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与静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导学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导学案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1课时导学案导学目标知识点①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②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③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通过对长度和时间这两个物理量的了解,体验国际单位制的确定及测量方法。
学习重点认识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和计时工具。
学习难点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学习过程自学指导一:长度的测量1.阅读课文,中心的两个圆,感觉哪个面积更大?______;由此说明用我们的感觉器官去感知,是不可靠的!为了更准确的认识周围的世界,把握事物的特点,我们发明工具,帮助我们测量。
测量可以提高判断的可靠性和____;____测量是最基本测量。
2.国际单位制长度的单位是____,常用单位有千米、____、厘米、____、微米和纳米等;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____。
3.单位换算:3×106μm=____m 93nm=____m6400km=____mm4.①会看:使用前观察刻度尺的____、____,还看0刻度是否磨损。
②会放:使用时,刻度尺要沿________放;刻度尺的____要紧靠被测物体。
③会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____。
要估读到____的下一位数。
④会记:记录结果时要写出数值和____。
5.如图1.1.1-1所示,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___(选填“A”或“B”),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物体的长度为____cm。
6.如图1.1.1-2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则尺的分度值是____,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
7.一名粗心的学生在测量记录中忘记了写单位,请你替他补上:(1)教室里讲桌的长约为1.2____;(2)中学生的身高165____;(3)教学楼每层的高为35____;(4)乒乓球的直径为4.0____;8.小明用刻度尺测得课桌的长度为52.48cm,它的准确值是________,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
9.如图1.1.1-3所示,读出木块的长度为: A图中木块长度是____cm,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
物理八年级上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二)》导学案

物理八年级上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二)》导学案设计人:审核人:项目内容学习目标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及换算关系;能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周期现象估测时间。
2、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学会估测时间。
3、通过师生双边活动,体验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重视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长度的测量问题,探究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体验成功的快乐。
学习重点会正确使用手表或秒表测量时间。
学习难点时间的单位换算。
学习方法通过观察,掌握秒表的读数方法学具准备秒表学习过程:学习流程学法指导知识链接自研。
一.基础达标。
二.综合提升(先独立完成,后讨论展示并提炼方法。
)三.拓展延伸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_____,用符号_____表示。
2、常用的时间单位有_____,用符号_____表示;还有_____,用符号_____表示。
3、1min=_____s, 1h=_____min=_____s4、1s=103 ms(毫秒) 1 ms=103μs(微秒)5、古代人测量时间用的工具有_____、_____、漏壶等。
6、测量时间○1、用机械秒表测量时间秒表是测量时间的常用仪表。
机械秒表表盘上有长的秒针和短的秒针,如图,秒针转一圈的时间通常有30s和60s两种。
常用的秒表分度值也有两种,一种是0.2s,另一种是0.1s,秒表上端的按钮是用来旋紧发条和控制表针转动的。
各组练习使用停表并观察你们所使用的秒表:○1、大表盘指针运动一周所表示的时间是_____,学生看课本P109–P110时间的单位及测量一部分内容。
秒表的使用方法:用手紧握秒表,大拇指按在按钮上,按秒表分三步:第一次按下时,表针开始转动(启动),第二次按下,表针停止转动(停止),第三示学大表盘的分度值是_____。
○2、小表盘指针运动一周所表示的时间是_____,小表盘的分度值是_____。
○3、各小组长带领本组同学学习秒表读数8、下图中秒表的读数是_____静静的坐在椅子上,测出你十次脉搏的时间,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自己设计的表格中。
动与静、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动与静、长度与时间的测量一.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通的现象。
(2)知道什么是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知道长度的基本单位,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知道测量结果是由数值和单位组成的(4)知道误差,了解误差产生的原因及知道误差不可避免,只可减小。
(5)能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
(6)会进行长度单位、时间单位、速度单位的换算。
