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角度谈女性养生-井思静

合集下载

养生真经

养生真经

男靠吃女靠睡男女有别体现在很多方面。

中国民间有句古话叫:男靠吃女靠睡,强调的就是男女养生各有侧重点。

中医解释,男属阳,女属阴,动则生阳,静则生阴,因此,男性要靠吃来维持动的能量,以攒阳气;而女性为了养阴就要靠睡觉来维持静的状态。

不过,中医指出,男靠吃女靠睡讲的是一个侧重点,实际上,男女养生在吃和睡两方面上都应有讲究。

对于男性来说,吃主要为了养肾精,因为肾主阳气收藏,人体的阳气来源于肾脏,肾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因此可以多吃补肾生精的食物,如枸杞、淮山药、栗子、黑芝麻、莲子等。

对于女性来说,虽然吃不如睡更重要,但也要吃对才行。

女性需要养肝血,因此要多吃补血养阴的食物,如当归、红枣、阿胶、羊肉汤等。

在睡眠上,男女每天睡眠时间都最好维持在8小时左右。

晚上连续睡眠不要少于6小时,白天中午再休息半小时到一小时。

不过,睡眠还要把握最佳休息时间。

人休息的最好时间段是晚上10点到第二天早上6点。

有些人从凌晨1点睡到早上9点,虽然时间是足够了,但因为没有把握好睡眠的最佳时间,睡眠质量也会较差。

此外,女性在经期因为失血过多,可适当地增加睡眠时间。

需要强调的是,在男性养精、女性养血方面,不要过度依赖吃以上食物,还必须坚持营养平衡和体育锻炼。

睡觉方面也应注意过犹不及,睡眠时间过长反而不利于健康。

养生十要十忌十伤十多十少十要:头要常梳面要常擦目要常转耳要常揉齿要常叩津要常咽腹要常摩腰要常动足要常搓性要常动十忌:忌晨裸头忌湿地久坐忌汗出扇风忌冷着汗衣忌憋尿便忌烫澡忌蹲便忌独脚穿裤忌头部急转忌熬夜不眠十伤:久视伤眼久行伤筋久坐伤腰久卧伤气忧极伤心多食伤胃久立伤骨遇悲伤肺暴怒伤肝久听伤神十多十少:少肉多菜少说多做少盐多醋少糖多果少衣多浴少酒多水少食多嚼少车多行少虑多笑少药多练保腿养生八十不老干洗脚——用双手紧抱一侧大腿根,稍用力从大腿根向下按摩直至足踝,再从足踝往回按摩至大腿根。

用同样的方法再按摩另一条腿,重复10至20遍。

这样可使关节灵活,腿肌力增强,也可预防小腿静脉曲张、下肢水肿及肌肉萎缩等。

中医养生养生功法之静坐冥想

中医养生养生功法之静坐冥想

中医养生养生功法之静坐冥想静坐冥想作为中医养生的一种重要功法,已经在古代医书中被广泛提及,并被认为是保持身心健康的有效方法。

静坐冥想能够帮助调养气血、舒缓压力、增强免疫力,同时也能提升心智和培养内心的宁静。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中医养生中静坐冥想的原理、方法以及其对身心健康的益处。

一、中医养生中静坐冥想的原理中医养生理论强调人体的整体平衡,主张通过调整气血的运行和消化吸收等各个方面的功能来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

