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汉英语序对比(students)
英汉语法对比

(3)词法与句法之间的对应 英语传统语法分为词法和句法。词法依据形态;
句法依据功能。由于形态是功能的表现形式, 因此,这两者的结果是一致的,表现在词法和 句法可以对称,词类和句子成分之间有较明显 的对应关系。徐通锵将这样的语法称为双轨制 语法结构。
英语语法强调避免语法错误,句子结构紧凑,关 系和层次分明。
语句分析顺序,英语是从结构到语义。而汉语是 从语义到结构。
➢ 王冕七岁上死了父亲。
➢ 中国队大胜美国队/中国队大败美国队。
(2)语法单位的清晰与模糊
英语传统语法把语言单位分为词与句子两 级,在此基础上,把语法分为词法和句法, 结构主义语法把语言单位分为语素、词、 短语、分句、句子五级。在英语中,由于 有形态帮助,各级语法单位之间的界限是 清晰的。汉语则不然。
事理上的因果律:先因后果、先假设后可能、 先条件后结果。汉语复句基本上都是先从后 主,即表示原因、条件、假设等一律在前, 表示结果等一律在后。当把原因、条件等看 做补充说明时,根据心理上的重轻律,可以 把它们放在主句之后。
And he knew how ashamed he would have been if she had known his mother and the kind of place in which he was born, and the kind of people among whom he was born.
有形式上保证,英语短语和从句作修饰语 可前可后;主谓倒装、宾语前置都不会被 误解;据连词判断主从;据时态可判断时 间先后。形态丰富的语言不很讲究词序。
句中的作用。
汉语的声调对词和短语的语序起重要作用。
调整语序

2、程度、方式状语的位置
例1: 他们愉快地接受了邀请。 They gladly accepted the invitations. They accepted the invitation gladly.
汉语中表示程度和方式的状语一般放在动词前,有时 可以放在动词后,英语中表示程度和方式的副词修饰 动词时,位置可以是在动词前,或者放在句末。
1、副词状语的位置
我的确该走了。 I really must be going now. 有时为了强调副词放在情态动词或助动词/主要动词 前面。
1、副词状语的位置
Which translation is better? 他从来就不是一个会说话的人。 译文一:He was never a good speaker. 译文二:He never was a good speaker. 两个都是正确译文,译文一采用正常的英语语序(如例 1所示,系动词+副词+表语),语气较为普通,陈述事 实,回译成汉语:“他从来不是一个会说话的人”。 而译文二把“never”提到系动词前,是非正常语序, 明显是强调语气。原文 中“就” 虽无实义,却突出说 话人的语气,体现说话人的态度。从这个角度来看,译 文二更能体现原文韵味。
1、单词定语的位置
一些特殊情况下,单词作定语可以或必须放在所修 饰的词后。 1) 单词定语修饰的词为some, any, no, every等构成 的复合代词,定语后置。 报纸上没有什么有趣的新闻。 There is nothing interesting in the newspaper. 几乎所有重要问题都在会议上讨论过了。 Almost everything important has been covered in the meeting.
论英汉基本语序的对比

论英汉基本语序的对比英汉基本语序的对比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而语序则是语言交流的基础。
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语序,英语和汉语的语序区别尤为明显。
英汉基本语序的对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并学习这两种语言。
一、英汉基本语序的定义基本语序是一种按照一定顺序排列主语、谓语、宾语、状语等语法成分来表达意义的语言结构。
英语的基本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而汉语的基本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
二、英汉基本语序的对比1. 主谓宾语语序英语中的主谓宾语语序是一个重要的语法规则。
这种语序可以表达句子的基本意思,在英语中尤其常见。
例如:“I love you.” 在这个句子中,“我”是主语,“爱”是谓语,而“你”是宾语。
在汉语中也有类似的句式,例如:“我爱你。
”在这个句子中,语序与英语相同,但是汉语通常会在主语和宾语之间添加一个“的”字,这使得这种语序在汉语中更加流行。
2. 疑问句语序英语中常见的一种疑问句语序是倒装语序。
这种语序是通过在谓语之后插入主语来将一个陈述句变成一个疑问句。
例如:“You love me.” 变成了“Do you love me?”在这个疑问句中,“do”是辅助动词,主语“you”和谓语“love”被交换了顺序。
在汉语中也有类似的疑问句语序,但是通常不是用倒装语序,而是通过在句子开头添加疑问代词或者助词来表示。
3. 情态动词语序情态动词在英语中是表示说话者意图或者观点的一个重要语法成分。
在情态动词后面要接动词原形。
在英语中,情态动词和动词的顺序非常重要。
例如:“I can speak English.”在这个句子中,“can”是情态动词,“speak”是动词,它们的顺序是不能颠倒的。
在汉语中,情态动词通常是在动词前面,而且不需要使用“to”来表示不定式。
例如:“我会说英语。
”在这个句子中,“会”是情态动词,“说”是动词,它们的顺序和英文相比是相反的,但是这种语序在汉语中非常普遍。
三、英汉基本语序的困难英文和汉语的语言关系并不简单,因此,许多人会在学习这两种语言的语序时遇到问题。
第七章 汉英语序对比(students)

