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概论结课论文(DOC)
机械工程概论论文范文

机械工程概论论文范文一:作业机山地运用实验引言近年来,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失严重,季节性劳动力严重短缺,劳动力成本大幅增加,土地抛荒现象时有发生,使得丘陵山地种植业人工作业成本超过了机械作业成本,迫切需要通过发展农业机械化,解决劳动力外流问题,保障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但是,丘陵山地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机械化发展任重道远,研制和发展各种中小型、多功能的农机具,研究适用于丘陵山地的新型机械化生产技术;攻克机具通过性、适应性和经济性差等难题;开发适合山地行走、运输、过埂能力强和适应多种田间作业需要的通用底盘;配套各种农机具,完成旋耕、播种、灌溉、施肥、植保和割晒农事作业等,是丘陵山地农机具今后发展的主攻方向[1]。
1小型多功能作业机结构特点小型多功能作业机是由配套动力主机和与其配套使用的多种作业机具组成图1。
用于牵引兼驱动用的主机由发动机、传动变速箱、机架、控制运动的多方位操作扶手以及行走轮等构成;配套作业机具包括微型旋耕机、开沟、起垄机、铺膜机、农药泵、水泵和收割机等多种机械,通过更换不同的作业机具,可完成多种作业,特别适用于丘陵山地作业。
该机主要有以下特点。
1扶手上、下、左、右自由调整。
左右调节分16挡可360°旋转,适合在坡地或塑料大棚等特殊地块内作业,上、下调节可根据具体条件在5挡24°内选择。
2变速范围广。
采用胶带张紧式,用1个离合手柄可实现高速、低速转换,经过主变速箱4个挡位可实现前进、后退各4挡。
变速范围广,作业效率高,移动方便。
3轮距方便可调。
该机轮距为插销可调式,以适应各种作物不同行距的要求,间距30~86cm。
4安全离合停车。
该机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只需用拇指轻轻一按安全手柄,即可使主离合器脱开,避免造成安全事故。
5低、高速旋耕。
在变换作业机时,不用变换传动链箱,使用变速手柄即可实现低、高速作业如低速、中耕、高速和开沟。
6启动简单、方便,配备备用动力输出轴,可作为各种作业的动力源。
机械大类导论结课个人论文

机械大类导论结课个人论文机电0807班常程城08225031卧铺个人保险箱设计摘要:卧铺旅行为旅客带来了长距离旅行的方便,但是同时伴随着私人物品的丢失问题,尤其近些年来卧铺丢失问题经常发生,安装卧铺保险箱的想法慢慢产生。
但是卧铺内部空间有限,列车工作人员精力有限等条件的束缚使卧铺财务安全问题一直没有合理解决,本文就卧铺小空间合理利用优势保,设计合理安装保险箱,为列车行车财务安全提供保证。
关键字:卧铺财物安全保险箱1、卧铺内部空间特点(1)每节车厢分为十一个房间,每个房间分为左右六个床位,分上中。
(2)卧铺车厢有行李架。
硬卧车厢的行李架在过道一侧,窗口小座椅的上面,水平方向与列车上铺位置大体相当,稍低5-10公分左右。
软卧车厢的行李架在乘客包厢内,位置在上铺以上大约20公分左右的地方。
由于在包厢内部,所以空间比较大,形似普通住房顶部的小阁楼。
(3)硬卧车厢的行李,安全系数的确比硬座车要高。
原因就是闲杂人员比较少。
行李架的结构问题,22型车体和一些老式25B,25G型车体的行李架,都是管条式的,由平行的铁管(或竹管等)在关节处焊接铆合而成。
因为管条之间有空隙,所以可以用链条锁将行李和管条锁在一起,在不开锁的情况下行李无法移动。
这是这种行李架的一个很大的优点。
现在的新车,包括新型25B,新型25G,25K,25T,BSP等,基本上都采用板式行李架,与管条式相比,由于和行李的接触面积比较大,压强较小,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行李(特别是怕压和易碎品)在列车发生剧烈晃动时不发生形变;但链条锁在这里就很难发挥作用了。
(4)软卧车厢的包房内都有锁。
特别是现在的新型空调车,包厢锁的设置也充分考虑了安全性。
夜间入睡以后,从包厢内锁住房门,除了乘务员(有钥匙)外,其他人单纯通过房门摇把是打不开的。
2、列车上使用过的保险箱往常列车上没有使用专属的保险箱,据我查阅资料与网上搜索,大多贵重物品为个人保管,在春运期间在车上会配置一些专业的保险箱有车上的公安人员代为保管,在今年5月28日,为确保旅客咋旅途中所携带的现金、小件贵重物品的安全,三茂铁路在茂名东至汕头的列车上新设置电子智能保管箱,每个卧铺车厢设为11个,均采用高科技术电子门锁,由专人管理。
机械工程导论结课论文

结
课
论
文
机械三班
2012301390053
何宾杰
机械工程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重要关系
摘要:
关键词:
机械工程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关系,它承担着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和生产工具的任务。因此,机械工业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甚至决定着相关产业部门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水平。机械工业的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民族振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重要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在20世纪中后叶,机械工业因其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被称为“夕阳产业”,但是进入21世纪 机械工程因高新技术的发展而得以迅猛发展。机械工业已经从早期的笨重的浪费资源的时代走向了快速清洁的绿色时代。中国现在就正处于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加快高新技术的创新,对实现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有着重要意义。从中国产业结构演变所处的阶段来看,在中国产业结构"补短"任务基本完成,"升级"任务开始受到高度重视,国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进入关键时刻,在国民经济出现"买方市场"的情况下,各行业面临加大折旧力度 ,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和升级,设备更新任务繁重的时候,以装备为主要产品的机械工业的重要性就更加突出。要使国民经济结构全面升级,必然首先振兴机械工业。
