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第六讲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断句与翻译
文言文断句与翻译

文言文断句与翻译文言文断句与翻译一、断句解读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习其句读就是教学生断句。
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代章甚至一本书,都是一个汉字挨着一个汉字地写下来的,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u)。
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
二、考点解析2004年,断句被列入北京高考语代《考试说明》。
作为一项能力来考查,2005年复旦大学自主招生试题中也出现了给文言文加标点的题目,2005、2006全国高考有多个省市考了文言文断句。
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
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代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古人之所以重视断句,是因为断句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对代意的理解,断句失误,必然误解古代原意。
古书中就有一些记录断句不当而造成理解错误的材料。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有这样一个故事: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足(一足,一只脚。
笔者注),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
尧曰:夔一而足矣。
使为乐正。
故君子曰:夔有一,足。
非一足也。
这个小故事,对于人们认识断句的重要性,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三、高考试题回放(1)用/给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
(3分)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人哉参考答案:(1)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子哉(2006年高考广东语代卷第12题)从试卷的得分情况可以看出,考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较差,这实质上是缺乏文言文的语感。
文言文翻译与断句(讲)(解析版).docx

考向一翻译1.讲高考( 1)考纲要求考生需准确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 2)命题规律文言翻译是必考内容,考核 2— 3 个小题, 6— 10 分不等,题型有选择题也有主观题。
选择题是选取文言文阅读中语句进行翻译,选择翻译正确或错误的一项;主观题是选取文言文阅读中的语句或另外选择古籍中的文段进行翻译。
例1【 2018 年高考新课标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使者以白陵使韩琦,琦曰:“范纯礼岂不知此?将必有说。
”他日,众质之,纯礼曰“陵寝..皆在邑境,岁时缮治无虚日,今乃与百县均赋,曷若置此,使之奉常时用乎?”琦是其对。
还朝,用为三司盐铁判官,以比部员外郎出遂州。
沪南有边事,调度苛棘,纯礼一以静待之,辨其可具者,不取于民。
民图像于庐,而奉之如神,名曰“范仲淹”。
草场火,民情疑怖,守吏惕息俟诛。
纯礼曰:“草湿则生火,何足怪!”但使密偿之。
库吏盗丝多罪至死,纯礼曰:“以棼然之丝而杀之,吾不忍也。
”听其家趣买以赎,命释其株连者。
除户部郎中、京西转运副使。
徽宗立,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
前尹以刻深为治,纯礼曰:“宽....猛相济,圣人之训。
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
”由是一切以宽处之。
中旨鞫享泽村民谋逆,纯礼审其故,此民入戏场观优,归途见匠者作桶,取而戴于首曰:“与刘先主如何?”遂为匠擒。
明日入对,徽宗问何以处之,对曰:“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
以不应为杖之,足矣。
”曰:“何以戒后人?”曰:“正欲外间知陛下刑宪不滥,足以为训尔。
”徽宗从之。
纯礼沉毅刚正,曾布惮之,激驸马都尉王诜曰:“上欲除君承旨,范右丞不可。
”诜怒。
会诜馆辽使,纯礼主宴,诜诬其辄斥御名,罢为端明殿学士、知颍昌府,提举崇福宫。
崇宁五年,复左朝议大夫,提举鸿庆宫。
卒,年七..十六。
