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学原理题库答案

合集下载

中南大学《安全学原理》课程作业二及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安全学原理》课程作业二及参考答案

(一) 单选题1. 下列对“本质安全”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包括设备和设施等本身固有的失误安全和故障安全功能 (B) 是安全生产管理预防为主的根本体现 (C) 可以是事后采取完善措施而补偿的(D) 设备或设施含有内在的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参考答案: (C)2. 不属于为防止事故发生而采用的安全技术措施是( )。

(A) 隔离与屏蔽(B) 限制能量和危险物质(C) 疏散和救援(D) 消除危险源参考答案: (C)3. 根据国标GB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起重机安装时吊具坠落伤人属于________。

(A) 起重伤人 (B) 物体打击 (C) 机械伤害 (D) 高处坠落参考答案: (B)4. 关于安全教育理解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 在进行安全教育过程中,应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B) 安全教育的本质问题是人的安全文化素质教育(C)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员工偏重于主动的接受安全教育 (D) 承担着传递安全生产经验和安全生产经验的任务参考答案: (C)5. 海因里希事故连锁理论把事故发生过程概况为五个因素,对该五个因素的正确描述是( )。

(A) 管理缺陷;环境缺陷;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B) 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直接原因;事故;伤害(C) 基本原因;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损失(D) 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认定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参考答案: (D)6. 事故分类按原因分类( )(A) 自然灾害、人为事故(B) 机械伤害、物体打击、火灾、爆炸和中毒等(C) 轻伤事故、重伤事故、死亡事故、重大伤亡事故、特大伤亡事故和急性中毒事故(D) 放射性泄漏、毒物泄漏、生物污染等参考答案:(A)7. 事故的特征主要包括:( )a.因果性;b.偶然性;c.必然性和规律性;d.潜在性 e.预测性(A) abcd (B) acde (C) abcde (D) abce参考答案: (C)8. 人本原理中的激励原则,是指以科学的手段激发人的( ),使其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有效的管理。

安全学原理题库(含答案)教学内容

安全学原理题库(含答案)教学内容

安全学原理题库(含答案)安全学原理试题一、解释安全投资:是指对安全活动所做出的一切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总和。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可靠度:是可靠性的概率的度量,通常记为R.掩蔽效应:一个声音被另一个声音所掩盖的现象,称为掩蔽。

一个声音的听阈因另一个声音的掩蔽作用而提高的效应,称为掩蔽效应安全成本:是指实现安全所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它是衡量安全活动的重要尺度。

安全效益:安全收益与安全投入的比较。

它反映安全投入的关系,是安全经济决策所依据的重要指标之一。

安全: 是人的身心免受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存在状态(包括健康状况)及其保障条件。

安全科学: 是专门研究安全的本质及其转化规律和保障条件的科学。

事故:是人们在实现其目的的行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迫使其行动暂时或永远终止的一种意外事件工伤事故 :一般的人身伤亡事故又称工伤事故,它是企业职工为了生产和工作,在生产时间和生产活动区域内,由于受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的影响,或虽然不在生产和工作岗位上,但由于企业的环境、设备或劳动条件等不良影响,制使身体受到伤害,暂时地或长期地丧失劳动能力的事故。

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互相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集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工程:是用现代科学方法组织管理各种系统的规划、设计、生产和使用的一门科学,是指系统所有组成部分的综合,已达到全系统的最优效率。

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需要阐明几点:规定的时间、规定的条件、规定的功能、能力。

群体:是指俩人或俩人以上的集合体,他们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而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

正式群体:是指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组织建立的群体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或有意识塑造的,为全体员工所接受、遵循的,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思想和意识、安全作风和态度、安全管理机制及行为规范。

安全学原理课后答案

安全学原理课后答案

安全学原理课后答案【篇一:中南大学《安全学原理》课程作业二及参考答案】. 下列对“本质安全”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包括设备和设施等本身固有的失误安全和故障安全功能 (b) 是安全生产管理预防为主的根本体现 (c) 可以是事后采取完善措施而补偿的(d) 设备或设施含有内在的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参考答案: (c)2. 不属于为防止事故发生而采用的安全技术措施是()。

隔离(a) 与屏蔽限制能(b) 量和危险物质疏散(c) 和救援消除危险 (d) 源参考答案: (c)3. 根据国标gb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起重机安装时吊具坠落伤人属于________。

