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冲刺复习:高考命题作文指导1(整理精校版)

合集下载

临近高考,作文,我们该教点什么?(整理精校版)

临近高考,作文,我们该教点什么?(整理精校版)

临近高考,作文,我们该教点什么?作文辅导0601 1408临近高考,作文,我们该教点什么?临近高考,作文,我们该教点什么?这是一个值得高三语文教师慎重对待的问题。

从内心上来说,我是一个十分反对考场作文的人,若要我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写出一篇上等的佳作,恐怕我是难以胜任的。

要写,我只能按照考场的规则来写。

曾听到过许多老师对考试评卷的批判以及对考场作文的埋怨。

然而,埋怨也好,不公也罢,我们可不能拿学生的命运开玩笑,也没必要跟分数过不去,我们一定要在考场作文指导上下足功夫。

因为自己曾经带过好几届高三,也迷恋过高考考场作文的研究,在作文教学上有那么一点点闪光的地方,所以,我想借中华语文网这个平台跟奋战在高三前线的老师,进行一些交流和探讨,不足和错误之处,敬请大家批评与指正。

从今天算起,离高考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学生的作文水平能提高很多,那是不太可能的了。

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做文章,也许将离成功更近一步。

给学生一个信心的支点展现魅力的一面经过高三狂轰乱炸式地复习,大考小考历经无数吧,我们肯定会知道学生的优点在哪,那么我们就应该从学生优点着手进行作文指导,比方说,有些学生擅长记叙文,有些学生擅长议论文,如果在文体允许的范围内,那么就应该让学生在考场写他们最拿手的文体,曾见过一些老师,由于自己擅长某方面的写作,就刻意让学生去写老师擅长的文体,这样的做法,在高一高二也许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临近高考了,学生基本上都养成了自己的写作习惯,就应该放手让学生写自己最擅长的文体了。

以前我有一学生,她就是不愿意写议论文,三年来,她的议论文没什么长进,但记叙文写得很棒,临近高考,我建议她高考不妨去写记叙文,最后她取得了理想的成绩。

此外,我们可以让学生找出他们最满意的作文,然后再一次修改,让他们在修改中领悟得高分的奥妙,躬行的快乐,不是老师能给予的。

做最后的面批量体裁衣、取长补短临近高考,老师一定要进行最后一次面批,只有面批,学生才能真正知道自己的优势与弱点,我们的作文批改,几乎都是直接在学生作文本上批改的,当老师留下评语后,有些学生压根就不关心这些,对老师的评语有不明白的地方,不闻不问,效果可想而知了。

2015届高考模拟高考作文备考: 五十个命题解读范文及点评(一)(整理精校版)

2015届高考模拟高考作文备考: 五十个命题解读范文及点评(一)(整理精校版)

2015届高考模拟高考作文备考:五十个命题解读范文及点评(一)作文辅导0517 07:42::五十个命题解读范文及点评(一)孙长江编著[命题(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世上有很多人抱怨自己境遇不好。

我不信什么境遇。

时节上有成就的人都是能放开眼光找他们所需要的境遇的人,要是找不着,就自己创造。

——[英]萧伯纳请以“境遇”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自拟题目,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例文(1)]境遇和努力打赌高三学生徐子菲境遇和努力是一对孪生兄弟,但是他们总是吵架。

喏,他们又吵架了。

境遇说:“我是最强的,没有我,怎么会有成功!”努力说:“别吹了,我才是最强的!”境遇说:“行呀,那我们打个堵,我要是输了,情愿离开世界!”于是他们结伴而行,走过一片宁静的田园。

一声婴儿的啼哭划破了天际。

天呐!她竟然出生在黑暗与寂寞中,丧失了视力与听力!境遇冷笑道:“她将碌碌一生,郁郁而终。

”努力不说话,他折下一枝青藤,将自己的祝福送给了这个不幸的幼女。

几十年后,一位伟大的作家,用她那惊世之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照亮了所有人的心扉。