(节选自《宋史·范纯礼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纯礼字彝叟 / 以父仲淹荫 / 知陵台令兼永安县/ 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 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 独永安不受令 /B.纯礼字彝叟 / 以父仲淹 / 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 永昭陵建 / 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 独永安不受令 /C.纯礼字彝叟 / 以父仲淹 / 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 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 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 独永安不受令 /D.纯礼字彝叟 / 以父仲淹荫 / 知陵台令兼永安县/ 永昭陵建 / 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 独永安不受令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陵寝是帝王死后安葬的陵墓,陵墓建成后,还需设置守陵奉祀的官员以及禁卫。
文言文断句及翻译剖析课件

翻译剖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以翻译为 :“仅仅是知道学习的人不如喜欢学习的人,喜欢学习的 人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案例二:《史记》中的断句及翻译
总结词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 史,记录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 的历史。正确的断句和翻译对于
理解历史事件非常重要。
详细描述
《史记》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 还是一部文学著作。其中的文字 常常含有丰富的修辞和隐喻,需
要仔细品味。
01
03
02 04
断句例子
“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 舞。”应该断句为:“项庄/拔剑 /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 ”意思是项庄和项伯都拔出剑来 跳舞。
翻译剖析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可以 翻译为:“于是命令手下摆酒, 请她快快弹奏几曲。”表现了琵 琶女的技艺高超。
案例三:《汉书》中的断句及翻译
调整语序
总结词
重新组织原文的语序,使其更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
详细描述
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和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对原文的语序进行适当调整。例如,古文 中常常将状语放在动词后面,翻译时需要将其调整到动词前面;古文中有时会将补语放在中心词后面 ,翻译时需要将其调整到中心词前面。
06
文言文断句及翻译实践 剖析
断句技巧分类及概述
根据句子结构断句 主谓结构
动宾结构
断句技巧分类及概述
偏正结构 根据句子意义断句
句子之间的语义联系
断句技巧分类及概述
01
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02
根据语言习惯断句
03
古汉语习惯用语
04
古汉语特殊句式
断句技巧的应用范围
古文献阅读 古文学研究
断句原文、翻译及赏析

断句原文、翻译及赏析断句原文、翻译及赏析断句南北朝刘昶白云满鄣来,黄尘暗天起。
关山四面绝,故乡几千里。
《断句》注释1.断句:近似于绝句,通常四句。
2.鄣(zhāng):边塞险要的城堡。
3.绝:堵绝。
《断句》译文白云掩没城堡漫卷而来,昏暗的烟尘从天边浮起。
四壁关山已把行路阻绝,故乡遥遥又何止几千里。
《断句》赏析刘昶在宋不以诗名,这首《断句》是他流传下来的唯一诗篇。
这首诗同项羽的《垓下歌》一样,具有撼山动地的感人力量。
平时不知书的项羽在重兵围困、四面楚歌的情况下,面对宝马美姬,悲从中来,慷慨而歌,唱出了震撼千古的绝唱。
刘昶也是在有国难投、有家难奔的绝境之中,唱出这悲壮激昂,左右莫不哀哽的悲歌的,这是诗人真实感情的流露。
况周颐在《蕙风词话》所说的:“真字是词骨,情真景真,所作必佳,且易脱稿。
”也就是指的这种情形。
刘昶在自己的国家里无法立足,不得已仓惶出逃,而所投奔的恰恰又是自己的'敌国,此去的前途危险难测,或许,等待着他的也是杀头。
