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件】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 体味文化
合集下载
《文化生活》第一课 第一框 体味文化ppt课件

——德国哲学家卡西尔
文化是历史创造的生存形式系统,既 包含隐性形式,又包含显性形式,并具有 为整个群体或在一定时期为某个特定部分 所共享的倾向。
——美国人类学家克鲁克洪和凯利
12
马克思、恩格斯从广义、狭义两个角度 理解和运用文化概念。
“广义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 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 精神财富的总和。
——当代西方学者罗威(wrence Lowell)
据不完全统计,时至今日,人们关于文 化的说法有三百种之多。
9
20世纪50年代开展扫盲运动,提 倡“学文化”。这里的“文化”是指 识字、学知识。
一个西装革履的男青年在公交车 上旁若无人地抽烟,人们说他“没文 化”,是指缺乏文化修养和文化底蕴。
38
海尔文化的七个层次
海 尔 文 化: 一 年 孵 化 一 千 亿 元
39
1、表层文化——海尔标志、中心大楼、广告、样品展
室、园区绿化、商标……
2、浅层海尔文化——海尔职工礼貌、素养、……
3、中层海尔文化——产品、服务
4、深层海尔文化——OEC管理模式、定额淘汰、竞争
上岗的组织平台、自主管理班组……
恩格斯在谈到马克思的伟大功绩 时指出:“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 史的发展规律”,马克思是“科 学巨匠”。
31
阅读以下材料: 1〉 2004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 思想道德建设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 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净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坚持不懈地开展 “扫黄””打非”斗争,坚决查处传播色情、凶杀、暴力、封建迷 信和伪科学的出版物。
的关系看)
文化是历史创造的生存形式系统,既 包含隐性形式,又包含显性形式,并具有 为整个群体或在一定时期为某个特定部分 所共享的倾向。
——美国人类学家克鲁克洪和凯利
12
马克思、恩格斯从广义、狭义两个角度 理解和运用文化概念。
“广义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 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 精神财富的总和。
——当代西方学者罗威(wrence Lowell)
据不完全统计,时至今日,人们关于文 化的说法有三百种之多。
9
20世纪50年代开展扫盲运动,提 倡“学文化”。这里的“文化”是指 识字、学知识。
一个西装革履的男青年在公交车 上旁若无人地抽烟,人们说他“没文 化”,是指缺乏文化修养和文化底蕴。
38
海尔文化的七个层次
海 尔 文 化: 一 年 孵 化 一 千 亿 元
39
1、表层文化——海尔标志、中心大楼、广告、样品展
室、园区绿化、商标……
2、浅层海尔文化——海尔职工礼貌、素养、……
3、中层海尔文化——产品、服务
4、深层海尔文化——OEC管理模式、定额淘汰、竞争
上岗的组织平台、自主管理班组……
恩格斯在谈到马克思的伟大功绩 时指出:“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 史的发展规律”,马克思是“科 学巨匠”。
31
阅读以下材料: 1〉 2004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 思想道德建设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 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净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坚持不懈地开展 “扫黄””打非”斗争,坚决查处传播色情、凶杀、暴力、封建迷 信和伪科学的出版物。
的关系看)
高中政治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课时体味文化课件新人教必修3

的影响”。第一课包括两个框题:体味文化,文化与经济、
政治。引导同学们明确文化的内涵,理解文化与经济、政 治之间的关系,感受文化的力量。第二课也包括两个框题: 感受文化影响,文化塑造人生。主要帮助同学们体会文化 对人的影响及其特点,明确文化在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
强人的精神力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可以看出,第一单元
①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②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如自然界中 的山水树木,但是当人们以一定的目的去欣赏自然的时候, 便具有了文化的含义。 ③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是人们在改造
客观世界的实践中产生的,离开了有意识、有目的的人类
活动,就没有文化。
(2)从个人成长看,文化是人的一种素养。
(2) 联系:文化发展中的积极成果就是文明;文明是 文化中积极、进步与合理成分的总和。一个社会的文化进
步程度越高,社会文明的发展水平相应地也就越高。
你不问我什么是文化的时候,我还知道文化是什么; 你问我什么是文化,我反而不知道文化是什么了。 ——钱钟书
有人说,文化是知识;
有人说,文化是艺术。
请你评述这些观点。
概 念 外 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⑥________性质的 部分 延 ②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⑦________的部分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⑧________的现象,是人类⑨ ________的产物 ②每个人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⑩________的体验,特 别是通过参与⑪________、接受⑫______而逐步培养 出来的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⑬________,精神产品离不 开⑭________
特征
三、文化的力量 1.文化的形式 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 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
第一课第一框体味文化PPT课件

