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教学小故事

合集下载

数学趣味故事四年级

数学趣味故事四年级

数学趣味故事四年级故事一:神奇的乘法口诀在一个小镇上,有一位叫小明的孩子。

他非常喜欢学习数学,但对于乘法口诀表感到头疼。

每次背诵都觉得很枯燥无味。

于是,他决定用自己的方式来记忆乘法口诀。

一天,小明遇到了一位神奇的老师。

这位老师告诉他,乘法口诀其实可以通过有趣的故事来记忆。

于是,小明就开始听老师讲述这些故事。

1乘1等于1,就像一个人孤单的时候,只有自己一个人。

2乘2等于4,就像两个人手牵着手一起玩耍。

3乘3等于9,就像三只小鸟在树上唱歌。

4乘4等于16,就像四朵云在天空中飘来飘去。

5乘5等于25,就像五颗星星闪烁在夜空中。

6乘6等于36,就像六只小猫在花园里嬉戏。

7乘7等于49,就像七朵彩虹在天空中绽放。

8乘8等于64,就像八只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

9乘9等于81,就像九颗糖果在嘴里一口口融化。

通过这些有趣的故事,小明很快就记住了乘法口诀。

他觉得数学变得更有趣了,而且记忆也更加牢固。

故事二:奇妙的几何形状小杰是一个对几何形状非常感兴趣的孩子。

他喜欢观察周围的事物,并发现了许多有趣的几何形状。

一天,小杰发现了一只蜜蜂正在花园中飞舞。

他注意到蜜蜂的身体是由六个相等的六边形组成的。

这个形状被称为蜂巢。

小杰很惊讶地发现,蜜蜂把蜂蜜存放在蜂巢的每个小房间里,这些小房间正好是六边形的形状。

另一天,小杰去海边玩耍。

他看到了许多美丽的贝壳,其中最吸引他的是海星形状的贝壳。

他数了数,发现每个海星贝壳都有五个“臂膀”,就像一个星星一样。

回到家里,小杰发现了一个奇妙的物体——圆环。

他观察到圆环是由两个相等的圆组成的,它们的中心连在一起,并且有一个空洞。

小杰对这种形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通过观察这些有趣的几何形状,小杰对数学的理解更加深入了。

他开始热衷于寻找并探索周围世界中的各种几何形状,这让他的数学之旅变得更加有趣和充实。

这些数学趣味故事可以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让他们通过有趣的故事来认识和记忆数学知识。

同时,这些故事也能够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概念,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数学故事(三四年级适用)

数学故事(三四年级适用)

数学故事(三四年级适用)故事一:猴子分桃在美丽的花果山上,住着一群猴子。

一天,猴王想给一群小猴子分桃子。

猴王问小猴子:“我给8个桃子,平均分给4只小猴子,可以吗?”小猴子摇头,觉得分得太少了,大声喊道:“不行!不行!”猴王听了,只好提高标准:“好吧,我给80个桃子,平均分给40只小猴子,怎么样?”小猴子贪婪地说:“大王,请您再多给点吧!”猴王听了,就更慷慨了:“我给你们800个桃子,平均分给400只小猴子,这下总该满意了吧!”小猴子笑了,猴王也笑了。

