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六年级第一学期数学课本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级上册数学书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级上册数学书《九年义务教育六年级上册数学书》是一本为六年级学生编写的数学教材。
本书的目的是通过系统的数学知识和练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分别是整数、有理数、代数初步、图形的认识、图形的变换和空间与物体。
每个单元包含若干个章节,每个章节都有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并配有大量的例题和练习题。
首先,本书的第一个单元是整数。
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学习整数的概念、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通过大量的例题和练习题,学生可以掌握整数运算的基本规则和技巧。
第二个单元是有理数。
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学习正数、负数和零的概念,并学习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将了解有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第三个单元是代数初步。
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学习代数的基本概念和符号,例如未知数、方程和等式。
通过解决代数方程和等式的问题,学生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第四个单元是图形的认识。
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学习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
通过观察图形的性质和特点,学生将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五个单元是图形的变换。
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学习平面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折变换。
通过进行图形的变换,学生将培养空间想象力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后一个单元是空间与物体。
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学习空间的基本概念和立体物体的性质。
通过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将了解空间中物体的位置关系和性质。
总的来说,九年义务教育六年级上册数学书是一本全面、系统的数学教材。
通过学习本书,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并培养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这将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六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材(实验本):通过运用理解数学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六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材(实验本):
通过运用理解数学
佚名
【期刊名称】《计算机教与学.现代教学》
【年(卷),期】2004(000)011
【总页数】3页(P44-4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4
【相关文献】
1.《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与《上海市辅读学校九年义务教育课程
方案》比较 [J], 陈姣姣
2.九年义务教育六·三学制初级中学实验课本《化学》编写构思 [J], 田凤歧
3.欢迎订阅九年义务教育六·三学制初中数学实验课本(高层次) [J],
4.上海市初中六年级第一册数学教材的特点 [J], 黄华
5.对新版数学教材的几点建议——以新版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为例 [J], 王泽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1沪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0002页 0048页 0079页 0122页 0124页 0166页 0194页 0220页 0243页 0268页 0291页 0331页 0369页 0407页 0430页 0457页 0494页
第一章 数的整除 整数和整除的意义 能被2、5整除的数 素数、合数与分解素因数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 拓展 求三个整数的最小公倍数 探究活动 利用素因数找因数 第1节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分数的基本性质 第2节 分数的运算 分数的乘法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分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本章小结 探究活动(二)将一个分数拆为几个不同的单位分数之 第三章 比和比例 比的意义
第一章 数的整除
2021沪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电子课 本课件1沪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整数和整除的意义
2021沪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六年级数学教材目录(沪教版)

六年级数学教材目录(沪教版)第一章数的整除第1节整数和整除1.1整数和整除的意义1.2因数和倍数1.3能被2,5整除的数第2节分解素因数1.4素数,合数与分解素因数1.5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1.6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拓展求三个整数的最小公倍数第二章分数第1节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1 分数与除法2.2 分数的基本性质2.3 分数的大小比较第2节分数的运算2.4 分数的加减法2.5 分数的乘法2.6 分数的除法2.7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拓展无限循环小数与分数的互化2.8 分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2.9 分数运算的应用第三章比和比例第1节比和比例3.1 比的意义3.2 比的基本性质3.3 比例第2节百分比3.4 百分比的意义3.5 百分比的应用3.6 等可能事件第四章圆和扇形第1节圆的周长和弧长4.1 圆的周长4.2 弧长第2节圆和扇形的面积4.3 圆的面积4.4 扇形的面积第五章有理数第1节有理数5.1 有理数的意义5.2 数轴5.3 绝对值第2节有理数的运算5.4 有理数的加法5.5 有理数的减法5.6 有理数的乘法5.7 有理数的除法5.8 有理数的乘方5.9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5.10 科学计数法第六章一次方程(组)和一次不等式(组)第1节方程与方程的解6.1 列方程6.2 方程的解第2节一元一次方程6.3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6.4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第3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6.5 不等式及其性质6.6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6.7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4节一次方程组6.8 二元一次方程6.9 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6.10 三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6.11 一次方程组的应用第七章线段与角的画法第1节线段的相等与和,差,倍7.1 线段的大小的比较7.2 画线段的和,差,倍第2节角7.3 角的概念和表示7.4 角的大小比较,画相等的角7.5 画角的和,差,倍7.6 余角,补角第八章长方体的再认识第1节长方体的元素第2节长方体直观图的画法第3节长方体中棱与棱位置关系的认识第4节长方体中棱与平面位置关系的认识第5节长方体中平面与平面位置关系的认识。
沪教版(上海)数学六年级第一学期课件3.4-5百分比(共27张PPT)

盈利和亏损
盈利 = 实际售价 – 成本;
亏损 = 成本 – 实际售价.
