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医师规培中医二阶段操作考试试题

合集下载

中医规培考试试题

中医规培考试试题

中医规培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0分)1. 中医理论中,五脏六腑中的“六腑”是指以下哪些脏腑?A. 心、肝、脾、肺、肾、胆B. 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胆C. 心、肝、脾、肺、肾、胃D. 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脾2. 以下哪项不是中医的四诊方法?A. 望B. 闻C. 问D. 摸3. 在中医理论中,哪个脏腑被称为“后天之本”?A. 心B. 肝C. 脾D. 肾4. 以下哪项是中医治疗原则中的“治未病”?A. 预防疾病B. 治疗已病C. 康复治疗D. 疾病护理5. 中医中“五行”理论中,火对应的脏腑是?A. 心B. 肝C. 脾D. 肺...(此处省略45题)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医理论中,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人体的健康?A. 风B. 寒C. 湿D. 热2. 以下哪些是中医常用的药物分类?A. 草药B. 矿物药C. 动物药D. 人工合成药3. 中医理论中,以下哪些是“七情”的内容?A. 喜B. 怒C. 忧D. 思4. 以下哪些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手段?A. 针灸B. 拔罐C. 按摩D. 手术5. 中医理论中,以下哪些是“五味”的内容?A. 酸B. 苦C. 甘D. 辛...(此处省略10题)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简述中医理论中“阴阳”的概念及其在人体健康中的作用。

2. 描述中医“五行”理论中“木”所对应的脏腑及其相互关系。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论述中医“治未病”的重要性及其在现代健康管理中的应用。

2. 分析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在临床治疗中的具体体现和意义。

五、案例分析题(每题15分,共15分)某患者,男,45岁,主诉近半年来经常感到疲乏无力,食欲不振,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细弱。

根据中医理论,请分析该患者的病情,并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江苏住院医师中医内科Ⅱ阶段(综合练习)题库102-1-8

江苏住院医师中医内科Ⅱ阶段(综合练习)题库102-1-8

江苏住院医师中医内科Ⅱ阶段(综合练习)题库102-1-8问题:[单选,案例分析题]刘某,女,47岁,患肺结核10余年,近日来,咳嗽气喘,午后潮热,口干咽燥,盗汗,身体消瘦,2天来咳喘胸闷,咳吐浊唾涎沫,质黏稠,痰中带血丝,血色鲜红,X线检查示“肺结核伴肺不张”。

本病当辨何证()A.A.痰浊阻肺证B.虚热证C.虚寒证D.痰热郁肺证E.肺气郁痹证问题:[单选,案例分析题]某男,55岁,素有胃痛病史,经治已愈半年,近日饮食不节,出现食后胀满,呕吐,逐渐形成暮食朝吐,朝食暮吐,伴乏力,面色不华,四肢欠温,便溏,脉细无力。