那么,谁最聪明呢?为什么?(相关课题:商不变性质)故事二:王爷分饼在古代,一位王爷去山上看他的儿子练武。

兄弟几个见到父王来了,都围了上来。

王爷说:“孩子们,父王今天带来了你们最喜欢吃的大饼。

”说着,王爷取出一个大饼,平均分成两份,给了老大一块。

老二很贪心,说:“父王,我想要两块饼。

”于是,王爷把第二块饼平均分成四份,给了老二两块。

老三更贪心,说:“父王,给我三块饼。

”王爷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分成六份,给了他三块。

大哥觉得老四最小,应该给他六块,于是说:“父王,老四最小,应该给他六块。

”XXX听了非常高兴,觉得父王给他最多。

那么,你觉得谁得到的最多呢?(相关课题:分数的基本性质)故事三:XXX的生死在古代,有一位糊涂的县官,听信他的师爷的谗言,抓了无辜的XXX。

在审问时,他对XXX说:“明天给你最后一次机会,到时我这里有两枚签,一枚签上写着‘死’字,另一枚签上写着‘生’字,你抽到哪一枚签,就判你什么。

”如果让XXX抽签,可能会怎样呢?可是,想害死XXX的师爷在两个签上都写了一个“死”字。

幸亏XXX的一位朋友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他。

第二天,县官在开堂时,让XXX抽签。

XXX抽了一枚签,连忙吞进肚子里。

县官只好打开另一枚签,发现上面写着“死”字,以为XXX抽到的是“生”字签,就只好放了XXX。

(相关课题:可能性)故事四:小猪算算术XXX在算术课上研究加法和减法。

老师问小猪:“如果你有3个苹果,你朋友给你2个苹果,你一共有几个苹果?”小猪算了一下,说:“我有5个苹果。

四年级下册简短数学小故事1~8单元

四年级下册简短数学小故事1~8单元

四年级下册简短数学小故事1~8单元1、一天,小林正在家里洗碗,小强看见了问道:“怎么洗那么多的碗?”“家里来了客人了。

”“来了多少人?”小林说:“我没有数,只知道他们每人用一个饭碗,二人合用一个汤碗,三人合用一个菜碗,四人合用一个大酒碗,一共用了15个碗。

”你知道来了多少客人吗?2、一群猴子在井旁玩,一阵风将一只猴子的帽子吹到井里,他招呼来18个小伙伴,从井上方的松上一个接一个去捞帽子,有4只猴子没有上树,就捞着了帽子,问:是几只猴子上树下井接在一起把帽子捞上来的?3、一只蜗牛不小心掉进了一只枯井里,它趴在井底上哭起来,一只癞蛤蟆过来,瓮声瓮气的对蜗牛说:别哭了,小兄弟,哭也没用,这井壁又高又滑,掉到这里只能在这里生活了。

我已经在这里生活了许多年了。

蜗牛望着又老又丑的癞蛤蟆,心里想:“井外的世界多美呀!我决不能像它那样生活在又黑又冷的井底里。

”蜗牛对癞蛤蟆说:“癞大叔,我不能生活在这里,我一定要爬出去,请问这口井有多深?”“哈哈哈,真是笑话,这井有10米深,你小小年纪。

又背负着这么重的壳,怎么能爬出去呢?”“我不怕苦不怕累,每天爬一段,总能爬出去!”第二天,蜗牛吃得饱饱的,开始顺着井壁往上爬了,它不停地爬呀爬,到了傍晚,终于爬了5米,蜗牛特别高兴,心想:“照这样的速度,明天傍晚我就可以爬出去了。

”想着想着不知不觉睡着了,早上,蜗牛被一阵呼噜声吵醒了,一看,原来是癞大叔还以睡觉,他心里一惊:“我怎么离井底这么近?”原来,蜗牛睡着以后,从井壁上滑下来4米,蜗牛叹了一口气,咬咬牙,又开始往上爬,到傍晚又往上爬了5米,可晚上,蜗牛又滑下来4米,就这样,爬呀爬,滑呀滑,最后坚强的蜗牛终于爬上了井台。

聪明的小朋友你能猜出来蜗牛用了多少天才爬上井台的吗?4、大约1500年前,欧洲的数学家们是不知道用“0”的。

他们使用罗马数字。

罗马数字是用几个表示数的符号,按照一定规则,把它们组合起来表示不同的数目。

在这种数字的运用里,不需要“0”这个数字。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小故事_四年级数学教学小故事】 小学四年级数学故事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小故事_四年级数学教学小故事】 小学四年级数学故事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小故事_四年级数学教学小故事】小学四年级数学故事小学四年级数学的教学可以适当运用一些小故事,关于小学四年级数学的数学教学有哪些小故事可以分享的呢?本文是本文库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小故事,欢迎阅读!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小故事篇1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年轻时与几个学友进京考试.他们到达试院时为时已晚.考官说:”我出一联,你们若对得上,我就让你们进考场.”考官的上联是:一叶孤舟,坐了二三个学子,启用四桨五帆,经过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