事理上的因果律:一个对事情发生先原因、后结果的总结性规律。 广义上说,这一规律包含了原因、条件、假设、目的、转折、比 较等多种情形。就汉人而言,一般来说习惯于按照事物发生的整 体顺序,确定先有因后有果,先假设后可能,先条件后结果,先 让步后转折,先目的后行为的逻辑顺序。因此,在主从复合句中, 汉语习惯于将含有状语从句的部分置于主句之前。
英语的形态律与贴近律
“英语的结构,从词一直到句子,无不以形合为主。‘形’决 定了有关成分间的逻辑关系,因而就不必通过语序来强调 了。” 潘文国(1998:275)
“邻近原则”(adjacency principle)或称“贴 近性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对语序有所约束
定中(含关先) ---主谓 紧 松 为什么?
汉人在组词造句时遵循或符合的自然法则:
时间上的先后律、
空间上的大小律、
事理上的因果律、
心理上的重轻律。
时间上的先后律:指的是按照客观事理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话语组织,先
发生的事先论述,后发生的事后说。
英语句子的语序安排并非必需遵循时间的先后,由于有着完备的形态约束, 一旦有需要,它可以自由地打破时间顺序,而借助形态和形式标记词来表 示句子各成分之间的先后关系。例如:
汉语的逻辑律音韵律
汉语的逻辑律: 汉语作为分析性和语义型的语言,缺乏充分的形式标记,语序的 安排成为了确保所传递的语义连贯完整最主要的手段,而各个语 义成分的排列则需要遵循特定的逻辑规律,这种逻辑规律往往折 射出汉民族独特的思维特点。 “神形同构”:“即语法的结构体现语义的结构,按照语义 上的先后、大小、重轻等自然次序安排结构成分…… 汉语 的组合在形式上没有特定的要求,不依靠语法形态标志来连 接语言成分,不具有时态、语态、性、数、格等词性变化, 而只是讲究逻辑意义的通顺。” 申小龙(2003:273)
英汉定语语序对比分析

英汉定语语序对比分析摘要]语序是语言成分按语法关系进行的线性的、横向的组合序列,对于同为分析型语言的英语和汉语来说,语序对于确定句子结构内部的语法关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通过英汉定语的语序差异的比较,反映英汉语序的差异。
[关键词]语序;英汉对比;定语一、引言语序(word order)是指各级语言单位在上一级语言单位内的线性排列规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语言使用者的民族习俗和思维模式。
世界上的语言按照其简单句中及物动词与名词的相对位置可以分为三大类别:SVO,SOV和VSO。
从这一角度来讲,汉语和英语都属于SVO类型。
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主要成分主语、谓语、宾语顺序排列基本相同,这是英汉基本句子结构的共性。
但是,两者附加成分或修饰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同位语等)的位置不同,尤其反映在定语的位置上,这种差异导致中国学生在口语、写作、翻译练习中习惯性地使用母语语序,输出一些中文式的英语语句(Chinglish)。
所以本文就以定语的位置为切入点,来讨论英汉语序的差异,目的是帮助学生准确地进行英汉语序切换,正确地传递信息。
二、单词作定语的语序差异对比汉英语序的最大区别体现在定语的位置上。
现代汉语中名词修饰语无论长短,单个或多个,通常都放在中心语之前。
英语则不然,单词作定语时,一般放在所修饰的名词之前(只有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才后置),这与汉语是一致的。
如:an outgoing girl 一个外向的女孩但在下列情况下英语单词定语需要后置:a) 通常用作表语的形容词作定语时,需要后置。
尤其是以字母a-开头的和以-able结尾的表语形容词作定语时一般需后置,如:afraid, alight, alike, alive, alone, ashamed, asleep, awake等。
如:the child awake 醒着的孩子the guest present 到场的嘉宾b) 某些以“-able”、“-ible”结尾的形容词用作定语时,一般在所修饰名词之前,比如:a reliable man(一个可靠的人)。
Chapter 7 英汉翻译中的词序调整.

