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基础第十三章
2021注册会计师(CPA)财管 第十三章 产品成本计算

第十三章 产品成本计算本章考情分析本章属于成本管理中比较重要的章节。
从近三年的考试来看,除客观题外,还有可能出主观题。
最近 年题型题量分析表3题型2018年2019年2020年试卷Ⅰ试卷Ⅱ试卷Ⅰ试卷Ⅱ试卷Ⅰ试卷Ⅱ单项选择题1题 1.5分1题分1.51题 1.5分1题 1.5分1题 1.5分1题 1.5分多项选择题————1题 分21题 分2计算分析题0.5题 4分0.5题分40.5题 4分—0.75题 6分1题 分8综合题——————合计1.5题分5.51.5题分5.51.5题分5.51题 1.5分2.75题分9.53题 11.5分本章教材的主要变化本章与 年教材相比主要变化有:20201.修改了第一节的节标题2.新增了“产品”的定义3.重述了“制造费用”的定义4.新增了“制造费用”按计划或定额分配的相关表述本章基本结构框架第一节 成本的分类第二节 产品成本的归集和分配第三节 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第四节 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第五节 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步法第一节 成本的分类主要内容一、制造成本与非制造成本二、产品成本与期间成本三、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基本概念(一)成本成本通常是指对象化了的费用。
(二)产品产品是最典型的成本对象。
这里所称的产品,是指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商品、提供的劳务或服务。
一、制造成本与非制造成本制造成本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三项( )直接材料成本是指能够直接追溯到每个产品,并构成产品实体1的材料成本;( )直接人工成本是指能够直接追溯到每个产品上的人工成本,包2括直接参与生产产品的生产线上员工的薪酬和福利费;( )制造费用是指企业各生产单位为组织和管理生产而发生的各项3间接费用,包括间接材料成本、间接人工成本和其他制造费用。
非制造成本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例题·单选题】企业在生产中为生产工人发放安全头盔所产生的费用,应计入( )。
CPA财务管理第十三章成本-数量-利润分析

(2)这个方程式含有相互联系的5 个变量,给定其中4个变量值,就能 够求出另一个变量的值。 (3)包含期间成本的损益方程式 税前利润=单价×销量-(单 位变动产品成本+单位变动销售和 管理费)×销量-(固定产品成本 +固定销售和管理费) (4)计算税后利润的损益方程式 税后利润=(单价×销量-单 位变动成本×销量-固定成本)× (1-所得税税率)
第十三章 成本—数量—利润分析
本章主要讲述成本性态分析、 混合成本分解、本量利分析、 盈亏临界分析、影响利润各因 素变动分析以及变动成本计算 等内容。与2006年教材相比, 增加了成本性态分析、混合成 本分解以及变动成本计算等内 容,从而使成本—数量—利润 分析的内容更加充实和完整。 本章考试的题型主要是客观题, 也可能出现计算题,历年平均 考分为3分左右。
高低点法公式:
固定成本=产量最高期总成本- 单位变动成本×最高产量
或固定成本=产量最低期总成 本-单位变动成本×最低产量 【提示】注意高低点数据的选 择,这是极易出现错误的地方。 高低点法的主要优点是简便, 其明显的缺点是只利用了历史 资料的两组数据,而未考虑其 他数据的影响,因而,代表性 差。
四、总成本性态模型 Y=a+bx
【例1】将全部成本分为
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 混合成本所采用的分类 标志是( ) A.成本的目标 B.成本的可辨认性 C.成本的经济用途 D.成本的性态
【答案】D 【例2】在不改变企业生产经营 能力的前提下,采取降低固定 成本总额的措施通常是指降低 ( )。 A.约束性固定成本 B.酌量性固定成本 C.半固定成本 D.单位固定成本
四、账户分析法 账户分析法,是根据各个 账户(包括明细账户)的本期 发生额,通过直接判断或比例 分配,对成本进行分解的一种 方法。 由于每个账户所记录的成 本内容不同,或者成本分解要 求的准确性不同,分别采用近 似分类和比例分配两种具体做 法:
财务管理基础 13版 _pp13

• Potential Difficulties
• Capital Rationing
• Project Monitoring
• Post-Completion Audit
13.3 Van Horne and Wachowicz, Fundamentals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13th edition. ©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 2009. Created by Gregory Kuhlemeyer.