苏东坡对出的下联是:十年寒窗,进了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两次,今日一定要中。

考官与苏东坡都将一至十这十个数字嵌入对联中,将读书人的艰辛与刻苦情况描写得淋漓尽致。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小故事篇2在学习这一章节时,我设计以下的教学大纲。

第一;让学生学会读数,亿有多少位数?亿后面的数怎么读?怎么写出来?一连串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然后进行引导,指名学生回答数的读法。

学生说:"老师,这么多数不是知道怎么读,亿有九位数,于是我就引导学生看小黑板,把一个数为:1983387700的数用竖线分好四位,四位,这样让学生看了一目了然,非常的直观,也空间让学生去理解,然后再叫一个学生来读这个数,学生一看,马上就会读数了,其它的学生也一样慢慢的理解,然后教学生怎么写好这个数,有一部分学生也能够写出来,很不错,于是在小黑板出相关练习让学生进行巩固。

提问:三亿怎么写,三千五百亿怎么么写?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来。

第二;学生会读还不行,还要会写,把大写的写成小写的,把小写的写成大写的,这样才能让学生掌握好读写,如:五千零二十六亿八千五百万零九十,写作:( ) 。

三千七百五十亿六千三百万六千零九十。

写作:( )然后用数位线标出来,有亿级、万级、个级。

这样让学生一看非常清楚,也非常容易理解。

第三;巩固练习,练习对知识的巩固非常有帮助,所以出一些相关的练习来1让学生独立完成,分组完成,上黑板做,集体来纠正,这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激发非常有用。

四年级数学故事简短

四年级数学故事简短

四年级数学故事简短1、泰勒斯看到人们都在看告示,便上去看。

原来告示上写着法老要找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来测量金字塔的高度,于是就找法老。

法老问泰勒斯用什么工具来量金字塔。

泰勒斯说只用一根木棍和一把尺子,他把木棍插在金字塔旁边,等木棍的影子和木棍一样长的时候,他量了金字塔影子的长度和金字塔底面边长的一半。

把这两个长度加起来就是金字塔的高度了。

泰勒斯真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他不用爬到金字塔的顶上就方便量出了金字塔的高度。

2、战国时期,齐威王与大将田忌赛马,齐威王和田忌各有三匹好马:上马,中马与下马。

比赛分三次进行,每赛马以千金作赌。

由于两者的马力相差无几,而齐威王的马分别比田忌的相应等级的马要好,所以一般人都以为田忌必输无疑。

但是田忌采纳了门客孙膑(着名军事家)的意见,用下马对齐威王的上马,用上马对齐威王的中马,用中马对齐威王的下马,结果田忌以2比1胜齐威王而得千金。

这是我国古代运用对策论思想解决问题的一个范例。

3、动物学校举办儿歌比赛,大象老师做裁判。

小猴第一个举手,开始朗诵:“进位加法我会算,数位对齐才能加。

个位对齐个位加,满十要向十位进。

十位相加再加一,得数算得快又准。

”小猴刚说完,小狗又开始朗诵:“退位减法并不难,数位对齐才能减。

个位数小不够减,要向十位借个一。

十位退一是一十,退了以后少个一。

十位数字怎么减,十位退一再去减。

”大家都为它们的精彩表演鼓掌。

大象老师说:“它们的儿歌让我们明白了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它们两个都应该得冠军,好不好?”大家同意并鼓掌祝贺它们。

4、气象学家Lorenz提出一篇论文,名叫《一只蝴蝶拍一下翅膀会不会在Taxas州引起龙卷风》论述某系统如果初期条件差一点点,结果会很不稳定,他把这种现象戏称做“蝴蝶效应”。

