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生命周期
动物的生命周期

动物的生命周期动物的生命周期又称为生物的发育过程,包括从受精到死亡的整个生命阶段。
不同种类的动物生命周期各有不同,下面将就一些常见动物的生命周期进行阐述。
一、昆虫的生命周期昆虫的生命周期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以蝴蝶为例,蝴蝶的生命周期始于卵。
蝴蝶母亲在适合的环境下产卵,卵经过一段时间后孵化成幼虫,幼虫也被称为毛虫,它们以吃叶子为生,经过几次蜕皮后逐渐长大。
幼虫在达到一定体型后停止进食,开始结茧,进入蛹态。
在蛹内,蛹发生巨大变化,最终转变成为成熟的蝴蝶。
成虫从茧内钻出后,即可在花丛中飞翔、取食和交配。
二、鱼类的生命周期鱼类的生命周期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通常,鱼类的生命周期包括卵、仔鱼、稚鱼和成鱼四个阶段。
鱼类初始阶段为卵,产卵时鱼类会将卵散布在适合的环境中,一些鱼类也会将卵产在巢中,以保护卵的安全。
卵孵化后孵化成为仔鱼,这是鱼类生命周期中最脆弱的阶段,仔鱼需要保持在适宜的水质条件下。
随着时间的推移,仔鱼逐渐生长,经过几个月后进入稚鱼期,稚鱼期往往是鱼类迁徙的时期。
最终,稚鱼发育成为成鱼,在水体中繁衍后代。
三、鸟类的生命周期鸟类的生命周期通常包括卵、幼鸟、亚成体和成鸟四个阶段。
鸟类的繁殖季节到来时,鸟类母亲会在适当的巢中产卵,卵的数量视种类而定。
娇小的幼鸟从卵中孵化出来,它们刚出生时身上是没有羽毛的。
在开始进食后,幼鸟会逐渐长出新的羽毛,身体也不断长大。
幼鸟在这个阶段需要父母的喂养和保护。
随着时间的推移,幼鸟变成亚成体,其外形逐渐接近成鸟。
最终,亚成体成长为成鸟,开始独立觅食和繁殖。
四、哺乳哺乳动物的生命周期包括卵胎生、幼崽期、亚成年期和成年期。
大部分哺乳动物是卵胎生,也就是说它们是在母体内孵化和发育的。
幼崽时期是哺乳动物生命周期中最需要母亲照顾的阶段,它们通过吃母乳来获取养分和保持健康。
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崽逐渐变得更加独立,进入亚成年期。
在这个阶段,它们已经可以自行觅食和独立生活。
最终,哺乳动物发育成为成年个体,开始繁殖后代。
其它动物的生命周期

这节课我们要做什么
• 动物都有生命周期,我们要了解一 下。 • 不同动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形态、变 化、繁殖方式各不相同,寿命的长 短也不同,我们也要知道。
复习
•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蚕的一生,谁 能说说蚕经历了哪一生?
蚕的生命周期
产卵死亡 出生 出生
繁殖
生长发育
•出生——生长发育——繁殖—— 死亡
作
业
• 阅读课本P39:昆虫的变态 • 做学习指导 • 预习第7课我们的生命周期。
不同的生命周期
• 动物经历的生命周期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 地方? 相同:动物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不同:有的要经过变态,有的不经过变态; 有的是卵生,有的是胎生。
有些动物幼年和成年期的样子很 不相同,从一种形态变成了另外一 种形态,这种变化叫变态。 自然界中不少的动物 的一生要经 过变态。
以上动物中哪些一生要经过变态?
蜻蜓、蝴蝶、蟾蜍
哪些不经过变态?