其应诊断为()A.A.呕吐B.呃逆C.反胃D.痞满E.嘈杂问题:[单选,案例分析题]同某,男,54岁。

1985年7月20日初诊。

主诉:左半身活动不灵伴言语不清17天。

病史:7月3日在田间劳动中,突感左半身麻木,随之不能活动,跌倒在地,说话不清,急诊入院。

治疗后病情好转。

但仍左半身麻木,活动不灵,语言謇涩,神志清楚。

平时常有头晕目眩。

检查:血压150/90毫米汞柱。

舌质暗,苔白腻,脉弦滑。

CT检查示:脑血栓形成。

该病首选方药是:()A.A.大秦艽汤B.镇肝熄风汤C.星蒌承气汤D.化痰通络汤E.以上都不是(辽宁11选5 )问题:[单选,案例分析题]同某,男,54岁。

1985年7月20日初诊。

主诉:左半身活动不灵伴言语不清17天。

病史:7月3日在田间劳动中,突感左半身麻木,随之不能活动,跌倒在地,说话不清,急诊入院。

治疗后病情好转。

但仍左半身麻木,活动不灵,语言謇涩,神志清楚。

平时常有头晕目眩。

检查:血压150/90毫米汞柱。

舌质暗,苔白腻,脉弦滑。

CT检查示:脑血栓形成。

该病人中医诊断是:()A.A.萎证B.痹证C.中风D.眩晕E.以上都不是问题:[单选,案例分析题]樊某,男,3l岁。

1995年8月10日初诊。

主诉:身目发黄12天。

患者发病的1月前外出打工,因气候炎热,又常淋雨,加之饮食不慎,半月前自觉体倦乏力,后逐渐出现不思饮食,厌油,恶寒发热,7月30日起双目白睛发黄,小便短少且黄赤如浓茶,经口服中、西药治疗未效(诊断及药物不详),近日病情加重,特来诊治。

中医住院医师规培试题及答案

中医住院医师规培试题及答案

中医住院医师规培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中医理论中,"肾藏精"主要指的是:A. 肾储存精液B. 肾储存精气C. 肾储存精血D. 肾储存精水答案:B2. 根据五行学说,火对应的季节是:A. 春B. 夏C. 秋D. 冬答案:B3. 中医中常说的"肝主疏泄",其主要功能是:A. 调节情志B. 调节体温C. 调节呼吸D. 调节消化答案:A4. 中医治疗中,"辨证论治"的核心思想是:A. 根据病症选择治疗方法B. 根据病因选择治疗方法C. 根据体质选择治疗方法D. 根据年龄选择治疗方法答案:B5. 以下哪项不是中医的四诊方法:A. 望诊B. 闻诊C. 问诊D. 触诊答案:D二、多选题6. 中医中认为,以下哪些因素可以导致"肝气郁结":A. 情绪压抑B. 饮食不当C. 过度劳累D. 环境潮湿答案:A, B, C7. 以下哪些属于中医的"八纲辨证":A. 阴阳B. 表里C. 虚实D. 寒热答案:A, B, C, D8. 中医治疗中,常用的药物归经方法包括:A. 根据药物性质归经B. 根据药物颜色归经C. 根据药物形状归经D. 根据药物味道归经答案:A, D三、判断题9. 根据中医理论,"脾为后天之本",主要负责运化水谷。

答案:正确10. 中医认为,"肺为相傅之官",主要负责呼吸功能。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11. 简述中医的"五行相生相克"理论。

答案:五行相生相克是中医理论中描述自然界和人体内部各系统相互关系的一种模式。

五行包括木、火、土、金、水,它们之间存在相生和相克的关系。

相生指的是一种促进和滋养的关系,如木生火、火生土等;相克则是一种制约和克制的关系,如木克土、土克水等。

这种理论用于解释和指导中医的诊断和治疗。

五、案例分析题12. 患者,男性,45岁,主诉胸闷,心悸,伴有头晕,面色苍白。

02中医住院医院规范化培训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20套(二)

02中医住院医院规范化培训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20套(二)

模拟试卷二一、共用题,共60分,所有考生均需回答。

(一)A2型题(每题1分,共6分)1.患者,男,58岁,黄疸日久,身目俱黄,晦暗如烟熏,皖腹痞胀,纳谷减少,大便澹,神疲畏寒,口淡不渴,舌淡苔腻,脉沉迟。

治疗应首选()A.茵陈蒿汤B.茵陈五苓散C.大柴胡汤D.犀角散E.茵陈术附汤2.患者男性,42岁。

因咳嗽、发热、胸痛2周就诊。

咳嗽、咳痰,偶有痰中带血,发热,最高体温38.4°C,汗出,夜间尤重,胸痛。

胸X线片提示双上肺尖淡片状模糊阴影,边界不清,静点应用头抱类抗生素无效。

考虑最可能的诊断是()A.肺炎B.肺癌合并感染C.肺结核D.支气管扩张症E,肺脓肿3.下列哪项是诊断肾病综合征所必需的()A.大量蛋白尿(3.5g/L)B.低血清白蛋白血症(血清白蛋白<3.5g/L)C.水肿D.高脂血症E.高血压4.患者女性,55岁。

