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实验五 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作及刺激与反应的关系.

合集下载

实验四、五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与肌肉收缩特性的分析

实验四、五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与肌肉收缩特性的分析

实验四、五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与肌肉收缩特性的分析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生物科学年级、班级课程名称生理学实验实验项目实验类型实验时间2013年4 月11日实验指导老师实验评分实验四、五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与肌肉收缩特性的分析⒈实验目的1.1学习蛙类动物双毁髓的方法。

1.2学习并掌握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及其制备方法。

1.3学习电刺激方法及肌肉收缩的记录方法。

1.4观察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反应的关系。

1.5观察骨骼肌单收缩、肌肉收缩的总和、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的现象。

⒉实验原理2.1腓肠肌由许多肌纤维组成,刺激腓肠肌时,不同的刺激强度会引起肌肉的不同反应2.2阈下刺激:强度过小不引起肌肉收缩反应的刺激。

阈刺激:能引起肌肉发生收缩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最大的收缩反应:全部肌纤维同时收缩。

最适刺激强度:引起肌肉发生最大收缩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2.3单收缩:肌肉组织对于一个阈上强度的刺激,发生一次迅速的收缩反应。

分为三个时期:潜伏期(从刺激开始到收缩开始这一段无明显外部表现的时间)、收缩期(由潜伏期末到肌肉开始收缩至收缩达到高峰的时间)和舒张期(从收缩高峰开始,曲线较缓慢地下降至基线的时间)。

2.4两个同等强度的阈上刺激,相继作用于神经-肌肉标本,如果刺激间隔大于单收缩的过程,肌肉出现两个分离的单收缩;如果刺激间隔小于单收缩的时程而大于不应期,则出现两个单收缩反应的重叠,即收缩的总和;但如果第二个刺激在第一个收缩反应的不应期内,则第二个刺激不产生收缩反应。

2.5强直收缩:当同等强度的连续阈上刺激作用于标本时,则出现多个收缩反应叠加的现象。

不完全强直收缩:当同等强度的连续阈上刺激作用于标本时,后一收缩发生在前一收缩的舒张期。

完全强直收缩:当同等强度的连续阈上刺激作用于标本时,后一收缩发生在前一收缩的收缩期时,各自的收缩完全融合,肌肉出现持续的收缩状态。

⒊实验材料3.1材料:蛙3.2试剂:任氏夜3.3器材:张力传感器,常用手术器械(手术剪、手术镊、手术刀、金冠剪、眼科剪、毁髓针),蛙板,固定针,培养皿,滴管,纱布,棉线⒋实验步骤4.1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洗干净实验动物双毁髓剥离后肢分离两后肢分离坐骨神经游离腓肠肌分离股骨头标本检验4.2电刺激把标本通过张力传感器与生理信号采集系统相连观察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反应的关系确定阈上刺激以阈上刺激给予标本的神经单刺激、连续刺激观察单收缩的时程、总和的过程以及强直收缩产生的过程⒌实验结果5.1阈刺激强度下蛙的腓肠肌收缩情况通道1 (V )通道2 (m V )图1 蛙腓肠肌阈刺激的分析注:刺激强度为80mV ;频率为1Hz ;单脉冲5.2最适刺激强度下蛙的腓肠肌收缩情况通道1(V )通道2 (m V )图2 蛙腓肠肌单收缩的分析注:刺激强度为200mV ;频率为1Hz ;潜伏期约为25ms ,收缩期约为68ms ,舒张期约为300 ms5.3蛙的腓肠肌不完全强直收缩情况通道1 (V )通道2 (m V )图3 蛙腓肠肌不完全强直收缩的分析注:刺激强度为200mV ;频率为15Hz5.4蛙的腓肠肌完全强直收缩情况通道1 (V )通道2 (m V )图4 蛙腓肠肌完全强直收缩的分析注:刺激强度为200mV ;频率为50Hz⒍分析讨论当用80mV 的强度刺激本实验所得的腓肠肌标本时,引起了肌肉发生收缩反应(如图1所示),而小于80mV 的刺激强度均不能引起腓肠肌发生收缩反应。

