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户走访民情日记三篇
个人走访入户民情日记3篇

【导语】民情⽇记⾛访记录应该以⽇记的形式,记录同群众联系,帮助农民排忧解难的过程,应当应⽤到实际⽣活中去,解决群众的问题。
如下是⽆忧考为⼤家准备的⽂章,供您参考。
篇⼀ 对于民情⾛访,我们中很多⼈开始都有些不以为然的想法,认为⾃⼰不过⼀普通⼲部,⽆职⽆权,捐个区区两三百元,对那些深陷贫困的农家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然⽽,两个⽉来,或是与市县部门的领导“⼆对⼀”帮扶,或是个⼈⾛访,先后进了龙吟、⾦鱼、泥塘、乔桂四村九户⼈家。
当我⾛进乡亲们的家门时,内⼼却不能不被他们的遭遇、他们的坚韧、他们的善良深深震动。
第⼀次找到乔桂村樟树组王福保家时,还是春寒料峭的三⽉,这个70岁的⽼汉正在屋下⾯的⽥⾥掌犁耙。
看到有⼈来,王福保拖着泥腿上了岸。
他的⽼伴佝偻着腰,⽤⼿使劲揩揩碗,颤颤巍巍的泡茶端出来。
两层楼的红砖屋没有粉刷,屋内地⾯坑坑洼洼,厅屋的神台上摆着⼀张年轻的遗象。
那是他们的⼉⼦,2009年患尿毒症去了。
⼉媳从此再⽆⾳沓。
两个孙⼦,就跟着⽼⼈过活,15岁的孙⼥王倩在宝农学校读初⼆,8岁的孙⼦王可在神冲完⼩读三年级。
为了供孙⼥孙⼦读书,给⽼伴看病,维持⼀家⼈⽣活,⽼⼈作了⼗多亩双季稻。
王福保说:“我们⽼了,⼜有病,这倒也没什么,⼈总是要死的;就是两件事放不下啊,⼀是⽋的帐还冇还清,⼆是两个细伢⼦造孽啊!好在政府、村上对我们都还关⼼!你们做好事,我们记住了!” 我和县旅游局副局长廖国辉⾛进⾦鱼村⾼峰组葛枚芳⽼⼈家时,80岁的⽼⼈正坐在特制的椅⼦上逗着4岁的⼩孙⼥。
⾃从20xx年在⼭上⼲活不慎摔断股⾻,⽼⼈就不能再独⽴⾏⾛了。
廖局长和⽼⼈聊起家常,得知⽼⼈三个⼉⼦,⼤⼉⼦已于⼏年前意外去世;⼆⼉⼦体弱,挣不了多少钱;三⼉⼦⼜于去年受伤落下脚疾,⼀直没治好。
说话间,⽼⼈在⽥⾥插秧的两个⼉媳赶了回来,连忙泡茶、端⽠⼦。
⽼⼈对⼦媳们的照顾还是满意的,她的愿望就是能医好⾃⼰的腿,为家⾥帮上点忙。
接过廖局长双⼿递上的红包和民情卡,⽼⼈家的眼⾥明显有泪光闪烁。
社区入户走访民情日记3篇

社区入户走访民情日记3篇社区民情是社区干部服务群众而制定的个人工作记录本,下面是社区入户走访民情日记社区入户走访民情日记111月6日今天,我来到范家咀村六社贫困户马三羊家,主要了解他家近期生产、生活情况,看看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
一进门,他就拉着我参观他家的新房,他家的住房是今年享受棚户区改造政策补助新建的,马三羊说:“今年多亏了有这样的好政策,让我家住了多年的土坯房换成了现在宽敞明亮的大砖房,总算是了了我的一块心病”。
我鼓励他明年多种点当归、黄芪等中药材,效益一定会很好;他说;“我也是这样打算的,我现在干劲足的很。
”看到他脸上高兴、满意的表情,我感到很欣慰。
社区入户走访民情日记25月9日星期一阵雨“咱们工作组,是最团结的工作组!”这是工作组杨师傅最常说的一句话。
是啊,从冰雪尚未消融的2月到细雨蒙蒙的5月,民情日记已经记了厚厚一本,奎屯市发改委下派工作组入住西华园社区已经两个多月了。
工作组带着一颗奉献基层群众的热心,在这里上演了一个个让人难忘的故事……“面积8.5平方公里,居住2312户5936人,有汉、哈、维等7个民族、22户低保户、1260户流动人口、20户残疾人家庭、29户困难家庭、32名党员,社区80岁以上老人26名,辖区单位6个,是奎屯市城郊结合部。
”这已经牢牢刻在了每位组员的心里。