尽管如此,自己还必须尽快往前赶,因为后路已经断绝,向前毕竟还有一线生机,这渺茫的希望在激励着他一路狂奔。
身陷绝境的刘昶,当时的惶急悲愤是不言而喻的。
诗的前三句,集中笔力,以浓重的色彩,描绘出刘昶奔亡途中的景物:白云从群峰迭嶂里涌出,尘土遮天蔽日而起,四面山势陡峭,道路断绝,前途是如此暗淡,周围是如此险阻,正是诗人当时处境的形象描绘。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此时四周的景致,实际上也正是刘昶此时心情的写照。
面对如此惨淡的景物,顿时激起诗人内心感情的波涛。
故乡,自己生长爱恋的地方,如今就要一朝远离,也许永远也见不到了,而自己的妻子和母亲,都还留在故乡,生死未卜,这就更加增添了诗人对于故乡的怀念和担忧。
“故乡几千里”,正是诗人发自内心深处的悲愤呼声。
这首诗不以词藻妍丽取胜,而以悲壮激越的声调感人,“天予真情,发言自高。
”(皎然《诗式》)刘昶为当时情势所激,将满腔悲愤随口倾吐,无暇雕饰,反使此诗成为绝唱,这在日趋华靡的刘宋诗坛尤其显得难能可贵。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06文言文的断句(学生版+解析)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06.文言文的断句【思维导图】【知识要点】一、知识点断句:断句,断句又称“句读”,是阅读文言文最基本的能力。
我国古典书籍上本无标点符号,古人通读时根据文义作停顿,或同时在书上按停顿加圈点,叫做断句。
这种“句”往往比现在语法所讲的“句“短。
二、断句的方法(一)基本方法:读文段,知大意阅读。
通过语感逐字翻译句子,明确大意。
根据句意面出朗读节奏。
(二)借助词性断句。
标出文段中的重要的名词,特别是专有名词。
如人名、地名、事名、物名、官名、族名、国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朝代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小结归纳:(1)主谓之间、谓宾之间、谓语中心词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2)古人的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称等的后面要停顿。
(三)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在句尾的语气词:者、也、矣、焉、哉、耶、耳、邪等。
在句首的单音节发语词:夫、惟、盖、凡、苟、若、岂等。
句首的复音节虛词:至若、于是、是故、若夫、至于、嗟夫、虽然、然则等。
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焉、何如、奈何等。
(四)句首的时间词之前往往断开时间词主要有:少顷、少时、顷之、俄顷、忽、忽然、既而、俄而等。
(五)借助对话标志词断句特殊对话标志:语、曰、云、言、道、谓等。
(六)借助文言句式断句如判断句、宾语前置、倒装句等。
(1)如:…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等;【解题方法】1.主谓之间要停顿。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
2.动宾(动补)之问要停顿。
①受任/于败军之际。
3.句首语气词(发语词)要和后面的句子分开。
①盖/竹柏影也。
4. 句首表示假设、转折的连词(若,至若,而,然则)后面必停顿。
①然则/何时而乐耶?5. 句首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是故”、“是以“后面必停顿。
①故/自号日醉翁也。
6.承接前文的指示代词之后要停顿,如“是”“此”。
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高12级语文总复习之文言文断句 翻译

画皮 太原王生早行遇一女郎抱襆独奔甚艰 于步急走趁之乃二八姝丽心相爱乐问何夙 夜踽踽独行女曰行道之人不能解愁忧何劳 相问生曰卿何愁忧或可效力不辞也女黯然 曰父母贪赂鬻妾朱门嫡妒甚朝詈而夕楚辱 之所弗堪也将远遁耳问何之曰在亡之人乌 有定所
画皮 太原王生,早行,遇一女郎,抱襆【fú, 同“袱”】独奔,甚艰于步。急走趁【 】之, 乃二八姝丽。心相爱乐,问:“何夙夜踽 踽【jǔ】独行?”女曰:“行道之人,不能 解愁忧,何劳相问。”生曰:“卿何愁忧? 或可效力,不辞也。”女黯然曰:“父母 贪赂【 】,鬻妾朱门。嫡妒甚,朝詈而 夕楚【 】辱之【 】,所弗堪也,将远 遁耳。”问:“何之【 】?”曰:“在 亡之人,乌有定所。”
陈抱尸收肠,且理且哭。哭极声嘶,顿欲 呕。觉鬲中结物,突奔而出,不及回首,已落 腔中。惊而视之,乃人心也。在腔中突突犹跃, 热气腾蒸如烟然。大异之。急以两手合腔,极 力抱挤。少懈,则气氤氲自缝中出。乃裂缯帛 急束之。以手抚尸,渐温。覆以衾裯。中夜启 视,有鼻息矣。天明,竟活。为言:“恍惚若 梦,但觉隐痛耳。”视破处,痂结如钱,寻愈。 异史氏曰:“愚哉世人!明明妖也,而以 为美。迷哉愚人!明明忠也,而以为妄。然爱 人之色而渔之,妻亦将食人之唾而甘之矣。天 道好还,但愚而迷者不悟耳。可哀也夫!”
