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的十大副作用

合集下载

注射胰岛素的副作用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注射胰岛素的副作用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2014.01临床经验104随着糖尿病的患病率和糖尿病患者数量急剧上升,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给人类的健康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担。

胰岛素治疗是控制高血糖重要手段。

因此提高应对胰岛素副作用的能力至关重要。

1 注射胰岛素的副作用1.1 低血糖反应1.1.1 原因注射胰岛素后没有及时进餐或进餐延迟、进食过少,胰岛素剂量过大、运动量过多;进餐前剧烈运动,没有及时加餐;空腹饮酒或饮酒后运动;肌肉注射均可发生低血糖反应。

1.1.2 预防措施为了避免在使用胰岛素的过程中出现低血糖反应,必须从小剂量开始使用,谨慎调整剂量,密切的监测血糖,应用胰岛素时应注意剂量准确,及时进餐定期更换注射部位,注射时抽回血,勿注入血管或肌肉。

跑步时避免在大腿前侧和外侧注射,防止胰岛素吸收过快引起低血糖。

随身携带糖果或甜点,以便在出现低血糖反应时能随时自我救治。

1.2 疼痛经研究证实在各种导致患者接受胰岛素治疗依从性差的原因中,因注射疼痛导致的不愿进行胰岛素治疗的比例达50.8% 。

1.2.1 原因(1)低温的胰岛素会诱发疼痛和不适;(2)用酒精消毒皮肤表面未干燥,酒精从针眼带到皮下引起疼痛;(3) 体毛根部附近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在体毛根部注射增加机体对疼痛的敏感性;(4)针头多次使用会造成针尖钝化,针头表面的润滑层脱落,增加患者疼痛;(5)患者异常敏感而感觉疼痛。

1.2.2 减轻疼痛的方法(1)室温保存正在使用的胰岛素;(2) 酒精彻底挥发后再进行注射;(3) 避免在体毛根部注射;(4)选择直径小、长度较短的针头;(5)针头不要重复使用;(6)进针速度要快,熟练掌握注射技术;(7)长度较短的针头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研究显示长度较短的针头(5MM )能显著降低出血,挫伤,和疼痛。

1.3 出血和淤血注射时针头会触及血管,导致局部出血注射胰岛素的副作用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郑桂玲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人民医院 江苏省徐州市 221006【摘 要】目的:探讨预见性分析注射胰岛素的副作用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胰岛素的生理作用

胰岛素的生理作用

• 2、体重增加。这也是胰岛素常见的副作用。 胰岛素可以促进体内蛋白质和脂肪的合成, 如果糖尿病病人采取胰岛素治疗后不进行 饮食控制,摄入热量过多,则造成体重的 逐渐增加。
• 3、屈光不正。主要出现在胰岛素使用初期, 且在胰岛素使用之前血糖水平较高的糖尿 病病人。这种副作用是暂时性的,随着胰 岛素使用时间的延长,血糖控制平稳后, 这种副作用就会逐渐消失。
• •
3、对蛋白质代谢的调节 胰岛素能促进氨基酸进入细胞,然后 直接作用于核糖体,促进蛋白质的合成。 它还能抑制蛋白质分解。
胰岛素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可能发生的副作用主要有:
• 1、低血糖反应。一般都是由于胰岛素用量 相对过大所致。为了避免在使用胰岛素的 过程中出现低血糖反应,必须从小剂量开 始使用,密切的监测血糖,逐渐调整胰岛 素的用量,使胰岛素的用量逐渐的达到既 能将血糖控制满意,又不至于出现低血糖 的合适剂量。
多品规的胰岛素制剂
方便病员使用,满足临床需要
从包装颜色区分胰岛素
01 02 03
常规胰岛素
中长效胰岛素
预混胰岛素
04
05
预填充制剂
不同含量
注射胰岛素的工具
01
请在此输入 您的文本。
02
胰岛素笔
03
请在此输 入您的文 本。
04
请在此输入 您的文本。
THANKS
一起学习,共同进步,改变糖尿病

• 4、水肿。胰岛素轻微的造成体内水钠潴留 的副作用,一部分病人注射胰岛素后可出 现轻度的颜面和肢体的水肿。 • 5、过敏反应。见于部分使用动物胰岛素的 病人,分为局部与全身过敏。局部过敏仅 为注射部位及周围出现斑丘疹瘙痒。全身 过敏可引起寻麻疹,极少数严重者可出现 过敏性休克。