(a) 起重伤人 (b) 物体打击 (c) 机械伤害 (d) 高处坠落参考答案: (b)4. 关于安全教育理解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 在进行安全教育过程中,应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b) 安全教育的本质问题是人的安全文化素质教育(c)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员工偏重于主动的接受安全教育 (d) 承担着传递安全生产经验和安全生产经验的任务参考答案: (c)5. 海因里希事故连锁理论把事故发生过程概况为五个因素,对该五个因素的正确描述是()。

管理缺陷;环境缺陷;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a) 害(b) 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直接原因;事故;伤害基本原因;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损 (c) 失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认定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事 (d) 故;伤害参考答案: (d)6. 事故分类按原因分类( )(a) 自然灾害、人为事故(b) 机械伤害、物体打击、火灾、爆炸和中毒等轻伤事故、重伤事故、死亡事故、重大伤亡事故、特大伤亡事故和急 (c) 性中毒事故(d) 放射性泄漏、毒物泄漏、生物污染等参考答案:(a)7. 事故的特征主要包括:( )a.因果性;b.偶然性;c.必然性和规律性;d.潜在性 e.预测性(a) abcd (b) acde (c) abcde (d) abce参考答案: (c)8. 人本原理中的激励原则,是指以科学的手段激发人的(),使其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有效的管理。

安全原理题库

安全原理题库

安全原理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事故致因理论一、解释名词、概念1,事故致因理论:阐述什么是事故、事故为什么发生、事故是怎样发生的以及怎样防止事故发生的理论.2,事故频发倾向:个别人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内在的倾向。

3,不安全行为:曾经或可能引起事故的行为。

4,比例1:29:300:根据事故统计,同一个人发生的330起同种事故中,300起没有造成伤害,29起造成了轻微伤害,1起造成了严重伤害.说明事故发生后严重伤害只是极少数,大量的情况不会造成伤害;事故后果具有随机性。

5,3E原则:工程技术、教育、强制。

6,能量以外释放论: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

如果事故时意外释放的能量作用于人体,并且能量的作用超过人体的承受能力,则将造成人员伤害;事故发生时人体能否受到伤害,以及伤害的严重程度如何,取决于作用于人体的能量的大小,能量的集中程度,人体接触能量的部位,能量作用的时间和频率等.7,系统安全:在系统寿命期间内应用系统安全工程和管理方法,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并采取控制措施使其危险性最小,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程度。

8,“三违":违章操作、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

9,本质安全:机械设备、物理环境等生产条件的安全称作本质安全。

10,两类危险源:第一类危险源是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第二类危险源是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

11,变化的观点:由于管理者的计划错误或操作者的行为失误,没有适应生产过程中物的因素或人的因素的变化,从而导致不安全行为或不安全状态,破坏了对能量的屏蔽或控制,在生产过程中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

12,P理论:本尼尔认为生产活动中扰动,即外界影响的变化,将作用于行为者。

当行为者能够适应扰动时,生产活动可以维持动态平衡.如果行为者不能适应这种扰动,则自动动态平衡过程被破坏,开始事故过程。

二、单选题1,海因里希的事故因果连锁中,事故基本原因是( B)。

安全学原理答案

安全学原理答案

《安全学原理》1. 事故;事故是人(个人或集体)在为实现某种意图而进行的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的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的事件。

2. 事故具有哪些基本特征?(举出5项)因果性,偶然性,必然性,规律性,潜在性,再现性,预测性,复杂性。

3. 事故发展的阶段?事故的发展,一般可归纳为三个阶段,即孕育阶段、生长阶段、损失阶段。

4. 海因里希法则:在一个人发生的330起同种事故中,事故后果分别为严重伤害、轻微伤害和无伤害的事故次数之比为1:29:300。

比例1:29:300被称为海因里希法则,它反映了事故发生频率与事故后果严重度之间的一般规律。

即,事故发生后带来严重伤害的情况是很少的,造成轻微伤害得情况稍多,而事故后无伤害的情况是大量的。

5. 什么是系统安全?系统安全是指在系统寿命期内应用系统安全工程和系统安全管理方法,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并采取控制措施使其危险性最小,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度。

6. 与传统安全相比系统的观点在哪些新特点?系统安全创新了安全观念:安全的相对性;安全贯穿于系统的整个寿命期间;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系统可靠性和系统安全性相辅相成。

