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设计:2、3声的利用学案设计(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2.3 声的利用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声的利用一、教材分析《声的利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物理﹙上﹚第二章声现象的第3节。
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在声现象的教学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增加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学好这节内容为学好以后的物理知识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竞赛、分组讨论、观看动画等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通过实验探究和创新了解声可传递能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通过声可传递能量的实验探究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和创新能力;通过声的利用和危害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的辩证思想。
四、教法与学法教法:启发观察实验实例讲解反馈补救学法:竞赛抢答法、分组讨论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创新法、总结反思法五、预习提纲1、利用声可以,举例:2、利用声可以,举例:六、教学过程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
2、小组抢答比赛:在规定的时间内每组说出一个声的利用的事例,允许讨论,不准重复,其他组参与评判.举出一个正确事例得100分,错误不得分,超过时间(30秒)不得分.教师对学生所举事例作出中肯的评价,最后要求学生归类。
(1)利用声音传递信息。
比如:(2)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比如:3、播放《声的利用》课件4、归纳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七、巩固练习1、教材41页:1、22、《同步解析与测评》P13——14基础训练闯关:1、2、3、7.1 《力》【教材分析】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知识。
学好力的概念是今后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
【学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力已有许多感性认识,如何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知识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先让学生列举一些有关力的实例,然后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再通过实验现象概括出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最后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八年级物理上册 2.3声的利用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声的利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知识的应用。
2、通过学习课本内容,观察有关的实验、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利用方面的知识。
3、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声音在信息方面和传递能量方面的利用。
2、难点:学生对能量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
(观看有关视频资料,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师: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视频,猜测会发生什么现象。
(播放视频。
)师:女高音歌唱家为什么会这么厉害呢?要想知道答案,那么请认真学习本节内容:声的利用。
(打开幻灯片。
)师: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知识的应用。
2、新授环节<1>让学生自学课本声与信息部分的知识,完成导学案自学指导1(在大屏幕上打出:1、声与信息。
)师: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部分内容:声与信息师:下面请同学们完成导学案自学指导1。
<2>提问学生回答导学案1——4题。
重点让学生举出几个声传递信息的例子。
师:第1题,第2题,第3题,回答的非常好,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声传递信息的例子,谁能说一下?生:……师:大家回答的非常好,那么来看大屏幕上的几个例子。
(大屏幕展示图片等)师:……生:……<3>总结第一部分内容师:那么以上这些共同说明了?生:……声与能量。
(通过展示实验和阅读课本声与能量方面的知识,了解声在传递能量方面的应用)<1>实验展示,总结出声能传递能量师:接下来我们学习第二部分内容:声与能量。
(在屏幕上显示2、声与能量)师:我们先来做两个小实验。
(展示第一个实验,介绍实验器材)师: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办法能使蜡烛熄灭?生:用嘴吹或用手扇师:不管是嘴吹还是用手扇,我们都消耗了能量,这个能量使蜡烛熄灭。
生:是师:同学们,我用另外一种方法也可以使蜡烛熄灭,请注意观察。
(展示实验1)师:谁给蜡烛施加的能量呢?很明显是它,……这个实验就说明了声可以传递能量。
八年级物理上册 2.3声的利用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2)应用:超声除垢;超声碎石.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反思:
测试结果反思:
学
生
评
价
小组
一组
二组
三组
四组
五组
六组
平均分
检测成绩优异
课堂表现积极
进步幅度较大
主备人
备课组长
二次备课人
学科
物理
年级
八年
课题
声的利用
第
课时
总计
节
授课时间
月 日
教学媒介
出缺席
情况
教学目标
1、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2、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3、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重点
四、以学定教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适当加以补充
五、展示巩固
要求学生记住一些基础概念
六、当堂检测
学生独立完成当堂检测后互批
七、及时反馈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指导
声的利用
以
学
定
教
内 容
个性化修改
1、声与信息和声与能量的区别
2、例举声传递能量的实例.