眩晕,头重昏蒙,胸闷恶心,呕吐痰涎,舌苔白腻,脉濡滑,针灸治疗处方是()A.中皖、内关、丰隆、解溪B.脾俞、肾俞、关元、足三里C.鸠尾、大椎、间使、丰隆D.风池、侠溪、丰隆、肾俞5.患儿,6岁。

喉核赤肿,咽喉疼痛,吞咽不利,发热重,鼻塞流涕,头痛身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其治法是()A.疏风清热,利咽消肿B.清热解毒,利咽消肿C.利咽消肿,活血化瘀D.清热解毒,软坚散结E.养阴润肺,软坚散结6.患者李某,月经8个月不行,乳房胀痛,精神抑郁,少腹胀痛,拒按,烦躁易怒,舌紫暗,有瘀点,脉沉弦而涩,其治法是()A.补肾益气,调理冲任B.理气活血,祛瘀通经C.滋肾养阴,调理冲任D.疏肝清热,活血调经E.补肾疏肝,祛瘀通经(二)A3题型(每题1分,共16分)(7〜9题共用题干)王某,男,25岁。

感冒后出现发热,咽痛,眼睑浮肿,继而延及全身,皮肤光亮,尿少色赤,身发疮痍,尿常规检查示尿蛋白(++),潜血(++),补体C3降低。

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7.该患者可能的诊断是()A.发热B.上呼吸道感染C.尿路感染D.急性肾小球肾炎E.急性肾损伤8.其中医治法为()A.疏风清热,宣肺行水B.宣肺解毒,利湿消肿C.运脾化湿,通阳利水D.分利湿热,梳理气机E.健脾温阳利水9.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A.越婢加术汤B.麻黄连翘赤小豆合五味消毒饮C.五皮饮合胃苓汤D.疏凿引子E.实脾饮(10〜12题共用题干)患者李某,男性,85岁。

中医规培试题及答案

中医规培试题及答案

中医规培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是:A. 阴阳平衡B. 气血运行C. 脏腑协调D. 经络通畅答案:B2. 以下哪项不是中医的“四诊”?A. 望B. 闻C. 问D. 摸答案:D3. 中医治疗原则中“治未病”指的是:A. 治疗已发生的疾病B. 预防疾病发生C. 治疗疾病早期D. 治疗疾病晚期答案:B4. 以下哪项不是中医的“五行”理论?A. 金C. 土D. 风答案:D5. 中医理论中“肾”与哪个季节相对应?A. 春B. 夏C. 秋D. 冬答案:D6. 以下哪项不是中医的“八法”?A. 汗B. 吐C. 下D. 灸答案:D7. 中医理论中“心”与哪个情志相对应?A. 喜B. 怒C. 忧D. 思答案:A8. 以下哪项不是中医的“六淫”?B. 寒C. 暑D. 火答案:D9. 中医理论中“肝”与哪个情志相对应?A. 喜B. 怒C. 忧D. 思答案:B10. 中医理论中“脾”与哪个季节相对应?A. 春B. 夏C. 秋D. 冬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中医认为,以下哪些因素可以影响人体的健康?A. 饮食B. 情绪C. 气候D. 遗传答案:A, B, C12. 中医“五行”理论中,以下哪些是相生关系?A. 木生火B. 火生土C. 土生金D. 金生水答案:A, B, C, D13. 中医理论中,以下哪些脏腑与“心”有直接联系?A. 肝B. 肺C. 肾D. 脾答案:B, D14. 中医理论中,以下哪些属于“六淫”中的邪气?A. 风B. 寒C. 暑E. 湿答案:A, B, C, E15. 中医“八法”中,以下哪些属于治疗手段?A. 汗法B. 吐法C. 下法D. 和法答案:A, B, C, 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简述中医理论中的“阴阳”概念。

