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至塞上 比较阅读附答案

合集下载

王维《使至塞上》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王维《使至塞上》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王维《使至塞上》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注:开元年间,唐玄宗命王维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1、这首诗,作者重在写景。

归雁入胡天即通过抓住景物特征,点明出塞的季节是。

(2分)2、古诗中多用征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本诗中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

(2分)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被近人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试简要分析这两句诗的艺术效果。

(4分)参考答案1、春天2、激情和抑郁3、这两句写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壮阔,意境雄浑。

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也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

【相关试题】1、阅读《使至塞上》完成下面题目⑴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⑵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⑶尾联用典故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

这个典故隐含在哪两个字中?⑷颈联是写景名句,依据这首诗,描述一下王维看到的景色以及当时的心情。

(60字以内)⑸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

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

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

长河指黄河。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疆的萧关见到了候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

⑹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说自己像远飞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这样既写景,又叙事,一语两指,贴切自然,流露了诗人轻松愉悦和急切见到边关将士的心情。

B,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景物单调,偶尔出现的一股烟尘格外醒目,因此称做孤烟。

《使至塞上》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湖北省鄂州市中考题)

《使至塞上》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湖北省鄂州市中考题)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9—10题(共5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9.这首诗的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意境优美,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绘。

(2分)
10.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这句诗。

(3分)
二、阅读(共45分)
(一)(共5分)
9.(2分。

语言生动形象给2分,只是陈述诗句内容得1分)
示例:苍凉雄浑的大漠之上,一缕孤零零的烽烟像根柱子,笔直地伸向天空。

弯弯曲曲的黄河似一条金带,平躺在大漠远方。

一轮浑圆的红日,正静静地悬挂在西边的地平线上。

10.(3分。

修辞1分,赏析2分)这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诗人把自己比作飘飞的蓬草、北归的大雁,飞出汉家边塞,飞进胡人境地。

含蓄地表达出作者孤身出塞的飘零落寞之感和内心抑郁激愤之情。

王维《使至塞上》阅读答案

王维《使至塞上》阅读答案

王维《使至塞上》阅读答案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2.用自己的话,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画面。

参考答案:
21.诗人以“蓬”、“雁”自比,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22.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绝。

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劲拔坚韧、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的尽头,俯首远瞰,黄河横贯沙漠,天空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使至塞上》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使至塞上》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使至塞上》含答案阅读《使至塞上》,完成下面小题。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80.根据你的理解,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本诗的开头叙述诗人①,接着记录沿途的自然风光,结尾用人物问答的方式叙写了②。

81.列出第二联构成对偶的词语,简要分析这一联运用对偶的表达效果。

【答案】80.出使塞上时轻车简从、路途遥远的情况和出使的目的战争已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81.“征蓬”对“归燕”,“出”对“入”,“汉塞”对“胡天”。

诗人选择“征蓬”“归雁”的意象,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句式工整,音韵和谐,营造出孤独飘零的意境,暗示诗人因为被排挤出朝廷而产生的激愤和抑郁之情。

【解析】80.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意思是:轻车简从将要去慰问边关,我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这一联叙事,交代了作者出使塞上时轻车从简、路途遥远的情况和出使的目的。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写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暗示战争已经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

81.本题赏析考查诗句。

第二联对仗,构成对偶的词语分别为“征蓬”对“归燕”、“出”对“入”、“汉塞”对“胡天”。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意思是: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蓬草成熟后枝叶干枯,根离大地,随风飘卷,故称“征蓬”。

诗人选择“征蓬”“归雁”的意象,并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征蓬”“归雁”这两个意象营造出孤独飘零的意境,暗示诗人因为被排挤出朝廷而产生的激愤和抑郁之情。