盈利率和亏损率
1、将下列百分数化成小数或整数 40.2% 125.2% 0.52% 200%
2、将下列小数或整数化成百分数 0.47 0.028 0.3 2.75 1
1、将下列百分数化成最简分数 62% 55% 37.5% 125%
2、将下列分数化成百分数
1
5
7
1
4
8
5
3
分数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比的关系,也可以表示某个具体数量。
百分比的应用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百分数的意义
n 把两个数量的比值写成 100 的形式,称为百分数,或百分
比,百分率。记作“n%”,读作“百分之n”,符号“%”
17 100
108.5 100
读作
17% 写作
百分之十七
108.5%
读作 写作
百分之一百零八点五
百分数、分数、小数三数之间有何区 别和联系? 如何相互转化?
盈利率
=
盈利 成本
100%
=
实际售价-成本 成本
100%
;
亏损率
=
亏损 成本
100%
=
成本-实际售价 成本
100%
.
折扣:几折就表示现价是原价的十分之几. 例:8例折题:解0析.8;85折:0.85
(1)一件羽绒服进价为1000元,售价为1200元,则它的盈
沪教版6-9年级数学新教材目录(改版后)

六-九年级全套新教材目录本套教材包括六至九年级共计八册,总课时预计为436个,其中数与代数173个课时,图形与几何144个课时,统计与概率23个课时,综合与实践72个课时,机动课时24个.六上(57课时)1有理数(16课时)1.1有理数的意义1.1.1正数和负数1.1.2数轴1.1.3相反数1.1.4绝对值1.1.5有理数的大小比较1.2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1.2.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1.2.2加法的运算律1.2.3有理数的减法法则1.3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1.3.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1.3.2乘法运算律1.3.3有理数的除法法则1.4有理数的乘方1.5有理数的混合运算1.5.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1.5.2有理数运算的应用本章小结2用字母表示数(9课时) 2.1用字母表示数2.2代数式2.2.1代数式的概念2.2.2求代数式的值2.3一次式2.3.1一次式2.3.2一次式的同类项2.3.3一次式的加减2.3.4数与一次式相乘本章小结3一元一次方程(13课时) 3.1方程和列方程3.2方程的解3.3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3.3.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3.3.2等式性质3.3.3去括号解方程3.3.4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综合运用3.4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本章小结4线段与角的认识(8课时)4.1线段的认识4.1.1点与线4.1.2线段的比较和度量4.1.3画线段的和、差与线段的中点4.2角的认识4.2.1角的概念与表示4.2.2角的比较和度量4.2.3画角的和、差与角的平分线4.2.4余角、补角本章小结综合与实践(8课时)小小营养师神奇的密码金融小课堂上海主题一日游攻略机动课时(3课时)六下(56课时)5比和比例(14课时)5.1比和比例5.1.1比的意义5.1.2比的基本性质5.1.3比例5.2百分比5.2.1百分比的意义5.2.2百分比的应用本章小结6圆和扇形(9课时)6.1圆6.2圆的周长与弧长6.2.1圆的周长6.2.2弧长6.3圆与扇形的面积6.3.1圆的面积6.3.2扇形的面积本章小结7可能性与统计图表(5课时)7.1随机现象的可能性7.2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达7.3百分数的统计意义本章小结8立体图形初步(7课时)8.1直棱柱及其侧面展开图8.2圆柱及其侧面展开图8.3圆锥及其侧面展开图本章小结9二元一次方程组(8课时)9.1认识二元一次方程组9.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9.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9.4三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本章小结综合与实践(10课时)绘制太阳系行星示意图齿轮中的数学中国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包装盒的设计音乐与比例机动课时(3课时)七上(58课时)10整式的加减(7课时)10.1整式10.1.1整式10.1.2升幂排列与降幂排列10.2同类项10.3整式的加减本章小结11整式的乘除(16课时)11.1整式的乘法11.1.1同底数幂的乘法11.1.2幂的乘方11.1.3积的乘方11.2乘法公式11.3整式的除法11.3.1同底数幂的除法11.3.2单项式除以单项式11.3.3多项式除以单项式本章小结12因式分解(8课时)12.1因式分解的意义12.2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12.3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12.4因式分解方法的综合运用本章小结13分式(9课时)13.1分式13.1.1分式13.1.2分式的基本性质13.2分式的运算13.2.1分式的乘除13.2.2分式的加减13.2.3整数指数幂13.3分式方程本章小结14图形的位置与运动(8课时) 