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针治疗颈椎病颈肩背疼痛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浮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2例疗效观察

浮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2例疗效观察

浮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2例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究浮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5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均进行单纯浮针治疗,平均治疗5次,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52例患者在浮针治疗下,总有效率达100%。

结论对椎动脉型颈椎病采用浮针治疗,起效非常迅速,效果十分显著,能大大减少患者的疗程和治疗费用,是一种很值得推广的中医特色治疗方法。

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浮针疗法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的颈椎病分型,主要症状表现为体位性眩晕、阵发性偏头痛、呕心、呕吐、心慌、胸闷,严重者天旋地转、难以起床、不能进食,甚者伴有视力减退或模糊、睡眠障碍等精神症状,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危害健康。

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本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并有年轻化的趋势。

此病传统治疗以静脉输液扩血管或针灸推拿理疗为主,见效缓慢。

本院采用单纯浮针疗法对近年来收治的5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将本院2013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5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男22例,女30例,年龄32~72岁,平均年龄46.5岁。

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3年,平均病程8.3个月。

1. 2 诊断标准①颈椎眩晕,可有猝倒发作史;②颈椎旋转试验阳性;③颈椎X线片显示颈椎不稳或有钩椎关节骨质增生;④多伴有交感神经症状,如呕心、呕吐、视力障碍等;⑤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眩晕,如耳源性眩晕等。

1. 3 治疗方法[1] 使用一次性中号浮针,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用笔在上位胸椎(1~3)俩侧距离中线1~2 cm处各定一点作标记。

确定好进针角度,平行于中线向上进针,先将进针点周围处用碘伏消毒,然后开始进针,待针进入到皮下浅筋膜后,以水平方向沿脊柱两侧平行向颈部推进,注意推进速度一定要缓慢。

若患者有疼痛感应立即向后退针,调整方向再推入,直至针身全部推入,仅留针尾在皮外,然后以进针点为支点做皮下扇形扫散约30 s,在扫散的同时用拇指点按同侧风池穴,然后将针芯抽出留置套管,并做好固定,以防套管脱出。

浮针结合理筋手法治疗项背肌筋膜炎1例

浮针结合理筋手法治疗项背肌筋膜炎1例

浮针结合理筋手法治疗项背肌筋膜炎1例1. 引言1.1 患者基本情况患者王女士,女,45岁,家庭主妇。

因颈部和背部疼痛、僵硬、活动受限,就诊于我院全科门诊,入院查体面色欠佳,言语困难,颈椎活动受限,背部有明显的压痛点。

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楚,颈椎活动受限,双侧项背肌紧张,背部有明显的压痛点,无明显畸形,颈项部特应关系正常,未发现局部肿胀。

血常规、生化常规及各项肿瘤标志物检查显示无明显异常。

经影像学检查诊断为颈椎病,项背肌筋膜炎。

经综合考虑,拟采用浮针结合理筋手法进行治疗。

1.2 病史回顾病史回顾:患者为女性,39岁,主述项背部疼痛不适症状已有半年。

患者平时从事办公工作,久坐姿势较多,频繁使用电脑,同时缺乏运动。

疼痛初起时仅感到轻微不适,伴有僵硬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逐渐加重,患者开始出现活动受限、头部转动困难等情况。

患者曾到当地医院就诊,经过常规检查和药物治疗,症状未见明显好转。

近期病情加重,患者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患者无其他明显疾病史,无手术史,无过敏史,无家族遗传病史。

1.3 临床表现患者因劳累过度,出现了明显的项背肌筋膜炎症状。

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颈部活动时疼痛加重,头部转动受限,肩部肌肉僵硬,且伴有持续性胀痛感。

患者在睡眠时也会出现颈部疼痛,并且伴有头痛、眩晕等不适症状。

体格检查发现患者颈部肌肉紧张,有明显触痛点,且活动受限。

局部皮肤温度升高,有轻度红肿。

患者自感不适,影响了日常生活和工作。

经过详细询问及检查,确定患者患有项背肌筋膜炎。

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对于缓解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非常重要。