境遇问:“我怎么会输?”努力说:“因为她从来不相信你会赢。

”境遇不服气,又和努力边吵边行。

果然,在偏远的中国农村,一个身着宋服的男人呼唤了他。

“赐予我儿子福吧!”他向境遇跪倒了。

境遇高兴不已,便给了这个孩子无数的智慧和灵气。

果然,他五岁便能做诗,还很像样呢!“我赢了!”境遇拊掌,努力只是笑笑。

事情忽然不像境遇想的那样了。

这孩子的父亲不让他读书,只让他赚钱。

到了十二岁,孩子竟然“泯然众人矣!”境遇惊诧道:“难道我这样无力?”努力胜券在握,笑而不答。

境遇惆怅地跟在努力后面走,又到了一个叫做弗莱明的青年的实验室边。

弗莱明已经三天三夜没有合眼了,每天因肺炎而故去的生灵烧着他的心。

境遇看着他,看着他,落下泪来了。

忽然,他快步向前,好像要走到弗莱明的身边去。

努力拽住了他:“境遇,别去。

这样你就可以赢了一盘,我们还可以再争!”境遇摇了摇头:“他的努力精神感动了我,我即便远离了这个世界,也要成全他!”于是他纵身一跃,不见了踪迹。

高考命题作文指导_写作指导

高考命题作文指导_写作指导

高考命题作文指导目录一、命题形式1、单纯的命题(词、短语、句子)2、诠释关键词的义项+命题3、材料(提示词或引导语)+命题二、审题方法1增补信息法(添枝加叶法/组词法)2明确重心法(审题眼)3探究寓意法(比喻象征联想法)4追问法5化意为象法(化虚为实)6一分为二法7巧用材料法三、综合训练一、导入:1、介绍近几年高考作文有关命题作文的情况(材料),强调写好命题作文对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性。

2、命题作文要过“五关”:(1)审题关(2)立意关(3)选材关(4)结构关(5)文体关今天我们重点讲“过审题关”。

二、目标阐述“过审题关”,就是要掌握正确有效的审题的方法,明确审题的目的,尽快地确定写作的范围、重点,力争做到符合题意、切合题意。

学生看材料,总结明确命题作文的形式:1、单纯的命题作文(词、短语、句子)2、诠释关键词的义项+命题3、材料(提示词或引导语)+命题三、高考命题作文审题七法(一)增补信息法(添枝加叶法)(“组词造句”)有一些命题作文题比较宽泛,有时让人摸不着边际,可以采用“增补信息法”,即在理解命题作文题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在题目的前或后或中间加上限制词,增补新的信息或新的因素,(如果题目中有代词,则指出具体指代的内容、对象。

)从而达到缩小外延、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明确范围、方便入题旨的目的。

【例】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写一篇文章。

(XX年高考语文湖北卷)【例】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写一篇文章。

(XX年高考语文湖北卷)【审题指导】你我他、一个人/ “举手投足之间”/表现出一个人的思想品格“举手投足之间”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题目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在审题时,可以先把它当成是半命题作文,运用“增补信息法”,增补新的信息,将短语补充成一个句子,在补充完善中确定中心论点,然后取其一点入题。

举手投足:泛指手脚动作。

又指做某些事的具体过程或者轻易而举之间的动作。

① 透过“举手投足之间”进行思考②体味“举手投足之间”的感情③“举手投足之间”,能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④“举手投足之间”,反映一个人的道德修养⑤“举手投足之间”,反映一个人的品质和学问⑥“举手投足之间” ,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甚至可以改写一个民族的历史等等。

命题作文“且思且行”写作指导(整理精校版)

命题作文“且思且行”写作指导(整理精校版)

命题作文“且思且行”写作指导作文辅导0422 1635命题作文“且思且行”写作指导【开头】:1、生活中处处充满了风景,而我们却不能一味地沉迷于水光山色中,要在欣赏的过程中学会思考。

