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渊冲的诗歌翻译理论及诗歌翻译批评..21页PPT

合集下载

许渊冲的诗歌翻译理论及诗歌翻译批评..

许渊冲的诗歌翻译理论及诗歌翻译批评..

• “等化”:基本上是采用直译的方法,原文为 形象、具体的语言,译文也用相同形象、具体 的语言;原文为抽象、一般性语言的,译文也 保持相同抽象、一般性的语言,包括换词、“反 译”等方法(译文和原文在形式上相反,在内 容上却倒相同),如 • “恨君不似江楼月” (《采桑子》) • 译成“我但愿你能像江上的明月”,把“恨” 说成“愿”,把“不似”说成“像”,译文和 原文在形式上相反,在内容上却倒相同。
再谈优势竞赛论
• 忠实并不等于保留原语表达方式,文学翻译更要保存 原作的艺术魅力。译者要尽可能利用最好的译语表达 方式,以便更好传达原作内容。译者要有敏锐的感觉 才能鉴赏,要有独到的表现力才能创造。独创并不是 生造新词,而是巧妙利用旧词。
• (《中国翻译》2001年第1期)
“美化之艺术 ,创优似竞赛 ”
赠别(杜牧)
• • • • 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 • • • • • • • • Even the candle, feeling our sadness, Weeps, so we do, all night long. Tr. Witter Bynner, 1929 The candle has a heart, it pities our separation, For our sake it sheds tears until the sky is light. Tr. Hans Frankel, 1976 The candle grieves to see us part: It melts in tears with burnt-out heart. Tr. X. Y. Z.
• “美化”就是“创优”,“优”有高下之分,所以 创优就是竞赛,看哪种语文更能表达原作的内容。 总起来说,文学译论也可以说是“创优似竞赛”: 优是文学翻译的本体论,创是方法论,似是目的论, 竞赛是认识论,和前面提到的“美化之艺术”加起 来,一共是十个字: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

诗歌翻译技巧简析ppt课件

诗歌翻译技巧简析ppt课件
11
例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Departure from the empire town at dawn,bidding the town farewell when morning clouds hang low,
千里江陵一日还, a long trip through canyons I made in a mere day
• 意美 指的是语言的深层结构,即“语言背后的语 言” “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诗 的意境美。
• 形美 主要是指诗歌的体裁、用词、句子结构、表 现手法以及比喻手段等方面与原文一致
• 音美 节奏和韵律,人们总是将诗与歌联系起来, 认为诗歌是“带有音乐性的思想”;诗即是 歌,歌既是诗。
9
“三美”原则
律”,英语诗歌的格律为“轻重律”。利用 发音的特点形成的语言游戏很难英汉互译。
14
例如威廉·华兹华斯的《孤独的割麦人》的一个 片段 no nightingale did ever chant 没有夜莺能够唱出 More welcome notes to weary bands 更美的曲调来欢迎结对商 Of revelers in some shady haunt, 疲倦了,到一个阴凉的去处 Among Arabian sands; 就在阿拉伯沙漠的中央 A voice so thrilling ne’er was heard 杜鹃鸟在春天叫得多动人 In spring-time from the Cuckoo-bird, 也没有这样子荡人心魂 Breaking the silences of the seas 尽管他惊破了远海的静悄 Among the farthest Hebrides 响彻了赫伯里底斯群岛

许渊冲“三美”理论在诗歌翻译中的应用--《离骚》三个中译本的对比研究

许渊冲“三美”理论在诗歌翻译中的应用--《离骚》三个中译本的对比研究

许渊冲“三美”理论在诗歌翻译中的应用--《离骚》三个中译本的对比研究倪菲菲【期刊名称】《海外英语(上)》【年(卷),期】2015(000)006【摘要】The“Triple Beauty”theory proposed by Xu Yuanchong has shed light in poetry translation, facilitating both poetry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on criticism. By conducting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ree Chinese versions of Li Sao,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feasibility of applyingthe“Triple Beauty”theory to poetry translation. It is found that Xu’s application is on the whole a suc⁃cess, with room for improvement where the pursuit of prosodic beauty and image beauty has hindered the expression of the meaning.%许渊冲提出了著名的“三美理论”——“意美,音美,形美”,为诗歌翻译实践和诗歌翻译批评提供了一个系统可行的理论支撑。

