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实验一 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 骨骼肌收缩PPT演示课件

六、结果分析(作业)
3、观察和记录单收缩和复合收缩曲线(不完全强 直和完全强直收缩)并对其特性进行分析(刺 激神经或肌肉任选一种),测出复合收缩的临 界刺激频率
35
直收缩现象
21
二、原理
腓肠肌由许多肌纤维组成,刺激腓肠肌时,不同的刺激强度会引起肌 肉的不同反应。当刺激强度过小时,肌肉不发生收缩反应,刺激为阈 下刺激。而能引起肌肉发生收缩反应的最小刺激为阈刺激,刺激的强 度称为阈强度,当全部肌纤维同时收缩时,出现最大的收缩反应,引 起最大收缩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最适刺激强度。
2连接实验装臵将张力换能器和肌槽固定在铁支架上肌肉标本的股骨固定于肌槽侧面的小孔中腓肠肌跟腱的结扎线连于张力换能器的受力片上连线应松紧适宜并与桌面垂直张力换能器的输入端与第四通道相连步骤3调节刺激器改变刺激强度从弱到强观察刺激强度变化对肌肉收缩的影响步骤步骤4单收缩的分析电极直接刺激腓肠肌测量单收缩的3个时程
实验一 第一部分
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
1
目的和原理
• 蛙类的某些基本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与哺 乳类动物有相似之处,而且其离体组织的 生活条件比较简单,易于控制和掌握,来 源也较丰富,由此在生理学实验,尤其是 细胞生理学的某些实验中,常用蛙或蟾蜍 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来观察神经肌肉的 兴奋性、刺激与反应的规律及肌肉收缩的 特点等。制备具有正常兴奋收缩功能的蛙 类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是生理学实验的基 本操作技术之一。
15
16
• 6、完成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将已
游离的坐骨神经搭在腓肠肌上。用粗剪 刀自膝关节周围向上剪除并刮净所有大 腿肌肉,在距膝关节约1cm处剪断股骨。 弃去上段股骨,保留部分即为坐骨神经 腓肠肌标本
17
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实验结论

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实验结论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果五、实验结论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了解人体肌肉组织的结构和特点。
同时,通过对标本制备过程中各个步骤的操作,掌握标本制备技能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1. 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原理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是指将动物或人体组织切割成薄片并进行染色处理,使其能够在显微镜下观察。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步骤:(1)取样:从动物或人体中取出需要观察的组织样品。
(2)固定:将组织样品放入固定液中进行固定处理。
(3)包埋:将固定后的组织样品放入包埋剂中进行包埋处理。
(4)切片:将包埋后的组织样品切成薄片。
(5)染色:将切片进行染色处理,使其能够在显微镜下观察。
2. 坐骨神经腓肠肌结构原理坐骨神经腓肠肌是人体下肢的一部分,由坐骨神经支配。
它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大腿后侧的半膜状肌、半腱状肌和小腿后侧的胫长伸肌。
这三个部分都是由肌纤维束组成的,每个束内又包含有许多个单独的肌纤维。
三、实验步骤1. 取样:从动物或人体中取出需要观察的组织样品。
2. 固定:将组织样品放入10%福尔马林液中进行固定处理,固定时间为24小时。
3. 包埋:将固定后的组织样品放入包埋剂中进行包埋处理,包埋时间为48小时。
4. 切片:将包埋后的组织样品切成厚度为5微米左右的薄片。
5. 染色:将切片进行染色处理,常用染色方法有HE染色法和Masson染色法等。
本次实验采用HE染色法进行染色处理。
6. 封片:将染好色的切片放入玻璃片上,加上封片胶,用玻璃片盖住,使其能够在显微镜下观察。
四、实验结果经过以上步骤的操作,制备出了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肌纤维束组成的三个部分:半膜状肌、半腱状肌和胫长伸肌。
每个束内又包含有许多个单独的肌纤维。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了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的基本步骤和操作方法,并且通过观察标本结构,掌握了人体肌肉组织的结构和特点。
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