就像我们投掷骰子两次,无论我们如何刻意去投掷,两次的物理现象和投出的点数也不一定是相同的。

这故事发生在1961年的某个冬天,他如往常一般在办公室操作气象电脑。

平时,他只需要将温度、湿度、压力等气象数据输入,电脑就会依据三个内建的微分方程式,计算出下一刻可能的气象数据,因此模拟出气象变化图。

四年级数学小故事五篇

四年级数学小故事五篇

【导语】数学家是对世界数学的发展作出创造性贡献的⼈⼠,专注于研究数论算法、数学建模、理论物理、⼏何算法、代数变换技巧等。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1.四年级数学⼩故事 华罗庚上⼩学时,⼀个⽼师对新上任的⽼师介绍学校的情况时,说这个学校的学⽣都是穷⼈家的孩⼦,多数是笨蛋……这话深深刺痛了华罗庚的⼼,他决⼼要以优异的成绩回敬那位⽼师。

⼀天,数学⽼师出了⼀道有趣的难题给⼤家: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问为⼏何? 全班同学⾯⾯相觑答不上来,唯有华罗庚站起来说:“⽼师,我知道,是‘23’。

”全班震惊,⽼师也点头称赞。

从此,他便爱上了数学课。

华罗庚的故事都值得我们学习。

正当他求学时,⽗亲店铺⽣意⽇见萧条,⽆⼒供他继续读书了,他只好辍学看柜台。

他利⽤⼀本代数、⼀本⼏何、⼀本只剩50页的微积分开始了⾃学。

⽩天没有时间,晚上守着⼩油灯⼀遍遍地演算。

⽗亲说他是个“书呆⼦”,⼏次逼他把书烧掉,邻居也劝他好好做买卖,⼀些上了⼤学的同学有的对他也有些冷淡。

不幸的是,他⼜患上了可怕的伤寒,医⽣摇头叹息地叫家⼈为他准备“后事”。

他向死神发起挑战,挣扎着下地⼲活,左腿⼜被摔成残废。

他还是不⽓馁,拄着拐杖忍着疼痛进⾏锻炼。

练得能⾛了,就到⼀所中学去⼲杂务,给⽼师打⽔、削铅笔,即使这样,他也没有放弃⾃学。

就在中学⼯作不久,他开始向报刊投寄数学论⽂,多次退稿也不灰⼼。

后来他发表了《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程式解法不能成⽴的理由》⼀⽂,得到了数学泰⽃熊庆来的赏识,很快把他介绍到清华园,安置在⾃⼰⾝边。

⼀年半后,华罗庚攻下了清华⼤学数学专科的全部课程,并且⾃修了英语和法语。

接着,他的数学论⽂在国内外刊物上陆续发表。

1934年,在熊庆来的推荐下,任命华罗庚为数学系助教。

不久,校领导⼜任命他为数学教授。

⼀个贫困⽽⼜残疾的⼈,终于以惊⼈的毅⼒⾃学成才,并成为驰名中外的数学家。

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故事7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故事7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故事7篇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特别态性现象。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大事进展过程的描述。

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叙述。

以下是我整理的学校四班级数学小故事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校四班级数学小故事1高斯是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高斯是一个农夫的儿子,幼年时,他在数学方面就显示出了非凡的才华。

