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学之植物化学物

合集下载

菜果中的植物化学物

菜果中的植物化学物

菜果中存在着丰富的植物化学物,这些化学物质是植物为了抵御外界环境压力、吸引传粉媒介以及提供自身营养等目的而合成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菜果中的植物化学物:
1.类黄酮:类黄酮是一类具有抗氧化性质的化学物质,广泛分布于多种菜果中,如花
椰菜、洋葱、大豆等。

它们具有抗炎、抗癌、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等功效。

2.花青素:花青素是一类天然色素,赋予菜果深色的紫、红、蓝等颜色,如蓝莓、紫
甘蓝等。

它们具有抗氧化、抗炎、增强免疫力等作用。

3.多酚类化合物:多酚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多个酚基团的化学物质,如咖啡、茶叶、
葡萄等。

它们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衰老和保护心血管健康等作用。

4.抗氧化物质:菜果中还含有维生素C、维生素E、β-胡萝卜素等抗氧化物质。

它们能
够减少自由基的产生,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5.膳食纤维:菜果中的膳食纤维包括果胶、纤维素等。

它们有助于促进消化系统健康、
调节血糖和胆固醇水平,预防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等。

(优选)营养学知识植物化学物

(优选)营养学知识植物化学物
(优选)营养学知识植物化学 物
法国悖论
• 法国人同样摄入较 多的动物脂肪,但 是其冠心病的死亡 率只有美国的三分 之一。

植物化学物
•概念:指只存在于 植物中,除传统营 养素以外的低分子 量的生物活性物质, 又称植物中的次级 代谢产物。
植物化学物
植物体内的: “抗氧化物” “色素” “抗生素” “荷尔蒙” “防晒霜” “防御素”~~
大豆皂甙的生物功能作用
1. 免疫调节作用; 2. 预防高血脂; 3. 抗血栓,防治心血管疾病 4. 防治糖尿病; 5. 抗肿瘤; 6. 抗病毒。
蒺藜皂甙
1、使爆发力和耐力得到强化; 2、增长肌肉及肌肉比例; 3、使身体在强运动后迅速获得充分恢复,并提高肌 肉力量; 4、改善神经传导,提高机敏反应能力; 5、振奋精绪,增加自信; 6、提高机体对紧张状态的适应能力,最大限度调度 体能;
正确食用方法
番茄红素是脂溶性维生素,因此经过油脂烹调后 才能自然释放出来。
遇光、热和氧气易分解,故烹调时间不宜过长。 未成熟的西红柿不宜食用。 不宜饭前吃,容易使胃酸增高,产生烧心、腹痛 等不适症状。饭后吃,由于胃酸已与食物混合,胃内 酸度降低,就不会出现上述症状了。 不宜空腹吃的水果:西红柿、柿子、山楂、香蕉、 菠萝等。
四、多酚
• 植物多酚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的具有多个 羟基酚类植物成分的总称。其在植物中的含量仅 次于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主要存在于植 物的皮、根、木、叶和果中。
• 包括黄酮类、单宁类、酚酸类以及花色苷类等。
茶多酚功能
防治心血管疾病 杀菌消炎作用 降脂减肥 预防癌症 防辐射 抗氧化
原花青素是抗氧化能力是维生素E的50倍、维生素 C的20倍。
其次是谷物、谷物制品及坚果。

植物化学成分分析

植物化学成分分析

植物化学成分分析植物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生物碱、多糖、挥发油、黄酮类物质、酚类物质、酮类物质、酚酸类物质、甾体类物质等。

这些成分在植物体内存在不同的比例,而且对植物的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分析植物的化学成分对于了解植物的性质和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生物碱是植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类化合物,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

其中许多生物碱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等活性,因此在药物开发和治疗疾病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多糖是植物中另一类重要的化学成分,具有增强免疫力、调节血糖、降脂等多种保健功效。

挥发油则是植物中产生特殊气味的物质,常常用于制作香精、香水和调味剂。

黄酮类物质是植物中的一种类黄酮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帮助清除自由基,减缓衰老过程。