(7)能正确记录测量结果,能正确取平均值。
二. 重点、难点:(1)运动的绝对性、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参照物的选择(3)长度和时间单位的换算(4)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停表测时间。
【知识要点分析】一. 运动的绝对性1. 日月星每时每刻的运动着,所以宇宙是运动的宇宙。
2. 平时我们看上去不动的物体,它们也在时刻运动着。
例如正是由于大陆板块的运动与挤压,才产生了雄伟壮丽的喜马拉雅山脉。
3. 人也要不断的运动,因为生命在于运动。
综上,整个世界是运动的世界,宇宙是运动的宇宙。
我们找不到绝对不动的物体,所有的物体都在运动,所以运动是绝对的。
二. 运动的描述1. 文学家、诗人用优美的词汇、语言的韵律和意境来描述和赞美运动2. 作曲家和音乐家用流动的音符来表现运动3. 画家用线条来描绘运动4. 科学家用特定的概念、数学工具及实验方法来描述与研究运动(1)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事先选定的假定为不动的物体称为参照物。
(3)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则称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4)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5)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日常生活有着重要的应用。
三. 长度和时间的单位1. 长度的单位与换算长度的国际单位的主单位是米(m),其它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03m 1dm=10-1m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2. 时间的单位与换算时间的国际单位的主单位是秒(s),其它单位还有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
2022年苏科版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精品导学案(word)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锁定目标1.〔知识目标〕1、会使用适当的测量工具2、知道测量由误差、减小误差的方法.3、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2.〔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 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使用方法.3.〔情感目标〕1.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 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2.认识计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开展变化的过程, 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预习巧导航1、阅读课文35页了解国际单位制.2、测量长度的根本工具:3、认识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 m= dm= cm=mm= nm4、测量时间的工具有:5、认识时间单位的符号:小时(h)、分(min)、秒(s)〔一〕、测量物体的长度.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一放:刻度尺要放 , 刻度要 .二读:视线要与刻度尺 , 读数时要读到分度值的 .三记:记录的结果由和组成.例:1.林强测量物理书的宽, 他的测量方法如图,图中A是他观察读数时眼睛的位置,请指出林强同学测量中的错误之处.(1)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2)____________ ________;㎝ 2 3 1 0 ㎝ 2 3 1 0 (3)_______________ ______;2. 如图甲、乙、丙三个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分别是 、 和 .木块的长度分别为:甲_____cm ;乙_____cm ;丙______cm.3、如下图, 用A 、B 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 其中, A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刻度尺精密些, 就使用方法而言, 刻度尺不正确.按正确的测量方法测得物体的长度为 .4、测得一物体长28.4 cm , 那么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 准确值是____ _, 估计值是_ __;〔二〕、误差:1、.某同学用一刻度尺先后5次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分别为:、、、、8.47cm,那么错误的选项是________,该物体的长度是______.2、有关误差的正确说法是( )A .对一个物体的长度进行屡次测量取平均值, 可以防止误差.B .在测量中应力求准确, 防止错误, 而误差是不能绝对防止的.C .只要使用精密测量工具, 测量方法正确, 就不会产生误差.D .天平没有调节就进行测量, 会造成较大的误差.一、学习目标: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2.通过实验探究, 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并能解决相关问题.3.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对光线的作用及其应用.二、重点难点:重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应用难点:虚像的概念三、器材准备:演示用:平面镜〔大小形状各不同〕、口径相同的平面镜和凸透镜、投影片、凹镜、凸镜、激光演示器.学生用:玻璃板、相同的蜡烛两支、火柴、夹子两个、8 K白纸一张、图钉、透明胶条、小平面镜四、学习活动:〔一〕认识平面镜“面孔〞和各种各样的“物体〞镜, 把出现在镜子里的“面孔〞叫做 .〔二〕现根据生活经验答复:当你改变与平面镜间的距离时, 像怎样变化?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有怎样的关系?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有关系吗?