一、机械工程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基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起点,决定着国民经济发展的规模与方向,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各种不可或缺的中间产品、服务、及生产手段。机械工业属于基础产业中的“手段性”产业,为国民经济提供各种生产手段。任何一个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取决于其所生产的产品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程度。整个国民经济可以被看作是一部巨型的从资源到产品及服务的转化器,生这个转化器的就是机械工业,因此,机械工业在经济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机械工业的主要产品就是包括其自身在内的各行业所必需的生产装备,而生产装备是国民经济各行业的生产手段,由此可见机械工业作为基础产业对于国民经济的重要性。
《机械工程概论》课程结课论文报告

《机械工程概论》课程结课论文报告第一篇:《机械工程概论》课程结课论文报告《机械工程概论》课程结课论文报告要求:字数 3000字左右,图文并茂,根据所选择题目,有论据、论点和结论, 写出结课论文,尽最大限度将主题表达清楚。
题目:(任选一题1、学习机械工程概论对大学学习机械工程专业之意义。
2、机械工程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重要关系。
3、中国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思考。
4、机械与其他科学发展之辨证关系(可举两个产业的情况为例说明。
5、机械工程学科人才素质及能力要求分析。
6、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途径分析。
7、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机械技术科技含量之方法。
8、未来机械之设想。
注:1、论文以学校发答题纸工整手写, 在 12月 30号之前由班长统一交教师处, 其论文格式应包括以下内容:题目、作者(学号、正文、参考文献等。
2、必须自己写 ,若发现内容近似雷同者,将作 0分处理。
第二篇:材料学概论结课论文材料科学概论论题:钛合金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结课论文班级:材料学院13级1班姓名:范孝卫学号:139024178钛合金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范孝卫139024178 料131班摘要:本文综述了钛合金材料的发展及应用现状,着重介绍了钛合金的主要性能及其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和生物医药等方面的应用,并对钛合金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字:钛合金,性能,应用,发展趋势引言金属元素钛在地壳中的分布范围比较广泛,据估计和推算,其含量是地壳质量的0.4%还要多一点,世界储量约34亿吨,在所有元素中含量居第10位(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钛)[1]。
其丰富的储量,为金属钛及钛合金的生产和发展提供了主要的原料来源。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钛及钛合金的发展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钛合金的种类已从1954年的Ti-6Al-4V合金[2]发展到数百种。
因为具有比强度高、耐蚀性好、耐热性高等特点,钛合金被广泛用于各个领域,包括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医药卫生以及其他日常生活领域。
机械工程概论论文

机械工程导论论文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重庆大学,着实让我感到欣喜。
既是对大学生活初次触摸的快乐,亦是对美好未来的一份憧憬。
我绝对不会因为选择机械而后悔,相反我还会感到自豪,因为机械是好专业,有美好的前景。
再说我很喜欢机械信我以后会有一丁点的成就。
说实话我开始对机械知之甚少,所以我满腔热情地走进机械工程导论的第一堂课。
一开始陈小安教授带着我们徜徉于机械的历史长河里,一路走来,让我们大概地了解了世界机械的发展,更是对中国的机械历史有了相对更深的了解。
我们的先人们创造了一路机械辉煌而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我国的机械就与世界机械脱轨,落后啦!看着故人们创造的机械产品如指南车,地震仪等,在那时可是代表了最先进的机械水平。
再看那指南车的设计图与工作原理,其中的创造性和制作水平的精湛深深地折服了我,又听陈教授说现在还未能复原指南车,更是让我慨叹啊!慨叹先人们的超强智慧,慨叹我国古代机械的先进。