2、坚实的脚印记录下的成长的足迹,总会在某个岔路口带着一份彷徨驻足良久,那就是人生必须的一次停顿,回望过去,展望未来的一个平台,在生命的旅途中且思且行。

3、人,吸取万物之灵气,浸润天地之精华。

人不断地在用生命抒写着千年的传奇和神话。

站在历史的长河边,漫溯人类的来路,我且思且行。

4、站在历史的漫溯那一道道沟渠,感悟生命的真谛,一个人的一生就是行与思的加减乘除而来的,生命因思考而崇高,价值因行动而绵延不绝。

【结尾】:人一生都在行走,出没乡间,穿行都市,生命在行走中消逝,人在思考中永生,且行,且慢行;且思,且深思!行走为生命拓展了宽度,思考为生命增加了深度。

人生便在这且思且行中变得成熟、智慧和伟大。

且思且行,如虔诚的藏民般跪拜上天的赐予,有生命,有思想,有追求。

而走在路上的生命,才是最高贵的生灵!且思且行,总有一天,路旁花开只为我绽放,总有一天,我会收获最好的自己,任你密雨倾斜,我只坐拥王城!【结构】:年少时,只知索取,求食、求衣、求温暖,只为成长。

在行走中的是单纯的思索。

中年时,有取有舍,或取熊掌或取鱼,或取利禄而舍悠闲。

在行走中的是理性的思索。

晚年时回忆往昔,感悟只有生命才是最有价值的,在行走中的是稳重的思索。

行走是一种接近本能的欲望,它包含了对未来的希望以及永不停歇的追求。

思考是人类最高贵的拥有,只有思考,人生才会更有意义。

行走,是思想的基石。

没有了行走,思想便被束缚在象牙塔中,只是乌托邦式的美丽,缺乏沉稳与厚实。

那行走留下的一个又一个脚印,才是凝集着思想与实践的最无法抹去的痕迹。

思想,是行走的灯塔。

没有了思想,人就好象行尸走肉一般活在世上。

思想,为我们规划了未来的美好图景,找出最适合每个人自己的道路,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写作备考指导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写作备考指导

2023届高考写作备考指导高考重点考查内容①一点以立德树人为核心②四面A.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考查,指引学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B.加强依法治国理念的考查,引导学生树立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

C.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考查,引导学生提供人文素养、传承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D.加强创新能力的考查,提升高考对创新教育与人才培养工作的促进作用。

学生应具备的9大核心素养①责任担当诚信友善、合作担当、法律信仰、生态意识②国家认同国家意识、政治认同、文化自信③国际理解全球视野、尊重差异④人文底蕴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⑤科学精神批判质疑、理性思维、勇于探究⑥审美情趣感悟鉴赏、创意表达⑦学会学习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⑧健康生活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⑨实践创新劳动意识、技术运用2023年高考作文备考方向①思想方向A.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B.要培植现代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监督意识、责任意识、法治(规则)意识、科学意识、人文意识。

C.五大理念引领方向: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中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导向。

②思维方向A.用一分为二的观点,采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客观地、全面地分析事物。

事物有正面,有反面;有主流,有支流;有成绩,有问题;有长处,有短处。

看问题时不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B.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事物。

要注意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学会由此及彼地分析事物。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外界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事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的。

C.用发展的观点分析事物。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运动、变化的,只有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才能对事物的发展趋向做出正确推断。

③表达方向A.技巧:表达方式、篇章结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重点名校高考作文备考--命题作文“跟风”写作指导及例文(精校完美打印版)

重点名校高考作文备考--命题作文“跟风”写作指导及例文(精校完美打印版)

命题作文“跟风”写作指导及例文命题作文“跟风”写作指导及例文kaiteacher命题作文“跟风”写作指导及例文【作文题目】:在个人经历、社会生活中,常常会有追随某种潮流或紧随某种风气的事情。

请以“跟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本文的写作要把握好如下两点:一是“风”的性质。

如果是好的风气,我们应该热情高涨地“跟”,青岛市民“跟”爱心之风,“跟”出了2006年感动中国的“微尘”;如果是坏的风气,我们应该旗帜鲜明地“驱”,否则只会落得害人损己的下场,上海原市委书记陈良宇“跟”腐败之风,“跟”出了身败名裂;如果是利害并存的风气,我们就要为自己装上“过滤器”,吸其清气,排其浊气。

二是“跟”的方法。

要把握其精髓,不能被其表象迷住双眼。

“颦”在西施脸上,那是一美,但到东施脸上,就成了一丑,东施效颦只会落得个遗笑众人的结局。

同时,还要保持住自我,不能把自己“跟”没了。

燕人“跟”邯郸人学走路的优美姿势,结果不但没学会,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掉了,只好爬着回去。