14.1用数对表示点14.2平移14.3旋转14.4轴对称14.4.1图形的翻折与轴对称图形14.4.2轴对称14.5中心对称本章小结综合与实践(7课时)无法归类的艺术家:埃舍尔制订“阅读之星”的评选方案对称的世界、对称的美机动课时(3课时)七下(54课时)15一元一次不等式(10课时) 15.1不等式及性质15.1.1不等式的意义15.1.2不等式性质(1)15.1.3不等式性质(2)15.2一元一次等式15.2.1不等式的解和解集15.2.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15.2.3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15.3一元一次等式组本章小结16相交线、平线(12课时) 16.1相交线16.1.1对顶角16.1.2垂线16.2平行线16.2.1平行公理16.2.2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16.3命题与证明16.3.1命题16.3.2证明本章小结17三角形(16课时)17.1三角形的有关概念17.1.1三角形的概念17.1.2三角形的分类17.1.3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17.2三角形的内角和17.2.1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17.2.2三角形外角及其性质17.3全等三角的概念与性质17.4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7.4.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边边边”17.4.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边角边”17.4.3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角边角”17.4.4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角角边”本章小结18等腰三角形(课时)18.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8.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8.3等边三角形本章小结综合与实践(7课时)探秘三角形的稳定性叠积木的游戏田径比赛中的数学机动课时(3课时)八上(60课时)19实数(10课时)19.1实数与数轴19.1.1无理数的存在19.1.2实数与数轴19.1.3平方根与开平方19.1.4实数的绝对值和大小比较19.2实数的运算19.2.1实数的运算19.2.2立方根和开平方19.3实数的近似计算19.3.1近似数19.3.2实数的近似计算19.3.3科学记数法本章小结20二次根式(7课时)20.1二次根式20.1.1二次根式20.1.2二次根式的化简20.2二次式的运算20.2.1二次根式的加减20.2.2二次根式的乘除20.2.3混合运算本章小结21一元二次方程(16课时)21.1一元二次方程21.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21.2.1特殊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21.2.2一般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21.2.3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21.3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21.4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关系21.5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21.5.1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21.5.2列方程解应用题本章小结22直角三角形(7课时)22.1直角三角形22.1.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22.1.2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2.2勾股定理本章小结23尺规作图(8课时)23.1尺规作图23.1.1尺规作图23.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23.2.