如此,新一代的我们只能不增强自信心,现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中华之伟大崛起而奋斗!看如今,虽然我现在已是制造大国,但不是制造强国,而我们的制造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等相比很大的差距。
主要表现在制造工艺装备的落后,低水平生产力严重过剩,高水平生产力严重不足,产品质量和技术不高,技术开发能力不强,基础元器件和基础工艺不过关,劳动生产率低下,科技技术严重不足,技术创新能力十分薄弱,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体制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需求等。
我们承认我们的劣势,但我们绝对毫无气馁,我们仍然斗志昂扬,信心百倍,改变我们的劣势,让我国的机械在质与量上都屹立于世界先进制造之林。
随后陈教授向我们展示了一些图片和视频,让我们看到了现代机械制造工业与研究的缩影。
特别是当我看到机床的机械手和刀具自动的、灵活和有条不紊的运动时,我心中很少兴奋。
通过查阅资料,我了解到数控技术是指用数字量与字符发出指令实现自动控制的技术它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和集成化生产的基础。
机械工程概论论文

机械工程概论论文推荐文章关于机械工程概论的硕士论文热度:关于三农的毛概论文热度:有关反腐倡廉主题的毛概论文热度:关于社会学概论论文热度:毛概思想概论论文范文3000字热度: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机械工程制造业有了较大的发展。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机械工程概论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机械工程概论论文篇1试谈机械工程可靠性设计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不仅需要多功能的产品,而且还需要产品能够可靠地实现其所具有的功能。
因此,以产品可靠性为目的的可靠性设计应运而生,并得到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1可靠性设计及其发展为了了解可靠性设计技术,我们必须首先了解什么是产品的可靠性。
可靠性的经典定义是:“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定义中的“产品”是作为单位研究和分别试验对象的任何元件、器件、设备或系统,甚至可以把人的作用也包括进去。
在产品设计中,应用可靠性的理论和技术、根据需要和可能、优先考虑可靠性要求。
在满足性能、费用、时间等条件下,使设计的产品具有满意的可靠性要求,这就是产品的可靠性设计。
可靠性设计不仅涉及传统设计技术,而且还与系统工程、价值工程、环境工程、工程心理学、质量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密切相关。
因此,它是一个多学科、多技术相融合的新兴技术。
它不但应用于产品的设计过程,而且还广泛应用于产品的制造生产、试验、使用、维护、管理等各个环节。
因此,这项新兴技术在军工、航空、航天、电子、机械等工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1.1可靠性的发展史人类从开始研究可靠性技术至今,大约经历了60余年的历史。
研究其发展过程,可归纳为初期研究、形成发展和进一步国际化三个阶段。
(1)初期研究阶段(20世纪30~4O年代):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参战的飞机、军舰等重要军事装备常因故障贻误战机,为此军事装备的可靠性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开始着手研究如何避免和减少这些“意外”事故的发生并最早提出了产品的定量可靠性问题。
《机械工程概论》课程结课论文报告

机械工程概论课程结课论文报告引言机械工程是近代工业发展的基础之一,涉及领域广泛,包括制造、运动控制、自动化、机器人等方面,是追求机械传动自动化和高效智能的重要技术之一。
本课程旨在介绍机械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以及应用案例,为学生打下机械工程领域的基础。
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机械工程基础知识、机械制造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以及机器人技术。
下面将分别对这四部分的内容做简要介绍。
机械工程基础知识机械工程基础知识包括机械加工的基本原理、机械零件的设计以及机械附件的选型和应用等方面。
这部分课程主要围绕机械加工中的工艺流程和机床操作流程进行讲解,掌握机械加工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机械制造技术机械制造技术包括传统的机械制造工艺和现代的机械制造技术,主要涉及数控加工、精密加工以及切削加工等。
这部分课程主要介绍机械制造的技术路线、计划安排和车间管理等内容,使学生能够了解制造整个流程,掌握制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机电一体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将机械、电子、计算机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关键技术之一。
这部分课程主要介绍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掌握机电一体化应用的基础知识。
机器人技术机器人技术是指利用机器人完成各种工作的技术,主要分为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两类。