文
想 政
味化 治
文
与
必 修
化
社 会
③ 》
·
12
文第 化一 万目 花 筒
13
请同学们列举你所看过 哪些形式的文化艺术节 目?
14
《舌尖上的中国》是国内第一次使用高清设 备拍摄的大型美食类纪录片,但比起片中让人 垂涎三尺的美食画面,这部纪录片更为人所称 道的是它无处不在的人文关怀——这一点,在 《舌尖上的中国》的海报上也有体现——既是 筷子与肉,又是远山近水与轻舟。美食,和美 食背后的人与事,无不散发着浓郁的中国韵味。
7
(2)寻找:同姓名人。 叶圣陶(1894--1968),名绍钧,江苏苏州人, 著名作家、教育家,是中国文艺界、教育界的 老前辈。他为人敦厚,彬彬有礼。著名诗人臧克家曾
经说过:“温、良、恭、俭、让这五个大字是做人的 一种美德,我觉得叶老先生身上兼而有之。” 叶老虚怀若谷,平易近人,办起事来刚强果断,认真 负责。比如编讲义,写教材,他不但不满意有的人只 是照搬照抄,而且指出其中须包括自己的研究,带有 自己的心得,这种主张是他负责精神的表现。叶老却 曾用商务印书馆铜版《十三经》白文做底本,编出一 部巨册的“引得”。初着手时,困难重重,又缺乏助 手,但他既已认定这是有益于广大读者的工作,就成 年累月不知疲劳地去做,决不半途而废,这是他工作
中国的茶文化
中国历史上的茶文化注重文化意识
形态,以雅为主,着重于表现诗词
中国传统文化名字的特殊内涵、父母的美好
祝福。
(2)寻找:同姓名人。上网搜索和自己同姓
的名人,以其经历激励自己。
(3)以名励志:把父母的美好期待转为行动
的目标和方向,不断激励自己。
6
姓名:叶秀青
《文化生活》第一课第一框 体味文化精品PPT课件

(二)文化的力量(文化的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 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 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 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注意:这种影响具有双重性。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 促进作用
落后的、腐朽的文化
阻碍作用
三、能力提升,迁移运用。 (一)单选题。
文化是一种_____力量: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能转化为物 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_____的成长历 程中,而且表现在_____的历史中。
材料二:海尔是中国的骄傲,是企业界学习的典范。海尔集团成功 的秘诀,则在于海尔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海尔文化。如今,海尔 文化已经融入到海尔集团的运营管理中,使海尔在全球经济一体化 的竞争大环境中,仍能充满活力地快速发展。
毛泽东思想正确回答了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夺取中 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先 导,并将继续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发挥长远的指导作用。
2.文化的内涵(重点、难点)
其一,从文化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来看,文化是人类社会 特有的现象。文化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纯粹“自然” 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其二,从文化与人们个体的关系来看,每个人的文化素 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逐步培养出来 的。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创造物。
“苍润高逸,秀出东南”的庐山,是一座千古文化名
山。据此回答:
1、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庐山图》,以艺术形式形象
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庐山的自然美也是一种文化
A
B、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第一课第一框11体味文化PPT课件

2020/10/3
24
2.对文化的理解:
(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不是经济现象、政治现象)
(2)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不是自然现象,不是从 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自古就有的)
(3)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不是天生的,是逐步培养出 来的)
(4)文化现象实质上是精神现象。(精神生活离不开物质活 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你不问我什么是文化的时候,我还 知道文化是什么;你问我什么是文化, 我反而不知道文化是什么了。”
——钱钟书
2020/10/3
19
二、文化是什么
1、文化的含义: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 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意识形态部分——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
非意识形态部分—— 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
斗牛文化
好 莱 坞 文 化
2020/10/3
穆斯林文化
15
社 会 文 化 的 印 迹
2020/10/3
16
一.文化“万花筒”
1.发展:文化无时不在 2.范围:文化无处不在 3.比较:文化各具特色
4.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
1、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表明文化现象的 普遍性;
2、文化生活各具特色、丰富多彩,表明文化现象的 特殊性和多样性。
文字等非意识形态部分。其实质是精神现象。
2020/10/3
21
辨一辨:
文化是人类的精神活动,物质产品 不属于文化。
(1)文化是人类的精神活动,如世界观、人 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属于 文化。
(2)而人类非意识形态的东西,人类创造的 部分产品,也是文化,如城市雕塑、公园、游 乐场、音乐厅、书店、体育馆、电影院等,都 是文化景观。
文化生活第一课第一框体味文化课件