8、检验标本
01.
用经任氏液蘸湿的锌铜弓的两极,接触 神经,观察腓肠肌是否收缩!
02.
此标本用于神经干兴奋传导、神经-肌肉 接点的传递以及骨骼肌收缩等实验研究
பைடு நூலகம்意:
1. 保护标本——神经和肌肉:不用赃的皮肤碰标 本,不用自来水冲洗标本,不用金属接触神经以 及损伤肌肉。
2. 注意标本的完整,尤其注意保存股骨头一定的长 度
202X
坐骨神经——腓 肠肌标本的制备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 • 方法
目的要求: 学习蛙类动物毁髓的方法 学习掌握蛙类腓肠肌及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
步骤:
双毁髓
剥离后肢标本
分离两后肢
分离坐骨神经
分离股骨头
游离腓肠肌
检验标本
完整的神经肌肉标本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首先准备手术所需的用品
动物瘫软如泥。
3、剥离后肢标本
动物腹面向上放置于蜡盘,手术镊轻轻提 起耻骨联合上方,剪开皮肤,再剪开体壁 肌肉,然后轻轻提起内脏,自耻骨部剪断 (勿伤脊神经),把内脏拨向头端,剪断 脊柱。然后一手捏住脊柱后端,另一手向 后撕剥皮肤,并除去头端肢体和内脏
4、分离两后肢
把去皮的后肢腹面向上置于玻璃板上, 于耻骨联合处按压刀刃,切开耻骨联合。 然后用金冠剪剪开两后肢相连的肌肉, 并纵向剪开脊柱。
5、分离坐骨神经
将一侧后肢的脊柱端腹面向上,趾端向外 侧翻转,使其足底向上,用固定针将标本 固定在玻璃板下面的蛙板上。用玻璃分针 分离坐骨神经。股部的坐骨神经在股二头 肌与半膜肌之间。
6、分离股骨头或胫腓骨头
动物小,留股骨头 1cm
动物大,留胫腓骨 头1cm
7、游离腓肠肌
生理学实验报告-《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

实验二-坐骨神经标本—腓肠肌标本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学习蛙类动物单毁髓与双毁髓的方法。
2.学习并掌握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及腓肠肌的制备方法。
3.了解电刺激的极性法则。
二、实验原理:1、牛蛙作为实验动物的优势:离体实验是动物生理学主要的实验方法之一。
两栖动物是冷血动物,其基本生理机能与温血动物近似,而其离体组织器官维持活性所需要的条件比较简单,因此它常被选为生理学实验提供离体组织或器官的实验动物。
蟾蜍或青蛙坐骨神经—腓肠肌在任氏液中可维持生理活性数小时,在其基础上还可进一步制作神经干标本、腓肠肌标本,可用于研究肌肉收缩的特性,神经和肌肉的兴奋性、传导性,刺激与反应的关系,神经肌肉接头活动等生理活动及相关机制,甚至还可以用于药物筛选如抗疲劳药物的模型。
其中牛蛙人工养殖成本低产出率高,相对蟾蜍要更安全。
因此,本次实验选择牛蛙作为实验对象。
2、锌铜弓刺激检测标本活性的原理:锌铜弓在溶液中沾湿以后,锌的表面电离出正离子,里面形成负离子;而铜的表面电离出负离子,里面形成正离子。
当用锌铜弓接触活组织时,电流便沿着锌一活组织→铜的方向流动而产生刺激效应。
所以锌相当于正极,面铜相当于负极发挥刺激作用;当断开时,则发生相反的效应。
锌的金属电势比铜低,形成一定的电势差(就相当于有电压),锌铜弓是把一根锌棒和一根铜棒一端焊在一起,另一段分开,则接触样本(例如神经干)时,会引起样本局部去极化,引发动作电位。
三、实验器材:牛蛙,常用手术器械(手术剪、手术镊、手术刀、金冠剪、眼科剪、眼科镊、毁髓针、玻璃分针),蜡盘,蛙板(木质或硬泡沫塑料),玻璃板,固定针,锌铜弓,培养皿或不锈钢盘,污物缸,滴管,纱布,粗棉线,任氏液。
四、实验流程和步骤:1.牛蛙的双毁髓一手握住牛蛙,背部向上。
用拇指压住牛蛙的背部,食指按压其头部前端,使头端向下低垂;另一手持毁髓针,由两眼之间沿中线向后触划,当触及两耳中间的凹陷处(此处与两眼的连线成等边三角形)时,持针手即感觉针尖下陷,此处即是枕骨大孔的位置。
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

使用轮转式切片机将组织切成薄片,调整切片厚度以满足实验要求。
染色
染色液选择
根据实验需要选择适当的染色液,如苏木素-伊红染色液 (H&E)、Masson三色染色液等。
染色过程
将切片放入染色液中,按照染色液的要求进行染色处理,以 便更好地观察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
03 结果观察
显微镜观察
观察神经纤维的排列和结构
结果对比
结果解释
02
0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结果应用
将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进行了对 比,分析了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
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详细的解释, 阐明了实验现象背后的原理和机 制。
探讨了实验结果在现实生活和生 产中的应用前景,为后续研究和 应用提供了参考。
实验改进与优化
实验方法优化
针对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 改进措施和方法,以提高实验效率和准确性 。
实验设备升级
针对实验设备的局限性和不足,提出了设备升级和 改进的建议,以提高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
实验流程完善
针对实验流程的缺陷和不足,提出了完善和 优化的建议,以使实验流程更加合理和高效 。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肝素钠 葡萄糖溶液
02 实验步骤
取材
取材前准备
01
确保实验环境清洁,准备好所需器材和试剂,如手术刀、镊子、
固定液、脱水剂、包埋剂等。
选取适宜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02
选择健康、新鲜的动物,如小白鼠或大白鼠,并确保所选标本
无病变或损伤。
剥离组织
03
使用手术刀和镊子仔细剥离坐骨神经和腓肠肌周围的脂肪和结
生理学实验——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

