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具有魅力的基本技巧

合集下载

朗诵技巧和方法

朗诵技巧和方法

朗诵技巧和方法
朗诵是一种通过声音表达文学作品、诗歌等内容的艺术形式。

正确的朗诵技巧和方法可以帮助提高表达效果,增加听众的享受。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朗诵技巧和方法:
1. 瞻视观众:朗诵时要保持目光放松,可以适度眺望观众。

这样可以增加沟通和互动的感觉,让观众更容易与你产生共鸣。

2. 声音控制:朗诵时要注意声音的高低、快慢、起伏等变化。

适度地运用音量和节奏的变化可以增强表达的效果,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3. 语调和语气:朗诵时要注意语调和语气的准确表达。

不同的段落和情感需要有相应的语调和语气变化,以使文学作品更生动、有趣。

4. 手势和身体语言:适度运用手势和身体语言可以增加表达的力度和表现力。

用手指、肢体等配合词句的表达,可以更好地让观众理解和感受你所朗诵的内容。

5. 感情的投入:朗诵是一种情感表达的艺术形式,因此在表达时要充分投入自己的感情。

通过情感的传递,能够更好地与听众建立情感共鸣,让他们更能理解和体验朗诵的内容。

6. 声音准备和体力训练:朗诵需要对声音的掌控和体力的支持。

因此,可以做一些声音发声练习,如放松颈部和喉咙肌肉,进行呼吸控制等。

同时,也可以进行一些体力训练,增强体力,
以支持长时间的朗诵表演。

7. 学习模仿:可以通过学习优秀的朗诵者,模仿他们的表达方式,学习他们的技巧和方法。

通过不断的观察和实践,提高自己的朗诵水平。

最重要的是要不断地练习和改善,进一步磨砺自己的朗诵技巧。

随着经验和技巧的积累,你的朗诵水平会不断提高。

朗诵诗歌的技巧

朗诵诗歌的技巧

朗诵诗歌的技巧
朗诵诗歌是一种艺术表演形式,旨在通过声音、肢体语言和情感表达来传递诗歌的美感和内涵。

以下是一些基本的朗诵技巧:
1. 理解诗歌内容:在朗诵前,务必彻底理解诗歌的主题、情感和意图。

了解诗人的背景和时代背景也有助于更深刻地把握诗歌的精神。

2. 分析诗歌结构: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押韵模式。

了解哪些部分应该慢读,哪些部分应该快速朗诵,以及在哪里停顿或加强语调。

3. 掌握呼吸控制:正确的呼吸方法是朗诵成功的关键。

学习使用腹部呼吸,保持声音稳定,避免断断续续或失去控制。

4. 语音练习:练习清晰的发音和适当的语调变化。

注意元音的饱满和辅音的清晰,使听众能够容易理解你的朗诵。

5. 情感投入: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诗歌中,让听众感受到你所传达的喜怒哀乐。