13.8
Van Horne and Wachowicz, Fundamentals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13th edition. ©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 2009. Created by Gregory Kuhlemeyer.
Payback Solution (#2)
13.9
Van Horne and Wachowicz, Fundamentals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13th edition. ©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 2009. Created by Gregory Kuhlemeyer.
PBP Acceptance Criterion
13.7 Van Horne and Wachowicz, Fundamentals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13th edition. ©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 2009. Created by Gregory Kuhlemeyer.
财务管理书课件-第十三章

入
预测,来推断近期销售收入
预 加权平均预测法
测 方 法
根据以前各期销售量和权数,来预 测销售收入
“量本利”分析
法根据一定时期内,产品销售数量、
销售成本、销售利润等相关因素
2020/8/2
的内在联系,来预测销售收入
递增率预测法
根据基期实际销售情况和近期市场预测,来推 断近期销售收入
SS01R P 预计销 预测销 基期实际 销售平均 售单价 售收入 销售收入 增长速度
2020/8/2
递增率预测法
【例12-1】某企业上年第1季度产品销量8000件,第2、 3、4季度分别比上期增长了4.1%、4.3%、4.25%, 假定今年第1季度仍按此增长速度,其产品销售价格 为每均550元,推算该企业今年1季度的销售收入。
SS01R P
上 4 季 年 S 0 度 8 第 0 1 4 销 0 . 1 1 0 4 量 % . 1 3 4 % : .2
实现目标利 1润 -固 单销 定 位售 成 变收 目 本 动 销入 标 总 成 售利 额 本 单润
10000050000 1-5001500
22500(元 0)
2020/8/2
三、收入的组织
• (一)销售收入计划 • (二)销售收入的组织与考核
2020/8/2
第二节 成本管理
• 一、成本概述 • 二、成本预测 • 三、成本决策 • 四、成本控制 • 五、成本分析
2020/8/2
成本预测的方法
四、价值工程法
• 价值工程主要思想是通过对选定研究对象的功 能及费用分析,提高对象的价值。
• 这里的价值,指的是反映费用支出与获得之间 的比例,用数学比例式表达如下:
价值
财务管理基础工业出版社13版Chap013_PPT

1-9
Betas for Five-Year Period (Ending January 2006)
1-10
Risk and the Capital Budgeting Process
• Informed investors and managers need to decide between:
1-11
Risk-Adjusted Discount Rate
• Using different discount rates for proposals with different risk levels
– Investment with normal amount of risk may be discounted at the cost of capital – Investments carrying greater than normal risk will be discounted at a higher rate and so on
– Investments that produce ‘certain’ returns – Investments that produce an expected value of return, apart from having a high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1-17
Capital Budgeting Analysis
1-18
Capital Budgeting Decision Adjusted for Risk
1-19
Simulation Models
• Help in dealing with uncertainties involved in forecasting the outcome of capital budgeting projects or other decisions
财务管理基础 13版 _pp13b

Remember to refer to Excel spreadsheet „VW13E-13b.xlsx‟ and the „New Asset‟ tab.
•The Net Present Value (NPV) function is built into •Excel and we used it in the TVM chapter! • K31: represents the rate of return investors expect to earn for the given amount of risk (discount rate) • $L$25:$L$28: represents the cash flows from period 1 through the last period (we do NOT use period 0) • $L$24: We subtract the ICO (or add if we already assigned it a negative sign as we did in slide 3). • This is an important “quirk” with the Excel function
Compare a small (S) and a large (L) project.
