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匾文字释义
匾学匾说(20):一块匾上雕刻的文史知识

匾学匾说(20):一块匾上雕刻的文史知识此匾乃“河南府永宁县正堂蒋(某)”,奉旨旌表“节孝高雷氏”所立的匾额。
从外观看,该匾为横式木质,淄黑地子,匾词为楷书,阴刻贴金,字体浑融圆润、举止祥和。
《白首完贞》匾额所刻匾文:钦加同知衙军功蓝翎署河南府永宁县正堂加五级记录十次蒋奉旨为白首完贞旌表节孝高雷氏题呈请人雷中兴等寿民监生生员顿首拜道光丁未吉月穀旦匾词释义:钦加:钦指旧时帝王的决定、命令、或所做的事情冠以钦字,以表示崇高的尊敬。
加,有嘉赏之意,钦加则指皇上的嘉赏。
如,钦赐、钦命、钦点、钦差,皆是以皇帝的名义对官员的赏赐或任命。
同知:明清时期的官职名,为知府的副手,正五品官,相对于正印官知府,同知与通判等知府的副手称为佐杂官。
每府设一二人,无定员。
蓝翎:清官员冠饰。
皇帝近臣领侍卫府官,护军营、前锋营、火器营、銮仪卫满员五品以上者皆戴孔雀花翎,六品以下则戴鹖鸟羽尾,称为蓝翎。
蓝翎无眼又称老鸹翎。
在每届武殿试之后,皇帝也会钦点御前侍卫。
1898年,末科武进士,光绪帝钦点五十六名御前侍卫:头等侍卫一名,乃武状元,二等侍卫两名,乃武榜眼与武探花,花翎侍卫二十名,蓝翎侍卫三十三名。
《钦赐蓝翎》正堂:原意指正屋或听政大堂,后引申为正印官。
明清时,对府县等地方正印官的称呼。
在书籍、匾额、甚至犯人的枷锁上经常出现“正堂”二字。
加五级记录十次:清朝吏部奖叙制度的规定:对京官的考核称为京察,对地方官员的考核称为大计,皆三年一次。
一般从四个方面:守、正、才、年,进行考核。
凡是守清、政勤、才长,年龄处在青壮年或虽年高但身体尚健的官员,定为第一等;凡是守谨、政平、才长,年龄处在青壮年或年岁大但仍健壮的官员,列为第二级。
考核之后对官员进行议叙,即对官员的奖励,其中第一等的官员可升一级,第二等的官员纪录一次。
加级与记录,可用来抵消降级与罚俸的处分。
纪录四次,可以抵降一级,纪录一次,可以抵罚俸六个月。
我们要知道,古代普通官员的升迁绝非影视剧中的那么简单。
五台山寺庙楹联牌匾选注

五台山寺庙楹联牌匾是一种常见的文化遗产,它可以在五台山寺庙内的各处看到。
五台山是位于山西省忻州市的一座山峰,被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五台山寺庙是五台山上最著名的寺庙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五台山寺庙楹联牌匾是五台山寺庙内的一种装饰形式,也是寺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台山寺庙楹联牌匾是由两根立柱支撑起来的,中间横放一块木板,上面刻有对联或匾额。
五台山寺庙楹联牌匾的内容主要有佛教经典、佛法名句、佛祖传说、佛教境界等。
五台山寺庙楹联牌匾的字体通常是金陵体,字迹精美,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
五台山寺庙楹联牌匾的风格有别于普通的楹联牌匾,它更加讲究对偶结构和押韵,使得五台山寺庙楹联牌匾在文学上具有独特的魅力。
五台山寺庙楹联牌匾的作用不仅仅是装饰,它还有着深远的文化意义。
五台山寺庙楹联牌匾可以向人们传达佛教的思想,五台山寺庙楹联牌匾选注是对五台山寺庙楹联牌匾的精选和注释,它是对五台山寺庙楹联牌匾的一种深入研究。