答案:中医理论中的“阴阳”是指自然界和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两种基本属性。

阴阳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共同维持着生命的平衡和健康。

中医规培考试题及答案

中医规培考试题及答案

中医规培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中医理论体系中,五脏六腑中属于“脏”的是:A. 心B. 肝C. 脾D. 胃E. 大肠答案:ABC2. 以下哪项不是中医的四诊方法?A. 望B. 闻C. 问D. 切E. 触答案:E3. 中医理论中,与“肾”相对应的五行元素是:A. 木B. 火C. 土D. 金E. 水答案:E4. 以下哪项不是中医的八纲辨证内容?A. 阴阳B. 表里C. 寒热D. 虚实E. 气血答案:E5. 中医中,肝主疏泄,与下列哪项功能相关?A. 情绪调节B. 视力C. 听力D. 味觉E. 嗅觉答案:A二、多选题6. 中医理论中,下列哪些因素可以导致疾病的发生?A. 外感六淫B. 内伤七情C. 饮食不节D. 劳逸失度E. 遗传因素答案:ABCDE7. 以下哪些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手段?A. 针灸B. 草药C. 推拿D. 食疗E. 心理疗法答案:ABCDE8. 中医理论中,五脏与五志的关系,以下哪些对应是正确的?A. 心-喜B. 肝-怒C. 脾-思D. 肺-悲E. 肾-恐答案:ABCE9. 以下哪些是中医常用的草药分类?A. 解表药B. 清热药C. 补益药D. 理气药E. 活血化瘀药答案:ABCDE10. 中医理论中,六腑包括以下哪些?A. 胆B. 胃C. 小肠D. 大肠E. 三焦答案:ABCDE三、判断题11.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主要负责食物的消化吸收。

(对/错)答案:对12. 根据中医理论,肾藏精,与生殖和生长发育密切相关。

(对/错)答案:对13. 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中,“切”指的是切脉。

(对/错)答案:对14. 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与视力有关。

(对/错)答案:对15. 中医的“八纲辨证”包括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气血、津液。

(对/错)答案:错四、简答题16. 请简述中医理论中“五行”的概念及其与五脏的对应关系。

答案:中医理论中的“五行”指的是木、火、土、金、水,它们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

中医操作 试题及答案

中医操作 试题及答案

中医操作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医操作是指以中医理论和技术为基础,对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的过程。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操作的基本要求?A.注重望、闻、问、切四诊合参B.重视巧妙运用手法操作C.遵循中医四诊方法论D.侧重于药物治疗答案:D2. 中医操作的具体步骤中,下列哪项属于“望”的内容?A.使用中医仪器进行检查B.对患者进行面部、舌苔、舌质的观察C.通过询问患者来获取相关信息D.进行脉诊答案:B3. 在中医操作中,下列哪项属于“闻”的内容?A.通过听取患者主诉来辨证B.进行排尿和排便的观察C.对患者的呼吸进行观察D.对患者的精神状态进行观察答案:C4. 在中医操作中,下列哪项属于“问”的内容?A.通过望、闻、切等方法来辨证B.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分析C.询问患者有关病情的详细信息D.对患者进行脉诊答案:C5. 以下哪项不属于中医操作“切”的内容?A.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来辨证B.通过切开患者的皮肤来获取病情信息C.对患者进行肿块触诊的检查D.对患者进行头部、胸部、腹部的按压检查答案:B二、判断题判断题请在括号内画“√”表示正确,画“×”表示错误。

1. (×)中医操作的基本要求之一是遵循中医四诊方法论。

答案:√2. (√)中医操作的望诊内容包括对患者的面部、舌苔、舌质的观察。

答案:√3. (×)中医操作的问诊内容包括对患者的呼吸进行观察。

答案:×4. (√)中医操作的切诊内容包括对患者进行脉诊。

答案:√5. (×)中医操作的切诊内容包括通过切开患者的皮肤来获取病情信息。

答案:×三、简答题1. 简述中医操作的基本要求。

答:中医操作的基本要求包括注重望、闻、问、切四诊合参,重视巧妙运用手法操作,遵循中医四诊方法论。

望诊是通过观察患者的面部、舌苔、舌质等进行诊断;闻诊是通过听取患者的呼吸、声音等来获取病情信息;问诊是通过询问患者详细的病情来进行综合分析;切诊是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肿块等进行诊断。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题(中医全科)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题(中医全科)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题(中医全科)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题(中医全科) [单项选择题]1、水痘患儿应隔离至:A.热退B.皮疹完全结痂C.皮疹完全消退D.皮疹消退后3天E.皮疹消退后5天参考答案:B[单项选择题]2、髋关节内游离体与弹响髋的主要不同点有()。