2. 正文2.1 浮针结合理筋手法的治疗原理浮针结合理筋手法的治疗原理是基于中医理论和经络学说,通过针灸刺激和按摩推拿相结合的方法,调理人体气血运行,恢复经络的畅通,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浮针是一种特殊的针灸技法,即将针插入体表轻浅处,不进入经络深层,通过刺激局部皮肤和肌肉,刺激经络气血的流动,调整人体阴阳平衡,缓解疼痛和炎症。

《浮针多点进针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

《浮针多点进针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

《浮针多点进针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一、引言肩周炎,也称为肩关节周围炎,是一种常见的肩部疾病,表现为肩部疼痛、活动受限和肌肉僵硬等症状。

这种病症多发生在中年人群,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

传统治疗方法多样,包括药物、物理治疗及手术等。

近年来,浮针多点进针治疗方法逐渐成为肩周炎治疗的备选方案。

本文将探讨浮针多点进针治疗肩周炎的疗效及其机制。

二、浮针多点进针治疗的理论基础浮针疗法是一种结合了中医经络理论和西医解剖学原理的现代治疗方法。

其理论基础在于通过刺激经络和穴位,达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缓解疼痛的目的。

多点进针治疗则是浮针疗法中的一种技术,通过在多个点位进行进针治疗,以更全面地刺激经络和穴位,提高治疗效果。

三、治疗方法与过程浮针多点进针治疗肩周炎的过程主要包括诊断、定位、消毒、进针、留针和拔针等步骤。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进针点位,利用浮针进行多次浅刺,以刺激相关经络和穴位。

同时,医生还需结合患者的反应和症状变化,适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疗效观察本文收集了近一年来接受浮针多点进针治疗的肩周炎患者数据,通过对比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活动范围及生活质量等指标,观察治疗效果。

数据显示,经过浮针多点进针治疗后,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活动范围扩大,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此外,通过对患者的随访发现,浮针多点进针治疗的疗效持久稳定,未见明显复发。

五、讨论与机制分析浮针多点进针治疗肩周炎的疗效可能与以下机制有关:首先,通过刺激经络和穴位,调节气血运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其次,浮针浅刺能够松弛肌肉,缓解肌肉紧张和痉挛;最后,浮针治疗能够刺激机体的自愈能力,促进组织修复和功能恢复。

此外,多点进针治疗能够更全面地刺激相关经络和穴位,提高治疗效果。

六、结论通过对近一年来接受浮针多点进针治疗的肩周炎患者数据的分析,本文发现浮针多点进针治疗肩周炎具有显著的疗效。

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扩大活动范围、提高生活质量,且疗效持久稳定。

浮针治疗颈椎病49例疗效观察

浮针治疗颈椎病49例疗效观察

浮针治疗颈椎病49例疗效观察目的:探讨浮针治疗颈椎病的疗效。

方法:将9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取浮针治疗49例,观察组采取普通针灸配合电针、理疗46例,观察2组疗效。

结果:2组疗效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浮针是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标签:浮针;颈椎病[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floating needle curative effect for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sis.Method:95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the treatment group take floating needle therapy in 49 cases,the observation group adopt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electroacupuncture,ordinary therapy in 46 cases,observation of curative effect of two groups.Result:Curative effect comparison of two groups was ver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1).Conclusion:Floating needle is an effective method in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sis.[Key words]needle;cervical spondylosis颈椎病是个很广泛的概念,因此人们把它分成不同类型,如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交感型。

最常见的症状是疼痛,多数表现为酸痛,酸痛的位置主要表现在:棘突两侧的肌肉、斜方肌的上缘、肩胛骨的内侧、肩胛骨的外侧、大小圆肌、前臂等,麻木也是颈椎病的一个常见症状,主要在手指和前臂,多表现为部分手指麻木,甚至还可表现为头部和五官的异常:如头痛、视物模糊、视力下降、耳鸣、听力下降、牙龈、舌头、舌根疼痛、喑哑、胸闷、心慌、失眠等症状。

