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画面二:当乡里人家赶着牛车,挑着扁担日 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单调的生活时,西方 的蒸汽机头已经响彻天地驶入了全新的时代!
画面三:当雍正皇帝颁布“抑商手谕”,乾隆天 子津津乐道于自己的 “十全大武功” 时,英国的查 理一世和法国的路易十六正躺在断头台上,以十倍的 绝望与百倍的仇恨诅咒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材料三:雍正帝:“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
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一)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
1、农业是封建社会最主要的产业。 2、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收税、征兵、管理)
(二)具体表现
1、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时,首倡“重农 抑商”:农本商末,鼓励农业生产,限制工 商业发展。
2、西汉汉武帝推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 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 等。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
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古者税民
不过什一,……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
贫者亡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
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
问题4:上述材料反映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下的
什么现象? 土地兼并
问题5:结合教材和材料思考, 土地兼并带来什么危害?
二、“重农抑商”
重
视
农
抑制商业和手工业
业
通过下述几则材料分析,统治者为什么 要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材料一:战国时期,法家认为,商人依仗其雄厚的
财力,生活上“田池射猎之乐,拟于人君”,政治上 “交通王侯,力过吏势”,因而被韩非子视为“邦之 蠹也”。
原创5: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6.明清实行闭关政策的共同点比较,不正确的是(C ) A.其主观目的都是维护封建统治 B.都是自然经济的产物 C.都禁止一切对外交往 D.都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谢谢观看!
中西方近代历史对比
近代前夜的危机
明清之际的中国在哪些方面已经显露出危机?
中国
西方
政治
封建制度衰落
开始资产阶级革命
经济
农耕经济繁荣
完成近代工业国转变
对外关系 闭关锁国
海外殖民、奴隶贸易
思想文化 鄙薄科技,文化专制 重视科技,思想解放
课堂应用 1.皇粮国税在中国延续了2600多年, 2006年中国政府宣 布废止农业税,一般认为我国古代农业税收开始于( D )
第一单元古代的经济政策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的土地制度
原始社会形成公社共 有、成员共同劳动、 平均分配的土地制度
2.奴隶社会的土地制度
甲骨文中的田字
井 田
•夏、商、西周时期,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制 •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但不得转
的
基 让和买卖;同时要向国王交纳贡赋。
本 特
•奴隶在贵族封地上耕种,遭受着残酷的剥削和奴役。
点 •耕地形同井字,称为井田制。
3.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 (1)井田制的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时期铁犁牛耕的出现, 大量的荒地得到开垦,私田大量增加,私田不向国王缴 纳贡赋。 •鲁国的税制改革——土地由国有向私有转变。 •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 建土地所有制。
4.秦《琅玡刻石》:“皇帝之功,劝劳本事,上农除末, 黔首是富。”与该主张相矛盾的是( C ) A.宋明理学 B.重农抑商 C.工商皆本 D.封建君主专职
人教版必修二高中历史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共19张PPT)

永乐二年(1404年)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 濒海居民,私载海舡(chuán ),交通外国,因以 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 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 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华里,并且将所 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 货物不许越界,时刻瞭望,违者死无赦。
4、根本目的:为了维护封建统治 5、表现
(1)汉朝:汉武帝打击富商大贾的势力
①措施
②原因
材料一:汉初,社会经过长期战乱,经济凋敝,富商大贾乘机 囤积居奇,操纵物价。汉武帝推行一系列经济政策,包括:货 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以及向工商业者 加重征税等。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
材料二:而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
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
过吏势,以利相倾……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5、表现
(2)明清时期
①明太祖:告谕户部大臣,理财之术在于“使农 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
②雍正帝:强调“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 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 耕稼之人”,要求官员留心劝导,让百姓重视本业。
氏族公社 井田制
所有制
(土地国有)
封建土地 所有制
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含义:重视农业,限制工商业的经济政策
中国封建社会最基本的经济政策
2、首倡者:商鞅(在秦国变法时)
农业
工商业
生产粮食布帛
脱离农业生产
本业
末业
鼓励
限制
3、原因
①商业的发展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 业生产甚至危及政权统治。
课件1: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起的作用各不相同,封建社会初期和中期积极作
用为主,封建社会晚期越来越起消极作用。明清
时期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出现了“工商皆
本”的思想,冲击了“重农抑商”政策。
有一种观点认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 不活”,今天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应 如何正确看待农、工、商三者的关系?