〔三〕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先阅读课本P77的实验方案, 明确探究过程, 思考后答复:①实验利用玻璃代替平面镜是因为:.②选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是因为:.2.分组实验, 将观察到的现象和测量的数据记录在课本相应位置和表格中.3.归纳结论:结论: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是:①像和物体的大小 .②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③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 .4.针对训练:身高1.6 m的人站在穿衣镜前, 离镜0.5 m, 他在镜中的像高 , 像离镜;当他后退0.5 m时, 像高和像到镜面的距离分别是、 .〔四〕分析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认识所成像的性质1.在图中蜡烛的火焰上取一发光点S, 思考:①S能发出多少条光线, 方向如何?②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线有多少条?2.从无数条光线中任意选出两条光线, 并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做出其反射光线, 思考:这两条反射光线沿传播方向能否相交?3. 如果人的眼睛正处于这两条光线传播的路径上, 由于人的眼睛总以为光是沿直线传播, 因此会沿着直线去寻找发光点的位置, 把这两条反射光线用虚线向镜后反向延长, 得交点S′. S′是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镜子后面实际上并没有这个发出光线的点, 所以S′叫像.〔五〕了解平面镜的应用1.利用平面镜成像的:利用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的:〔六〕认识凸面镜和凹面镜1. 凹面镜的作用:2.凸面镜的作用:五、课堂小结:〔1〕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都;〔2〕像与物体大小;〔3〕平面镜成的像是像;〔4〕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 .法一: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法二: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图1.医生检查牙齿的平面镜是利用了平面镜 .2.太阳能电站的平面镜是利用了平面镜改变 .六、当堂检测:1.观察平面镜成像的实验如图1所示, 在这个实验中〔〕图1B.假设把点燃的那支蜡烛移近玻璃板, 像变大2.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大小与〔〕3. 如右图所示的是从平面镜中看到的钟面虚象, 那么实际时间是〔〕A.9时40分B.2时20分C.4时10分 D.7时50分4.在距离平面镜8 cm处点燃一支蜡烛, 这时镜中的像距镜____________ cm;假设将镜移到原成像的位置, 那么像向后移动___________cm.5.当人逐渐远离平面镜时, 人在镜中的像____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6.在图2中,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7.如图3所示, 有一根与水平地面成60°的棒, 如果要使棒在平面镜里的像和棒垂直, 平面镜应该怎样放置?图2 图3 图48.一平面镜与水平面成45°角放置, 当一小球在镜前某一高度自由落下, 如图4所示. 那么它在镜中的像沿__________方向运动.。
八年级物理上册 5.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精品导学案1 苏科版

5.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导学目标: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2.能估测常见物体的尺度3.能正确使用刻度尺4、知道测量误差和减小误差的方法【自主学习】1、凭经验估测:小手指宽度一拳一拃。
2、用刻度尺验证:小手指宽度一拳一拃。
【合作探究】一、先估测、再测量:铅笔、课桌、步距等,再用刻度尺测量二、单位1、测量就是将与一个的进行比较。
这个公认的标准量叫做。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3、学写单位符号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4、单位之间的进率常见记忆1m= nm ; 1nm= m5、单位换算的格式12.5m=12.5mm=三、正确使用刻度尺1、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2、使用前应观察刻度尺的3、使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被测物体,尺的位置4、刻度尺的0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一端。
5、读数时,视线与尺面。
6、测量时,应到分度值的位;7、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
8、读数9、测量一张纸的厚度10、测量误差在测量时要进行估读。
估读值有时,有时,这样就会产生。
误差避免减小误差的方法:次测量取,可以减小误差。
【精讲点拔】1.人民币壹元硬币的厚度最接近于………………()A.0.2umB.0.2mmC.0.2cmD.0.2dm2.教室的宽度大约是…………………………………………………………()A.60mmB.60cmC.60dmD.60m3.下列各物体中最接近8×104um的是………………………………………()A.一张课桌的长度B.一支粉笔的长度C.一只文具盒的长度D.一只乒乓球的直径4.某同学测得某物体的长度19.38cm,他使用的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________,其中准确值为_________,估计值为_________·5.如图所示,甲图刻度尺所测物体的长度应为_________cm;乙图刻度尺所测物体的长度应为_____cm,数据中的准确值是________,估计值是________.6.同一长度的五次测量记录是:13.82cm、13.83cm、13.81cm、13.28cm、13.81 cm.这五次测量记录中________cm是错误的,该长度的值应为__________cm.【自主评价】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___.2.