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概论结课论文

合集下载

机械工程概论论文范文

机械工程概论论文范文

机械工程概论论文范文一:作业机山地运用实验引言近年来,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失严重,季节性劳动力严重短缺,劳动力成本大幅增加,土地抛荒现象时有发生,使得丘陵山地种植业人工作业成本超过了机械作业成本,迫切需要通过发展农业机械化,解决劳动力外流问题,保障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但是,丘陵山地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机械化发展任重道远,研制和发展各种中小型、多功能的农机具,研究适用于丘陵山地的新型机械化生产技术;攻克机具通过性、适应性和经济性差等难题;开发适合山地行走、运输、过埂能力强和适应多种田间作业需要的通用底盘;配套各种农机具,完成旋耕、播种、灌溉、施肥、植保和割晒农事作业等,是丘陵山地农机具今后发展的主攻方向[1]。

1小型多功能作业机结构特点小型多功能作业机是由配套动力主机和与其配套使用的多种作业机具组成图1。

用于牵引兼驱动用的主机由发动机、传动变速箱、机架、控制运动的多方位操作扶手以及行走轮等构成;配套作业机具包括微型旋耕机、开沟、起垄机、铺膜机、农药泵、水泵和收割机等多种机械,通过更换不同的作业机具,可完成多种作业,特别适用于丘陵山地作业。

该机主要有以下特点。

1扶手上、下、左、右自由调整。

左右调节分16挡可360°旋转,适合在坡地或塑料大棚等特殊地块内作业,上、下调节可根据具体条件在5挡24°内选择。

2变速范围广。

采用胶带张紧式,用1个离合手柄可实现高速、低速转换,经过主变速箱4个挡位可实现前进、后退各4挡。

变速范围广,作业效率高,移动方便。

3轮距方便可调。

该机轮距为插销可调式,以适应各种作物不同行距的要求,间距30~86cm。

4安全离合停车。

该机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只需用拇指轻轻一按安全手柄,即可使主离合器脱开,避免造成安全事故。

5低、高速旋耕。

在变换作业机时,不用变换传动链箱,使用变速手柄即可实现低、高速作业如低速、中耕、高速和开沟。

6启动简单、方便,配备备用动力输出轴,可作为各种作业的动力源。

机械工程导论结课论文

机械工程导论结课论文
机械工程导论




机械三班
2012301390053
何宾杰
机械工程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重要关系
摘要:
关键词:
机械工程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关系,它承担着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和生产工具的任务。因此,机械工业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甚至决定着相关产业部门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水平。机械工业的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民族振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重要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在20世纪中后叶,机械工业因其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被称为“夕阳产业”,但是进入21世纪 机械工程因高新技术的发展而得以迅猛发展。机械工业已经从早期的笨重的浪费资源的时代走向了快速清洁的绿色时代。中国现在就正处于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加快高新技术的创新,对实现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有着重要意义。从中国产业结构演变所处的阶段来看,在中国产业结构"补短"任务基本完成,"升级"任务开始受到高度重视,国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进入关键时刻,在国民经济出现"买方市场"的情况下,各行业面临加大折旧力度 ,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和升级,设备更新任务繁重的时候,以装备为主要产品的机械工业的重要性就更加突出。要使国民经济结构全面升级,必然首先振兴机械工业。
一、机械工程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基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起点,决定着国民经济发展的规模与方向,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各种不可或缺的中间产品、服务、及生产手段。机械工业属于基础产业中的“手段性”产业,为国民经济提供各种生产手段。任何一个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取决于其所生产的产品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程度。整个国民经济可以被看作是一部巨型的从资源到产品及服务的转化器,生这个转化器的就是机械工业,因此,机械工业在经济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机械工业的主要产品就是包括其自身在内的各行业所必需的生产装备,而生产装备是国民经济各行业的生产手段,由此可见机械工业作为基础产业对于国民经济的重要性。

《机械工程概论》课程结课论文报告

《机械工程概论》课程结课论文报告

《机械工程概论》课程结课论文报告第一篇:《机械工程概论》课程结课论文报告《机械工程概论》课程结课论文报告要求:字数 3000字左右,图文并茂,根据所选择题目,有论据、论点和结论, 写出结课论文,尽最大限度将主题表达清楚。