身为工作组组长,我深深体会到,走访入户实际上是一个融入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变化的过程。
社区入户走访民情日记320XX年6月28日晴 38度我已经到喀赞其街道喀赞其社区工作组四个月了,工作组把我分配在第二网格工作,喀赞其社区第二网格点网格长是米亚沙尔,网格员米也沙尔和我。
我们的日常工作主要负责阿依东大街、阿依东街五巷及七巷291户784人的居民管理工作。
通过四个月的入户走访,使我有机会了解辖区居民的生活状态,对网格员每天逐户走访掌握社区民意有了更深刻得了解和体会。
网格员每天入户掌握居民人员家庭、亲戚、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工作比较繁琐需要很强的耐心有的时候一天至少要去同一条巷道3次以上,共同的工作内容使我们三个人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个人走访入户民情日记随记参考三篇

个人走访入户民情日记范文三篇篇一对于民情走访,我们中很多人开始都有些不以为然的想法,认为自己不过一普通干部,无职无权,捐个区区两三百元,对那些深陷贫困的农家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然而,两个月来,或是与市县部门的领导“二对一”帮扶,或是个人走访,先后进了龙吟、金鱼、泥塘、乔桂四村九户人家。
当我走进乡亲们的家门时,内心却不能不被他们的遭遇、他们的坚韧、他们的善良深深震动。
第一次找到乔桂村樟树组王福保家时,还是春寒料峭的三月,这个70岁的老汉正在屋下面的田里掌犁耙。
看到有人来,王福保拖着泥腿上了岸。
他的老伴佝偻着腰,用手使劲揩揩碗,颤颤巍巍的泡茶端出来。
两层楼的红砖屋没有粉刷,屋内地面坑坑洼洼,厅屋的神台上摆着一张年轻的遗象。
那是他们的儿子,2009年患尿毒症去了。
儿媳从此再无音沓。
两个孙子,就跟着老人过活,15岁的孙女王倩在宝农学校读初二,8岁的孙子王可在神冲完小读三年级。
为了供孙女孙子读书,给老伴看病,维持一家人生活,老人作了十多亩双季稻。
王福保说:“我们老了,又有病,这倒也没什么,人总是要死的;就是两件事放不下啊,一是欠的帐还冇还清,二是两个细伢子造孽啊!好在政府、村上对我们都还关心!你们做好事,我们记住了!”我和县旅游局副局长廖国辉走进金鱼村高峰组葛枚芳老人家时,80岁的老人正坐在特制的椅子上逗着4岁的小孙女。
自从20xx年在山上干活不慎摔断股骨,老人就不能再独立行走了。
廖局长和老人聊起家常,得知老人三个儿子,大儿子已于几年前意外去世;二儿子体弱,挣不了多少钱;三儿子又于去年受伤落下脚疾,一直没治好。
说话间,老人在田里插秧的两个儿媳赶了回来,连忙泡茶、端瓜子。
老人对子媳们的照顾还是满意的,她的愿望就是能医好自己的腿,为家里帮上点忙。
接过廖局长双手递上的红包和民情卡,老人家的眼里明显有泪光闪烁。
泥塘村尧石组杨俊香的丈夫去年死于淋巴癌,独子钟少雄就读于湘潭科技大学。
为了供儿子完成学业,杨俊香外出广东打工去了。
个人走访入户民情日记三篇

个人走访入户民情日记三篇
篇一
自从入户摸底调查工作开始后,我的休息日没有了,节假日也没有了,丈夫老是说我:“一个女同志,放下娃娃不管、老人不顾、家不收拾,衣服不洗,天天能跑出个甚结果?”我解释再多也没用,我想着为了支持我的工作,他也不容易,快让发泄一下吧.后来,看着我每天依旧是早出晚归,他也向我“服软”了.明天就是清明小长假了,
积比较大,
不得的,
多拉家常,
.现在,
篇二
.
,所接触识和理解.
,有的
.今天中午12点,我刚做好饭,.群众的理解增加了我们要更好为他们服务的信心.我想,只要多一份耐心细致,多一份理解信任,北梁棚户区改造工作会更顺利地开展.