3岁能订正父亲计算中的错误;10岁便独立发觉了算术级数的求和公式;11岁发觉了二项式定理。

少年高斯的聪颖早慧,得到了很出名望的布瑞克公爵的垂青与资助,使他得以不断深造。

19岁的高斯在进高校不久,就创造了只用圆规和直尺作出正17边形的方法,解决了两千年来悬而未决的几何难题。

1801年,他发表的《算术讨论》,阐述了数论和高等代数的某些问题。

他对超几何级数、复变函数、统计数学、椭圆函数论都有重大贡献。

作为一个物理学家,他与威廉.韦伯合作讨论电磁学,并创造了电极。

为了进行试验,高斯还创造了双线磁力计,这是他对电磁学问题讨论的一个很有实际意义的成果。

高斯30岁时担当了德国闻名高等学府天文台台长,并始终在天文台工作到逝世。

他平生还喜爱文学和语言学,懂得十几门外语。

他一生共发表323篇(种)著作,提出了404项科学创见,完成了4项重要创造。

高斯去世后,人们在他诞生的城市竖起了他的雕像。

为了纪念他发觉做出17边形的方法,雕像的底座修成17边形。

世人公认他是一位和牛顿、阿基米德、欧拉齐名的数学家。

学校四班级数学小故事2由于喜爱数学,所以愿意学数学,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任何困难险阻也情愿去克服;克服困难所得来的胜利体验又增加了学习数学的爱好和自信,所以更喜爱学数学了!一个很简洁的正循环摆在我们面前,学好数学,提高同学爱好和自信是关键。

怎样提高呢?我们来看看校信通数学名师们的阅历吧!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我们发觉许多同学不喜爱学习的理由都是――不喜爱老师。

小学四年级数学故事

小学四年级数学故事

1.巧测金字塔高度金字塔是埃及的著名建筑,尤其胡夫金字塔最为著名,整个金字塔共用了230万块石头,10万奴隶花了30年的时间才建成这个建筑。

金字塔建成后,国王又提出一个问题,金字塔倒底有多高,对这个问题谁也回答不上来。

国王大怒,把回答不上来的学者们都扔进了尼罗河。

当国王又要杀害一个学者崐的时候,著名学者塔利斯出现了,他喝令刽子手们住手。

国王说:“难道你能知道金字塔的高度吗?”塔利斯说:“是的,陛下。

”国王说:“那么它高多少?”塔利斯沉着地回答说:“147米。

”国王问:“你不要信口胡说,你是怎么测出来的?”塔利斯说:“我可以明天表演给你看。

”第二天,天气晴朗,塔利斯只带了一根棍子来到金字塔下,国王冷笑着说:“你就想用这根破棍子骗我吗?你今天要是测不出来,那么你也将要被扔进尼罗河!”塔利斯不慌不忙地回答:“如果我测不出来,陛下再把我扔进尼罗河也为时不晚。

”接着,塔利斯便开始测量起来,最后,国王也不得不服他的测量是有道理的。

小朋友,你知道塔利斯是如何进行测量的吗?2. 蜗牛何时爬上井?一只蜗牛不小心掉进了一口枯井里。

它趴在井底哭了起来。

一只癞蛤蟆爬过来,瓮声瓮气的对蜗牛说:“别哭了,小兄弟!哭也没用,这井壁太高了,掉到这里就只能在这生活了。

我已经在这里过了多年了,很久没有看到过太阳,就更别提想吃天鹅肉了!”蜗牛望着又老又丑的癞蛤蟆,心里想:“井外的世界多美呀,我决不能像它那样生活在又黑又冷的井底里!”蜗牛对癞蛤蟆说:“癞大叔,我不能生活在这里,我一定要爬上去!请问这口井有多深?”“哈哈哈……,真是笑话!这井有10米深,你小小的年纪,又背负着这么重的壳,怎么能爬上去呢?”“我不怕苦、不怕累,每天爬一段,总能爬出去!”第二天,蜗牛吃得饱饱的,喝足了水,就开始顺着井壁往上爬了。

它不停的爬呀,到了傍晚终于爬了5米。

蜗牛特别高兴,心想:“照这样的速度,明天傍晚我就能爬上去。

”想着想着,它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早上,蜗牛被一阵呼噜声吵醒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数学教学小故事
—故事教学之“商不变规律“教学过程及反思江璨
作为一个刚刚从事数学教学的“新”教师,经验就是我最欠缺的。