END OF YEAR NET CASH FLOWS Project S Project L
0
1
–$100
0
–$100,000
0
2
13b.10
$400
$156,250
Van Horne and Wachowicz, Fundamentals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13th edition. ©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 2009. Created by Gregory Kuhlemeyer.
[管理学]公司财务管理基础13 PPT课件讲义_OK
![[管理学]公司财务管理基础13 PPT课件讲义_OK](https://img.taocdn.com/s3/m/1125b2c667ec102de3bd8968.png)
⑤记账
12
财会人员根据上述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总账、明细帐。同 时仓库保管人员依据入库单登记保管账簿。 保持定期对账。
(3)具体Leabharlann 制要点①请购环节请购人员必须是获得授权的生产管理或采购部门人员,而且必须根据
采购预算或者实际需要开立申请,坚决杜绝无计划采购、不及时采购,确
保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
内部控制规范就是以关键点为核心,制定员工操作 规范和业务操作指南,也是检查和监督的重点部位。
9
2.采购与付款控制
采购是公司开展业务活动的基本前提, 建立和完善采购与付款控制制度,是控 制业务过程的第一步,倘若发生任何差错和 舞弊,都将影响整个业务活动正常进行。因 此公司必须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 7号-采购业务》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制 定控制措施,并严格组织实施。
(1)设定该环节控制目标 (2)明确该环节的信息传递流程 (3)岗位分工与授权管理 (4)找出常见的内部控制缺陷 (5)设置控制关键点
4
(1)设定该环节控制目标
控制目标是实施内部控制的最终目的,也是评价内部控制 的主要标准和依据。因此,公司实施各业务环节控制时,首 先应确定控制目标,然后依据这个具体目标找出控制要素和关 键控制点,这样,才能保证控制达到理想程度。
案例2: 现在许多医疗公司在销售药品时,都会给医院采购人员和医生 销售佣金,
15
有时佣金高达40%,这样“重赏”之下,所导致的后果是,促使医生开 大药方,一场感冒就得上千元。这就加大了群众的就医成本,导致医患 关系极度紧张,有的医生因为开大处方每月获得的销售佣金比工资还多。
案例3: 某公司的采购员张某利用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在自己一人与供货商谈判 的情况下,与供货方勾结,把采购价格每公斤提高了一元,然后供货方按 每公斤0.7元给其现金回扣,张某一次订货30吨,给公司造成损失3万元,张某 自己却中饱私囊2.1万元。结果公司成本增高,产品销售及其不利。 ③入库验收有漏洞,造成财产流失 验收人员不认真核对采购物资的数量和质量,或者对验收时发现的问题 没有及时报告,都会导致内部控制失灵,造成财产损失。其主要原因是验收 人员玩忽职守,不履行岗位职责,对内部控制制度认识不足,搞人情过关等, 这就容易诱发采购人员舞弊。 案例4: 某燃料公司从火车站往公司运煤炭,只追求运输速度,司机自装自运,回 来交货时,验收人员不进行计量重量,结果给司机有了作弊之机,每运一车就 在中途给亲属卸下几百公斤,到公司交货时又能顺利拿到验收单。运输半年, 途中偷盗煤炭几十吨,导致公司库存煤炭盘点短缺数额巨大。
2023年注册会计师《财务管理》 第十三章 标准成本法

【考点1】标准成本及其制定(一)标准成本的种类种类概念评价理想标准成本在最优的生产条件下,利用现有的规模和设备能够达到的最低成本因其提出的要求太高,不宜作为考核的依据正常标准成本在效率良好的条件下,根据下期一般应该发生的生产要素消耗量、预计价格和预计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制定出来的标准成本可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在标准成本系统中广泛使用,具有客观性、科学性、现实性、激励性、稳定性现行标准成本根据其适用期间应该发生的价格、效率和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等预计的标准成本既可以成为评价实际成本的依据,也可以用来对存货和销货成本计价基本标准成本生产的基本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时才予以修订的标准成本由于不按各期实际修订,不宜用来直接评价工作效率和成本控制的有效性 【老贾点拨】生产的基本条件的重大变化是指产品的物理结构变化,重要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的重要变化,生产技术和工艺的根本变化等。