五台山寺庙楹联牌匾的选注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五台山寺庙楹联牌匾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五台山寺庙楹联牌匾选注可以分为两部分:文字部分和解释部分。
文字部分包括五台山寺庙楹联牌匾的原文,这部分内容通常是五台山寺庙楹联牌匾的核心内容。
解释部分则包括对五台山寺庙楹联牌匾文字的解释和注释,这部分内容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五台山寺庙楹联牌匾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五台山寺庙楹联牌匾选注的文字部分通常是五台山寺庙楹联牌匾的核心内容,这部分内容通常包括佛教经典、佛法名句、佛祖传说、佛教境界等。
这些内容深刻地传达了佛教的思想和信仰,对人们的思想和信仰有着深远的影响。
五台山寺庙楹联牌匾选注的解释部分则包括对五台山寺庙楹联牌匾文字的解释和注释。
农村人家大门上镶嵌的匾额蕴含了丰富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农村人家大门上镶嵌的匾额蕴含了丰富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作者常在农村跑,见一些老房子、旧门楼上的匾额内容很好,字也不错,就顺手拍下来做资料。
这座老房子门上的砖刻匾额是“受天之祜”,意思是蒙受老天的保祐。
出自《诗经·大雅·下武》:“昭兹来许,绳其祖武,于万斯年,受天之祜。
”
这处旧宅门上也是砖雕的匾额“兰亭并美”。
这是一处旧门楼上手书的匾额“谅可风”。
这处旧门楼上是木刻的匾额“清心寡欲”。
如今,农村的很多门楼都修得很气派,很高大,上边也都镶着精美的陶瓷匾额。
和过去的匾额相比,总觉得多了点啥,又少了点啥。
如今,农村的很多门楼都修得很气派,很高大,上边也都镶着精美的陶瓷匾额。
和过去的匾额相比,总觉得多了点啥,又少了点啥。
如今,农村的很多门楼都修得很气派,很高大,上边也都镶着精美的陶瓷匾额。
和过去的匾额相比,总觉得多了点啥,又少了点啥。
如今,农村的很多门楼都修得很气派,很高大,上边也都镶着精美的陶瓷匾额。
和过去的匾额相比,总觉得多了点啥,又少了点啥。
如今,农村的很多门楼都修得很气派,很高大,上边也都镶着精美的陶瓷匾额。
和过去的匾额相比,总觉得多了点啥,又少了点啥。
如今,农村的很多门楼都修得很气派,很高大,上边也都镶着精美的陶瓷匾额。
和过去的匾额相比,总觉得多了点啥,又少了点啥。
如今,农村的很多门楼都修得很气派,很高大,上边也都镶着精美的陶瓷匾额。
和过去的匾额相比,总觉得多了点啥,又少了点啥。
匾额:中华文化园中的一朵奇葩

匾额:中华文化园中的一朵奇葩作者:张君来源:《中国经贸》2008年第17期匾额,是中国古建筑的必然组成部分,相当于古建筑的眼睛。
匾额,又称扁额、扁犊、牌额、简称为扁、匾或额。
中国第一部字典,东汉许慎所撰《说文解字》这样解释匾额:“扁,署也……署门户之文也。
”也就是在门户上题字,以作居室的标记。
凡是宫室,殿堂、亭榭、书斋等以大字题于门额上,均称匾额。
古代匾额大多为木质,也有石质雕刻的。
不论木质或石质的,匾额一般为长方形,尺寸以门面大小而定,多为黑漆金字,醒目端庄。
有的还配以楹联或艺术雕刻。
匾额一向注重书法艺术或题额者的地位,以提高悬挂匾额场所的声誉。
古代的贵族、高官、功臣、名士,往往以得到当时皇帝题赐的匾额来炫耀权势。
也就是说,用以表达经义、感情之类的属于匾,而表达建筑物名称和性质之类的则属于额。
