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课文朗读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我的第一本书》课文原文-word文档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我的第一本书》课文原文诗人蔡其矫来访,看见我在稿纸上写的这个题目,以为是写我出版的第一本诗集,我说:“不是,是六十年前小学一年级的国语课本。
”他笑着说:“课本有什么好写的?”我向他解释说:“可是这一本却让我一生难以忘怀,它酷似德国卜劳恩的《父与子》中的一组画,不过看了很难笑起来。
”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的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幻梦。
我们家有不少的书,那是父亲的,不属于我。
父亲在北京大学旁听过,大革命失败后返回家乡,带回一箱子书和一大麻袋红薯。
书和红薯在我们村里都是稀奇东西。
父亲的藏书里有鲁迅、周作人、朱自清的,还有《新青年》、《语丝》、《北新》、《新月》等杂志。
我常常好奇地翻看,不认字,认画。
祖母嘲笑我,说:“你这叫做瞎狗看星星。
”那些本头大的杂志里面,夹着我们全家人的“鞋样子”和花花绿绿的窗花。
书里有很多奇妙的东西。
我父亲在离我家十几里地的崔家庄教小学,不常回家。
我是开春上的小学,放暑假的第二天,父亲回来了。
我正在院子里看着晾晒的小麦,不停地轰赶麻雀,祖母最讨厌麦子里掺和上麻雀粪。
新打的小麦经阳光晒透得发出甜蜜蜜的味道,非常容易催眠和催梦。
父亲把我喊醒,我见他用手翻着金黄的麦粒,回过头问我:“你考第几名?”我说:“第二名。
”父亲摸摸我额头上的“马鬃”,欣慰地夸奖了我一句:“不错。
”祖母在房子里听着我们说话,大声说:“他们班一共才三个学生。
”父亲问:“第三名是谁?”我低头不语,祖母替我回答:“第三名是二黄毛。
”二黄毛一只手几个指头都说不上来,村里人谁都知道。
父亲板起了面孔,对我说:“把书本拿来,我考考你。
”他就地坐下,我磨磨蹭蹭,不想去拿,背书认字难不住我,我怕他看见那本凄惨的课本生气。
父亲是一个十分温厚的人,我以为可以赖过去。
他觉出其中有什么奥秘,逼我立即拿来,我只好进屋把书拿了出来。
父亲看着我拿来的所谓小学一年级国语第一册,他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
我垂头立在他的面前。
第17课《壶口瀑布》-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壶口瀑 布
梁衡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壶口瀑布的美。
2.抓住游记三要素(所至、所见、所感),品味文章富有表现力 的语言特点。
3.学习作者从感官、多种修辞手法来描写壶口瀑布的特点的方法 。
4.领会文章蕴含的深刻意义——博大宽厚、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
(第5段)
依在一块大石头上 河面形成“丁”字,河水排排涌来、排排
向上游看(第3段) 黄浪碎成堆堆白雪
依然在一块大石头上 平坦如席的大水跌入深沟, 向下游看(第4段) 碎成点、雾,沟底升起彩虹
博大宽厚 刚柔并济 坚贞不屈
依然在一块大石Biblioteka 上洪流沿着龙槽边沿轰然而下如钢板出
勇往直前
(第6段)
平视龙槽两边(第4段) 轧,龙槽两边散开了或汩汩如泉、或
推搡( sǎnɡ ) 霎时( shà )
寒噤( jìn ) 汩汩( ɡǔ ɡǔ) 出轧( zhá )
怒不可遏( è )
推搡: 推来推去。 出轧:(钢板)从轧钢机里出来。
寒噤: 寒战。
震耳欲聋: 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前呼后拥: 前面有人吆喝开路,后面有人簇拥着护卫。 常用以形容旧时官吏出巡时的声势。
一、导入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万马奔腾任嘶吼, 千里黄河一壶收。
江西庐山瀑布(仰望)
黄河壶口瀑布(俯视)
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望垂空 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 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
二、介绍壶口瀑布(观看简介视频)
黄河流域的一大奇观,仅次于贵州黄果树瀑布,是我国第二大瀑布。它位于山西省 吉县城西南25公里的黄河壶口处。壶口瀑布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
课外古诗词诵读《式微》八年级语文下册

小结:重章叠句,不是单调的无意义的重复,而是有目的,有意义的反复。情 感上,表意上递进了,意蕴更浓烈了。
合作探究
一.这首抒情诗抒情主人公是谁?主要叙写了什么 内容?表达了他们怎样的情感?