只有这些条件发生变化,基本标准成本才需要修订。
由于市场供求变化导致的售价变化和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变化,由于工作方法改变引起的效率变化等,不属于生产的基本条件变化,对此不需要修订基本标准成本。
(二)标准成本的制定成本项目用量标准价格标准直接材料标准消耗量是现有技术条件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的材料数量,包括必不可少的消耗、各种难以避免的损失价格标准是预计下一年度实际需要支付的进料单位成本,包括发票价格、运费、检验和正常损耗等成本,是取得材料的完全成本直接人工标准工时是指在现有生产技术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的时间,包括直接加工操作必不可少的时间,以及必要的间歇和停工,如工间休息、调整设备时间,不可避免的废品耗用工时等标准工资率可以是预定的工资率,也可以是正常的工资率【老贾点拨】计件工资制,标准工资率是每件工资除以标准工时,或是预定小时工资;月工资制,按月工资总额除以可用工时总量变动制造费用通常采用单位产品直接人工工时标准。
有的企业采用机器工时或其他用量标准标准分配率根据变动制造费用预算总额除以直接人工标准总工时计算求得直接人工标准总工时=预算产量×单位产品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与变动制造费用的用量标准相同,包括直接人工工时、机器工时、其他用量标准等,并且两者要保持一致,以便进行差异分析标准分配率根据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总额除以直接人工标准总工时来计算求得【考点2】标准成本的差异分析(一)变动成本差异的分析(区分有利差异和不利差异)变动成本项目价格差异(记忆“价实”)数量差异(记忆“量标”)直接材料材料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数量材料数量差异=(实际数量-实际产量×单位产品的标准耗用量)×标准价格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实际工时人工效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产量×单位产品的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实际分配率-标准分配率)×实际工时效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产量×单位产品的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二)差异的责任归属及形成原因差异责任归属及具体原因材料价格差异主要是采购部门负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同一指标纵向对比
即同一指标在不同时点上的对比,一般是用本期实际指标与历史指标对比。
历史指标的具体运用方式:期末与期初对比;与历史同期对比;与历史最好水平对比。
采用历史标准有利于揭示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变化趋势及存在的差距。
(四)注意事项
1.确定构成经济指标的因素,必须是客观存在的因果关系,要能够反映形成该项指标差异的内在构成原因,否则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
2.替代因素时,必须按照原因素的依存关系,排列成一定的顺序并依次替代,否则就会得出不同的结果;
3.连环替代法在计算每一个因素变动的影响时,都必须是在前一次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并采用连环比较的方法确定因素变化影响结果,否则就会得出错误结果;
4.因素分析法的前提条件有一定的假定性,在采用此法分析时,财务人员应力求使这种假定合乎逻辑,否则会妨碍分析的有效性。
四、趋势分析法
(一)概念
趋势分析法:是将两期或连续若干期财务报告中的相同指标进行对比,确定其增减变动的方向、数额和幅度,以说明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变动趋势的一种方法。
(二)趋势分析法的三种比较方式
(三)各项因素的排序原则