《渔家傲 秋思》与《使至塞上》比较阅读

《渔家傲  秋思》与《使至塞上》比较阅读

《渔家傲秋思》与《使至塞上》比较阅读阅读下面两首作品,回答问题。

(6分)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在诗词大会上,有道文字线索题的答案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在比赛中,主持人已给出了A、B、C三条线索,请你再编写一条D线索,让答题者锁定答案。

(3分)A.该诗作者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尤长五言。

B.世人将李白、杜甫与该诗作者分别称为“天才”“地才”“人才”。

该诗作者精通诗、书、画、音乐等,有“诗佛”之称。

C.此诗是诗人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凉州时所作。

D.2.两首作品都借用了“燕然勒功”的典故抒发感情,有什么异同?(3分)参考答案:1.(3分)示例1:这两句诗运用对偶手法,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其中“直”“圆”两字极富神韵。

示例2:营造了“诗中有画”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边塞奇特壮丽风光的赞美。

2.(3分)相同点:都表现了边关战事吃紧的态势;都表达了慷慨雄壮的思想感情。

(1分。

答对一点即可)不同点:①《使至塞上》的作者借此典故,表达自己对戍边将士的赞美;②《渔家傲·秋思》的作者借此典故,写出了将士们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2分。

每点1分)。

《唐诗五首 使至塞上》阅读选择练习题(附答案)

《唐诗五首  使至塞上》阅读选择练习题(附答案)

《唐诗五首使至塞上》阅读选择练习题(附答案)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前线情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

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C.“直”“圆”两字精练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色。

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

2对颈联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直”与“圆”既在写景形态上形成了鲜明对照,又共同营造出一种荒寂、雄浑、寥廓的景象。

B.诗人笔下的景象为全诗垫定了感而不伤的情感基调,是典型的以壮景写情的手法。

C.该联景物既为下联人物的出场设定了特殊背景,又暗示了作者孤寂、感伤、前路茫然的悲观心态。

D.诗人用白描手法,借助对四种景象的描写,为我们展现出了一幅奇异的塞外风光,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3、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交代了事情的缘起,点明了诗题。

B.颔联运用了对偶手法,以实景写作者行踪。

C.颈联写景很能代表盛唐边塞诗的特有气象。

D.尾联揭示了诗人此行路途艰辛,言有尽而意无穷。

4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二句交代此行目的、到达地点和作诗缘由,“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

B颔联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

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

由“归雁”一词可知,诗人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秋天。

C.颈联中,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D.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孤独、寂寞、悲伤、飘零的孤寂心情。

《使至塞上》阅读答案

《使至塞上》阅读答案

《使至塞上》阅读答案《使至塞上》阅读答案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许多人都需要跟阅读答案打交道,阅读答案是教师进行阅卷打分时的参考,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使至塞上》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使至塞上》阅读答案1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9、这首诗的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意境优美,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绘。

(2分)10、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这句诗。

(3分)答案:9、(2分。

语言生动形象给2分,只是陈述诗句内容得1分)苍凉雄浑的大漠之上,一缕孤零零的烽烟像根柱子,笔直地伸向天空。

弯弯曲曲的黄河似一条金带,平躺在大漠远方。

一轮浑圆的红日,正静静地悬挂在西边的地平线上。

10、(3分。

修辞1分,赏析2分)这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诗人把自己比作飘飞的蓬草、北归的大雁,飞出汉家边塞,飞进胡人境地。

含蓄地表达出作者孤身出塞的飘零落寞之感和内心抑郁激愤之情。

《使至塞上》阅读答案2使至塞上王维1.诗中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面的词语在诗中的意思。

①使:②征蓬:③胡天:④侯骑:3.近人王国维称颈联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请分析它好在哪里?答:4.(2008,广西玉林)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A、首联写作者出使,已经过了属国的居延这一地方。

一个“单”字,写出了他出使的孤单与无奈。

B、颔联借用比喻,写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了汉塞,像北归的大雁一样进入胡天,显得形象而生动。