古代国家无偿征调老百姓从事劳动,叫作劳役。 这首诗表现了劳役者夜以继日昼夜不停地在野外 露水泥浆中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对统 治者满腔的愤怒。
微,非,不是。君 即露中,露水中。 (如果)不是为了养
,君主,即统治者
活你们。躬,身体。
,可译为“你”
译: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因为你
们,何以还在露水中?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
(如果)不是为了养活你们,何以还在泥浆中?
背景资料
相传中国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 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 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 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这首《式微》即是深 刻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
三、 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手法?从结构上看, 具有怎样的特点?有什么好处?
感知意境美
③作词者:女性 身份:底层阶级,劳动者的妻子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他、你)还 不能回家?如果不是为了君主的事情,(他、 你)何以还在露水中辛劳?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他、你)还不 能回家?如果不是为了君主自身的事情, (他、你)何以还在泥浆中受罪?
感Hale Waihona Puke 意境美④小结: 若是“他”,更有一种指天对地的
课文精讲 这首诗有两个特点。
一是以设问强化语言效果。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 归”,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定见的故意设问。
课文精讲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导语】《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是⼈教版初中语⽂⼋年级下册(2018年春季修订版)第16课的课⽂,本⽂是顾拜旦在1919年4⽉瑞⼠洛桑国际奥委会全体委员⼤会上发表的演讲。
是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献,顾拜旦⽤诗歌般的语⾔阐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与价值。
为⼤家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家有帮助。
部编版⼋年级下册语⽂第16课《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课⽂原⽂ 联邦主席、⼥⼠们、先⽣们: 5年前,在巴黎,在1894年我宣布恢复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地⽅,世界各国的代表们共聚⼀堂,同我们⼀起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周年。
五年过去了,在这期间,整个世界分崩离析。
所幸,奥林匹克主义并没有成为这场浩劫的牺牲品,⽽是⽆所畏惧、⽆可指摘地挺了过来。
⽽今,它的眼前突然呈现出更为开阔的视野,这凸显了它即将扮演的崭新⾓⾊的意义。
奥林匹克精神开始为渐趋平和⽽⼜充满⾃信的青少年所推祟。
古⽂明的魅⼒,时有衰退,平和与⾃信正⽇益成为其有⼒的⽀撑。
同时,它们也是那些即将在暴风骤⾬中诞⽣的新⽣⽂明必不可少的⽀柱。
然⽽,⼈类并⾮⽣⽽就平和⾃信。
还在襁褓中的婴⼉,就已开始担惊受怕。
恐惧伴随着他成长的各个阶段,并在他⾏将就⽊时,给他致命⼀击使其崩溃。
恐惧是⼈类⼯作和休息的天敌,⾯对它,⼈类学会⽤勇⽓来针锋相对。
有些⼈认为,勇⽓这⼀⾼贵美德只有在我们的祖先⾝上才能看到,他们因此⾮常尊重先⼈。
在他们的想象中,勇⽓之花在我们当代⼈的⼿中早已残败凋零了。
但是如今,我们知道该在将来采取何种态度了。
勇⽓是战争中的美德,它能够在时世中造就英雄。
正如我最近在⼀篇关于教育学的⽂章中所暗⽰的那样,根除恐惧真正的、能持久发挥效⽤的良药,更多的是⾃信⽽⾮勇⽓。
