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技术概述

合集下载

LiDAR(雷达)技术介绍

LiDAR(雷达)技术介绍
02工作原理
激光雷达与微波雷达的异同:
激光雷达工作原理:
向被测目标发射探测信号(激光束),然后测量反射或发射信号的到达时间、强弱程度等参数,以确定目标的距离、方位、运动状态及表面光学特性。
用飞行时间法(Time of flight method)测算出L:
从公式可以看出精度取决于时间,所以对接收装置的要求很高。如果做到1cm的精度,可以推出对时间的测量精度达到0.067ns。
这些核心指标参数,其实就可以判断一个传感器是否满足你的使用需求
最大辐射功率
第一重要的参数,首先看是否得到安全认证,是否需要做防护
水平视场
机械式雷达360度旋转,水平全视角
垂直视场
一般16线俯仰角30度,从-15度到15度,应用最多、最广泛
光源波长
光学参数,纳米参数
最远测量距离
是否满足长距离探测
测量时间/帧频率
传统雷达以微波作为载波的雷达,大约出现在1935年
雷达按频段可分为:超视距雷达、微波雷达、毫米波雷达以及激光雷达等
激光雷达即激光探测及测距系统LiDAR(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是一种通过发射激光束探测目标的位置、速度等特征量的雷达系统。
用激光器作为发射光源,采用光电探测技术手段的主动遥感设备。激光雷达是激光技术与现代光电探测技术结合的先进探测方式。由发射系统、接收系统、信息处理等部分组成。
LiDAR(雷达)技术介绍
相对于传统测距传感器,激光雷达在测量精度、测量距离、角分辨率、抗干扰能力等方面具有巨大的综合优势。
01背景概述
雷达(英文Radar的音译,源于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的缩写),意思为"无线电探测和测距",发射电磁波对目标进行照射并接收其回波,由此获得目标的距离、速度、方位、高度等信息。

雷达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雷达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雷达技术的原理与应用雷达技术是一种利用电磁波来探测目标的技术,常用于航空、军事、天气预报等领域。

雷达技术在现代科技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那么雷达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是什么呢?一、雷达技术的原理雷达技术的原理是利用电磁波的反射特性来探测目标。

雷达发射机发射出一束电磁波,这一束电磁波可以穿过大气层并传播到进入探测区域内。

当该电磁波碰到物体后,一部分电磁波被物体反射回来,这些反射回来的电磁波被雷达接收机接收。

通过接收到的信号和发射信号之间的差异计算出目标的位置、距离、速度等信息。

二、雷达技术的应用1.军事雷达技术在军事领域中被广泛应用,用于侦察、侦测和反制作战中的敌方目标。

比如利用雷达技术可以在夜间发现敌方舰船和潜艇,使我军舰艇能够在敌人得到行动和进攻之前就掌握其位置和行动。

2.航空雷达技术在航空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航空器在夜间和雾天进行安全飞行,同时也可以对导弹等威胁进行及早发现和识别。

例如,雷达技术在民航和军用机场的起降控制中得到广泛应用,有助于保障航班安全和顺利进行。

3.天气预报雷达技术在天气预报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探测云层内的水滴或者雪花的反射信号,可以估算降水的强度、范围等信息,从而提供有利于人们做出决策的天气预报。

4.交通运输雷达技术在交通运输中也有贡献。

比如,通过在车辆上安装雷达系统,可以在盲点处探测前方车辆并提示驾驶员,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此外,在航运领域中也可以利用雷达技术实时监测船舶的位置和航速等信息,以确保航行的安全。

三、雷达技术的未来雷达技术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随着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可以将雷达技术与其他技术相结合,使其更加智能化。

例如,可将雷达技术与自动驾驶技术相结合,在无人驾驶汽车、船舶、航空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此外,还可以将雷达技术与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相结合,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共享、远程控制等功能,为人们带来更加便利、高效的生活和工作体验。

346雷达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346雷达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346雷达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雷达(Radar)是一种利用无线电波进行探测和测量的技术。

它是通过发射电磁波并接收其反射信号来探测目标物体的位置、速度、方向和其他相关信息的一种工具。

雷达技术在军事、航空、天气预报、海洋勘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雷达的原理很简单,它利用电磁波在空间中传播的特性进行工作。

