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知识点
热交换器基础知识讲解

热交换器基础知识讲解嘿,朋友!咱们今天来聊聊热交换器这个有点神秘但其实超有趣的东西。
你知道吗?热交换器就像是一个神奇的“热量搬运工”。
想象一下,在一个大工厂里,有各种各样的管道和设备在忙碌地工作着,这其中热交换器可是发挥着大作用呢!热交换器,简单来说,就是让两种不同温度的流体相互接触,从而实现热量传递的装置。
这就好比两个人,一个热得冒汗,一个冷得发抖,让他们靠近一点,热的就会把热量传给冷的,最终达到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
热交换器的种类那可多了去啦!有板式热交换器,它的结构就像一堆整齐排列的板子,紧凑又高效;还有管式热交换器,长长的管子里藏着热量交换的秘密。
就拿板式热交换器来说吧,它的板片之间的间隙很小,这有啥好处呢?能让流体充分接触,快速地完成热量交换,效率那叫一个高!这不就像在拥挤的公交车上,人们挨得紧紧的,传递东西都特别快嘛!而管式热交换器呢,它的管子有的直直的,有的弯弯曲曲,就像是一条蜿蜒的小路。
不同的管子形状和排列方式,也会影响热量交换的效果。
热交换器在我们的生活中那也是无处不在的。
比如家里的空调,不就是通过热交换器来调节室内温度的吗?还有汽车的散热器,也是热交换器在默默工作,保护着发动机不被高温烧坏。
你想想,如果没有热交换器,夏天的时候空调吹出来的是热风,汽车开一会儿发动机就“开锅”了,那得多可怕呀!热交换器的性能好不好,关键还得看几个因素。
比如说传热系数,这就像是运动员的速度,系数越高,热量传递得就越快。
还有换热面积,面积越大,交换的热量也就越多,就像一个大仓库能装的东西肯定比小仓库多呀!另外,流体的流速和温度差也很重要。
流速快了,就像跑步的人加快了脚步,热量传递自然更迅速。
温度差大,就像冷热两极的碰撞,热量交换也就更明显。
所以说,热交换器虽然看起来不起眼,但它可是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没有它,咱们的生活可就没那么舒适和便捷啦!。
热交换器原理与设计期末复习重点1

0绪论一、定义1、热交换器:在工程中,将某种流体的热量以一定的传热方式传递给他种流体的设备。
2、换热过程:在炼油、化工生产以及绝大多数工艺过程中都有加热、冷却和冷凝过程。
3、注意:在热交换器中至少有两种流体参加换热。
一种流体温度较高,放出热量,另一种流体温度较低,吸收热量。
二、热交换器在工程中广泛应用1、锅炉设备中的:过热器、省煤器、空气预热器;2、电厂热力系统中的:凝汽器、除氧器、给水加热器、冷水塔等;3、制冷工业中:蒸汽压缩式制冷机或吸收式制冷机中的蒸发器、冷凝器;4、冶金工业中高炉中的:热风炉,炼钢和轧钢生产工艺中的空气或煤气预热;5、制糖工业和造纸工业中的:糖液蒸发器和纸浆蒸发器。
三、衡量换热器的指标1、传热效率高(传热系数大)2、结构要紧凑(比表面积:传热面积与换热设备体积之比。
要大)3、要节省材料(比重量:单位体积消耗材料。
要小)4、压力降要小(流动阻力小)5、要求结构可靠、制造成本低、便于安装检修、使用周期长。
四、热交换器的分类1. 按照用途来分类(1)加热器:用于把流体加热到所需温度,被加热流体在加热过程中不发生相变。
(2)预热器:用于流体的预热,以提高整套工艺装置的效率。
(3)过热器:用于加热饱和蒸汽,使其达到过热状态。
(4)蒸发器:用于加热液体,使其蒸发汽化。
(5)再沸器:用于加热已被冷凝的液体,使其再受热汽化。
为蒸馏过程专用设备。
(6)冷却器:用于冷却流体,使其达到所需温度。
(7)冷凝器:用于冷却凝结性饱和蒸汽,使其放出潜热而凝结液化。
(8)再热器:用于电厂再热循环。
(9)回热器:用于冷凝液的过冷。
(10)省煤器:用于加热锅炉的给水。
2. 按照制造的材料分类(1)金属材料换热器由金属材料加工制成的换热器。
常用的材料有碳钢、合金钢、铜及铜合金、铝及铝合金、钛及钛合金等。
因金属材料导热系数大,故此类换热器的传热效率高。
(2)非金属材料换热器有非金属材料制成的换热器。