⾃信与它的姊妹平和总是携⼿并进、相辅相成。
这样,我们⼜回到了适才我提到的奥林匹克主义的实质上来,这也正是奥林匹克主义区别于⼀般体育运动的地⽅,奥林匹克主义包括但⼜远远超越了⼀般的体育运动。
请允许我详细阐述⼀下⼆者的区别。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课文:回延安

2回延安1.朗读品味诗歌,了解“信天游”这种民歌形式,体会本诗的语言艺术特色。
2.抓住关键句,学习这首诗是如何恰当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方法的。
3.整体把握文意,体会诗歌字里行间所深寓的感情,培养学生热爱革命圣地延安、热爱生活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播放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哟……一道道水,咱们中央噢红军到陕北……山丹丹的那个开花哟红艳艳,毛主席领导咱打江山。
”听着这首热烈欢快、脍炙人口的歌曲,我们会想起什么呢?对,我们会想起黄土高原,会想起黄土地上朴素的劳动人民,会想起革命圣地——延安。
老一辈的革命家呀,都对延安怀有深切的情感。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其中的一位——贺敬之,走进他的诗歌,去看看他与延安有着怎样的情谊。
二、教学新课1.作者及作品背景。
贺敬之,诗人,剧作家,山东峄县人,1940年到延安,进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1945年与丁毅合作创作了富有我国民族特色的新歌剧《白毛女》,1946年离开延安,去华北根据地工作,解放后长期从事文艺创作和文艺领导工作,有诗集《并没有冬天》《朝阳花开》《放歌集》等。
1956年,诗人回到阔别已久的延安,再见曾经生活多年的革命摇篮,魂牵梦绕的第二故乡,一时感触万千,心潮澎湃,于是写下了这首激情洋溢、脍炙人口的政治抒情诗。
2.民俗文化知识简介。
信天游,也叫“顺天游”,是流行于陕北的一种民歌,两行一节,上下句押韵,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读来高亢悠远。
有的一节表达一个简单独立的意思,有的几节构成一组,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
信天游形式自由,常用来抒情,亦可叙事。
多运用比兴手法,贴切、自然,增强了诗的音乐性;联想丰富,奔放热烈。
目标导学一:品读诗歌,概括内容1.反复朗读诗歌,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并在朗读的过程中思考,文本的五个层次各应读出怎样的感情。
明确:全诗的感情基调——热烈、欢快、亲切、昂扬;各层次应读出的感情色彩:第一层:激动、跳跃;第二层:深厚;第三层:真挚、亲切;第四层:热情、明快;第五层:激越、昂扬。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课文原文有一天,我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坚硬的冰。
和更多的冰挤在一起,缓缓向下流动。
在许多年的沉睡里,我变成了玉龙雪山冰川的一部分。
我望见了山下绿色的盆地——丽江坝。
望见了森林,田野和村庄。
张望的时候,我被阳光融化成了一滴水。
我想起来,自己的前生,在从高空的雾气化为一片雪,又凝成一粒冰之前,也是一滴水。
是的,我又化成了一滴水,和瀑布里另外的水大声喧哗着扑向山下。
在高山上,我们沉默了那么久,终于可以敞开喉咙大声喧哗。
一路上,经过了许多高大挺拔的树。
名叫松与杉。
还有更多的树开满鲜花,叫做杜鹃,叫做山茶。
经过马帮来往的驿道,经过纳西族村庄里的人们,他们都在说:丽江坝,丽江坝。
那真是一个山间美丽的大盆地。
从玉龙雪山脚下,一直向南,铺展开去。
视线尽头,几座小山前,人们正在建筑一座城。
村庄里的木匠与石匠,正往那里出发。
后来我知道,视野尽头的那些山叫做象山,狮子山,更远一点,叫做笔架山。
后来,我知道,那时是明代,纳西族的首领木氏家族率领百姓筑起了名扬世界的四方街。
四方街筑成后,一个名叫徐霞客的远游人来了,把玉龙雪山写进了书里,把丽江古城写进书里,让它们的名字四处流传。
我已经奔流到了丽江坝放牧着牛羊的草甸上,我也要去四方街。
但是,眼前一黑,我就和很多水一起,跌落到地底下去了。
丽江人把高山溪流跌落到地下的地方叫做落水洞。
落水洞下面,是很深的黑暗。
曲折的水道。
安静的深潭。
在充满寂静和岩石的味道的地下,我又睡去了。
再次醒来,时间又过去了好几百年。
我是被亮光惊醒的。
我和很多水从象山脚下的黑龙潭冒出来。
咕咚一声翻上水面。
看见很多不同模样的人。
黑头发的人,黄头发的人。