完成下列单位的换算:(1) 0.38毫米=___ _微米 (2)45厘米=___ _米;(3)5x103米=___ _千米 (4)4.6分米=__ __毫米3.在下列数据后填上合适的单位:(1)小民的身高为17.2________. (2)教室的长度850_______.(3)乒乓球的直径为4.0_________. (4)一根头发的直径约70_____.4.在给窗户选配玻璃时,选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应达到 ( )A.I dm B.1 cm C.1 mm D.1μm5.某同学三次测量一张课桌的长度,三次测量的结果分别为55.4cm、55.1 cm、55.3cm,则该课桌的长度为 ( )A.55.2 cm B.55.3 cm C.55.27 cm D.55.267 cm6.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A.28厘米=28厘米×0.01米=0.28米B.28厘米=28×0.1=0.28米C.28厘米=28×0.01米=0.28米D.28厘米=28×=0.28米7.用拉伸了的皮卷尺去测量物体的长,测量结果()A.大于真实值B.小于真实值C.等于真实值D.无法判断8.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A.误差是未遵守操作规则产生的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减小误差C.误差就是实验中产生的错误D.只要选用精密测量仪器,认真测量,可避免误差教学反思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如何激发教师的教研热情,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和学校整体的教研实效,是摆在每一个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的“校本工程”。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导学案设计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学习目标】1.认识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理解长度测量中产生的误差,误差与错误的区别,正确使用刻度尺进行测量长度。
3.掌握进行长度、时间单位的换算;长度测量结果的估计方法。
【重点】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单位之间的换算,能正确使用刻度尺进行长度测量。
【难点】正确读取和记录测量结果。
预习案I.知识储备l.在小学里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米、分米、厘米、毫米等。
2.日常生活中我们用来记录时间长短的单位有:秒钟、分钟、小时等。
Ⅱ.教材助读1.长度测量(1)单位:①国际单位:,符号:。
②常用单位及换算: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km)(m)(dm)(cm)(mm)(μm)(nm)(2)测量工具:(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①看:观察刻度尺的、及是否磨损。
②放:a.贴:刻度线应被测物体。
b.正:要刻度尺,不能歪斜。
c.齐:被测物体起始端应与零刻度线或某一整刻度线对齐。
d.读:视线与尺面,测量结果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e.记:记录结果由和单位组成。
2.时间的测量(1)单位:①国际单位:,符号:。
②其他单位及换算:小时( h )分(min )秒(s)1h= min s。
3.误差(1)物理学中把与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2)误差和错误的区别:误差不是错误,不能消除,错误可以。
(3)减小误差的方法:①。
②。
③。
Ⅲ.预习自测l.完成下列单位的换算:①15 min= h= s②2h= min= s③1m= km= dm= cm= mm= μm= nm④18km= m= μm = nm2.如图1-1-1所示,在使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时,操作正确的是( )3.关于误差,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采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B .误差是由于操作错误产生的C .多次测量,求出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D .多次测量,求出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我的疑惑: (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
)探究案I .学始于疑1.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进行长度测量?2.误差与测量错误的区别是什么?如何减小误差?Ⅱ.质疑探探究点一: 如何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重、难点)问题1:将大家手中能测长度的刻度尺都拿出来,仔细观察。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导学案2022-2023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导学案1. 学习目标•了解长度和时间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长度和时间的常用单位和测量方法;•进一步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2. 学习重点•掌握长度的测量方法和常用单位;•掌握时间的测量方法和常用单位;•了解长度和时间的相互关系。
3. 学习内容3.1 长度的测量3.1.1 长度的概念长度是指物体的延伸方向上的距离,是物体的一种物理属性。
它是物体的基本性质之一,可以通过测量来得到。
3.1.2 长度的常用单位长度的常用单位有米、千米、厘米和毫米等。
其中,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长度单位是米,常用符号为m。
3.1.3 长度的测量方法常用的长度测量方法有直尺法、游标卡尺法、卷尺法等。
根据测量对象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进行测量。
3.2 时间的测量3.2.1 时间的概念时间是事件发生的顺序和持续的变化的度量,是物质运动和变化的基本要素之一。
3.2.2 时间的常用单位时间的常用单位有秒、分钟、小时和天等。