7. 辨析系统可靠性与系统安全性系统可靠性和系统安全性相辅相成,可靠性和安全性都是判断、评价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

可靠性表明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性能。

安全性表明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不发生事故,不造成人员伤害或财物损失的情况下,完成规定功能的性能。

在许多情况下,系统不可靠会导致系统不安全;提高系统安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应该从提高系统可靠性入手。

可靠性着眼于维持系统功能的发挥,实现系统安全。

安全性着眼于防止事故的发生,避免人员伤亡和财务损失;可靠性研究故障发生之前到故障发生为止的系统状态;安全性侧重于故障发生后对系统的影响。

故障是可靠性与安全性的连接点。

8. “3E对策”通常把技术Engineering,教育Education,法制Enforcement对策,称之为“3E对策”,它们被认为是防止事故的三根支柱。

智慧树答案安全学原理知到课后答案章节测试2022年

智慧树答案安全学原理知到课后答案章节测试2022年

第一章1.农业经济时代人类采取的安全措施主要属于答案:简单被动安全意识2.局部安全认识阶段人们对安全问题的认识特点包括答案:分散;隔离;重复;缺乏内在联系3.人类进入工业经济时代意味着对安全的认识进入系统的安全认识阶段答案:错4.安全科学学科体系中技术科学层次的学科为答案:安全工程学5.安全定义表述的三种状态分别是答案:特定的技术状态;复杂物质系统的动态过程或状态;绝对安全理想状态6.安全的经济性特征是指安全需要经济投入答案:错7.安全的随机性表现为答案:安全状态的存在和维持时间、地点和状态具有随机性8.关于安全科学的正确定义是哪一个答案:安全科学是研究事物的安全与危险矛盾运动规律的科学。

9.安全人-机-环系统中的机指机械设备设施答案:错10.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安全科学从一般安全工程技术应用研究提高到安全科学理论研究,逐步建立了安全科学的学科体系,其中包含哪些事故控制理论与方法。

答案:人的行为控制;本质安全;过程控制第二章1.安全人的社会属性包括答案:人际关系中的社会交往性;生产活动中的合作性;共生关系中的依存性;社会生活中的道德性2.人的自然属性也称为动物属性,是人先天就具备的本能反应。

答案:对3.下面哪一个关于安全人的自然属性说法是错误的答案:人的社会属性是自然属性的基础。

4.人的属性特性包括:答案: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

;人的属性是个性与群体性的统一。

;人的属性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

;人的属性是自觉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

5.安全的自然属性就是指自然界物的属性答案:错6.人对安全的需求是本能,下面哪些是安全需求的被动因素答案:人对天灾的无奈7.哪些物质运动变化规律反应了物的安全自然规律答案:任何一个自然系统的运动趋势方向,就是趋向稳定态。

;系统处于稳定态时,其能级最低。

;生物的进化;运动系统由无序到有序的渐变。

8.安全的生产力属性表现为安全问题是生产力内部矛盾运动的主要矛盾答案:对9.除安全的生产力属性之外,安全的社会属性还包括答案:安全的社会生活属性;安全的生产关系属性;安全的文化属性;安全的政治属性10.哪项不是安全政治属性的内容答案:安全思想观念是社会意识的一部分。

安全学原理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江西理工大学

安全学原理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江西理工大学

第一章测试1.以下对安全的特征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现实的安全标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B:通过人们的努力,可以达到100%的安全;C:随着时空的变化,安全的状态会发生变化;D:安全直接与经济效益的增长或损失相关;答案:B2.以下各历史时期对应安全的认识阶段不一致的是?()A:工业2.0时代——系统的安全认识阶段;B:农耕时代——初级的安全认识阶段;C:工业3.0时代——无知的安全认识阶段。

D:工业1.0时代——局部的安全认识阶段;答案:C3.安全科学学科体系中的工程技术层次是?()A:安全工程学;B:安全观。

C:安全工程;D:安全学;答案:C4.安全指标的设置随着技术经济条件的改进而需要不断改变;()A:对B:错答案:A5.安全与否取决于系统中人、物、人与物的关系的协调,如果失调就可能会出现危害或造成损失,说明了安全具有局部稳定性。

()A:错B:对答案:A6.生产技术的产生和发展的推动这安全技术和安全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A:对B:错答案:A第二章测试1.对事故、风险的认识停留在听天由命,认为人要顺应自然、天命所归,强调天人合一、无为而治。