黑眼睛的人,蓝眼睛的人。
我看见了潭边的亭台楼阁。
看见了花与树。
我还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晶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
潭水映照雪山,真让人目眩神迷啊。
岳阳楼记朗诵mp3无配乐版音频下载

岳阳楼记朗诵mp3(无配乐版)(音频)简介:岳阳楼记朗诵mp3(无配乐版),男声,音质清晰。
上传者:sheaww相关素材:简介:适合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诗四首》:《归园田居其一》《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其一》名家朗读,感情把握准确,语调切合诗境,吐血推荐。
上传者:llmmyy89 「下载次数:236」简介:中国四大名楼巡礼之岳阳楼介绍,中央台制作的高清纪录片,时长15分钟。
对岳阳楼景点进行了详细介绍,有助于学生具体了解岳阳楼,从而更好地学习文言文《岳阳楼记》。
上传者:zfcq2001 「下载次数:628」简介:视频录自重庆卫视《品读》栏目,详细介绍了岳阳楼的历史沿革、范仲淹生平及其作品欣赏,对于学生全面了解课文有较大的帮助。
上传者:yaojin 「下载次数:697」简介:《岳阳楼记》朗诵音频。
朗诵者:高峰。
高峰的朗诵,在处理上有其独到之处,值得参考。
上传者:yueguangqishi 「下载次数:2180」简介: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课文岳阳楼记朗读,央视名家,音调铿锵,可上课使用上传者:boxixi 「下载次数:1245」简介: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课文朗诵上传者:yuandian 「下载次数:2030」简介:人教版八年级语文《岳阳楼记》配乐朗诵,声音清晰,优美动人,能够给学生的阅读以指导上传者:yunfeiyingying 「下载次数:1362」简介:画面优美,音质浑厚,上课时配文朗读,特别适合课堂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上传者:manbuyunduan123 「下载次数:2104」简介:适用于人教版八上语文的诗四首《使至塞上》《归园田居》《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上传者:WJW727815 「下载次数:1234」简介:介绍孟浩然杜甫写洞庭湖的两首五言律诗《临洞庭湖赠张丞相》《登岳阳楼》,彭炳成撰稿_夏青播讲。
本素材为wma格式。
上传者:zhouyan000168 「下载次数:928」简介:著名表演艺术家鲍国安的精彩朗诵之一,语调铿锵,入情入理,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春酒》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春酒》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春酒》课文原文农村的新年,是非常长的。
过了元宵灯节,年景尚未完全落幕。
还有个家家邀饮春洒的节目,再度引起高潮。
在我的感觉里,其气氛之热闹,有时还超过初一至初五那五天新年呢。
原因是:新年时,注重迎神拜佛,小孩子们玩儿不许在大厅上、厨房里,生怕撞来撞去,碰碎碗盏。
尤其我是女孩子,蒸糕时,脚都不许搁住灶孔边,吃东西不许随便抓.因为许多都是要先供佛与祖先的。
说活尤其要小心,要多讨吉利,因此觉得很受拘束。
过了元宵,大人们觉得我们都乖乖的,没闯什么祸,佛堂与神位前的供品换下来的堆得满满一大缸,都分给我们撒开地吃了。
尤其是家家户户轮流的邀喝春酒,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罩还捧一大包回家。
可是说实在的,我家吃的东西多,连北平寄来的金丝蜜枣、巧克力糖都吃过,对于花生、桂圆、松糖等等,已经不稀罕了。
那么我最喜欢的是什么呢?乃是母亲在冬至那天就泡的八宝酒,到了喝春酒时,就开出来请大家尝尝。
“补气、健脾、明目的哟!”母亲总是得意地说。
她又转向我说:“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缝,小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太补了。
”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于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八宝酒,顺名思义,是八样东西泡的酒,那就是黑枣(不知是南枣还是北枣)、荔枝、桂圆、杏仁、陈皮、枸杞子、薏仁米,再加两粒橄榄。