但也有一种说法认为,横着的叫匾,竖着的叫额。
因此,合起来可以这样理解匾额的含义,悬挂于门屏上作装饰之用,反映建筑物名称和性质,表达人们义理、情感之类的文学艺术形式即为匾额。
匾额一般分为两种,官方的和民间的。
官方的出现较早秦代就有了,而民间的则要到唐末才出现。
当时,里坊制度被废除,百姓可以临街破墙开店,于是人们开始想出了挂出各自的匾额来招揽生意。
到了宋代,匾额就更多了。
匾额一般挂在门上方、屋檐下。
当建筑四面都有门时,四面都可以挂匾,但正面的门上是必须要有匾的,如皇家园林、殿宇以及一些名人府宅莫不如此。
由于是明挂的,所以,历史上的匾额属于首当其冲被损毁的文物。
匾额,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民俗文化精品。
几千年来,匾额把中国古老文化流传中的辞赋诗文、书法篆刻、建筑艺术融为一体,集字、印、雕、色的大成,以其凝练的诗文、精湛的书法、深远的寓意、指点江山,评述人物,成为中华文化园地中的一朵奇葩。
作为民族文化的一种标志,匾额过去在城市和乡村都非常普遍地被使用,由于历史的变迁以及其他因素,如今在城市已经很难看到有文物价值的老匾额了。
匾额的款识与文字

匾额的款识与文字一块完整的匾额上面应该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款识,一是匾文。
1、匾额的款识所谓款识,主要是指匾额的上款、下款和印章。
款识对匾额的解读和鉴定是非常重要的。
款识由来已久,原先是指古代刻在钟鼎器上记载年代的文字。
后来,被人们作为考证鉴别的标志之一,并且将其用到书画作品上,题写姓名、年、月等等,以表示郑重。
尤其是自元、明、清以来,书画家们越来越重视署款的作用,所以,在一些正式赠送的匾额上,款识是必不可少的部分。
⑴款识的形式通过我们对匾额的整理,上下款的内容主要包括:题匾者,受匾者,立匾者,年月日。
①上款为题匾者,下款为受匾者、年月日这种款识的形式是在我们所整理的匾额中较多使用的一种。
采用将题匾者放在上款的方式,多是因为题匾的人是比较有名望、地位的人,或是受匾者的长辈、上司等。
②上款为受匾者,下款为题匾者、年月日这种款识的方式也是较为普遍的一种。
将受匾者放于上款,主要是因为受匾者是题匾者的长辈、上级,或是当题匾者和受匾者地位相同时,有时为了表示尊敬和谦逊,也会将受匾者放在上款。
而且通常将受匾者放在上款的匾额是题匾者制好之后送给受匾者的,也就是说,通常这种情况,题匾者与立匾者是同一人。
但当送匾者是一群人的时候,也有可能是其中一人题,几人立。
③在上下款中带有叙述受匾者生平或事迹的序或跋由于匾额尺寸的限制,一般匾额上的题字是不会太多的,但也有特殊情况。
一些匾额为了表彰受匾者,往往会在写一段关于受匾者事迹的文字,这段文字根据匾额整体的形制以及之前所提得两种上下款的规则,或是放在上款作为序或是放在下款作为跋。
除了将叙述性文字放在上款或下款之外,由于布局不同,也有特别的匾额是将文字放在匾文的正上方的。
④上款为题匾者,下款为年月日\上款为年月日,下款为题匾者此类匾额有题匾者却没有受匾者,也就是单从上下款中无法得知匾额是送给何人的。
所以这种类型的款识用在表赞贺颂匾中比较少,而在园林建筑匾及商铺招牌中比较多见。
匾额文化【简谈中国匾额文化】

匾额文化【简谈中国匾额文化】匾额,又称扁额、扁牍、牌额,简称为扁、匾或额,是悬挂在门或墙上部,题有作为标记或表示赞扬的文字的长方形的横牌。
其中“匾”字古也作“扁”字,《说文解字》对“扁”作了如下解释:“扁,署也,从户册。