当雷达发射器发出电磁波时,这些波会在空间中以光速传播,并在遇到目标物体时被反射回来。

接收器会接收到这些反射信号,并通过分析其强度、频率和时间延迟等参数来确定目标物体的位置和其他信息。

雷达系统通常由发射器、接收器、信号处理装置和显示器等组成。

发射器负责产生和发射电磁波,接收器则负责接收反射信号。

信号处理装置用来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与分析,从而提取出目标物体的相关信息。

最后,这些信息会通过显示器或其他方式展示给操作人员。

雷达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军事方面,雷达可以用于目标跟踪、无人机探测、导弹防御等任务。

在航空方面,雷达常被用于飞行导航、防撞系统等。

在天气预报和海洋勘测中,雷达可以探测降雨、风暴和海洋浪涌等自然现象。

尽管雷达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雷达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

比如,现代雷达系统通常采用多普勒效应,从而可以更准确地测量目标物体的速度。

此外,雷达系统还可以与其他技术结合,比如全球定位系统(GPS),从而提高测量的精度和准确性。

总之,雷达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探测和测量工具。

它通过利用电磁波与目标物体相互作用的原理,可以获取目标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其他相关信息。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雷达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广泛。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雷达技术在更多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整体的组织和布局方式,它对于提供清晰而有逻辑的文章表达至关重要。

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讨论346雷达原理。

首先,在引言部分1.1中,我们将概述346雷达原理的背景和基本概念,以便读者了解文章的背景和目的。

雷达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雷达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雷达技术的原理和应用1. 雷达技术的基本原理雷达技术是一种利用电磁波进行探测和测量的技术,常用于无人机、航空器、船舶等场景中。

雷达系统由发射器、接收器和处理器组成。

•发射器将电磁波通过天线发射到空间中;•当电磁波遇到目标物体时,一部分电磁波被反射回来;•接收器通过天线接收反射回来的电磁波;•处理器分析接收到的信号,通过测量返回的时间和信号的强弱来确定目标物体的位置和属性。

2. 雷达技术的应用领域雷达技术在许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下面列举了一些主要的应用领域。

2.1 军事领域在军事领域中,雷达技术用于敌情侦察、目标跟踪和导弹指引等方面。

•敌情侦察:雷达可以探测敌方飞机、舰船和地面目标,提供重要情报支持。

•目标跟踪:雷达系统可以实时跟踪敌方目标的动态位置和速度,为军事行动提供实时指引。

•导弹指引:雷达可以用于导弹的制导系统,通过跟踪目标并提供导引信号,提高导弹的命中率。

2.2 气象预报在气象领域,雷达技术用于气象预报和天气观测。

雷达可以探测到大气中的降水物(如雨滴、雪花等)并测量其强度和分布,从而提供准确的降水预警和天气预报信息。

•降水预警:雷达可以及时检测到降水现象,并提供各地降水的位置、强度和移动方向等信息,有助于及时发布降水预警。

•天气观测:通过分析雷达反射信号,可以获得云层的高度、类型和运动状态等信息,为天气观测提供支持。

2.3 航空和航海导航雷达技术在航空和航海导航中起着关键作用。

雷达系统可以探测到飞机、舰船和其他障碍物,并提供导航和避碰的信息。

•导航辅助:航空器和船舶可以通过雷达系统来确定自身位置和周围目标的位置,从而进行导航和航行。

•避碰警告:雷达可以检测到潜在的碰撞风险,提供及时的避碰警告,确保航空器和船舶的安全。

2.4 交通管理雷达技术在交通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特别是在空中交通管制和车辆跟踪方面。

•空中交通管制:雷达系统可以监测到航空器的位置和状态,协助空中交通管制员进行飞行管制,确保航空器之间的安全间隔。

雷达技术简介及发展展望

雷达技术简介及发展展望

摘要:文章简要介绍了雷达技术发展简史和雷达技术在现代国防中的地位和作用,简述了几种先进雷达的体制和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国外的先进雷达应用情况,提出了现代战争下雷达技术发展展望。

0 前言雷达(Radar)是英文“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缩写的译音,意思是无线电检测和定位。