牛蛙实验报告实验原理

牛蛙实验报告实验原理

一、实验背景牛蛙作为一种两栖动物,因其独特的生理结构和生活习性,成为生理心理学实验研究的理想动物模型。

牛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实验,是生理心理学实验中常见的实验之一。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不同强度和频率的刺激对牛蛙腓肠肌收缩的影响,探讨神经肌肉兴奋传导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1. 神经肌肉兴奋传导原理神经肌肉兴奋传导是指神经纤维上的动作电位通过神经肌肉接点传递到肌肉细胞膜,使肌肉细胞产生收缩的过程。

在神经肌肉兴奋传导过程中,坐骨神经作为传入神经,将神经冲动传递到腓肠肌细胞膜上的受体,引起肌肉细胞的兴奋和收缩。

2. 刺激与肌肉收缩的关系肌肉收缩是肌肉细胞对神经冲动的反应。

在实验中,通过给予不同强度和频率的刺激,观察腓肠肌的收缩情况,可以分析刺激与肌肉收缩之间的关系。

3. 牛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原理牛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实验,主要利用牛蛙坐骨神经与腓肠肌之间的解剖关系。

坐骨神经作为传入神经,将神经冲动传递到腓肠肌细胞膜上的受体,引起肌肉细胞的兴奋和收缩。

通过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可以直观地观察刺激与肌肉收缩之间的关系。

4. 不同强度和频率刺激对肌肉收缩的影响(1)刺激强度:刺激强度是指给予神经肌肉接点的电流强度。

在一定范围内,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幅度呈正相关。

当刺激强度低于阈值时,肌肉不产生收缩;当刺激强度超过阈值时,肌肉收缩幅度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大。

(2)刺激频率:刺激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给予神经肌肉接点的刺激次数。

在一定范围内,刺激频率与肌肉收缩频率呈正相关。

当刺激频率低于一定值时,肌肉不产生收缩;当刺激频率超过一定值时,肌肉收缩频率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而增大。

三、实验方法1. 标本制备(1)处死牛蛙,迅速取出坐骨神经和腓肠肌。

(2)将坐骨神经和腓肠肌放入生理盐水中,以保持标本的新鲜度。

(3)用手术刀将坐骨神经和腓肠肌分离,暴露出腓肠肌细胞膜。

2. 刺激与观察(1)将坐骨神经连接到刺激器上,腓肠肌连接到肌电图记录仪上。

高中生物《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及骨骼肌收缩实验》PPT课件

高中生物《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及骨骼肌收缩实验》PPT课件
1.观察并记录刺激强度与骨骼肌收缩力量的关系; 了解骨骼肌收缩的总和现象;观察肌肉收缩过程 的时相变化。
2.观察并记录刺激强度不变时,改变刺激频率引起 肌肉持续收缩的形式—不完全强直或完全强直。
二、实验原理
坐骨神经是由多条神经纤维组成的神经干,神经干中各组成纤维的 兴奋性有所不同。
刚刚引起肌肉收缩所需的刺激强度称为阈刺激强度。 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坐骨神经干中发生兴奋的纤维数目随之增多,
肌肉收缩的幅度也随之增大。 当神经干中的全部纤维都发生兴奋时,所需的最低刺激强度称为最
大刺激强度。 阈刺激强度至最大刺激强度之间的刺激称为阈上刺激强度。 超过最大强度的刺激,神经所支配肌肉的收缩幅度不再增强。
肌肉组织对于一个阈上强度的刺激发生一次迅速的收缩 反应,称为单收缩。
两个同等强度的阈上刺激,相继作用于神经肌肉标本, 如果刺激间隔小于单收缩的时程,则出现两个收缩反应 的重叠,称为收缩的总和。
!玻璃针钝性分离 !忌用金属器械触、夹神经,防止过
度牵拉神经。 !用任氏液保持神经湿润。
图1-4分离坐骨神经
6 标本的活性检验:
完整的标本应包括四部分:一段脊柱骨、 坐骨神经、 腓肠肌、 一段股骨头。
7.仪器标本连接
1. 将张力换能器固定在铁支架上,肌 肉标本的股骨固定于支架下端,腓 肠肌跟腱的结扎线连于张力换能器 的受力片上,连线应松紧适宜,并 与桌面垂直,张力换能器的输入端 接Medlab系统的1通道插座。
刺激器参数
模式
自动调幅
显示方式
采样参数
记录仪
主周期
2s
采样间隔
1ms
波宽 初幅度 增量
2ms 0V 0.1-0.2V
X轴显示比例 通道