情感的真挚流露能够增强朗诵的感
染力。

6. 肢体语言:使用手势和面部表情来增强朗诵效果。

肢体语言应该自然、协调,不应过于夸张或造作。

7. 眼神交流:如果可能的话,与听众进行眼神交流。

这可以帮助建立与听众之间的联系,增加朗诵的吸引力。

8. 排练和修正:多次排练,不断修正你的朗诵方式。

可以录音或录像自己的朗诵,然后审视哪些地方可以改进。

9. 适应环境:熟悉朗诵的场地和设备,比如麦克风的位置和音响系统的布局。

10. 穿着打扮:选择合适的服装和仪表,以符合朗诵的场合和诗歌的风格。

通过以上技巧的练习和应用,你可以提高朗诵诗歌的水平,更有效地传达诗歌的魅力。

使朗诵具有魅力的基本技巧 5页

使朗诵具有魅力的基本技巧 5页

朗诵具有魅力的基本技巧朗诵是声音的艺术,是通过我们优美的声音,把作品的情感和意境表现出来、传达给观众。

所以,朗诵的魅力,首先取决于声音的魅力。

取决于每一个字的发音;取决于每一句话的句调、语速;取决于各种技巧在整篇朗诵中的运用。

分四个大方面来与大家交流。

一、发好每一个字的音是朗诵具有魅力的前提条件1,气出丹田,声音气魄。

气是声之源,声基于气,行家说:“气足声则亮、气充则声远、气满则声厚重”。

我们常常羡慕别人的声音亮、浑厚。

为什么?就是底气足。

怎样才能有底气?就是在吐字之前,要做好充分地准备——储存气息。

把嘴闭紧,用鼻子深深地吸一口气,将气吸到胸腔,然后再将气压入腹腔,把气运到双肋下腰部,把气储存在丹田附近,待朗诵时再吐出来。

这样在吐字时,就有一种像火山要爆发的气势,一股强有力的气流冲破你的双唇,喷薄而出。

发出的音有气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

白日依山尽。

声音不是软绵绵、轻飘飘地无精打采的吐出去,而是有力量、有精神头。

特别是第一个字,需要有力度、而我们又憋足了气,就必然有力度,这样就会把听众吸引住,让他想要往下听,而且有一种不想听都不行的架势。

为你的朗诵开一个好头。

那么怎样储备这些底气?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已经在运用。

当我们面对一朵芳香四溢的鲜花时,会情不自禁地用鼻子深深地吸一口气,使花香沁入肺腑,然后很陶醉地说:“啊,香、真香”。

这时你自己也会感觉到,说出的话与平常不一样,有一种诗人的味道。

这就是因为我们在说话前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在往外吐气时就有不同的效果。

这就是有名的“闻花香“吸气方法。

但这种“闻花香”的方法,只是把气吸到肺腔,没有把它保存起来,而且在朗诵过程中,也不能总做这样的大呼吸,这就需要技巧:把气吸到肺腔,然后把吸进来的气息压入腹腔,在腹腔储存,待朗诵过程中,慢慢运用。

这一切都在暗里操作,这样的运气方式,称“偷气”。

我们经常用“闻花香”的方法练习吸气、储气,吐气,久而久之,就自然的会掌握一些运气的要领。

十二种朗诵技巧范文

十二种朗诵技巧范文

十二种朗诵技巧范文朗诵是一门表演艺术,通过声音和语言的表达,诠释文字的内涵和情感。

为了让朗诵更有魅力和吸引力,演员需要运用一些技巧和方法。

下面将介绍十二种常用的朗诵技巧。

1.节奏感:朗诵需要有明确的节奏感,通过音节的长短、停顿的处理来控制节奏,使整个朗诵既有韵律感又有流畅感。

2.语速控制:朗诵时要恰当地控制语速,根据情感和表达的需要,适时加快或减慢语速,形成动态的效果。

3.音量变化:朗诵需要通过音量的变化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强调重点,可以适当加大音量以突出重要部分,或减小音量以展示内敛和柔和的感觉。

4.音调处理:朗诵的音调要求流畅自然,注意控制好升降调的平衡,使语音饱满有力,韵律感强烈。

5.发音准确:朗诵时要注意发音的准确性,特别是对于一些复杂的音节和音素,要练好发音,使听众能清晰地听到每一个音节。

6.情感表达:朗诵是一种情感表达的艺术形式,演员需要通过声音的变化和语音的处理来传递情感,使听众能够感受到文字所表达的情感。

7.声音效果:朗诵可以运用一些声音效果,如突然变小或变大的声音、仿生声等来增加表演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8.声音色彩:朗诵时可以通过控制咬字的力度、声带的松紧等方式来调整声音的色彩,使之更加丰富多样。