户册者,署门户之文也”。
也有一说认为,横着的叫匾,竖着的叫额,到现如今,俗统称为匾额。
一般说,用以表达经义、感情之类的属于匾,而表达建筑物名称和性质之类的则属于额。
匾额一般挂在门上方、屋檐下。
当建筑四面都有门时,四面都可以挂匾,但正面的门上是必须要有匾的,如皇家园林、殿宇以及一些名人府宅莫不如此。
匾额以其多变的式样、高艺术化的书法艺术,与雄伟壮观的建筑相互辉映,和谐统一,成为建筑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匾额因其用辞雅练,书法精美,雕刻细致,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深受人们的喜爱,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文章从匾额的产生、种类、作用三个方面对匾额文化进行浅易探讨。
一、匾额的产生匾额产生的历史原因。
匾额生而为治国,在匾额孕育形成的过程之中,就已融入了国家意志,已经具有了行使治国效能的内涵。
匾额,从夏朝至战国历近千年形成,是古人治国理念与借鉴具体形式融合的结晶。
在理念上有从古代“刊山表木,以定山川”国家标志演化而来的痕迹,也有受殷商天子铸钟鼎铭文的影响,在长方形及竖写文字上,则明显脱胎于竹简木牍,而这些都体现着国家意志。
匾额产生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先秦“名学”。
匾额的生成是以孔子“正名以正政”,“名正言顺”的名学思想为核心。
孔子的“正名以正政”说,成为治国的重要理念。
它的三个基本论点是:“用‘名’来识别万物,以‘名’来区分贵贱尊卑,用‘名’来褒扬良善。
”这种“正名”之说也被后人引入到匾额形式之中。
匾额长方形用以显其正,而必须悬于门首之额,也是取其正中之意,表示着正统、正宗、正气和正派。
二、匾额的种类按照不同的标准,匾额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
1、根据质地根据匾额的质地可以分为①用于木构建筑外檐和内檐的悬挂式木质匾额。
明清圣旨博物馆牌匾诠释

明清圣旨博物馆牌匾诠释01 五世其昌:用以贺人之子结婚之喜。
祝愿其子孙兴旺。
02 颉颃仉(音张)湛:赞美其德行堪比孟子的母亲仉氏与陶侃的母亲湛氏,二人分别为中华四大贤母之一。
陶侃:东晋名将。
03 严毅方正:严肃刚毅,作风正派,道德谦逊,用以称颂官员品德。
04 德让堪风:赞美老年人美德、谦让可被人所称颂,祝寿用。
05 贞节遐龄:正直有操守、高寿,用于表彰妇女节孝并祝寿。
06 节孝慈惠:赞美其贞节,孝顺,慈爱可以惠及别人,用于表彰妇女节孝。
07 勤俭遗范:其勤俭的作风可为后人做出榜样,颂扬老年夫妇传统美德。
08颂洽苔莱:(老先生)值得颂扬的功德像雨露滋养莎草和莱草一般惠泽子孙。
09恩同含饴:比喻其恩情给人的感觉像是含着糖一样的甜蜜。
此扁用以歌颂外祖母恩德。
10慈竹长春:祝愿亲友母亲长寿,用慈竹来喻祝其母亲长寿。
11竹筠松掭:赞美他人母亲的道德规范像竹一样峻拔,像松一样高大。
12节孝双高::颂美亲友母亲的道德规范,贞节与孝顺方面都有很高的素养。
13志懔冰霜:志向和操守像冰霜一样凛然而不可侵犯,此处赞美自己的座师。
14勤俭孝慈:辛勤,俭朴,孝顺,慈爱。
用以赞美亲友母亲的美德。
15感深恩厚:送给官员长者的一块匾额,感激其所给予的深厚关爱。
16贤孝慈惠:赞美亲友母亲的贤惠、孝顺、慈爱、惠及别人。
17清标彤管:赞美亲友母亲的高尚的情操可以被载入妇女史传,彤管,诗经典,比喻女史。