4、分离坐骨神经:
将一侧后肢的脊柱端腹面向上,趾端向外侧翻转,使其足底向上,用固 定针将标本固定在蛙板上。用玻璃分针在半膜肌和股二头肌之间分离出坐骨 神经。注意分离时要仔细用剪刀剪断坐骨神经的分支,勿伤神经干,前面分 离至脊柱坐骨神经丛基部,向下分离至腘窝。保留与坐骨神经相连的一小块 脊柱,将分离出来的坐骨神经搭于腓肠肌上,或放于蛙板上。
注意事项
1.破坏脑、脊髓要完全,以蟾蜍四肢松弛、无自发运动为准。 2.制作标本过程中,应经常用任氏液湿润标本,以防标本干 燥,丧失活性。 3.分离神经须用玻璃分针,不可用金属器械,操作过程中应 避免过度牵拉及损伤神经。 4.股骨保留不可过短,否则标本不易固定。
思考题
神经上的兴奋如何传递给骨骼肌的?试述其过程及特点。
基本要求
实验准备:穿隔离衣、戴手套、携带实验指导和实验报 告纸 实验分组:按分组名单分组并确定组长 实验报告:认真书写,按时完成,下次实验上课上交 卫生打扫:清洗器械及实验台,打扫实验室卫生、
垃圾分类处理
实验报3.实验原理 4.实验步骤 5.实验结果:按实验项目逐一描述,利用图表展示具体数据 6.结果分析:就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讨论 7.思考题
5、分离股骨头:
去除膝关节周围以上的全部大腿肌肉,用剪刀刮净股骨上附着的肌肉, 保留约1cm的股骨。
6、游离腓肠肌:在腓肠肌的跟腱处穿线结扎,在结扎处远端剪断并
游离腓肠肌至膝关节处,最后在膝关节处剪断。完成坐骨神经支配的腓肠肌 标本。
7、检验标本活性:用经任氏液蘸湿的锌铜弓的两极,接触神经,观
察腓肠肌是否收缩。
2、剪除躯干上部及内脏:
在骶髂关节上约1cm处用粗剪刀剪断脊柱,将头、前肢和内脏一并弃 去,仅保存一段脊柱和后肢。脊柱的两旁可见坐骨神经丛。
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实验结论

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实验结论【知乎文章格式】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实验结论1. 引言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重要实验之一。
通过掌握该实验的结果和结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腓肠肌的结构与功能,以及与坐骨神经的关系。
本文将对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实验的结论进行深入探讨,并分享我对该实验的观点和理解。
2. 实验方法回顾在进行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实验前,我们需要准备一具成年小鼠标本。
将小鼠安乐死并取出下肢部分。
根据实验设计的要求,切割开腓肠肌,暴露坐骨神经。
接下来,将坐骨神经和腓肠肌分离,并制备成适当大小的标本。
可选地对标本进行染色或其他后续处理。
3. 实验结论通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3.1. 标本制备的合理性在进行标本制备实验时,需要确保充分保留腓肠肌和坐骨神经的完整性。
只有在标本保持完整的前提下,才能准确观察和研究腓肠肌的结构和功能。
在实验中应尽量避免对标本进行过多的切割和处理。
3.2. 标本观察结果标本制备实验的观察结果显示,腓肠肌呈细长的形态,由多束肌纤维组成。
坐骨神经与腓肠肌相连接,通过神经末梢向肌纤维传递信号。
腓肠肌标本的形态和结构对进一步研究其功能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3.3. 实验注意事项在进行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实验过程中,有几个重要的注意事项需要考虑。
实验操作应细致谨慎,以免对标本造成破坏。
在标本制备过程中,应避免应力过大或过度牵拉,以免影响标本的完整性。
在实验时还需要注意保持实验环境的卫生和洁净,以减少污染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4. 我的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实验是一项重要且有意义的研究方法。
通过观察和研究标本,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腓肠肌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性,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必要的基础。
我认为在进行标本制备实验时,我们应注重细节和准确性。
只有确保标本的完整性和质量,才能得到可靠的实验结果。
注意实验操作中的细致和规范,可以减少人为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实验1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实验目的】掌握蛙类的捉拿和破坏脑