见乞人颠歌道上,鼻涕三尺,秽不可近。陈膝 行而前。乞人笑曰:“佳人爱我乎?”陈告之 故。又大笑曰:“人尽夫也,活之何为?”陈 固哀之。乃曰:“异哉!人死而乞活于我。我 阎摩耶?”怒以杖击陈。陈忍痛受之。市人渐 集如堵。乞人咯痰唾盈把,举向陈吻曰:“食 之!”陈红涨于面,有难色;既思道士之嘱, 遂强啖焉。觉入喉中,硬如团絮,格格而下, 停结胸间。乞人大笑曰:“佳人爱我哉!”遂 起,行已不顾。尾之,入于庙中。追而求之, 不知所在;前后冥搜,殊无端兆,惭恨而归。 既悼夫亡之惨,又悔食唾之羞,俯仰哀啼,但 愿即死。方欲展血敛尸,家人伫望,无敢近者。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和翻译课件

反问 “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 句式 “何……为”等反问句式;
被动 句式
“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
固定 “如……何”、“况……乎”、“何(以) ……为”等固定句式,以及文 句式 言文中常常出现的总分、分总形式,这些都是我们断句时很好的帮手。
战
下无法守”,吾往年读之,亦无甚警惕;近岁在外办事, 乃知上之人必揆诸道,下之人必守乎法。若人人以道揆
演
自许,从心而不从法,则下凌上矣。“爱人不亲”章,
练
往年读之,不甚亲切;近岁阅历日久乃知治人不治者智 不足也此切己体察之一端也。
1.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 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 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14
季A子B贤C使D国E及F季G子H则I吴J可K以L兴M及N兄O弟P相Q继
CHM
【解析】吴王寿梦有四个儿子:长子叫谒;次子叫余祭;三子叫夷昧;少 子叫季札,被称为延陵季子,在兄弟中数他最贤能,三个兄长都知道这一 点。于是吴王寿梦死后,长子谒要将王位让给季子,季子始终不肯接受。 谒便作誓约说:“季子贤能,如果君位传给季子,那么吴国就能兴盛。我 们就按照兄弟次序继承王位。”(他)每当吃饭时便祈祷说:“但愿我能 早死,把君位传给季子。”
文言文断句和翻译
1
文 言 文 断 句
2
字句必须能讲通
原
内容必须与整体语境相符
文
则
兼顾古汉语词汇、语法、音韵、修辞以及古代
文化常识
言
断
名代断句
句
虚词断句
方 法
句式断句
排偶断句
对话断句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和翻译

•知识点释析
句子成分: 主语 + 谓语 +
词性:名词、代词 动词、形容 词
宾语 名词、代词
例一:人 恒过 / 然后 能改。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 观乐察》:名词+动词 /(名词)+动词
断句方法一:找动词
•知识点释析
例二:渔人 甚 异 之 / 复 前 行。选自《桃花源记》 观察:名词+动词+代词 /(名词)+动词 断句方法二:找代词
【知识图要】
【知识图要】
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富翁 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先生 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某人外出做生意,给父母写了这样一封信:
“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儿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 父母读信后,一个笑一个哭。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儿的生活好痛/ 苦一点儿也没有粮食多/病少/ 挣了很多钱/”。 “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儿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
修饰限定语和中心词;⑤忽略倒装句。
文言翻译
一种意识
两个原则 文言文翻译技巧
五个注意 六种方式
踩点得分 直译为主(信、达) 意译为辅(雅) 五种句式
留删换调补贯
1.(2021·全国甲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冬十月,遣曹利用诣契丹军。十二月庚辰,契丹使韩杞持书与曹利用俱来,
请盟。利用言契丹欲得关南地。帝曰:“所言归地事极无名,若必邀求,朕当 决战!(1)若欲货财,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宜许之。”契丹犹觊关南, 遣其监门卫大将军姚东之持书复议,帝不许而去。(2)利用竟以银十万两、绢 二十万匹成约而还。
翻译下列句子:
借喻:喻指边疆
1.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断句与翻译
一、用“/”为下面文字断句。
