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舞蹈形体备课教案

合集下载

大学舞蹈形体课教案

大学舞蹈形体课教案

课程名称:舞蹈形体训练授课对象:大学本科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舞蹈动作和舞蹈形体训练技巧。

2. 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和艺术修养。

3.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质。

教学重点:1. 舞蹈基本动作的掌握。

2. 舞蹈形体训练技巧的应用。

3. 舞蹈表演的自信心培养。

教学难点:1. 舞蹈动作的协调性和准确性。

2. 舞蹈表演的情感表达。

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设备。

2. 舞蹈教材。

3. 舞蹈服装。

4. 舞蹈道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热身活动1.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热身运动,包括关节活动、伸展运动等。

2. 指导学生进行呼吸训练,提高肺活量。

二、舞蹈基本动作教学1. 教师示范舞蹈基本动作,如步伐、转身、跳跃等。

2.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动作模仿,教师逐一纠正动作不规范之处。

3.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舞蹈形体训练技巧教学1. 教师讲解舞蹈形体训练的基本原则,如重心、平衡、线条等。

2. 学生进行形体训练,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运用技巧。

3. 学生分组进行形体训练,教师巡回指导。

四、舞蹈表演自信心培养1. 教师与学生进行舞蹈表演的模拟练习,指导学生如何自信地表现自己。

2. 学生分组进行舞蹈表演,教师鼓励学生勇敢展示自己。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 教师带领学生复习舞蹈基本动作和形体训练技巧。

2. 学生进行小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二、舞蹈组合练习1. 教师示范舞蹈组合,学生跟随教师进行动作模仿。

2. 学生分组进行舞蹈组合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舞蹈表演情感表达教学1. 教师讲解舞蹈表演中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2. 学生进行情感表达练习,教师指导学生如何通过舞蹈动作和表情表达情感。

3. 学生分组进行情感表达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总结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分享学习心得。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舞蹈基本动作和形体训练技巧的掌握程度。

大学形体舞蹈选修课教案

大学形体舞蹈选修课教案

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良好的舞蹈素养和审美能力。

2. 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灵活性和表现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 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课程内容:一、第一课时:舞蹈基础与热身1. 导入(1)简要介绍舞蹈的历史与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介绍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和安排。

2. 舞蹈基础(1)舞蹈的基本姿态:头部、肩部、腰部、腿部等。

(2)舞蹈的基本步伐:踏步、滑步、点步等。

3. 热身运动(1)头部运动:前后点头、左右摇头等。

(2)肩部运动:上下耸肩、左右摆肩等。

(3)腰部运动:前后弯腰、左右转腰等。

(4)腿部运动:压腿、踢腿、下蹲等。

4.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强调课堂纪律,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二、第二课时:舞蹈组合练习1. 导入(1)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2)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 舞蹈组合练习(1)教师示范舞蹈组合,学生跟随学习。

(2)学生分组练习,互相纠正动作。

3.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强调课堂纪律,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三、第三课时:舞蹈排练与展示1. 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所学内容。

(2)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 舞蹈排练(1)学生分组进行舞蹈排练,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展示排练成果,互相点评。

3.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强调课堂纪律,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舞蹈的历史与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舞蹈基础与热身:讲解舞蹈的基本姿态和步伐,让学生熟悉舞蹈的基本动作。

3. 舞蹈组合练习:通过分组练习,提高学生的舞蹈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4. 舞蹈排练与展示:让学生分组排练,展示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出勤、参与度、纪律性等。

2. 舞蹈技能:评估学生在舞蹈基础、组合练习、排练等方面的掌握程度。

3. 团队协作:观察学生在小组练习和排练中的协作能力。

高中生舞蹈形体课教案模板

高中生舞蹈形体课教案模板

课时:1课时年级:高中教材:《高中舞蹈形体教程》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舞蹈形体训练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掌握舞蹈形体训练的基本技巧。

2. 能力目标:通过舞蹈形体训练,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灵活性和表现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舞蹈形体训练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1. 舞蹈基本姿态的练习。

2. 舞蹈步伐的练习。

3. 舞蹈动作的连贯性和节奏感。

教学难点:1. 舞蹈动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2. 舞蹈动作的连贯性和节奏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短介绍舞蹈形体训练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舞蹈形体训练的理解和期待。