这个阶段的安全观是?()A:安全宿命观;B:安全知命观;C:大安全观。

D:安全系统观;答案:A2.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方针是?()A:防消结合,预防为主;B:及时发现,及时治理;C: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D: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答案:C3.如果将以生产领域为主的技术安全扩展到,形成生产、生活、生存的大安全,将仅由科技人员具备的安全意识提高到,这就是科学的大安全观。

()A:生活安全领域,全民的安全意识;B:生活安全与生存安全领域,全民的安全意识。

C:生存安全领域,全民的安全意识;D:所有领域,全民的安全意识;答案:B4.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方法、理论指导安全研究、安全生产、安全管理和安全工作。

()A:错B:对答案:B5.人的生命价值是可以准确计算的。

安全学原理课后答案

安全学原理课后答案

安全学原理第一章安全科学总论1-1安全的定义是什么?结合现代社会现实,谈谈对安全重要性的理解。

P19安全是指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

不可接受风险的发生,通常会带来人员伤害或物的损失,因而,避免此类事件发生的过程和结果可称为安全。

(现在的社会人口爆炸、资源环境危害,战争,重大灾害频发,安全即是人类生存的基本。

无法保证安全,人和社会就不能和谐平稳的发展下去,安全对于人类社会,动植物环境都起着极大的作用。

1-2安全的属性有哪些,这些属性之间的关系如何?P5安全的属性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系统属性三种,前两种属性是不可分割的。

安全的系统属性是安全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耦合点。

1-3安全的基本特征有哪些?P6安全的基本特征包括安全的必要性和普遍性,随机性,相对性,局部稳定性,经济性,复杂性,社会性。

1-4如何理解安全的相对性?P6从科学角度讲,“绝对安全”的状态在客观上不存在的,任何事物都包含有不安全的因素,具有一定危险性。

从安全技术角度讲,100%的安全性很难,甚至不可能达到。

安全的程度和标准取决于人们的生理和心理承受度,科学水平的发展和政治经济状况,社会的伦理道德和安全法学观念,人民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程度等现实条件。

1-5简述安全科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

P14安全科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①哲学基础②基础理论③应用理论与技术④经济规律安全科学的研究对象:MET(人man、技术technology、环境environment)系统1)M:安全心理、安全生理、安全教育、安全行为;2)E:物化环境(劳动卫生环境、防尘、防毒、噪声与振动控制、辐射防护、三废治理)、理化环境(社会环境、社会伦理、社会经济、体制与管理);3)T:可靠性理论(本质安全化)、安全技术(防火、防爆、机电安全、运输安全等);4)MT:人-机关系、人-机设计;5)ME:人与环境的关系、职业病理、环境标准(作业环境标准);6)MET:安全系统工程、安全管理工程、安全法学、安全经济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 是人的身心免受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存在状态(包括健康状况)及其保障条件。

安全科学: 是专门研究安全的本质及其转化规律和保障条件的科学。

事故:是人们在实现其目的的行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迫使其行动暂时或永远终止的一种意外事件工伤事故:一般的人身伤亡事故又称工伤事故,它是企业职工为了生产和工作,在生产时间和生产活动区域内,由于受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的影响,或虽然不在生产和工作岗位上,但由于企业的环境、设备或劳动条件等不良影响,制使身体受到伤害,暂时地或长期地丧失劳动能力的事故。

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互相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集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工程:是用现代科学方法组织管理各种系统的规划、设计、生产和使用的一门科学,是指系统所有组成部分的综合,已达到全系统的最优效率。

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需要阐明几点:规定的时间、规定的条件、规定的功能、能力。

群体:是指俩人或俩人以上的集合体,他们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而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

正式群体:是指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组织建立的群体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或有意识塑造的,为全体员工所接受、遵循的,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思想和意识、安全作风和态度、安全管理机制及行为规范。

需要:是指客观的刺激作用于人们的大脑所引起的个体缺乏某种东西的状态。

动机:心理学上把引起个人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此行为导向满足某种需要的欲望、愿望、信念等心理因素。

简答一、根据多米诺骨牌理论,应当如何防止事故的发生?海因里希的事故因果连锁过程包括五个因素:1.遗传及社会因素2人的缺点3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4事故5伤害大多数工业伤害事故都是由于工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一些工业伤害事故是由物的不安全状态引起,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产生也是由于工人的缺点、错误所造成的。