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实验报告

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实验报告

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一、实验题目: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骨骼肌单收缩及其总和以及Powerlab实验系统的使用二、实验目的:1. 学习蛙类动物单毁髓与双毁髓方法,并掌握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方法。

2. 了解电刺激的极性法则和方法,学习肌肉收缩的记录方法。

3. 观察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反应的关系、骨骼肌的单收缩过程和肌肉收缩的总和以及强直收缩现象, 了解肌肉收缩过程的时相变化以及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形式的影响。

三、实验原理:腓肠肌由许多肌纤维组成,刺激腓肠肌时,不同的刺激强度会引起肌肉的不同反应。

当刺激强度过小时,不引起肌肉发生收缩反应,此时的刺激为阈下刺激。

而能引起肌肉发生收缩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为阈刺激。

当全部肌纤维同时收缩时,则出现最大的收缩反应。

这时,即使再增大刺激强度,肌肉收缩的力量也不再随之加大,该刺激强度为最适刺激强度。

肌肉组织对于一个阈上强度的刺激,发生一次迅速的收缩反应,称为单收缩。

单收缩一般要经历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三个过程。

当同等强度的连续阈上刺激作用于标本时,则出现多个收缩反应的叠加,叫做强直收缩。

当后一收缩发生在前一收缩的舒张期,即发生不完全强直收缩;当后一收缩发生在前一收缩的收缩期,各自的收缩则完全融合,肌肉出现持续的收缩状态,即产生完全强直收缩。

四、实验材料:青蛙五、实验步骤:1. 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1)洗干净实验动物2)双毁髓,剥制后肢,分离两后肢3)分离坐骨神经4)游离腓肠肌5)分离股骨头6)标本检验7)电刺激极性法则的验证2. 连接实验装置:将换能器的输出线接至RM6240生理记录装置的2通道,电刺激信号接至肌槽的电极上。

然后把制备好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股骨固定在肌槽上。

将固定肌肉的棉线另一端接在张力换能器上,保持适度松紧,将坐骨神经搭在肌槽的电极上。

3. 设置通道放大器和刺激器:1)打开PowerLab电源,检查USB线连接2)打开Chart5中文版3)设置通道数为24)设置通道2-桥式放大器:量程5mV,低通10Hz,调零5)设置刺激器:刺激方式选脉冲,脉冲数1,手动方式,量程10V,振幅100mV,标记通道1,频率1Hz,持续时间1mS,4. 开始测试:1)打开刺激器面板和点右下角”开始“按钮2)点右上角调节采样速度(“走纸速度”)3)菜单打开设置刺激器的脉冲数2个或5个,重新打开刺激器面板4)调节走纸速度为400六、实验结果:(一)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股骨脊柱骨坐骨神经腓肠肌图1. 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图(二)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在Powerlab实验系统中所记录下的数据1.通过不断调整刺激强度,使肌肉收缩的幅度适中,记录单收缩的曲线(图2-1 )。

蛙的生理实验报告(3篇)

蛙的生理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学习蛙的解剖结构,掌握青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方法。

2. 了解神经和肌肉的兴奋、兴奋性,刺激与反应的规律和肌肉收缩的特征。

3. 掌握蛙心灌流实验方法,观察心脏活动的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1. 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蛙的坐骨神经和腓肠肌在生理条件下具有兴奋性和传导性,通过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可以观察神经和肌肉的兴奋、兴奋性,刺激与反应的规律和肌肉收缩的特征。