题目:(任选一题1、学习机械工程概论对大学学习机械工程专业之意义。

2、机械工程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重要关系。

3、中国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思考。

4、机械与其他科学发展之辨证关系(可举两个产业的情况为例说明。

5、机械工程学科人才素质及能力要求分析。

6、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途径分析。

7、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机械技术科技含量之方法。

8、未来机械之设想。

注:1、论文以学校发答题纸工整手写, 在 12月 30号之前由班长统一交教师处, 其论文格式应包括以下内容:题目、作者(学号、正文、参考文献等。

2、必须自己写 ,若发现内容近似雷同者,将作 0分处理。

第二篇:材料学概论结课论文材料科学概论论题:钛合金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结课论文班级:材料学院13级1班姓名:范孝卫学号:139024178钛合金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范孝卫139024178 料131班摘要:本文综述了钛合金材料的发展及应用现状,着重介绍了钛合金的主要性能及其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和生物医药等方面的应用,并对钛合金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字:钛合金,性能,应用,发展趋势引言金属元素钛在地壳中的分布范围比较广泛,据估计和推算,其含量是地壳质量的0.4%还要多一点,世界储量约34亿吨,在所有元素中含量居第10位(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钛)[1]。

其丰富的储量,为金属钛及钛合金的生产和发展提供了主要的原料来源。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钛及钛合金的发展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钛合金的种类已从1954年的Ti-6Al-4V合金[2]发展到数百种。

因为具有比强度高、耐蚀性好、耐热性高等特点,钛合金被广泛用于各个领域,包括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医药卫生以及其他日常生活领域。

机械概论结课论文(DOC)

机械概论结课论文(DOC)

附录学校代码: 10128学号: ************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题目:论农业机械的发展****:***学院:机械学院系别:机械系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机制15-2指导教师:杨红艳老师二〇一六年一月摘要: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点是要进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的质量、效益和农民收入。

发展农业机械化是题中应有之意,在现阶段要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战略意义在于它是解放农业生产力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农机化;现代农业;发展道路Abstract:At present, the basic point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is to carry out the strategic adjustment of agricultural structure, improve agricultural quality, benefit and farmers income.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is the key point of the thesis, in order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significance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is that it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Key words: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moder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path引言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过程。

它能有效减轻农业劳动者的劳动强度,不仅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物质基础,而且是农业现代化历史演进的主要标志和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

机械工程概论论文

机械工程概论论文

机械工程导论论文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重庆大学,着实让我感到欣喜。

既是对大学生活初次触摸的快乐,亦是对美好未来的一份憧憬。

我绝对不会因为选择机械而后悔,相反我还会感到自豪,因为机械是好专业,有美好的前景。

再说我很喜欢机械信我以后会有一丁点的成就。

说实话我开始对机械知之甚少,所以我满腔热情地走进机械工程导论的第一堂课。

一开始陈小安教授带着我们徜徉于机械的历史长河里,一路走来,让我们大概地了解了世界机械的发展,更是对中国的机械历史有了相对更深的了解。

我们的先人们创造了一路机械辉煌而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我国的机械就与世界机械脱轨,落后啦!看着故人们创造的机械产品如指南车,地震仪等,在那时可是代表了最先进的机械水平。

再看那指南车的设计图与工作原理,其中的创造性和制作水平的精湛深深地折服了我,又听陈教授说现在还未能复原指南车,更是让我慨叹啊!慨叹先人们的超强智慧,慨叹我国古代机械的先进。

如此,新一代的我们只能不增强自信心,现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中华之伟大崛起而奋斗!看如今,虽然我现在已是制造大国,但不是制造强国,而我们的制造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等相比很大的差距。

主要表现在制造工艺装备的落后,低水平生产力严重过剩,高水平生产力严重不足,产品质量和技术不高,技术开发能力不强,基础元器件和基础工艺不过关,劳动生产率低下,科技技术严重不足,技术创新能力十分薄弱,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体制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需求等。

我们承认我们的劣势,但我们绝对毫无气馁,我们仍然斗志昂扬,信心百倍,改变我们的劣势,让我国的机械在质与量上都屹立于世界先进制造之林。

随后陈教授向我们展示了一些图片和视频,让我们看到了现代机械制造工业与研究的缩影。

特别是当我看到机床的机械手和刀具自动的、灵活和有条不紊的运动时,我心中很少兴奋。

通过查阅资料,我了解到数控技术是指用数字量与字符发出指令实现自动控制的技术它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和集成化生产的基础。

机械工程毕业论文范文(通用3篇)

机械工程毕业论文范文(通用3篇)