胰岛素治疗的常见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

胰岛素治疗的常见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

胰岛素治疗的常见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作者:曹俊岭李宏范秀荣付鹏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08年第08期胰岛素可增加葡萄糖的利用,加速葡萄糖的无氧酵解和有氧氧化,抑制糖元分解和糖异生而降低血糖,临床上主要用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以及部分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治疗,也可用于细胞内缺钾的治疗。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者的增多和治疗方案的逐步成熟,胰岛素用于糖尿病的治疗使用越来越广泛,随之而来的不良反应发生也相应增多。

轻微的不良反应能引起患者的局部不适,而严重者甚至导致意识障碍或死亡,因此,减少胰岛素不良反应的发生对提高血糖控制达标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都有重要的意义。

现就近年来在临床上出现较多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概述如下。

低血糖反应为胰岛素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多种原因均可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如:胰岛素的应用剂量过大;混合胰岛素治疗时比例不恰当或预混制剂使用前未充分摇匀;注射胰岛素后未正常进食;高糖毒性纠正后胰岛素未及时减量:运动量增加;同时应用某些能增强胰岛素作用的非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如磺胺类、β-受体阻滞剂、水杨酸制剂等:女性月经前期,妊娠早期、分娩后;患者同时合并甲减、肝、肾功能不全等疾患;过度消瘦的患者因皮下脂肪层较薄,皮下注射深而变成肌内注射;饮酒等。

当不良反应发生时病人临床表现为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心悸、饥饿、焦虑、紧张、面色苍白、心动过速、冷汗及手足震颤。

脑部症状:精神不集中;思维、言语迟钝、头晕视物不清、焦虑不安、步态不稳、有些患者出现精神症状如狂躁、易怒、幻觉、表情特异等,若低血糖程度加重,可出现神志不清、肌肉颤动,最后导致昏迷、惊厥等。

有时由中效或长效胰岛素所引起的低血糖反应,因药物吸收缓慢,血糖是逐渐下降的,肾上腺素增多的反应轻而缓,病人可无自觉症状,一开始即为精神异常表现,这是因脑细胞缺糖导致大脑皮层功能障碍所致,病情较长且合并有植物神经病变者,当出现低血糖时无低血糖表现,因此,护理人员应在胰岛素注射后作用最强时,密切观察病人有无低血糖症状出现。

胰岛素的不良反应

胰岛素的不良反应

重症
静滴 糖水
一般低血糖:
服用阿卡波糖:
血糖低于
使用长效口服药
进食饼干、糖果
、水果等。
进食奶制品、蜂
蜜等。
3.9mmol/L,
无昏迷、无意识 障碍者。
物或胰岛素,有
意识障碍者。
注射部位感染
临床表现及处理
注射部位感染
皮肤严格消毒,消毒液 每周更换 针头一打一丢弃,及时 更换针头。
消毒不 彻底 胰岛素 过期
临床表现
每天使用的胰岛素剂量超过100U。
胰岛素抵抗指数 ÷22.5 胰岛素分泌指数 腹血糖 -3.5) = 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 = 20×空腹胰岛素÷(空
胰岛素单位 mu/l 血糖单位 mmol/l 胰岛素抵抗指数:正常值<6; 胰岛素分泌指数: 正常值>50
处理
更换胰岛素剂型 ,如胰岛素类似 物;或改用磺脲 类降血糖药物 使用大剂量肾上 腺糖皮质激素, 轻化可的松 100mg/天,有 效后迅速减量。
重复使 用针头 其他
胰岛素使用不能超过28

不用碘酊消毒,别将针
头插在胰岛素上保管, 胰岛素不能冷冻。
局部皮下脂肪萎缩
临床表现及处理
临床表现
注射部位脂肪消失,皮肤下陷,具 体机理不明,可能与胰岛素纯度、 针头反复使用等有关。
Hale Waihona Puke 处理更换高纯度胰岛素,更换注射部位,每 天更换针头。
局部皮下脂肪增生
处理
体重增加
临床表现及处理
原因
水钠 潴留 1 2
血糖 控制
处理
01 03
加强饮食控制
02 04
加强运动
加用二甲双胍、阿卡 波糖
改用GLP-1抑制剂

