度多于消极态度; (6)交往动机端正。
7 较强的适应能力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特征,不能有效处理与周围现实环境
的关系是导致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能和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对社会现状有较清晰 正确的认识,思想和行为都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步伐,与社会发展的要 求相符合。当发现自己的需要和愿望与社会需要发生矛盾的时候,能迅 速进行自我调节,以求和社会需要协调一致,而不是逃避现实,更不是 妄自尊大,一意孤行,与社会需要背道而驰。
8 大学生的年龄特征表现为精力充沛、勤学好问、反应敏捷、喜欢探索等,
一个大学生应具有与自己年龄和角色相适应的心理行为特征。
四、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生理因素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影响的生理因素主要有
四种: 1 2 3 4
四、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第一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6、指甲成像,变化异常:中医认为,人体躯干四肢、 脏腑经络、气血体能信息层叠融会在指甲成象上称为 甲象。如指甲出现卷如葱管、相似蒜头、剥如竹笋、 枯似鱼鳞、曲类鹰爪、塌同瘪螺、月痕不齐、峰突凹 残、甲面白点等,均为甲象异常,病位或在脏腑、或 累及经络、营卫阻滞。 7、潮前胸胀,乳生结节:妇女在月经到来前两三天, 四肢发胀、胸部胀满、胸胁串痛,妇科检查,乳房常 有硬结。 8、口吐粘物,呃逆胀满:常有胸腹胀满、大便粘滞 不畅、肛门湿热之感,食生冷干硬食物常感胃部不适, 口中粘滞不爽,吐之为快。重时,晨起非吐不可,进 行性加重。
青年期突出特征
变化迅疾 任务繁重 困扰多出
二.青年期的划分
一般以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育为根 据划分的,即: 生理上:是从第二性征出现直至性成 熟; 心理上:则是从脱离儿童期到意识、 情绪与社会适应等方面的成熟。
1 西方:
青年前期:12~15岁
青年期
青年中期:16~18岁
青年后期:18~23岁
2 东欧:
3.意志过程:个体在活动过程中,自觉地确定目标,并为 实现目标而自觉地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包括决定 阶段和执行阶段。
认知是情绪情感产生的基础(知之深,爱之切),情绪情感有对认知产 生巨大的影响(感时花落泪)。意志在前面两个过程之中产生,并影响
以后的认知和情绪情感(卧薪尝胆)。
(二)个性心理 是指一个人在生活实践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比较稳定 的心理特征。由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组成。 1.个性倾向:是一种内在地决定着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动 力系统。包括需要、动机、价值观。 2.个性心理特征:指个体在心理活动方面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 的、稳定的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 Psychology has a long past,but only history.__Ebbinghaus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第一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第二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其意义
心理健康的定义:心理健康 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 中,生理、心理、社会适应 方面所具备的良好的功能状 态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有 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有 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发挥潜 能;有助于维护和增进身体 健康,预防疾病;有助于校 园安全与稳定
第一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第四节 大学生中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及 原因分析
主要心理问题:环境适应问题、学习问题、人际交 往问题、情感问题、求职与就业问题等 原因分析: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 因素等
第二章 大学生的自我 PART 意识与心理健康 2
第二章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
第一节 自我意识概述
20XX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
1
第一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2
第二章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
3
第三章 大学生的人格塑造与心理健康
第一章 大学生心理健 PART
康导论
1
第一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第一节 心理学的定义与大学生心理概述
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 发展规律的科学
大学生心理特点:大学生处于青年期,其心理具有 独立性、稳定性、发展性和可塑性。他们的智力和 社会交往能力得到快速发展,情感体验也变得丰富 而复杂
第一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第三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定义:有目的 、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心理 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预防心理疾病,促进人格全 面发展的教育活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 内容: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个 性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 能力,提高心理问题解决能 力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PPT精品文档

10
注意:
1、标准的相对性:心理健康与不健康并无明确的界限,而是 一种连续化的状态。 2、整体协调性:不能仅根据一人、一时、一事而简单的下结 论,应以心理活动为本考察其内外关系的整体协调性。 3、发展性:不健康的心理可能是人在发展中不可避免的发展 性问题,随着个体的心理成长会逐渐调整而趋于健康。 4、动态性:如果不注意心理保健,经常处于焦虑或抑郁的心 理状态,心理健康水平就会下降;如果有了困扰,及时自我调 整或寻求帮助,就会恢复到心理健康良好的状态。随着自身的 ,经验的积累,环境的改变,心理健康状况也会有所改变。
CONTENTS
目
录
3
健康的含义:
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 适应良好 道德健康
4
健康的10条标准(WHO,1948)
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工作, 而且不感到过分紧张与疲劳。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大小,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 5.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易发炎。 8.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