10.肢体语言:朗诵时可以适当运用一些肢体语言来增加表演的力度和形象感,如手势、身体的运动等。

11.重点突出:朗诵中可以通过停顿、语气的强调等手法来突出重点,使文字表达更加生动有力。

12.语音修饰:朗诵中可以运用一些语音修饰技巧,如加重声调、延长音长等来调整表达的效果,使之更加适合表演的需要。

以上是常用的一些朗诵技巧,演员可以根据具体的作品和表演需求,灵活运用这些技巧来提升朗诵的表演效果。

同时,还需要不断的练习和积累,提高口才和表演能力,使自己的朗诵更加出色和吸引人。

诗歌朗诵要领和技巧

诗歌朗诵要领和技巧

诗歌朗诵要领和技巧
诗歌朗诵要领和技巧:
诗歌朗诵是一种艺术技巧,学习诗歌朗诵要注意以下几点:
1.理解诗歌:要想把诗歌朗诵好,要求读者要理解其中的内涵和思想意向。

2.引起共鸣:正确把握诗歌的语调和抑扬顿挫,有效传达诗句情感感染力,以
让聆听者产生共鸣感。

3.加入情绪:在诗歌朗诵过程中,可以加入言语不和诗句语气相符的情绪,以
获得良好的表现效果。

4.控制发音:诗歌朗诵要控制发音,让诗中的气息鼓动起来,才能准确表达情绪,暗示诗歌的深意。

5.改变语速:在朗诵诗歌的同时,要注意改变语速,概括总结诗句内容要加快
速度,重复反复的句子要改变语速使其丰富起来。

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想要把诗歌朗诵出来能够产生感染力必须要把握好这几点,才能更好地表达出去,使诗歌被展示得更具有高贵华美和细腻感染力。

在朗诵诗歌之前,首先要熟悉诗歌,要学会细心和耐心把握这些关键要素,让
自己能demo得从容、流畅、有力、恰当,使观众感受到诗歌中独特的情感与思想,然后再深入把握诗歌的文字、气息、韵律,把握好诗歌朗诵的要领和技巧,把自己的才艺发挥出来,使观众产生共鸣,让自己更能把诗歌朗诵出来。

诗歌朗诵不仅是一种美妙的艺术形式,更是一种表达能力,一个人学会诗歌朗诵,不仅仅要把握要领、技巧,更要注入一种属于自己的感情,真正把情感表达出来,生动传递诗歌中的美丽,展现出自己朗诵诗歌的魅力。

朗诵的五种基本技巧

朗诵的五种基本技巧

朗诵的五种基本技巧
1. 音调和语调,朗诵者需要注意音调和语调的运用,通过提高或降低音调来表达文字的情感和意义。

合适的语调可以使文字更加生动和有感情色彩。

2. 语速和节奏,适当的语速和节奏可以增强朗诵的表现力。

通过控制语速和节奏,朗诵者可以突出文字的重点,让听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字的内涵。

3. 声音的清晰和准确,清晰的发音和准确的语音可以让听众更容易理解朗诵者表达的内容。

朗诵者需要注意发音的准确性和清晰度,避免模糊不清或者含糊不清的发音。

4. 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除了声音,朗诵者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也是朗诵的重要表现手段。

适当的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可以增强朗诵的表现力,使文字更加生动和有趣。

5. 情感表达,朗诵需要表达文字所包含的情感,包括喜怒哀乐等。

朗诵者需要通过声音、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来传达文字所表达的情感,使听众能够更好地感受到文字的情感和意义。

这些基本技巧是朗诵中非常重要的,通过运用这些技巧,朗诵者可以更好地传达文字的内涵和情感,使听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朗诵的魅力。