酚类物质和酮类物质则是植物的营养成分之一,例如顶果酚可以增强神经系统的功能,脑酮能够提供身体所需的能量。

酚酸类物质是植物中的另一种重要成分,例如咖啡酸、酪酸等,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可以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

甾体类物质是植物中的一类类固醇物质,具有增强免疫力、抗炎、调节内分泌等多种生理作用。

为了进行植物化学成分的分析,可以使用多种技术和方法。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色谱法、质谱法和核磁共振法等。

色谱法可以将混合物中的各种成分分离出来,以便进一步的分析和鉴定。

质谱法则可以利用质谱仪对样品进行分析,通过测量样品中不同质荷比的离子来鉴定样品的化学成分。

核磁共振法则可以通过测量样品中原子核的共振现象来分析样品的化学结构。

总的来说,植物化学成分分析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可以揭示植物的药用价值、毒性、食物营养价值以及其他生物活性等方面的信息。

通过对植物化学成分的分析,可以为药物的发现和开发提供有力的支持,也可以为食品工业和农业生产提供有益的指导。

营养与食品卫生考点

营养与食品卫生考点

营养学1营养:人类摄取食物,满足自身生理需要的一种必要的生物学过程。

或者为了维持机体的代谢,修复、生长发育,免疫功能等等,必须摄取和利用食物,这种综合过程就是营养。

营养素:为维持集体生存及健康,保证生长发育和体力劳动,而自外界以食物形式摄入的必要物质。

人体需要的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水、膳食纤维、维生素。

必须氨基酸:在构成人体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中,有8种(婴儿9种)氨基酸人体无法合成或者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由食物供给,这些氨基酸称为必须氨基酸。

包括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组氨酸(婴儿)。

条件必需氨基酸:蛋氨酸→半胱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氨基酸模式:人体蛋白质以及各种食物蛋白在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上存在着差异,在营养学上用氨基酸模式来反映这种差异。

所谓氨基酸模式就是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

其计算方法是将该种蛋白质中的色氨酸含量定为1,分别计算出其他必需氨基酸的相应比值,这一系列的比值就是该蛋白质的氨基酸模式。

食物蛋白质的氨基酸模式与人体氨基酸模式越接近时,必需氨基酸被机体利用的程度就越高,食物蛋白的营养价值也越高。

优质蛋白: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氨基酸模式与人体蛋白质氨基酸模式接近,营养价值较高,不仅可以维持成人的健康,也可以促进儿童生长、发育的蛋白质称为优质蛋白(或全蛋白)。

如动物蛋白以及大豆蛋白。

参考蛋白:参考蛋白是指可以用来测定其他蛋白质质量的标准蛋白。

鸡蛋蛋白质与人体蛋白质氨基酸模式最接近,在试验中常以它作为参考蛋白。

蛋白质的生理功能提供生长、更新、修复的原材料;保证或维持劳动、生活及生理活动;参与物质代谢;维持渗透压和具有抗体免疫作用;提供一定的能量。

(1g食物蛋白质在体内产生16.7kJ的能量。

)限制氨基酸:有些食物蛋白质中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相对含量较低,导致其他的必需氨基酸在体内不能充分利用而浪费,造成其营养价值降低,这些含量相对较低的氨基酸称为限制氨基酸。

食品营养学名词解释

食品营养学名词解释

●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食品加工:将食品原料经过不同的加工、处理、调配制成各种加工食品的过程可统称为食品加工。

●转基因食品:又称为基因改良食品和转基因食品,通常是指一种经基因修饰的生物体产生的,或由该物质本身构成的食品。

●食品营养学:是研究人体营养规律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生长发育和健康的关系以及提高食品营养价值的措施●营养:原意指“谋求养生”。

是指人摄取食物后,在体内消化和吸收和代谢、利用其中的营养素以维持生长发育、组织更新和处于健康状态的总过程。

●营养素:是指具有营养功能的物质,包括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水、膳食纤维七大类。

●产能营养素:在人体摄取的营养中,只有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在体内能产生能量,营养学上称这三种营养素为“产能营养素”或“热原质”。