机械工程毕业论文范文(通用3篇)1目前机械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内容创新性不足,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机械专业的课程包括机械制造、机械绘图、机械设计、电工与电子、模具制造、数控车床、PLC编程等,这些课程都需要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如果单纯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只能盲目地学习书本中的理论,而不能融入先进的案例,就会使学生的创新与实践应用能力逐步下降。

而目前很多机械专业教师依然采用这种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未能够结合项目教学法、实践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式,通过增加教学内容的创新性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出现严重的理论教学与学生实践操作间的脱节情况,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教学效果不理想。

教学方法落后,缺乏实践性目前很多高校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单纯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盲目追求理论分数高低,最终不能用其所学理论去指导实践的情况,更无从谈及实践中的创新能力培养。

因此,作为一项以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为主的课程,应当加大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环节比重,改变传统以课堂理论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发展创新教育,为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提供有力条件。

“工学结合”教学策略与模式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部分高校依然墨守成规,忽视教学在校园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尤其是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未能够与企业及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对机械专业“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与实习实训的重视程度较低,让学生不能够在实践实习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理论知识,从而激发起创新灵感。

2机械专业创新教育相关意见培养适合当今企业及社会需要的机械专业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一方面要求高校教育能够充分重视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也要求高校教育能够与人才实际需求紧密结合,培养一批具有扎实基础知识与较强实践创新能力的机械专业人才。

针对于此,笔者对机械专业教育创新提出几点意见。

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机械专业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实践是其人才培养过程的关键环节,要求高校教育能够加强学生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应用的结合。

机械工程及其概论课程总结报告

机械工程及其概论课程总结报告

机械工程及其概论课程总结报告第一篇:机械工程及其概论课程总结报告机械工程专业概论课程总结报告班级:*********专业:*********姓名:*********学号:*********初涉这个专业是在高考报志愿时,可能因为学理科的缘故,看到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好像就它的名字比较长,毅然报了这个专业。

自从开始上这门课,这才明白了名字的长短好像与学的专业的辛苦程度有关,每天都在图版上画图,看着那些让人眩晕的零件剖面图,高中学的知识算什么。

开始有点佩服那些已经毕业的学长们,你们不容易啊。

慢慢的发现了机械这门课虽然辛苦,却很实用,机械专业五年前还是冷门的专业,现在虽然不是特别热门,但确实是已经升温了,还比较欣慰。

机械电子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是将机械学、电子学、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等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机械与电子、计算机以及控制等技术有机结合而产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系统和新产品,在国民经济各领域机电一体化设备以及生产过程自动化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科技的发展起着重大促进作用.机电是微电子技术向机械工业渗透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综合技术。

在机电里,既有“机械”的内涵,又有“电子”的本质。

然而,无论是机械还是电子,在机电中都已不再是独立存在的学科了,它们融合成的新体系具有与机械学和电子学都不同的自身特点。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工业发展的速度飞快,特别是近几年来制造业的迅猛崛起,使得机电方面的人才缺口大幅攀升,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区域现代化机械制造业方面表现尤为急切。

我校近几年来机电工程专业学生就业形势十分喜人:连续5年除个别考研学生外,就业率100%。

本专业培养具有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能在生产一线从事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产品的设计制造、控制开发、应用研究和生产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能在中、高等职业教育领域从事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理论教学、专业实践指导和学生管理工作的复合型职教师资。

《机械工程导论》结课论文

《机械工程导论》结课论文

《机械工程导论》结课论文在这学期开始,学校为我们开设了这门课程,说到底还是为了强化我们对本专业的全面性了解,以便于我们对当前的学习有一个方向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与本专业的老师们交流,我们能对自己以后发展的方向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目标。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学习到了一些专业性知识,这对我们的发展有了第一步的启发。

《机械工程导论》主要从机械工程和机械自动化控制两个方面入手,无论是知识还是对专业方向的引导,都对我有很大的帮助。

在课程中,老师们通常会将书本上的知识联系到现实中的生产加工以及国内外对机械方面的发展情况,让我们对本专业的信息有一定的了解,在观看国外的汽车工业公司(如宝马公司)加工汽车零件以及装配车体时的生产线时,我们发现他们的生产线几乎都是全自动的,没有人工装配,这是工业路线的发展方向,将来的生产线都是要全自动的,这也是我们一定要实现的目标。

这种全自动的机械生产线是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具象化、新颖化的展示,在生产线中,各种机械手之间的配合精度要求非常之高,这就对机械的设计以及控制要求极其严格了。