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23.2.2与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相关的尺规作图23.3角的平分线23.3.1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23.3.2作已知角的平分线23.4其他尺规作图问题举例23.4.1尺规作三角形23.4.2尺规作图举例本章小结综合与实践(9课时)“勾股定理”证明中的中国智慧细胞膜的“秘密”向日葵惊人的“数学天赋”折纸与数学机动课时(3课时)八下(50课时)24四边形(15课时)24.1多边形24.1.1多边形的内角和24.1.2多边形的外角和24.1.3四边形24.2平行四边形24.3中位线与重心24.4矩形、菱形与正方形24.4.1矩形24.4.2菱形24.4.3正方形本章小结25平面直角坐标系(8课时)25.1平面直角坐标系25.1.1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引入25.1.2简单图形的坐标表示25.1.3物体位置的坐标表示25.2两点间的距离公式25.3平移、轴对称与位似25.3.1平移25.3.2轴对称25.3.3位似本章小结26一次函数(12课时)26.1变量与函数26.1.1变量与函数26.1.2函数的图像26.2正比例函数26.2.1正比例函数的概念26.2.2正比例函数的图像26.2.3正比例函数的性质26.3一次函数26.3.1一次函数的概念26.3.2一次函数的图像26.3.3一次函数的性质26.3.4一次函数、方程与不等式26.4一次函数的应用本章小结27反比例函数(5课时)27.1反比例函数27.2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27.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本章小结综合与实践(7课时)蜡烛的燃烧探秘七巧板从自制杠杆看不法商贩如何“短斤缺两”机动课时(3课时)九上(54课时)28二次函数(13课时)28.1二次函数28.2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28.2.1二次函数=B2的图像与性质28.2.2形如=o+p2+的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28.2.3二次函数=B2+B+的图像与性质28.3二次函数表达式的确定28.3.1已知二次函数图像上的三点28.3.2已知二次函数图像的顶点或对称轴28.4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28.5二次函数的简单应用本章小结29相似三角形(12课时)29.1比例线段29.1.1比例线段29.1.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29.2相似三角形29.3相似多边形本章小结30锐角的正弦、余弦与正切(8课时) 30.1锐角的正弦、余弦与正切30.1.1正弦与余弦30.1.2正切30.1.3求给定锐角的正弦、余弦与正切值30.2解直角三角形30.2.1解直角三角形30.2.2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本章小结31投影与视图(7课时)31.1投影31.1.1中心投影31.1.2平行投影31.2三视图31.3立体模型的制作本章小结综合与实践(11课时)探寻高度的测量方法“揭秘”天坛回音壁台球的瞄准秘籍渐渐觉醒的城市标识一一城市原点机动课时(3课时)九下(47课时)32圆(13课时)32.1圆的基本性质32.1.1点和圆的位置关系32.1.2圆的确定32.1.3弧、弦、圆心角32.1.4垂径定理32.1.5圆周角32.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32.2.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切线的判定32.2.2切线的性质*32.2.3切线的画法与切线长定理32.2.4三角形的内心与内切圆32.3多边形和圆32.3.1圆内接四边形32.3.2正多边形和圆本章小结33抽样与数据分析(10课时)33.1总体和样本33.2表示数据集中趋势的量33.2.1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33.2.2中位数、众数33.3数据的分布33.3.1频数分布直方图33.3.2四分位数和箱线图33.3.3数据分布的趋势33.4表示数据离散程度的量33.4.1方差与离差平方和(1)33.4.2方差与离差平方和(2)33.4.3离差平方和与数据分组本章小结34概率初步(8课时)34.1随机现象及其发生的可能性34.1.1随机现象和随机事件34.1.2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34.2事件的概率34.2.1事件的概率34.2.2用列举法求事件概率34.3用频率估计概率本章小结综合与实践(13课时)水资源真的用之不竭吗?正n边形的尺规作图碳足迹——无所不在的二氧化碳排放血型的秘密如何测量体育课运动强度机动课时(3课时)。
2020沪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0002页 0039页 0083页 0103页 0133页 0135页 0170页 0184页 0306页 0326页 0338页 0366页 0368页 0403页 0434页 0462页 0502页