●好的营养:人体从食物中获得保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和最佳健康状况所需数量的必需营养素。

●营养密度:食品中以单位热量为基础所含重要营养素的浓度。

●食品的营养价值:食物中营养素及能量满足人体需要的程度。

包括营养素是否种类齐全,数量是否充足和相互比例是否适宜,并且是否被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

●营养不良:由于一种或一种以上营养素缺乏或过剩所造成的机体健康异常或疾病状态。

●营养质量指数/食物营养指数(index ofnutritional quality ,INQ):指食物中某种营养素满足一日所需程度与能量满足一日所需程度的比值。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ietary referenceintakes ,DRI):DRIs是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其中包括4项内容:平均需要(EAR)、推荐摄入量(RNI)、适宜摄入量(AI)和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

●膳食结构:指膳食中各类食物的数量及其在膳食中所占的比例。

●平均需要量(estimated average requirement ,EAR):根据某些指标判断可以满足某一指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50%个体需要的摄入水平。

营养学之植物化学物 ppt课件

营养学之植物化学物  ppt课件
催化位点,从而竞争性抑制蛋白酶。
7.单萜类(monoterpenes)
• 存在于调料科植物中,如薄荷 (peppermint)中的薄荷醇(menthol)、 葛缕子种籽(caraway seeds)中的香芹酮 (carvone)、柑桔油(citrus oil)中的柠 檬油精(limonene)
• 单萜类物质的每日摄入量大约为150mg。
类胡萝卜素是水果和蔬菜中广泛存在的植 物次级代谢产物,它们的主要功能之一是使植物 显示出红色或黄色。
1.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s)
• 无氧型(oxygen-free)
– -胡萝卜素 – -胡萝卜素 热稳定型 – 番茄红素
• 有氧型(oxygen-containing)
– 黄体素 – 玉米黄素 热敏感型 – -隐黄素
Carotenoids are widespread secondary plant metabolites in fruits and vegetables. One of their main functions is to provide the red and yellow color to the plant.
The average daily intake of monoterpenes is around 150 mg.
8.植物雌激素(phyto-oestrogens)
• 主要包括:异黄酮、木聚素
– 结合到哺乳动物体内雌激素受体上并能发挥类 似于内源性雌激素作用的成分。异黄酮和木聚 素从化学结构上讲均是多酚类物质,但也属于 植物雌激素。异黄酮几乎全部存在于大豆和大 豆制品中,木聚素在亚麻(flax)种籽和粮食制品 中含量较高。


○ ○ ○○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名解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名解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名解)绪论1.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属于预防医学领域,主要研究饮食与健康的相互作用及机制,并提出预防疾病, 保护和促进健康的措施、政策和法规。

2.营养学:是指研究机体营养规律以及改善措施的科学,即研究食物中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及人体摄取和利用这些成分以维持、促进健康的规律和机制,在此基础上采取宏观的、社会性措施改善人类健康,提高生命质量。

因此它主要涉及:食物营养,人体营养,公共营养第一篇营养学第一章营养学基础3. 植物化学物:除了某些营养素外,在植物性食物中还有一些生物活性成分,他们具有保护人体,预防心血管病和癌症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作用,这些生物活性成分现已统称为植物化学物。

4. 合理膳食:又称平衡膳食,是指能满足合理营养要求的膳食,从食物中摄取的能量和营养素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能提供机体一个合适的量,避免出现某些营养素的缺乏或过多而引起机体对营养素需要和利用的不平衡。

合理膳食是合理营养的物质基础和前提,而平衡膳食是达到合理营养的唯一途径。

5. 合理营养:指人体每天从食物中摄入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数量及其相互间的比例,能满足在不同生理阶段、不同劳动环境及不同劳动强度下的需要,并使机体处于良好的健康状态。

6.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是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

是为满足机体营养需要,维持机体处于良好健康状态,预防营养相关疾病发生,由各国行政部门或营养权威团体,根据营养科学原理及发展,并结合本国具体情况,提出的对社会各人群一日膳食中应含有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种类、数量的建议值。