2. 蛙心灌流实验:离体心脏灌流实验是研究心脏生理功能的重要方法,通过改变灌流液的成分,可以观察其对心脏活动的影响,了解心脏的正常节律性活动。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青蛙、任氏液、生理盐水、剪刀、手术剪、眼科镊、金属探针、玻璃分针、蛙板、蛙钉、细线、培养皿、滴管、电子刺激器、蛙心夹、计算机采集系统、张力传感器、支架、双凹夹、双针形露丝刺激电极、套管夹、65%NaCl、2%CaCl2、1%KCl、1:10000肾上腺素、1:10000乙酰胆碱、3%乳酸。

2. 实验仪器:蛙类解剖台、显微镜、电生理实验系统、刺激器、数据采集系统、蛙心灌流装置。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1)取青蛙一只,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左手握住蛙,使其背部向上。

(2)用眼科镊和剪刀在青蛙的坐骨神经和腓肠肌处剪开,分离出坐骨神经和腓肠肌。

(3)将坐骨神经和腓肠肌置于任氏液中,用玻璃分针轻轻拨动腓肠肌,观察肌肉收缩情况。

2. 蛙心灌流实验:(1)将青蛙的左心耳和左肺静脉用细线结扎,然后剪断,使心脏与体循环分离。

(2)将心脏置于蛙心灌流装置中,连接计算机采集系统和刺激器。

(3)将灌流液(任氏液)通过灌流装置注入心脏,观察心脏搏动情况。

(4)改变灌流液的成分,如加入肾上腺素、乙酰胆碱、乳酸等,观察心脏活动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成功,腓肠肌在刺激下产生明显的收缩反应。

2. 蛙心灌流实验成功,心脏在灌流液的作用下保持节律性搏动。

蛙神经肌肉实验报告

蛙神经肌肉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方法。

2. 了解神经肌肉兴奋传导和肌肉收缩的基本原理。

3. 探讨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神经肌肉兴奋传导是指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播,肌肉收缩是指肌肉受到刺激后产生的收缩反应。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刺激蛙坐骨神经,观察腓肠肌的收缩情况,从而了解神经肌肉兴奋传导和肌肉收缩的基本原理。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蛙、任氏液、蛙板、蛙钉、手术剪、眼科镊、金属探针、玻璃分针、刺激器等。

2. 实验仪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电子刺激器、张力换能器、肌动器等。

四、实验步骤1. 制备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1)取蛙一只,用任氏液浸泡,使其麻醉。

(2)在蛙板上固定蛙,用手术剪剪开皮肤,暴露出坐骨神经和腓肠肌。

(3)用眼科镊夹住坐骨神经,用手术剪剪下一段,并剥去外膜,使其裸露。

(4)用金属探针从坐骨神经的近端向远端插入,使其与腓肠肌相连。

(5)将腓肠肌与肌动器相连,记录肌肉的收缩情况。

2. 刺激强度对肌肉收缩的影响(1)设置不同的刺激强度,分别对坐骨神经进行刺激。

(2)观察腓肠肌的收缩情况,记录收缩幅度和持续时间。

(3)分析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之间的关系。

3. 刺激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1)设置不同的刺激频率,分别对坐骨神经进行刺激。

(2)观察腓肠肌的收缩情况,记录收缩幅度和持续时间。

(3)分析刺激频率与肌肉收缩之间的关系。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刺激强度对肌肉收缩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腓肠肌的收缩幅度和持续时间逐渐增大。

当刺激强度达到一定值时,肌肉收缩幅度达到最大值,继续增加刺激强度,肌肉收缩幅度不再增大。

2. 刺激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腓肠肌的收缩幅度和持续时间逐渐增大。

当刺激频率达到一定值时,肌肉收缩幅度达到最大值,继续增加刺激频率,肌肉收缩幅度不再增大。

六、实验结论1. 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方法可行,可以用于研究神经肌肉兴奋传导和肌肉收缩的基本原理。

蛙骨骼肌收缩实验报告

蛙骨骼肌收缩实验报告

蛙骨骼肌收缩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学习蛙类动物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方法。