套用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中的一句话,就是“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跟’”!不畏‘时风’遮望眼,只要你有较强的思辨能力,相信你能拨开迷雾,写出具有独到见解的、富有启发性和震撼力的文章。

【例文】:散文类:跟风秋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

我漫无目的地在街上走着。

不远处,肯德基大大的招牌竖在街头。

进进出出的人络绎不绝。

几个学生模样的孩子飞奔着大喊:“快点,快点,要没位置啦!”再回头看看对面,鲁、粤、川、苏的餐馆门口可谓“门前冷落鞍马稀”。

我不禁叹息。

又一浪奔往肯德基的人群冲过,嘈杂声淹没了我的叹息声。

前面,两位衣着时尚的女孩正在互相显摆,“你看,这是我刚买的,可是2007年韩国最新潮的头饰呢!”“哼,这算什么,我妈单位组织上韩国旅游,我让她给我买了件韩国传统服饰,可跟热门电视剧《宫》中太子妃穿的韩服一模一样!”“哇,好羡慕……”一丝悲哀之情袭上心头,让我不禁想起此前的一则报道:日本著名的松下公司为其产品做广告,所用的配音和配乐大多为童声和儿歌。

2015高考备考高考作文全国各地题目专家点评及写作指导(整理精校版)

2015高考备考高考作文全国各地题目专家点评及写作指导(整理精校版)

2015高考作文全国各地题目专家点评及写作指导作文辅导0316 05352015高考作文全国各地题目专家点评及写作指导1、全国卷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2015年9月12日,北京一家体育彩票专卖店的业主为某彩民垫资购买了一张1024元的复式足球彩票,第二天他得知这张彩票中了533万元大奖,在第一时间给购买者打电话,并把中奖彩票交给买主。

他成为又一位彩票销售“最诚信的业主”。

有人据此在互联网上设计了一项调查:“假如你垫资代买的中了500万元大奖的彩票在你手里,你怎么做?”调查引来16万人次的点击,结果显示,有29.9%的人选择“通过协商协议两家对半分”;有28.1%的人选择“把500万元留给自己”;有22.1%的人选择“把500万元给对方”;还有19.9%的人没做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专家点评及写作指导】2015年全国卷Ⅱ高考作文题是道新材料作文题。

“诚信”类话题作文,屡见不鲜,最远的一次考察是2001年全国卷的“诚信”类话题作文,最近一次考察是2015年海南卷的“善良与诚信”。

针对话题本身,我们说这是一个见怪不怪的话题,但在见怪不怪中,考生如果审题不严,仅凭印象认为是“诚信”话题,将平时积累的范文套上去,结果出来可能是大失所望!本道作文题的亮点在于材料的后半截调查数据。

通过一组数据,说明大部分人认为应该“分奖金”。

这就将“金钱”与“诚信”放在了天平上,围绕二者展开,这是立意角度之一。

同时,正是通过数据,大多数人想要分到奖金,而正好反正了店主获得“最诚信的业主”的含金量,将“人格”与“金钱”放在了天平上,这是立意角度之二。

2、安徽卷请以“时间在流逝”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注意】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重点名校高考作文备考--提炼中心论点(原创)(精校完美打印版)

重点名校高考作文备考--提炼中心论点(原创)(精校完美打印版)

提炼中心论点(原创)提炼中心论点(原创)丹心议论文提炼中心论点方法一:以问领想法“以问领想法”就是通过对题目进行不同角度的提问来打开思路的方法。

一般可针对题目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问题,并自问自答。

“以问领想法”可使考生多角度地审视题目,发散思维,最终使中心论点周密而深入。

以问领想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例1:好奇心总是伴随着美好童年,诸如成功、失败、质疑、平庸等等这些词语与好奇心相关联。

请以“好奇心”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立意自定。

要求:符合议论文的文体特征;观点要鲜明;认真书写,力求工整、完美。

立意指导以问领想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第一步:是什么“是什么”,就是要明确话题的内涵,提问话题“是什么”,自问自答,从而提炼出中心论点。