这部分课程主要介绍机器人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并针对不同类型的机器人进行分析和应用案例介绍,让学生了解机器人技术的前沿发展和最新应用,掌握机器人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课程收获本课程让我对机械工程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从基本的原理到应用案例都有涉及。
学习本课程后,我掌握了机械加工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了解了机械制造和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以及机器人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最新应用,更加明确了自己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方向。
学习心得体会通过学习本课程,我意识到机械工程是一个非常广泛的领域,包括很多相关的知识和技术。
关于机械基础教学结课论文(2)

关于机械基础教学结课论文(2)机械基础的论文篇3浅谈提高中职学校机械基础教学的实效性机械基础课程是属于机械类专业中一项重要的技术性基础课程之一,其在学生的学习技术及专业课程中有着衔接作用,并且在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上还拥有非常强的实用性,这也是培养学生机械“实际工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相关方面的重要流程,也为学生以后的专业课程学习创造了一定的基础。
但因为其课程有着“内容抽象、实践性强”的特点,增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
一、探析目前中职学校机械基础课堂教学现况第一,现在大部分学生基础都很薄弱,并且学生还有一定的畏难情绪。
事实上,中职学生大部分都是经过中考或高考失败的学生,有些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认为自身学习能力不强。
因此在教学中难免会出现学生缺乏认真学习的精神;第二,在现实的中职教育环境中,学校一般都很重视学生的技能培养,而忽略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第三,教材难度不适。
有部分中职学校使用的机械基础教材基本上是本科教材的“压缩”,致使教材的理论内容有一定的难度,内容相对落后,使得实验内容与理论不能有效合理地进行融合;第四,教学方法单调。
因为受到过去教学方式的影响,造成现在很多老师在上机械基础课程的时候,过度地依赖教材,造成教学模式单一。
这样单调的教学模式无法使得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互动,更难去挖掘学生学习机械的兴趣。
二、提高中职学校机械基础教学实效性的相关对策1.增强学习目的,挖掘学生学习兴趣第一,在学习此课程之前,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到相关工厂进行参观,并且根据工厂的实物进行一番讲解,去引发学生的思考,加强学生的认知度。
另外,还要非常明确的让学生明白,学习机械基础是后续课程的必备,是学习专业知识的有效前提。
这些专业知识囊括:(1)构件的受力分析、计算方法。
(2)机械工程材料的“牌号、性能”等相关知识。
(3)机械相关零件“性能”及“工作原理”。
(4)机械设备的相关维护知识。
当然,还可以根据学生身边经常可以见到的一些机械进行举例子,让学生能够深入感受到机械基础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进而使得掌握这门课程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录学校代码: 10128学号: ************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题目:论农业机械的发展****:***学院:机械学院系别:机械系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机制15-2指导教师:杨红艳老师二〇一六年一月摘要: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点是要进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的质量、效益和农民收入。
发展农业机械化是题中应有之意,在现阶段要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战略意义在于它是解放农业生产力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农机化;现代农业;发展道路Abstract:At present, the basic point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is to carry out the strategic adjustment of agricultural structure, improve agricultural quality, benefit and farmers income.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is the key point of the thesis, in order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significance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is that it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Key words: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moder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path引言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过程。