近年来更广义的Radar的定义为:利用电磁波对目标检测/定位/跟踪/成像/识别。

雷达是战争中关键的侦察系统之一,它提供的信息是决策的主要基础。

雷达可用于战区侦察,也可用于战场侦察。

装有雷达导引头的导弹、灵巧炸弹能精确地、有效地杀伤目标。

在反洲际弹道导弹系统,反战术弹道导弹系统中,雷达是主要的探测器。

雷达技术在导航、海洋、气象、环境、农业、森林、资源勘测、走私检查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下面简要叙述雷达技术发展简史。

雷达技术首先在美国应用成功。

美国在1922年利用连续波干涉雷达检测到木船,1933年6月利用连续波干涉雷达首次检测到飞机。

该种雷达不能测距。

1934年美国海军开始发展脉冲雷达。

英国于1935年开始研究脉冲雷达,1937年4月成功验证了CH(Chain Home)雷达站,1938年大量的CH雷达站投入运行。

英国于1939年发展飞机截击雷达。

1940年由英国设计的10cm波长的磁控管由美国生产。

磁控管的发展是实现微波雷达的最重要的贡献。

1940年11月,美国开发微波雷达,在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生产出了10cm的SCR-584炮瞄雷达,使高射炮命中率提高了十倍。

二战中,俄、法、德、意、日等国都独立发展了雷达技术。

但除美国、英国外,雷达频率都不超过600MHz。

二战中,由于雷达的很大作用,产生了对雷达的电子对抗。

研制了大量的对雷达的电子侦察与干扰设备,并成立了反雷达特种部队。

二战后,特别是五、六十年代,由于航空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用雷达探测飞机、导弹、卫星、以及反洲际弹道导弹的需要,对雷达提出了远距离、高精度、高分辨率及多目标测量的要求,雷达进入蓬勃发展阶段,解决了一系列关键性问题:脉冲压缩技术、单脉冲雷达技术、微波高功率管、脉冲多卜勒雷达、微波接收机低噪声放大器(低噪声行波管、量子、参量、隧首二极管放大器等)、相控阵雷达。

雷达技术及应用

雷达技术及应用

雷达技术及应用雷达技术的概述雷达技术是一种物体探测和目标跟踪的技术,是通过发射电磁波,利用电磁波与物体相互作用的原理,利用反射波的特性,对物体进行探测和跟踪的技术。

雷达技术具有高速度、高精度、高可靠性、角度测量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军事、航空、海洋、交通等领域。

雷达技术的应用军事领域雷达技术在军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雷达对导弹、飞机、船舶等目标的探测和跟踪,在军事作战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同时,还可以通过对雷达信号的分析,实现对通信和电子设备的干扰,具有较强的干扰能力。

因此,雷达技术在军事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航空领域雷达技术在航空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飞行器的导航和飞行安全上。

通过利用雷达技术,可以实现对飞行器航线的测量和纠正,同时可以实现对其它航空器的探测和跟踪,提高空中交通的安全性。

海洋领域雷达技术在海洋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船舶导航和安全上。

通过利用雷达技术,可以实现对船舶位置的测量和纠正,同时可以实现对其它船舶的探测和跟踪,提高海上交通的安全性。

交通领域雷达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智能交通系统和车辆安全上。

通过利用雷达技术,可以实现对交通流量的测量和监测,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性和流畅性。

同时,还可以实现对车辆碰撞的检测和纠正,提高车辆驾驶的安全性。

雷达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雷达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

首先,雷达技术的精度和可靠性将得到进一步提高,越来越多的高频段雷达将应用于防御领域,从而更好的保障国家安全。

其次,对雷达信号处理算法的研究将越来越深入,进一步提高信号处理速度和灵敏度。

另外,雷达技术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将为雷达技术的应用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最后,雷达技术的国际合作将在未来得到进一步加强,促进该领域的互相借鉴和技术交流。

结语雷达技术是一项先进并且复杂的技术,其应用范围广泛,带给人们许多便利和改变,同时也有很多仍需完善。

我们期待雷达技术在更多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雷达技术手册

雷达技术手册

雷达技术手册一、引言雷达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电子技术,可以在空气、海洋、陆地等不同介质中,探测、追踪并识别目标信息,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手册旨在介绍雷达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分类、应用等方面内容,以期为雷达从业人员以及相关领域研究人员提供指导。