18感情无极:对德高望重的官员的感激之情无边无际。
19望重明经:本匾颂扬主管文教的官员,道德威望很高,在教育界、文化界非常有名望。
20恩犹含饴:颂扬亲友的母亲。
其恩情给人的感觉像是含着糖一样的甜蜜。
21贞慈性成:贞静慈爱的节操是她的本性,赞美他人母亲美德。
22纯笃端方:颂扬亲友的父母。
道德纯正,为人忠厚,行事端正有原则。
23 梁孟并芳:比喻夫妻的感情和梁鸿与孟光夫妻二人一样互敬互爱。
24节孝慈惠:赞美亲友的母亲美德。
贞节,孝顺,慈爱,惠及别人。
匾学匾说(9):一块匾上雕刻的文史知识

匾学匾说(9):一块匾上雕刻的文史知识这是一块,由立匾人“外孙崔树桐”为受匾人“外祖父”“硕德”、“外祖母”“壸范”敬献的匾额。
从外观看,此匾为木质横式,淄黑地子,匾词为楷书,阴刻贴金,书写用笔洒脱,结构严谨,字体雍容华美。
《恩比劬劳》匾额匾词释义:例赠(修职郎|孺人)增生外祖(父|母)王(公梅卿大人|母谢太儒大人)(硕德|壸范)恩比劬劳维桐数月失恃蒙抚养成立恩深莫报用献额颂以识不忘,愚外孙监生崔树桐敬立宣统二年十月,榖旦例赠:循环授官之义。
《清会典.吏部.验封清吏司》记载:清制封典,朝廷按照定例授予官爵:授给本身者为例授;因推恩而授给本人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及妻之存者为例封;其殁者为例赠。
除此之外,还有特授,即超越常规授予某项官职。
修职郎:清正八品文官所授予的散阶名。
散阶是授予官职的同时授予的虚职。
清正七品授予的散阶名为文林郎。
不是职官,而是散官,散官用来定级别,好比说“行政级别”一样。
明清时的知县均为正七品,相当于现在的正处级干部。
太孺人|孺人:太孺人是对正从七品官母亲、祖母的封号,孺人则是对正从七品官妻子的封号。
一品称一品夫人,二品为夫人,三品为淑人,四品为恭人,五品为宜人,六品为安人,七品为孺人。
增生:科举考试中生员名目之一。
於廪膳生员的正额之外,增加名额,成为增广生员,简称增生,无月米,地位次于廪生。
硕德|壸(kǔn)范:硕即大,硕德即指大德之人,指男子;壸(kǔn)范:妇女的仪范、典式,指女子。
宋·陆游《贺皇帝表》中有“伏以圣人有作,追参尧、舜、禹之盛时,壸范增光,上配姜、任、姒之至德。
”匾额中恩字恩比:德惠与……相当。
唐·姚和《和东都令狐留守相公》:除官东守洛阳宫,恩比藩方任更雄。
”劬(qú )劳:辛苦,劳累之意。
特指父母抚养儿女的劳累,代指父母。
《诗经·小雅》:“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一词看似平淡无奇,却深含母爱之伟大。
监生:明清两代取得入国子监读书资格的人称国子监生员,又简称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门楼:地通乾元地:指大地,地面,这个地方。
乾元:指天。
《易·乾》:“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地通乾元意即此地通天,形容这里是美好的地方。
原物在陕西白水县纵目村赵家门楼上。
此门楼建于清末,上下两层。
终南霞蔚终南:为秦岭山峰之一,在陕西西安市南。
又称南山。
古名中南山、地肺山、太一山、周南山,又泛称秦岭、秦山。
霞:彩霞。
云气因日光斜射而呈现赤色。
蔚:盛貌,指雾气弥漫。
终南霞蔚意即终南之地霞气甚盛,多形容山川形胜。
西京雄镇西京:即古长安,今西安。
汉都长安,东汉迁都洛阳,因长安在西,故称西京。