体
文化含义
味 文
文化是什么
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文化的特点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 文化传承离不开物质载体
化 文化
文化的外延:形式,现象,过程
的力量 文化的实质:社会精神力量
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误区 1: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 自发形成的
注意:文化素养既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 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 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文化素养的形成,离不开生 活、实践和教育。
甲骨文
简牍
纸书
电子书
文化的特点之三: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作
为一种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P7正文第二段)
我们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品,参观历史文 物,都可以从中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
A 神生活。这说明( )
A、文化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表现出来 B、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C、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不需通过社会 实践活动 D、文化离不开政治和经济
①人类特有 ②来源于人类实践 3、文化传承离不开物质载体
(2012·试题调研)当我们站在长城脚下 时,感受到的是伟大的“长城精神” 和中华民族浓厚的文化底蕴。对这句 话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
A.文化就是人类的全部精神活动
B.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是分开的,两 者互不影响
C.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6)合唱团、舞蹈队、时装表演队 (7)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 (8)某国议员竞选
从中我们可以得出?
文化活动相对于政治活动和经济活动
二、文化是什么(P6)
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一框题体味文化课件

第二十二页,共24页。
知识结构
发展(fāzhǎn):文化无时不在
文化(wénhuà)“万范围花:筒文”化(wénhuà)无处不在(丰富
比较:文化各具特色
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特
文化是什么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
点
文化传承离不开物质载体
文化的形式
文化的力量 文化的作用:社会精神力量
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东西不是文化)。“凡是在知识上有进展而在道德上没有进展的人,那。正是这铁骨铮铮的方 块汉字,筑起了雄奇天下的精神长城。知识结构
Image
第二十四页,共24页。
❖ 独处时,他,如何与自己相处?所有的教养、原则、规范,在没人看见 的地方,他怎么样?
❖ 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 自然环境。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 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 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 有永续的智能。
第十九页,共24页。
3〉《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爱国守 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 奉献”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她必将成为 我国实现全面(quánmiàn)小康,构建和谐社 会的巨大精神力量.
先进的、健康 (jiànkāng)的文 化是促进社会的
发展
第二十页,共24页。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 一个(yī ɡè)民族,物质上不能贫 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 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 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美国学者·罗威 (A.L.Lowell)
第十二页,共24页。
(二)文化(wénhuà)是什么
知识结构
发展(fāzhǎn):文化无时不在
文化(wénhuà)“万范围花:筒文”化(wénhuà)无处不在(丰富
比较:文化各具特色
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特
文化是什么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
点
文化传承离不开物质载体
文化的形式
文化的力量 文化的作用:社会精神力量
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东西不是文化)。“凡是在知识上有进展而在道德上没有进展的人,那。正是这铁骨铮铮的方 块汉字,筑起了雄奇天下的精神长城。知识结构
Image
第二十四页,共24页。
❖ 独处时,他,如何与自己相处?所有的教养、原则、规范,在没人看见 的地方,他怎么样?
❖ 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 自然环境。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 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 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 有永续的智能。
第十九页,共24页。
3〉《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爱国守 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 奉献”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她必将成为 我国实现全面(quánmiàn)小康,构建和谐社 会的巨大精神力量.
先进的、健康 (jiànkāng)的文 化是促进社会的
发展
第二十页,共24页。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 一个(yī ɡè)民族,物质上不能贫 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 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 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美国学者·罗威 (A.L.Lowell)
第十二页,共24页。
(二)文化(wénhuà)是什么
《文化生活》第一课 第一框 体味文化ppt课件