答案:在坚持农业为基础地位的同时,还应大 力发展工商业;只有坚持国民经济各部门综合平 衡,按比例协调发展,才是国家富强之本。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历史时期
土地制度
表现形式
原始社会
土地公有制
奴隶社会 (商周)
奴隶社会土地国 封建社会 有制 (战国以来) 封建土地所有制
井田制
国有土地所有制 地主土地私有制 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其中,地主土地私有制是封建社会的土地主要表现形式。
1.奴隶社会的井田制是怎样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 的?它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
材料二 汉武帝推行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包括:货币官铸、 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以及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
材料三 明太祖告谕户部大臣,理财之术在于“使农不废耕, 女不废织,厚本抑末”。
材料四 清雍正帝强调“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以上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实行的经济政策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采用的最基本 的经济政策,其核心内容是主张重视农业生产和小 农经济,严格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 海禁政策是指明清两代严禁私人出海贸易,即 “片板不得下海”,对外贸易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闭关政策是严格限制(不是禁绝)对外贸易, 即只准在“公行”中进行,对外人在华的活动采 取了严格限制的措施。 海禁主要是对内的防范,而闭关政策则更主要 是对外的消极防卫措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4课

2、“重农抑商”政策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是: A、适应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 B、中国有重视农业的优良传统 C、中国人口众多,解决吃饭问题 D、有利于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3、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实行闭关自守 政策的含义是 A、禁绝中国对外贸易 B、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C、一根排斥西方事物 D、封闭过界固守疆域
3、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
(1)主要形式:(特点) (2)土地兼并: ●概况 抑制措施 结 原 果 因 1.根本原因: 土地私有制的存在,使土地兼
并不可避免。 2.主要原因: 封建经济的发展 北魏至唐朝前期:均田制 明朝:按人口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
3、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
(1)主要形式:(特点)
①国家土地所有制 ②地主土地私有制
2、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闭关锁国
清朝时期 广州十三行, 是唯一准许与 外商打交道的 商行。
清朝时 期的广州商 馆区。
1793年,英国人马嘎尔尼访华,乾隆帝要他行双 膝下跪之礼。马嘎尔尼最初不答应,后来提出了条 (3)这一时期清政府在对外贸易方面采取的闭关锁国政 件:将来中国派使者到伦敦去的时候,也必须向英 策产生了什么后果? 王行跪拜礼,或是中国派人向他所带来的英王的画 不仅阻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 像行跪拜答礼。最终他以单膝下跪的形式朝见了乾 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界隔绝, 隆帝。乾隆帝很不高兴,接见以后,就要他离京回 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国,拒绝了英国通商要求。 乾隆皇帝在给英王乔治二世的信中说:“天 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特因天朝所产茶叶、丝帛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 物,是以加恩体恤。”把马嘎尔尼赠送的地球仪、 望远镜、铜炮、火枪、西洋船模型等礼物,当作贡 品、玩好收藏。
第4课古代地经济政策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农业尚处于刀耕火种和石器锄耕时期,人类过着原始共产主义的生活,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分派劳动产品、内容:一切土地属周王,周王将其分赐诸侯臣下,让其世代享用,但不行转让与生意,并纳必然的贡赋。
这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奴隶主贵族强迫奴隶集体耕种,这是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彼此关系;奴隶主利用井田制,剥夺奴隶的劳动功效,这是产品分派形式、性质: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但其实质是:土地私有制①全然缘故:生产力的进展──铁犁牛耕的显现,私田大量增加缘故②周王室衰微,兼并战争频繁,土地转让关系发生转变③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瓦解④直接缘故:鲁国为代表的各诸侯为增加收入,实行税制改革进程:铁耕具和牛耕的显现和推行(生产力进展)──私田的增加──井田制的日趋瓦解──鲁国等各诸侯国改革税制──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式的形成----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公布承认土地私有,封建土地制形成制。
尔后在我国延续2000连年①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占有全国大部份土地,处于支配地位,是中国封建社会要紧基础)内容②小农土地私有制(是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的附庸,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成立和长期存在的基础)③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均田制,即是封建国家把操纵的土地分给农人利用。
(是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的补充)治目的:是保护小农经济,以保护统治;另外达到增加政府收入抑制:方法: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均田制;明代制定鱼鳞图册,按人丁和田亩多寡收取赋税。
结果:必然程度上有所作用,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含义:重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严格限制工商业的进展经济思想和政策目的:爱惜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农经济是国家赋税和徭役征派的要紧承担者,是封建统治的基础。
重农还有利于端正民心民志,保护政治稳固 业生产乃至危及封建统治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政策,提出农业是本业,工商业是末业民生凋敝,商人却囤积取利。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松