常用的材料有石墨、玻璃、塑料、陶瓷等。
热交换器

1.热交换器:在工程中,将某种流体的热量以一定的传热方式传递给其他流体的设备。
在这种设备内,至少有两种温度不同的流体参与传热。
一种流体温度较高,放出热量;另一种流体温度较低,吸收热量。
2.热交换器按热流体与冷流体的流动方向分:顺流式、逆流式、错流式、混流式3.热交换器按照传送热量的方法分为:间壁式、混合式、蓄热式。
间壁式是最常见的热交换器。
4.热交换器热计算的类型:设计性热计算、校核性热计算5.热容量:W=Mc,代表流体的温度每改变1摄氏度时所需的热量。
6.温度效率P:冷流体的实际吸热量与最大可能的吸热量的比率。
7.修正系数ψ值总是小于或等于1的。
最好使大于0.9,若小于0.75认为不合理8.传热有效度ε:实际传热量Q与最大可能传热量Qmax之比。
ε=Q/Qmax9.在同样的传热单元数时,逆流热交换器的传热有效度总是大于顺流的,且随传热单元数的增加而增加,在顺流热交换器中则与此相反,其传热有效度一般随传热单元数的增加而趋于定值10.工业上的热交换器,流体流动方向多为逆流。
当流体温度高,有化学变化时用顺流11.管壳式热交换器的类型:固定管板式、U型管式、浮头式、填料函式。
12.管子在管板上的固定方法:胀管式、焊接式13.管子排列方式有:等边三角形排列法、同心圆排列法、正方形排列法14.隔板或折流板的作用:为了提高流体的流速和湍流程度,强化壳程流体的传热15.挡管和旁路挡板的作用及安装原因:若在参与换热的流体中,有一部分流体从主流体旁路流出去,例如在浮头式热交换器,由于安装浮头法兰的需要,圆筒内有一圈较大的没有排列管子的间隙,因而促使部分流体由此间隙短路而过,则主流速度及其换热系数都将下降。
而旁路流体未经换热就到达出口处,与主流混合必使流体出口温度达不到预期的数值。
挡管和旁路挡板就是为了防止流体短路而设立的构件。
16.管程数易取偶数,以使流体的进、出口连接管做在同一封头管箱上,便于制造。
17.确定传热系数的三种方法:选用经验数据、实验测定、通过计算18.廷克壳侧流体流动模型,将壳侧流体分为错流、漏流及旁流等几种流路。
热交换器复习重点

热交换器复习重点1.套管式换热器的特点优点:结构简单,适用于高温高压流体,特别是小容量流体的传热。
如果工艺条件变动,只要改变套管的根数,就可以增减热负荷。
另外,只要做成内管可以抽出的套管,就可以清除污垢,所以它亦适用于易生污垢的流体。
缺点:流动阻力大,金属消耗量多,而且体积大,占地面积大,故多用于传热面积不大的换热器。
2.换热器的四大计算包括:热计算、结构计算、流动阻力计算、强度计算。
3.相变换热中顺流还是逆流的换热温差有无差别?于其中有一种流体在相变的情况下进行传热,它的温差沿传热面不变,因此无顺流、逆流之别。
4.顺流的平均温差和温度的分布特点:两种流体向着同一方向平行流动,热流体的温度沿传热面不断降低,冷流体的温度沿传热面不断升高。
5.温度交叉能否出现在逆流换热和顺流换热逆流能,顺流不能。
6.采用胀管法固定管子时换热器压力一般不能超过?压力低于。
7.分程隔板的作用为了将热交换器的管程分为若干流程。
8.高效间壁式换热器包括哪些类型螺旋板式、板式、翅片管式及热管热交换器。
9.板式换热器的关键部件和最易出现故障的部件关键部件:传热板片。
故障部件:垫圈。
10.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的特点优点:结构紧凑,节省钢材,耐腐蚀性好和受热面受到磨损和腐蚀时不增加空气预热器的漏风量等。
缺点:漏风量较大,对密封结构要求较高。
11.换热器中热应力方法在热交换器中,除了压力产生的应力外,还会于壳体、管子所接触的流体温度不等,使壳体、管束的伸长受到约束,从而在轴向产生拉应力或压应力。
这种温差引起的力称为温差应力或热应力、温差轴向应力。
12.确定传热系数的方法有哪几类?各自适用场合?方法:选用经验数据于设计者根据经验或参考书籍选用工艺条件相仿、设备类型类体,高粘度流体和在层流区流动的流体,饱和蒸汽。
14.热交换器流体的选用速度和最佳速度的关系选用速度是要尽量避免流体呈湍流状态,以保证设备在较大的传热系数下进行热交换,为避免产生过大的压降,才不得不选用层流状态下的流速。