第一章 数的整除 整数和整除的意义 能被2、5整除的数 素数、合数与分解素因数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 拓展 求三个整数的最小公倍数 探究活动 利用素因数找因数 第1节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分数的基本性质 第2节 分数的运算 分数的乘法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分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本章小结 探究活动(二)将一个分数拆为几个不同的单位分数之 第三章 比和比例 比的意义
第一章 数的整除
2020沪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第1节 整数和整除
2020沪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整数和整除的意义
2020沪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因数和倍数
2020沪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能被2、5整除的数
沪教版(上海)六年级第一学期数学 1.2 因数和倍数 课件 (共18张PPT)

30、36这五个.( )
16
做一做
先分别写出下面两个数的所有因数,再分别写出这四 个数的倍数(只需从小到大依次写3个)
12, 30
12的因数(约数):
30的因数(约数) : 12的倍数: 30的倍数:
1,2,3,4,6,12 1,2,3,5,6,10,15,30 12,24,36…… 30,60,90……
2020/7/4
14
记一记
归纳小节:
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 一个整数没有最大的倍数,最 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15
练一练
1.P 7—2,3
2.判断
(1)15的倍数一定大于15.( )
(2)一个数的最大因数和它的最小倍
数相等。( )
(3)36的最小倍数和最大因数都是36。
(4)1没有因数。( )
(5)40以内6的倍数有12、18、24、
25和5
32和4
பைடு நூலகம்
84和12
2020/7/4
9
试一试
火眼金睛:你认为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 错在哪儿? (1)42÷6=7,所以42是6的倍数,6是42的因数 (2)42÷6=7,所以42是倍数,6是因数 (3)42÷9=4┄┄6,所以42是9的倍数,9是42的 因数 (4)4.2÷0.6=7,所以4.2是0.6的7倍。
2020/7/4
3
试一试
面积
÷
12
÷
12
÷
12
÷
12
÷
长
=
宽
1
=
12
2
=
6
3
=
4
4
=
3
12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六年级第一学期数学课本
课题:3.5百分比的应用——折扣问题
班级:六(1)班
执教:闵行区梅陇中学 姜珍秀
时间:2010年12月8日
课程目标:
1.了解百分比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会解决有关百分比的简单问题.
2.通过百分比应用学习,启示学生数学来源于生活,鼓励学生关心现实生活中数学现象,尝试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目标
1.掌握折扣、盈利率等概念;正确解答有关折扣、盈利率的百分比应用题.
2.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锻炼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正确解决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分析解决较复杂的折扣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 复习旧知
两个公式:
盈利率=%100⨯成本
盈利=%100⨯成本售价-成本 亏损率=%100⨯成本亏损=%100⨯成本
成本-售价 二.探索新知
1.七五折是按原价的 %,比原价便宜了 %.对折就是原价的___ %.
2.提价10%,就是提价 成,现价是原价的 %.
3.(1)某商品原价100元, 打 折出售现价为80元.
(2)某商品打八折出售现价100元,原价为 元.
4.(1)某商品售价100元,成本为80元,则盈利率是 .
(2)某商品售价为100元,盈利率为25%,则成本为元.
5.某商品成本为80元,按售价八折出售,仍有40%的盈利率,问:
(1)售价为多少元?
(2)若按原售价出售,盈利率为多少?
三.实践运用
6.姜老师想买一辆汽车,分期付款购买要加价7%,如果现金可按“九五折”交货.姜老师算了算,发现分期付款比现金购买要多付7200元.这辆车的原价是多少元?
7.一双皮鞋,按成本加五成作为售价,后因季节性原因,按原售价的七五折降低价格出售,降低后的新售价是每双63元。
问这批皮鞋每双的成本是多少元,按降低后的新售价每双还可赚几元?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五.布置作业
1.练习册习题3.5第11-14题.
2.老张投资茶叶和丝绸生意,三个月后他在这两种生意中各得2100元,在茶叶生意中他赚了25%,在丝绸生意中亏了25%,问:
(1)他是亏了还是赚了?亏了或赚了多少元?
(2)他将现有资金继续投资茶叶生意,预计一年后能赚多少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