浮针配合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浮针配合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浮针配合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林育辉(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康复科,广东佛山528031)[中图分类号]R245.319.8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2814(2021)04-0698-02[摘要]目的:观察浮针配合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1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9例用浮针配合电针疗法,对照组89例,只用电针疗法。

结果:愈显率治疗组77.5%、对照组5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V0.05)。

结论:浮针及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较好临床疗效。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浮针;电针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以颈肩背部疼痛并有明显压痛点,活动颈部时疼痛明显加重,伴上肢手臂及手掌指木等为主要症状。

笔者用浮针及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共178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89例。

治疗组男44例,女45例;年龄22-63岁,平均45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8个月。

对照组男45例,女44例;年龄21~65岁,平均46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7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⑴:①有颈部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有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手机、电脑、电视者。

②颈部疼痛伴上肢麻木、放射痛,颈后伸时加重,头痛头晕。

③颈部板硬、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常有压痛,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叩顶试验阳性。

④颈椎X线摄片示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

排除标准:①合并有其他类型的颈椎病;②合并严重心脑血管、肝肾及造血系统等疾病;③恶性肿瘤、结核、骨折、明显骨质疏松、精神疾病及孕妇。

2治疗方法治疗组:①浮针疗法。

选取颈椎病常见的MTrP 点(又称为肌筋膜触发点)⑵前臂(相当于手三里下1寸处)、颈后部肌群处作为进针点,避开动静脉血管。

浮针配合热敏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浮针配合热敏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浮针配合热敏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浮针配合热敏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浮针配合热敏灸进行治疗。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有效率7050%。

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应用浮针配合热敏灸治疗法,能提高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浮针疗法;热敏灸;临床疗效To observ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superficial needling combined with thermal moxibustion treatment of nerve root type cervical spondylosisZhou Guoxiang(Jiangxi province Nanchang Hongdu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angxi, Nanchang, 33008)【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superficial needling combined with thermal moxibustion treatment of nerve root type cervical spondylosis. Methods: 80 cases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conventional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in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 based on the treatment of floating needle with thermal moxibustion. The clinical efficacy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is 87. 5%, the effective rate of control group was 70 50%.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P<0. 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floating needle with thermal moxibustion therapy, can improve the nerve root type cervical spondylosis treatment effect.【Key words】Nerve root type cervical spondylosis; floating needle therapy; thermal moxibustion; clinical effect【中图分类号】R246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3)10-0050-01颈椎病是针灸科和康复科临床上常见的病种之一。

浮针结合理筋手法治疗项背肌筋膜炎1例

浮针结合理筋手法治疗项背肌筋膜炎1例

浮针结合理筋手法治疗项背肌筋膜炎1例项背肌筋膜炎是一种常见的肌肉病变,临床上常见于颈椎过度疲劳、受寒受湿等因素引起的项背部急慢性针痛、僵硬等症状。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采用物理疗法和药物治疗,但效果较慢,容易复发。

目前,浮针结合理筋手法在治疗项背肌筋膜炎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下面将介绍一例采用浮针结合理筋手法治疗的项背肌筋膜炎病例。