通过老师的引导,视频中的机械装置一点点得被分解成了书本上最基础、最原始的机械结构,这让我们看到了这个学科的奇妙之处,使我们对它有了极大的兴趣。

课堂上,老师通过视频、书本让大家对本专业的主要研究对象有了深入了解,在此基础上,老师们为我们强调了专业学科对研究的重要性,指明了我们索求知识的方向,为我们后面的学习以及发展提供了及时的帮助。

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丁杰雄老师为我们介绍了机械制造工艺技术。

丁老师分别讲述了“什么是机械”、“什么是机械制造工艺”以及“机械制造工艺的重要性”,在课堂的学习以及在课下的思考中理解到了机械制造工艺的魅力。

在日常生产中,有的产品用途比较特殊,所以加工时要以特殊的加工工艺进行处理,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它的用途来设计一种合适的加工工艺路线,如果加工工艺的问题不能得以解决,那么产品就不能加工出来,工业生产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尤其是军工类零件的生产,制造工艺技术堪称命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工程发展与展望姓名:***
班级:机自卓工班
学号:************
日期:2012.12.10
指导老师:***
摘要:我国机械工程研究领域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突出进展和原创性成果,为我国机械工程和经济建设提供了大批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有的领域已在国际学术界占有一席之地。

虽然如此,我国机械工程科学在国际上总体还处于落后地位。

未来制造业发展总趋势是全球化、信息化、绿色化、知识化和极端化。

制造技术的发展总趋势是基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基础上的数字网络化、高效精确化、智能集成化及制造极端化。

关键词:机械学科重大成果发展趋势发展策略
前言
21世纪人类社会主要面临四大问题:气候变暖、资源枯竭、人口增加、环境恶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问题将变得越来越严峻而不可逾越。

人们将会发现:生态的保护可能比经济更为重要。

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能源消耗国。

20年后,由于石油、煤的枯竭,核能、太阳能、地热能、风力能、水力能的利用占整体能源的比重将会大增。

未来制造仍然是创造人类文明财富、促进人类进步的主要手段之一。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它与其他产业相互支撑而推动生态建设和经济增长。

面对上述重大问题,制造业及其科学技术面临着严峻挑战。

由于中国将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战略转变,要实现此战略转移,关键在于制造技术及其产品的创新。

制造业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科技的竞争。

产品的创新和自主品牌的打造是中国制
造业面临的重要挑战。

如果我们能正确认识、预测和面临这些挑战,及时采取应对战略和策略,大力加强制造科技及其产品的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中国就可成为制造强国,中国高端品牌产品将可与美日欧并驾齐驱,中国制造业将立于世界之林。

正文
1 机械工程科学发展总趋势科学方面,虽然已经取得了瞩目的创新及进展,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机械工程科学总体上还处于落后状态。

主要体现在:中国机械工程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对中国制造业的自主创新和发展的贡献不显著;中国学者提出的机械领域的新概念、新理论不多;有重要国际影响的机械工程理论、方法和技术不多。

总体上中国机械工程学术领域在国际上的地位滞后于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制造界的地位。

未来机械工程学科的发展将主要受到两方面的制约和推动,一个是制造业的创新发展,另一个是学科的演变进步。

鉴于未来制造业发展的总趋势是全球化、信息化、绿色化、知识化和极端化(以下简称“五化”)。

机械工程科学的基本任务,就是为制造业的“五化”提供所需求的机械系新理论、新方法和先进制造技术。

由于我国未来将大力推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仪器及装备技术,因此,基于自主创新的高技术仪器及装备的设计制造的基础研究将得到更充分地重视和更快地发展;此外,由于21世纪我国资源和环境面临空前的严峻挑战,要求机械与制造科学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重视环境的保护、产品的安全性和绿色度、材料和能源的节省、机电装备的再制造以及新能源制造领域的研究。

2 制造科技发展展望
制造技术的发展总趋势是基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基础上的数
字网络化、智能集成化、高效精确化及极端制造化技术。

采用德尔菲调查方法及研究分析,未来我国将要重点发展的制造科技主要有以下8个领域。

(1)空天及深海装备制造科技。

未来飞机将进一步向大型、快速、轻型、舒适性、安全性方向发展;用于国防的各种飞行器,将向超快、精确、轻微及智能监控方向发展。

高速、精确、智能化微型飞行器重力极端条件下的装备设计与制造科学技术、智能作技术:微4,N导技术;超低温、超真空、无业机器人、超大型射电望远镜、适于高压腐蚀环境作业的深海装备的设计与制造技术等将得到大的发展。