2、观察刺激强度和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3、理解肌肉收缩的生理特性和机制。

二、实验原理1、神经细胞具有兴奋性,能产生并传导动作电位。

当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会触发神经递质的释放,进而引起肌肉的兴奋和收缩。

2、肌肉收缩的形式包括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

刺激强度和刺激频率是影响肌肉收缩的重要因素。

当刺激强度达到阈值时,肌肉开始收缩;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肌肉收缩的幅度也会增大。

当刺激频率较低时,肌肉表现为单收缩;随着刺激频率的逐渐增加,肌肉会出现不完全强直收缩,最终达到完全强直收缩。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实验动物:健康的蛙。

2、实验器材:手术器械(剪刀、镊子、解剖针等)、蛙板、玻璃分针、培养皿、任氏液、锌铜弓、刺激电极、生物信号采集系统。

四、实验步骤1、制备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破坏蛙的脑和脊髓:用探针从枕骨大孔处刺入,捣毁脑和脊髓,使蛙完全失去反射活动。

去除皮肤:从蛙的腹部剪开皮肤,剥离至大腿处。

分离肌肉:在大腿背侧的股二头肌和半膜肌之间,用玻璃分针分离出坐骨神经,并在其下方穿线备用。

然后分离腓肠肌,在肌腱处结扎并剪断,将其游离出来。

制作标本:将分离好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放入盛有任氏液的培养皿中备用。

2、连接实验装置将标本固定在蛙板上,坐骨神经放在刺激电极上,腓肠肌肌腱与张力换能器相连。

调整张力换能器的位置和高度,使肌肉在收缩时能够产生明显的张力变化。

将张力换能器与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连接,设置好相关参数。

3、实验观察刺激强度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从较小的刺激强度开始,逐渐增加刺激强度,观察肌肉收缩的情况。

当肌肉开始出现收缩时,记录此时的刺激强度,即为阈值。

继续增加刺激强度,观察肌肉收缩的幅度变化,记录不同刺激强度下的肌肉收缩张力。

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选择一个大于阈值的刺激强度,保持不变。

逐渐增加刺激频率,观察肌肉收缩的形式变化。

5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及刺激与反应的关系

5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及刺激与反应的关系

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及刺激与反应的关系一、实验目的:1.学习和掌握制备蛙类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方法2.应用电刺激方法测定肌肉阈刺激、阈上刺激和最大刺激强度,了解刺激的种类、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的关系二、实验原理:1.蛙的离体组织易于控制和掌握,神经—肌肉标本常用来研究一些规律和特性2.肌肉具有兴奋性,受到刺激表现出收缩反应3.阈刺激才能引起反应。

从阈刺激开始肌肉收缩,收缩强度随刺激强度增大而增大,直到最大强度后,肌肉收缩不再加强三、实验用品:动物:蛙用品:生物信号处理器、张力转换器、蛙板、解剖器械、铁架台、任氏液、棉线以及图钉等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破坏蛙的脑和脊髓2.从上部切断蛙的脊柱3.剪除蛙的上半身以及内脏4.除去蛙腿上的皮肤5.分离蛙两腿,将其置于任氏液中6.分离坐骨神经以及腓肠肌,腓肠肌从肌腱处剪开,脱离骨7.连接装置,刺激腓肠肌:改变刺激强度(从弱到强,直到最大刺激),观察对肌肉收缩的影响;找出阈强度、最适刺激强度;记录信号注意事项:制备标本及实验中,随时用任氏液润湿神经和肌肉,防止干燥。