篇三
今天,是我作为入户摸底调查工作人员正式开始工作的第一天.万事开头难呀!早上8:30我们工作组一行4人开始了按部就班的入户调查工作,按照调查内容,我们查看居民户口本、房屋所有权证,征求住户搬迁安置意见,按照统一标准进行测量,并做现场绘图.有的人家挺配合,有的人家要求挺高,不知不觉中我们已走访了4户群众.临近中午12点,我们来到一户人家,大娘情绪显得很激动,埋怨我们来得晚,催促着快点测量.大爷则说:“你们仔细量,少量下了我可是不干”.看到他们不理解的态度,当时我也感到气不顺,心想着来给你们上门做服务,还嫌这
嫌那,好像我们做错了什么,不是看见他们岁数大了,真想顶撞几句.再说,挨家挨户跑逛了一上午没喝上一口水,中午饭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吃得上.
就这样,强忍着内心的不平继续测量,进这家、出那家,我们第一天的工作结束了,回到家累了一天的我心里像是打翻了五味瓶,心想着北梁搬迁改造是好事,可是老百姓怨言多、担忧多,这以后的工作该怎么开展……。
村官入户走访民情日记范文汇总三篇

村官入户走访民情日记范文汇总三篇日记是指用来记录其内容的载体,日记也指每天记事的本子或每天所遇到的和所做的事情的记录。
日记作为一种文体,属于记叙文性质的应用文。
日记的内容,来源于我们对生活的观看,因此,可以记事,可以写人,可以状物,可以写景,也可以记述活动。
下面是我细心整理的村官入户走访民情日记范文汇总三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村官入户走访民情日记20xx年元月16日,星期六,我和同事在村领导的带领下到-村-方向进行贫困户走访。
我们先到的是-家里,去的时候-的母亲和他的妻子在家,他家上有老母,身体较差,常年吃药,并且妻子的身体状况也不是非常好,患有腰间盘凸出,因此家庭经济入不敷出。
接着我们来到-家,-家里有两个孩子,大的在高中读书,小的今年读六班级。
另外其家中还有一位常年患病的老父,需要人照看。
他家主要是因学因病致贫。
走访结束后,天空飘起的丝丝细雨,一天下来我们身体已疲乏不堪,但我们的心情更为沉重。
近些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进展,国家的惠农政策日渐丰厚,农夫的生活已经得到很大改善,但还有相当数量的农夫没有脱贫。
我们深深感到要解决农夫的贫困,主要要靠农村经济的进展,同时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村官入户走访民情日记昨天接到县委组织部通知说今日省委督查组要到xx乡检查指导驻村帮扶工作。
为此,我们帮扶组全体成员放弃周末休息,从昨天就到村上,对近期所做的工作进行了进一步完善。
据我中青班同学、民和县委组织部张玺副部长说督查组到xx乡召开座谈会,是由于我们xx驻村帮扶组的近期工作比较扎实,是县上特地确定的。
这个消息无异对我们工作是一个很大的鼓舞和鞭策。
说句实话,近一时期我们帮扶组全体成员群策群力,真心帮扶,也做了许多工作。
特殊是我们走访农户,访贫问寒,得到了村民们的普遍好评。
说完善工作,其实除起草书面汇报材料外也没什么详细补充的。
只是有一点令我们比较犯难,就是通知说督查组还要了解对重点村投入50万元扶持资金的使用方案。
3篇下村入户走访心得体会+下乡驻村民情日记

3篇下村入户走访心得体会+下乡驻村民情日记3篇下村入户走访心得体会【篇一】根据党委政府的部署,身为一名组织干事、基层干部,必须每周下村,我认为这很好的履行了工作开展在一线,情况掌握在一线,措施落实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的要求。
我是兴隆镇金星社区的一名驻村干部,在本村我负责有两户贫困户,虽然从我来兴隆工作的时候,他们已经脱贫,但是我也不能够掉以轻心,每个月我也会到他们家里了解情况,倾听他们的心声。
陈芬是我帮扶的一名群众,通过交流,我了解到陈芬姐现在已经怀孕了,这是一个好事,同时也让我有所警觉,已目前陈芬姐家里的情况,有迎接新生命到来的经济基础吗?是否会因为新生命的到来而再次反贫?唐家刚是我帮扶的另一位群众,家里已修建楼房,今年7月他的大儿子唐维浪已大学毕业,在重庆某公司工作,他家里已有稳定收入,经济条件也逐步好转。