如果既有数量因素,又有质量因素,数量因素排列在先,质量因素排列在后;
如果既有实物数量因素,又有价值数量因素,实物数量因素排列在先,价值数量因素排列在后;
如果都是数量因素,或者都是质量因素,那么应区分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主要因素排列在先,次要因素排列在后。
举例:见教材P321例题
(六)其他财务报告资料
三、财务分析的程序
(一)明确分析目的
一般目的是解读财务信息,并以此作为决策的依据。
不同的财务报表用户因其利益关系不同,他们所需要决策分析的具体目标也不同。
(二)搜集有关的各项重要资料
这些资料包括定期报告、临时报告、企业所在行业的资料、有关宏观经济环境的相关资料等。
(三)会计政策分析
具体对比使用时须注意对比项目的相关性、对比口径的一致性和衡量标准的科学性。
3.会计报表项目构成的比较
(1)方法:
以会计报表中的某个总体指标作为基数1,再计算其各组成项目占该总体指标的百分比,从而比较各个项目百分比的增减变动,以此来判断有关财务活动的变化趋势。
(2)特点:
既可以用于同一企业不同时期财务状况的纵向比较,又可用于不同企业之间的横向比较;
计算公式
应收账款周转率=
其中:赊销收入净额=销售收入―现销收入―销售退回、折让、折扣
平均应收账款余额=(期初应收账款余额+期末应收账款余额)÷2
该指标的作用
1)反映了企业应收账款变现速度的快慢及管理效率的高低。
2)在一定时期内,应收账款周转次数越多,表明应收账款回收速度越快,企业管理的工作效率越高,资产流动性大,短期偿债能力强,同时还可以减少收账费用和坏账损失,从而相对增加企业流动资产的投资收益。
(2)在构成比率指标中,部分指标必须是总体指标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小系统。
(3)在效率比率指标中,投入与产出必须有因果关系
(4)在相关比率指标中,两个对比指标也要有某种内在联系。
2.对比口径的一致性
计算比率的子项和母项在计算时间、范围、计算价格、计量单位等方面要保持口径一致。
3.衡量标准的科学性
要选择科学合理的对比标准与之对比,以便对财务状况做出恰当评价。
1.重要财务指标的比较
(1)方法:
是将不同时期财务报告中相同的重要指标或比率进行比较,直接观察其增减变动情况及变动幅度,考察其发展趋势,预测其发展前景。
(2)比较指标
①定基动态比率——是将某一时期的数额为固定基期数额(通常以计算期期初数额)而计算出来的动态比率。
②环比动态比率——是以计算期的前一期数额为基期数额而计算出来的动态比率。
§13 财务分析
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本章,要求掌握财务分析的方法,掌握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分析、发展能力分析及上市公司市场价值分析的内容;掌握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理解财务分析的概念和作用;了解财务分析的程序和财务比率综合评价法。
§13-1财务分析概述
一、财务分析的意义与内容
(一)概念
财务分析:是指以企业财务报告反映的财务指标为主要依据,采用专门方法,对企业过去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及未来前景所进行的剖析和评价,以反映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利弊得失、财务状况及发展趋势,为改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和优化经济决策提供重要的财务信息。
=计算期天数×平均存货余额÷销货成本
利用相关比率指标,可以考察有联系的相关业务安排得是否合理,以保障企业运营活动能够顺畅进行。
(三)比率分析法的优点:
计算简便,计算结果容易判断分析,而且可以使某些指标在不同规模企业间进行比较,甚至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超越行业间的差别进行比较。
(四)注意事项:
1.对比项目的相关性
(1)计算比率的子项和母项必须具有相关性,否则对比无意义。
③公式中的“应收账款”包括会计核算中的“应收账款”与“应收票据”等全部赊销账款在内,但应为扣除坏账准备后的净值。
④如果应收账款余额的波动性比较大,应尽可能使用更详尽的计算资料,例如按每月应收账款余额来计算其平均占用额。
⑤分子、分母的数据应注意时间上的对应。
举例:见教材P324【例13-1】
(2)存货周转率
(二)意义
1.财务分析是评价企业财务状况、衡量经营业绩的重要依据。
2.财务分析是挖掘潜力、改进工作、实现理财目标的重要手段。
3.财务分析是合理实施投资决策的重要步骤。
(三)财务分析的内容
1.营运能力分析
营运能力:是指企业资金的利用效率。