材料一:1381年明政府规定:“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 材料一:1381年明政府规定: 商贾止衣绢、 年明政府规定 歧视商人 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 1506年又 禁商贩、仆役、 年又“ 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1506年又“禁商贩、仆役、倡 下贱不许服用貂裘。 1521年还规定 年还规定: 商贾、 役、下贱不许服用貂裘。”1521年还规定:“商贾、技艺之家 器皿不许用银。 ——《明史》卷67《舆服志》 器皿不许用银。” 《明史》 67《舆服志》 材料二:清代关卡林立,“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脚之 材料二:清代关卡林立, 关津有过路之税, 除正税外,还有各种名目的杂税,如康熙年间江西南昌、 税”。除正税外,还有各种名目的杂税,如康熙年间江西南昌、 饶州、吉安、抚州四府,原先的“岁额无多” 饶州、吉安、抚州四府,原先的“岁额无多”,但“有司假以 重税 侵渔,吏胥又从而苛之,多征且至一二十倍” 侵渔,吏胥又从而苛之,多征且至一二十倍”。 ——康熙《江西志》卷172 康熙《 康熙 江西志》 材料三: 之业, 材料三:“……朕(雍正)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 朕 雍正)观四民(指士、 强调农本商末 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 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 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苦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 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苦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 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 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 —— 摘自《大清会典事例》 摘自《大清会典事例》 人。”
乾隆皇帝在给英王乔治二世的信中说: 乾隆皇帝在给英王乔治二世的信中说:“天朝 物产丰盈,无所不有, 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 特因天朝所产茶叶、 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丝帛为西洋各国及尔 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 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
第4课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4课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课标要求】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中国古代王朝经济政策的基本知识。
借助于历史文献深入理解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原因。
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中所提供的历史文献和图片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大胆的想象、合理的历史推理和主动的探究。
【教学重点】理解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教学难点】理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学习过程课前自主预习一·自主探究:1.什么是重农抑商政策?如何评价该政策?2.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二.知识清单:清单一重农抑商1.内涵: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2.目的:(1)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①;(2)安定人心,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
3.表现:(1)②,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原则;(2)《吕氏春秋》强调治国应以农业为重;(3)西汉初年,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4)汉武帝推行打击富商大贾,发展③的政策;(5)历代王朝大多采取禁奢侈的经济政策。
4.影响:压抑社会经济活力,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得不到正常发育。
清单二工商业的管理1.政策:从秦汉到明清,对工商业始终执行严格的管理制度2.手段:(1)加重赋税征收;(2)对“市”进行严格管理;(3)国家垄断经营;(4)限制对外贸易。
3.表现(1)秦朝:a统一度量衡,通行的货币为①;b秦律中的《均工律》体现了使劳役人员才尽其用的原则。
(2)西汉:a汉初抑商,商人的赋税加倍;b汉武帝时开始实行②的制度。
(3)王莽时期:六种经济事业由国家经营管理;a对盐、铁、酒实行专卖;b政府铸钱c对名山大泽产品收税;d管制城市工商业经营和市场物价,办理官营贷款业务(即五均赊贷)。
(4)明清:实行③“”政策。
4.影响:(1)抑商政策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2)“海禁”政策扼杀了对外贸易进步的可能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 律 总 结
“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及晚期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封 建社会初期和中期积极作用为主,封建社会晚期越来越起消极作用。 明清时期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出现了“工商皆本”的思想, 冲击了“重农抑商”政策。
有一种观点认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 今天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农、 工、商三者的关系? 答案:在坚持农业为基础地位的同时,还应大力发展工 商业;只有坚持国民经济各部门综合平衡,按比例协调 发展,才是国家富强之本。
三洋行”外贸
2. 原因 直接:外部威胁的严重性;
封建经济繁荣
根本:小农意识导致的目光短浅
统治脆弱的外强中干
3. 影响 短期看:实现了自我保护
长期看:与世界隔绝 →落后 →挨打
对比中西方近代历史, 我们的头脑中不由地浮 现出这样的画面——
画面一:当黄河岸边柳荫树下,犁间耕作的喘息与 手摇纺车吱呀呻吟合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时,英 格兰西北部兰开夏郡的蒸汽锅炉吼叫出震耳欲聋 的工业交响曲。
国有土地
(一部分土地)
分配给农民耕种 农民向国家纳税 出租给农民耕种 农民向地主交租
封建 地主土地制 土地制
(大部分土地)
农民土地制
(少量土地)
农民自耕 向国家纳税
土地向少数人高度集中的过程 含义:
土 土地私有,准许买卖 地 原因: 兼 贫富分化 →激化矛盾 →危害统治 影响: 并 限制兼并 政策:抑制 实行均田制(北魏→隋唐) 按亩纳税(明清) 结果:无效(原因?) 方式: 买卖、抵押、赏赐、强占
晋剧《范进中举》
画面四:当两鬓飞雪的范进士子因中举登科而神经错 落时,伽利略正在通过自制的反射望远镜,发现了月 球表面的凹凸不平,并亲手绘制了第一幅月面图。
17-18世纪中国显露出哪些危机?
