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煤矿区土地复垦现状研究
煤矿区土地复垦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煤矿区土地复垦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河南辉县 453634摘要: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
随着国内外市场需求及生产能力的扩大,我国煤矿资源开采强度与范围呈现大幅度提高,煤矿区废弃土地资源数量大幅度增加,导致煤矿区生态环境极大程度的破坏,严重阻碍了煤矿区持续发展能力。
矿区土地破坏包括勘探开发矿产资源过程中因压占、开挖、机械碾压、粉碎而破坏土地资源, 造成崩塌、滑坡、地面开裂、地面沉降、塌陷等地质灾害。
煤矿的开采严重破坏当地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 是我国耕地锐减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煤矿区土地复垦对缓解人地矛盾,稳定农业基础,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促使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煤矿;土地复垦;措施当前,我国经济己由飞速发展转为持续稳定的增长,我们对经济发展的认识已由单一的追求经济增长转变为寻求经济、环境和社会的统一协调发展。
国家和社会对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也越来越重视。
煤炭作为一种能源矿产,是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重要的物质基础,是社会财富的重要源泉。
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对煤矿区生态安全产生扰动,改变原有矿区景观安全格局,最直接的就是压占和损毁土地资源。
由此引起的土地和生态环境破坏形势愈来愈严峻,因此,开展煤矿区土地复垦研究工作显得异常重要,已经成为矿区开发、生产中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一、矿区土地复垦的影响因素1、经济发展因素。
分析煤矿区土地复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不难发现, 其最大的影响因素是社会经济问题。
理论和技术的完善是煤矿土地复垦的基础,但是如果没有社会经济的强有力的支持, 复垦就不可能得以实施。
煤矿土地复垦技术复杂, 工程量大, 需要雄厚的资金; 而复垦后土地的经济效益相对较小, 煤矿企业不愿投资复垦。
受区位经济制约, 煤矿土地复垦后, 其经济效益相对于巨大的复垦成本来说, 显得有些微不足道。
煤矿土地复垦主要问题和政策措施建议

煤矿土地复垦主要问题和政策措施建议【摘要】煤矿土地复垦是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目前在复垦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建议加强监管力度,完善补偿机制,推动科技创新,加强宣传教育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政策措施的实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煤矿土地复垦的可持续发展。
煤矿土地复垦工作仍面临挑战,但只要我们不断完善政策、加强执行力度,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实现煤矿土地复垦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煤矿土地复垦、重要性、主要问题、监管力度、补偿机制、科技创新、宣传教育、挑战、实施、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全社会共同努力。
1. 引言1.1 煤矿土地复垦的重要性煤矿土地复垦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不仅关系到煤炭资源的有效利用,也关乎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
随着煤矿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大量的土地被破坏和废弃,导致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进行煤矿土地复垦工作不仅可以恢复土地的生产力和生态功能,还可以减轻煤矿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煤矿土地复垦工作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就业机会,改善居民生活水平。
通过复垦,可以恢复土地的绿化和生态功能,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生态平衡,为后续的农业生产、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提供良好的土地资源支持。
煤矿土地复垦不仅是一项必要的工作,更是一项关乎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的重要任务。
为此,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加强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推动煤矿土地复垦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2. 正文2.1 煤矿土地复垦存在的主要问题1. 土地资源短缺:煤矿开采对土地资源造成了严重破坏和耗尽,导致很多地区土地荒废无法再次利用,影响了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