而静坐冥想则是通过调节呼吸和心理状态,使身心得到放松和平衡。

在中医养生中,静坐冥想被看作是调理“心”的方法,通过在内心中专注和沉淀,调整体内能量的流动和神经系统的平衡,以达到身心和谐的状态。

二、静坐冥想的方法1. 环境营造选择一个安静、通风的空间作为静坐冥想的场所,以确保环境的舒适和无干扰。

可以适当点上香或播放柔和的音乐,营造宁静的氛围。

2. 舒适体位选择一个舒适的坐姿,可以是盘腿坐、跪坐或坐在椅子上,保持身体的直立和放松,同时放松肩膀和颈部的肌肉。

3. 专注呼吸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缓慢而深层次地吸气和呼气。

可以使用腹式呼吸,将呼吸放在腹部,缓慢地吸气使腹部鼓起,呼气时腹部慢慢收缩。

4. 冥想对象选择一个冥想的对象,可以是内心的某个形象或者是一个特定的词语。

专注于这个对象,让内心保持宁静和集中。

5. 注意力训练静坐冥想需要培养注意力的力量,当杂念涌上心头时,要学会观察并放下,让自己回到冥想对象上。

三、静坐冥想的益处1. 舒缓压力静坐冥想有助于舒缓压力和焦虑情绪,通过让思绪平静,放松身心,从而帮助人们管理和缓解压力。

2. 提升心智通过长期的静坐冥想,可以提升心智的敏锐度和专注力。

研究发现,冥想练习者更容易保持专注和集中注意力。

3. 调理气血中医养生认为,静坐冥想有助于调理气血运行,促进气血的平衡和流通。

通过冥想,可以促进能量的流动和调整体内机体的平衡。

4. 增强免疫力长期坚持静坐冥想可以增强免疫力,提高身体的自愈能力。

情志调摄养生法

情志调摄养生法

情志调摄养生法中医的情志调摄养生法,情志活动正常,有益于身心健康,情志活动过极,可导致疾病。

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情志调摄养生法,希望对你有用!中医情志调摄养生法一、清静养神:清静养神的方法很多,这里主要介绍修性怡神法。

“性”是指人的性格和情操。

现实生活中,高寿的人多性格开朗,情绪乐观,其中有许多人情操高尚。

相反,急躁、焦虑、忧郁和愤怒的性格,常常使人疾病丛生或早夭。

讲究养生之道,必须注重道德修养,养生贵在养心,而养心首重养德。

生活中有许多活动,如阅读、绘画、书法、雕刻、音乐、下棋、种花、钓鱼等均能赏心悦目、怡情养性、陶冶情操、调神健身。

二、调摄情志:人有各种各样的情绪,这是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生活中难免产生这样或那样不良的情绪,关键在于善于控制和调节。

常用的控制和调节情绪方法有以情制情法、移情法、升华超脱法、暗示法、开导法、节制法、疏泄法等。

(切记不要把情绪压抑着,一定要找到方法发泄出来,这样对自己他人都好)。

三、以情制情法:以情制情法主要有六种,分别是:⒈移情法:中医养生学家认为,当思虑过度心情不快时,应外出旅游或锻炼,让山清水秀的环境调节消极情绪,使人陶醉在大自然里,以舒畅情怀,忘却烦恼。

⒉升华超脱法:是用理智战胜不良情绪的干扰,并投身到事业中去,也就是常说的化悲痛为力量。

3.暗示法:暗示不仅影响人心理与行为,而且能够影响人体的生理机能。

一般多采用语言暗示,也可以采用手势、表情或采用暗示性药物及其他暗号等。

⒋开导法:即是以解释、鼓励、安慰、劝勉的方法解除患者思想顾虑,提高战胜病痛的信心,从而配合治疗,促进康复。

⒌节制法:即是通过节制调和情感,防止七情过激,从而达到心理平衡的目的。

⒍疏泄法:疏泄法很多,或找朋友解闷,或争辩一次或大哭一场等。

(只要是能将心中不满的情绪渲泄出来,都不失是一个好办法,当然这些行为都不可以违法。

)糖尿病的情志调摄保健法暗示解惑法采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以诱导病人“无形中”接受医生的治疗性意见或产生某种信念或改变其情绪和行为,甚或影响人体的生理机能,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中医养生学—精神养生(调神养生法)

中医养生学—精神养生(调神养生法)

中医养生学—精神养生(调神养生法)【清静养神】清静,是指精神情志保持淡泊宁静的状态。

因神气清净而无杂念,可达真气内存,心神平安的目的。

此处之“清静”是指思想清静,即心神之静。

心神不用不动固然属静,但动而不妄动,用之不过,专而不乱,同样属于“静”。

我们提倡的思想清静主要是思想专一,排除杂念,不见异思迁,想入非非,而是要思想安定,专心致志地从事各项工作、学习。

一、调养心神是养生之本调神摄生,首在静养。

养生家认为静养之要在于养心,道、儒、佛、医都有此主张。

“儒曰正心,佛曰明心,道曰炼心,要皆参修心学一事”,“万法唯心,万道唯心。

心为人之主宰,亦为精气神之主宰。

炼精炼气炼神,均须先自炼心始”。

心静则神清,心定则神凝,《道家养生学概要》曰“养心之大法有六:心广、心正、心平、心安、心静、心定,心广所以容万类也,心正所以诚意念也,心平所以得中和也,心安所以寡怨尤也,心静所以绝攀缘也,心定所以除外累、同大化也’”。

《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云:“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里从内外两个方面揭示了调摄的重要原则。