换热器基础必学知识点

换热器基础必学知识点
以下是换热器基础的一些必学知识点:
1. 热传导:介质中的热能通过分子间的碰撞传递的现象,即由高温区到低温区的传导。
热传导正比于温度梯度和介质的热导率。
2. 对流传热:介质周围的流体通过对流现象将热能传递出去。
对流传热正比于流体的流速、温度差和传热系数。
3. 辐射传热:通过辐射形式将热能传递出去,不需要介质的存在。
辐射传热正比于表面的辐射率、温度差和黑体辐射功率。
4. 传热方程:换热器中的传热可以通过传热方程来描述,常用的传热方程有热传导方程(Fourier定律)和对流换热方程(Newton冷却定律)。
5. 传热系数:描述换热器界面传热能力的物理量,是传热率与温度差之间的比例关系。
传热系数决定了传热的效率和速率。
6. 换热器类型:常见的换热器类型有壳管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管束式换热器等,根据不同的工艺需求选择适合的换热器类型。
7. 换热器设计:换热器的设计要考虑流体流量、温度差、传热系数、换热面积等因素,并进行热力学和动力学计算。
8. 热媒介选择:根据不同的工艺要求选择适合的热媒介,并考虑其传热性能、耐腐蚀性和成本等因素。
9. 损失:换热器中存在一定的传热损失,包括壁面传热损失、传热介质的流动损失和泄漏损失等,需要进行合理的设计和控制。
10. 性能评价:换热器的性能评价包括换热效率、效果、能耗等指标的考核和比较,以提高换热器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性。
以上是换热器基础必学的知识点,掌握了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换热器的原理和设计。
换热器网络综合知识点总结

换热器网络综合知识点总结一、换热器的工作原理换热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利用两种或多种不同温度的物质间的热传递,使其温度相等或接近的过程。
通过换热器,热能可以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从而实现加热或降温的目的。
换热器可以实现的热传递方式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
传导是指热量通过固体或流体中分子的直接传递,而对流是指热量通过流体的运动传递。
辐射则是指热量通过电磁波传递。
在换热器中,通常会同时存在传导、对流和辐射的热传递方式。
二、换热器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换热器可以分为许多种类。
常见的换热器包括壳管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管板换热器等。
壳管换热器是一种常见的换热器类型,它由壳体和管束组成。
壳体内装有多根管子,通过管子内流体的流经实现热交换。
壳管换热器的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泛,在工业生产中应用较为广泛。
板式换热器是另一种常见的换热器类型,它由许多平板组成。
通过板与板之间的接触实现热交换。
由于其结构紧凑,换热效率高,板式换热器在一些特殊的工况下有着独特的应用优势。
除了壳管换热器和板式换热器外,还有许多其他种类的换热器,如管板换热器、螺旋板换热器、换向换热器等。
每种换热器都有其适用的工况和特点,需要根据具体的使用需求选择合适的换热器类型。
三、换热器的性能参数换热器的性能参数是评价换热器性能优劣的重要指标,主要包括传热系数、热负荷、热效率等。
这些性能参数直接影响到换热器的工作效果和能耗。
传热系数是换热器的重要性能参数之一,它反映了换热器单位面积上的热交换能力。
传热系数越大,换热器的传热效率就越高。