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时间单位是秒,常用符号为s。
3.2.3 时间的测量方法常用的时间测量方法有秒表法、挂钟法、时钟法等。
根据需要测量的时间长度和精度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量。
4. 学习步骤4.1 导入新知在开始正式学习之前,教师可以以一些有趣的问题或情境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关于长度和时间的问题。
4.2 学习新知步骤 1:请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了解长度和时间的概念以及常用单位。
步骤 2:请学生学习教材中提供的长度和时间测量方法,并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讲解和演示。
4.3 拓展应用步骤 1:给学生布置一些与长度和时间测量相关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和解答。
步骤 2:鼓励学生讨论和交流,并辅导他们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4.4 总结复习回顾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自测和总结,加强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
5. 学习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和常用单位。
人教版八上物理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导学案

人教版八上物理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导学案学习目标:•了解长度的测量方法和单位•掌握时间的测量方法和单位•理解测量误差的概念和意义课前导学1.你知道长度和时间是如何进行测量的吗?有哪些测量单位?2.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使用过尺子、钟表等工具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3.你了解测量误差吗?什么情况下会出现测量误差?长度的测量方法和单位长度是物体的延伸程度,其测量方法和单位如下:测量方法常用的长度测量方法有:•直接测量法:使用尺子、卷尺等测量工具直接测量物体的长度。
•间接测量法:通过其他物理量的关系间接测量物体的长度,如使用速度和时间计算行程的长度。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m)。
除了米,常见的长度单位还有:•厘米(cm):1米等于100厘米。
•毫米(mm):1米等于1000毫米。
时间的测量方法和单位时间是事件发生或物体运动所需的间隔,其测量方法和单位如下:测量方法常用的时间测量方法有:•直接测量法:使用钟表、计时器等测量工具直接测量事件发生或物体运动所需的时间。
•间接测量法:通过其他物理量的关系间接测量事件发生或物体运动所需的时间,如使用速度和距离计算运动所需的时间。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s)。
除了秒,常见的时间单位还有:•分钟(min):1分钟等于60秒。
•小时(h):1小时等于60分钟。
测量误差的概念和意义在测量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所得到的测量结果与真值之间会存在一定的偏差,这个偏差就是测量误差。
测量误差的概念和意义如下:概念•绝对误差:测量结果与真值之间的差值,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
•相对误差:绝对误差与真值之比的绝对值,通常以百分数表示。
意义•反映了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测量误差越小表示测量结果越可靠。
•指导测量精度的要求:测量误差可以用来确定测量的精度要求。
•判断测量结果是否可接受:测量误差可以与规定的测量精度要求进行比较,判断测量结果是否可接受。
思考问题1.使用卷尺测量长度时,应当注意哪些因素可能导致测量误差?2.在使用钟表测量时间时,应当注意哪些因素可能导致测量误差?3.给出一个测量误差的例子,并计算其相对误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案01 动与静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学习目标】
1、掌握参照物选取与物体动静判断;
2、掌握刻度尺与秒表的使用;
3、掌握长度与时间单位的简单换算。
【知识梳理】
一.机械运动
二、参照物
三、长度与时间单位换算
四、刻度尺使用
五、秒表的读数
六.误差
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典例分析】
1.下列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A.划破夜空的流星 B.奔驰的骏马 C.植物开花结果 D.地球绕太阳公转
2.坐在行驶的船中的乘客,我们说他静止,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船舱 B.河水 C.河岸上的树 D.迎面驶来的船
2.乙看到路旁的树木在向北运动,甲看乙静止不动,若甲、乙都以地面做参照物,则它们应该是()A.甲向南、乙向北运动 B.甲向北,乙向南运动 C.甲、乙都向北运动 D.甲、乙都向南运动
3、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8 cm= km (2)4.2 cm= dm (3)2 km = m
(4)20 min= h (5)30 min= s
4.如图1所示,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则读数为cm,其中准确值为 cm,估计值为cm。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
5.如图2所示,停表的读数为 min s,合为 s。
6.用刻度尺测得某物体的长度为1.700m,则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 ]
A.m B.dm C.cm D.mm
7.有两个测量数据分别为28.4厘米和50.30厘米,试判断:
(1)第一个数据测量时所用工具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准确值是___________,估计值是__________;
(2)第二个数据测量时所用的工具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准确值是___________,估计值是_________.