实验1 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实验目的】掌握蛙类的捉拿和破坏脑脊髓的方法,掌握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技术、获得兴奋性良好的标本。
【实验原理】蟾蜍及蛙类的一些基本生命活动与哺乳动物相似,又因其离体组织在短时间内所需的生活条件简单,易于控制和掌握,因此在实验中常用蟾蜍或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来观察兴奋和兴奋性、刺激与反应及肌肉收缩等基本生理现象。
因而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是生理学实验中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实验对象】蟾蜍或青蛙。
【实验用品】蛙类手术器械一套,(普通剪刀、手术剪刀、眼科剪、组织镊子、眼科镊子、探针、锌铜弓、玻璃分针、蛙板、玻璃板、蛙钉)任氏液、方瓷盘、培养皿、棉线、纱布、滴管等。
【实验步骤】1.破坏脑和脊髓取蟾蜍一只,用左手握住蟾蜍,食指按压头部前端,拇指按压背部,使头部前俯;右手持金属探针由头端沿中线向尾方划触、触及凹陷处即枕骨大孔的所在。
将探针由凹陷处垂直刺入2~3mm,刺破皮肤即入枕骨大孔,这时将探针尖端水平转向头方,向前探入颅腔内,然后向各方搅动探针,以捣毁脑组织。
脑组织捣毁后,将探针退出;再由枕骨大孔刺入,并水平转向尾方,与脊髓平行刺入椎管,来回抽动探针以彻底破坏脊髓。
当动物四肢肌肉的紧张性完全消失时,提示脑和脊髓完全破坏(见图2-1)。
2.剪除躯干上部及内脏在骶髂关节水平以上1~1.5cm处剪断脊柱。
左手握止蟾蜍后肢、用拇指压止骶骨,使蟾蜍头与内脏自然下垂,右手持普通剪刀(严禁用手术剪剪骨骼),沿脊柱两侧剪除一切内脏及头胸部,留下后肢、骶骨、脊柱以及紧贴于脊柱两侧的坐骨神经。
剪除过程中注意勿损伤坐骨神经。
3.剥皮左手握紧脊柱断端(注意不要握住或压迫神经),右手捏住其上的皮肤边缘、用力向下剥掉全部后肢的皮肤(图2-2 )4.清洗把剥皮后的标本放在盛有任氏液的培养皿中。
将手及用过的剪刀、镊子等全部手术器械洗净,再继续下面步骤。
注意剥皮后的标本不能用自来水冲洗。
5.分离两腿用镊子夹住脊柱标本背面朝上,剪去向上突起的尾骨(注意勿损伤坐骨神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结果:
用已经湿润的铜锌弓两端先后接触坐骨神经,可观察到腓肠肌产生一次收缩。
并且课观察到先用铜极接触,后用锌极接触时坐骨神经的收缩强度大于先用锌极接触后用铜极接触的收缩强度。
讨论分析:
铜锌弓在溶液中沾湿以后,锌的表面店里出正离子,里面形成负离子,而铜的表面电离出负离子,里面形成正离子。
当铜锌弓接触或组织时,电流便沿着锌片,活组织,铜片的方向流动产生刺激反应。
所以锌相当于正极,而铜相当于负极。
正极的电势高于负极。
所以锌极后接触坐骨神经时,收缩的强度比较大。
任氏液的组成模拟了两栖动物的血浆成分,含有神经传导所需的钠离子钾离子葡萄糖等物质,并起维持渗透压的作用。
神经与肌肉是可兴奋组织,神经细胞的静息膜电位为外正内负,坐骨神经接受一次刺激时,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加,细胞外的任氏液中的钠离子顺浓度梯度内流,导致膜内负电位减小,当达到阈电位时,钠离子通道全部开放,钠离子大量内流,细胞内正电荷增加,膜内负电位从减小到消失,进而出现膜内正电位。
动作电位产生。
由于任氏液是导电的,于是在膜的兴奋段和未兴奋段之间,会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产生电荷的移动。
于是刺激就顺着坐骨神经传导。
当传递到腓肠肌时,即由神经兴奋到肌肉收缩,这个过程就是神经传导电信号,电信号传导至神经-肌肉节点即为突触,轴突末梢膜的钙离子通道开放,膜对钙离子的通透性增加,钙离子就由细胞外进入轴突内。
钙离子浓度增高可促进大量囊泡向接头前膜靠近,囊泡膜与接头前模发生融合而破裂,囊泡中的递质乙酰胆碱通过胞作用释放入接头间隙,电信号转化为了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也就是肌肉细胞膜),产生胞内信号,使储存于肌质网中的钙离子释放,引起肌肉收缩。
整个标本包括了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即坐骨神经,效应器即腓肠肌。
缺少接收器和传入神经。
结论:
整个标本不是一条完整的反射弧,不是一次反射,只能算为反应。
电刺激可以通过坐骨神经传导并能是腓肠肌产生收缩。
说明标本制备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