(一)
杨德祖为魏武主簿时作相国门始构榱桷魏武自出看使人题门作活字便去杨见即令坏之既竟曰门中活阔字王正嫌门大也
【参考答案】
杨德祖为魏武主簿时/作相国门/始构榱桷/魏武自出看/使人题门作活字/便去/杨见/即令坏之/既竟/曰/门中活/阔字/王正嫌门大也
(二)
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脩从。
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虀臼”八字。
魏武谓修曰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别记所知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虀臼受辛也于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魏武亦记之与修同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较三十里
【参考答案】
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脩从。
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虀臼”八字。
魏武谓修曰/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别记所知/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虀臼/受辛也/于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魏武亦记之/与修同/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较三十里/
(三)
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参考答案】
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
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四)
古之圣王为宫室为宫室之法曰室高足以辟润湿边足以御风寒上足以待雪霜雨露宫墙之高足以别男女之礼仅此则止凡费财劳力不加利者不为也
【参考答案】
古之圣王为宫室/为宫室之法曰/室高足以辟润湿/边足以御风寒/上足以待雪霜雨露/宫墙之高/足以别男女之礼/仅此则止/凡费财劳力不加利者/不为也/
(五)
凡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谁人不亲信立则虚言可以赏矣虚言可以赏则六合之内皆为己府矣信之所及尽制之矣制之而不用人之有也制之而用之己之有也己有之则天地之物毕为用矣【参考答案】
凡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谁人不亲/信立/则虚言可以赏矣/虚言可以赏/则六合之内皆为己府矣/信之所及/尽制之矣/制之而不用/人之有也/制之而用之/己之有也/己有之/则天地之物毕为用矣/
(六)
君臣不信则百姓诽谤社稷不宁处官不信则少不畏长贵贱相轻赏罚不信则民易犯法不可使令交友不信则离散郁怨不能相亲百工不信则器械苦伪丹漆染色不贞夫可与为始可与为终可与尊通可与卑穷者其唯信乎!信而又信,重袭于身,乃通于天。
以此治人,则膏雨甘露降矣,寒暑四时当矣。
【参考答案】
君臣不信/则百姓诽谤/社稷不宁/处官不信/则少不畏长/贵贱相轻/赏罚不信/则民易犯法/不可使令/交友不信/则离散郁怨/不能相亲/百工不信/则器械苦伪/丹漆染色不贞/夫可与为始/可与为终/可与尊通/可与卑穷者/其唯信乎!信而又信,重袭于身,乃通于天。
以此治人,则膏雨甘露降矣,寒暑四时当矣。
(七)
文王处岐事纣冤侮雅逊朝夕必时上贡必适祭祀必敬纣喜命文王称西伯赐之千里之地文王再拜稽首辞曰愿为民请炮烙之刑文王非恶千里之地以为民请炮烙之刑必欲得民心也得民心则贤于千里之地故曰文王智矣
【参考答案】
文王处岐事纣/冤侮雅逊/朝夕必时/上贡必适/祭祀必敬/纣喜/命文王称西伯/赐之千里之地/文王再拜稽首/辞曰/愿为民请炮烙之刑/文王非恶千里之地/以为民请炮烙之刑/必欲得民心也/得民心/则贤于千里之地/故曰/文王智矣/
(八)
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故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故假人者遂有天下无丑不能无恶不知丑不能恶不知病矣不丑不能不恶不知尚矣虽桀纣犹有可畏而可取者而况于贤者乎【参考答案】
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故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故假人者/遂有天下/无丑不能/无恶不知/丑不能/恶不知/病矣/不丑不能/不恶不知/尚矣/虽桀纣犹有可畏而可取者/而况于贤者乎/
断句技巧
疏通文意最重要,文段主旨要明了。
专用名词作标志,谓语一下要找到。
发语疑问句尾词,前断后断特轻巧。
判断倒装固定句,骈句顶真修辞妙。
掌握规律轻松断,考试半分都不少!