2. 土地复垦标准不统一:目前各地对煤矿土地复垦的标准和要求不尽相同,导致复垦工作缺乏统一规划和指导,容易出现混乱和低效问题。
3. 投入不足:一些地方政府对煤矿土地复垦工作的投入不足,导致复垦工作难以推进和落实,影响了煤矿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我国矿区土地复垦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我国矿区土地复垦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
由于矿区的开采,土地极易遭受破坏,破坏土壤的植被和水土流失,危害环境。
矿区土地复垦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是缺乏技术支持。
矿区土地复垦涉及到土地利用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和生态恢复等多个方面,需要先进的技术支持来保证复垦效果。
但是,目前我国矿区土地复垦技术仍然落后,缺乏先进的复垦技术手段和技术支持,导致复垦效果无法达到预期。
二是资金投入不足。
矿区土地复垦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各地财政支出水平不一,导致矿区土地复垦资金投入不足,无法满足复垦需求。
三是缺乏监管机制。
矿区土地复垦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但是,目前矿区土地复垦的监管机制尚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导致复垦工作不能得到有效的推进。
针对以上问题,应该采取以下对策:
一是加强技术支持。
应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开发先进的复垦技术,使矿区土地复垦工作更加高效,提高复垦效果。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
应加大对矿区土地复垦的资金投入,加强财政支持,保证复垦工作的有效进行。
三是完善监管机制。
应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加强对矿区土地复垦工作的监督,确保复垦工作有效实施。
总之,矿区土地复垦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必须加强技术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和完善监管机制,才能确保矿区土地复垦工作的有效进行,以达到恢复环境的目的。
矿山复垦调研报告

矿山复垦调研报告矿山复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在矿区开采完毕后,为了恢复自然生态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必须进行相应的复垦工作。
本次调研报告针对某煤矿的复垦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1. 研究目的和方法本次调研的目的在于了解煤矿复垦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我们采用了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煤矿的复垦区域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测量,并与当地居民进行了沟通。
2. 复垦现状我们对该煤矿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发现煤矿复垦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效。
大部分矿区已经进行了表层的覆土和绿化工作,部分地区形成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有些地方甚至已经实现了生态修复。
3. 存在问题但是,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煤矿复垦工作主要集中在矿坑上方的地表绿化,而对于矿坑内部的复垦工作相对较少。
这导致矿区内的地面留下了大量的废渣和矿石,如果不及时处理,将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其次,矿山复垦的规划和实施缺乏整体性和科学性。
由于缺乏具体的规划和指导,煤矿复垦工作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措施。
这导致不同煤矿复垦的质量参差不齐,复垦效果存在很大差异。
最后,煤矿复垦涉及到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但煤矿企业往往不愿意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进行复垦工作。
这导致复垦工作的进展缓慢,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4. 改进建议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首先,加大对矿坑内部的复垦工作的投入。
要通过采取措施,加快矿坑内部废渣的处理和清理工作,以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其次,建立统一的复垦规划和指导标准。