通过下村走访群众,我也有以下几点体会:每个干部都要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切实帮助所包村解决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这样才能与群众做真正朋友,赢得群众的信任。
通过摸牌走访,一家一户串门、拉家常,我感觉群众非常朴实,了解到我们是来排查危房的,群众都非常高兴并且很热心,也很热心的和我们交流哪些家庭确实困难,确实需要建房,希望得到党委政府的帮助,看到他们信赖的样子,我更加感受到作为一名基层干部的责任重大。
通过召开村群众会,把社长、村民召集起来,知道群众有那些方面困难,通过走访群众,我们了解了群众的所想所盼和生产生活需求,其中对于惠农政策群众十分关心。
我认为应多像群众宣传政策,把每一项工作落到实处,这也是身为宣传干事的我必须要干好的工作。
乡政府应该是与农民群众联系最密切,与农民群众打交道最直接,所以为农民群众的服务体、最重要。
随时深入农村一线,了解掌握真实情况,把握规律性,注重针对性,向领导反映情况,发挥好助手作用。
保持埋头苦干、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保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保持艰苦奋斗、敬业拼搏的斗志,努力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民情日记进村入户走访记录三篇

【导语】民情⽇记必须要跳出纸上谈兵的怪圈,不但要记,更要去做,对群众所反映急需解决的问题,要想⽅设法尽快帮助解决。
对暂时不具备条件和能⼒解决的问题,也要耐⼼向群众解释清楚,给群众⼀个满意的答复。
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我没有什么下乡经验,但我认为,精准扶贫、不落⼀⼈。
要坚持以⼈为本、实事求是,进⼀步摸清贫困底数,把贫困原因搞清楚、分析透,要因⼈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区别不同情况,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不搞⼤⽔漫灌、⼤⽽化之。
来到贫困户吴光顺家,映⼊眼帘的是陈旧破烂的⼟⽊房,屋前的空地上晒着刚采回来的⽟⽶,堂屋就是⼀间黄泥巴屋。
屋⾥杂物很多,原始的⽕坑、⽼式的⿊⽩电视,没有⼀样像样的家具。
吴光顺全家三⼝⼈,⽼伴50多岁,⼉⼦30多了还没有成家⽴业。
我们详细询问了他家的经济收⼊、⽣产⽣活等情况。
他说:“这⾥交通不便,种的农作物想要换成钱就得上坡下岭往集镇上背,来回三四个⼩时,够折腾的,我们多希望政府能帮我们把公路修好扩宽。
”经过沟通了解,我们⼯作队商量着制定了帮扶计划,并⿎励他说:“从今以后,咱们就是亲戚,要常联系,有困难就打电话,我们会尽努⼒帮助你们。
相信经过⼏年努⼒,你们定会过上好⽇⼦的。
同时,我们也会向上级部门反映情况,争取把公路扩宽”。
随后,我们⼜陆续⾛访了⼏户贫困户,从⼭上回到住处已是下午6点多,我们每⼈炒了份鸡蛋饭,也许是太饿了,全都吃了个精光。
晚上,我躺在床上想着⽩天⾛访的情况,⼼中泛起⽆限的感慨:⼭⾥⼈贫困的状况绝⾮是坐在办公室⾥就能够想象的,不亲临现场⼜怎能感觉到⼭⾥⼈那种淳朴、厚道呢? 在⾛访中,我们也遇到了⼀些让⼈⼼酸的故事,深⼭⾥村民们的所思、所想、所盼,那淳朴的表情、质朴的语⾔、简朴的⽅式,都让我感概万千。
回来的路上,我们还在讨论,如何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如何让他们过得更好? ⾛访虽然只是⼀种形式,但⾛访的过程却是实实在在的,它的意义不仅仅是完成⼀项⼯作任务,⽽是⼀次锻炼和情感体验,更是与贫困户⼼与⼼的碰撞和交流。
入户走访民情日记范文3篇

【导语】民情日记必须要跳出纸上谈兵的怪圈,不但要记,更要去做,对群众所反映急需解决的问题,要想方设法尽快帮助解决。
