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赵威后问齐使复习过程
高三三轮复习知识补充(1)——文言文的翻译、句读

高三三轮复习知识补充(1)——文言文的翻译、句读一、考点补充(一)文言文翻译的考查形式可能有以下三种:1、扩充原先两道翻译试题的文字量。
2、扩大题量,使原先的翻译试题由两道变为三道。
3、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一道句读题、一道翻译题以下是古文阅读、翻译可能变化的一种情况:示例一:阅读以下文言文,完成题目。
陵败处去塞百余里,边塞以闻。
上欲陵死战,召陵母及妇,使相者视之,无死丧色。
后闻陵降,上怒甚。
群臣皆罪陵。
上以问太史令司马迁迁盛言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有国士之风。
今举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构其短,诚可痛也!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輮戎马之地,抑数万之师,虏救死扶伤不暇,悉举引弓之民共攻围之。
转斗千里,矢尽道穷,士张空拳,冒白刃,北首争死敌,得人之死力,虽古之名将不过也。
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
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
”(节选自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⑴、给下列语段加上适当的标点。
上以问太史令司马迁迁盛言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有国士之风⑵、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举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构其短,诚可痛也。
②虏救死扶伤不暇,悉举引弓之民共攻围之。
③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
二、文言文阅读的答题注意事项高考选文标准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带着“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两遍。
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
对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尽可能地排除。
对理解文段起关键作用的词句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
认真阅读最后一道有关内容分析的题目,把握文段主旨。
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
11. 文言实词题答题技巧:分析字形,辨明字义。
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
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
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
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
实词理解:将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
赵威后问齐使详解

赵威后问齐使详解赵威后问齐使这篇文章选自《战国策》,《战国策》一书,是一部战国时期分国记事的史料汇编,属国别体杂史,也是一部优秀的散文总集。
这本书的编订者是汉代文献学者刘向,这个书的名字也是刘向定的。
其中国别体杂史,和编订者比较重要。
下面来看这一篇散文。
这一篇散文是通过赵威后与齐使的问答,委婉的批评了齐国的政治失当,严厉的驳斥了,齐使君贵民贱的错误观点,赞扬了赵威后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
所以这篇文章主要宣扬的是赵威后民本思想。
赵威后的这个民本思想和我们下面要提到的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很近似。
所以他全文的中心论点,表达的中心就是赵威后以民为本的政治思想。
这一篇散文是怎么样来阐述赵威后的民本思想的见解呢是赵威后在齐国的使臣来访的时候连齐王的书信都没有打开就向齐使连珠炮似的提出了三个问题,如文章的第一部分<齐王使使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这就是说齐王派遣使臣到赵国进行访问,所以这一句话里头连续有两个“使”字,其中这两个字的词性容易考,第一个“使”是派遣的意思,作动词;第二个“使”是使者的意思,作名词。
<书未发>这个“发”字也容易考解释加点的字,“发”就是打开的意思。
赵威后于是就向齐国使者提出问题了,那么这就是我们这篇文章以问答的试展开说理的议论文,这就表现出来了。
赵威后问使者,后面是使者回答,他们采用问答的方式来展开议论。
前面《季氏将伐颛臾》是以对话的方式来进行议论的。
这些都是容易混淆的地方。
于是她提出三个问题,<岁亦无恙耶>这里的“岁”不要光解释年年岁岁那个岁,还要解释为收成,年成,就是一年庄稼收成怎么样,“恙”字是指疾病,引申一下就是“还好吗”赵威后问齐使,今年的庄稼收成还好吗<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从这里看出来这一篇散文是一篇对话体的议论文,它要表达的主旨是赵威后以民为本,民贵君轻的思想,那么他如何写的呢,她连珠炮似的提出七个问题,第一个问题问庄稼怎么样,第二个问题问齐国的老百姓怎么样,还好吗第三问才问才问到齐国的君主齐王还好吗这三个发问用连锁递进的反问的句式从而鲜明的表明了赵威后的民本思想,赵威后的民本思想怎么体现出来呢,先问收成,再问老百姓然后问齐王,那么她是把老百姓摆在前面的,就是民贵而君轻,于是这就引起了满脑子封建等级观念的齐国使臣的不满,于是他不悦,不高兴说,<臣奉使使威后>这两个“使”字,前面那个“使”奉使命,第二个“使”才是出使,意思是说奉使命出使到赵国来,<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显然齐国的使臣他是一个满脑子的封建等级观念比较严重的一个人,那么对于赵威后先问岁与民,后问王他想不通。