二、概述雷达技术指的是雷达系统运用的一系列相关技术,包括雷达信号处理、雷达波形设计、雷达天线设计、雷达回波信号处理与识别等方面。

雷达技术主要通过传感器感知目标的位置、运动等参数,进而研究目标的特征,实现目标的识别与跟踪等目的。

其主要应用领域包括天气预报、导航定位、军事侦察等。

三、雷达技术的基本原理雷达技术利用电磁波(如微波、X射线)、声波、光学波等信号向目标发射,然后对回波信号进行采集、处理和分析,从而得到目标特征信息。

雷达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电磁波的发射与接收;2.雷达回波信号的处理;3.雷达信号的分析与识别;4.雷达系统的跟踪与定位。

四、雷达技术的分类雷达技术按照其应用领域、工作频率、工作方式等可分为各种不同类型,如:1.按应用领域可分为气象雷达、军事雷达、民用雷达等;2.按工作频率可分为口径雷达、相控阵雷达等;3.按工作方式可分为主动雷达、被动雷达等。

五、雷达技术的应用雷达技术在军事、民用、科学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1.军事方面:雷达在军事上可以用来探测、跟踪和识别敌军舰艇、飞机等目标,同时也可以用来纠正舰艇、飞机等平台的航向、俯仰和横滚等参数;2.民用方面:雷达在民用航空、海洋等方面可以用来进行导航、遥测、航管、天气预报等工作;3.科学方面:雷达在科学研究中可以用来探测天体、地质勘探等领域。

六、结论综上所述,雷达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电子技术,在探测、追踪以及识别目标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手册对雷达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分类、应用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希望对从事雷达领域研究的人员以及相关领域研究人员提供帮助。

什么是雷达

什么是雷达

什么是雷达雷达(Radar)是一种利用电磁波进行探测和测量的技术。

它是由英文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无线电探测和测距)缩写而来。

雷达系统能够发送出一束电磁波,并接收其反射回来的信号,通过分析这些信号的特征来确定目标物体的位置、速度、方向和其他属性。

雷达技术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最初,雷达主要用于军事领域,用于探测和追踪敌方飞机和舰船。

随着科技的进步,雷达技术逐渐应用于民用领域,如天气预报、航空导航和交通控制等。

雷达系统由发射器、接收器和信号处理器组成。

当雷达发射器发出一束电磁波时,它会遇到目标物体并被反射回来。

接收器接收这些反射的信号,并将其传送给信号处理器进行分析。

雷达系统的探测原理基于“回波时间差”原理。

当雷达发射信号时,它记录下发射和接收之间的时间间隔。

通过测量这个时间间隔,可以确定目标物体与雷达系统之间的距离。

通过连续发射信号并记录回波时间差,雷达系统可以得到目标物体的运动信息,如速度和方向。

雷达系统还可以通过分析回波信号的特征来获得目标物体的其他属性。

例如,通过比较接收到的信号的强度和频率变化,雷达系统可以确定目标物体的大小、形状和材质。

这些信息对于区分不同类型的目标物体至关重要。

雷达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军事领域,雷达系统被用于飞机、舰船和导弹的导航和目标追踪。

在天气预报中,雷达系统用于探测降雨和研究气象现象。

在航空导航中,雷达系统用于引导飞机降落和防止碰撞。

此外,雷达技术还被用于交通控制、无人驾驶汽车和安防领域等。

与传统的光学传感器相比,雷达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雷达系统可以在复杂的天气条件下工作,如雨雪、雾和浓雾。

其次,雷达可以远距离探测目标物体,无需直接视线。

此外,雷达系统对目标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并不敏感,因此可以在不同环境下进行可靠的探测。

然而,雷达技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由于雷达使用的是电磁波,因此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被其他电子设备干扰。

此外,雷达对目标物体的分辨率有限,无法对小尺寸的物体提供详细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达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在现代战争下的发展趋势研究
摘要:文章简要介绍了雷达系统和技术的发展历程,分析了雷达系统与技术发展的特点,提出了现代战争下雷达技术发展展望。

关键词:雷达技术相控阵合成孔径发展历程发展趋势
引言
自从雷达诞生至今,在70 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需求的不断变化,出现了多种体制的新功能雷达,雷达的技术性能、体积和重量、可靠性、维修性、抗恶劣环境的生存能力等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特别是其在现代战争中的广泛应用,使得对雷达技术的研究具有了重要的意义。