对暂时不具备条件和能力解决的问题,也要耐心向群众解释清楚,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
广大人民群众都是通情达理的,只要他们明白有些问题之所以不能尽快解决的原因,就会谅解,还会主动为政府分忧。
这样才能使民情日记中记录下来的问题件件得到落实,真正的取信于民,收到解决问题的实效,民情日记才能够得人心,暖民心。
为大家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入户走访民情日记范文今天,是第**个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也是xx市响应xx省委、省政府号召,开展干部进村入户活动以来,我第一次深入我局帮扶联系村之一——***镇***村进行入户走访。
上午,在村委会大院与党支部书记刘**同志和村委会会计艾**同志简单交流后,我们踏着蜿蜒崎岖的乡间小路,同行出发了。
我们走访了几个村民后,来到二组组长陈**家中。
我首先向他们全家问好,并代表xx市国税局向他们表达了良好的祝愿。
陈**年过六旬的老母亲刘**高兴得不知道说什么好,一个劲地表示感谢。
据陈**介绍,目前他们家里只有两亩农田,喂了几口猪,妻子和自己在家务农,上有年老体弱的老母,下有还在上学的幼子,生活虽然比较困难,但已经很知足了。
再说自己是党员,是村组干部,理应把奉献放在第一位,没必要和别人比那么多,日子过得去就行。
朴实的话语,真诚的笑容,无不使我们感到一名基层普通党员干部的无私情怀。
由于出身农村,又长期从事执法工作,我对农村的普法工作比较关注,也非常希望所有农民都成为知法、懂法、守法和护法的好公民。
我仔细询问了他们对农村普法工作的看法和对农民维权意识特别是作为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的见解。
陈**说,现在已经是法治社会了,人们的法律意识早就今非昔比了,但是离实际需要还有差距,希望有关部门加大这方面的投入。
少数村民购买了农资却不知道主动索要正规的发票,还有的在外面打工也不知道主动要求签订正式的法律合同等等,都是今后应当注意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入户走访民情日记三篇
第一次找到乔桂村樟树组王福保家时,还是春寒料峭的三月,
这个70岁的老汉正在屋下面的田里掌犁耙。
看到有人来,王福保拖着
泥腿上了岸。
他的老伴佝偻着腰,用手使劲揩揩碗,颤颤巍巍的泡茶
端出来。
两层楼的红砖屋没有粉刷,屋内地面坑坑洼洼,厅屋的神台
上摆着一张年轻的遗象。
那是他们的儿子,2009年患尿毒症去了。
儿
媳从此再无音沓。
两个孙子,就跟着老人过活,15岁的孙女王倩在宝
农学校读初二,8岁的孙子王可在神冲完小读三年级。
为了供孙女孙子读书,给老伴看病,维持一家人生活,老人作了十多亩双季稻。
王福
保说:“我们老了,又有病,这倒也没什么,人总是要死的;就是两
件事放不下啊,一是欠的帐还冇还清,二是两个细伢子造孽啊!好
在政府、村上对我们都还关心!你们做好事,我们记住了!”
我和县旅游局副局长廖国辉走进金鱼村高峰组葛枚芳老人家时,
80岁的老人正坐在特制的椅子上逗着4岁的小孙女。
自从20xx年在山上干活不慎摔断股骨,老人就不能再独立行走了。
廖局长和老人聊起
家常,得知老人三个儿子,大儿子已于几年前意外去世;二儿子体弱,挣不了多少钱;三儿子又于去年受伤落下脚疾,一直没治好。
说话间,老人在田里插秧的两个儿媳赶了回来,连忙泡茶、端瓜子。
老人对子
媳们的照顾还是满意的,她的愿望就是能医好自己的腿,为家里帮上
点忙。
接过廖局长双手递上的红包和民情卡,老人家的眼里明显有泪
光闪烁。
泥塘村尧石组杨俊香的丈夫去年死于淋巴癌,独子钟少雄就读于
湘潭科技大学。
为了供儿子完成学业,杨俊香外出广东打工去了。
她
家住在盘山公路旁的陡坡上,我和县教育局的干部胡奔前气喘吁吁爬
上坡,走进三间低矮的土砖屋,看见屋里只有破旧的桌凳,熏得漆黑
的四壁。
年过耄耋的公公婆婆白花苍苍、行动迟缓。
我们看到这个幕
心情沉重,胡奔前留下姓名、电话,真诚地对老人说:“虽然我们都
是普通干部,家庭也不宽裕,但有什么困难一定要讲,能办到的我一
定办到,难办到的我一定尽力!”