患者为一名女性,45岁,主诉颈背部疼痛,病程已8个月。

患者平时工作压力较大,长时间熬夜且睡眠质量较差。

初诊时,患者颈背部有明显的压痛点,肌肉紧张,活动受限,双侧项背部有明显的针刺感,尤其是在疲劳或受寒受湿后症状加重。

结合病史和体格检查,初步诊断为项背肌筋膜炎。

治疗过程中,首先采用浮针治疗,选择额颞部、颈部和肩部的相关穴位,如百会穴、风池穴、肩井穴等,进行针刺治疗。

针刺时采用慢性入针法,刺入皮下后稍作停顿,然后进行浮针操作。

每个穴位刺入深度为1.5~2.0cm,取穴后旋转针头,使之浮起,然后稍作固定,使浮针达到一定的时间。

浮针时间根据患者的感觉而定,一般为5~10分钟。

治疗过程中,患者只感到轻微的刺痛感和酸胀感,无明显的不适感。

浮针治疗后,结合理筋手法进行肌肉松解。

按摩师使用拇指、掌根等手法对患者的颈背部进行按摩,重点按摩患者的压痛点和肌肉紧张的区域。

按摩时力度适中,以患者感到舒适为宜,避免损伤肌肉和筋膜。

每次按摩时间为20~30分钟,每周2~3次,连续进行1个月。

疗程疗效评价:经过1个月的治疗,患者的疼痛明显缓解,压痛点消失,颈背肌肉轻松,活动度增加,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经过3个月的随访,患者未出现明显的疼痛和不适感,工作和生活正常。

浮针结合理筋手法治疗项背肌筋膜炎可以缓解疼痛,改善颈背肌肉的紧张和活动度。

浮针治疗可以刺激穴位,调理气血,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缓解炎症反应。

理筋手法可以通过按摩疏通经络,松解肌肉紧张,减轻疼痛,促进病灶的恢复。

浮针结合理筋手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浮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浮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治 疗 比较 , 临床 效果 满 意 , 现报 道 如下 。
效 果具有 明显优 势 , 对减 少患者病痛 , 降低 患者 病残, 提 高患者生 活质量有一 定的 临床 意义 。 关键词 : 浮针 ; 神 经根 型颈椎病 ; 临床 疗效 中图分类 号 : R 2 7 4 文献标 识码 : B 文章 编 号 : 1 0 0 6 — 0 9 7 9 ( 2 0 1 4 ) 2 7 — 0 0 6 9 — 0 2