一、雷达系统与技术的发展历程
1.20 世纪30 年代及以前
19 世纪后期,物理学家麦克斯韦、法拉第和安培等人,预言并用数学公式描述了移动电流产生的电磁波的存在情况。

1935 年英国和美国科学家第一次研制出能够探测空中飞机的实用米波雷达,至此宣告了雷达的诞生。

1936 年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研制了T / R (收发)开关,可使雷达系统的接收和发射分系统共用一副天线,大大简化了雷达系统结构。

1939 年英国科学家发明了大功率磁控管,克服了甚高频雷达波束和频带窄的缺点,使实用雷达步入了微波频段。

2.20 世纪40 年代
20 世纪40 年代美国辐射研究室把微波新技术应用于军用机载、陆基和舰载雷达取得成功,其代表产品是SCR -270 机载雷达、SCR -584 炮瞄雷达和AN / APQ-机载轰炸瞄准相控阵雷达。

20 世纪40 年代主要的雷达技术有动目标显示技术、中继技术以及单脉冲跟踪技术理论的提出。

动目标显示技术应用于各型对空警戒雷达,后来应用于着陆引导、岸防等型雷达,其优势是能有效抑制地海杂波,抑制大山、建筑物、风雨雪等静止和慢动目标的干扰能将机载情报传送到地面观测站,能有效加强地空之间的信息联系。

3.20 世纪50 年代
20 世纪50 年代是雷达理论发展的鼎盛时期,雷达设计从基于工程经验阶段,进人了以理论为基础,结合实践经验的高级阶段。

50 年代产生的主要理论有匹配滤波器概念、统计检测理论、模糊图理论和动目标显示理论等。

各种新技术的应用,出现了诸如脉冲多普勒雷达、合成孔径雷达等新休制雷达。

4.20世纪60年代
20 世纪60 年代雷达系统发展的主要标志是数字处理技术革命和相控阵雷达的应运而生。

为了探测洲际弹道导弹,为防空系统提供预测情报,产生了相控阵雷达体制。

新一代雷达发展方向是全固态电扫相控阵多功能雷达。

雷达信号和数据处理的数字化革命、半导体元件、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应用,使雷达技术的发展日臻完善并达到比较高的水平。

5.20 世纪70 年代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雷达自动检测与跟踪技术得到完善。

美国林肯实验空研制成功的动目标检测系统,是70 年代数字信号处理发展成就的杰出范例。

6.20 世纪80 年代
20 世纪80 年代无源相控阵雷达研制成功并装备于载机。

如1978年美国装备于B-lB 上的AN / A-164 雷达具有PD 、相控阵多功能及多种新技术。

80 年代毫米波雷达开始研制、试验,气象雷达采用了数字化处理和彩色显示技术。

80 年代后期,超高速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使雷达信号处理能力取得重大突破并实用化,数字电路使处理机休积缩小到原来的l/10 ,同时雷达进行模块化、多功能和软件工程化设计,使机载雷达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达到100 小
时以上。

7.20 世纪90 年代
20 世纪90 年代是各种雷达体制发展的成熟时期,各种新技术的应用及数字技术的进一步
发展,促进了雷达技术的迅猛发展。

例如有源相控阵体制雷达的成熟、毫米波雷达的研制成功、气象雷达的发展、机载雷达与多传感器的数据融合等,使雷达具有多功能、综合化、高可靠、抗干扰、远距离、多目标和高精度等先进特性,满足了军事和经济等方面的要求。

二、雷达系统与技术发展的特点
1.作战需求、技术发展和经济性是雷达系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雷达是在电磁场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技术,为满足军事需求特别是为满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现实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可以说是战争和技术的产物。

随着微波技术的应用,电子学、电子元器件、线路数字化和集成电路的发展,动目标显示技术、脉冲多普勒技术的发展,模糊图理论、统计检测理论、匹配滤波器以及大功率调速管放大器的应用,出现了许多新体制的先进雷达,推动了雷达系统的快速发展。

但随着雷达研发成本的大幅提高,经济性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应以明确的作战需求为牵引,积极大胆、采用现代新技术,研制出成本低、性能优越、可靠性高的雷达系统,以满足不同环境下的需求.
2.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雷达系统发展的基础从雷达系统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出,总是有了理论上的突破,才会有雷达的大发展。