对外,顺应自然变化和避免邪气的侵袭;对内,谨守虚无,心神宁静,这样外御内守,真气从之,邪不能害。

可见,“恬淡虚无”之要旨是保持静养,思想清静、畅达情志,使精气神内守而不散失,保持人体形神合一的生理状态,有利于防病去疾,促进健康。

二、清静养神的方法1、少私寡欲少私是指减少私心杂念;寡欲是降低对名利和物质的嗜欲。

因为私心太重,嗜欲不止,欲望太高太多,达不到目的,就会产生忧郁、幻想、失望、悲伤、苦闷等不良情绪,从而扰乱清静之神。

使心神处于无休止的混乱之中,导致气机紊乱而发病。

2、养心敛思养心,即保养心神;敛思,即专心致志,志向专一,排除杂念,驱逐烦恼。

凝神敛思是保持思想清静,保持神经系统不受外界精神因素干扰,使人体生理功能处于极佳状态的良方。

【立志养德】一、立志修养养生,首先要立志,所谓立志,就是要有为全人类服务的伟大志向,树立起生活的信念,对生活充满希望和乐趣。

女性中医四季养生

女性中医四季养生

二、春夏秋冬如何保健
“顺应四时,调适五脏”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夫四时阴阳者, 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 阴,以从其根…………逆其根,则伐其本, 坏其真矣。”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夏养阳,主要是指在春夏季节阳长阴消, 自然界阳气逐渐生发,万物一片生机盎然, 这时人们应该补充营养、保护体内阳气,使 阳气充沛并且不断旺盛起来。 “秋冬养阴,主要是指在秋冬季节阴长阳消 ,由于自然万物逐渐敛藏,因此,人们应该 顺应自然界的收藏之势,学会收藏体内的阴 气,并使精气内聚,从而来滋养五脏六腑, 才能抗病延年。
比如:秋天,西方,肺、大肠,鼻、皮,多燥
五行学说
水,北方寒冷,与水相似。古人称“水曰润下” 。是指水具有滋润和向下的特性。引申为具有 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事物,均归属于水。 比如:冬天,北方,肾、膀胱,耳、骨,多寒
五行相生的规律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的规律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食品保健:
4. 蜂蜜——益寿延年之佳品
5. 百合——上等滋补佳品
6. 乌骨鸡——妇科圣药
药膳:
补血美颜羹:
原料:川芎3克、当归6克、红花 2克、黄芪4 克、粳米100克、鸡 汤适量。 功效:此粥具有活血行气、补养 气血之功效;女性常食能调经补 血、驻颜美容。
用法及用量:每天1次,15天为 一疗程。
夏季:自然界阳气最旺、阴气最 弱的时期,阳长阴消达到顶点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夜卧早 起,无厌于日” —— 《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
在夏三月中,人体的新陈代谢显得非常旺盛。这是好事, 但如忽略了夏季养生要领,就可能变成坏事了。夏天里 人的阳气虽足,却容易外泄;夏天昼长夜短,容易睡眠不足; 夏天人们出汗多,容易脱液;夏天太热,容易影响人的食欲; 人们在夏天也容易因贪凉而染病。 “夜卧早起”,即夏季应晚睡早起,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 虚的变化,同时适当的午睡以补充睡眠的不足,也能有效 预防冠心病、心梗等心脏疾病的发生。

女性养生,调、静、通、和

女性养生,调、静、通、和

女性养生,调、静、通、和谈到女性养生,国家级名老中医梁文珍无疑是最有发言权的。

在梁文珍看来,女性有“经、孕、产、更”4个非常时期,养生则应注重“调、静、通、和”。

女性行经、怀孕、分娩、哺乳均以伤耗阴液为主,机体常处于“阴常不足、阳常有余”的状态;绝经前后,体内阴阳更易失调,此时如果失于保养,气血平秘状态极易受到干扰而失去平衡,导致疾病产生。