(2)先进电子及通信制造科技。

未来20年内,量子、纳米或商业基因计算机将问世。

无线网络技术、网络光通信技术,卫星通信技术,基于网络的虚拟制造技术,非硅、量子、纳米、基因计算机芯片及其后封装科学技术将有大的发展。

产品信息化和数字化;将传感、计算机及软件技术“嵌入”产品,实现产品的数字化和智能化;产品设计制造过程的数字化、虚拟化、网络化与智能化。

例如数字智能轿车可以自动优化和选择路径、自动避撞和随时报告运转的状态和可能发生故障的时间和部位;数字智能柔性制造单元或系统能实现零件自主智能装卸、加工、检测和故障维护。

智能数字网络多功能集成产品将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普遍,而且更新换代会越来越快。

(3)微纳米制造科技。

从将纳米尺度器件发展到纳米尺度产品的批量纳米制造将是今后20年纳米制造领域的最大变化。

纳米机械学、纳米尺度和精度器件的设计、制造、测量及装配科学技术;具有批量生产工艺的“自下而上”的生长型和“自上而下”的去除型以及前两者相结合的混合型制造技术将得到很大发展。

(4)新能源装备制造技术。

由于一次能源将逐步枯竭,核能、深海能源、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的研发和使用将大大促进该领域制造技术的发展。

核能工艺及装备、深海能源探测及采掘工艺及装备、新能源和再生能源的装备制造、基于新能源的经济型汽车发动机及车辆设计与制造技术研究将得到更大重视和关注。

(5)绿色制造科技。

即基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绿色可持续性制造,是一项战略性制造理念、制造模式和制造技术。

绿色可持续性制造包含无污染无废弃物制造、绿色产品的设计与制造、废旧机电产品的再制造、节能节材制造以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五个方面。

耗能耗材多、污染环境的机电产品和生产过程将会受到市场和法规的制约而逐渐减少或消亡,相反,新能源、节能节材和无污染机电产品及其生产过程将得到更大发展。

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如果能突破电池材料和低成本制造两大瓶颈,将会实现车辆业改朝换代的大革命。

由于废弃产品的海增,再制造业将得到迅速发展。

(6)仿生制造科技。

由于生物制造技术的发展,仿生人或动物器官开始用于临床;仿生机械、机器人更普遍地进入人们的生活。

仿人器官制造技术、仿生机电系统,如仿飞禽类飞机、仿动物机器人、智能机器人制造技术将有大的发展,与此相关的仿生机械学及仿生制造科学的深入研究是此项领域得以突破的关键。

(7)光子制造科技。

研究表明,未来以激光为基础的光子学将超越电子学。

激光由于所具有的准确性、高能量密度和可传输变换等其他任何能源无法比拟的突出优点,被誉为“未来制造系统的共同加工手段”,包括光子加工制造、激光加工、光化学加工、光电加工技术。

其中强激光、飞秒皮秒激光加工、微纳尺度光子制造技术及科学是该领域的重点发展方向。

(8)数字装备制造科技。

数字化制造装备包括极大极小尺度、高效率、高精度的智能数字化加工装备以及各类精密仪器和复杂机械系统。

机械装备是机械制造工程和产业得以实现的工具和依赖,是我国由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重要标志。

涉及相关工程重要需求和学科交叉的关键装备及仪器设计理论与方法、创新制造工艺技术以及基于网络的智能数字化控制理论是需要重点突破的科技问题。

在机械工程
结束语
我国机械工程科学虽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与国际先进水平仍然存在很大差距。

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高瞻远瞩,尽快制定学科的长远发展规划,采取正确的学科发展战略和策略。

加强对基础研究中原创性理论方法的支持力度,加强对原创性技术发明的支持力度。

在机械工程领域学术界,涌现多个在国际上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和著名科学家:在机械与制造相关的国际学术界占有更多席位;有一批国际一流并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有一大批自主创新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促使我国制造业产生更多的高技术产品和世界名牌企业。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2009机械工程(机械制造)学科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2009.
[2]路甬祥.坚持科学发展,推进制造业的历史性跨越[J].机械工程学报,2007,43(11):1-6.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学科发展研究报告——机械与制造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4]雷源忠.机械科学基础研究20年[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5]高峰.机构.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的思考[J].机械工程学报,2005,41(8):3-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