该文通过比较《离骚》的三个中译本(译者分别为许渊冲、杨宪义和戴乃迭、卓振英),发现三美理论在许译本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但同时音美和形美上的追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原文意义的传递。

【总页数】3页(P130-131,143)【作者】倪菲菲【作者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大学英语部,广东广州5106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59【相关文献】1.许渊冲诗歌翻译"三美"理论新探——以英译《汉魏六朝诗》为例 [J], 张雪洁2.许渊冲\"三美\"翻译原则和庞德创意\r翻译理论对比研究\r——以李白《长干行》为例 [J], 廖倩;罗迪江3.基于许渊冲\"三美论\"诗歌翻译探析\r——以《乡愁》三个英译本为例 [J], 郭齐园;金铠4.许渊冲诗歌翻译“三美”理论新探——以英译《汉魏六朝诗》为例 [J], 张雪洁5.许渊冲“三美”理论在诗歌翻译中的应用——《离骚》三个中译本的对比研究[J], 倪菲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许渊冲诗词翻译赏析

许渊冲诗词翻译赏析

秋 夕 杜牧 The painted screen is chilled 银烛秋光冷画屏, in silver candlelight,
An Autumn Night
She uses silken fan to catch 轻罗小扇扑流萤。 passing fireflies.
The steps seem steeped in 天阶夜色凉如水, water when cold grows the night,(当夜深天凉时,阶梯仿佛 浸在水里) She lies watching heart坐看牵牛织女星。 broken stars shed tears in the skies.(她悲伤地卧看天空流 泪的星星)
飞流直下三千尺, (描绘出瀑布飞散 而降的气势)
疑是银河落九天。
Its torrent dashes down three thousand feet from high , (作谓语,既合乎主语倒 挂的飞流飞下的走向,又传达出 瀑布凌空而落的气势) As if the Silver River fell from azure sky. (虚拟语气, 把现实瀑布和想象中的银河自然 地联系起来)
许渊冲诗词翻译 赏析
翻 译
Translation
把一种语言或语言变体的内容变为另一种语言或语言变 体的过程或结果,或者说把用一种语言材料构成的文本 用另一种语言准确而完整地再现出来。
标 准

等值地再现原

译文的语言表 达要做到与原

等值地再现原著的话
语风格,传达原著的 美学信息和风格信息。
著的意义内容,
原诗描写失意宫女孤寂的生活,凄凉的心境,译者翻译得忠实传神, 既描写了静态,又展示了动态;既描写了外部活动,又展现了内心感 受;将原文的言内之意,言外之情都真实而生动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许渊冲的翻译思想(精品课件)

许渊冲的翻译思想(精品课件)

ppt课件,可编辑
许渊冲的翻译思想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The boundless forest sheds its leaves shower by shower, The end less rive rolls its waves hour after hour.
ppt课件,可编辑
译笔生花 翻译的艺术
许渊冲的翻译思想
翻译“优化论” 美 化 之 艺术 创 优 似 竞赛
三三 三 美化 之
艺 术
翻 译 是
以 创 补 失
扬 长 避 短
三 似
竞 赛 伦
发 挥 优 势
ppt课件,可编辑
许渊冲的翻译思想
三美论 =本体论 三化论 =方法论 三之论 =目的论
ppt课件,可编辑
ppt课件,可编辑
许渊冲的翻译思想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枫桥夜泊》
At moonset cry the crows, streaking the frosty sky; Dimly lit fishing boats 'neath maples sadly lie. Beyond the city walls, from Temple of Cold Hill, Bells break the ship-borne roamer's dream and midnight still.
杨宪益
The Dale of Singing Birds I hear osmanthus blooms fall unenjoyed, In still night hills dissolve into the void. The rising moon arouses birds tosing; Their fitful twitter fills the dale with spring.

许渊冲 译诗六论

许渊冲 译诗六论

许渊冲译诗六论
许渊冲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他的译诗六论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忠实原则:翻译诗歌时要忠实于原文,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和情感。

2.优美原则:翻译诗歌时要注重语言的优美,使译文具有文学价值。

3.韵律原则:翻译诗歌时要尽量保持原文的韵律,使译文具有音乐性。

4.意象原则:翻译诗歌时要把握原文的意象,尽可能地传达原文的视觉和感官效果。

5.文化适应原则:翻译诗歌时要考虑文化差异,使译文符合目标文化的审美习惯。

6.创新原则:翻译诗歌时要有一定的创新,使译文具有新的艺术价值。


这些原则为翻译诗歌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指导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平衡忠实、优美、韵律等方面的要求。