二、热身活动1. 学生进行全身伸展运动,包括头部、颈部、肩部、腰部、腿部等。

2.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舞蹈步伐练习,如小跑步、踏步等。

三、舞蹈基本姿态训练1. 教师示范正确的舞蹈站姿、坐姿和行走姿态。

2.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模仿练习,纠正错误姿势。

3. 教师对学生的姿态进行个别指导,强调规范性和准确性。

四、舞蹈步伐训练1. 教师讲解并示范舞蹈步伐的基本动作,如小八字步、前进步、后退步等。

2.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步伐练习,注意步伐的连贯性和节奏感。

3. 教师对学生的步伐进行个别指导,强调动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五、舞蹈动作练习1.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舞蹈组合练习,如转圈、跳跃等。

2. 学生分组进行舞蹈动作练习,注意动作的连贯性和节奏感。

3. 教师对学生的动作进行个别指导,强调动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六、总结与反馈1. 教师对本次舞蹈形体课进行总结,强调舞蹈形体训练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舞蹈形体训练中的收获和体会。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舞蹈基本姿态、步伐和动作练习中的表现,评价其规范性和准确性。

2. 通过学生的反馈和分享,了解学生对舞蹈形体训练的兴趣和收获。

3. 结合学生的平时表现,对学生的舞蹈形体训练成果进行综合评价。

舞蹈形体备课教案

舞蹈形体备课教案

舞蹈形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舞蹈形体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舞蹈形体的兴趣和热情。

3. 掌握舞蹈形体训练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内容1. 舞蹈形体的定义和分类2. 舞蹈形体训练的重要性3. 舞蹈形体训练的基本方法4. 舞蹈形体训练的技巧5. 舞蹈形体训练的实践操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舞蹈形体的基本概念、分类和重要性。

2. 教学难点:舞蹈形体训练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的实践操作。

四、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宽敞明亮的舞蹈教室,配备音响设备。

2. 教学材料:舞蹈形体训练教材、音乐光盘、镜子。

3. 学生着装:穿着舒适的舞蹈服装和舞蹈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舞蹈形体的定义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理论讲解:讲解舞蹈形体的分类和基本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舞蹈形体的概念。

3. 实践操作:示范舞蹈形体训练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让学生跟随示范进行实践操作。

4. 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舞蹈形体训练的实践操作,引导学生互相观摩和交流。

5. 总结与反馈: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六、教学延伸1. 舞蹈形体训练的应用领域:介绍舞蹈形体训练在舞蹈表演、戏剧表演、健身等方面的应用。

2. 舞蹈形体训练的安全注意事项:强调舞蹈形体训练中的安全问题,如正确动作、避免运动损伤等。

七、教学活动1. 舞蹈形体训练的游戏:设计一些有趣的舞蹈形体训练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提高舞蹈形体能力。

2. 学生舞蹈形体展示:鼓励学生进行舞蹈形体展示,展示自己的舞蹈形体水平,互相学习和进步。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舞蹈形体训练的评价标准:制定学生舞蹈形体训练的评价标准,包括动作准确性、舞姿美感等。

2. 学生舞蹈形体训练的评价方法: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自我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全面评估学生的舞蹈形体水平。

九、教学建议1. 舞蹈形体训练的练习建议:给出舞蹈形体训练的练习建议,如每天坚持练习、合理安排练习时间等。

舞蹈形体课教案(精选5篇)

舞蹈形体课教案(精选5篇)

舞蹈形体课教案(精选5篇)篇1:形体课教案一、课题:《小兔子乖乖》二、教学任务:1、学习《小兔子乖乖》。

2、复习巩固节拍练习组合、头部训练组合与勾绷脚训练组合。

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小兔子乖乖》舞蹈训练学生的模仿能力。

2、通过舞蹈中的蹦跳步训练学生脚腕的力量和弹跳的能力。

3、复习巩固节拍练习组合,重点训练学生的节奏感,使学生基本做到能随着音乐节奏拍手,舞蹈动作与音乐节奏吻合。

4、复习巩固头部训练组合,训练学生颈部的自由灵活。

5、复习巩固勾绷脚训练组合,让学生在两人配合的过程中学会勾绷脚,同时训练了头部和手腕的灵活度。

三、具体教学过程:1、教授《小兔子乖乖》舞蹈(约20~25分钟)首先给同学们讲《小兔子乖乖》的故事,然后让学生们自己发挥想象力模仿小兔子和大灰狼,并请一名女生和一名男生上前戴上面具分别扮演小兔子和大灰狼。