要泡一个月,打开来,酒香加药香,恨不得一口气喝它三大杯。
母亲给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一点点,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门槛时跌了一跤,杯子捏存手里,酒却伞洒在衣襟上了。
抱着小花猫时,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觉。
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我喝完春酒回来,母亲总要闻闻我的嘴巴,问我喝了几杯酒。
我总是说:“只喝一杯,因为里面没有八宝,不甜呀。
”母亲听了很高兴。
她自己请邻居来吃春酒,一定给他们每人斟一杯八宝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课文朗读,,xx语文朗读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方式,那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我的第一本书前几天一位诗人来访,看见我在稿纸上写的这个题目,以为是写我出版的第一本诗集,我说:“不是,是六十年前小学一年级的国语课本。
”他笑着说:“课本有什么好写的?”我向他解释说:“可是这一本却让我一生难以忘怀,它酷似德国卜劳恩的《父与子》中的一组画,不过很难笑起来。
”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的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我们家有不少的书,那是父亲的,不属于我。
父亲在北京大学旁听过,大革命失败后返回家乡,带回一箱子书和一大麻袋红薯。
书和红薯在我们村里都是稀奇东西。
父亲的藏书里有鲁迅、周作人、朱自清的,还有《新青年》、《语丝》、《北新》、《新月》等杂志。
我常常好奇地翻看,不认字,认画。
祖母嘲笑我,说:“你这叫做瞎狗看星星。
”那些本头大的杂志里面,夹着我们全家人的“鞋样子”和花花绿绿的窗花。
书里有很多奇妙的东西。
我父亲在离我家十几里地的崔家庄教小学,不常回家。
我是开春上的小学,放暑假的第二天,父亲回来了。
我正在院子里看着晾晒的小麦,不停地轰赶麻雀,祖母最讨厌麦子里掺和上麻雀粪。
新打的小麦经阳光晒透得发出甜蜜蜜的味道,非常容易催眠和催梦。
父亲把我喊醒,我见他用手翻着金黄的麦粒,回过头问我:“你考第几名?”我说:“第二名。
”父亲摸摸我额头上的“马鬃”,欣慰地夸奖了我一句:“不错。
”祖母在房子里听着我们说话,大声说:“他们班一共才三个学生。
”父亲问:“第三名是谁?”我低头不语,祖母替我回答:“第三名是二黄毛。
”二黄毛一只手几个指头都说不上来,村里人谁都知道。
父亲板起了面孔,对我说:“把书本拿来,我考考你。
”他就地看坐下,我磨磨蹭蹭,不想去拿,背书认字难不住我,我怕他见那本凄惨的课本生气。
父亲是一个十分温厚的人,我以为可以赖过去。
他觉出其中有什么奥秘,逼我立即拿来,我只好进屋把书拿了出来。
父亲看着我拿来的所谓小学一年级国语第一册,他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
我垂头立在他的面前。
我的课本哪里还像本书!简直是一团纸。
书是拦腰断的,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
我以为父亲要揍我了,没有。
他愁苦地望着我泪水盈眶的眼睛,问:“那一半呢?”我说:“那一半送给乔元贞了。
”父亲问:“为什么送给他?”我回答说:“他们家买不起书,老师规定,每人要有一本,而且得摆在课桌上,我只好把书用刀砍成两半,他一半我一半。
”父亲问我:“你两人怎么读书?”我说:“我早已把书从头到尾背熟了。
乔元贞所以考第一,是因为我把自己的名字写错了,把‘史承汉'的‘承'字中间少写了一横。
”父亲深深叹着气。
他很了解乔元贞家的苦楚,说:“元贞比你有出息。
”为了好写,后来父亲把我的名字中的“承”改作“成”。
父亲让我背书,我一口气背完了。
“狗,大狗,小狗,大狗跳,小狗也跳,大狗叫,小狗也叫……”背得一字不差。
父亲跟乔元贞他爹乔海自小是好朋友,乔家极贫穷,乔海隔两三年从静乐县回家住一阵子,他在静乐县的山沟里当塾师。
脸又黑又皱,脊背躬得像个“驮灯狮子”陶瓷灯具。
父亲对我说:“你从元贞那里把那半本书拿来。
”我不懂父亲为什么要这样,送给人家的书怎么好意思要回来?元贞把半本书交给我时,哭着说:“我妈不让我上学了。
”晚上,我看见父亲在昏黄的麻油灯下裁了好多白纸。
第二天早晨,父亲把我叫到他的房子里,把两本装订成册的课本递给我。