鸡、山羊、熊猫、鱼
有哪些小动物像蚕和鸟一样是从卵孵化而来的? 鸡、蜻蜓、蝴蝶、鱼、蟾蜍 有哪些小动物像狗一样是它 的母亲直接生下来的? 山羊、熊猫
动物的一种分类方法
• 蜻蜓 变态 • 蝴蝶
• 蟾蜍 动物 不变 态
鸡 山羊 熊猫
比较一下鸡和羊的生命周期
观察了解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动物的生命周期
动物名称 鸡 蝴蝶 生命周期(流程图) 卵→雏鸡→成鸡 卵→幼虫→蛹→成虫
蜻蜓
山羊
卵→幼虫→成虫
小羊→成羊
熊猫幼仔→成年熊猫来自鱼(鲤鱼) 卵→幼鱼→成年鱼
生命周期的时间就是这种动物的寿命。 气候、食物、敌害等生活环境因素的 变化对动物的寿命会有较大的影响。
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蝴蝶
变态
蜻蜓 蟾蜍
青蛙
不变态
鸡 山羊
熊猫
鲤鱼
动物的生命周期
动物名称 生命周期(流程图)
鸡
卵→雏鸡→成鸡
蝴蝶
卵→幼虫→蛹→成虫
蜻蜓
卵→幼虫→成虫
山羊
小羊→成羊
熊猫
幼仔→成年熊猫
鱼(鲤鱼)卵→幼鱼→成年鱼
寿命 约 14 年 约 几个月 约1 年 约 15 年 约 20 年 约 50 年
从这张表中,你还有什么研究发现?
约 几个月
蜻蜓
卵→幼虫→成虫
约1 年
山羊
小羊→成羊
约 15 年
熊猫
幼仔→成年熊猫
约 20 年
鱼(鲤鱼)卵→幼鱼→成年鱼
约 50 年
有的小动物是从卵变化而来的,有的是由母亲 直接从生这下张来表。中,你有什么研究发现?
有的动物一生样子变化很大,有的变化不大。
有的小动物是从卵变化而来的,有的是由母亲直 接生下来。
蜻蜓的生命周期
视频
卵→幼虫→成虫
山羊的一生
小羊→成羊
视频
鱼的生命周期
卵→幼鱼→成年鱼
熊猫的生命周期 幼仔→成年熊猫
蟾蜍的一生
蟾蜍的一生
卵 --- 蝌蚪 --- 幼蛙 --- 成蛙
青蛙的一生
动物的生命周期
动物名称 生命周期(流程图)
寿命
鸡
卵→雏鸡→成鸡
约 14 年
蝴蝶
卵→幼虫→蛹→成虫
鸡
鲤鱼
出生方式 动物
卵生
蝴蝶 蜻蜓
山羊
蟾蜍 青蛙
胎生
熊猫
猪
有的动物一生样子变化很大,有的变化不大。
动物的生命周期学习动物从幼年到成年的发展过程

动物的生命周期学习动物从幼年到成年的发展过程动物的生命周期是指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包括幼年阶段和成年阶段。
这个过程是每个动物都会经历的,无论是哺乳动物、鸟类、昆虫还是爬行动物,它们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命周期。
本篇文章将从幼年到成年的角度,探讨不同动物的发展过程。
1. 哺乳动物的生命周期哺乳动物幼年时依赖于母亲的乳汁,这是它们最初的食物来源。
在这个阶段,它们通常是非常脆弱和无助的,需要母亲提供食物和保护。
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开始逐渐独立起来,学会寻找食物并探索新的领域。
成长的过程是充满挑战和学习的,它们逐渐发展出自己的独立性和适应能力,最终成为成年个体。
2. 鸟类的生命周期鸟类的生命周期与哺乳动物有一些不同之处。
鸟类的幼年时期通常是在巢中度过的,依赖于父母提供食物和保护。
它们的幼鸟羽毛并不完全发育,限制了它们的活动范围和能力。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的羽毛逐渐长齐,并能够离开巢穴,进行独立的飞行。
成年鸟类在繁殖、寻找食物和迁徙方面经验丰富,它们逐渐发展出自己的领地和繁殖习惯。
3. 昆虫的生命周期昆虫的生命周期通常被称为完全变态。
大部分昆虫的生命周期都经历了蛹化的阶段。
幼虫阶段是昆虫生命周期中最长的阶段,它们通过食用植物或其他昆虫来获取养分,并经历一系列蜕皮过程,直到达到一定的体型。
接下来,它们进入蛹化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它们的身体发生巨大的变化,最终变成完全成熟的昆虫。
成年昆虫通常可以独立飞行、寻找食物和繁殖后代。
4. 爬行动物的生命周期爬行动物的生命周期也有一些独特之处。
大部分爬行动物是卵生的,幼崽是在卵中孵化出来的。
幼崽经过一段时间的孵化后,会离开卵壳,开始寻找食物和寻找安全的栖息地。
在成长的过程中,它们会经历多次蜕皮,逐渐成为更加成熟和强壮的个体。
爬行动物通常需要更长的时间来达到成年阶段,而成年个体则具有独立求生的能力。
综上所述,动物的生命周期经历了从幼年到成年的发展过程。
不同类型的动物在这个过程中都有各自独特的特点和适应能力。
3.1 动物的生命周期

新生命
通过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产生新个体 的生殖方式
有性生殖
下列动物能进行有性生殖吗?