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复垦规划,确保复垦工作的整体性和科学性,同时加强复垦工作的监管和管理,确保质量和效果。
最后,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
政府应该加大对煤矿复垦工作的扶持力度,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财政补贴,引导煤矿企业投入更多的资金和人力资源进行复垦工作。
5. 结论矿山复垦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环境保护工作。
尽管目前煤矿复垦工作存在一些问题,但我们相信通过采取相应的改进建议,可以提高复垦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为保护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煤矿土地复垦主要问题和政策措施建议

煤矿土地复垦主要问题和政策措施建议煤矿土地复垦是指对煤矿开采后遗留的矿坑、矸石堆、尾矿库等地进行治理和修复,使其恢复成为适宜人类生存和生产利用的土地。
目前,我国煤矿土地复垦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主要包括资源恢复利用难、土地环境恢复难、社会经济发展难等。
为了有效推动煤矿土地复垦的工作,需要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进行有效管理和治理。
本文将对煤矿土地复垦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建议。
一、主要问题1. 资源恢复利用难由于煤矿开采过程中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导致部分煤矿地区的土地无法再次利用。
煤矿土地复垦后,如何有效开发利用这些资源,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来推动资源的二次开发利用。
2. 土地环境恢复难煤矿土地复垦后,土地环境存在严重的破坏和恢复难题,如土壤酸化、水土流失、地质灾害等。
如何有效治理这些土地环境问题,是煤矿土地复垦面临的一大挑战。
3. 社会经济发展难煤矿土地复垦后,原煤矿地区的经济发展面临严重挑战,如失业、转岗再就业、农民收入减少等问题。
如何在煤矿土地复垦后,推动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政策措施建议1. 完善煤矿土地复垦规划应当制定并不断完善煤矿土地复垦规划,合理安排煤矿土地复垦工作的时间、地点、方式等,明确煤矿土地复垦的目标和任务,为复垦工作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指导。
2. 加大资源恢复利用的政策支持力度应通过金融政策、税收政策、土地政策等多种途径,对煤矿退役地区的资源二次开发利用给予政策支持,引导和鼓励各方积极参与煤矿土地资源的整合和利用。
3. 强化土地环境治理政策措施应完善相关土地环境治理政策,加大对于煤矿退役地区土地环境的治理力度,推动土地的生态修复和环境恢复,为当地的生产生活提供更好的环境支持。
4. 制定社会经济发展政策应根据煤矿土地复垦后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并推动实施相关的社会经济发展政策,支持当地的产业转型升级和农村经济振兴,帮助原煤矿地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煤矿土地复垦主要问题和政策措施建议

煤矿土地复垦主要问题和政策措施建议煤矿土地复垦是指将废弃的煤矿地区进行生态恢复和资源再利用,使其恢复为适宜人类居住和发展的土地。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土地生态环境恢复困难、资源再利用不足、资金筹措难等。
本文将分析煤矿土地复垦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建议。
1. 土地生态环境恢复困难煤矿开采过程中,土地面临着生态破坏、植被破坏等问题,复垦过程中生态环境的恢复是第一要务。
由于地质条件、气候因素等的影响,土地的复垦难度较大,很多地区的土地恢复效果不理想。
2. 资源再利用不足煤矿土地复垦后,原有资源的再利用是发展农业、建设和旅游等产业的重要基础。
由于对土地资源的利用规划不合理、技术手段不到位等原因,导致煤矿土地的资源再利用程度较低。
3. 资金筹措难煤矿土地复垦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包括土地复垦、生态环境修复、建设基础设施等方面。
由于煤矿行业的衰退,很多地方煤矿企业缺乏资金支持,导致煤矿土地复垦的资金筹措难题。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政策措施建议:1. 完善土地复垦政策体系需要加强对煤矿土地复垦工作的政策支持力度,制定出台相关法规和政策,明确土地复垦的目标和要求,加强对煤矿土地复垦工作的监督和评估,提高复垦工作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 加强技术研发和示范推广加大对煤矿土地复垦技术的研发力度,提高土地复垦技术的效果和可持续性。
在煤矿土地复垦中选取若干典型示范区域,通过示范效应推广先进的复垦技术和经验,引导其他地区的复垦工作。
3. 加强土地资源规划和管理加强对煤矿土地复垦后资源的规划和管理,明确资源的优先利用方向和重点发展领域,合理安排资源的整合利用,提高煤矿土地资源的再利用率。
加强对煤矿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监管,避免资源的浪费和破坏。
4. 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制定多种渠道筹措资金来支持煤矿土地复垦工作,包括国家财政拨款、用地收益的投入、土地复垦税收优惠政策等。