12条实用的朗诵技巧

12条实用的朗诵技巧

12条实用的朗诵技巧朗诵是一种有节奏、有韵律的朗读方式,可以更好地传达文本的情感和意义。

为了提升朗诵的效果,以下是12条实用的朗诵技巧:1.熟悉文本:在开始朗诵之前,要充分理解和熟悉所要朗诵的文本。

阅读并理解文本中的意义和情感,这样才能更好地传达给听众。

2.控制声音:朗诵中的声音要有节奏和韵律感。

学会掌握声音的高低、长短、快慢等,使得朗诵更加生动有趣。

3.使用感情:朗诵不仅仅是读出文字,更重要的是传达文字中的情感。

在适当的地方运用声音的情感色彩,使得朗诵更有感染力。

4.控制呼吸:呼吸是朗诵中的重要要素。

学会控制呼吸的深浅和节奏,使得朗诵更加顺畅流畅。

5.注重停顿:学会在适当的地方进行停顿,可以突出文本的重要信息和思考的空间。

6.利用声音修饰手段:学会使用音调的变化、音量的调整、语速的快慢等方式,使得朗诵更加生动有趣。

7.强调重点词语:通过语音和语调的调整,可以强调文本中的关键词语,使得朗诵更加清晰和有力。

8.适当运用肢体语言:适当的肢体语言可以帮助传递文本中的情感和意义。

通过手势和身体动作的运用,可以使得朗诵更加生动活泼。

9.学会调整节奏:根据文本的内容和情感的变化,学会调整朗诵中的节奏。

快慢交替、起伏变化的节奏可以使得朗诵更加丰富多样。

10.注重语气:在朗诵中,语气的使用可以使得文本更加生动有趣。

通过调整语气的轻重、强弱、喜怒哀乐等方式,可以使得朗诵更有表现力。

11.合理运用音频设备:如果场地较大或声音需要放大时,可以适当利用音频设备,确保声音的传播效果。

12.引用适当的文化元素:通过引用适当的文化元素,可以使得朗诵更加丰富多样。

可以引用一些名言、诗句、歌词等,使得朗诵更具有文化内涵。

总之,通过掌握这些实用的朗诵技巧,可以提升朗诵的效果,使得文字更加生动有趣,更好地传递给听众。

朗诵的技巧是什么

朗诵的技巧是什么

朗诵的技巧是什么朗诵是一种通过声音和语调来表达文字的艺术形式。

它要求朗诵者具备一定的技巧和实践经验,以便能够准确地传达文字的意义和情感。

以下是一些朗诵的技巧:1.音色控制:朗诵者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音色,使其与朗诵的文字和情感相得益彰。

可以通过调整音频录制设备或者使用声音后期处理软件等方式来进行音色改变。

2.语调变化:朗诵时应该提高对语调的敏感度,根据文字的意义和情感变化进行语调上的调整。

可以通过变化声音的高低、速度和音量来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3.断句和停顿:合理地分割句子和段落,并在适当的位置停顿,可以帮助听众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朗诵的内容。

适当的停顿和断句可以使朗诵更加流畅和有感染力。

4.意境再现:朗诵者应该通过声音和语调来营造出文字所描述的特定情感和意境。

可以通过调整音量、语速、语调、音色等手段来表达文字所要表达的情感,从而创造出逼真而生动的意境。

5.身体语言和姿势:朗诵不仅仅是声音的表达,还包括身体语言和姿势的表达。

朗诵者应该注意自己的姿势和呼吸,保持身体的平衡和舒适,使其与声音的表达相得益彰。

6.语气和情感的表达:朗诵是要传达文字的情感和意义,因此朗诵者应该学会通过声音和语调来表达出文字的情感。

可以通过变化口气、音量、强弱等来表达出喜怒哀乐等不同的情感。

7.语音准确性:朗诵者应该注意语音的准确性,特别是发音和语调的准确性。

可以通过练习发音和语调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准确性,以便更好地传达出文字的意义和情感。

8.异常声音表达:朗诵时可以通过使用一些特殊的声音效果来增加表现力,比如模仿动物的声音、人物的特殊说话方式等。

但是要注意适度使用,不要过度夸张,以免影响朗诵的整体效果。

9.注重细节:朗诵时应该注意细节的处理,比如在适当的位置加入适度的停顿,注意语气的变化,调整音量的大小等。

这些细节的处理可以使朗诵更加生动、有层次感。

10.增加个人风格:每个朗诵者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可以通过一些个人的特色来丰富朗诵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朗诵具有魅力的基本技巧林松梅把我在学习诗歌朗诵方面的收获、感悟与快乐、向大家汇报、与诗友分享。