传热系数受到流体性质、流体流动状态、换热器结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和优化,可以提高传热系数,提高换热器的传热效率。
热负荷是换热器的另一个重要性能参数,它反映了换热器所能处理的热量大小。
热负荷越大,换热器所能处理的热量就越多。
换热器的热负荷受到换热器结构、流体流动状态、入口温度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对这些影响因素的控制和优化,可以提高换热器的热负荷,提除了传热系数和热负荷外,换热器的热效率、压降、耐腐蚀性等性能参数也是评价换热器性能优劣的重要指标,针对这些性能参数进行研究和优化,可以提高换热器的工作效果和使用寿命。
热交换器知识点

热交换器知识点<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绪论:一、填空:1)按传递热量的方式.换热器可以分为应唯式,混介岳热式2)对于沉浸式换热器•传热系数低.体枳去.金属耗竝去。
3)相比较沉没式换热器和喷谢式换热器. 沉没式换热器传热系敌较低.喷淋式换热器冷却水过少时.冷却器下部不能被润湿.4)在沉浸式换热器、喷淋式换热器和套管式换热器中.倉管式换热群中适用于高温高压流体的传热。
5)换热器设计计算内容主要包括热计如结沟计鸵、流动阳力计班和强度计班6)按隘度状况來分.稳定工况的和非稳定匸况的换热器7)对于套管式换热器和管壳式换热器来说.套管式换热器金属耗邑务.体积大•舌地面枳大.多用于传热面积不大的换热器。
8)传热的三种星本方式是—对流一和辐赴_,9)两种流体热交换的基本方式是左接接触-间壁式^和热心10)釆用短管换热•由干有入口效腹.边界层变薄.换热得到强化。
11)釆用蝮旋管或者弯管。
由于拐弯处截面上二次坏流的产生.边界层遭到破坏.因而换热得到強化.需要引入大干1修正系数,12)通常对于V体來说•温度升高.其黏度增大.对于液体來说•温度升商.其黏度减小13)热计弊的两种星本方程式是上热方程式—和热平衡犬」14)对于传热温差•采用顺流和逆流传热方式屮.1«传热平均温差小.逆流时传热平均温差大。
15)当流体比热变化较大时.平均温差常常要进行分段计算•16)在采用先逆流后顺流<1・2>型热效方式热交换器时.要特别注意温度交叉问題.避免的方法是堆加管外秤数和两台单壳秽换热器小联匸17)冷凝传热的原理.层流时.相对于横管和竖管.横管传热系数牧高。
18)根据管壳式换热器类型和标准按其结枸的不同一般可分为:固定管板式换热器、U型铮式换热器、浮头式换热器.和填料函式换热器等。
19)对于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和U型管式换热器.同龙管板式换热器适干管程走易于结垢的流体20)相对于乞种类型的管壳式换热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不适干管程和芫程流体温差较大的场合。
热交换器原理与设计复习考核重点

第二章管壳式热交换器1、管壳式热交换器按其结构的不同一般可分为固定管板式、U形管式、浮头式和填料式四种类型。
管壳式热交换器,具有结构简单、造价较低、选材范围广、适用范围广、处理能力大、清洗方便等优点,还能适应高温高压的要求。
但传热效果较差、体积比较庞大,因此在某些场合需要使用在传热性能、体积等方面具有一定优点的其他型式热交换器。
(1)固定管板式热交换器:将管子两端固定在位于壳体两端的固定管板上,固称之为管板式热交换器。
结构比较简单,重量轻,在壳程数相同的条件下可排的管数多。
但是他的壳程不能检修和清洗,因此宜于流过不宜结垢和清洁的流体,当管束与壳体的温差太大而产生不同的热膨胀时,常会使管子与管板的接口脱开。
从而发生流体的泄漏。
为避免后患可在外壳上装设膨胀节,但它只能减小而不能完全消除由于温差引起的热应力。
这种方法不能照顾到管子的相对移动。
(2)U形管式热交换器:管束由U字形弯管组成。
管子两端固定在同一管板上,弯曲端不加固定,使每根管子具有自由伸缩的余地而不受其他管子及壳体的影响。
可将整个管束抽出清洗,但要清除内壁的污垢却比较困难,因为弯曲的管子需要一定的弯曲半径,因而在制造时需要不同曲率的模子弯管,且使管板的有效利用率降低。