二、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一)
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
公孙闬谓邹忌曰:“公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战不胜,田忌不进,战而不死,曲桡而诛。
”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
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闬,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而往卜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欲为大事,亦吉否?”卜者出,因令人捕为人卜者,亦验其辞于王前。
田忌遂走。
1.公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
译文:您为什么不替齐王谋划攻打魏国的事呢?如果取胜,那么这就是您的谋略。
您就可以凭着这而有功了。
2.卜者出,因令人捕为人卜者,亦验其辞于王前
译文:占卜的人出了市场,于是派人逮捕了替别人占卜的人,也到齐王面前,验证他的卜辞。
(二)
晏平仲婴者,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
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
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1.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译文:做了齐国的国相之后,吃饭绝不两顿吃肉,而且告诉家里的女子绝不穿丝织品。
2.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
译文:他在朝廷上,君主的话说到哪里,他就使君主的话郑重其事地执行;君子的话如果没说到,他就用自己的行为使君主的话得到执行。
3.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
译文:国家太平的时候,他就听从君主的使命;国家不太平的时候,他就保持着自己的使命。
(三)
威王八年,楚大发兵加齐。
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
淳于髡仰天大笑。
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何敢!”王曰:“笑岂有说乎?”髡曰:“今者臣从东方来,见道傍有禳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祝曰:‘五谷蕃熟,穰穰满家。
’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
”
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镒,白璧十双,车马百驷,髡辞而行。
至赵。
赵王与精兵十万,革车千乘。
楚闻之,夜引兵而去。
1.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
译文:我见他所拿的东西那么少,可他想得到的东西却那么多,所以我才笑他。
2.楚闻之,夜引兵而去
译文:楚国听说了这件事,连夜就带兵离开了。
(四)
昔者,齐王使淳于髡献鹄于楚。
出邑门,道飞其鹄,徒揭空笼,造诈成辞,往见楚王曰:“齐王使臣来献鹄,过于水上,不忍鹄之渴,出而饮之,去我飞亡。
吾欲刺腹绞颈而死,恐人之议吾王以鸟兽之故令士自伤杀也。
鹄,毛物,多相类者,吾欲买而代之,是不信而欺吾王也。
欲赴他国奔亡,痛吾两主使不通。
故来服过,叩头受罪大王。
”楚王曰:“善,齐王有信士若此哉!”厚赐之,财倍鹄在也。
1.出邑门,道飞其鹄,徒揭空笼,造诈成辞
译文:出了城门之后,在路上使那鸿鹄飞跑了,空手举了个空笼子,心里想着怎么哄骗楚王。
2.吾欲刺腹绞颈而死,恐人之议吾王以鸟兽之故令士自伤杀也
译文:我想剖腹、上吊自杀,而我又恐怕别人议论我们的君主因为鸟兽之故让自己的人自己伤害自己。
3.楚王曰:“善,齐王有信士若此哉!”
译文:楚王说:“好啊,齐王有如此讲诚信的官员真好啊!”
(五)
二十一日,宗元白: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
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
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
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
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
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愈以是得狂名……
1.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
译文:让您受辱写信,信上说想拜我为师,可是我这个人学道不深,学业也甚为浅显,再看看我平时写的文章和所作所为,没有见到哪可以做你老师的地方。
2.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译文:唯独韩愈不顾世俗,冒着别人的耻笑和侮辱,收取召集后生,并且做《师说》一文,“厚着脸皮”做老师。
翻译技巧
一般词,直译;
古今词,更译;
多义词,精译;
助语词,选译,
专用词,不译。
常见句,顺译;
省略句,补译;
固定句,套译;
倒装句,调序;
修辞句,意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