好奇心是什么?好奇心是对未接触过的对象产生的一种新鲜感和惊奇感,促使自己去探索的一种心态。

“未接触过的对象”可以是“知识”,也可以是其他新鲜的事物。

那么从“是什么”的角度提炼中心论点——好奇心是学习知识的动力。

好奇心是探索新事物的勇气。

好奇心是创新人才的重要特征。

第二步:为什么就是要明确话题的意义、作用或危害,从为什么的角度去思考,从而提炼中心论点。

好奇心的意义:促使人去探索未知的事物、去学习未知的知识,勇于实践。

发挥好奇心的积极作用,能获得丰富的知识、宝贵的实践的经验,捕获千载难逢的机会,从而走向成功。

从“为什么”的角度提炼中心论点——(因为好奇心能……所以)好奇心是接触世界的钥匙。

善用好奇心的人不平庸。

不要抹杀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心有助于人们走向成功。

好奇心的危害:对不良事物产生好奇心是很危险的,容易被迷惑,甚至陷入其中,难以自拔。

从“为什么”的角度提炼中心论点——好奇心太重容易被他人利用。

好奇心运用不当,容易走弯路。

综合好奇心的意义和危害,可以提炼中心论点:好奇心是把双刃剑。

第三步:怎么办如何正确对待好奇心的意义和危害,从怎么办的角度提炼中心论点——(既然好奇心有好处也有危害,那么)要控制好好奇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冲刺复习:高考命题作文指导1作文辅导0312 2230高三冲刺复习:高考命题作文指导一、命题形式1.单纯的命题作文(词、短语、句子)2.诠释关键词的义项+命题3.材料(提示词或引导语)+命题二、审题方法1.增补信息法(添枝加叶法/组词造句法)2.明确重心法(审题眼)3.探究寓意法(比喻象征联想法)4.追问法5.化意为象法(化虚为实)6.一分为二法7.巧用材料法三、综合训练一、导入:1.介绍近几年高考作文有关命题作文的情况(材料),强调写好命题作文对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性。

2.命题作文要过“五关”:(1)审题关(2)立意关(3)选材关(4)结构关(5)文体关今天我们重点讲“过审题关”。

二、目标阐述“过审题关”,就是要掌握正确有效的审题的方法,明确审题的目的,尽快地确定写作的范围、重点,力争做到符合题意、切合题意。

学生看材料,总结明确命题作文的形式:1.单纯的命题作文(词、短语、句子)2.诠释关键词的义项+命题3.材料(提示词或引导语)+命题三、高考命题作文审题七法(一)增补信息法(添枝加叶法)(“组词造句”)有一些命题作文题比较宽泛,有时让人摸不着边际,可以采用“增补信息法”,即在理解命题作文题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在题目的前或后或中间加上限制词,增补新的信息或新的因素,(如果题目中有代词,则指出具体指代的内容、对象。

)从而达到缩小外延、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明确范围、方便入题旨的目的。

【例】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写一篇文章。

(2015年高考语文湖北卷)【例】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写一篇文章。

(2015年高考语文湖北卷)【审题指导】你我他、一个人/ “举手投足之间”/表现出一个人的思想品格“举手投足之间”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题目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在审题时,可以先把它当成是半命题作文,运用“增补信息法”,增补新的信息,将短语补充成一个句子,在补充完善中确定中心论点,然后取其一点入题。

举手投足泛指手脚动作。

又指做某些事的具体过程或者轻易而举之间的动作。

①透过“举手投足之间”进行思考②体味“举手投足之间”的感情③“举手投足之间”,能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④“举手投足之间”,反映一个人的道德修养⑤“举手投足之间”,反映一个人的品质和学问⑥“举手投足之间”,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甚至可以改写一个民族的历史等等。

这就要求同学们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观察到生活的举手投足之间细微之处;不仅是观察,更要思考,思考举手投足之间蕴涵的精神内涵,要朝向生活的深处开掘和思考,做到感性和理性的结合,要求同学们不仅会要叙述,更要会议论,进行理性的思辨和分析。