它能有效减轻农业劳动者的劳动强度,不仅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物质基础,而且是农业现代化历史演进的主要标志和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
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期,分析新形势,把握新趋势,确定新重点,对于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1]。
经过40多年的发展, 我国农业机械化已从无到有逐步壮大起来, 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农业机械设计制造、科研、推广、服务体系; 全国机械化程度达到45% ,一部分省区已经实现基本机械化; 取得了一大批科学研究成果, 为全面机械化奠定了坚实基础[7]。
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
一·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历程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程,以经营形式为标志,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时期[4]。
第一、国家经营为主时期。
该时期,农业机械化主要由国家投资办拖拉机站,为集体农民代“耕”,办国营机械化农场。
第二、集体经营为主时期,大体包括七十年代。
70年代全国国营拖拉机陆续下方给人民公社、生产大队。
第三、户营为主时期,1980年到当前阶段。
集体经营变为个体承包制。
农民开始经营农业机械化。
二·农业机械化发展特点及成效及存在的问题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农业机械化在改革和发展中.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道路。
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机械化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
一在发展体制上,鼓励和支持农民、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合作组织自主购买使用农业机械,初步形成了以农民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和多种所有制经济竞争并存的发展格局。
二是在发展机制上,面向农业和农村作业市场,积极推进农机作业服务社会化、产业化.初步形成了以市场需求为主导、各级政府示范引导的发展机制。
三是在发展方式上,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先进适用农业机械化技术和机具的开发与推广,初步形成了良种与良法相配套、农机与农艺相适应、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的生产方式。
2.1农业机械装备总量稳步增长2004年.全国农业机械原值达到3647亿元[2]。
比2003年增长8.5%,分别比1980年、1990年增长了9 倍和2.6倍多。
乡村农户平均拥有农业机械原值1500多元。
占农村住户年末每户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的33%:全国农机总动力达到6.41x108kW,比2003年增长6.1%,分别比1980年、1990年增长了3倍和1倍多:拖拉机保有量达到1571万台,比2003年增长5.2%.分别比1980年、1990年增长了5倍和1倍多。
其中大中型拖拉机达到111万台,比上年增长12%,占保有量的7%。
拖拉机配套农机具1888.8万部,比2003年增长11.7%;联合收割机40万台,比2003年增长12%,分别比1980年、1990年增长了14倍和9倍多。
全国单位耕地拥有农机动力5.2kW/hm2(每百亩耕地拥有农机动力34.7k ,每百户拥有拖拉机6.3台、联合收割机0.16台。
近几年来,水稻插秧机等发展迅猛,达到6.7万台,比2003年增长12.7%;农用排灌动力机械、机动植保机械、牧草收割机分别达到1675.4万台、215.1万台和5.8万台,比2003年分别增长4.6%、10%和15%。
农产品加工、规模化养殖和经济作物生产所需的新型农机装备市场需求迫切,发展较快。
农民对农业机械化需求呈现出高性能、高质量和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2.2农机作业水平明显提高2004年,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35%,比2003年增长了2.8个百分点。
耕整地、播栽和收获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51%、29%和20%,机械化耕整地水平稳中有升,机械化播栽和收获水平比1980年分别提高9个和l7个百分点,比1990年分别提高4个和13个百分点。
小麦机播和机收水平分别为79.5%和77%,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水稻育秧技术取得新突破,育秧成本降低一半,水稻栽植、收获机械化水平达到6.8%和29%,成为农机作业的新亮点:玉米播种和收获机械化水平分别为2.6%、50%,大豆收获机械化水平达到33%,农作物精量播种、化肥深施、秸秆还田等机械作业水平稳中有升,农机标准化作业程度明显提高。