朗诵是声音的艺术,是通过我们优美的声音,把作品的情感和意境表现出来、传达给观众。

所以,朗诵的魅力,首先取决于声音的魅力。

取决于每一个字的发音;取决于每一句话的句调、语速;取决于各种技巧在整篇朗诵中的运用。

分四个大方面来与大家交流。

一、发好每一个字的音是朗诵具有魅力的前提条件1,气出丹田,声音气魄。

气是声之源,声基于气,行家说:“气足声则亮、气充则声远、气满则声厚重”。

我们常常羡慕别人的声音亮、浑厚。

为什么?就是底气足。

怎样才能有底气?就是在吐字之前,要做好充分地准备——储存气息。

把嘴闭紧,用鼻子深深地吸一口气,将气吸到胸腔,然后再将气压入腹腔,把气运到双肋下腰部,把气储存在丹田附近,待朗诵时再吐出来。

这样在吐字时,就有一种像火山要爆发的气势,一股强有力的气流冲破你的双唇,喷薄而出。

发出的音有气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

白日依山尽。

声音不是软绵绵、轻飘飘地无精打采的吐出去,而是有力量、有精神头。

特别是第一个字,需要有力度、而我们又憋足了气,就必然有力度,这样就会把听众吸引住,让他想要往下听,而且有一种不想听都不行的架势。

为你的朗诵开一个好头。

那么怎样储备这些底气?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已经在运用。

当我们面对一朵芳香四溢的鲜花时,会情不自禁地用鼻子深深地吸一口气,使花香沁入肺腑,然后很陶醉地说:“啊,香、真香”。

这时你自己也会感觉到,说出的话与平常不一样,有一种诗人的味道。

这就是因为我们在说话前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在往外吐气时就有不同的效果。

这就是有名的“闻花香“吸气方法。

但这种“闻花香”的方法,只是把气吸到肺腔,没有把它保存起来,而且在朗诵过程中,也不能总做这样的大呼吸,这就需要技巧:把气吸到肺腔,然后把吸进来的气息压入腹腔,在腹腔储存,待朗诵过程中,慢慢运用。

这一切都在暗里操作,这样的运气方式,称“偷气”。

我们经常用“闻花香”的方法练习吸气、储气,吐气,久而久之,就自然的会掌握一些运气的要领。

这是说气息,那么发出的音有何特点?2,音在高位,声美动听声音有三种:白声、美声、躁声。

白声就是我们平常讲话的声音,是先天的。

美声是经过包装、训练的声音。

朗诵、主持、歌唱家的声音都是经过训练、包装的,是一种悦耳的声音,称美声。

这种声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常运用。

如对面山上有一个人,你要喊他,有两种喊法:(示范一用白声)声音是从嗓子眼附近发出,声音低位、压抑、很累,甚至声嘶力竭的感觉。

另一种用美声,声音柔和,响亮、悦耳动听、传得远、轻松、有穿透力,声音就像穿过时空,传到对方的耳朵里,这就是美声。

美声有特点:一是发出来的音在高位置上;二是发出来的音在口腔、鼻腔、脑腔形成共鸣音。

这种美声怎样才能发出来的?是不是很难?是的,但也不是神秘的不得了。

也很简单,前提是气出丹田。

就是吐字前是否把气储备足啦?是不是深深地吸一口气,然后把气息运到肋下腰部,气再从丹田出来。

如果是这样,往外呼气、吐字时的声音就一定在高位置上。

而且发出来的音一定会在你的口腔、鼻腔、脑腔形成共鸣音。

就一定是美声,这种发音你不让它美都不行,但美的程度不同。

所以,发美声并不难,难的是坚持。

我们晨练时,在高山、在空旷的原野、在大海边,经常练向远处喊人的那种发音方式;经常大声朗读,能够锻炼声音的字的发音,如大、山、海、翁、嗡等字,对运气、对亮嗓子都有帮助的。