中 政治 经济 国 西 方 封建专制制度达到顶 开始资产阶级革 峰 命 封建自然经济居主导, 工场手工业时期, 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 资本主义经济发 展 展;18世纪中后 期开始工业革命 “海禁”、“闭关锁 新航路开辟,殖 民扩张 国”;闭目塞听,盲 目自大 文化专制;钳制思想 文艺复兴、启蒙 运动,思想解放
4、评价:
⑴积极作用:重农,能促进农业的发展,有利于保障 人民的生活,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实际生活中也 发挥过巨大作用,比如商鞅变法时期秦发展最为强大, 汉武帝时国力强盛,都与此项政策有关。 ⑵消极作用:人为割裂农、工、商之间的联系,不 利于商业发展,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也受到限制; 从政府行为与经济自身规律来看,抑商政策过多用 行政手段干预经济,破坏了经济自身的发展规律; 在封建社会晚期,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进步,束缚 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阻碍了社会进步。
画面二:当雍正皇帝颁布“抑商手谕”,乾隆天子津 津乐道于自己的 “十全大武功” 时,英国的查理一 世和法国的路易十六正躺在断头台上,以十倍的绝望 与百倍的仇恨诅咒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画面三:当乡里人家赶着牛车,挑着扁担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单调的生活时,西方的蒸汽机 头已经响声彻天地驶入了全新的时代!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历史 时期
土地制度变化的情况
井田制开始崩溃, 私有制开始产生。 税制改革: 客观承认土地私有权 加速井田制瓦解
表
现
春秋 时期
“公田”被抛荒 私田成为私有土地 齐国:“相地而衰征” 鲁国:初税亩
战国 时期
各国变法运动: 从法律上废除井田制,对 秦国商鞅变法等 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肯定, “除井田,民得买卖” 最终确立起土地私有制 “依军功行田宅”
封建社会不同时期,作用各有侧重。封建社会 后期消极作用为主 .
三、“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清朝时期 广州十三行, 是唯一准许与 外商打交道的 商行。
清朝时 期的广州商 馆区。
三.“海禁”与“闭关锁 国” 1. 闭关政策
明:防范倭患 →禁止私人外贸 →海禁 清初:对付抗清力量 →寸板不许下海、 沿海居民内迁 清中期: 西洋为患 →只许广州“十
一. 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公有 (生产力低下) 2.奴隶社会:奴隶制国有制(私有制)
----井田制
一切土地属于国王 井田制
国王分封臣下(层层分封)
奴隶庶民集体耕种 劳动产品归奴隶主所有
3. 封建社会: 土地地主私有为主
春秋时期垦荒私有、化公为私 形成 鲁国初税亩(前594年)加速私有化 战国各国政策、秦商鞅变法正式 承认土地私有
1、概念: 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 战国商鞅变法首倡,并为历代王朝沿用。 直接目的: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 2、目的: 根本目的: 巩固封建统治。 (1)统治者“重本抑末”的治国思想 3、表现: (2)明清两代继承传统的专卖制度,独占专利 (3)对民营商业,商税繁重,关卡林立
3. 明清的重农抑商
背景: 工商兴盛,资本主义萌芽 措施: 劝课农桑,鄙视工商 垄断盐茶经营,加重私商税费 评价: 违背历史潮流,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中国封建社会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你认为是利大 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利: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巩 固封建制度、维护国家统一。
弊:阻碍工商业发展、强化自然经济,阻碍了资本 主义萌芽的发展,导致中国落后。
对外关系
思想文化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一. 土地制度的演变 二.“重农抑商”
三.“海禁”与“闭关锁 国”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历史时期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商周) 封建社会 (战国以来)
土地制度 土地公有制
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
表现形式
井田制
国有土地所有制
封建土地所有制
地主土地私有制 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其中,地主土地私有制是封建社会的土地主要表现形式
(4)歧视商人和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
二.“重农抑商”
1. 从重商到抑商 商周:鼓励商业 战国:抑商政策出台 原因:商业危害农业与统治 措施:劝农贱商 目的:护农、便税、固权
评价:在:商贾操纵物价,危害民生
商人财势过盛,威胁统治 措施(武帝): 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 官营贩运;管控物价; 加重商税。 评价:积极作用为主: 利农、打击富商大贾势力、 利于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