[重点]赵威后问齐使
![[重点]赵威后问齐使](https://img.taocdn.com/s3/m/59ce2813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db.png)
第二節趙威后問齊使一題解1趙威后:趙惠文王的王后,趙孝成王母。
公元前265年,趙孝成王立,太后用事。
2趙惠文王:趙武靈王之子。
3齊使:齊國使者。
二背景一) 晉:晉文公之後傳16代:文-襄-靈-成-景-厲-悼-平-昭-頃-定-出-哀-幽-烈-孝-靜。
靜公二年,魏武侯、韓哀侯、趙敬侯滅晉,三分其地。
靜公遷為家人,晉絕不祀。
韓:韓厥之後;魏:魏獻子之後;趙:趙盾之後。
二) 晉國六卿的發展:1六軍建立:十二年冬,齊頃公如晉,欲上尊晉景公為王,景公讓不敢。
晉始作六軍,韓厥、鞏朔、趙穿、荀騅、趙括、趙旃皆為卿。
知罃自楚歸。
2魏國:魏姓也是姬姓,畢公高之後,高為文王庶子,封于畢,以畢為姓。
後絕祀,為庶人,其苗裔有畢萬,事晉獻公。
獻公十六年伐霍、耿、魏,滅之,以魏封畢萬,後代以魏為姓。
傳4代至魏獻子:畢萬-魏武子犫-魏悼子顆-魏昭子-魏獻子。
3結草銜環:魏顆敗秦師於輔氏,獲杜回,秦之力人也。
初,魏武子有嬖妾,無子,武子疾,命顆曰:“必嫁是。
”疾病則曰:“必以為殉!”及卒,顆必嫁之,曰:“疾病則有亂,吾從其治也。
”及輔氏之役,顆見老人結草以亢杜回,杜回躓而顛,故獲之。
夜夢之曰:“余,而所嫁婦人之父也。
爾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報。
”(左傳,哀公十五年)3六卿滅祁氏、羊舌氏:晉頃公十二年,韓宣子老,魏獻子為國政。
晉宗室祁氏、羊舌氏相惡,六卿誅之,盡取其邑為十縣,六卿各令其子為之大夫。
魏獻子與趙簡子、中行文子、范獻子並為晉卿。
魏獻子生魏侈。
魏侈與趙鞅共攻范、中行氏。
魏侈之孫曰魏桓子,與韓康子、趙襄子共伐滅知伯,分其地。
(范獻子:范是封地,遂以為姓,范氏是士會的後代。
)晉定公十五年,趙、韓、魏侵伐范、中行氏。
(范氏是士會的後人。
中行氏即荀氏,因為一直擔任中軍領導職務,故稱中行。
韓氏,韓厥之後。
趙氏,趙盾之後。
魏氏,畢公高之後。
知伯,知罃後人。
六卿有兩家為荀氏後人)晉出公十七年,知伯與趙、韓、魏共分范、中行地,以為封邑。
出公怒,告齊、魯,欲以伐四卿。
赵威后问齐使(文言句式+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

文言句式:
宾语前置判断句
苟无岁,何以有民《赵威后问齐使》宾语前置
苟无民,何以有君《赵威后问齐使》宾语前置
是助王息其民者也《赵威后问齐使》判断句
何以至今不业也《赵威后问齐使》宾语前置
胡为至今不朝也《赵威后问齐使》宾语前置
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赵威后问齐使》宾语前置
何为至今不杀乎《赵威后问齐使》宾语前置
古今异义:
书未发,威后问使者《赵威后问齐使》古义:打开,启封;今义:出发
恤孤独,振困穷《赵威后问齐使》古义:幼而无父和老而无子;今义:孤单,寂寞
词类活用:
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赵威后问齐使》先,后,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
何以至今不业也《赵威后问齐使》业,使动用法,使……成就功业
恤孤独,振困穷《赵威后问齐使》孤独,困穷,形容作名,幼而无父和老而无子之人:困苦贫穷的人
是助王息其民者也《赵威后问齐使》使动用法,使…繁衍生息
胡为至今不朝也《赵威后问齐使》朝,使动用法,使…上朝
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赵威后问齐使》业,朝,使动用法,使…成就业,使…上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赵威后问齐使》王,名作动,统治;子,意动,以…为子
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赵威后问齐使》臣,名作动,称臣;上,下,名作状
通假字:
使者不说,曰《赵威后问齐使》“说”通“悦”,高兴
恤孤独,振困穷《赵威后问齐使》“振”通“ 赈”,救济
彻其环瑱[tian],至老不嫁,以养父母《赵威后问齐使》“彻”通“撤”,除去。
《赵威后问齐使》阅读答案

《赵威后问齐使》阅读答案《赵威后问齐使》阅读答案赵威后问齐使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①,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②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③,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
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④而问末者耶?”导读:本篇运用了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使赵威后对齐使的反驳更具声势和说服力,言简意赅。
注释:①发:启封。
②恙:灾害,忧患。
③说:通“悦”,高兴。
④本:根本的,重要的.。
《赵威后问齐使》阅读题:一、解释加点的词1.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2.不然( )3.苟无岁( )二、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例说明。
三、赵威后的言论体现了____思想,历史上还有哪些哲学家、思想家有类似的思想?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中包含有成语________,意义是__________,形容__________。