从担任这门课程开始我就想方设法寻找好的教学方法,经过向一些有经验的数学教师请教、学习,使我获益匪浅。

最让感受深刻的就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故事的引入,会使课堂会别开生面,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记得我在教学《除法》中“商不变规律的时候,也许就是我自己心急的原因吧,也觉得容易,估计学生能掌握得了,就仅仅按照教材讲授了一次,可单元测试一下来,让我大吃一惊,全班85%的学生这道题都错了,下课后调查了几个基础好的同学,她们都说不理解。

回到办公室我就想怎样才
能让她们这些孩子能简捷的明白这个不算难的规律。

通过上网找资料,瞧到高手的教案,让我豁然开朗。

刚好下午第七节课就是我的补习课。

我决定把这个内容重新复习一次。

下面就是我的教学设计:
同学们,在今天上课之前,老师给您们讲一个我小时候听过的故事,好不好?
花果山风景秀丽,鸟语花香。

桃树上挂满了桃子,桃树下坐着一群猴子,它们等猴王来分桃子。

猴王准时来到。

猴王对小猴子说:“每2只猴子分8个桃子.”小猴子说:“不够,不够。

”猴王说:“好吧!给您们80个桃子,20只小猴分着吃吧。

”小猴子得寸进尺,挠挠头皮,试探地说:“大王,请您开恩,再多给点行不行啊?”猴王想了想说:"真拿您
们没办法,给您们800个桃子,不过得200个小猴分。

这下您们该满意了吧!"这下,小猴子们齐声欢呼:“大王万岁!”这时,猴王笑了。

启发提问,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为什么猴王听完小猴子们的回答笑了?(提问学生)
师:好,让我们一起来瞧瞧这个故事当中的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条件与问题。

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80个桃子,平均分给20只猴子800个桃子,平均分给20只猴子每次分给每只猴子的桃子数量有多少?(问学生)
8÷2=4 80÷20=4 800÷200=4(板书)
生:我发现每次分给每只小猴子的桃子都就是一样多的。

师:同学们,通过计算,我们发现猴王三次分桃,瞧起来分的桃子就是越来越多,
但其实每只猴子平均分到的桃子数量并没有改变。

细心观察,您能从这个故事
中发现什么规律不?被除数÷除数=商
最后总结:被除数与除数同时扩大了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被除数与除数同时缩小了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这个就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商不变规律。

这一节课讲的就是数学计算中的一个规律——商不变规律(性质)。

在通过教学猴王分桃这个具体的故事中,应让学生充分体验观察—猜
想——验证——应用的全过程,让学生自己在观察中发现规律,并进行验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最后应用。

这样不但体现数学的科学性、逻辑性与严谨性,还让学生有深刻的印象,收获自己发现的规律,以便更好地运用规律。

而我在第一次上这个内容时候,却没有达到这样的效果。

原因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观察、猜想、验证,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只就是利用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没有提出自己的猜想,完全按照教师的引导、指令来完成推导规律的过程,学生不知道被除数与除数发现怎样的变化时商就不变,商不变的规律就是教师直接呈现给学生的,而不就是学生自己探索出来的。

通过猴王分桃这个具体的故事,让学生充分的的认知,了解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更适用于生活。

通过这次教学经历,让我真正明白了故事教学法的重要意义。

故事教学法就是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所讲授的内容穿插些相关的简明、短小故事、以说明注解强调所讲内容,或者干脆就用故事内容代替讲课内容,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听课兴趣、启发学生思考、直接从故事中悟到蕴涵的道理、掌握其中的知识技术等的一种深入浅出、化繁为简、寓教于乐、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

故事教学法特别适合低年级学生的课堂教学,故事就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门户,它对孩子的魅力就是无穷的,故事有很多,如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社会生活经验小故事、英雄人物故事、科学家故事、益智故事等有教育教学价值的故事,喜欢听故事几乎就是从幼稚园小朋友到中学生的普遍心理特征。

一堂以活泼、生动的故事情节进行教学的授课模式,就是我们这些新老师所要多多学习的地方。

激发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不能死板的讲教材,而应该应用多渠道的资源去充实课堂,真真正正的上好一节有趣,生动的数学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