经常这样练习,可使我们声音洪亮,声音年轻。

不仅朗诵需要、说话也好听,人也自然不衰老。

我相信不论多大年龄,只要坚持经常练习,我们一定会有所提高,一定会越来越年轻。

,3,吐字清晰,铿锵有力朗诵要取得好的效果,必须将每一个字,都要实实在在、清清楚楚、扎扎实实地送进每位听众的耳朵里。

任何一个字都不能是轻飘飘的、随便地吐出来,一定要有精神头。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

每个字都要有力度。

朗诵中每一个字的发音,就像写字一样、每个字有其间架结构,有横、竖、撇、奈、点。

每一个笔划的起笔、落笔。

都是有一定的章法、力度。

这样的写出来的字,才会有神韵、帅气、美丽动人。

每个字的音也如此,字的音也有结构:有字头音、字腹音、和字尾音,要使字发出来的音美,字音的每一部分一定要到位。

说白啦,就是每个字都要咬实、清晰、有力度。

即使是轻声读字,也要把这个字咬实了,只不过声音小罢了。

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开头的几句:轻轻的我走啦,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4,说普通话,音准调正就是说朗诵要说普通话。

朗诵时每个字的音要准,平舌、卷舌要分得清;调要正,四声的发音分明。

所以,要想朗诵效果好,一定学说普通话,发音标准、音调正确。

以上讲这些是就一个字的发音而言,那么怎样朗诵好每一句话?就是声音在运动中的技巧。

二、语调的抑扬顿挫,是朗诵好每一句话的关键。

字有字调:就是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句有句调:就是一句话中的抑扬顿挫。

也叫语调。

1,一句话中的抑扬顿挫抑:降调,声音前高后低,语气渐降、句尾低沉。

杨:升调,前低后高,语气上升,句尾上扬。

顿:停顿。

挫:转折。

就是说在朗诵时,声音不是一个调子下来,不是平铺直叙、平平淡淡。

而是高低起伏,停顿转折,这样朗诵的效果就会悠扬动听。

但问题是我们把握不准那个字该抑,那个字该扬,那个字该停顿,那个字该转折。

句子语调中的降低、升高、停顿、转折取决于什么?它取决我们对作品的理解程度、情感的表达的方式、意境的升华能力、对作品再创造的艺术水准等方面。

但也有一些可循的规律,如,要尾音低沉,前面就需杨起。

当很激动声音越来越高,前面就一定抑,声音要低。

我侧重讲停顿、重音、语速的规律2,停顿。

是指在诵诵时语句或词语之间声音上的间歇。

停顿,很重要。

利用停顿,可突出重点,提高表达力度。

那么一句话中该在什么地方停顿?有如下几种情况:(1),主谓语间的停顿,我骄傲。

我是中国人。

(2),如修饰词与中心词之间的停顿,远远的街灯亮了。

(3),介词后的停顿,从黄昏到夜阑,在苍茫的海上(4),。

动词后的停顿,望长城内外。

诗词里叫一字顿。

我列举的这些都是在句子没有标点符号,在朗诵时需要停顿,停顿的时间长短,应根据上下文内容适当酌定。

3,重音。

一句话中重音的运用也十分重要。

由于重音的位的不同,语句的意思也会有很大的差异。

如我不会写诗,这几个字。

由于重音不同,句子的意思就会改变。

我不会写诗,强调我不会,可能他会。

我不会写诗,强调写诗,潜在意识我会朗诵。

我不会写诗,强调诗,潜在意识我会散文语法重音在短剧中常见的规律:(1),谓语部分常重读。

如,太阳出来了,水开了(2),修饰词常重读。

这是一张美丽的图画。

(3),动词后面的补语常重读。

跑得像飞一样快4),有些代词常重度。

什么是理想。

这是什么。

(5),数量结构一般重读。

王大爷有五只羊。

在一句话里,如果成分较多,这就有主次重音之分。

一般优先定语、状语、补语等连带部分。

3,语速。

是指朗诵时,每个字运动的速度,即每个音节的长短及音节之间连接的松紧程度。

朗诵的速度是与作品的思想内容相联系的。