父亲的手真巧,居然把两半本书修修补补,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补写的字跟印上去的一样好看,还用牛皮纸包了皮,写上名字。
元贞不再上学了,但我还是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他。
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
对于元贞来说,恐怕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
父亲这次回家给我带回一个书包,还买了石板石笔。
临到开学时,父亲跟我妈妈商量,觉得我们村里的书房不是个念书的地方。
我父亲很清楚,老师“弄不成”本名冯百成,因为他干什么事情都办不成,村里给他取了这个外号,为人忠厚却没有本事。
父亲让我随他到崔家庄小学念书。
我把这本完整的不同寻常的课本带了去。
到崔家庄之后,我才知道除了《国语》之外,本来还应该有《算术》和《常识》,因为“弄不成”弄不到这两本书,我们就只念一本《国语》。
还应当回过头来说说我的第一本书,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我们那里管“上学”叫“上书房”。
每天上书房,我家的两条狗一大一小跟着我。
课本上的第一个字就是“狗”,我有意把狗带上。
两条狗小学生一般规规矩矩地在教室的窗户外面等我。
我早已经把狗调教好了,我说“大狗叫”,大狗就汪汪叫几声,我说“小狗叫”,小狗也立即叫几声。
“弄不成”在教室里朗读课文时,我的狗却不叫,它们听不惯“弄不成”的声调,拖得很长,而且沙哑。
我提醒我的狗,轻轻喊一声“大狗”,它就在窗外叫了起来。
我们是四个年级十几个学生在同一教室上课,引得哄堂大笑。
课没法上了。
下课后,“弄不成”把我叫去,狠狠地训斥了一顿,说:“看在你那知书识礼的父亲的面子上,我今天不打你手板了。
”他罚我立在院当中背书,我大声地从头到尾地背书。
两只狗蹲在我的身边,陪我背书,汪汪地叫着。
后来老师“弄不成”还夸我的狗聪明,说比二黄毛会念书。
抗日战争期间,二黄毛打仗不怕死,负了几回伤。
他其实并不真傻,只是心眼有点死,前几年去世了。
他的一生受到乡里几代人的尊敬。
听说乔元贞现在还活着,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小西。
那位朋友再来我这里时,一定请他看看这篇小文,我将对他说:“现在你该理解我的心情了吧!”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
人不能忘本。
我的母亲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
我母亲也不准我和他们乱跑乱跳。
小时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绉绉的。
所以家乡老辈们都说我“像个先生样子”,遂叫我做“穈先生”。
这个绰号叫出去之后,人都知道三先生的小儿子叫作穈先生了,既有“先生”之名,我不能不装出点“先生”样子,更不能跟着顽童们“野”了。
有一天,我在我家八字门口和一班孩子“掷铜钱”,一位老辈走过,见了我,笑道:“穈先生也掷铜钱吗?”我听了羞愧得面红耳赤,觉得大失了“先生”的身份!大人们鼓励我装先生样子,我也没有嬉戏的能力和习惯,又因为我确实喜欢看书,所以我一生可算是不曾享过儿童游戏的生活。
每年秋天,我的庶祖母同我到田里去“监割”顶好的田,水旱无忧,收成最好,佃户每约田主来监割,打下谷子,两家平分,我总是坐在小树下看小说。
十一二岁时,我稍活泼一点,居然和一群同学组织了一个戏剧班,做了一些木刀竹枪,借得了几副假胡须,就在村口田里做戏。
我做的往往是诸葛亮、刘备一类的文角儿;只有一次我做史文恭,被花荣一箭从椅子上射倒下去,这算是我最活泼的玩意儿了。
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
在文字和思想看文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但别的方面都没有发展的机会。
有一次我们村里“当朋”八都凡五村,称为“五朋”,每年一寸轮着做太子会,名为“当朋”,筹备太子会,有人提议要派我加入前村的昆腔队学习吹笙或吹笛。
族里长辈反对,说我年纪太小,不能跟着太子会走遍五朋。
于是我失掉了这学习音乐的惟一机会。
三十年来,我不曾拿过乐器,也全不懂音乐;究竟我有没有一点学音乐的天资,我至今还不知道。
至于学图画,更是不可能的事。
我常常用竹纸蒙在小说书的石印绘像上,摹画书上的英雄美人。
有一天,被先生看见了,挨了一顿大骂,抽屉里的图画都被搜出撕毁了。
于是我又失掉了学做画家的机会。
但这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以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