因此,女性养生应首从经、孕、产及绝经前后说起。

经期?以调为养女性月经期间,要以调为养,不可贪凉冷饮或过食辛辣温热饮食,也不可妄用苦寒辛散的药物,以防经血凝滞或经量过多。

此时需适寒温、淡饮食,进补时应处处顾及阴液气血,不可长期食用温燥补阳之物,也不可过劳或剧烈运动,以防伤耗正气。

寒性月经延后,可饮用姜艾黄酒红糖茶;瘀血腹痛,可饮用玫瑰月季花茶;白带增多,可饮用扁豆山药茶;体虚月经不调,可多食母鸡瘦肉汤或阿胶龙眼汤等。

另外,经潮及经净3日内,均不可行房事、盆浴、游泳,或用不洁护垫,以防外邪伤胞宫而致病。

孕期?以静为养妊娠期间,母儿连为一体。

母亲情绪波动、喜怒无常,或嗜食煎炙、辛温、酸涩,或不节、不洁房事,都会导致自身脏腑气血紊乱,影响腹中胎儿健康发育。

因此,妊娠要以静为养,慎房事,尤其是妊娠3个月内及7个月以后,必须避免房事。

如有流产史,特别是反复流产史者,更需整个孕期均禁房事,以防动胎流产。

另外,孕妇需调情怡志,避免抑郁、暴怒或悲伤,以防动气伤血。

整个孕期均需适寒温,避免寒热湿邪与血相搏而致病。

妊娠期间,孕妇脾胃较为虚弱,此时不宜服食滋腻碍胃、助热、助湿以及煎炙、辛酸食物,以免碍血伤胎。

产后?以通为养女性产后要以通为养,即恶露、大便、乳汁均需通畅。

产后7日内恶露未净,败血未去,不宜服用酸、涩、寒、凉、高脂油腻之品。

产后多虚,饮酒多则易伤气血,少饮则行气血,还可以通经络、行乳汁。

产后吃生姜、黄酒猪蹄汤,可有养脾胃、活脉络、下乳汁之功,至今为民间所流传。

更年?以和为养女性49岁前后,处于更年期。

人体的十二经“井穴”详解

人体的十二经“井穴”详解

人体的十二经“井穴”详解展开全文【井穴】它们都是人体12条正经上的精兵强将,是一穴胜十穴的特效穴位。

是主管我们身体上12条正经所有支脉的穴位井穴, 五俞穴的一种,均位于手指或足趾的末端处.《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所出为井。

」也就是指在经脉流注方面好像水流开始的泉源一样。

全身十二经各有一个井穴,故又称“十二井穴”,其名称是:肺-- 少商大肠 -- 商阳心包 -- 中冲三焦 -- 关冲心 -- 少冲小肠 -- 少泽脾-- 隐白胃 -- 厉兑肝 -- 大敦胆 --(足)窍阴肾 -- 涌泉膀胱 -- 至阴。

手指揣的少商、商阳、中冲、关冲、少仲、少泽等六穴(左、右共十二穴)说的,为治疗中风、突然昏倒的急救要穴。

井是水源头的意思。

《黄帝内经·灵枢》说:“病在藏者,取之井。

”《难经·六十八难》言:"井主心下满” 所以,如果您身上出现发热,胸中烦闷等症状,那就要在井穴上贴同气相求的药物,使其性气通过井穴进入经脉,最终调治好这些疾病。

人体的十二井穴定义及作用:众所周知,人体主要有十二条经络,这些经络各有一个井穴,合起来就是“十二井穴”。

井穴是针灸治疗中常用的穴位,对调节人体健康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1.井穴的定义:古人将经脉比作河流,血液便如河水一样流淌其中。

体表的经脉是地面部分的河流,体内的经脉就像是地下的暗流。

井穴便是沟通这两条河流的“井口”。

《灵枢》中说:“以上下所出为井。

”井穴多分布在人体手指、脚趾的末端,是体表经脉内的气血流注到体内经脉中的必经之路。

由此,井穴成了十二经脉的“根穴”,主管着十二经脉中的支脉。

十二经脉与其井穴是一一对应的。

2.井穴的清热作用:通过刺激井穴,可以起到清热的效果。

一般来说,每一个井穴都可以治疗所属经脉、脏腑的热证。

比如少商可以清肺热,治疗肺热引起的咳喘。

对于风热邪气侵犯肺经引起的咽喉肿痛,在少商穴针刺放血,往往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井穴不但可以清泻所属脏腑经络的火热,还可治疗以全身发热为主的病症。

中医对女性养生浅谈(熊承瑛)

中医对女性养生浅谈(熊承瑛)

中医对女性养生浅谈熊承瑛中医对女性保健有独到的见解,调适情志,谨和五味,导引健身,将心情调节到最佳状态,使人达到健康长寿。

情志不佳是造成疾病的重要原因,在《素问天元纪大论》中指出“人有五脏化五气,而发生喜怒悲忧恐”的情志物质基础是五藏的精、气、血,百病皆生于气,七情内伤,即喜、怒、忧、恩、悲、恐、惊的异常。