雄镇:指地势险要,足以控制四方的重镇。
西京雄镇意即西京是地势险要,足以控制四方的地方。
此匾原在富平县唐家堡村南城门楼南门额上,系明崇祯十三年所刻。
此匾虽在唐家堡村,但也在西京故城京畿之内。
故此匾非一般豪富、百姓民居之物。
桃源人家桃源人家是指所居之地非常幽静,无人打扰,就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里所描述与世隔绝的乐土一样,人人丰衣足食,怡然自乐,没有战乱祸患。
梨园:梨园《新唐书·礼乐志》:唐玄宗李隆基曾选乐工三百人,宫女数百人,教授乐曲于梨园,亲自订正声误,号“皇帝梨园弟子”。
后世称戏班为梨园,戏曲演员为梨园弟子。
梨园意即戏曲演员演唱的地方。
冰霜比操冰霜:指冷洁莹净之物。
比:比较之意。
操:指志节,品行。
冰霜比操意即操守纯洁清白。
用作匾额系褒扬室主情操高尚无暇。
日月争光日月:即太阳、月亮,光芒四射。
日月争光多盛赞人或事与日月同辉,其光明堪与日月相比。
乐善乐:乐于,乐意。
善:美好。
乐善意即乐意做善事、好事。
尚德尚:尊崇。
德:道德。
尚德意即尊崇道德,是说要把道德置于最重要的位置上。
一号院:凝秀凝秀意即凝聚美好。
如凝神,即聚精会神。
凝思,即聚精会神的思考。
凝眸,即目不转睛,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凝寒,即严寒。
源远源:水流起头的地方。
源远意即水的源头很长。
引申指事物发展的历史由来已久。
福履《诗·周南·樛木》:“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履,禄也。
福履意即福禄,表示吉祥。
巧固巧:美好。
固:坚固。
巧固意即美好而坚固。
和顺和顺意即和协顺从。
康宁康宁意即康乐安宁。
佳城晋·张华《博物志·异闻》:“汉滕公(夏侯婴)薨,求葬东都门外,公卿送丧,驷马不行,踣地悲鸣。
跑蹄下地,得石有铭,曰:‘佳城郁郁,三千年,见白日,吁嗟滕公居此室!’遂葬之。
”《西京杂记》四,记作夏侯婴生前的事,后称墓地为佳城。
佳城,就是指墓地。
廉耻意即廉洁和知耻。
也就是要守廉洁,知羞耻。
山明山明,形容山势明朗俊秀,多与“水秀”相连,比喻自然风景优美。
宋·黄庭坚《山谷词·蓦山溪》之四:“山明水秀,尽属诗人道。
”《阳春白雪》后集二,元·不忽木仙吕《点绛唇·辞朝曲》:“则待看山明水秀,不恋你市曹中物穰人稠。
”二号院:桥梓干城《尚书》:“桥者,父道也;梓者,子道也。
”后因称父子为桥梓。
干,指盾;城,指城郭。
都起捍御防卫作用。
也用以比喻捍卫者或御敌立功的将领。
桥梓干城意即父子皆为有功的武将,故此匾多用于战功卓著的行武世家。
追远追远意即久远之事,录而不忘。
追远常与慎终相连,是指对父母的丧事,要办得谨慎合理;祖先虽远,须依理追祭。
此匾多用在祭祀祖先的建筑上。
光裕光裕意即光前裕后。
就是指增光前代,造福后人。
裕后裕后意即造福后人,或者说恩泽流传及子孙后代。
“裕后”匾不应是单独的,还应有“光前”匾,往往前后对应。
務本意即致力于根本。
本之所指,随文而异,随主人职业而变。
如为农民,本则指农耕。
涵辉涵:有包含、包容之意,又有沉浸之意。
辉:指日光,光辉。
涵辉在此指沉浸在阳光之中,寓意吉祥,多用于面南之向阳宅第。
三号院:三朝元老三朝:三个朝代或三个帝王。
元老:古称天子的老臣。
后来称资望高深的旧臣为元老。
三朝元老意即经过三个皇帝的老臣。
此处宅院为明代陕西富平人孙丕扬居所,故三朝元老实指孙丕扬,他生于嘉靖十年(1531),卒于万历四十二年(1614),享年83岁。