打胰岛素会引起副作用吗

打胰岛素会引起副作用吗

打胰岛素会引起副作用吗胰岛素是注射的一种药物,主要控制脂肪组织,蛋白质,糖分的摄入,对糖代谢的影响很大,能加快葡萄糖的利用和葡萄糖的生效,即便是在血糖减少的情况下,也能达到一定的疗效,胰岛素作为常见药,也会有副作用,会出现低血糖反应,体重增加,屈光不正的现象,所以胰岛素毕竟是药,谨慎使用很重要。

★主要作用胰岛素主要作用在肝脏、肌肉及脂肪组织,控制着蛋白质、糖、脂肪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和贮存。

★(1)对糖代谢的影响。

能加速葡萄糖的利用和抑制葡萄糖的生成,即使血糖的去路增加而来源减少,于是血糖降低。

★①加速葡萄糖的利用。

胰岛素能提高细胞膜对葡萄糖的通透性,促进葡萄糖由细胞外转运到细胞内,为组织利用糖提供有利条件,又能促进葡萄糖激酶(肝内) 和己糖激酶(肝外)的活性,促进葡萄糖转变为6磷酸葡萄糖,从而加速葡萄糖的酵解和氧化;并在糖元合成酶作用下促进肝糖元和肌糖元的合成和贮存。

★②抑制葡萄糖的生成,能抑制肝糖元分解为葡萄糖,以及抑制甘油、乳酸和氨基酸转变为糖元,减少糖元的异生。

★(2)对脂肪代谢的影响。

促进脂肪的合成和贮存,抑制脂肪的分解。

糖尿病时糖代谢障碍,脂肪大量动员,产生大量游离脂肪酸在肝脏氧化至乙酰辅酶A,然后变为酮体,若酮体产生过多则出现酮血症。

胰岛素能抑制脂肪分解,并促进糖的利用,从而抑制酮体产生,纠正酮血症。

★(3)对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促进蛋白质的合成,阻止蛋白质的分解。

★(4)胰岛素可促进钾离子和镁离子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可促进脱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RNA)及三磷酸腺苷(ATP)的合成。

另外,葡萄糖在红细胞及脑细胞膜的进出,葡萄糖在肾小管的重吸收以及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都不受胰岛素的影响。

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主要有肝细胞、脂肪细胞、肌肉细胞、血细胞、肺脏和肾脏的细胞、睾丸细胞等。

在胰岛素使用的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副作用主要有:★(1)低血糖反应。

这是胰岛素可能出现的最主要的副作用。

胰岛素的副作用

胰岛素的副作用

胰岛素的副作用文章目录*一、胰岛素的副作用1. 胰岛素的副作用有哪些2. 什么情况下需要注射胰岛素3. 怎样正确使用胰岛素*二、用胰岛素要注意什么*三、使用胰岛素有什么禁忌胰岛素的副作用1、胰岛素的副作用有哪些 1.1、脂肪萎缩脂肪萎缩临床上较为少见,可分为先天性及获得性两种,注射胰岛素导致的脂肪萎缩属于后者。

患者注射胰岛素的部位可出现皮下脂肪萎缩,形成不易察觉的小凹陷,这种情况的真正成因还不十分清楚。

1.2、低血糖低血糖的确可怕,尤其是无症状性低血糖,有可能在毫无前兆的情况下直接导致患者昏迷。

不过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严重低血糖的可能性较小。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患者不需要掌握如何预防及应付低血糖的发生,有备方能无患。

1.3、脂肪垫脂肪垫的形成,是由于长期在相同部位注射,胰岛素刺激皮下脂肪增生而形成的。

这种脂肪垫的存在,会影响局部胰岛素的吸收。

脂肪垫的形成是可以避免的,而且防范措施非常简单--只需要患者朋友有规律地更换注射部位即可。

1.4、胰岛素抗体以前某些糖尿病患者在应用胰岛素治疗数月后,体内可产生胰岛素抗体,使胰岛素活性下降影响疗效,并导致胰岛素用量逐渐增加。

2、什么情况下需要注射胰岛素I型糖尿病要用胰岛素治疗,因为I型糖尿病它的发病是因为它的胰岛分泌功能已经没有了,几乎没有胰岛细胞,自己分泌不出胰岛素了,所以必须替代治疗。