C、颈联中,“孤烟”、“长河”、“落日”,写出了大漠景色的单调与荒。

“直”“圆”写出了边塞人民不惧生活艰苦,奋勇向前以圆美好愿望的豪情斗志。

D、尾联意思是说在萧关遇到巡逻侦察的骑兵,才知道都护还在很远的燕然山。

《使至塞上》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四)

《使至塞上》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四)

《使至塞上》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四)
二、古诗阅读(3分)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0.这首诗作于王维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赴边途中。

诗题“单车欲问边”中“问边”的意思是_______,“征蓬出汉塞”一句中“征蓬”的意思是_________。

(1分)11.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

(2分)
答案:
10.问边:慰问边关守军;征蓬:飘飞的蓬草
11.示例一:“直”“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示例二:诗中的“直”字与“圆”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示例三:把孤烟放在广阔的大漠背景之下,渲染了边塞苍凉之美,“孤”字烘托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心情。

1 /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至塞上比较阅读附答案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选候骑,都护在燕然。

【鉴赏关键点】诗歌叙事中重在写景,以大漠、秋天为背景,以长河、孤烟等物巧妙组合成一幅塞外风光图。

意境奇特,气象博大。

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以十分工整的对仗,描绘出塞外雄奇壮阔的独特风光。

景象开阔鲜明,气势雄浑壮阔。

”直”状孤烟之高,”圆”状落日之低。

这两个字极状大漠、长河地区的平旷,从而整个画面更显得雄奇瑰丽,堪称千古名句。

全诗三层意思:出使路线、沿途风光、最新消息,与题目紧紧相扣。

【思想内容】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

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幽微难言的激愤抑郁的情感。

【名句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对偶,“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

“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表现了诗人对守边战士的爱国精神以及边塞奇异风光的赞美之情。

【中考链接】
2010年广西百色市
(一)阅读王维的《使至塞上》,完成17~18题。

(6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7.颔联用“征蓬、归雁”比喻,表达了的感情。

(3分)
18.苏轼评价王维诗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一幅美妙的图画。

请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①这幅图画具有美。

(1分)
②美的具体表现:(2分)
参考答案:
17.诗人自己(或“负有朝廷使命的人”)(1分) 诗人孤独、思乡(2分)
18.(考生能选一个角度答题,赏析合理,即给3分,否则酌情扣分)
示例一:①图画的构图美。

(1分)
②画面空间阔大,层次非常丰富:从上到下有天边的“落日”、空中的烽烟、地上的“长河”;从近到远有烽烟、夕阳、无边的“大漠”。

(2分)示例二:①图画的线条美。

(1分)
②线条简约,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广阔的大漠上,纵的是烽烟,横的是黄河,圆的是落日。

(2分)
示例三:①图画的色彩美。

(1分)
②色彩艳丽、丰富:黄色的“大漠”、浑黄的“长河”、白色的烽烟、红色的“落日”,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

(2分)
示例四:①图画的意境美。

(1分)
②诗句形象生动描绘出壮丽、奇特、别致的塞外风光,动静结合,意境雄浑。

“大漠”背景下,有缓缓升起的烽烟,有波澜不惊的“长河”,有即将西下的“落日”。

(2分)
2011年四川省遂宁市
7.阅读《使至塞上》,选出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首二句交待此行目的、到达地点和作诗缘由,“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

B.颔联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

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

由“归雁”一词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秋天。

C.颈联中,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D.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孤独、寂寞、悲伤、飘零的孤寂心情。

诗中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都护的赞叹。

参考答案:
7.(3分)B 分析:B项中由“归雁入胡天”知道雁北飞,因此季节是春天。

2011年江苏省连云港市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7—8题。

(5分)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7.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分)
答:
8.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

答:
参考答案:
7.(2分)可从诗题“使至塞上”,诗句中“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属国、都户”等词语(地名、官名)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

8.(3分)“直”字,表现了打磨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1分);“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1分)。

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

(1分)(意思对即可)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