然后请同学们模仿老师的动作学习小兔子和大灰狼的动作。

模仿小兔子时主要训练学生的蹦跳步;模仿大灰狼时主要注重训练学生的表情和神态的模仿能力。

最后,由全班男生来扮演大灰狼,女生扮演小兔子,并选出模仿好的同学上前表演。

之后,男女生再调换角色。

2、复习巩固两遍节拍练习组合(约5分钟)3、复习巩固两遍头部训练组合(约5分钟)4、复习巩固两遍勾绷脚训练组合(约5分钟)篇2:形体课教案教学目的:通过让学生练习芭蕾舞站姿和芭蕾舞的手位脚位基本扶把动作来锻炼高2不是舞蹈专业的学生的形体让她(他)们有良好的体态和气质准备活动:以各关节为主,目的`在于预防和减少关节损伤,增强各关节肌肉韧带的弹性和灵活性,促使大脑中枢神经兴奋、克服人体活动上的生理惰性,振奋精神。

教学过程芭蕾站姿:挺拔舒展手,脚呈芭蕾一位站好注意呼吸和眼神芭蕾手位:结合音乐教授学生芭蕾舞各个手位扶把练习:通过扶把练习掌握身体各部位规范的单一动作,克服站立时的腰部无力向下的毛病,增强躯干的力量,增加腿部肌肉的力度、开度及灵活性。

1、擦地2、蹲3、小踢腿组合练习:通过动作的单一练习和组合,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加学习的积极性和动作的协调性,是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

舞蹈课形体课教案模板范文

舞蹈课形体课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题:舞蹈形体训练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舞蹈形体训练方法,提高身体协调性和舞蹈表现力。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艺术素养,激发学生对舞蹈的兴趣。

3. 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课堂参与度。

三、教学重点:1. 舞蹈基本动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2. 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四、教学难点:1. 学生对舞蹈动作的理解和掌握。

2. 在训练过程中保持动作的连贯性和节奏感。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播放一段优美的舞蹈视频,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舞蹈的魅力。

2. 提问:舞蹈有哪些特点?舞蹈训练有哪些重要性?3. 引出课题:舞蹈形体训练。

二、基本知识讲解1. 讲解舞蹈形体训练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

2. 介绍舞蹈形体训练的常用方法和技巧。

3. 强调舞蹈训练对身心健康的益处。

三、基本动作示范与练习1. 教师示范舞蹈基本动作,如:原地步伐、基本手位、手臂动作等。

2. 学生跟随教师动作进行模仿练习。

3.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动作中的错误。

四、舞蹈组合练习1. 教师播放一段舞蹈音乐,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进行舞蹈组合练习。

2. 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3. 各组展示练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提出改进意见。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提醒学生在舞蹈训练中注意安全,避免受伤。

六、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舞蹈动作。

2. 收集舞蹈相关资料,了解舞蹈文化。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是否积极模仿、主动提问等。

2. 动作规范性:检查学生舞蹈动作的准确性、连贯性和节奏感。

3. 团队合作精神:观察学生在小组练习中的协作情况。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3.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初中舞蹈形体教案

初中舞蹈形体教案

初中舞蹈形体教案1. 了解舞蹈形体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

2. 学习和掌握舞蹈形体训练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舞蹈形体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性2. 舞蹈形体训练的基本方法3. 舞蹈形体的实际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舞蹈形体的基本概念、训练方法和实际应用。

2. 教学难点:舞蹈形体的训练方法和动作的准确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要介绍舞蹈形体的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对舞蹈形体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舞蹈形体的基本训练方法,包括站立、行走、坐姿、手势等,并进行示范。

3. 实践: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进行舞蹈形体训练,老师逐一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4. 巩固:学生分组进行舞蹈形体训练,互相纠正,老师巡回指导。

5. 应用:学生结合所学舞蹈形体知识,进行舞蹈表演,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6. 总结:对学生的舞蹈形体训练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五、教学方法1. 讲解法:通过讲解舞蹈形体的基本概念和训练方法,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舞蹈形体知识。

2. 示范法:老师进行舞蹈形体动作的示范,学生跟随模仿。

3. 实践法:学生亲自进行舞蹈形体训练,老师逐一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4. 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舞蹈形体训练,互相纠正,提高学习效果。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舞蹈形体的基本训练方法。