8.某同学用刻度尺测木块的长度,三次测量结果分别是5.37 cm,5.36 cm,5.36 cm,则木块的长度应记作()
A、5.36 cm
B、5.363 cm
C、5.3633 cm
D、5.36333 cm
【当堂达标】
1.机械运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种运动,如图3所示的各种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图3
A.行星转动
B.鲜花怒放
C.骏马奔腾
D.枯叶飘落
2.如图4所示,共有160层,总高828m的世界第一高楼——哈利法塔于2010年1月4日竣工启用。
大厦内设有56部观光升降机,速度最高达每秒17.4m。
在观光电梯从一楼逐渐上升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1
图2
图4
A .相对于电梯来说,乘客是运动的
B .相对于乘客来说,地面是静止的
C .以电梯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D .以电梯为参照物,楼房的窗户是静止的
3. 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向东快速行驶,一个人在该公路的便道上向东散步, 如果以汽车为参照物,则人 ( )
A. 向西运动
B. 向东运动
C. 静止不动
D. 无法确定
4.机场周围不允许有鸟类飞行,以免撞毁飞机。
这是因为( ) A.以地面为参照物鸟的速度非常大 B.以机场内步行的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非常大 C.以停在机场内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D.以正在飞行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5.教室门框的高度最接近于 ( )
A.1米
B.2米
C.5米
D.8米
6.用一个卷尺来测量某学生立定跳远的成绩,正确的记录为2.736米,则这个卷尺的最小刻度单位是 ( )
A. 分米
B. 米
C. 毫米
D. 厘米
7.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8、用皮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若用大力拉紧尺子测量,测量的结果会 ( ) A 、偏大 B 、偏小 C 、不受影响 D 、无法判断 9.用直尺和三角板测圆柱体直径,下图中方法正确的是 ( )
10、 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 8 m=_________mm =______________cm ; (2) 75cm=_________dm ;
(3)60km=_______m=____________mm 。
(4) 20 min = _________s=_________h
11.平时所说“月亮躲进云里”是以 为参照物,说“乌云遮住了月亮”是以 为参照物.我国发射的风云二号通讯卫星相对 是静止的.相对于 是运动的.人们常说地球在公转的同时自转着,“公转”是以 为参照物,自转又是以 为参照物.
12.空中加油机在空中给歼击机加油的过程中,若以 为参照物,他们都是运动的,若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歼击机是 的.
13..如图6所示,某同学测量一片完整树叶的长度,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_____,读数为 _________ cm .
14.用图7所示的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_________mm ,所测铅笔的长度为____________dm 。
15.如图8所示,是测量乒乓球直径的一种方法,其中的乒乓球是第46届“世乒赛”使用的“大球”,它的直径是 _________ cm ,合 _________ m .
16.如右图9所示,停表的读数______________。
【课堂归纳总结】
123
0A
B 0
321C 14320
D 4320
1图5
图6 图7 图8
图9
图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