《赵威后问齐使》参考答案:一、l.问候 2.这样 3.如果二、排比: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 反问:苟无岁,何以有民?三、民本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事不可缓也;救民于水火之中……四、舍本逐末舍弃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节轻重倒置赵威后问齐使译:齐王派使者问候赵威后,送给她的信还没有启封,威后问使者:“你们国家今年收成怎么样?百姓怎么样?国君怎么样?”齐国使者很不高兴,说:“我奉命问候威后,可您现在不问候我们齐王,先问收成和百姓的情况,难道有先卑贱而后尊贵的道理吗?”威后回答道:“不是这样的。
如果没有每年的收成,哪有百姓?没有百姓,哪有君王啊?怎么能舍弃根本的而询问次要的呢?”《赵威后问齐使》阅读答案及译以供同学们阅读、练习和参考,希望赵威后问齐使阅读答案及译对大家的练习有所帮助!。
赵威后问齐使知识归纳【齐王使使者】

赵威后问齐使知识归纳【齐王使使者】齐王使使者阅读答案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齐王使使者<b style=“mso-bidi-font-weight:normal“>问赵威后。
书未发,威后<b style="mso-bidi-font-weight:normal">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
苟无岁,<b style="mso-bidi-font-weight:normal">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
是助王养其民也。
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耶?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
是助王息<sup>①</sup>其民者也。
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其环<sup>②</sup>,至老不嫁,以养父母。
是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
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
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b style="mso-bidi-font-weight:normal"><b style="mso-bidi-font-weight:normal"><b style="mso-bidi-font-weight:normal">注:①息:生养。
②彻其环:拿掉耳环一类的装饰品。
<b style="mso-bidi-font-weight:normal"><b style="mso-bidi-font-weight:normal"><b style="mso-bidi-font-weight:normal">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b style="mso-bidi-font-weight:normal"><b style="mso-bidi-font-weight:normal"><b style="mso-bidi-font-weight:normal">A.书未<b style="mso-bidi-font-weight: normal">发发:送到<b style="mso-bidi-font-weight:normal"><b style="mso-bidi-font-weight:normal"><b style="mso-bidi-font-weight:normal"><b style="mso-bidi-font-weight: normal">B.<b style="mso-bidi-font-weight: normal">发亦无恙耶岁:年成<b style="mso-bidi-font-weight:normal"><b style="mso-bidi-font-weight:normal"><b style="mso-bidi-font-weight:normal"><b style="mso-bidi-font-weight: normal"><b style="mso-bidi-font-weight: normal">C.<b style="mso-bidi-font-weight: normal">恤孤独恤:怜悯<b style="mso-bidi-font-weight:normal"><b style="mso-bidi-font-weight:normal"><b style="mso-bidi-font-weight:normal"><b style="mso-bidi-font-weight: normal"><b style="mso-bidi-font-weight: normal"><b style="mso-bidi-font-weight: normal">D.<b style="mso-bidi-font-weight: normal">振困穷振:救济<b style="mso-bidi-font-weight:normal"><b style="mso-bidi-font-weight:normal"><b style="mso-bidi-font-weight:normal"><b style="mso-bidi-font-weight: normal"><b style="mso-bidi-font-weight: normal"><b style="mso-bidi-font-weight: normal">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用法相同的一组是()<b style="mso-bidi-font-weight:normal"><b style="mso-bidi-font-weight:normal"><b style="mso-bidi-font-weight:normal"><b