7. 分子营养学:主要是研究营养素与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营养素与营养素之间、营养素与基因之间和基因与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机体健康影响的规律和机制,并据此提出促进健康和防治营养相关疾病措施的一门学科。

8. 罕见的遗传变异:当碱基突变在人群中的发生率不足1%时,称为罕见的遗传变异。

9. 必需氨基酸:不能在体内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必须由食物中直接获得的氨基酸。

营养学 名词解释 问答

营养学 名词解释 问答

营养学整理1.营养:指机体通过摄取食物,经过体内消化、吸收和代谢,利用食物中对身体有益的物质作为构建机体组织器官、满足生理功能和体力活动需要的过程。

2.PER(蛋白质功效比值):指平均每摄入1g蛋白质能增加动物体重的量。

动物体重增加(g)PER(%)=摄入食物Pro(g)3.膳食纤维:指植物类食物中不被人体消化吸收的一类大分子物质,即膳食中的非淀粉多糖与木质素,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树胶,糖蛋白,木质素及海藻多糖等。

4.PAL(体力活动水平):指一人1天24小时消耗的总能量与其基础代谢能量之比值,最好能达到1.75以上。

5.RS(抗性淀粉):健康人小肠内剩余的不被消化吸收的淀粉及其降解产物的总称。

6.植物化学物:指植物性食品中除含必需营养成分外的一些低分子量生物活性物质,是植物的次级代谢产物。

7.RNI(推荐营养素摄入量):能满足某一特定人群(年龄段、性别、生理状况)中绝大多数(97-98%)个体的营养需要量的摄入水平。

8.氨基酸模式:就是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

9.GI:指在一定时间内,人体食用含50g有价值的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与相当量的葡萄糖后,2h后体内血糖曲线下面积的比值。

GI值=被测食物(50g)餐后2h血糖曲线下面积/等量葡萄糖(50g)餐后2h血糖曲线下面积GI >70为高GI食品56~69为中GI食品<56为低GI食品10.BMR( 基础代谢率):是指人体处于基础代谢状态下,单位时间内单位体表面积的能量消耗,可用每小时每平方米体表面积(或每千克体重)的能量消耗来表示。