加强对煤矿企业的扶持和引导,鼓励其主动参与土地复垦工作,通过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提高煤矿土地复垦的资金保障能力。
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作研究

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作研究随着我国矿产资源的不断开采和利用,矿废弃地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矿废弃地不仅占用土地资源,而且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严重威胁着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矿废弃地的复垦利用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矿废弃地的现状和问题、复垦利用的意义和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等方面展开研究探讨。
一、矿废弃地的现状和问题矿废弃地是指在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堆积而成的区域。
随着我国煤炭、金属矿产等资源的大规模开采,矿废弃地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增的矿废弃地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其中不少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
矿废弃地的存在严重占用土地资源。
矿废弃地往往占据着大片的土地,且因其污染和变质的特性,对土地资源造成了严重的浪费。
矿废弃地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周围的自然环境。
废弃的矿山往往带有大量的废渣和污染物,对土壤、水资源产生了严重的污染,同时也对周围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破坏。
矿废弃地的存在也给周围的人们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由于部分矿废弃地未得到及时治理,存在着坍塌、滑坡等安全隐患,严重威胁周围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由此可见,矿废弃地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周围的生态环境和人们的生活安全,必须加大复垦利用工作的力度,将这些被废弃的矿山变成生态环境良好的土地资源。
二、复垦利用的意义和方法复垦利用矿废弃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有效解决矿废弃地带来的问题,而且还可以有效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价值,促进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复垦利用矿废弃地可以有效节约土地资源。
复垦后的矿废弃地可以用于耕地、林地、草地等用途,有效减少了土地资源的浪费。
复垦利用矿废弃地可以改善周围的生态环境。
复垦后的矿废弃地能够改善周围的水土环境,提高空气质量,促进生态平衡,改善了周围居民的生活条件。
关于复垦利用方法,可以从生态修复、资源综合利用、绿色经济发展等方面入手。
生态修复是指通过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等方法,将废弃的矿山恢复成为生态良好的土地资源;资源综合利用是指利用矿废弃地中的资源,如煤矿渣、矿山水等,进行资源化利用,提高了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绿色经济发展是指在复垦利用过程中,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土地资源的经济效益。
矿山企业复垦调研报告

矿山企业复垦调研报告1. 引言矿山资源开发对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矿山开采活动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
在矿山开采结束后,矿山企业必须进行复垦工作,以修复和保护受损的地貌、土壤和生态系统。
本报告旨在调研矿山企业复垦工作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2. 调研方法为了获取准确的数据和意见,我们采用了多种调研方法。
首先,我们对所选矿山企业的复垦项目进行了现场调查。
然后,我们通过访谈矿山企业的管理层和相关人员,了解他们对复垦工作的认识和态度。
最后,我们收集和分析了国内外矿山企业复垦的先进经验和成功案例。
3. 矿山企业复垦现状分析3.1 土地复垦情况根据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矿山企业在完成采矿活动后,会进行土地复垦工作。
然而,有些企业的复垦工作仅限于表面处理,未能对土壤进行深度修复。
这导致复垦后的土地往往无法恢复到自然状态。
3.2 生态修复情况矿山开采活动不仅会破坏土地,还会对附近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在复垦工作中,一些企业仅仅注重对土地的修复,而忽视了对生态系统的修复。
这导致复垦后的矿区仍然面临着生物多样性减少和生态功能受损的问题。