可以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使脏腑的功能失调,能使经络阻塞,气滞痰凝,血瘀积累而能成肿块,《外科正宗》曰,忧郁伤肝,思虑伤脾,积虑在心,所愿不得,致经络痞涩,累结成核,轻则乳腺增生,多发在25-45岁女性身上,重侧积之渐大,数年后而发,内溃深烂。

名曰乳癌,多发在天年之后女性身上,所以情志内伤对女性有着深深的影响,如长期不良的精神状况,可以使女性免疫力和内分泌失调,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增加各种病患的发生。

女性以血为本,肝经循阴器绕乳头,与乳房和子宫有密切的关系,肝为刚脏,体阴用阳,体阴主藏血,以血为本。

用阳主疏泄,以气为用,肝气宜疏畅而条达,宜发散,宜疏散,肝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血运畅通,情志舒畅,心生血,脾统血,肝主藏血,肝藏血能制约阳气,使疏泄有规律,如果肝失疏泄,那就种种疾病,空巢而出。

女性多忧郁伤情,感情比男人重,如慈恋、爱憎、嫉妒、悲伤、情不自抑、病根就越深,治疗也会越难,要排除不良影响,就得要养生,养生重在养性,养性首先养德,孔子《中庸》中提出“修生以道,修道以仁”,“大德必享其寿”《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要讲究豁达大度,乐观善心,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与人同乐,清静养神,可使正气聚而不散,清心寡欲,保持思想安静,神气清静,从默坐澄心,呼吸吐纳,排除杂念,用一念而万念,意守丹田,凝神不二,思想放松,好象世上无我,一息尚存,万念俱消。