昆虫
鱼类
两栖类
爬行类
鸟类
哺乳类
上述动物的有性生殖有什么不同?
鱼类
体外受精
两栖类
昆虫
爬行类
鸟类
哺乳类
体内受精
1、受精方式不同
受精 方式
体外受精:受精过程在体外进行 如: 鱼类、两栖类,无 脊椎动物(珊瑚)
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不同
比较
两性生殖细胞 的结合
无性生殖
无
新个体的产生 母体直接产生
繁殖速度
快
后代的生活力 和变异性
弱
有性生殖
有
两性生殖细胞 结合成受精卵 发育成新个体
慢
强
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谁更有优势?
有性生殖的意义:后代具备两个亲体
的遗传性,具有更大的生活力和变异性, 能适应变化的环境。
无性生殖的意义:在单一不变的环境
卵 幼虫 成虫
不完全变态(蟋蟀、臭虫、
螳螂、蝼蚁、蜻蜓等)
蝗虫的生长发育过程:
受精卵
若虫(幼虫)
成虫 (蟋蟀、螳螂)
蚕生长发育特点: 完全变态发育
受精卵 幼虫 蛹 成虫 (蝶、蛾、蜂、蝇)
五、寿命
1、寿命:生命周期的时间 2、影响寿命的因素:
①遗传因素 ②生活环境因素:气候恶化、食物减
少、环境污染、敌害等
动物的生命周期:
动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 发育、生殖、衰老、死亡等生长 时期,这些时期构成了它们的生
命周期。
一、人的生命周期
青春期
老年期 成年期 青春期
动物进化中的生命周期变化

动物进化中的生命周期变化在动物进化的过程中,生命周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生命周期指的是从动物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包括生长、发育、繁殖等各个阶段。
动物的生命周期会随着环境的变化和适应性进化而发生改变。
本文将探讨不同动物类群中生命周期的变化。
一、无脊椎动物的生命周期无脊椎动物是指没有脊椎的动物,包括海绵动物、水螅、腔肠动物、环节动物等多个门类。
这些动物的生命周期变化较为简单,一般分为两个主要阶段:幼体和成体。
其中,幼体一般通过无性繁殖方式产生,并经历一段时间的生长和发育,最终转变为成体。
无脊椎动物的生命周期变化相对较为固定,随环境的变化影响较小。
二、鱼类的生命周期鱼类是一类水生生物,其生命周期具有较为明显的阶段性变化。
一般来说,鱼类的生命周期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卵、仔鱼、稚鱼和成鱼。
首先,鱼类通过产卵的方式繁殖,卵在水中孵化成为仔鱼。
仔鱼在水中寻找食物并逐渐生长,经过一段时间的发育,转变为稚鱼。
最后,稚鱼逐渐成长为成鱼,开始具备繁殖能力。
鱼类的生命周期变化与水生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
三、两栖动物的生命周期两栖动物是指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如青蛙、蟾蜍等。
两栖动物的生命周期变化相对复杂。
一般来说,两栖动物的生命周期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阶段:卵、蝌蚪、幼体和成体。
首先,两栖动物通过产卵的方式繁殖。
卵在水中孵化成为蝌蚪,蝌蚪具有呼吸器官和尾巴,以水中的浮游生物为食。
随着时间的推移,蝌蚪经历一系列的变化,逐渐发育成为幼体。
最后,幼体通过吸收尾巴内的养分,逐渐转变为成体,从而完成整个生命周期。
四、爬行动物的生命周期爬行动物是指爬行类动物,如蜥蜴、蛇、龟等。
爬行动物的生命周期变化相对较为复杂。
一般来说,爬行动物的生命周期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阶段:卵、幼体和成体。
首先,爬行动物通过产卵的方式繁殖,卵在适宜的环境下孵化。
孵化后的幼体具有负责基本的生理功能,例如食物摄取、运动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食物的摄取,幼体逐渐生长并发育成熟,最终转变为成体。
2.6、动物的生命周期

•出生——生长发育——繁殖—— 死 亡
动物的生命周期(寿命):
出生 、——————— 生长发育 、 动物的一生都要经历———— 生殖 死亡 等生长时期,这些生长时期就构 ———、———— 成了动物的生命周期。
2、生命周期周而复始的进行使生命代代相传种族得以延续 生命周期的特点 生命周期的意义
生命周期的时间就是这种动物的寿命。
一只蝴蝶能活多久?一只海龟又能活多久?