11.RST12.营养素:指食物中可给人体提供能量、机体构成成分和组织修复以及生理调节功能的化学成分。

13.NPU(蛋白质净利用率):反应食物中蛋白质被利用的程度,因此它包括了食物蛋白质的消化和利用两个方面,因此更为全面。

计算公式为:14.活性多糖:专指具有某种特殊生物活性的多糖化合物,包括植物多糖,动物多糖及微生物多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植物化学物的分类
(category of phytochemicals)
表1
植物化学物的分类及它们生物学作用
生物学作用 A B C D E F G H I J
植物化学物
类胡萝卜素
植物固醇 皂甙
芥子油甙
多酚 蛋白酶抑制剂
单萜类
植物雌激素 硫化物 植酸
注:A=抗癌作用B=抗微生物C=抗氧化D抗血栓E=免疫调节F =抑制炎症G =影响血压 H =降低胆固醇I =调节血糖J =促进消化
9.硫化物(sulphides)
二丙烯基硫化物 二丙烯基二硫化物(蒜素)(allicin)
蒜 氨 酸 酶
(allinase)酸
• 动物试验的结果表明植酸具有调节血糖和预防 肿瘤的作用,但在某些情况下植酸可影响矿物 质和微量元素的吸收。 • 存在于大豆和谷类制品中,可能具有降低血糖 的作用。 除上述各种植物次级代谢产物外,还有 一些植物化学物没有归属到表2-1所列分类中, 例如植物凝血素(lectins)、葡萄糖二胺 (glucarates)、苯酞(phthalides)、叶绿素 (chlorophyll)和生育三烯酚类等。
吲哚(indoles)
也叫硫代葡萄糖苷,存在于 所有十字花科植物中
• 流行病学实验表明,经常食用十字花科植物蔬菜 具有减少癌症发生率的作用。花菜、西兰花、甘 蓝、大白菜、青菜、芥蓝、羽衣甘蓝、大头菜、 芥菜(gai)。十字花科植物具有减少癌症发生率 的作用是因为其中含有硫代葡萄糖苷。它是一类 含硫的化合物,和内源性硫代葡萄糖苷酶存在于 植物的不同部位,当蔬菜细胞破碎时,接触转化 为硫氰酸盐、异硫氰酸盐、吲哚等,许多异硫氰 酸盐是主要的水解产物,大量的实验表明许多异 硫氰酸盐都有抗癌作用,如萝卜硫素,异硫氰酸 苯甲淄酯和异硫氰酸苯乙酯。
Table1 Classification of phytochemicals and their main effects
Phytochemical s
Carotenoids Phytosterols Saponins Glucosinolates Polyphenols Protease-inhibitors Monoterpenes
6.蛋白酶抑制剂 (protease inhibitors)
• 植物蛋白酶抑制剂存在于所有植物中,特别是
豆类、谷类等种籽中含量更高。
Protease inhibitors are ubiquitous in the flora
and are found especially in plant seeds (legumes, grains). • 蛋白酶抑制剂与蛋白酶形成复合物,阻断酶的 催化位点,从而竞争性抑制蛋白酶。
• 欧洲一些国家坚持推荐食用蔬菜、水果和富含 纤维的一些食品,结果降低了胃癌的发病率, 鉴于预防癌症的潜在生物活性,这些国家推荐 将蔬菜、水果的每日消费量增加5倍。
2.植物化学物抑制肿瘤发生的作用机 制
• 抑制I相酶和诱导II相酶来抑制致癌作用,如 十字花科植物提取的芥子油甙的代谢物萝 卜硫素(属异硫氰酸盐)。 • 阻断致癌物质到达组织靶器官:某些酚酸 (phenolic aicd)可与活化的致癌物发生共 价结合并掩盖DNA与致癌剂的结合位点。 通过其所有的抗氧化活性和自由基清除功 能来发挥抗癌作用。
• 目前一些国家已批准将某些种类的皂甙作
为食品添加剂用于饮料,如美国和加拿大
将其作为泡沫稳定剂用在啤酒中,美国用
在无酒精饮料(soft drinks)中。
4.芥子油甙(glucosinolates)
植物组织 的机械性 损伤 芥子油甙
葡糖硫 苷酶
异硫氰酸盐 (isothiocyanates) sulforaphane 活性物质 硫氰酸盐(thiocyanates)
1.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s)
• 无氧型(oxygen-free)
– -胡萝卜素 – -胡萝卜素 – 番茄红素
– 黄体素 – 玉米黄素 – -隐黄素 热稳定型
• 有氧型(oxygen-containing)
热敏感型
• 在自然界存在700多种天然类胡萝卜素
• 对人体营养有意义的大约在40-50种,人类
5.多酚(polyphenols)
酚酸(phenolic acid):如羟基肉桂酸 类黄酮(Fiavonoids)泛指两个苯环(A与B环) 通过中央三碳链相互连接而形成一些列化合物
类黄酮结构分类: ①黄酮类及黄酮醇类(flavones and flavonols),该类的 槲皮素及其甙类为植物界分布最广、最多的黄酮类化 合物; ② 二 氢 黄 酮 及 二 氢 黄 酮 醇 类 (flavanones and flavanonols),存在于精炼玉米油中; ③黄烷醇类(flavanols),茶叶中茶多酚主要由儿茶素 (占70%)组成,儿茶素即属于黄烷-3-醇类; ④异黄酮及二氢异黄酮类(isoflavones and isoflavanones),主要存在于豆科、鸢尾科等植物中, 如葛根素、大豆素; ⑤双黄酮类(biflavonoids),多见于裸子植物中,如银 杏黄酮; ⑥其它,如查耳酮、花色甙等。
7.单萜类(monoterpenes)
• 存在于调料科植物中,如薄荷 (peppermint)中的薄荷醇(menthol)、 葛缕子种籽(caraway seeds)中的香芹酮
(carvone)、柑桔油(citrus oil)中的柠
檬油精(limonene)
• 单萜类物质的每日摄入量大约为150mg。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我国北方12蔬菜中SF含量
样本名称 西兰花 空心菜 洋葱 紫甘蓝 大葱 韭苔 水萝卜 青萝卜 菠菜 红萝卜 茄子 马铃薯 平均含量 2.302 1.838 1.527 1.456 1.186 0.976 0.751 0.413 0.341 0.289 0.000 0.000