• 他们努力生产更多、更好的产品,以满足国内外 市场日益增长的需要。
• The theoretical maximum value is unattainable.
• 最大的理论值达不到。
• This system was equipped with programmed digital automatic controller.
• 这个系统配备了自动数字程序控制器。
• The property is of fundamental spiritual and cultural value to such countries.
• 这种财产对这些国家具有思想与文化的根本价值。
7.1.3 中心词兼有前置和后置定语词序的调整. 英语句子中, 有的中心词既有前置定语, 又有介词短语、分词短语或不 定式短语作后置定语,翻译时须将后置的定语改为前置定 语,而原有的前置定语则视情况而定。
• 解决的办法就是将澳大利亚的主要公司推向全球。
• All competent university scientists should be supported to do w应该支持大学里所有合格的科学家从事他们自己 选择的研究。
• The endeavor to produce more and better products to meet the growing home and world market needs.
The strong dollar abroad has reduced exports and increased imports. 国外美元的坚挺已使美国的出口下降, 进口增加.
英汉互译语序对比--

汉英互译中的语序对比
英汉语都是以“主语+谓语+宾语”或“施事+行为+受事”为基本 语序,但就施事、行为和受事的顺序而言,汉语语序排列要比英语灵 活。 主语和宾语是从句子成分的角度而言
文学艺术
健美 口蹄疫
art and literature
beauty and health foot and mouth disease
汉英互译中的语序对比
句子层面
一、句内的语序调整
1. 句内主要成分位置的调整 就句子内的语序(即主、谓、宾或施事、行为、受事)而言,汉语语序 的排列显得比英语更灵活(杨自俭,2000:64)。换言之,施事、行为、受 事的位置在汉语能够比较自由,在英语中则通常比较固定。因此,在进行英 汉互译时,需要根据目的语的语言习惯进行调整。
创时代
醒目
epoch-making
eye-catching
有关部门
the department concerned
定调
食人兽
tone-setting
man-eater
汉英互译中的语序对比
时间、地点、次序的排列
汉语往往是从大到小,年月日排列,而英语却是从小到大,月日(日月)年 。如 : August 8,2008 二零零八年八月八日 Beijing China 中国北京 36 Wangfujing Street,Beijing北京王府井大街36号 Chapter 3 Page 4 Number 5 第三 章 第 四页 第五 号
汉语中不同类型的词语作定语修饰一个名词时,往往将表明事物本质属 性的词语排列在前,将描写性的词语排列在后。而英语相反,越是表明 事物本质属性的定语,越是紧靠被修饰的中心词。 ⑵ ①中国现存②规模最大、③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建筑群 ③ the best-preserved ② magnificent ancient architectural complexes ① in China ⑶ 山东曲阜是①中国②古代③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故乡。 Qufu, Shangdong Province, is the birthplace of Confucius, a ③ wellrenowned ② ancient ① Chinese thinker and teacher.
英汉语言对比 英汉语序