A.有交锁现象B.弹响在关节内C.无肌腱弹跳感D.X线片示关节内高密度阴影E.以上都是参考答案:E[单项选择题]3、肛瘘的主要症状是:A.便血、便秘、脱出B.肛周流脓、疼痛、瘙痒C.肛门肿物、剧痛、不出血D.周期性疼痛、便血、便秘E.肛门异物感、肿胀、疼痛参考答案:B[单项选择题]4、男性患者,28岁,以"右耳疼痛、闭目不全,左口角流涎5天"为主诉入院。

查体:右侧外耳道有较密集疱疹,右侧额纹消失、Bell征阳性,右侧闭嘴无力,余神经系统检查正常。

下列治疗不正确的是A.B族维生素B.加巴喷丁C.皮质类固醇D.保护左眼角膜E.阿昔洛韦参考答案:B[材料题]5、患者,男。

2小时前打篮球时不慎被球击中鼻部,出现鼻部肿胀,皮下青紫色,疼痛和压痛明显。

X线检查未见鼻骨骨折。

[子母单选]1.此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A.瘀肿疼痛B.皮肉破损C.鼻伤衄血D.鼻中隔血肿E.鼻中隔脱位参考答案:A[子母单选]2.此患者应立即进行下列哪种治疗:A.清创缝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经穴定位题目1.试述尺泽穴的归经并点出该穴。