棉花、甘蔗、油菜等主要经济作物及牧草机械化的试验示范也取得新的进展。
2.3农机工业改革不断深入全国现有农机生产企业近万家,经过多年的改革,初步形成了以国资控股大型企业集团为主导、民营股份合作企业为主体、外资企业为补充的农机丁业体系,为农业机械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据中国农机工业协会不完全统计。
我国农机制造企业目前生产12个门类、120大类、1517个小类约6000多个品种的农业机械。
其中年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农机制造企业1400个。
在国家支农政策的拉动下,农机企业面向市场,加快了改革步伐,取得了良好成效。
据国家统计局2004年对规模以上企业的统计,按现价计算完成工业总产值870亿元,仅次于机械行业的汽车制造和电工电器制造业,位居机械制造行业第三。
2004年全国农机企业产销两旺,农机工业总产值达900亿元,销售额达到860亿元,分别比2003年增长22%和26%:销售利润总额达23亿元,比2003年增长33%。
近几年来,农机出口增势强劲,出口到五大洲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4年有1 1大类农机产品出口,出口额达24.9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58.2%。
2.4农机社会化服务稳步推进2004年.全国各类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和农机户达到3224万个翻.从业人员3848万人,分别比2003年增长4.6%和4.4%。
其中农机户3198万个,比2003年增长4.7%。
占农村农户总数的l3%。
全国农机流通、维修、作业服务体系比较健全,农机化经营总收人达2421亿元。
比2003年增长6.7%,其中农机户经营收人达2176亿元,占经营总收人的89.8%,农机作业服务收人达2097亿元。
占经营总收人的86.6%。
多年来,农机作业服务形式不断创新。
从有机户互助代耕作业,发展到联户经营、股份合作经营共同利用,以及跨区作业农机社会化服务。
从根本上解决了家庭承包经营与机械化作业之间的矛盾。
特别是1996年以来,联合收割机跨区机收小麦获得快速发展,进一步加快了农机作业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服务进程。
小麦跨区机收市场需求旺盛,参加跨作业的联合收割机数量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深受广大农民欢迎。
2004年参加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达到35万台,完成小麦、水稻机收面积l5300hm 。
农机手通过跨区机收获得收益25亿元左右,农民通过机械收割节本增效80多亿元。
目前,跨区机收已从小麦发展到水稻、玉米、大豆、马铃薯等主要农作物品种。
农机作业服务范围正逐步从产中扩展到产前、产后,从种植业发展到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等领域,推进了农业标准化作业、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促进了农业效益和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增强了优势农产品竞争力,同时也增强了自身的发展活力。
2.5农业机械化发展支撑体系初步建立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已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健全的农机管理、科研、鉴定、认证、技术推广、教育培训、安全监理、维修及社会化服务等农业机械化发展支撑体系。
2004年,全国有省级农机管理机构31个翻。
地级农机管理机构348个。
县级农机管理机构2753个乡镇农机管理机构32821个。
地、市以上农机试验鉴定机构48个,农机科研机构105个。
县以上农机技术推广机构2437个。
农机安全监理机构2964个,农机教育培训机构2156个。
全国县以上行政区域都设立了农机管理、技术推广和监理机构,农机管理、推广、鉴定、监理等人员达到2l万多人,其中科技人员占5l%。
农业机械化发展政策法规体系基本形成,2004年1 1月1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进人了依法促进的新阶段。
2004年中央1号文件将农机购置补贴项目上升为全国“两减免三补贴”重要的惠农支农政策,2005年中央1号文件又强调要继续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要求地方财政也要根据当地财力和农业发展实际安排一定的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
国家重视和支持农业机械化,法律保护农业机械化发展,为农业机械化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农业机械化发展进入了快速发展机遇期。
2.6存在的主要问题经过2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突出问题,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
第一、农机装备水平较低。
结构性矛盾突出。
发展水平低,生产力落后,部分地区仍主要靠手工和畜力劳动;结构性矛盾突出。
小型拖拉机多、高性能动力机械少,主机多、配套机具少;机械化应用范围小。
我国机械化生产主要集中在粮食生产方面,在三大粮食作物中,除小麦生产机械化水平相对较高外,水稻栽植和收获及玉米机收水平还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