中外 医学研 究 , 2 0 1 2 , 1 7 : 6 7 — 6 8 . 【 6 ] 曾明 广. 针 灸与 药 物 治疗腰 椎 间盘 突 出症根 赵彬 . 神 经妥 乐平 治 疗腰 椎 间盘 突 出引起 的神 经 根 性 疼 痛 的 比 分析 『 J 1 . 中 国卫生 产 业, 2 0 1 2 , 1 8 : 1 7 4 .
2 0 1 4 年第 2 7期
示 ,治 疗 后观 察 组 的视 觉模 拟 评分 与对 照 组 相 比具 有 十 分 明显 疗 效评 价f J ] . 中国现代 医生 , 2 0 1 3 , 0 8 : 1 5 0 — 1 5 1 .
的 改善 , 改善 程度 要 远 远大 于对 照组 。从 治疗 的 有效 率 来 看 , 观 【 3 ] 何 星. 针 灸 治疗 腰 椎 闭盘 突 出性 疼 痛 的 临床 体会 f J 】 .中医 临
此 类 劳 损性 改变 影 响 到 颈部 神经 根 , 或颈部脊髓, 或 颈 部 主要 血 1 . 2 . 2 治 疗组 : 在 对 照组 治疗 的 基 础上 加 浮针 疗 法 。浮针 疗 法 : 患 自然 放 松 , 女 性松 开胸 衣 , 在 患侧 颈 、 肩、 臂 上 由远 端 管等, 即可 发 生 痹 痛 型 、 瘫痪 型 、 眩晕 型等 病 证 , 临 床 上 统 称为 颈 者 取坐 位 , 椎病. 其 中最 为 多 见 的痹 痛 型 , 是 以 颈 肩臂 疼 痛 麻 木 为 主 要症 状 开 始 , 寻 找肌 筋 膜 触 发点 ( M T r P ) , 距离 M T r P点 5 - 1 0 e m 处 确 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1卷第6期 2009年11月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JGCTCM
No.6
VoL 3l 2009
November
・65・
[1I】PruessnerJC,Hell‰DH。KitschbanmC,et
分册[J].1994,14(4):171.
perceived sUre¥¥,and cortisol psy—chosom
respoiIsc¥to
[12]王琳,王天芳.消疲怡神口服液对抗应激的实验研究一对
a1.Burnout,
强制性冷水游泳应激大鼠行为及神经内分泌的影响[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22(3):22—25.
awakening[J].
Med,1999,61(2):197—204.
浮针治疗颈椎病颈肩背疼痛疗效观察
万晓春 (贵州省人民医院,贵州贵阳550002) 摘要:目的:观察浮针治疗颈椎病颈肩背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59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27
例。治疗组采取浮针治疗,2天1次,10天为1疗程;对照组采取针刺治疗,1天1次,lO天为l疗程。结果:2组均治疗1 疗程统计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93.8%,对照组88.9%,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浮针治疗颈椎病颈肩背疼痛与
有相应改变。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浮针组)
病人取坐位或俯卧位,选择颈椎
两旁压痛点下方约6—10cm便于进针处作为进针点,注意 尽量避开浅表静脉。常规消毒皮肤,取一次性浮针,在进 针点针体与皮肤呈15—30。角快速刺入,然后将针尖提至 皮下,针尖直对痛点,沿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向前推进,力求 无酸麻胀痛等感觉,进针完毕后,再以进针点为支点,手握 针座左右摇摆,使针体作扇形平扫,当病人的疼痛症状消 失或明显减轻后抽出针芯,将软套管的针座用创可贴固定
病”,充分重视情志调节在防治疾病及养生延寿方面的重
要意义。医学经典<黄帝内经》虽为“医家之宗”,其中所提
及的丰富的情志调摄的内容也为当今的中医护理提供了
收稿日期:2009—02—26
万方数据
劳累后颈部可有轻度不适,不影响正常劳动和工作;有效: 首次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所减轻,但少于30%,1疗程
后症状和体征有所改善,基本上能从事正常轻工作,生活 能自理;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 3.2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均以治疗1疗程统计疗效。治 疗后临床疗效比较,结果见表1。
万方数据
第31卷第6期
疗效标准》…制定。临床治愈:首次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 征减少70%以上,1疗程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恢复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①有慢性劳损外伤史,或有 颈椎先天畸形,颈椎退行性变;②多发于40岁以上中老年 人,有长期低头伏案工作史;③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 部板硬、上肢麻木,好发落枕;④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
京大学出版社。1994:190—193.
瘀滞;或因跌仆损伤而致气血失和,经络不通。《金匮要略
方论》:“人年五六十,其病脉大名,痹挟背行……皆因劳得 之”。《张氏医通》:“有肾气不循故道,气逆挟脊而上,至肩 背病,或观书对奕久坐致脊背痛者”。本病的治疗关键在 于祛风散寒,调和气血,疏经通络,活血化瘀。 浮针疗法是传统针灸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是传统中
针刺治疗该病均可取得较好临床疗效,而浮针疗法操作简便,患者痛苦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浮针;颈椎病;颈肩背疼痛 中图分类号:R245.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1108(2009)06—0065—0l