蝴蝶的寿命只有几个星期到几个月 动物中寿命最长的可能是龟。1737年、科学家们在印 度洋的一个岛上捕获了一只龟,据鉴定它的年龄当时是 100岁左右。这只龟20世纪20年代还生活在动物园。假如 捕获这只龟时动物学家的计算是正确的话,这只龟的寿命 大约在300多岁。
是不是说所有的动物都会经历生命 周期的全过程呢? 你觉得哪些因素的变化会影响动 物的寿命?
五、影响寿命的因素
气候、食物、敌害等生活环 境因素的变化对动物的寿命 会有较大的影响。
剑竹枯死——大熊猫死亡
水体污染——鱼类死亡
讨论:
你还能举一些因为生活环境恶化而影响 动物寿命的例子吗? 水 污 染——水 俣 病 大气污染——皮 肤 病 森林砍伐——动物死亡
我们发现动物的寿命有长有短,但最终都会死亡。
不同的生命周期
动物的生命周期都要经历:
出生——生长发育——繁殖—— 死亡
• 但动物经历的生命周期有什么相同和不 同的地方?
• 不同的动物存在不同的生命周期
一只狗能活十几年
一只海龟能活几百年
一个人能活几十年
一只蝴蝶只能活几个月
为什么地球上大多类的动物没有因为个体 的死亡而在我们地球上消失呢?
小结:像青蛙那样从幼体到成体的发育过程中,在生活和 形态结构上要发生很大改变的发育类型,叫做变态。
《动物的生命周期》课件

生命周期的意义
强调动物生命周期在生态平衡、物 种延续和进化等方面的重要性。
动物生命周期的重要性
生态平衡
动物生命周期是维持生态平衡的关键 环节,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对食物链和 生态系统的稳定起到重要作用。
物种延续
进化研究
动物生命周期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 依据,通过对不同物种生命周期的比 较,可以揭示生物进化的规律和机制 。
老年阶段的动物在生态系统中 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例如作 为食物链中的重要环节或生态 平衡的维护者。
03 不同动物的生命周期
昆虫的生命周期
01
昆虫的生命周期通常包 括卵、幼虫、蛹和成虫 四个阶段。
02
有些昆虫的生命周期较 短,如蚊子,而有些昆 虫的生命周期较长,如 蝴蝶。
03
昆虫的生长发育速度和 生命周期受到环境因素 的影响,如温度和湿度 。
废气排放
工厂、汽车等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 ,如硫化物、氮氧化物等,对空气中的动物造成 危害。
固体废物处理
人类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固体废物,如 塑料垃圾、重金属废弃物等,对土壤和动物造成 危害。
06 如何保护动物的生命周期
建立自然保护区
01
02
03
保护动物栖息地
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可 以保护动物的栖息地,为 它们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 。
进化适应性
动物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有助于进化适应性。例如,某些昆 虫在幼虫阶段会形成不同的形态和行为特征,以适应不同的 环境条件和捕食者的威胁。这种适应性有助于物种的生存和 繁衍。
05 人类对动物生命周期的影 响
生态破坏
森林砍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的的生命周期》说课稿
高家镇初中 周妍媚
一 教材分析
《动物的生命周期》位于浙教版七下《科学》第三章第一节,第三章《代代相传的生命》是以七上第三章《观察生物》为基础的,在此基础上从生物个体的生命具有周期性来解释为什么生物能繁衍不息、代代相传。
而本章以生命周期为框架,主要讲述了人的生殖和发育、动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动物新老个体的更替、被子植物的一生和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等知识,从而体现生命的周期性和生命代代相传的关系。
因此对生命周期的理解对本章后续内容的学习起了至关
重要的作用。
本章知识结构图:
从内容的整体安排来看,教材充分体现了由易到难、由实到虚、由形象到抽象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 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着重介绍动物的生命周期及影响动物寿命的因素,七年级学生通过对小学《科学》的学习和生活中的观察,对生物的生殖和发育已经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这是进行本节课教学的有利条件和基础,但是他们还缺乏对这方面的理性认识。
为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在教学中尽可能地遵循由近到远、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原则。
以学生熟悉的人、青蛙、蚕的一生为例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构建,得出生命周期的概念。
另一方面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虽然思维活跃但还不够严密,并且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能力都相对欠缺。
为此在教学设计中将
代代相传的生命动物的生命周期 植物的生命周期 新生命的诞生 走向成熟 动物新老个体的更替 植物的一生 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
引导学生读图分析、讨论归纳、举例说明作为教学的重心,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同时也让学生感觉到科学的学习并不枯燥,把科学回归到学生的身边。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