在雷达系统的发展过程中,只有在科学技术进步的基础上,才会有雷达新技术,才会出现雷达新体制。

例如收发开关的出现,才会有雷达收发共用一副天线系统;大功率磁控管的出现,才大大提高雷达的探测性能。

有了20 世纪60 年代的数字处理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微型计算机,才有80 年代雷达系统的不断完善和成熟。

雷达技术必定是以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基础的,由此可见,新世纪的互联网技术、航天技术、纳米技术和新材料技术,必将深刻影响雷达系统的发展。

3.与其他传感器综合、融合是雷达系统的发展趋势雷达作为“有源”传感器与激光、红外、光学和声学传感器组合,可以增强其目标探测能力,增强其隐蔽性和抗干扰能力。

美国的B-2 轰炸机、F-22 战斗机以及F-35 战斗机都具有复杂的多传感器系统和数据融合与处理能力。

俄罗斯的米-29 和苏-27 飞机也装备了光电、红外与雷达综合火控系统。

欧洲的三种主要战斗机EF-2000 、“阵风”和JAS -39 也都具有光电、红外与雷达综合火控系统。

三、现代战争下雷达技术发展展望
现代战争是陆、海、空、天的多维战场,信息战成为一种关键的作战样式。

信息能力是衡量作战能力的关键因素,信息能力是被摧毁的首要目标。

雷达是一种获取信息的重要装备。

它面临电子侦察、电子干扰、隐身、反辐射导弹四大威胁。

所以增进强雷达抗侦察、抗干扰、抗隐身(包括抗低空突防)、搞反辐射导弹的能力,是现代战争下雷达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雷达在现代战争下担负:目标的精确、实时、全天候侦察监视;对弹道导弹、巡航导弹等大规模破坏性武器的探测与跟踪;各种隐身目标的探测与识别;战斗杀伤效果判别和目标识别等任务。

雷达还担任导弹制导和武器火控等任务。

雷达为实现上述任务的关键技术是:相控阵雷达(PAR),超视距雷达(OHTR)、合成孔径雷达(SAR)和干涉仪合成孔径雷达(InS AR)、毫米波雷达(MMW),双/多基地雷达;高速、实时信号/数据处理技术;雷达组网技术等。

1.相控阵雷达发展方向是:固态有源相相控阵,灵敏、宽带有源阵列,分布式有源相控阵,有源共形阵,自适应共形阵,超高频、低旁瓣相控阵天线,多波束相控阵天线,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自适应抗干扰技术,采用光电子技术的有源相控阵技术,数字组件相控阵技术,毫米波空间监视相控阵雷达,反隐身相控阵雷达。

2.合成孔径雷达(SAR)是战场监视系统的发展方向。

重点开发的内容是:宽带、超宽带S AR,探测叶簇、地表下的隐蔽目标,各种目标分类、识别;多功能、多模式,特别是将SAR 与GMTI相结合。

干涉仪合成孔径雷达(InSAR)可得到数字地形高程图;生成二维舰船目标图像,可用于船只分类;重点解决INSAR的雷达回波“实时”处理问题。

高分辨、多波段、多极化、多模式卫星SAR/(INSAR)图像的解译技术。

3.超视距雷达(OHTR)发展重点是利用高频无线电波的电离层反射,扩大雷达的覆盖范围,提高分辨率;超视距雷达探测隐身飞机的机理和能力;电离层引起的相位畸变修正技术;非稳定性电离层条件下,低径向速度目标检测的信号处理技术;超视距雷达的外噪声自适应抑制技术。

4.毫米波雷达(MMW),重点发展毫米波导引头,用于精确制导导弹、灵巧炸弹;毫米波高分辨率目标识别雷达;模块化、积木式毫米波战场侦察雷达;毫米波雷达与红外(光学)传感器相结合的导引头、侦察系统;空间(卫星)毫米波相控阵雷达。

5.双/多基地雷达,重点发展反隐身目标的双/多基地雷达。

重点解决双/多基地雷达的配置、布站技术;双/多基地雷达的检测、数据处理技术。

参考文献:
[1] 陆仲良, 粟毅, 匡纲要等.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学术论文集,2003年8月
[2] 张光义等著,空间探测相控阵雷达,科学出版社,2001年。

[3]邱文杰,陈文汉等译:数字波束形成技术(DBF)在雷达中的应用译文专辑,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学报第17卷增刊1,1988年12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