许渊冲的十字文学翻译理论

许渊冲的十字文学翻译理论

许渊冲的“十字”文学翻译理论许渊冲的文学翻译理论,主要浓缩于“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这十个字当中。

“美”,指三美论和再创美论或三美补论。

三美论是诗词翻译的本体论,三美指意美、音美、形美。

译诗要像原诗一样能感动读者的心,这是意美;像原诗一样有悦耳的韵律,这是音美;还要尽可能保持原诗的形式,这是形美。

三美之中,意美最为重要,音美其次,形美最后。

在提出把三美论作为诗词翻译的本体论之后,许渊冲进一步指出:推而广之,文学翻译就是把原文的美转化为译文的美,把一国之美转化为全球之美。

换言之,文学翻译就是美的再创造。

如果三美论是诗词翻译的本体论,再创美论则是文学翻译的本体论,即三美补论。

“化”,指三化论和化学论。

三化指深化、等化、浅化;三化论是文学翻译的方法论。

所谓深化,包括特殊化、具体化、加词、一分为二等类译法;所谓浅化,包括一般化、抽象化、减词、合二为一等类译法;所谓等化包括灵活对等、词性转换、正说、反说、主动、被动等类译法。

如果译文内容比原文内容更深刻了,那就是深化;而浅化正好相反,指把深奥难懂的原文化为浅显易懂的译文。

总之,所谓等化,指形似的译文;所谓浅化,指意似的译文;所谓深化,指神似的译文。

浅化就是避短,深化却是扬长,等化也可以说是半扬长半避短。

在钱钟书的“化境说”、许渊冲本人的“三化论”的基础之上,许渊冲提出“译学是化学”的翻译命题,这就是许渊冲的“化学论”:文学翻译是把一个国家创造的美转化为另一个国家的美、甚至是全球美的“化学”。

“之”,指三之论。

三之指知之,好之,乐之;三之论是文学翻译的目的论。

知之是翻译的基本或最低目的,好之是翻译的较高目的,而乐之则是翻译的最高目的。

其中的“乐之”,包括读者的乐之和译者的乐之。

要使读者乐之,译者必须首先乐之,这是翻译的成败关键。

“艺术”,指翻译艺术论。

文学翻译不是科学,而是艺术;不仅文学翻译是艺术,文学翻译理论也是艺术。

因为:科学研究的是“真”,艺术研究的是“美”。

翻译批评与赏析概PPT课件

翻译批评与赏析概PPT课件
第22页/共82页
7、翻译批评与赏析的标准
如从事翻译实践必须遵循一定的翻译标准一样,翻 译批评同样必须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翻译标准是指 翻译实践时译者所遵循的标准,也是翻译批评家批评 译文时必须遵循的标准。不过, 从翻译批评的历史和 现状来看,我们至今还没有、实际上也不可能有一个 公认的统一标准。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无论是在中 国还是西方译论史上都有着多种翻译标准的存在,有 以作者和读者为取向的翻译原则(the author-andreader-oriented translation principle)、以译出 语或译入语为取向的翻译原则(the sourcelanguage-oriented o第r23t页h/e共8t2a页rget-language-
第33页/共82页
若是用这样的眼光来看翻译的话,任何合法又合乎道 德的手段,只要达到委托人的目的,都是合理而且应该 的。于是历来被尊崇为金科玉律的种种翻译标准,有时 都被丢在一旁,例如按照“ 忠信” 的原则,译文应该 代表了原文的全部信息,也没有原文本无的信息,按照 “ 通达” 的原则,译文应该写得浅显易懂,可是符合 了这样的标准,译文未必能达到委托人期望的效果,反 而不忠信又难以看得明白的译文,却是好的译文。因此, 译得“ 好” 的译文未必就是成功的翻译任务。译文是 否具有可读性,跟翻译任务的成败无必然联系,甚至有 时译得“ 不好” 的译文,反而达到了原定的目标。
第20页/共82页
2.2) 批评客体(译作、译者)
对译者的批评: • 译者的翻译思想 • 译者的翻译目的和策略 • 译者的翻译方法和技巧。 对译作的批评: • 宏观的批评 • 微观批评
第21页/共82页
2.3) 批评的参照系
• 指描述事物时用于比较的另一事物,即判断是相对于什么而言。翻译的参 照系有原作、读者反映、理论依据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