4. 成功案例分析在调研中,我们也找到了一些成功的矿山企业复垦案例,这些企业在复垦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他们注重对土地进行深度修复,采用了合理的植被恢复方案,并积极推动生态系统的恢复。
这些案例充分证明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矿山企业复垦中的重要性。
5. 建议和展望针对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5.1 改进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矿山企业复垦工作需要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作为支持和引导。
政府应加大监管力度,对矿山企业的复垦工作进行评估和监督,并对达标企业给予奖励,对不达标企业进行惩罚。
5.2 加强生态修复措施矿山企业应加大对生态修复的投入力度,通过研究和应用先进的植被恢复技术,促进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
5.3 提高员工意识和技能矿山企业应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其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严重困难。据山西省国土资源厅 2003年底统计 ,山西省 湿地总面积为 3 580 km2 ,比 20世纪 90年代初期减少了约 1 390 km2 ,平均每年减少近 100 km2 [6] 。煤矿开采还会产生 大量煤矸石等废石 ,这些废石被随意堆积到周围土地上形成 一座座巨大的矸石山 。煤矸石除含有 SiO2 和 A l2 O3 以及铁 、 锰等常量元素之外 ,还有其他微量的重金属元素 ,如铅、镉、 汞、砷、铬等。煤矸石在露天堆放情况下 ,经风吹、日晒和雨 淋等风化剥蚀作用 ,这些重金属元素有可能通过雨水淋溶进 入水域或渗入土壤 ,从而影响土壤环境质量和水环境质量。 另外 ,矸石在长期的堆积中自燃形成 H2 S、CO、SO2 等有害气 体对大气造成污染。如乌达矿务局某矿山自燃排出 SO2 、 H2 S最高日平均浓度达 10. 69 mg/m3 ,使该地区呼吸道疾病 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铜川矿务局矸石山发生自燃 ,使 周围地区 SO2 严重超标 ,导致在周围工作 5年以上的职工都 患有不同程度的肺气肿病 ,而且这些地区是癌症高发区 [7] 。 1. 3 地质灾害问题 我国许多露天矿山在开采过程中 ,经 常发生边坡失稳 、滑坡和崩塌等灾害 。如盘古山坞矿采空区 大面积崩塌使该矿的七大工艺系统和 4个采矿中段破坏 ,损 失工业 矿 量 30 万 t, 企 业 生 产 能 力 连 续 4 年 平 均 下 降 45% [8] 。矿山排出的大量矿渣及尾矿的堆放 ,除了占用大量 土地 ,严重污染水土资源及大气外 ,还经常发生塌方、滑坡、 泥石流等。1996年 5月 31日和 6月 3日 ,云南省元阳老金 山金矿群采区接连发生 2次滑坡 ,造成近 400人死亡 ,直接 经济损失 1. 4亿元。四川冕宁县沪沽铁矿 ,向盐井沟堆放 55 万 m3 矿渣 , 1970年 5月 26日发生泥石流 ,冲毁房屋 ,堵塞河 沟 ,死亡 104人 ,并威胁成昆铁路和沪沽镇的安全 [9] 。另外 , 在尾矿和矸石堆中含有许多有害的干燥废渣物 ,在刮风的日 子里 ,随风吹到城市和居民区 ,影响人民生活和身体健康。 在我国矿山经常发生的地质灾害现象中 ,还有瓦斯突出和爆 炸 、矿床尾岩变形、项板冒落等 [10] 。 2 国内外矿区土地复垦现状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38卷 10期 石书静等 我国煤矿区土地复垦现状研究
煤矿区集煤炭开采、利用与土地资源占用、破坏为一体 , 是资源、环境与人口矛盾相对集中显现的区域之一。因此 , 矿区土地复垦逐渐成为世界各采矿大国的热点研究课题 。 研究历史较久 、规模较大 、成效较好的国家有美国 、德国 、前 苏联 、澳大利亚等国家 [11] 。美国根据矿区环境污染的不同 对象先后颁布了严格的国家法令 ,如《露天开采控制和复田
入 ,建立、落实复垦押金制度 ,确保矿区复垦资金的投入 ,保
证土地复垦工作的顺利开展 [18 - 19] 。 ④成立专门的矿山复垦
执法机构 ,审批矿山开采及复垦计划 ,组织开展土地复垦工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 ,煤炭是最主 要的能源 ,约占一次性能源消费量的 74% [1] 。但在煤炭的大 量开采中 ,不可避免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尤其 是对矿区的土地资源造成严重的破坏 。中国煤炭开采大约 96%为井工开采 , 4%为露天开采。井工开采形成地下采空 区 ,势必会造成地面塌陷。目前采煤区地面塌陷造成土地破 坏总量超过 40010万 hm2 ,并且仍以每年 3. 3万 ~4. 7万 hm2 的速度增加 [2] 。这一系列的问题使矿区的人地矛盾更加突 出 ,对矿区土地的复垦成为解决矿区人地矛盾的必然选择。 1 煤矿开采造成的环境影响 1. 1 对土地资源的破坏 由于采矿工艺的不同 ,其对土地 资源的破坏方式也不相同 。总的来说采矿对土地资源的破 坏分为压占、塌陷及挖损 3种形式 :露天采矿剥离的表土层 外排堆积形成排土场 ,以及采矿产生的煤矸石、尾矿的排放 堆积都压占了大量的土地资源 ,甚至是耕地。据统计 ,我国 每年排放煤矸石约 1. 5亿 ~2. 0亿 t,历年堆积量已达 3010 亿 t以上 ,占用土地约 1. 33万 hm2 ,已堆积有 1 500多座煤矸 石山 [3] 。地下开采中 ,由于大量煤炭被挖出 ,采矿区地下形 成巨大的空洞 ,当空洞被其上部和周围的岩石填充时就形成 了地表塌陷。据统计 ,全国每年因采煤塌陷土地 70 km2 ,平 均每采 1万 t煤塌陷土地 0. 2 hm2 [4] ;露天采矿中要剥离煤层 之上覆盖的岩石层和土层 ,煤炭采出后必然形成深坑 ,造成 原有土壤层的破坏 ,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形成土地荒芜、岩石 裸露、乱石满地的矿业荒漠化现象。据 1994年的统计资料 , 仅贵州省矿业荒漠化土地就达 1 290 km2 [5] 。 1. 2 对矿区环境的污染 煤矿的开采对大气、水、土壤造成 了一定程度的污染。煤矿开采产生大量的废水 ,由于矿区缺 少必要的处理设备 ,这些未经处理的废水大部分被直接排入 周围的河流 ,这就导致废水排放地河流及土地的污染。据有 关统计测算 ,我国煤矿每生产 1 t煤需排放矿井水约 1. 75~ 2. 15 t,平均年矿井水排放量超过 50 亿 t, 而利用率不足 50%。据不完全统计 ,山西省因采煤导致流量下降或断流的 井泉达 3 200多个 ,导致近 600万人以及几十万头大牲畜饮