style="mso-bidi-font-weight: normal"><b style="mso-bidi-font-weight: normal"><b style="mso-bidi-font-weight: normal">①岂先贱而后<b style="mso-bidi-font-weight:normal">尊贵者乎②有衣者亦<b style="mso-bidi-font-weight:normal">衣<b style="mso-bidi-font-weight:normal"><b style="mso-bidi-font-weight: normal"><b style="mso-bidi-font-weight: normal"><b style="mso-bidi-font-weight: normal"><b style="mso-bidi-font-weight:normal"><b style="mso-bidi-font-weight:normal">③胡为至今不<b style="mso-bidi-font-weight:normal">朝也④何以<b style="mso-bidi-font-weight:normal">王齐国<b style="mso-bidi-font-weight: normal"><b style="mso-bidi-font-weight: normal"><b style="mso-bidi-font-weight: normal"><b style="mso-bidi-font-weight:normal"><b style="mso-bidi-font-weight:normal"><b style="mso-bidi-font-weight:normal">⑤<b style="mso-bidi-font-weight:normal">子万民乎⑥上不<b style="mso-bidi-font-weight:normal">臣于王<b style="mso-bidi-font-weight: normal"><b style="mso-bidi-font-weight: normal"><b style="mso-bidi-font-weight: normal"><b style="mso-bidi-font-weight:normal"><b style="mso-bidi-font-weight:normal"><b style="mso-bidi-font-weight:normal">A.①③⑤ B.②④⑥C.①②③D.④⑤⑥<b style="mso-bidi-font-weight: normal"><b style="mso-bidi-font-weight: normal"><b style="mso-bidi-font-weight: normal"><b style="mso-bidi-font-weight:normal"><b style="mso-bidi-font-weight:normal"><b style="mso-bidi-font-weight:normal">3.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b style="mso-bidi-font-weight: normal"><b style="mso-bidi-font-weight: normal"><b style="mso-bidi-font-weight: normal"><b style="mso-bidi-font-weight:normal"><b style="mso-bidi-font-weight:normal"><b style="mso-bidi-font-weight:normal">A.两个“问”字相同,两个“何以”不同。
《赵威后问齐使》课程教案

《赵威后问齐使》课程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赵威后问齐使》是一篇古代汉语散文,出自《战国策·齐策二》。
本文记载了赵威后在与齐国使者对话中,以机智、睿智的回答,成功地维护了赵国的利益。
1.2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了解古代汉语的语言特点,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提高古文翻译能力;理解赵威后的人物形象,领会其智慧与勇敢;深入分析文章的论证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赵威后问齐使》原文。
2.2 教学重点(1)生僻字词的解释与翻译;(2)赵威后的形象分析;(3)文章的论证技巧。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对生僻字词进行解释,对文本内容进行解读,分析赵威后的形象特点,讲解文章的论证技巧。
3.2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赵威后形象、文章论证技巧的理解,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3.3 实践法学生进行古文翻译练习,模仿文章的论证方法进行写作。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预习检查检查学生对《赵威后问齐使》的预习情况,了解学生对生僻字词的掌握程度。
4.2 文本解读教师对文本进行详细解读,讲解生僻字词的含义,分析赵威后的形象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论证技巧。
4.3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赵威后形象、文章论证技巧的理解,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4.4 翻译练习学生进行古文翻译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5 写作训练学生模仿文章的论证方法,进行写作训练。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问答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问答表现,考察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程度。