鉴于上述情况,我基本上是按照教材的脉络来组织教学的,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确定了教学目标,制定出教学重难点,并作了相应的教学准备。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人、青蛙、蝗虫的生命周期及共同性。
(2)理解生命周期与生命代代相传的关系。
(3)了解环境的变化对动物寿命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类比、归纳,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的生存环境、珍爱生命,提高社
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人、青蛙和蝗虫生命周期的共同性。
难点:理解生命周期周而复始的进行使生命代代相传种族得以延续
(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和课前采集好的蚕卵。
四、教学过程设计
(二)教学设计意图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在活动的开始时,我投影几张本人在不同时期的照片,让学生猜猜是谁并说说是老师什么时候的照片,紧接着问“认识了以前的我和现在的我,你们能否设想一下将来的我?”。
通过“猜—说—想”的活动,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和创新思维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并且可以很自然地由“人总是要经历从生到死这一自然规律”把课引入主题。
2、读看绘思、能力培养
(1)、从学生们已有的知识和熟悉的事物出发,收集了丰富而有趣的相关资料如图片、动画、录象、视频剪辑等进行直观教学,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望。
同时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更好地突破难点,在分析人的生命周期时,在学生完成课本上的填图排序后,我设置了“人类是通过什么方式使种族得以延续的?”的问题并加以分析,让学生真正理解是生殖使生命周期周而复始地进行并使种族得以延续。
(2)在青蛙的生命周期的教学中,我采用先播放“青蛙的一生”的视频材料,然后然后让学生归纳出青蛙的一生要经历哪些阶段并完成填图,然后借小蝌蚪找妈妈故事引出:“为何小蝌蚪连自己的妈妈都不认识?”并通过比较成蛙和蝌蚪在形态和结构上的不同,得出变态发育的概念。
用故事而不讲故事,这样的处理的目的是抓住"教学的真实起点"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让学生自主得出青蛙和蝌蚪在形态和结构上不同,以培养学生自主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同时体验生物的形态结构的改变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渗透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理念。
(3)结合乡土特征我将教材中的“蝗虫的生命周期”这部分教学内容改换为“蚕的生命周期”。
.尽管蝗虫是一种极为常见的农业害虫,但能用心留意过它一生发育过程的同学且不多,而在我们当地亲历过家蚕一生的发育的同学且不少。
这样的处理主要是考虑从学生亲历过的和比较熟悉的周围环境去开发教学资源,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巧妙结合,既激发兴趣又能化难为易;同时又体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课程理念。
3总结归纳、导学达标
这部分内容主要以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完成。
让学生从人、青蛙、蚕生命周期的共同特征中归纳出动物生命周期的概念,并由寿命的长短引出探究影响动物寿命的因素。
这样的安排充分体现了“立足学生发展”的新课程理念。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学习的能动性,而教师只不过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领者及合作伙伴。
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求同比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并适时渗透环保意识,进行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教育,落实三维目标。
4课堂延伸、发散创新
在这部分教学中除通过练习题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外,还设置了有关蝗虫生长发育和危害拓展题;这样设计的意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蝗虫的不完全变态发育与蚕蝴蝶等完全变态发育的不同及知道如何进行科学治蝗,体现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
为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探究性学习的内涵,因此我在最后设置了“请你参与与实践”这一环节,给每小组发放课前准备好的蚕卵,让他们带回去实践探究并及时反馈信息,以开辟科学学习的第二课堂。
在整堂课的教学设计上,利用信息技术整合课程资源作为媒体展开直观教学,以问题和实例为纽带,把自己定位在一个引导者和促进者,采用启发、引导,促进学生思考和活动。
力图体现新课程实施中的两个理念:1、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上,教师利用教材而不是依赖教
材组织教学。
2、仅仅靠课堂教学完成科学课程的诸多目标是远远不够的,开发课外资源显得尤其重要。
恳请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