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中老 年人常见的一种慢性退行性疾病。由于工作、学习节奏的 加快,颈椎病患者出现年轻化倾向。患者出现颈肩背部不 适,甚至头痛、眩晕、耳鸣、恶心等严重症状而影响工作、学 习和生活。浮针疗法是一种有别于传统针灸的新型针刺 治疗方法。该疗法以塑料套管针作为一种特制的专用针 具,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疼痛性疾病。笔者于近年来采用该 法治疗颈椎病以颈肩背部疼痛为主要表现者,其临床疗效 显著,现报道如下: l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59例患者均为门诊确诊的颈椎病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浮针组)32例、对照组(针刺组)27例。 其中治疗组男性14例,女性18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26 岁,平均51.3岁。对照组男性12例,女性15例,年龄最大 74岁,最小28岁,平均51.7岁。两组性别及年龄具有可 比性。 1.2临床表现颈肩背部疼痛为主,或伴有一侧或二侧 上肢疼痛麻木、头痛、眩晕、耳鸣、恶心呕吐、心悸等。 1.3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
并导致气机紊乱:其中记载的情志调护方法,如情志相胜法、说理开导法等,对于疾病的康复和预防保健都提供了有益的
参考。 关键词:内经;情志;调护 中图分类号:R221.2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1108(2009)06-0066—02
七情内伤是致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也影响着病情 的发展变化。如何消除病人的恼怒、忧郁、恐惧等情绪因 素的刺激,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是情志护理的主要任务。中医历来强调医身与医心的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予皮肤表面,留置24h后拔出。2天1次,10天为l疗程。
2.2对照组(针刺组) 取颈椎相应节段的夹脊穴、风池、 曲池、合谷、阿是穴。患者坐位,皮肤常规消毒,以直径 0.35mm、长50mm毫针,分别进针得气后,行平补泻手法, 加灸,留针30rain,1天1次,lO天为l疗程。 3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
素调节来完成的H
J,L4 J。
本观察通过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两组总有效率 无显著性差异,显示浮针治疗颈椎病颈肩背疼痛与针刺治 疗该病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作者认为,浮针疗法具 有操作简便,起效快捷,作用持久,患者痛苦小,留针时间 长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2] [3]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两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
是浮针疗法在数十秒至数分钟内产生“针到痛去”的原因。
4讨论 颈椎病以颈肩背痛为主要表现者,属中医学“骨痹”、 “筋痹”范畴。该病的发生多由人体气血不足,肝肾虚损, 筋骨失养,复感风寒湿邪,致使邪客经络,督脉痹阻,经络
也有学者认为其镇痛机理是通过神经系统调节和体液因
一,提倡“善医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而后医其未
有益的参考。 1情志活动与脏腑功能密切相关 ‘素问・阴阳应象人论》篇中指出:“人有五脏化五气, 以生喜怒悲忧恐。”认为情志活动和五脏之气,即与五脏的 功能密切相关。<灵枢・本神第八>篇说:“血脉营气精神, 此五脏之所藏也……心藏脉,脉舍神……肝藏血,曲.舍魂 ……脾藏营,营舍意……肺藏气,气舍魄……肾藏精,精舍 志。”指出精神意识活动虽属于心,但又分属于五脏。又如
效果。浮针的迸针部位与痛点有一定距离,其针具较粗, 通过“扫散”过程,可产生较显著的“循经感传”效应,使疼
符仲华.浮针疗法[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123.
张亚平.浮针,一种全新的针刺镇痛疗法[J].针灸临床杂
志,1998。14(12)36-38.
浅谈《黄帝内经》中的中医情志调护
张岚 (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教研组,上海201318) 摘要:《黄帝内经》中包含着丰富的情志调护内容,强调情志活动与脏腑功能密切相关,认为情志失调会直接伤及脏腑
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 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引试验阳性,压 顶试验阳性;⑤x线片显示:颈椎生理曲度改变、骨质增生 或韧带钙化、椎间隙变窄、椎间孔狭窄,CT及MRI检查可 收稿日期:2009—06—10
正常生活和工作;显效:首次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减少 50%以上,l疗程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或明显改善,
・66・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JGCTCM
No.6
VoL31 2009
2009年11月
November
袭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例)
痛组织的生理功能活跃,改变病理状态,消除或减轻炎症, 达到镇痛目的【2】。由于结缔组织的网络传递作用,当刺激 病灶附近结缔组织时,外周感觉神经末梢上的阿片受体释 放一些镇痛物质,以及浮针的特殊运针方法,能很好减轻 或消除病灶附近的无菌性炎症反应和炎性粘连,这可能就
医理论中皮部理论、近治理论、以痛为腧理论、《内经》刺法
等针灸原理的具体运用。浮针疗法是使用浮针在病痛周
张亚平.浮针疗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2
—57.
围皮下疏松结缔组织针刺的一种方法,该疗法一改传统针 刺腧穴、得气为佳的手法,操作过程要求无酸、麻、胀、痛等 针感,通过反复运针达到疏通经络、畅调气血、化瘀止痛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