(从改变的人所处的环境,适当的教育进而改化人的缺点,形成优良的品质,从而控制了事故的基本原因,性格基础打好了才能在工作中表现出良好的工作状态,同时应该遵循技术原则和组织管理原则,预防事故的发生,保证生产和生活的安全)二、简述能量意外释放理论的主要思想,并列举预防措施(不少于三种)在生产生活中,一刻也未间断过对能量的利用。

在利用能量的过程中,人们给能量以约束和限制,使之按人的意志进行流动与转换,正常发挥能量用以做功。

一旦能量失去人的控制,便会立即超越约束与限制,自行开辟新的流动渠道,出现能量的突然释放,于是事故的可能性就随着突然释放而变的完全可能。

事故是不正常或不希望的能量意外释放的最终结果。

预防措施:1用安全的能源代替不安全的能源2限制能量3防止能量蓄积4缓慢地释放能量5设置屏蔽设施6在时间或空间上把能量与人隔离7信息形式的屏蔽三、疲劳的预防措施有哪些?1正确选择作业姿势2合理设计作业中的用力方法3合理安排作业休息制度4避免单调、重复的作业5环境条件及其他因素四、简述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有哪些?(1)物质安全文化1工艺过程本质安全化2设备控制过程本质安全化3整体环境的本质安全化(2)行为文化1树立集体主义的精神风貌2开展安全道德宣传工作,靠社会舆论、环境氛围、人们内心信念的力量来加强安全道德修养3做好安全道德教育,培养人们安全道德的情感,树立安全道德的信念。

(3)制度安全文化建设(4)员工心态安全文化。

包括应急、间接、超前的安全保护意识。

五、简述我国安全投资的主要来源1国家在工程项目中的预算安排,包括安全设备、设施等内容的预算费用2根据产量按比例提取安全投资3用于安全的固定资产每年折旧的方式筹措当年安全技术措施费4职工个人缴纳的安全保证金5工伤保险基金的提取六、如何理解安全的极向性原理?(1)安全科学的研究对象(事故、危害与安全保障)是一种“零—无穷大”事件,或称“稀少事件”;(2)描述安全特性的俩个参量—安全性与危险性—具有互补关系,即安全性=1-危害性,当安全性趋于极大值时,危害性趋于最小值。

反之亦然;(3)人类从事的安全活动,总是希望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安全。

七、在企业中,试述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积极作用:1弥补正式群体的不足,满足员工的需要2融洽员工的情感3激励和培训员工4保障员工的利益消极作用:1干扰组织目标的实现2消弱管理者的权力3控制束缚员工的发展和上进八、何谓心理过程,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心里过程是人心理活动的过程,是人们共有的心理活动。

包括人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九、试述影响安全投资的主要影响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安全投资绝对量和相对量的主要因素2政治因素对安全投资的制约3科学技术对安全投资的制约4生产技术对安全投资的制约十、简述人类对安全的几个认识间段无知安全认识阶段局部安全认识阶段系统安全认识阶段动态安全认识阶段十一、简述安全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安全科学的基础理论安全科学的应用理论与技术安全科学的经济规律十二、何为安全三要素和四要素?“安全三要素”即指安全人体、安全物质、安全人与物“安全四因素”将安全人与物分为安全社会和安全系统十三、根据麦克法兰特的解释,试述人受伤害的机理所有的伤害事故(或损坏事故)都是因为:1接触了超过机体组织(或结构)抵抗力的某种形式的过量的能量;2有集体与周围环境的正常能量交换受到了干扰(如窒息,淹溺等)。

因而,各种形式的能量的意外释放构成了伤害的直接原因。

十六、试解释事故遭遇倾向理论。

(p43)事故遭遇倾向是指某些人员遭某些生产作业条件下容易发生事故的倾向。

许多研究表明,前后不同时期里事故发生次数的相关系数与作业条件有关。

当从事规则的、重复性作业时,事故频发倾向较为明显。

事故的发生情况与生产作业条件有着密切关系。

一些事故表明,事故的发生与工人的年龄有关,青年人和老年人容易发生事故。

此外,与工人的工作经验和熟练程度有关。

十七、试解释变化—失误理论。

(p48)约翰逊把事故定义为一场不希望的或意外的能量释放,其发生是由于管理者的计划错误或操作者的行为失误,没有适应生产过程中物的或人的因素的变化,从而导致不安全行为或不安全状态。