5.2 翻译练习评价学生的古文翻译能力,检查学生对生僻字词的掌握情况。
5.3 写作训练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分析学生对文章论证技巧的运用情况。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材:《战国策·齐策二》文本及相关注释版本。
6.2 辅助材料:赵威后的历史背景资料、相关成语典故、古代礼仪文化知识。
6.3 多媒体资源: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素材,用于直观展示古代场景和文化背景。
古文观止训练和答案13:赵威后问齐使

古文观止训练和答案13 赵威后问齐使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
苟无岁,何有民?苟无民,何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
是助王养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
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撤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
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
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1.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A.说,通“悦”,高兴、喜悦之意,与“不亦说乎”的“说”意义相同。
B.业,使动用法,与“驼业种树”(《种树郭橐驼传》)的“业”用法相同。
C.鳏,本意是指一种大鱼,后引申指无妻或丧妻的男人,如“鳏寡孤独”。
D.臣,名词作动词,臣服,“上不臣于王”是状语后置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齐国使者认为应该按尊卑顺序过问人事。
B.赵威后的提问顺序表现了一定的民本思想。
C.本文反映了赵威后任用贤能、提倡孝道的治国主张。
D.《战国策》叙事客观,编者态度立场不偏不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苟无民,何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4分)(2)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4分)5.从赵威后的问答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怎样的人?还有谁的思想与赵威后相似?(3分)【参考答案】1.DFI。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2.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何为至今不杀乎?
赵威后问齐使
本篇重点、难点
• 词语:岁、是、先、後、说(悦)、 苟、本、末
• 宾语前置:何以、胡为 • 词类活用:衣、食、王、子、臣等
• 歲,本义指木星。从步,戌声。步有越历 的意思,表岁星运行之意。
• 古人用岁星纪年,所以岁产生了年的意思。 • 年,谷熟也。《春秋传》曰: “大有年。”
段注:“《释天》云:载,岁也。夏曰岁, 商曰祀,周曰年。”
• 这两个词本义不同,引申义相同而成为同 义词年,谷熟之義。
• 《说文·心部》:“恙,忧也。”段玉 裁注:“古相问曰‘不恙’,曰‘无 恙’,皆谓无忧也。”可见这是古代 常用的问候之词。
先、後
• 先:《說文》:“先,前进也。从儿, 从之。” 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 “按:古之与止為一文。龟甲文先字 多从止……止為人足。先从儿(古人 字),从止,而义为前进,犹见从人 目而义为视,企从人止而义为举踵。”
• 也有人认为“故”通“胡”。
使动用法
• 有粮者亦食:食,使动用法 • 有衣者亦衣:后一个“衣”,使动用
法 • 何以至今不业也? • 业:使动用法。 • 胡为至今不朝也? • 朝,使动用法。
指示代词“是”
• 是其为人也 • 是助养其民也 • 是助民息其民也。 • 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
鳏、寡、孤、独
宾语前置
• 何以有民:以,介词。何,疑问代词, 作介词“以”的宾语,要前置。—— 靠什么来拥有人民?
• 何以有君
• 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 汉高诱《战国策注》“故有問,舍本而 問末者耶”,高诱注:“劉本有兩以 字,一無問字。”《先秦文学史参考 资料》作“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认为前一个“问”是衍字。
• 本义就是一个动词——“走在前面”、 “前进”。引申出“事情、动作行为 发生在前”。
• 後:会意字。从彳,从幺,从夊。段 玉裁:“幺者小也,小而行迟,後可 知矣。”
• 本义:迟到、后到,走在最后。《论 语》:“子路从而後。”
本、末
• 本:木下曰本。从木,一在其下。 • 末:木上曰末。从木,一在其上。
• 《孟子·梁惠王下》:“老而无妻曰鳏, 老而无夫曰寡, 老而无子曰独,幼而 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 告者。”
宾语前置
• 胡为至今不朝也
Hale Waihona Puke 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靠什么来统治齐国、靠什么来把百姓 看作自己的孩子呢?
王,动词,要破读。 子,名词的意动用法。
上不臣於王
• 臣,名词活用为动词。“称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