板
书
第五节 声的利用
1.声与信息
回声定位(或回声测距)量的关系
学生以讨论的形式共同研究
教学环节时间分配
知识
回顾
出示
目标
自主
学习
以学
定教
展示
巩固
当堂
检测
及时
反馈
教
学
环
节
设
计
八年级物理上册 2.3声的利用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2.3声的利用学案(新版)新人教版1、2s听到回声,请问:小明距离高山多远?(当时气温是15℃)学习目标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自主学习自学提纲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38页---39页“声与信息”7分钟后回答下列问题(1)介绍蝙蝠采用回声定位来确定目标的位置(2)介绍声呐技术产生的背景以及现代声呐技术的应用方面(3)介绍B超在医学上的应用(4)超声波测出金属内部的伤痕声的利用学科课题声的利用第课时第小组班级姓名授课时间月日第节得分1、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某同学听到校园的钟发出“铛、铛铛”的声音时,就知道上课了。
这些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表明:只有回声比原声晚0、1s到达人耳,人才能将回声与原声区分开。
这时人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至少要_________________m。
(声速取340 m/s)3、在一个两端开口的纸筒的一端蒙上橡皮膜,用橡皮筋扎紧。
对着火焰敲橡皮膜,火焰会_________。
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下实例中不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是:( )A、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检查螺栓是否松动B、医生用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工作状况C、牙医用超声波洁牙D、利用声呐测海深5、蝙蝠夜间出来活动从来不会撞到墙壁、树枝上,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A、蝙蝠的眼睛有夜视功能B、夜晚有月光C、蝙蝠的嗅觉很好,可以嗅出前面是否有物体D、蝙蝠发出超声波可以在物体上返回,根据回声就可以判定物体的位置和距离6、下列现象或做法中不能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是:( )A、蝙蝠靠超声波捕食B、利用超声波消除肾结石患者的结石C、用声波清洗精细的机械D、人突然暴露在150dB的噪声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题号12345678910正误课堂展示次数课堂表现自我评价优秀□ 良好□ 一般□ 有待提高□纠错本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要求自主学习自学提纲二请同学们继续阅读教材3940页“声与能量”5分钟后回答下列问题1、介绍超声波清洗精细机械、2、介绍超声振动除结石的过程。
2.3声的利用(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2.3 声的利用(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我的教学设计意图是以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声的利用,并掌握声学基础知识。
通过设计一系列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声的利用,如回声定位、超声波等。
2. 掌握声学基础知识,如声音的传播、速度、频率等。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声的利用原理,如回声定位、超声波等。
2. 教学重点:声学基础知识,如声音的传播、速度、频率等。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PPT、实验器材(如声波发生器、接收器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记录表。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声的利用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声的利用,如回声定位、超声波等。
2. 讲解:讲解声学基础知识,如声音的传播、速度、频率等。
3. 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4. 讨论:小组内讨论实验结果,分析声的利用原理。
5. 展示:每个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分享学习心得。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声的利用原理,如回声定位、超声波等。
2. 活动难点:声学基础知识,如声音的传播、速度、频率等。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调查声的利用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医疗、工业等,下节课分享。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有几个关键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的。
引入环节的视频选择和讲解内容的精准度是学生能否对声的利用产生兴趣和理解的关键。
实验的设计和操作步骤的指导将直接影响学生对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再者,小组讨论和成果展示的环节将锻炼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这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点。
课后的反思和拓展延伸将是我检验教学效果和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的手段。
关于视频的选择,我需要确保它既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够准确地传达声的利用的概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3声的利用教学设计

1.教学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声音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
(2)声音的三大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有哪些?
(3)声波传播速度受哪些因素影响?
(4)声音能量是如何被利用的?
2.教师指导:在各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小组成果展示: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成果分享,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
(1)判断题: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对/错)
(2)选择题:声波在以下哪种介质中传播速度最快?(A.空气B.水C.铁棒)
(3)简答题:请列举三个声音的三大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4)应用题:假设有一声源,距离你10米,声音传播速度为340m/s,声音从声源传播到你的耳朵需要多长时间?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声音的三大特性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声波的传播速度及影响因素;声音能量的概念及其利用。
2.能力重点: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难点解析:
4.让学生掌握声音能量的概念,理解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的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途径探究声音的传播和特性。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视频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声音的传播过程和声现象。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声音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能够感知到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变化,但对于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深入理解尚显不足。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声波传播的原理和声学应用了解有限,需要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引导他们从直观感受上升到理性认识。此外,学生在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方面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3《声的利用》教学设计