他确实经历嘉靖、隆庆、万历三个皇帝,官至吏部尚书,为官清廉,德高望重。
福福,用通俗的话来解释就是吉祥。
吉祥就是福。
中国最古老的经典《尚书》记载,福有五种:“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韩非子也说:“全寿富贵之谓福。
”千百年来,中国民间一直有“福、禄、寿、喜、财”五福之说,人们追求“人臻五福,花满三春”。
一言以蔽之,福就是诸事皆吉的总称。
福是中国人民热爱生活和孜孜不倦地追求幸福生活的反映。
天官赐福此处天官为道教用语,是道教所奉的三官之一。
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
道家以农历正月十五日上元为天官赐福的日子。
天官赐福意即天官赐给吉祥。
千祥为吉祥语,吉言祥多。
表示美好的愿望。
(土能生万物,地可发千祥。
)诚致诚:真诚,真实。
致:传达,表达。
诚致意即真诚的表达。
表示室主真心实意。
锦堂清韻锦:锦为美物,因以喻鲜艳华美。
如锦鳞、锦藻。
堂:古时称殿或堂,多指正房而言。
清:澄清,高洁,纯净。
韻:亦作“韵”,和谐的声音,气韵、神韵。
锦堂清韻意即锦绣的殿堂上散发着清新芬香的韵味。
寓指文人墨客家中洋溢翰墨书香。
四号院:恩承北阙恩:恩惠。
北阙:古代宫殿北面的门楼。
是大臣等候朝见或上书奏事的地方。
《汉书·高帝纪》:“至长安,箫何治未央宫,立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太仓。
”《注》:“未央殿虽南响,而尚书奏事,谒见之徒,皆谐北阙。
……是则以北阙为正门。
”后通称帝王宫禁为北阙,也作朝廷的别称。
恩承北阙意即蒙受朝廷恩惠,即赞誉皇恩浩荡,又有炫耀家族沐浴皇恩之意。
通德传芳德:指道德,品德。
芳:指美好。
成生永荷成:成就,完成,变成,成为。
荷:有“希望”、“盼望”之意,如“来信为荷”。
此处含有理想、梦想、幻想之意。
成生永荷也可倒装为永荷成生。
成生永荷意即只要怀有美好的理想信念(并为之奋斗不息)就会获得巨大成就。
五号院:恩流百世恩:指恩惠。
百世:言百代,指历时长久之意。
恩流百世意即恩流百代。
六号院:惠廸吉惠:柔顺、贤惠、聪慧之意。
廸:同迪,指道理。
吉:指善、利、吉祥。
《书·大禹谟》:“惠迪吉,从逆凶。
”此匾文的意思是指贤惠且遵从道理则吉祥。
八号院:紫诰荣膺紫诰:古人书函用泥封,诏书以锦囊盛,紫泥封口,加印章,后称皇帝诏令为紫诰。
荣:光荣。
膺:即胸。
紫诰荣膺意即荣幸的得到了皇帝的褒奖或荣誉称号。
奎章宠锡奎章:指皇帝的手笔。
宠锡:指恩赐。
奎章宠锡意即皇帝给予的恩赐,或者说恩泽来自皇帝的手谕。
天语褒嘉天语:帝王的诏谕。
褒:赞美,嘉奖。
天语褒嘉意即来自皇帝的褒奖。
其他:永垂不朽永:永远,长久。
垂:流传,传于后世。
不朽:永不磨灭。
永垂不朽意即久远流传,永不磨灭。
多指光辉的事迹和伟大的精神。
德范犹存德:道德,品德。
范:模范,好榜样。
德范犹存意即道德的好榜样还依然存在,形容后人追念亲人之词。
僾见愾闻僾:仿佛,隐约。
愾:音凯,叹息。
《禮·祭義》:“祭之日,入室,僾然必有见乎其位。
”《釋文》:“僾音愛,微见貌。
”僾见愾闻意即仿佛看见亲人并有叹息之声。
形容后人祭祀时想念亲人的思绪。
芳行永著芳:美好。
行:行为。
芳行:指美好的品德、行为、名声。
芳行永著意即美好的品行永远称著于世。
归真处归真:佛教用语,是人死的别称。
《释氏要览·迭终·初亡》:“释氏死谓涅磐、圆寂、归真、归寂、灭度、迁化、顺世,皆一义也。
”归真处意即墓地,埋葬的地方。