• 末端重量(End Weight)对语序也有很大的影响。 末端重量原则就是要求凡是字数较多或者语法结 构复杂的部分一般出现在句末,避免头重脚轻, 以获得良好的修辞效果。 汉语狮子型,英语孔雀型
末端重量原则就是要求凡是字数较多或者语法结构 复杂的部分一般出现在句末,避免头重脚轻,以获 得良好的修辞效果。
• The time had come to decorate the house for the Spring Festival. (比较:
• The time to decorate the house for the Spring Festival had come.) • 哪句合适?
英语语序
• 英语的主语和宾语如果较长,影响后继成 分(如谓语或状语)的出现,可将其放置句尾, 而外移留下的空位常用it 填补。例如: • It was not known that whether there was gold left in the mine.矿 • We have found it quite obvious that the wings and legs animals have are made to resist the force of gravity.地心引力
汉语语序
• 由此可见, • 英语思维 Who do( be ) what how where when
二 英语语序
• The art and literature of the ancient Greece fascinated the tourists和 • The tourists were fascinated by the art and literature of the ancient Greec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人在组词造句时遵循或符合的自然法则:
时间上的先后律、
空间上的大小律、
事理上的因果律、
心理上的重轻律。
时间上的先后律:指的是按照客观事理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话语组织,先
发生的事先论述,后发生的事后说。
英语句子的语序安排并非必需遵循时间的先后,由于有着完备的形态约束, 一旦有需要,它可以自由地打破时间顺序,而借助形态和形式标记词来表 示句子各成分之间的先后关系。例如:
心理上的重轻律:汉民族长期以来形成了一套讲究尊卑有序的封建宗
法制度,从尊卑的角度思考事物之间的轻重关系,主次关系,对事物的 编排有着严格的轻重主次之分。 这种民族的心理习惯也自然影响着民族语言的表达习惯,并且与时序律、 大小律相一致,即心理上的重轻律令语言表达方法上有着相应的重轻有 序的语序形式:重要的先说,不重要的后说;先想到的先说,后想到的 后说;先发生的前置,后发生的后置;大的前置,小的后置等等。
I’ll buy an umbrella when the rainy season starts. I’ll buy an umbrella as soon as the rainy season starts.
空间上的大小律:这种规律反映了人类对外部世界形状观察一般 遵循的顺序。对于汉人来说,在涉及空间概念时,大致形成了由 大到小、由远及近、由高到低、由整体到局部的逻辑顺序。
不遵照时序律:死活(生死)、迟早(早晚)、出入(进出) 不遵照大小律:草木、花木、肢体 不遵照心理上的重轻律:阴阳、宾主(主客)、雌雄(公母)
音节奇偶规律
音步是指每隔一定时间重复出现的具有一定强弱分别的一系列拍子, 体现了由重读音节和非重读音节相间交替对立统一组合而成的重轻 律的节奏形式。一般来说,汉语多以双音节为一音步, 如: 后天、战友、节约、然后、发展、确保…… 三个音节时,一般切分为两个音步,即:2+1
例如: “科学是不怕人批评的,因为科学就是真理。” “我想今天下午去拜访您一下,如果您有空的话。”
汉语的音韵律: 汉破逻辑顺序限制的一个重 要因素,对语序的形成同样产生着重要影响。 “汉语是一种很讲究音乐性的语言,汉语的句 子组织在语法规律之外,还有着音节上平稳的 规律。无论骈文、散文、口语都是如此。” 申小龙(2003:161)
英语的形态律与贴近律
“英语的结构,从词一直到句子,无不以形合为主。‘形’决 定了有关成分间的逻辑关系,因而就不必通过语序来强调 了。” 潘文国(1998:275)
“邻近原则”(adjacency principle)或称“贴 近性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对语序有所约束
定中(含关先) ---主谓 紧 松 为什么?
调序规律
汉语并列的双音词, “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四声八调的次 序
平上:风雨、桃李、烟酒、花草 平去:禽兽、街道、云贵、形状 平入:江浙、琴瑟、闽粤、花木 上去:进修、楚汉、酒饭 上入:解释、草木、笼络、赌博 去入:进出、树木 其次,调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逻辑顺序,例如(括号中为符 合逻辑律的表达):
事理上的因果律:一个对事情发生先原因、后结果的总结性规律。 广义上说,这一规律包含了原因、条件、假设、目的、转折、比 较等多种情形。就汉人而言,一般来说习惯于按照事物发生的整 体顺序,确定先有因后有果,先假设后可能,先条件后结果,先 让步后转折,先目的后行为的逻辑顺序。因此,在主从复合句中, 汉语习惯于将含有状语从句的部分置于主句之前。
汉英句子语序的宏观对比
一般来说,语序指的是语言中从语素到句群各级语言单位的排列 次序,对语序的分析主要着眼于考查一个大的语言单位内部的组 成部分的排列次序。
为什么进行语序的宏观对比?
“微观的语序对比尽管也有意义,也有作用,但却不能从根本 上解决我们对两种语言语序的认识,而且还会让我们陷入繁 琐规则的汪洋大海里。”(潘文国,1998:255)
汉语的逻辑律音韵律
汉语的逻辑律: 汉语作为分析性和语义型的语言,缺乏充分的形式标记,语序的 安排成为了确保所传递的语义连贯完整最主要的手段,而各个语 义成分的排列则需要遵循特定的逻辑规律,这种逻辑规律往往折 射出汉民族独特的思维特点。 “神形同构”:“即语法的结构体现语义的结构,按照语义 上的先后、大小、重轻等自然次序安排结构成分…… 汉语 的组合在形式上没有特定的要求,不依靠语法形态标志来连 接语言成分,不具有时态、语态、性、数、格等词性变化, 而只是讲究逻辑意义的通顺。” 申小龙(2003:273)
动宾 (含介宾) ----
状动
----
其中主谓之间的贴近性最为松弛,也即最易为其他成分 插入隔断,这是主谓之间有形态上的一致关系所制约缘 故。而对于其他几种结构成分,由于英语发展中形态的 减弱,贴近律的贯彻无疑是对形态律的一大补充,成为 控制英语语序的一种重要手段。
在词和词组层面上,如:
贵贱、优劣、是非、龙凤、君臣、父子、士农工商、
天地君亲师
总的来说,汉语句子在语序编排上除了受到前面谈及的时序、 大小、因果等规律外,也会受到心理上的重轻律的影响,出现 所谓的“常序”之外的“变序”现象:“语言结构在自然之序 即常序之外,也会有变序。变序往往基于人的主观意图,或强 调,或突出,它依然映照着概念结构。”(申小龙,2003: 279)
救护车、银行家、设计师、程序员、笔记本、摄像机、不倒翁……
1+2的情形 (语>词)
吃豆腐、拍马屁、触霉头、穿小鞋、和稀泥……
在四音节的并列项中,自然遵循2+2的模式,即使在三项并 列的四字格中,也如此,如:
上中下卷、海陆空军、大中小学
音步节奏的奇偶切分是出于汉民族心理的某种需要, 它们对某些表达,特别是诗句的推敲和排序产生了潜 移默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