龙吟村瓦屋组83岁的老上访户廖哲华握着市人社局领导的手久
久不愿松开;90岁高龄的五保老人唐仙娥执意要留我们吃午饭;起身
离开时乡亲们总是目送很远、很远。
是的,作为基层干部,我们的力量微薄。
但是,我们都有一颗心,能够用心去体会,用心去交流,用心去改变。
民情走访和困难帮扶不
是一道一笔挥就的轻松试题,而是检验我们是否和群众还保持着血肉
联系的庄严问卷。
乡亲们最看重的,也就是我们在这张卷纸上倾注了
多少真心啊!
篇二
按照县委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县教育局对展开“四群”教育,干
部直接联系拉乌乡碧鸡村委会哨房、碧鸡、桃园三个村组的59户群众
工作实行了详细安排,我联系的6户群众中有5户属哨房五组,1户属碧鸡三组。
上午8:30,我们从县城出发,乘车翻越老东山35里坡到达松平哨垭口,这里风和日丽,天朗气清,松林繁茂,感觉格外亲切,我曾
在平川镇工作三年有余,对这条路太熟悉了,也见证了从弹石路到柏
油路建设的全过程,感受到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山区交通基
础设施建设的巨大促动作用。
这次也意外地发现松平哨水库已完全干
枯了,这是近几年来所不曾出现过的,松平哨水库是我县小I型水库,库容量123。
6万立方米,是平川镇平川、石岩、盘谷、底么四个村委
会12300多群众、8500多亩耕地的生产灌溉水源。
松平哨水库的干涸
让我真切的感受到了今年的严重旱情,也让我为以前工作过的地方群
众生产生活用水感到忧虑。
车辆沿着6米宽的柏油路在群山中蜿蜒前行,缓缓驶出了45里箐,途径平川镇、古底村便进入了拉乌乡境内。
拉乌乡位于宾川县东南部,乡政府机关驻地碧鸡距县城78公里,全乡辖7个村委会,74个自然村,69个村民小组,2833户10329人,聚居着汉、彝、白、苗、傈僳5个民族,其中以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
人口占总人口的48%,是典型的边远山区少数民族聚居乡。
境内高山河谷相间,海拔3241米,最低海拔1310米,年平均气温15。
7℃,年降雨量860毫米,森林覆盖率达92%,是“生态乡”,“大理州拉乌核桃品系原生种群种质资源保护基地”,“大理州核桃产业发展明星乡”。
全乡核桃种植面积达15万亩,已挂果面积7。
2万亩,人均有核桃14亩、146株。
20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800元。
10:00,我们到达了拉乌乡碧鸡村委会的哨房小组,乡村组干部
早已在此等候我们的到来,经过简单的寒暄之后,我们便分散行动。
我联系的6户群众散居在这个带,在碧鸡村委会周彪副书记的引导下,我相继走访了陈仕文、陈仕业、李子育、李学清、李培德5户联系户,详细了解了各户的家庭状况、生产生活情况、饮用水源情况和家庭收
入情况,鼓励他们关心教育引导好子女上学,积极想办法投入到抗旱
保春耕生产中来,并为每一户送上了民情联系卡和200元慰问金,王
文明户因为全家上山干活去了,没见着,我只好向周副书记简要了解
了一些基本情况,并委托他代我慰问,等到下次走访时再详细了解情况。
午饭后,我还到碧鸡完小和拉乌完小两所寄宿制学校调研,详细
了解开学以来教育教学情况、学生营养餐实施情况和学校安全工作情况,实地察看了学校食堂卫生、学生宿舍管理和森林防火“五个一”
活动展开情况。
这次走访,令我欣慰的是这6户联系户当中,哨房五组的5户群
众家里面建设得比较好,主导产业为核桃、烤烟、粮食种植和畜牧业,年人均纯收入均在4000元以上,而且都比较重视子女的教育。
这些都
得益于县乡党委政府大力扶持核桃产业培植,得益于省委省政府整乡
推动扶贫项目的实施,得益于大理州整村推动扶贫项目和扶贫综合开
发示范园区建设项目的实施,各级党委政府实施的这些利农、惠农、
助农、强农政策,拉乌乡都享受到了,和哨房五组一样,村村寨寨基
础设施得到了很大改善,产业培植初具规模,年人均纯收入稳步增长,村容村貌得到了硬化、美化和亮化,群众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与群
众交谈,反复听到的一句话就是:“党和政府对我们真好啊!”碧鸡
三组的联系户情况稍微差一些,但他很重视子女的教育,我们到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