欎欎佳城欎欎:即鬰,郁,茂盛貌。
佳城:墓地。
《博物制·异闻》:“佳城鬰鬰,三千年,见白日,吁嗟滕公居此室!”《文选·冬节后至丞相第诣世子车中》诗:“谁当九原上,鬰鬰望佳城。
”归真归真为佛教用语,意即人死的另一种称呼。
《释氏要览·迭终·初亡》:“释氏死谓涅磐、圆寂、归真、归寂、灭度、迁化、顺世,皆一义也。
”此处归真指墓地。
永孝思永:永远,长久。
孝思:孝顺先人的思想。
永孝思意即永远孝顺先人的思想。
形容人们追念亲人之词。
《诗·大雅·下武》:“成王之孚,下士之式。
永言孝思,孝思维则。
”昭兹来许昭:当读为劭,勤勉也。
兹:语气词,相当于哉。
许:读为“御”。
《后汉书·祭祀志》引《谢沈书》引诗作“昭兹来御”。
《小尔雅·广言》:“御,侍也。
”昭兹来许一词出自《诗·大雅·下武》:“昭兹来许,绳其祖武。
”这里是说周武王的儿子应勤勉地来侍候天子(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
因为这是遵循道德,爱此成王。
此处昭兹来许意即勤勉地来侍候先人。
表示不要忘记祖先。
敬惜字纸敬:尊敬。
惜:爱惜。
字纸:带有文字的纸。
敬惜字纸的意思是尊敬、爱惜带有文字的纸。
在文化普及科学发达的今天,几乎无人不读书无人不识字。
对于废弃的字纸还有什么值得尊敬爱惜呢?岂不让人可笑吗?可是在古代,人们能读书识字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因此对有文字的纸就充满了敬意。
那时人们还有俗信认为万物皆有灵,有字的纸更具灵性,不得随意毁弃,必须以火将其送上天界,因此那时还专门特别设置有火化字纸的宫、亭、炉等建筑物。
如在四川叫“惜字宫”、“字库”、在台湾叫“字纸亭”、“圣迹亭”,在日本琉球则称“焚金炉”。
敬惜字纸在中国历史悠久,至于起于何时,现已无从稽考。
清代有一本《惜字功律》,就是劝人敬惜字纸的善书。
《惜字功律》有多种传本,但每种的首要内容都是《文昌帝君惜字功律》。
文昌帝君是民间信奉的主掌文人命运的一尊神坻(即天地之神),写字是文人的职分,因而敬惜字纸的工作便由文昌帝君来管辖。
思皇多祜思:思慕,想念。
皇:①对先人或神明的敬称。
②天。
《诗·大雅·文王》:“思皇多士,生此王国。
”祜:福。
《诗·小雅·信南山》:“献之皇祖,曾孙寿考,受天之祜。
”此处思皇多祜意思是思慕先人会带来福气。
表示不要忘记祖先。
志气刚方志气:指人的志向和力量。
《后汉书·贾复传》:“贾居之容貌志气如此,而勤于学,将相之器也。
”刚方:严正。
志气刚方意即志向和气量都很严肃正直。
昭明峻极昭明:显明,光明。
《书·尧典》:“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诗·大雅·既醉》:“君子万年,介尔昭名。
”峻极:高极。
《礼·中庸》:“发育万物,峻极于天。
”《晋书·虞溥传》作诰奖训文学诸生:“然积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尘以崇峻极,匪志匪勤,理无油济也。
”昭明峻极意即光明到了极点。
表示思想境界影响巨大。
鼎命特颁鼎命:帝位。
《宋书·长沙景王道憐传》刘秉:“时齐王(萧道成)辅政,四海属心,秉知鼎命有在,密怀異图。
”特:特别,特地。
颁:发布,发下。
鼎命特颁意即受到朝廷的特别恩赐。
表示室主有特别的功绩,故朝廷授予特别荣誉。
休有烈光休:美善,吉庆,福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