II型糖尿病的病人,在用口服降糖药剂失效的情况下,应当使用胰岛素了,我们所说口服降糖药剂失效一般指的是胰岛素的促泌剂,比方说黄脲类药物,现在还有一种列脲类药物。

有些有比较严重的糖尿病的并发症或者有严重的其它疾病的人,应当使用胰岛素治疗。

比方说我们糖尿病病人已经有肾病了,或是肾功能不全了,或者是眼睛的病变比较厉害了,或者说其它地方的病变也比较厉害了,这都应该使用胰岛素治疗。

3、怎样正确使用胰岛素每次使用胰岛素前都应检查有效期,并观察药液是否有结晶或絮状物,一旦发现,马上停用。

在注射前,建议先将胰岛素从冰箱中取出放置2个小时左右,等胰岛素接近常温以后再注射,可以避免注射时的不适感和对皮下组织的刺激。

甘精胰岛素会造成哪些不良反应

甘精胰岛素会造成哪些不良反应

甘精胰岛素会造成哪些不良反应关于《甘精胰岛素会造成哪些不良反应》,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国句老话,叫是药三分毒,这充分证明了叫我给我们的人体产生一定的副作用,甘精胰岛素能够合理的防止高血糖等病症,防止造成糖尿病,甘精胰岛素,是一种医治疾患的生长激素,可是一般也会造成一些别的的副作用,下边我们就了解一下跟听甘精胰岛素会导致什么欠佳的反映。

低血糖反应症一般而言,低血糖症是胰岛素治疗最普遍的副作用。

假如注射甘精胰岛素的使用量远远地高过病人对甘精胰岛素的需要量,就可能产生低血糖反应症,比较严重的低血糖症,非常是发作的,可能造成中枢神经系统的危害。

长期性或比较严重的低血糖症发病有可能严重危害性命。

很多病人肾上腺激素能反方向调整的临床症状早于精神性低血糖的病症和临床症状的出現早于肾上腺激素能反调整的临床症状。

一般而言,血糖值降低力度越金刚级越快,肾上腺激素能反方向调整的预兆和病症就越显著。

双眼血糖控制显著改变时,因为结晶发胀及映射指数的短暂性改变,可能产生一过性视力障碍。

长期性改进血糖控制,减少了糖尿病性眼底病变进度的风险。

殊不知因加强胰岛素治疗而使血糖控制快速忽然改进,糖尿病眼底病变有可能短暂性恶变。

增殖性眼底病变的病人,非常是并未用激光器凝结治疗者,比较严重的低血糖发病时可能产生一过性黑蒙双目失明。

人体脂肪营养不良与别的胰岛素治疗一样,在注射位置可能产生人体脂肪营养不良,而减缓部分甘精胰岛素的消化吸收。

再用甘精胰岛素等治疗法的临床实验中观查到,1-2%的患者产生人体脂肪组织变厚,而人体脂肪组织委缩的则非常少见,在某一注射区域内常常交替注射位置可能有利于降低或防止产生所述改变。

以上便是干净甘精胰岛素会给我们导致的副作用,最普遍的便会导致眼睛视力的降低,可是要是我们在生活起居之中,培养一个好的饮食搭配规律性生活作息有规律性,提升本身的免疫能力,导致副作用的可能性会极大地减少。

胰岛素的副作用有哪些

胰岛素的副作用有哪些

胰岛素的副作用有哪些
一、胰岛素的副作用有哪些二、胰岛素的作用三、注射胰岛素注意的细节
胰岛素的副作用有哪些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者的增多和治疗方案的逐步成熟,胰岛素用于糖尿病的治疗使用越来越广泛,随之而来的不良反应发生也相应增多。

轻微的不良反应能引起患者的局部不适,而严重者甚至导致意识障碍或死亡,因此,减少胰岛素不良反应的发生对提高血糖控制达标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都有重要的意义。

现就近年来在临床上出现的副作用概述如下。

1、胰岛素水肿
因为胰岛素有水钠潴留的作用,经胰岛素治疗时出现水肿可表现为下肢轻度水肿甚至全身性水肿。

应给予低盐饮食,水肿明显时应限制水的摄入,注意保护皮肤,防止损伤,应用胰岛素后出现的浮肿可持续4~6天,甚至更长时间,但一般均能自行缓解,必要时用双氢克尿噻、速尿等利尿剂以促进水肿消退。