补充:作文提示语中的三个“如何对待”给我们以很好的思考方向启示。

(可用“巧用材料法”和“追问法”来审题)命题作文可以变成半命题作文(化虚为实,化大为小)①“我想握住你的手”→“我想握住你(___)的手”;/”你”指谁/什么②“必须跨过这道坎”→“_____必须跨过这(___)道坎”;③“细微深处”→透过“细微深处”感受/体味人情冷暖/思想品格。

“深处”→即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细微”的意义与价值等同学们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观察到生活的细微之处;不仅是观察,更要思考,要朝向生活的深处开掘和思考。

同“我想握住你的手”和“必须跨过这道坎”一样,做到感性和理性的结合,要求同学们不仅会要叙述,更要会议论,进行理性的思辨和分析。

这一方向不会改变。

【拓展训练】第二次月考命题作文:把心唤醒【审题指导】谁/什么“把(谁的)(怎样的)心唤醒”【原题回放】担当,在词典里的意思是“接受并负起责任”。

担当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行动。

担当可以为自己、他人,也可以为国家、民族……你对“担当”有着怎样的体验或感悟,请以“担当”为题,写一篇文章。

【审题指导】运用“增补信息法”补充成分,一是可以补充宾语,回答出“担当”的对象,如“担当责任”“担当义务”“担当道义”等;二是可以补充主语,回答谁“担当”,如“我担当责任”“每个人担当义务”“教师担当道义”等。

这样选择其中自己最熟悉而又理解最深的一点去写即可。

【拓展训练】2015年高考语文四川卷(60分)请以“熟悉”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审题指导】《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是这样解释“熟悉”的:知道得很清楚。

以词为题的,可用“组词造句”(添枝加叶)法,化虚为实,化大为小。

○熟悉的生活(熟悉的事、熟悉的人)、熟悉的风景……/留念回忆○熟能生巧/○熟悉使人有亲切感和安全感/对熟悉的人和事容易轻信○熟悉不等于了解/最熟悉的事物,往往是最不了解的○自以为熟悉的人和事,其实很陌生○陌生可以变为熟悉/熟悉可以变为陌生○对熟悉的不想改变/有时需要我们放弃熟悉的东西○熟视无睹/ 熟悉的往往被漠视/熟悉的容易被忽略/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熟悉与忽略/“我们熟悉明星的一切,却忽略了身边的人(亲情)”○熟悉与消失/“熟悉的东西(传统文化、技艺等)正在离我们远去”、熟悉的面孔离我们而去——反思:珍惜、保护与传承等。

运用逆向思维法:对这个作文题目内涵的发掘和深化,学生甚至可运用逆向思维,倒弹琵琶出新意,可以形成“熟悉有时是一种可怕的习惯”“熟悉形成的思维定势束缚人”“不要觉得一切都熟悉,要走出生活的惯性,以求新的发现”的深刻立意,进而阐述“人们所熟悉的东西,有时又在束缚着人们”的道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

(二)明确重心法(审题眼)所谓“重心”是指命题作文题目中最能体现题旨的关键字词,也就是写作的重点。

偏正结构的题型,其表意重心往往在“偏”的部分。

考生在审题时要重点对表修饰或限制的“偏”的部分进行深入思考,才可能使自己的立意不走偏。

【原题回放】 2015年高考作文(湖南卷)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诗意地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注意(1)注意题目中的“地”字。

(2)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诗意地生活”其表意重心在“诗意”上,所以审题时就要紧扣“诗意”二字,“诗意”是什么?“诗意”不仅是诗情画意,更是一种心灵的和谐,是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是一种乐观豁达的精神等。

那么,“诗意地生活”就是用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或乐观豁达的精神去面对生活。

如果考生眼睛只盯着中心词“生活”,而没有仔细思考修饰语(重心)“诗意”的含义,立意就会走偏。

○什么叫“诗意”/优美、美好/有格调有情调/浪漫/令人陶醉)/1.诗思;诗情。

2。

诗的内容和意境。

3。

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

○为什么要诗意地生活?○如何诗意地生活?【拓展训练】题目:以“世界因你而精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指导】本题是一句完整的句子,有三个因素“世界”“精彩”“你”,那么哪个是审题立意的重心呢?句子主干是“世界精彩”,状语是“因你”,我们说题目的表意重心往往在“偏”的部分,也就是说审题立意的重心在“因你”上,认真审题后发现,这里的“你”既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既可以指某个人,也可以指一个群体。