破坏了对能量的屏蔽或控制,在生产过程中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

十八、何谓事故法则,其意义是什么?(p51)事故法则即事故的统计规律,又称1:29:300法则,同时也称为事故金字塔,即在每330次事故中,会造成死亡重伤事故1次,轻伤、微伤事故29次,无伤事故300次。

事故法则告诉人们,要消除一次死亡重伤事故及29次轻伤事故,必须首先消除300次无伤事故。

也就是说,防止灾害的关键,不在于防止伤害,而是要从根本上防止事故。

十九、简述系统的特性。

(p54)1.整体性2.相关性3.目的性4.有序性.5.环境适应性。

二十、简述安全系统的特点。

(p57)1.客观性2.开放性与动态性3.确定性与非确定性4.安全系统是有序与无序的统一体5.突变性或畸变性6.耗散结构特性二十一、何谓安全系统的原始态,如何理解?(p58)安全系统的原始态是指安全系统中安全因素处于熵、自由度、无序度最大的无组织、无结构的状态。

具体表现为人、机、环境3部分的混乱状态;即安全系统中人的安全意识薄弱、安全教育程度低下、安全管理薄弱等趋于零;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两者相互作用潜在的危险性都暴露无遗;安全防护缺乏;环境对人的不利影响和人对环境的破坏都非常严重等。

二十二、简述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之间的联系。

(p68)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安全性定义为可控制的接受水平。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就要知道人们生活与工作环境内各种设备(产品)发生时效和人员失误的概率以及失效可能导致的人身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

同时,对于一个系统而言,在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时,往往要对其进行量化计算,为此引入可靠性。

二十三、简述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有哪些?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以及群体。

二十四、简述我国的安全管理体制及其理解。

(p122)我国现在实行“国家监察、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群众监督、劳动者遵章守纪”的安全管理体制。

这5个方面有一个共同目标,就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不同的方面来推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贯彻,协调一致搞好安全生产。

论述一、根据所学事故制因理论,试述导致工矿企业的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由于对事故各层次原因的认识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致因理论:海因里希认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知识、态度、适应力、能力)所造成的,而人的缺点是由于不良环境诱发的,或者是是由先天遗传因素造成的,在可预防的事故中,以人的不安全行为为主要原因的事故占88%,所以主要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根本原因是遗传和社会环境;博德认为事故的直接原因也是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基本原因包括个人原因及与工作有关的原因,个人原因包括缺乏知识或技能、动机不正确、身体上或精神上的问题,工作方面的原因包括操作规程不合理,设备材料不合格,不可靠的支撑物等环境因素。

而这些基本事故原因都是因为控制管理不足才导致的,亚当斯也认为人的不安全行为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状态等现场失误是由于人的控制管理不足造成的。

综上所述,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其背后的深层原因管理失误。

二、试述安全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安全的主要意义可从俩个方面体现:1.安全文化,企业的安全生产奋斗目标和企业的安全进取精神是在安全生产的基础上创造最大利润,企业安全文化把实现生产的价值和实现人的价值统一起来,建立起完善的企业安全生产的经营机制和管理机制,从意识、思维、观点、行动、态度、方法上形成深层次的安全文化素质,付诸于创造企业精神,表现于完善和维护企业安全文明生产的社会形象,并提倡以员工安全文化素质为基础形成群体和企业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模范,表现于对员工安全生产的态度和敬业精神的激励。

建立起“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文化体系,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文化素质,它可以保障企业安全生产,保护员工身心安全,着重于人的精神,人的思维意识,人的素质和责任感,可以保障企业的安全形象、安全奋斗目标、安全价值观产品安全质量、安全风貌等,对员工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2.安全经济管理,企业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不仅要生产社会需要的产品,而且要按计划完成任务,这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安全经费运作和管理、安全经济分析是一个企业安全投资的最优化原则,实现事故及其损失最小化的目标,从而满足人们利益最大化的要求,因此,企业安全经济的管理在安全管理工作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起作用也是相当大的。

三、根据行为科学原理,试分析在生产过程中影响人的行为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人的安全行为是复杂和动态的,具有多样性、计划性、目的性和可塑性,并受安全意识水平的调节,受思维、情感、意识等心理活动的支配,同时也受道德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