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个与声音相关的创新项目,如噪声监测器、智能音响等,并撰写项目报告活中的声音问题,如降低厨房噪声、改善家庭音响效果等,并记录解决过程。
作业要求:
1.同学们要认真完成作业,注重思考和实践,提高自身能力。
2.作业完成后,及时进行自我检查,确保质量。
2.观察与思考:
(1)在生活中寻找声音传播速度差异的实例,如在不同环境中听到同一声源的声音差异,并简要分析原因。
(2)观察并记录一天中不同时间段,同一地点的噪声水平,思考噪声对生活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3.小组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以下活动:
(1)设计一个利用回声定位的实验或游戏,并撰写实验报告。
(2)调查生活中声音的利用,如音乐、通信、医学等领域,制作成PPT,进行课堂分享。
3.个性化教学:
(1)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
(2)鼓励学生提问,充分尊重他们的想法,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3)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关心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自信心。
4.教学评价:
(1)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小组分享、课后实践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声音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掌握了声音的基本特性,但对声音的传播、应用等方面了解有限。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备较强的探究欲望。因此,在本章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此外,学生在学习方法上,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实验能力,但分析、归纳能力尚需加强。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从而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
八年级物理上册2.3声的利用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第3节声的利用教学过程设计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声音,每个生命都是伴随着啼哭声来到这个世界。
医生通过听诊器听到的声音可以诊断疾病;开车时,如果听得到消防车或救护车的鸣笛声,一定要礼让;每天我们听着教室喇叭里的音乐声来上、课,而过去是听到钟声上、下课。
听诊器礼让消防车下课的钟声其实,声在生活实际、工农业生产、医疗、等现代科技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我们来一起了解-------声的利用。
新课学习一、声与信息1.声音是人们获取信息不可缺少的渠道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我们彼此之间的谈话,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课声,同学们在课下的交流声等,不都是在传递信息吗?轰隆隆的雷声──预示下雨听敲铁轨的声音──判断螺栓松动“闻”有听的意思,听声音断病通过广播,听新闻,欣赏音乐【想想议议】自然界中的声现象实在是太多了。
除了人类,动物中也有不少是利用声的高手。
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大象无声的交流——次声波大象的活动是在无声无息中进行的,实际上它们是在用一种我们听不到的声音在进行交流,这就是次声波。
这些“悄悄话”蕴藏多种信息。
2.次声波传递信息(1)次声波指振动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大自然的许多活动,如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等,都伴随有次声波。
次声波水母(2)次声波的特点:破坏力强、能量大、传播距离远。
人类听不到次声波,但是某些动物却可以感受到,通过灵敏的声学仪器也能接收次声波。
处理这些信息,可以确定这些活动发生的方位和强度2005年海啸死亡人数和其强大的破坏力:印度洋海啸发生在2004年12月26日,这次地震发生的范围主要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
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给印尼、斯里兰卡、泰国、印度、马尔代夫等国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印度洋大地震和海啸在印度夺去约10000人性命,斯里兰卡40000余人遇难,而印尼的死伤人数为23万人之多。
这可能是近200多年来死伤最惨重的海啸灾难。
但是,大多数海洋生物可以存活,水母就是其中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节声的利用
学习目标
1.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2.知道利用声可以传递各种信息和能量、回声定位、“B超”等.
自主探究
知识点一:声与信息
请同学们预习课本,再独立完成下面的题目,之后小组内交流,看哪个组做得既快又好.
1.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说明了通过声能获得.
2.蝙蝠发出的是人耳听不到的,采用的方法,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利用这一系统,人们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
3.医生向病人体内发射超声波,同时接收体内脏器的反射波,反射波所携带的信息通过处理后显示在屏幕上.这就是平时说的.
4.你还能举出哪些声传递信息的例子?
【反馈练习】
1.以下实例中不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是( )
A.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检查螺栓是否松动
B.医生用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工作状况
C.牙医用超声波洁牙
D.利用声呐测海深
2.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某同学听到校园的钟发出“铛铛铛”的声音时,就知道上课了.这些说明了.
3.有一艘在海面的渔船向水下的鱼群发出一个声信号,0.05秒后听到了这个声信号的回音,要计算出这个深度,还需要什么条件?鱼群大约在海底多深?
知识点二:声与能量
请同学们预习课本,再独立完成下面的题目,之后小组内交流,看哪个组做得既快又好.
1.将点燃的蜡烛放在正在播音的喇叭前,会发现火焰摇曳,这是什么原因?
答:说明声波能传递.
2.讨论在生活、生产中哪些方面运用了声传递能量的知识.
【反馈练习】
1.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超声波的是( )
A.发出声波探测大钢板内有无裂痕
B.用听诊器检查病人心肺的工作情况
C.发出声波检查胎儿在母体内的发育情况
D.发出声波切削坚硬的金刚石
2.如图,将两个相同音叉并排放好,乒乓球靠着音叉B,当敲响音叉A时,会发生的现象是,这说明了声音传递能量.
课堂检测
1.利用“B超”可以帮助医生确定人体内脏器的情况,这是因为( )
A.“B超”声波的频率很大
B.“B超”声波的能量很大
C.“B超”声波进入人体,可在脏器上发生反射,反射波带有信息
D.“B超”声波进入人体可穿透内部脏器治病
2.以下利用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的是( )
A.大象的“声音”交流
B.蝙蝠的“回声”定位
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
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
3.以下事例中,不能说明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
A.利用超声波在液体中产生激烈的振动,用来清洗钟表、眼镜等
B.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
C.利用超声波将药物击碎后与空气混合形成“药雾”
D.根据隆隆的雷声,我们可以判断出大雨将至
4.魔术师表演“会跳舞的火焰”节目时,先在平台上点燃一支蜡烛,然后手持一面小鼓置于蜡烛附近,鼓面面对烛火.当他敲响小鼓,烛火就随着鼓声舞动.这一现象说明( )
A.魔术师有一种神奇的力量
B.鼓面振动发声,声波能传递能量
C.听到的鼓声是鼓面振动产生的超声波
D.鼓面振动产生了电磁波
5.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 s后接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为 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 1 500 m/s),这种方法(填“能”或“不能”)用来测量月亮到地球之间的距离,因为.
参考答案
自主探究
知识点一
1.信息
2.超声波回声定位声呐
3.B超
4.闻雷知雨;闻其声,知其人等.
【反馈练习】
1.C
2.声音能传递信息
3.答案:见解析
解析:需要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1 540 m/s.
s=vt=×1 540 m/s×0.05 s=38.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