2、屈光不正,视物馍糊
开始应用胰岛素治疗时,血糖迅速下降,致晶状体及玻璃体内渗透压下降,水分逸出,屈光率下降发生远视。

多见于血糖波动大的幼年患者。

属暂时性变化,一般可以自行恢复,不需处理。

3、胰岛素抵抗
即在没有酮症酸中毒的情况下,每日胰岛素需用量高于200U。

其主要原因为感染,使用皮质激素或体内存在有胰岛素抗体能和胰岛素结合,此时可换用不同动物种属的制剂或加服口服降血糖药而得以缓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胰岛素的十大副作用
来源:作者:时间:2008-10-28 点击: 51054 次标签:
自从胰岛素问世以来,挽救了无数糖尿病患者的生命,说它“神奇”一点也不为过。

然而,就是这么“神奇”的药物,在其应用的道路上,至今还常常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阻碍。

这些阻碍就像一只只“拦路虎”,令许多需要胰岛素治疗但尚未开始应用的患者朋友们闻风而胆寒,令已开始注射胰岛素的患者朋友们纷纷打起了“退堂鼓”。

这些“拦路虎”真就那么可怕吗?我们不妨一起来一一审视它们,找出克服它们的办法,最终将它们撵出我们的视线。

一号拦路虎:疼痛
从未注射过胰岛素的患者朋友,可能一想到那明晃晃的针头,就开始紧张、腿肚子发软了。

注射胰岛素会产生疼痛感吗?答案是肯定的,但是,您如果询问一百个注射过胰岛素的病友,恐怕有九十九个都会告诉您:注射胰岛素的疼痛感非常轻微!由于胰岛素针比其他注射针细小得多,因此一般在正常情况下,其疼痛感也比其他药物注射或疫苗接种轻微得多。

当然,凡事都有万一,假如出现疼痛特别明显的情况,有可能是进针时碰到皮下神经所致,这时如果疼痛还能忍受,您可以迅速注射完毕拔针;假如疼痛无法忍受,那您应该更换部位再行注射。

一般而言,胰岛素腹部皮下注射,疼痛感最小,且吸收稳定和注射方便。

二号拦路虎:低血糖
低血糖的确可怕,尤其是无症状性低血糖,有可能在毫无前兆的情况下直接导致患者昏迷。

不过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严重低血糖的可能性较小。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患者不需要掌握如何预防及应付低血糖的发生,有备方能无患。

应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是很常见的,尤其在餐前和夜间,但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导致的低血糖常比较轻,危害性较小,多数通过两餐间或睡前加餐可预防或避免。

三号拦路虎:脂肪垫
脂肪垫的形成,是由于长期在相同部位注射,胰岛素刺激皮下脂肪增生而形成的。

这种脂肪垫的存在,会影响局部胰岛素的吸收。

脂肪垫的形成是可以避免的,而且防范措施非常简单——只需要患者朋友有规律地更换注射部位即可。

四号拦路虎:胰岛素抗体
以前某些糖尿病患者在应用胰岛素治疗数月后,体内可产生胰岛素抗体,使胰岛素活性下降影响疗效,并导致胰岛素用量逐渐增加。

究其根源,可能与胰岛素制剂中的某些杂质成分有关,解决办法是换用高纯度的人胰岛素制剂。

随着科技的发展,目前临床应用的不管是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还是人胰岛素类似物,已很少或几乎不产生胰岛素抗体。

五号拦路虎:体重增加
不少2型糖尿病患者连续使用胰岛素一段时间后,随着血糖得到控制,同时发现自己的体重常有所增加,多数患者常把责任全部推到胰岛素头上,甚至因此而停用胰岛素。

对此,我们应该具有清醒的认识。

诚然,在应用胰岛素使血糖获得控制后,尿中随之流失的葡萄糖减少了,这等于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热量损耗,导致一定程度的体重增加是可以理解的。

但体重增加并不全是胰岛素本身惹的祸,假如患者在应用胰岛素的基础上,合理控制膳食、加强体育锻炼,使热量摄入和消耗达到平衡,试问患者体重还会增加吗?应用胰岛素后的体重增加,一般可以通过联合用药(二甲双胍、阿卡波糖等)、饮食控制、运动调节等方式来控制,因此患者朋友不必对此多虑。