行文的重点应是“你”,如我的人生(世界)因母亲(你)而精彩,社会(世界)因你(助人为乐者、富有爱心者、默默耕耘者等)而精彩,我的世界因你(李白、苏轼、李清照等)而精彩等。

从以上几个立意看,出彩点在于“你”这个“偏”的部分。

【原题回放】2015年高考语文安徽卷请以“带着感动出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指导】“带着感动出发”句意明确,且考生人人有话可说。

但审题中仍然“暗藏杀机”,“带着感动出发”是个偏正性的短语,“出发”是中心词,写作中需注意“出发”时“带着感动”,即“感动”在前,“出发”在后。

从内容上看,“感动”可以是文章内容的主要部分,但中心必须落实到“出发”上来,如果光有感动的内容,或简单地记叙一次让自己感动的事,而将“出发”抛在一边,那文章就有偏题的嫌疑了。

在作文时,我们可以将其分解成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思考。

1、带着什么出发?感动。

2、带着感动去干吗?出发。

既然有出发,那就有,出发到哪里去,去干什么。

所以具体的作文落脚点应当在“感动”,什么人、什么事让你感动了;写作的重心在于“出发去干什么”,可就此展开。

就题目——“带着感动出发”本身来看,显然是契合了传统的“文以传道”的创作观。

在时下,众志成城抗击暴风雪,抗震救灾是举国上下的头等大事,其中所表现的“道”是需要及时传承的。

因此,考生不妨结合近期的这两件大事立意作文。

【遣词造句法】围绕核心词素进行遣词造句。

即以该词或标题中的核心语素为中心词,组合成短语或造出表意明确的语句,这短语和句子本身有可能构成这篇文章的命意判断。

重庆卷“在自然中生活”,“在自然中生活”主要对象(核心词素)是“自然”“生活”,有两对象就存在主要关系,主要意向很明确,是倾向于赞同或认可的,即在生活中要学会欣赏自然、尊重自然、彰显自由个性或提倡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等。

具体操作时,需界定“自然”的内涵,可具体化为“自然界”,也可抽象为一种生活观,前者是在“自然”层面上的立意,后者是在“人生、精神”等方面的立意。

如:在自然中生活,我们会发现内心深处无比向往的时光;自然地生活,可营造一颗诗意善感的心;自然地生活,让人诗意地栖居;自然地生活,是人生的精神突围;自然地生活,收获那一份淡定与从容。

(三)探究寓意法。

(比喻象征联想法)寓意通常是指所指对象的比喻义或象征义,有些作文题目,除了直白说法以外,还有一种比喻说法或者象征说法,“探究寓意法”就是探究其比喻义或象征义的方法。

对于寓意性的命题作文审题立意要注意两点:(1)寓意性的命题作文,当然可以写它的本义,但一般不是“就事论事”地写它的本义,而是重点写出它的寓意,即便你的作文要从其本义入手,但最终还得要写出它的寓意,这样才会使主题得到开掘。

(2)寓意性的命题作文题往往是一种具体事物,因此,它的寓意就有一种开放性的特点。

这就要求捕捉到自己最熟悉而又理解最深的一点去写作文。

否则,就难以把作文写得情文并茂。

这一类作文,命意的关键在于抓住命题中的核心词素,把抽象命题具体还原,再把具体概念抽象提升;或者把大话题从小处着手,小话题从大处引申。

如2015年上海卷作文“必须跨过这道坎”:关键词“坎”可视之为喻体词,那么需对它进行具体化,其寓意(比喻义)为成长、发展、前进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困难、矛盾,如家庭变故、升学受挫、心理失衡等;当然,我们也可以对它进行抽象化,如诚信之坎、诱惑之坎、困境之坎等。

又如2015年高考作文安徽卷的《提篮春光看妈妈》中“春光”比喻(象征)“希望”“真诚的心”“浓浓的爱”等。

【原题回放】2006年高考语文辽宁卷以《肩膀》为题,写一篇8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审题指导】探究寓意法。

有些命题比较具体实在,且具有比喻义、象征义,就需要化实为虚,抽象概括,引申联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