此外,损坏的管子也难于调换,U形管中间部分空间对热交换器的工作有着不利的影响,从而使热的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
(3)浮头式换热器:两端管板只有一端与壳体以法兰实行固定连接(为固定端),另一端的管板不与壳体固定连接而可相对于壳体滑动,这一端为浮头端。
管束的热膨胀不受壳体的约束,壳体与管束之间不会因差胀而产生热应力。
需要清洗和检修时,仅将整个固定端抽出即可进行。
它的缺点是:浮头盖与管板法兰连接有相当大的面积,结果使壳体直径增大,或壳程与管束之间形成了阻力较小的环形通道,部分流体将有此处旁通而不参与热交换过程。
优缺点表明,浮头式热交换器适用于管子与壳体间温差大,壳程介质腐蚀性强,易结垢的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一、填空:1)按传递热量的方式,换热器可以分为间壁式, 混合式, 蓄热式2)对于沉浸式换热器,传热系数低,体积大,金属耗量大。
3)相比较沉浸式换热器和喷淋式换热器,沉浸式换热器传热系数较低,喷淋式换热器冷却水过少时,冷却器下部不能被润湿.4)在沉浸式换热器、喷淋式换热器和套管式换热器中,套管式换热器中适用于高温高压流体的传热。
5)换热器设计计算内容主要包括热计算、结构计算、流动阻力计算和强度计算6)按温度状况来分,稳定工况的和非稳定工况的换热器7)对于套管式换热器和管壳式换热器来说,套管式换热器金属耗量多,体积大,占地面积大,多用于传热面积不大的换热器。
8)传热的三种基本方式是_导热__、____对流__、和辐射_。
9)两种流体热交换的基本方式是_直接接触式_、_间壁式_、和__蓄热式_。
10)采用短管换热,由于有入口效应,边界层变薄,换热得到强化。
11)采用螺旋管或者弯管。
由于拐弯处截面上二次环流的产生,边界层遭到破坏,因而换热得到强化,需要引入大于1 修正系数。
12)通常对于气体来说,温度升高,其黏度增大,对于液体来说,温度升高,其黏度减小13)热计算的两种基本方程式是_传热方程式__和热平衡式_。
14)对于传热温差,采用顺流和逆流传热方式中,顺流传热平均温差小,逆流时传热平均温差大。
15)当流体比热变化较大时,平均温差常常要进行分段计算。
16)在采用先逆流后顺流<1-2>型热效方式热交换器时,要特别注意温度交叉问题,避免的方法是增加管外程数和两台单壳程换热器串联工作。
17)冷凝传热的原理,层流时,相对于横管和竖管,横管传热系数较高。
18)根据管壳式换热器类型和标准按其结构的不同一般可分为:固定管板式换热器、U型管式换热器、浮头式换热器、和填料函式换热器等。
19)对于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和U型管式换热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适于管程走易于结垢的流体20)相对于各种类型的管壳式换热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不适于管程和壳程流体温差较大的场合。
21)相对于各种类型的管壳式换热器,填料函式换热器不适用于易挥发、易燃、易爆、有毒及贵重介质,使用温度受填料的物性限制。
22)管子在管板的固定,通常采用胀管法和焊接法23)在管壳式换热器中,管子的排列方式常有等边三角形排列(正六角形排列)法、同心圆排列法和正方形排列法排列法。
24)如果需要增强换热常采用等边三角形排列(正六角形排列)法,为了便于清洗污垢,多采用正方形排列。
同心圆排列法使得管板的划线、制造和装配比较困难。
25)为了增加单位体积的换热面积,常采用小管径的换热管26)为了提高壳程流体的流速和湍流强度,强化流体的传热,在管外空间常装设纵向隔板和折流板。
27)折流板的安装和固定通过拉杆和定距管28)壳程换热公式Jo=jHjcjljbjsjr,其中jb表示管束旁通影响的校正因子,j1表示折流板泄漏影响的校正因子。