六号拦路虎:水肿
患者用胰岛素使血糖控制后4~6日可能发生水肿,多见于面部,也有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在四肢等部位,这大概与胰岛素促进肾小管重吸收钠有关,称为胰岛素性水肿,这种水肿大多并不严重,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多数会在一个月内渐渐自行消退。

七号拦路虎:局部瘀青
某些患者朋友在注射胰岛素后发现,注射部位局部皮肤会出现瘀青。

其实这不止会在胰岛素注射后出现,其他药物注射也可能出现这一现象。

原来,注射后局部瘀青并不是由药物或胰岛素引起的,而是与注射时导致的毛细血管损伤有关,一般这种瘀青很快就能被吸收,不需要特殊处理。

为了防止局部瘀青,可以在注射后立即按压注射部位几秒钟。

八号拦路虎:脂肪萎缩
脂肪萎缩临床上较为少见,可分为先天性及获得性两种,注射胰岛素导致的脂肪萎缩属于后者。

患者注射胰岛素的部位可出现皮下脂肪萎缩,形成不易察觉的小凹陷,这种情况的真正成因还不十分清楚,但研究发现,使用高纯度的人胰岛素制剂,并经常更换注射部位可有效预防皮下脂肪萎缩。

九号拦路虎:胰岛素过敏
胰岛素引起过敏反应者并不多见,这种反应与胰岛素制剂中的杂质蛋白、患者个体差异以及免疫功能强弱有较大关系,症状大致上分为局部和全身两方面:局部过敏反应一般在注射后2~12小时发生,为注射部位局部出现的红肿、瘙痒、水疱、硬结等,一般持续2小时后逐渐消退。

为了预防出现局部过敏反应,应注意经常变换注射部位,注射胰岛素时进针稍深一点,达到皮下组织。

全身过敏反应可表现为面部和口腔黏膜水肿、呼吸困难、哮喘,重者可发生休克,一般发生在停用胰岛素数月后又恢复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对这类患者可采用脱敏疗法。

十号拦路虎:皮肤感染
糖尿病患者皮肤出现感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胰岛素注射绝不是主要和决定因素。

首先,糖尿病患者组织含糖量高,这为细菌繁殖提供了“温床”;其次,不注意皮肤卫生、注射时不注意无菌操作,使得细菌更易于侵入机体;此外,糖尿病患者抵抗力和恢复能力都较差,使得感染容易进一步扩大。

由此可见,控制血糖是预防感染的根本,注意个人卫生、注射时的无菌操作是防止感染的必要手段。

只要防范措施做到位了,患者注射胰岛素一般不会引起感染。

当出现了感染怎么办呢?除了常规的抗生素、消炎药之外,对于较严重的感染,可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后,在呋喃西林或庆大霉素纱条上视病灶大小滴入8~20单位胰岛素,进行引流或贴敷,每日换药1次,可增强组织细胞对血糖的利用,降低局部组织的含糖量,抑制细菌繁殖,效果较好。

这样看来,这十只“拦路虎”看上去很厉害,但实际上要么对人的影响极轻微,要么很容易将它拒之门外,令它们对您无可奈何。

赶跑“拦路虎”并不困难,要做到这一点,切记知识将是您最可靠的武器。

专家点评→→
胰岛素自1922年用于治疗糖尿病以来,开创了糖尿病治疗的新纪元,挽救了无数糖尿病患者的生命,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延长了他们的寿命。

可以说胰岛素是现有的抗糖尿病药物中历史最长,临床经验最丰富,降低血糖最有效的药物,它可以降低升高到任何高度的血糖水平,且胰岛素没有达不到疗效的最高剂量。

据统计目前国外约有30%~40%的糖尿病患者在应用胰岛素治疗,而国内仅约15%左右的患者在应用胰岛素,许多患者该用胰岛素而未及时使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患者的因素也有医生的原因。

一般认为,从总的情况看来,一个地区或大到一个国家,胰岛素使用的比例越高,则其血糖控制的情况越好。

可以这样说,就糖尿病患者而言,胰岛素治疗没有绝对的禁忌证,只有相对的适应证,该用的时候应早期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