○ ○ ○ ○ ○ ○
G = influence of blood pressure H = cholesterol lowering effect I = influence of blood glucose


○ ○
J = digestivepromoting

D = antithrombotic E = immunomodulatory
第二章 植物化学物
(Phytochemicals)
Content Outlines
• Definition 定义
• Classification 分类
• Physiological effects 生物学作用
• Epidemiological evidence for the protective effects 健康保护作用的流行病学 证据
Biological effects A
○ ○ ○ ○ ○ ○ ○ ○ ○ ○ ○ ○ ○ ○ ○ ○ ○ ○
B
C

D
E

F
G
H
○ ○ ○ ○
I
J

Phyto-oestrogens
Sulphides Phytic acid
A= anticarcinogenic B = antimicrobial

○ ○
血清中含有不同比例的类胡萝卜素,主要
以无氧型类胡萝卜的形势存在。如在人血
清中-胡萝卜素占总类胡萝卜素含量的
15%-30%。
• 人体每天摄入的类胡萝卜素大约为6mg。
2.植物固醇(phytosterols)
• 主要存在于植物的种籽及油料中,从化学结 构上来看植物固醇与胆固醇的区别是前者增 加了一个侧链。常见的植物固醇:谷固醇 (-sitosterol)、豆固醇(stigmasterol)和菜油 固醇(campesterol)。 • 人每日从膳食中摄入的植物固醇为150400mg。但人体吸收只占5%左右。早在上个 世纪中叶人们就发现植物固醇有降低胆固醇 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胆固醇的吸 收
除传统营养素(不含维生素)以外的活性物质。
• 对植物化学物有益作用的认识始于农场动 物的观察,这些家畜常常是连续几个月只
喂饲单一植物草料,然而却能正常生长和
发育。
• 从化学上讲,这些次级代谢产物种类多,
估计有60,000-100,000种。
• 从数量上讲,与初级代谢产物相比又微乎
其微。每天摄入的植物化学物大致为1.5g。
3.皂甙(saponins)
皂甙分子为萜类同系物(称为皂单元)与 糖缩合形成的一类化合物。 皂甙是一类具有苦味的化学物,它们可 与蛋白质和脂类(如胆固醇)形成复合物。 在豆科植物中皂甙特别丰富,平均每日膳食 摄入的皂甙为10mg,最多可达到200mg以
上。
• 皂甙具有溶血的特性,以前一直被认为是 对健康有害的。
The average daily intake of monoterpenes is around 150 mg.
8.植物雌激素(phyto-oestrogens)
• 主要包括:异黄酮、木聚素
– 结合到哺乳动物体内雌激素受体上并能发挥类
似于内源性雌激素作用的成分。异黄酮和木聚
素从化学结构上讲均是多酚类物质,但也属于
植物雌激素。异黄酮几乎全部存在于大豆和大 豆制品中,木聚素在亚麻(flax)种籽和粮食制品 中含量较高。
– 植物雌激素所显示的作用只占人体雌激素的
0.1%,但尿中植物雌激素的含量比内源性雌
激素含量高10-1000倍。 – 依照机体内源性雌激素数量和含量的不同植 物雌激素可发挥雌激素和抗雌激素的作用。
• 植物雌激素抗雌激素作用:植物雌激素通过 诱导性激素结合球蛋白的合成,从而降低雌 激素的浓度。 • 调节细胞增生:如莱姆树中的单萜类可减少 内源性细胞生长促进物质的形成。从而阻止 对细胞增生的异常调节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