运用资金是否有效是决定企业经营水平的前提。
营运能力的大小对企业获利能力的持续增长与偿债能力的不断提高有着决定性影响。
(四)同一指标横向对比
指同一指标在不同条件下的对比,一般是用本企业与同类型、同行业企业相比;
采用同一指标横向对比,有利于揭示本企业与同行业的差距。
(五)注意事项
1.实际指标要与所对比的指标的计算口径保持一致。
2.实际指标与所对比的指标的时间期限要一致。
3.实际指标与所对比指标的计算方法必须一致,而且影响指标的各因素内容也需一致。
(五)对比的标准
1.目标标准——又称为预定标准,是企业自身制定的要求财务工作在某个方面应该达到的目标。
如:预算指标、设计指标、定额指标、理论指标等。
2.历史标准——是本企业在过去经营中实际完成的数据,是企业已经达到的实际水平。
如:上期实际、上年同期实际、历史先进水平及有典型意义的时期实际水平等。
3.行业标准——是本行业内同类企业已经达到的水平(先进水平或平均水平)。
(三)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是指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会计报表。
(四)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变动表
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变动表:是指反映企业年末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的情况的会计报表。
(五)报表附注
报表附注:是指对在会计报表中列示项目所作的进一步说明,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等。
2.会计报表的比较
(1)方法:
将连续数期的会计报表的金额并列起来,比较其相同指标的增减变动金额和变动幅度,据以判断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发展变化。
(2)比较内容:
包括资产负债表比较、利润表比较和现金流量表比较等。
(3)注意事项:
比较时,既要计算出表中有关项目增减变动的绝对额,又要计算出其增减变动的相对数。
存货周转率:是企业销售成本与平均存货的比值,反映在一定时期内企业存货资产的周转次数。它是衡量和评价企业购、产、销等环节管理状况的综合性指标。
计算公式
存货周转率=销货成本÷平均存货余额
其中:平均存货余额=(期初存货余额+期末存货余额)÷2
销货成本是指销售进价成本或销售制造成本,其数额来自利润表。
存货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存货周转次数
这种方法比前述两种方法能消除不同时期(不同企业)之间业务规模差异的影响,有利于分析企业的耗费水平和盈利水平。
(三)趋势分析的注意事项
应掌握分析的重点,对财务报表的重要项目进行重点分析。
用于进行比较的各个时期的指标,在计算口径上必须一致;
要将偶发性项目的影响剔除,使作为分析的数据能反映正常的经营状况;
通过分析企业选择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恰当性,就企业财务会计数据对其经营活动的扭曲程度做出一个评估,进而通过重新调整有关会计数据来尽可能地消除不适当会计政策对其经营活动的歪曲反映。
(四)财务报表分析
目的是运用财务报表数据来评价一个企业的现在、过去的财务状况、经营绩效及其未来的可持续性。
(五)前景预测与分析
2.效率比率
效率比率:是指某项经济活动中所费与所得的比率,反映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利用效率比率指标,可以进行得失比较,考察经营成果,评价经济效益。
3.相关比率
相关比率:是根据经济活动客观存在的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关系,以某个项目和与其有关但又不同的项目加以对比所得到的比率,反映有关经济活动的相互关系。
3)可以更好地评价客户的信用程度及企业制定信用条件的合理性。
另一表现形式:
应收账款周转期(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应收账款周转率
=计算期天数×平均应收账款余额÷赊销收入净额
说明:①应收账款周转期(周转天数):是指企业自商品或产品销售开始至应收账款收回为止所需经历的天数。
②周转天数越少,说明应收账款变现的速度的越快,企业资金被其他单位占用的时间越短,管理工作的效率越高。
主要聚焦于企业的未来。
(六)根据分析结论做出决策
形成财务分析的结论后,根据结论做出恰当的投资、授信决策。
§13-2 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