jc表示折流板缺口的校正因子29)管壳式换热器理想壳程管束阻力包括理想错流段阻力和理想缺口段阻力。
30)管壳式换热器的实际阻力要考虑折流板泄漏造成的影响R1,旁路所造成的影响Rb,和进出口段折流板间距不同对阻力影响Rs31)在廷克流动模型中ABCDE5股流体中,真正横向流过管束的流路为B股流体, D股流体折流板与壳体内壁存在间隙而形成的漏流,设置旁路挡板可以改善C流路对传热的不利影响32)若两流体温差较大,宜使传热系数大的流体走壳程,使管壁和壳壁温差减小。
33)在流程的选择上,不洁净和易结垢的流体宜走管程,因管内清洗方便。
被冷却的流体宜走壳程,便于散热,腐蚀性流体宜走管程,流量小或粘度大的流体宜走壳程,因折流档板的作用可使在低雷诺数(Re>100)下即可达到湍流。
34)采用小管径换热器,单位体积传热面积增大、结构紧凑、金属耗量减少、传热系数提高35)流体诱发振动的原因是涡流脱落,湍流抖振和流体弹性旋转36)减小管子的支撑跨距能增加管子固有频率,在弓形折流板缺口处不排管,将减小管子的支撑跨距37)蒸发器的三种温降分别为物理化学温降,静压温降和流动阻力温降38)热交换器单位体积中所含的传热面积的大小大于等于700m2/m3,为紧凑式换热器39)通常采用二次表面来增加传热表面积,或把管状的换热器改为板状表面,40)螺旋板式热交换器的构造包括螺旋型传热板、隔板、头盖和连接管41)螺旋板式换热器的螺旋板一侧表面上有定距柱,它的作用主要是保持流道的间距、加强湍流和增加螺旋板刚度。
42)在Ⅲ型螺旋板式热交换器中:一侧流体螺旋流动,流体由周边转到中心,然后再转到另一周边流出。
另一侧流体只作(轴向流动),适用于有相变流体换热43)板式换热器按构造可以划分为可拆卸、全焊式和串焊式44)可拆卸板式换热器结构由传热板片,密封垫片,压紧装置和定位装置组成45)板翅式换热器由隔板、翅片、封条基本单元和导流片和封头组成二、简答1.什么是效能数?什么是单元数?(要用公式表示)答:实际情况的传热量q总是小于可能的最大传热量qmax,我们将q/qmax定义为换热器的效能,并用ε表示,即换热器效能公式中的KA依赖于换热器的设计,Wmin 则依赖于换热器的运行条件,因此,KA/Wmin 在一定程度上表征了换热器综合技术经济性能,习惯上将这个比值(无量纲数)定义为传热单元数NTU2.热交换器计算方法的优缺点比较?1)对于设计性热计算,采用平均温差法可以通过Ψ的大小判定所拟定的流动方式与逆流之间的差距,有利于流动方式的选择;2)而在校核性传热计算时,两种方法都要试算。
在某些情况下,K是已知数值或可套用经验数据时,采用传热单元书法更加方便;3)假设的出口温度对传热量Q的影响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定性温度,影响总传热系数,从而影响NTU,并最终影响Q值。
而平均温差法的假设温度直接用于计算Q值,显然ε-NTU法对假设温度没有平均温差法敏感,这是该方法的优势。
3.比较沉浸式换热器、喷淋式换热器、套管式换热器和管壳式换热器的优缺点。
⑴沉浸式换热器缺点:自然对流,传热系数低,体积大,金属耗量大。
优点:结构简单,制作、修理方便,容易清洗,可用于有腐蚀性流体⑵喷淋式换热器:优点: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检修。
换热系数和传热系数比沉浸式换热器要大,可以用来冷却腐蚀性流体;缺点:冷却水过少时,冷却器下部不能被润湿,金属耗量大,但比沉浸式要小⑶套管式换热器:优点:结构简单,适用于高温高压流体的传热。
特别是小流量流体的传热,改变套管的根数,可以方便增减热负荷。
方便清除污垢,适用于易生污垢的流体;缺点:流动阻力大,金属耗量缺点多,体积大,占地面积大,多用于传热面积不大的换热器。
⑷管壳式换热器:优点:结构简单,造价较低,选材范围广,处理能力大,还可以适应高温高压的流体。
可靠性程度高;缺点:与新型高效换热器相比,其传热系数低,壳程由于横向冲刷,振动和噪音大4.试分析廷克流动模型各个流路及其意义答:(1)流路A,由于管子与折流板上的管孔间存在间隙,而折流板前后又存在压差所造成的泄漏,它随着外管壁的结垢而减少。