2.试述列缺穴的归经并点出该穴。

3.试述鱼际穴的归经并点出该穴。

4.试述少商穴的归经并点出该穴。

5.试述商阳穴的归经并点出该穴。

6.试述合谷穴的归经并点出该穴。

7.试述手三里穴的归经并点出该穴。

8.试述曲池穴的归经并点出该穴。

9.试述迎香穴的归经并点出该穴。

10.试述地仓穴的归经并点出该穴。

11.试述下关穴的归经并点出该穴。

12.试述头维穴的归经并点出该穴。

13.试述天枢穴的归经并点出该穴。

14.试述犊鼻穴的归经并点出该穴。

15.试述足三里穴的归经并点出该穴。

16.试述上巨虚穴的归经并点出该穴。

17.试述丰隆的归经并点出该穴。

18.试述三阴交穴的归经并点出该穴。

19.试述阴陵泉穴的归经并点出该穴。

20.试述血海穴的归经并点出该穴。

21.试述通里穴的归经并点出该穴。

22.试述神门穴的归经并点出该穴。

23.试述后溪穴的归经并点出该穴。

24.试述听宫穴的归经并点出该穴。

25.试述攒竹穴的归经并点出该穴。

26.试述肾俞穴的归经并点出该穴。

27.试述大肠俞穴的归经并点出该穴。

28.试述委中穴的归经并点出该穴。

29.试述承山穴的归经并点出该穴。

30.试述申脉穴的归经并点出该穴。

31.试述太溪穴的归经并点出该穴。

32.试述照海穴的归经并点出该穴。

33.试述内关穴的归经并点出该穴。

34.试述外关穴的归经并点出该穴。

35.试述支沟穴的归经并点出该穴。

36.试述翳风穴的归经并点出该穴。

37.试述风池穴的归经并点出该穴。

38.试述阳陵泉穴的归经并点出该穴。

39.试述悬钟穴的归经并点出该穴。

40.试述大椎穴的归经并点出该穴。

41.试述神庭穴的归经并点出该穴。

42.试述水沟穴的归经并点出该穴。

43.试述气海穴的归经并点出该穴。

44.试述中脘穴的归经并点出该穴。

45.试述四神聪穴的归经并点出该穴。

46.试述八邪穴的归经并点出该穴。

47.试述太阳穴的归经并点出该穴。

48.试述印堂穴的归经并点出该穴。

49.试述十宣穴的归经并点出该穴。

50.试述尺泽穴的归经并点出该穴。

答案:1.尺泽:手太阴肺经,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2.列缺:手太阴肺经肺经,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处,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简便取穴: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的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3.鱼际:手太阴肺经,第一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4.少商:手太阴肺经,拇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5.商阳:手阳明大肠经,食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6.合谷:手阳明大肠经,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简便取法:以一手的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7.手三里:手阳明大肠经,在阳溪穴与曲池穴的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

8.曲池:手阳明大肠经,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9.迎香:手阳明大肠经,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约0.5寸,当鼻唇沟中。

10.地仓:足阳明胃经,口角旁约0.4寸,上直对瞳孔。

11.下关:足阳明胃经,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

合口有孔,张口即闭,宜闭口取穴。

12.头维:足阳明胃经,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距神庭4.5寸。

13.天枢:足阳明胃经,脐中旁开2寸。

14.犊鼻:足阳明胃经,屈膝,在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15.足三里:足阳明胃经,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

16.上巨虚:足阳明胃经,小腿外侧,犊鼻下6寸,犊鼻和解溪之间。

17.丰隆:足阳明胃经,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胫骨前嵴外2 横指(中指)处。

18.三阴交:足太阴脾经,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19.阴陵泉:足太阴脾经,胫骨内侧髁下方凹陷处。

20.血海:足太阴脾经,屈膝,在髌骨内上缘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简便取穴:患者屈膝,医者以左手掌心按于患者右膝髌骨上缘,第2至5指向上伸直,拇指约呈45°斜置,拇指尖下是穴。

对侧取法仿此。

21.通里:手太阴心经,腕横纹上 1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

22.神门:手太阴心经,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23.后溪:手太阳小肠经,微握拳,第5掌骨关节后尺侧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24.听宫:手太阳小肠经,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25.攒竹:足太阳膀胱经,眉头陷中,约在目内眦直上。

26.肾俞:足太阳膀胱经,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27.大肠俞:足太阳膀胱经,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 1.5寸。

28.委中:足太阳膀胱经,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29.承山:足太阳膀胱经,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凹陷的顶端处,约在委中穴与昆仑穴连线之中点。

30.申脉:足太阳膀胱经,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31.太溪:足少阴肾经,内踝高点与跟腱后缘连线的中点凹陷处。

32.照海:足少阴肾经,内踝高点正下缘凹陷处。

33.内关:手厥阴心包经,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34.外关:手少阳三焦经,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正中间。

35.支沟:手少阳三焦经,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正中间。

36.翳风:手少阳三焦经,乳突前下方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中。

37.风池:足少阳胆经,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平风府穴。

38.阳陵泉:足少阳胆经,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

39.悬钟:足少阳胆经,外踝高点上3寸,腓骨前缘。

40.大椎:督脉,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41.百会:督脉,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或当头部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42.神庭:督脉,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43.水沟:督脉,在人中沟的上1/3与下2/3交点处。

44.气海:任脉,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

45.中脘:任脉,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或脐与胸剑联合连线的中点处。

46.四神聪:经外奇穴,在头顶部,当百会前后左右各1寸,共4穴。

47.八邪:经外奇穴,在手背,第1-5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共八穴。

48.太阳:经外奇穴,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49.印堂:经外奇穴,在额部,当两眉头的中间。