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
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
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
她看我清醒了,才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
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
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
”跌股便是丢脸、出丑。
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
到天大亮时,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
学堂门上的锁匙放在先生家里;我先到学堂门口一望,便跑到先生家里去敲门。
先生家里有人把锁匙从门缝里递出来,我拿了跑回去,开了门,坐下念生书。
十天之中,总有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
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严父。
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
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
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
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
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
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条小衫叫我穿上。
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
”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
”我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
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
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
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
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了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
医来医去,总医不好。
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我母亲二十三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
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
家中经济本不宽裕,全靠二哥在上海经营调度。
大哥从小就是败子,吸鸦片烟,赌博,钱到手就光,光了就回家打主意,见了香炉就拿出去卖,捞着锡茶壶就拿出去押。
我母亲几次邀了本家长辈来,给他定下每月用费的数目。
但他总不够用,到处都欠下烟债赌债。
每年除夕我家中总有一大群讨债的,每人一盏灯笼,坐在大厅上不肯去。
大哥早已避出去了。
大厅的两排椅子上满满的都是灯笼和债主。
我母亲走进走出,料理年夜饭、谢灶神、压岁钱等事,只当做不曾看见这一群人。
到了近半夜,快要“封门”了,我母亲才走后门出去,央邻舍本家到我家来,每一家债户开发一点钱。
做好做歹的,这一群讨债的才一个一个提着灯笼走出去。
一会儿,大哥敲门回来了。
我母亲从不骂他一句。
并且因为是新年,她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这样的过年,我过了六七次。
大嫂是个最无能又最不懂事的人,二嫂是个很能干而气量最窄小的人。
她们常常闹意见,只因为我母亲的和气榜样,她们还不曾有公然相打相骂的事。
她们闹气是,只是不说话,不答话,把脸放下来,叫人难看;二嫂生气时,脸色变青,更是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