2. 学生在舞蹈表演中能准确地运用舞蹈形体知识。

3. 学生的舞蹈素养得到提高,舞蹈表现力更强。

七、教学建议1. 注重舞蹈形体训练的日常积累,坚持不懈地进行练习。

2. 鼓励学生参加各类舞蹈比赛和活动,提高舞蹈实践能力。

3. 老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舞蹈形体训练中取得进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舞蹈形体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掌握舞蹈形体训练的基本方法,并在舞蹈表演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和表现力。

舞蹈室形体课教案模板范文

舞蹈室形体课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舞蹈室形体课二、授课对象:初级舞蹈班三、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舞蹈形体美的感知能力。

2. 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舞蹈基本动作的掌握。

3.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舞蹈基本动作的准确性和身体协调性。

- 教学难点:舞蹈动作的连贯性和节奏感。

五、教学时间:1课时六、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设备。

2. 形体教室环境布置。

3. 形体练习器材(如:把杆、地垫等)。

七、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热身运动,活跃课堂气氛。

2. 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让学生了解学习舞蹈形体的重要性。

(二)基本训练(20分钟)1. 地面动作训练:- 教师示范并讲解舞蹈基本站姿,如:直立、旁移、转身等。

-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模仿练习,注意动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 针对学生的错误动作进行纠正,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正确动作。

2. 把杆动作训练:- 教师示范并讲解舞蹈基本步伐,如:小八字步、小碎步、跳跃步等。

-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模仿练习,注意步伐的连贯性和节奏感。

- 针对学生的错误动作进行纠正,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正确步伐。

(三)舞蹈组合练习(15分钟)1. 教师播放音乐,带领学生进行舞蹈组合练习。

2. 学生跟随音乐,按照教师示范的动作进行舞蹈练习,注意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不断进步。

(四)放松与总结(1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放松运动,缓解肌肉疲劳。

2.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舞蹈基本动作的重要性。

3.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舞蹈水平。

八、课后作业:1. 学生在家自行练习舞蹈基本动作,巩固所学内容。

2. 学生可以邀请家人一起观看舞蹈表演,感受舞蹈的魅力。

九、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掌握程度。

2. 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教学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一位:
手保持椭圆形,抬到横膈膜的高度,掌心向里。
(3)二位:
从一位向旁打开,稍稍低于肩,略前于躯干,两肘微微圆曲,手指并拢,掌心向前,手掌和肘不能下垂,要保持一个水平线,头保持正直。
(4)三位:
从一位双臂上举,圆曲,略前于躯干,手指并拢,两手手指几乎碰上,掌心向里,头保持正直。
在做手的双手的位置练习时,无论是在运动过程中还是在静目过程中,都应当保持柔和和圆弧,不能紧张或是见棱见角。
舞蹈形体备课教案
上课时间
上课内容
重点和难点
及训练目的
备注
2010年9月8日



(1)上身姿态练习
(1)小八字站立,双手叉腰,双膝绷直,腿肌上提;
(2)两肩下垂、肩胛下垂,稍稍向后打开,
(3)腹肌、背肌和臀肌上提,躯干挺直且上提,头保持正直;
(3)站姿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改善错误的形体状态。
音乐1
(2)脚的位置
(1)一位:
A、两脚跟贴紧,脚尖向旁分开,成一直线,两脚脚掌紧贴地面,不能往大脚趾或是小脚趾倒;
B、双膝绷直,腿肌收紧,两胯外开,身体的重心均匀地分布在两条腿上。
(2)二位:
两脚同样外开,在一直线上,彼此五位脚而设的过渡位置。右脚在左脚的前面,彼此贴紧,盖住一半,其它求同一位。
跟音乐练习:
(1)二位和三位互换练习;(音乐练习1)
(2)一位和二位练换练习;(音乐练习2)
(3)预备位、一位、三位、二位互换练习。(音乐练习3)
销售客服工作汇报3篇
(4)五位:
两脚彼此贴紧,脚尖跟脚后跟对齐,其它要求同一位。
(5)四位:(最难脚位)
保持五位的外开,两只脚保持一个脚的距离,平行地站在地上,其它要求同一位。
无音乐
(3)手的位置
(1)准备位:
双手下垂,微微圆曲,呈椭圆形,稍稍离开上身,手指收扰,但互不接触,手指微曲,第三指稍稍靠近大拇指,双手的手指几乎碰上,掌心向上,手保持轻松自由,头部正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