15
大一新生的心理特点及常见的心理问题
1. 难以适应大学新环境的焦虑心理 进入新的生活环境,有的同学会感觉好奇和新鲜, 但有的同学可能是第一次离开父母生活,第一次住 校,人生地疏,对于陌生的环境会感到焦虑,难以 适应。
2. 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形成的失落心理 部分学生入学并非自己的第一志愿,被录取的专业 也并非自己渴望的,或者接触一段时间发现并不喜 欢自己的专业,大学的生活与自己的想象有差距, 面对这些差异,有些学生就会产生失落心里,产生 抱怨情绪,采取消极的态度应付生活和学习。
第一章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综上
• 人们的情绪情感和意志总是在认识的基础 上产生的。只有认识的正确深刻才能产生 强烈的情绪情感和坚强的意志。 • 人们的情绪情感和意志对认识起到推动作 用,促进认识不断深入。
心理现象——注意
• 人在感知、记忆、思考问题时必须有一前提, 集中注意力。 • 它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伴随着认识、 情感和意志心理过程进行的一种心理状态。 人们在进行心理过程的时候,对于同一事物, 有时我们能感知到,有时则感知不到了,为 什么聚精会神的解决问题与三心二意时不一 样,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注意。 • 注意是我们进行各种活动的基础。
1. 心理活动过程——意志过程
为了实现目的而克服困难的心理活动构成意志过程。
表现为:
a. 行动的意识性和目的性,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b. 对行为的调节作用。 一方面表现为抑制其他一切干扰实现预定目的的动机、 情绪,约束行为,防止冲动性动作出现。 另一方面表现为依据情境,调整心理状态,选择有效 方法,发动某些行为,以实现预定目的。
1. 心理活动过程——认识过程
• • • 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皮肤感觉、肌肉感觉、 平衡感觉、内脏感觉、痛觉 知觉——在感觉基础上产生,对感觉信息组织和解释的过程,比 感觉更复杂、更高级。如:听到一种声音,是感觉,知道是什么 发出的声音,是知觉 记忆——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比感知觉更高级、更复杂, 包括再认和回忆。再认: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再次出现,能够辨认 出来(选择题);回忆,过去经历的事物不在眼前,把他们重新 呈现出来(填空题、问答题)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 记忆。 思维——把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从认识外部特征到认识内 在本质,把感知和记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把握本 质特征和规律性联系的过程。思维是人所特有的。根据思维活动 的方法,分为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想象——把过去脑中反映的事物表象进行重新加工改造创造出新 形象的过程。是人类独有的高级心理过程。包括再造想象、创造 想象、幻想。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指向未来 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家庭因素
2、冷淡型
3、溺爱型
三、个体因素
四、学校因素
3/16/2014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一、生物学因素
二、家庭因素
1、心理冲突
三、个体因素
2、挫折 3、生活事件
4、特殊的人格特征
四、学校因素
3/16/2014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一、生物学因素
1、对适应能力的要求增强
二、家庭因素
2、人际环境复杂
赫威斯特——青年人的十项发展任务
4.情绪表达渐趋成熟独立。凡事不再依赖父
母或其他成人的支持与保护。 5.有经济独立的信心。 6.能够选择适合自己能力和兴趣的职业,而 且肯努力奋发,为取得该种职业而准备。 7.认真考虑选择婚姻对象,并开始准备成家过独 立的家庭生活。
赫威斯特——青年人的十项发展任务
第一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讲授人:范志光
课程说明
1、考核着重知识运用能力,形式多样 2、课堂禁止迟到、聊天 3、不按时点名,有事需提前请假
主要内容
一、心理学的概况和心理活动的实质 二、大学生心理活动的特点
三、心理健康标准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心理学是什么?
算命、相面、风水
与精神病打交道
读心术
8.在知识、观念等各方面,都能达到作为一个公民所需 要的标准。
9.乐于参与社会活动,也能在社会活动中对自己的行为
负责任。 10.在个人的行为导向上,能建立起自己的价值道德标准。
───心理发展与教育,1953
大学生成长需要面对的课题
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人格特点、价值观、优点、缺点 管理情绪——识别情绪、调节情绪、提高情绪商数 应付压力——探讨压力来源、化解内在压力、处理外在压力 思考训练——掌握基本思考方法、辨认思想上的谬误
3、竞争压力大
三、个体因素
四、学校因素
3/16/2014
一个宽宏大量的人,他的爱心往往多于怨恨,
他乐观愉快、豁达、忍让而不悲伤、消沉、焦躁、 恼怒;他对自己的伴侣和亲友的不足处,以爱心劝
慰,述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听者动心,感佩、尊从
,这样他们之间就不会存在感情上的隔阂、行动上 的对立、心理上的怨恨。——穆尼尔· 纳素夫
提高创造——了解创造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创意训练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一、生物学因素
二、家庭因素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虎父无犬子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三、个体因素
桔生淮南则为桔,生淮北则为枳 桂实生桂,桐实生桐
四、学校因素
3/16/2014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一、生物学因素
1、专制粗暴型
3/16/2014
3/16/2014
6、社会需求迫切
心理健康等级健康状态不良状态心理障碍
心理疾病
3/16/2014
赫威斯特——青年人的十项发展任务
1.能在日常生活中与同龄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包括同性朋友和异性朋友在内。 2.在行为上能够扮演适当的性别角色 。 3.接纳自己的身体和容貌。不过分炫耀自己的优点, 也不过分掩饰自己的缺点,发挥最大潜能。
催眠 就是心理咨询
变态杀人狂 解梦
心理学(Psychology):是研究人和动物心 理现象和行为发生、发展和规律的一门科学。
3/16/2014
3/16/2014
3/16/2014
3/16/2014
心理活动的实质
“心神说”——《黄帝内经》:心者,五脏六腑
之主也„„故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腹动摇。
心 主 神 明 论
“脑神说”——《本草纲目》:脑为元神之府。
“心脑共主神明说”——张锡纯:人之神明,原 在心与脑两处,神明之功用,原心与脑相辅而生
心理活动 的特征
相对主观性
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3/16/2014
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1、心理发展滞后于生理发展
2、自我意识增强与认知能力发展的不协调
3、情感丰富而不稳定 4、性意识的发展 5、智力发展达到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