(2)流路B,这是真正横向流过管束的流路,它是对传热和阻力影响最大的一项。
(3)流路C,管束最外层管子与壳体间存在间隙而产生的旁路,此旁路流量可达相当大的数值。
设置旁路挡板,可改善此流路对传热的不利影响。
(4)流路D,由于折流板和壳体内壁间存在一定间隙所形成的漏流,它不但对传热不利,而且会使温度发生相当大的畸变,特别在层流流动时,此流路可达相当大的数值。
(5)流路E,对于多管程,因为安置分程隔板,而使壳程形成了不为管子所占据的通道,若用来形成多管程的隔板设置在主横向流的方向上,他将会造成一股(或多股)旁路。
此时,若在旁通走廊中设置一定量的挡管,可以得到一定的改善。
5.管束振动的预测和预防。
a)降低壳侧的流速。
假如壳侧流量不变,可以增大管距。
b)增加管子的固有频率。
管子的固有频率与支撑跨距的平方成反比,因而减少管子的支撑跨距是增加管子固有频率最有效的方法。
c)提高声振频率。
在壳体内插入减振板,使其宽度方向与横流方向平行而其长度方向与管子轴线平行,这样可提高声振频率,使它与涡流脱落以及湍流抖动的频率不一致。
d)从结构上,增加折流板或中间支持板的厚度,当孔的间隙一定时,能减轻对管子的剪切作用并增加系统的阻尼。
三、说明下列换热器的型号说明下列换热器的型号1)BEM600-2.0/1.5-250-5/19-4Ⅰ: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前端管箱为封头管箱,壳体型式为单壳程,后端管箱为封头管箱,公称直径600mm,管程压力为2.0Mpa,壳程压力为 1.5Mpa,公称换热面积250m2,管长为5m,管外径为19mm,4管程,Ⅰ级管束,较高级冷拔钢管。
2):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前端管箱为封头管箱,壳体型式为单壳程,后端管箱为封头管箱,公称直径800mm,管程压力为2.0Mpa,壳程压力为1.0Mpa,公称换热面积254m2,管长为6m,管外径为19mm,4管程,铜管。
3)BIU500-4.0/1.6-75-6/19-2Ⅰ:U型管式换热器:前端管箱为封头管箱,中间壳体为U型管式,后端为U 型管束。
公称直径500mm,管程压力为4.0Mpa,壳程压力为1.6Mpa,公称换热面积75m2,管长为6m,管外径为19mm,2管程Ⅰ级管束,较高级冷拔钢管。
4)AES500-1.6-54-6/25-4Ι:平盖管箱,公称直径500mm,管程和壳程的设计压力均为1.6MPa,25公称换热面积为54m2,碳素钢较高级冷拔换热管外径25mm,管长6m,4管程,单壳程的浮头式热交换器。
Ⅰ级管束,较高级冷拔钢管。
1、流体在热交换器内流动空间的选择原则:1)要尽量提高使传热系数受到限制的那一侧的换热系数,使传热面两侧的传热条件尽量接近;2)尽量节省金属材料,特别是贵重材料,以降低制造成本;3)要便于清洗积垢,以保证运行可靠;4)在温度较高的热交换器中应减少热损失,而在制冷设备中则应减少冷量损失;5)要减少壳体和管子因受热不同而产生的温度应力,以便使结构得到简化;6)在高压下工作的热交换器,应尽量使密封简单而可靠;7)要便于流体的流入、分配和排出。
2、流体诱发振动的原因:1)热交换器的管束属于弹性体,被流过的流体扰动,离开其平衡位置,管子产生振动,这种振动称为流动引起的振动。
实际上每台热交换器在工作时都有或多或少的振动,其振源可能是壳侧或管侧流体所引起的振动;流体流速的波动或脉动引起的振动;通过管道或支架传播的动力机械振动等等。
有时振源可能较多,而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可能是激起振动的主要根源。
有的振源,相对来说容易预测,而流体诱发的振动却比较难以预计。
二、名词解释1.卡路里温度:对于油类或其他高粘度流体,对于加热或冷却过程中粘度发生很大变化,若采用流体进出口温度的算术平均温度作为定性温度,往往会使换热系数的数值有很大误差,虽然可以分段计算,但是工作量较大,工业上常采用卡路里温度作为定性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