资金支持 ,但现实中复垦资金来源渠道不确定 ,许多企业由
于经济效益不佳 ,很难筹集到多余的资金用于土地复垦工
作。土地复垦理论研究仍落后于实践的要求 ,使土地复垦工
程因缺乏理论指导而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13] 。
4. 2 土地复垦建议 ①加大矿山土地复垦工作宣传力度 ,
使各级政府和企业充分认识其重要性 ,增强复垦意识 ,积极、
复垦技术一般包含工程复垦、生物复垦两大方面 : 3. 1 工程复垦 工程复垦技术是指工程复垦中 ,按照所在 地区自然环境条件和复垦地利用方向的不同 ,对废弃地采用 矸石充填 、粉煤灰充填 、挖深垫浅等手段进行回填 、堆垒和平 整 ,并采取必要的防洪、排涝及环境治理等措施。采场排土 中有内排工艺技术和外排工艺技术 ,覆土时有机械覆土技术 和水力复垦技术 。 3. 2 生物复垦 生物复垦是根据待复垦土地的利用方向 , 采取包括肥化土壤、微生物培肥等在内的生物方法 ,改变土 壤新耕作层养分状况和土壤结构 ,增加蓄水、保水、保肥能 力 ,创造适合农作物正常生长发育的环境 ,维护矿区生态平 衡的技术体系 。包括微生物培肥法 、绿肥法和施肥法 [17] 。 目前 ,在复垦土壤的侵蚀化控制及产业化、水利播种与覆盖、 人造“表土 ”以及矿山固体废弃物复垦新技术等方面取得了 比较好的研究成果 [18] 。 4 矿区土地复垦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4. 1 土地复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近 30年来土地复垦工 作的理论研究及实践 ,我国的土地复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 绩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 ,仍存在比较大的差距。造成差距的 原因固然与我国土地复垦工作起步较晚有关 ,但也存在其他 方面的影响因素 :有些地区的地方政府和采矿企业对土地复 垦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导致这些地区的土地复垦工作进 展比较缓慢。根据国务院《土地复垦规定 》,土地复垦实行 “谁破坏 ,谁复垦 ”的原则 ,因一些地方的土地使用权权属不 清 ,使该原则不能得到充分体现 ,也会严重挫伤企业土地复 垦的积极性 [18] 。土地复垦是一项庞大的工程 ,需要大量的
5263
法令 》,并在矿区环保及治理上取得了显著成绩 ;德国对其莱 茵矿区 受 破 坏 土 地 到 20 世 纪 60 年 代 末 已 复 垦 8 133 hm2 [12] ;澳大利亚则被认为是世界上先进而且成功地处置扰 动土地的国家 ,它把土地复垦视为矿区开发整体活动不可缺 少的组成部分 ,目前已形成以高科技指导、多专业联合、综合 治理开发为特点的土地复垦模式 [13] 。
国内矿区土地复垦工作始于 20世纪 50年代末 ,那只是 小规模、技术粗糙、简单的回填。由于缺乏资金及理论指导 , 到 80年代后期 ,全国开展复垦工作的矿山企业不足 1% ,已 复垦的土地不到被破坏土地的 1% [14] 。为了保护珍贵的土 地资源 ,改善矿区生态环境 ,国务院 1988年 12月第 19号令 颁布了《土地复垦规定 》,以法规的形式对复垦地的实施原 则 、责权关系 、组织形式 、规划 、资金来源及复垦土地使用等 作了原则性的规定 ,提高了全国各行业的复垦意识 ,使我国 的土地复垦工作有了新的发展 [14] 。到目前为止 ,我国矿区 土地复垦率不到 12% ,远低于发达国家 65%的土地复垦 率 [15] 。矿区土地复垦工作任重而道远 。 3 矿区土地复垦的主要技术措施
基金项目 河北省国土资源厅项目 (2008055553) 。 作者简介 石书静 ( 1984 - ) ,男 ,河北临西人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
土壤资源 。 3 通 讯 作 者 , 教 授 , E2mail: lhzh9663 @ hebau. edu. cn。 收稿日期 2009212224
主动 、科学 、有效地开展土地复垦工作 [18] 。 ②制定一部全国
性统一的矿地复垦法律法规 ,在立法中确立“谁破坏 ,谁复
垦 ,谁收益 ”的原则 ,明确破坏土地个人和企业的权利和义
务 ,在法规中制定详细的复垦技术标准以指导矿区复垦工
作 [19] 。③通过鼓励企业和私人基金注入 ,吸引社会及外部资
金等手段建立矿山土地复垦的专项基金 ,增大复垦的资金投
矿山土地复垦需各种知识综合起来应用 ,具有明显多学 科性 ,涉及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等 ,因此 ,使其具 有复杂性 、广泛性 、多样性等特征 。科学的矿山土地复垦技 术就是要很好地将各学科中先进 、成熟和在推广中的新技术 融为一 体 , 从 长 远 的 角 度 进 行 土 地 利 用 和 生 态 环 境 的 优化 [ 16 ] 。
安徽农业科学 , Journal of Anhui Agri. Sci. 2010, 38 ( 10) : 5262 - 5263, 5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