50.十宣:经外奇穴,在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指寸),左右共10穴。

针灸技能操作1单手进针法的操作2.指切进针法的操作3.夹持进针法的操作4.舒张进针法的操作5提捏进针法的操作6提插法的基本操作7.捻转法的基本操作8循法的操作9弹法的操作10刮法的操作11摇法的操作12飞法的操作13震颤法的操作14提插补法的操作15提插泻法的操作16捻转补法的操作17捻转泻法的操作18平补平泻针刺法的操作19开阖补法的操作20开阖泻法的操作21呼吸补法的操作22呼吸泻法的操作23迎随补法的操作24迎随泻法的操作25徐疾补法的操作26徐疾泻法的操作27晕针如何处理28滞针如何处理29弯针如何处理30断针如何处理31血肿有何表现以及如何处理和预防32温和灸的操作33回旋灸的操作34雀啄灸的操作35隔姜灸的操作36隔盐灸的操作37留罐的操作38走罐的操作39闪罐的操作40电针疏波的作用及如何调节41电针密波的作用及如何调节42电针疏密波的作用43耳穴穴位注射药物的剂量是多少44耳穴心区的压丸法的操作45额中线的取穴定位46额旁2线的取穴定位47额旁3线的取穴定位48顶中线49三棱针刺络放血的操作50梅花针叩刺法的操作答案1、单手进针法:用右手拇、食指持针,中指端紧靠穴位,指腹抵住针体中部,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时,中指也随之屈曲,将针刺入,直至所需的深度。

适用于短毫针进针。

2、指切进针法: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腧穴位置上,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腧穴。

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

3、夹持进针法:用严格消毒的左手拇、食二指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腧穴的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

此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

4、舒张进针法:用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紧绷,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

此法主要适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腧穴。

5、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提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

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

6、提插法:是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上提下查的操作手法。

使把针由浅层向下刺入深层的操作谓之插;从深层向上引退到浅层的操作谓之提,如此反复的做上下纵向运动就构成了提插法。

7、捻转法:是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向前向后捻转动作使针在腧穴内反复前后来回旋转的行针手法。

8、循法:是医者用手指顺着经脉的巡行径路,在数学的上下部轻柔的循按的方法。

9、弹法:针刺后在留针过程中,以手指轻弹针尾或针柄,使针体微微震动的方法。

10、刮法:毫针刺入一定深度后,经气未至,以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抵住针尾,用拇指、食指或中指指甲,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频频刮动针柄的方法。

11、摇法:毫针刺入一定深度后,手持针柄,将针轻轻摇动的方法。

12、飞法:针后不得气者,用右手拇、食指持针柄,细细捻搓数次,然后张开两指,一搓一放,反复数次,状如飞鸟展翅,故称飞法。

13、震颤法:针刺入一定深度后,右手持针柄,用小幅度、快频率的提插、捻转手法,使针身轻微的震颤的方法。

14、提插补法:针下得气后,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以下插用力为主者为补法;15、提插泻法:针下得气后,先深后浅,重提轻插,提插幅度大,频率快,操作时间长,以上提用力为主者为泻法。

16、捻转补法:针下得气后,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操作时间短,结合拇指向前、食指向后(左转用力为主)者为补法。

17、捻转泻法:针下得气后,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操作时间长,结合拇指向后、食指向前(右转用力为主)者为泻法。

18、平补平泻:进针得气后均匀的提插、捻转后即可出针。

19、开阖补法:出针后迅速按针孔为补法。

20、开阖泻法:出针时摇大针孔而不按为泻法。

21、呼吸补法:病人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为补法。

22、呼吸泻法:病人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为泻法。

23、迎随补法:进针时针尖随着经脉的循行去的方向刺入为补法。

24、迎随泻法:针尖迎着经脉的循行来的方向刺入为泻法。

25、徐疾补法:进针是徐徐刺入,少捻转,疾速出针者为补法。

26、徐疾泻法:进针时疾速刺入,多捻转,徐徐出针者为泻法。

27、晕针: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全部起出。

使患者平卧,注意保暖,轻者仰卧片刻,给饮温开水或糖水后,即可恢复正常。

重者在上述处理的基础上,可指针刺人中、素髎、内关、足三里,灸百会、气海、关元等穴,即可恢复。

若扔不省人事,呼吸细微,脉细弱者,可考虑配合其他治疗或采用急救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