——当代西方学者罗威(wrence Lowell)
据不完全统计,时至今日,人们关于文 化的说法有三百种之多。
9
20世纪50年代开展扫盲运动,提 倡“学文化”。这里的“文化”是指 识字、学知识。
一个西装革履的男青年在公交车 上旁若无人地抽烟,人们说他“没文 化”,是指缺乏文化修养和文化底蕴。
文化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能力的重要 标识,是人之为人的重要标志。从一定意 义上可以说,“文化”就是“人化”。
22
23
2、特征
(1)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是人们社会 实践的产物(从文化与社会的关系来看)
(2)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社会实践中 逐步培养出来的(从文化与个人的关系来看)
(3)文化传承与发展离不开物质载体(从文化与物质
“狭义文化”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 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例如自然科学、技 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有时又专指教育、 科学、文学、艺术、卫生、体育等方面的知 识。
13
文化是什么
物质财富
大文化
(文明)
精神财富
中文化
语言 科学 哲学 艺术 宗教 道德 风俗习惯 思维方式
小文化
价值观念 14ຫໍສະໝຸດ ◎ 我们当前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 化是指以马列、毛思、邓理、“三个代 表”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四有”公民 为目标、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 代化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 义文化。
16
意识形态是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直接 相联系的观念、观点、概念的总和,包括 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 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意识形式。
特征
(1)现实性 (2)总体性
(3)阶级性 (4)相对独立性(5)依赖性
17
据不完全统计,时至今日,人们关于文 化的说法有三百种之多。
9
20世纪50年代开展扫盲运动,提 倡“学文化”。这里的“文化”是指 识字、学知识。
一个西装革履的男青年在公交车 上旁若无人地抽烟,人们说他“没文 化”,是指缺乏文化修养和文化底蕴。
文化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能力的重要 标识,是人之为人的重要标志。从一定意 义上可以说,“文化”就是“人化”。
22
23
2、特征
(1)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是人们社会 实践的产物(从文化与社会的关系来看)
(2)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社会实践中 逐步培养出来的(从文化与个人的关系来看)
(3)文化传承与发展离不开物质载体(从文化与物质
“狭义文化”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 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例如自然科学、技 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有时又专指教育、 科学、文学、艺术、卫生、体育等方面的知 识。
13
文化是什么
物质财富
大文化
(文明)
精神财富
中文化
语言 科学 哲学 艺术 宗教 道德 风俗习惯 思维方式
小文化
价值观念 14ຫໍສະໝຸດ ◎ 我们当前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 化是指以马列、毛思、邓理、“三个代 表”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四有”公民 为目标、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 代化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 义文化。
16
意识形态是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直接 相联系的观念、观点、概念的总和,包括 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 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意识形式。
特征
(1)现实性 (2)总体性
(3)阶级性 (4)相对独立性(5)依赖性
1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文化是什么
1、文化现象实质上是精神现象
“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 及其产品。包括------
下列属于文化现象和文化活动的是: 1)西双版纳植物王国 2)黄山自然风光 3)莫高窟的飞天壁画伦理道德观念 8)生产资料所有制 9)军队 10)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 11)参加学校运动会 12)参加演讲会 13) 某国议员竞选
(三)文化的力量
静态:形式、现象
1、文化的形式 (丰富)
动态:过程
2、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作用) (1)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 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 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 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 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 之林。
(二)文化是什么
1、文化现象实质上是精神现象
2、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
(1)文化是人类特有,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2)个人的文化素养来源于社会实践和文化教育
3、文化传承离不开物质载体
选择题
1、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AD ) A.蒙古包 B.蒙古草原
人与自然
C.深山老林
D.深山古庙
2、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D ) A. 广义的文化就是文明 (和文明相近)
(介于两者) B.《文化生活》所讲的“文化”是狭义的文化 (文化包括过程) C.《文化生活》所讲的“文化” 就是理论 D.《文化生活》所讲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 化
(三)文化的力量
静态:形式、现象
1、文化的形式 (丰富)
动态:过程
2、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畅所欲言:
北京奥运会已经结束了,但是奥运会给我们留 下了很多遗产,请同学们说说奥运会精神给你 和我们的国家会带来哪些影响?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一、体味文化
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吉祥物费沃斯 和雅典娜,创意来自古希腊的一种 陶土雕塑玩偶“达伊达拉”。费沃 斯是光明和音乐之神,通常也被称 为是太阳神;雅典娜则是智慧女神 和雅典城的守护神。
(一)文化“万花筒”
1、文化形式:多种多样 2、文化现象:文化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丰富多彩) 3、文化特点:不同区域的文化各具特色 探究共享 1、“文化”是什么? 2、“文化”与“文明”相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