一般来说,热烈、欢快、兴奋、紧张的内容语速要快一些;平静、庄重、悲伤、沉重、追忆的内容语速要慢一些;而一般的叙述、说明、议论则用中速。

就是说朗诵的语速,应有快有慢,而不应一律以一种速度朗读下来。

以上讲的是诗词朗诵时,一句话朗诵的技巧:语调有抑扬顿挫;语流有轻重缓急;语速有长短快慢。

掌握这些技巧,直接关系到一篇、一首诗词的朗诵效果。

那么如何朗诵好一篇文章、一首诗词?就是这些技巧的综合运用。

三、把握好节奏是朗诵整篇作品的关键节奏是针对一段话、一篇文章而言的。

朗诵与音乐一样也有节奏。

朗诵的节奏是指在一定思想感情支配下,语音形式上呈现出的语调的抑扬顿挫;语流的轻重缓急;语速的长短快慢,循环往返的现象。

朗诵作品时对语调、语速、重音和停连等技巧的恰如其分地组合、运用,就会使听众感到朗诵非常有节奏感。

和谐悦耳、悠扬动听。

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感觉没听够似的。

一篇诗词与文章的节奏大致有四种类型:1,轻快型。

这种节奏语速较快、声请不着力,其特点是:多连少停、多轻少重、多杨少抑、。

如朗诵朱自清的《春》时,就是用轻快的节奏。

盼望着、盼望着。

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2,沉稳型。

这种节奏语速较缓、声音强而有力、其特点是:多停少连、多重少轻、多抑少杨、语流平稳持重。

如,鲁迅在“柔石等志士无辜被害”时连夜写的这首诗: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霓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朋友无辜被害,作者悲愤欲绝,彻夜难眠而写成此诗,表示对反动派的强烈控诉,对烈士的无限哀思。

因此。

在朗诵这首诗时,必须把作者的这种思想感情充分表现出来,则需采用缓慢的语速、深沉而有力的声音,让观众感受到作者内心蕴含着“地下火在燃烧”似的那种激情。

,3,舒缓型。

节奏语速较缓,多连少停,气长、音清,声音较高但不着力。

用来表现心情舒展的情感,描写抒情或非常幽静的场面。

如朗诵毛泽东的《沁园春.雪》4,强疾型。

这种节奏语速较快、音强而有力。

其特点是:多连少停、多重少轻、多杨少抑用来表达激动并难以忘怀或紧张急迫的心情。

如,《海燕》。

以上说的四种节奏,也绝不是孤立的运用,一个作品、一首诗词不可能只有一种节奏,因此。

朗诵时要随着内容及感情的变化,恰如其分的运用不同的节奏。

才能把作品的情景和作者的情感形象鲜明的表现出来,从而感染听众。

下面我再概括地讲一下各种文体诗的朗诵四、各种文体诗词朗诵的技巧1,古诗词的朗诵。

(1),感情充沛。

古体诗词大多是作者有感而发,语言凝练。

因此,在朗诵前要了解作者的心境,以作者的身份去朗诵,才能找到鲜明的情感与节奏。

我们善于写古体诗,且诗朗诵自己的作品。

感情充沛是没有问题的。

关键是分好音部。

(2),分好音部。

音部是指词或词组间,因表达语意,而拖长语音形成的间隔。

分析好诗词的音部是古诗词朗诵的基本环节。

音部确定后,即产生节奏。

如王之涣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音部是这样分的:王之涣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平仄相映。

平声字一般声调高昂而稍长:仄声字一般声调降抑而急促。

在古诗词里,平仄搭配都遵循一定规律的。

朗诵时平声字悠扬绵长:仄声字顿挫收敛。

由此形成高低升降、互为映衬,使音调铿锵、语气优美听起来就非常好听、和谐悦耳。

(4),节奏鲜明。

古诗词是讲究合辄押韵。

在朗诵时要把韵脚读得稍重一些,然后再根据作品内容,和所要体现的思想感情、将诗句的语调、语速合理安排,就会节奏鲜明的朗诵出来。

2,现代诗的朗诵现代诗较古体律诗在结构、韵律等方面较为自由的一种诗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