每改变一次刺激频率后,应休息0.5-1 min, 每次刺激不要超过3-4 秒,以免标本疲劳。

刺激时注意观察肌肉的反应实验项目1、刺激强度与反应关系刺激腓肠肌:改变刺激强度(从弱到强),观察对肌肉收缩的影响;2、找出阈上强度、最适刺激强度、最大刺激强度刺激神经:改变刺激强度(从弱到强),观察对肌肉收缩的影响刺激腓肠肌:改变刺激强度(从弱到强),观察对肌肉收缩的影响记录肌肉与神经的阈强度、最适刺激强度,并比较二者的兴奋性;3、刺激频率与反应的关系记录在最适刺激强度下,刺激频率与肌肉收缩的关系五、实验结果观察与记录以及分析:1、刺激强度与反应关系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刺激强度越大,电位变化越大分析在阈下刺激内,刺激强度越大,电位变化越大;阈刺激可使肌肉达到阈电位,之后去极化2、找出阈强度、阈上强度、最适刺激强度、最大刺激强度结果小于阈强度的刺激都未引起肌肉收缩,直到刺激达到阈强度,肌肉收缩;在刺激强度超过阈刺激后,增加刺激强度,肌肉兴奋性不变,肌肉收缩幅度不再加大分析阈强度是引起细胞达到阈电位的最小刺激,骨骼肌具有“全或无”现象3、刺激频率与反应的关系结果给予骨骼肌单个刺激,可发生一次动作电位,引起肌肉一次短暂收缩;频率增加到一定程度,发生强直收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步骤:
• ㈠ 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 • 1、破坏脑和脊髓 • 2、去除躯干上部、皮肤及内脏 • 左手捏住蟾蜍的脊柱,右手持粗剪刀在前肢腋窝处连同皮 肤、腹肌、脊柱一并剪断,然后左手握住蟾蜍后肢,仅靠 脊柱两侧将腹壁及内脏剪去(注意避开坐骨神经)。并剪 去肛门周围的皮肤,留下脊柱和后肢。
神经纤维兴奋,它们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也都发生兴奋和收缩,从而引起肌肉的最大收缩。 此后,若再增加刺激强度,肌肉收缩幅度将不再增加。我们把引起肌肉产生最大收缩时的最 小刺激强度叫最适刺激强度。

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形式的影响(把刺激强度固定在最适刺激强度,把单刺激改为连续单刺 激):

刺激频率就是单位时间内连续刺激的次数。随着刺激频率的增高,肌肉的反应依次表现为单收 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
• 5、辨认蛙后肢主要肌肉,找出腓肠肌。


6、游离坐骨神经和腓肠肌
取一游离坐骨神经腹腔段,
分离坐骨神经直至腘窝(不要伤及 神经);再用玻璃分针分离腓肠肌, 并在肌腱上穿线结扎。
• • • • •
7、剪去其他不用的组织 在坐骨神经两端各留一块骨头和肌肉,以便于固定。 注意:剥离时一定要保持标本完整性;尽可能用玻璃分针,少用镊子,避免 刺激神经。 8、标本检验 完整的标本应包括四部分:
实验五 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 本的制备及刺激与反应的关系
实验目的:
• 掌握蛙类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方法。
• 应用电刺激方法测出肌肉阈刺激、阈上刺
激与最适刺激的强度值
• 了解刺激与肌肉收缩的关系
实验原理
• 两栖类动物的一些基本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与恒温
动物相似,其离体组织器官所需的生活条件比较简 单,并且易于控制和掌握,因此在生理试验中常用 蟾蜍或蛙类的离体组织器官作为试验标本。蛙类坐 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是研究神经冲动和肌肉收缩机
能等生理试验最常用的试验材料,制备此标本是生
理试验的一项基本但又非常重要的操作技术。

兴奋性:可兴奋组织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细胞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 力)。

兴奋:也就是动作电位,指可兴奋细胞受阈刺激或阈上刺激时,细胞在静息电位的基 础上发生一次迅速的、短暂的并可扩布的电位变化。

阈强度:在刺激持续时间和刺激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时,引起可兴奋细胞产生动作电 位的最小刺激强度,也叫阈值或阈刺激。

刺激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刺激强度、刺激时间、刺激强度-时间变化率。其中,刺激强度就是
电刺激的脉冲电压,刺激时间就是某个单刺激所持续的时间。
• 1. 2.
刺激强度对骨骼肌收缩形式的影响(固定刺激的时间和刺激强度-时间变化率): 单根神经纤维或肌纤维对刺激的反应是“全或无”式的。 但在神经纤维肌肉标本中,则表现为当刺激强度很小时(阈下刺激),不能引起神经纤维动 作电位的产生和肌肉的收缩;