使气血和畅,营卫流通,气血畅达,使生机旺盛。

糊涂一点,潇洒一点。

不斤斤计较,不心烦,不气急,胆量大一点,高站望远,心地坦然,不生闷气,心胸开阔,要有知足的思想,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气从以顺,皆得所愿,保持一颗平常之心,轻松度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姜”之说。
行:
精神上要保持乐观,心情要愉快,可时常听听音乐、 写写字、养养花等,以分散注意力,减少烦恼。退 休在家的妇女应多与他人交往,聊聊天,谈谈心理 话,保持身心舒畅。
女性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养生保健
①坚持几个“常”: 发常梳,面常搓,鼻常揉,肢常 伸,目常运, 齿常叩,津常咽,腹常旋,耳常弹,肛常提。 ②散步、慢跑。 ③太极拳。太极拳是一种特殊的运动,它刚柔相济, 动静结合,阴 阳协调。 ④腹式呼吸 ⑤泡脚:“睡前一盆汤,保你永健康”。 将双脚浸进 热水超踝关节8cm,浸15分钟左右。
三、从情志调治
情志因素 喜、怒、忧、思、悲、恐、惊 首犯气分,继而影响血分, 气血失和,脏腑功能失常。
《素问.举痛论》:“百病皆生于气也,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 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
编辑版ppt
17
七情以怒、思、恐影响ຫໍສະໝຸດ 著。⑴怒 抑郁忿怒---气滞不上,气逆冲上 血分病变
此外,
常用夜交藤、金 银花,煮水代茶喝可防治心烦内热; 用淮小麦、大枣、甘草,煮水代茶喝可防治情志抑郁; 用桑叶、菊花煮水代茶喝可防治头昏目花; 用桑椹子、女贞子煮水代茶喝 可防治头晕; 用柏子仁、合欢皮煮水代茶喝可防治失眠多梦;
住:
居住环境安静舒适,室内空气清新,房间整洁有序, 这些有利于人心情舒畅,增进健康。房间应保持干 燥,因为潮湿环境易导致寒湿入侵机体,加重更年 期症状。 此外,在炎炎夏日,,谨防患空调病。 冬天谨防室内温度过高!相应又有“冬吃萝卜夏吃
月经后期,痛经,闭经,经行吐衄,缺乳,癥瘕
⑵思 忧思不解,积念在心--气结,气机不畅,气结血滞
闭经,胎动不安,堕胎小产,月经不调,癥瘕
⑶恐 惊恐过度----气下、气乱 失去对血的统摄和调控
月经过多,崩漏,胎动不安,堕胎,小产
“止怒、少思、少恐” 养好心态,保持良好的情绪,乐观、淡泊
编辑版ppt
18
四、从生活调治
以上这些运动养生,是不是简单易行,只要你每天 坚持运动及保健养生的方法,一定会有很好的效果。
编辑版ppt
26
补肾
健脾
疏肝
8
补肾
房事不节 孕产频多, 久病大病,
1.优生优育 2.注意体检 3.必要时中药调理。如:金贵肾气丸、 六味地黄丸、左归丸等
4补肾食物调理
黑豆,黑芝麻,阿胶,当归,何首乌 百合,龙眼干,海参,鳖甲,龟甲
健脾
脾主四肢肌肉
脾胃 喜温 而恶 寒
运动 保暖
可选择较温和的方式如散步、 慢跑、太极、八段锦等,不 提倡大汗、游泳。
从中医角度谈 女性养生
孟津县中医院 妇产科 井思静
1
女性的一生
女性一生分为7个不同的生理阶段
胎儿 期
新生 儿期
儿童 期
青春 期
性成 熟期
围绝 经期
绝经 后期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 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 五七,阳明脉衰,面皆焦,发始堕; 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始焦,发始白; 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 也。
易肝气郁滞,气郁化火,易怒
疏肝理气
穴位 按摩
刮痧 拔罐
常按“太冲穴” “膻中穴”
天宗穴
食疗
玫瑰花, 合欢花, 香蕉, 山楂, 柑橘,
中药
逍遥散 柴胡疏肝散 疏肝颗粒
膻中穴
三阴交穴
二、从六淫邪气调治
风、寒、暑、湿、燥、火 由于妇女经、孕、胎、产均以血为用,而 风寒湿邪尤易与血相搏而致病
寒、热、湿
捏小腿
用手捏住小腿内侧的肌肉,拇指与 四指相对,稍用力按捏,以自觉有 较强的酸痛感为度。先上而下按捏, 再下而上按捏,以各15~30次为宜, 每日 可进行1~3回。
脾胃易受寒,注意保暖,尤 其不能腹部受凉,即使夏季, 也要薄被护腹。
艾灸
艾灸足三里,神阙,中脘
疏肝
女子有“经、孕、产、褥”的特殊生理时期, 数伤于血,故常肝血不足,肝气偏旺。
外寒、内寒
寒凝诸痛证 寒瘀互结 寒湿互结
温经 通络 活血
外热、内热
外湿、内湿
热盛迫血妄行, --异常出血症 热毒炽盛
痰湿--带下病 水湿--水肿 寒湿
湿热
清热 凉血
健脾 利水 除湿
温经通络活血---温经汤---艾灸、中药熏洗、红外线 清热凉血---清经散、两地汤---中药塌渍 健脾利水除湿---完带汤、五皮饮---拔罐、耳针
---《素问上古天真论》
4
女性的生理特点
幼年期—“一七”: 与肾相关(五迟五软、性早熟) 青年期—“二七”: 与肾相关 (崩漏、闭经) 成熟期—“三七”“四七”:与肾相关(不孕、流产) 更年期—“五七”“六七”:与肝肾相关(烘热汗出、 烦躁易怒等一系列更年期症状) 绝经期—“七七”: 与脾肾相关(衰老症状)
女七 7-14-21-28-35 35岁
生 长 壮老已
男八 8 –16 –24 –32 -40
40岁
6
一、脏腑调治
“妇女童幼天癸未行之间,皆属少阴; 天癸既行,皆从厥阴论之; 天癸已绝,乃属太阴经也”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论集·妇人胎 产论》
少年补肾,中年疏肝,老年健脾。
女性疾病常着重从 肝脾肾 论治
衣:
宜宽松合体,使气血流畅。 棉布类衣服透气性好,利于皮肤的健康,应常 穿。 多关注天气预报,根据季节天气变化及时增减 衣服,减少疾病发生。 应穿较松软的鞋子,以防因鞋底过硬而患骨刺。 “寒从脚底入,病从脚底起”是古训,要注意足部 保暖,尽量少穿拖鞋。
食:
饮食要多样化,不可偏食。 每日的饮食中要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脂肪、 纤维素、钙、锌等,可吃瘦肉、鸡蛋、牛奶、鱼 虾、豆类、大蒜、南瓜、白菜、油菜等食物。 菌类如香菇、蘑菇、黑木耳等也要常吃,因这 类菌菇含有人体所必须的氨基酸、微量元素及多 种酶,它们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 生。 还需常吃桑椹子、 枸杞子、大枣、莲子、黑芝麻、 胡桃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