⑶当刺激频率继续增大时,新的刺激引起肌肉收缩落在前一次刺激引起肌肉收缩的收缩期,这
样,肌肉在连续收缩不全的基础上出现新的收缩,形成一个类似方波的完全强直收缩张力曲线。
实验用品
• 实验动物:蟾蜍
• 试剂与器材:计算机、BL-420F生物信号处理系

统、手术剪、手术镊、玻璃分针、 蛙板、锌铜弓、张力换能器、 连接导线、刺激输出、烧杯、任氏液、 棉球、棉线等。

⑴如果刺激频率很小时,每相邻两个刺激的间隔时间很大,当其大于肌肉收缩的收缩期和舒张
期之和时,肌肉表现为一个个的单收缩。单收缩包括收缩期及舒张期。前者占时较后者为短。
• ⑵当逐渐增加刺激频率,使新的刺激引起的肌肉收缩落在前一个刺激引起肌肉收缩的舒张期, 这样,肌肉在连续未完全舒张的基础上就开始新的收缩,形成锯齿样的不完全强直收缩张力曲 线。
一段脊柱骨、坐骨神经、腓肠
肌、一段股骨头。 用镊子轻 轻提起结扎神经线,经任氏液 沾湿的锌铜弓短暂轻触坐骨神 经,如腓肠肌发生迅速的收缩 反应,则表明机能完好。将标 本置于任氏液中,稳定其兴奋 性15-20 min,即可进行实验。
• 9、将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固定于蛙板上, 把跟腱端的接线与张力换能器相连,调节 高度与张弛度。
① 单收缩曲线
② 复合收缩 ③ 强直收缩
• 3、剥离皮肤 • 一只手捏住脊柱的断端(注意不要捏住脊柱两侧的神经),另一只手 捏住皮肤的边缘,向下剥掉全部后肢的皮肤,将标本放在盛有任氏液 的玻璃器皿中。将手及使用过的全部器械冲洗干净。
• • 4、分离双下肢 将标本提起,剪去向上突起的 骶骨,然后沿正中线将脊柱剪 为两半,并从耻骨联合处剪开 两侧下肢,浸入盛有任氏液的 培养皿中使用。
3.
当刺激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动时,肌肉收缩的幅度与之成正比。因为坐骨神经干中含有数千 万条粗细不等的神经纤维,其兴奋性各不相同。弱刺激只能使其中少量兴奋性高的神经纤维 先兴奋,并引起它所支配的少量肌纤维收缩。
4.
随着刺激强度逐渐增大,发生兴奋的神经纤维数目逐渐增多,其所引起收缩的肌纤维数目亦
增多,结果肌肉收缩幅度随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当刺激达到某一强度时,神经干中全部

阈刺激或阈上刺激产生动作电位,其特点:①“全或无”现象;②进行长距离无衰减 传递(神经纤维、骨骼肌细胞等)。

阈下刺激引起局部电兴奋,其特点:①幅度在阈下刺激的范围内,随刺激强度的增大
而升高;②在细胞膜上可进行电紧张性扩布,即衰减性传播;③可以相互融合(时间 总和、空间总和)。

最适刺激强度:引起肌肉产生最大收缩时的最小刺激强度。
实验项目
1. 刺激强度与反应关系 ① 刺激腓肠肌:调节刺激参数,选择单刺激,改变刺激强度(从弱到强),观 察刺激强度变化对肌肉收缩的影响;找出阈强度、最适刺激强度; ② 刺激神经:调节刺激参数,选择单刺激,改变刺激强度(从弱到强),观察 刺激强度变化对肌肉收缩的影响;找出阈强度、最适刺激强度; ③ 比较腓肠肌与神经的兴奋性 2. 刺激频率与反应的关系: • 调节刺激参数,固定最适刺激强度,改变刺激频率(从低到高),用连续单 刺激刺激腓肠肌,观察刺激频率变化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