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至塞上 整理试题 语文阅读答案
使至塞上中考复习题及答案

使至塞上中考复习题及答案一、诗歌鉴赏题1. 请简述王之涣的《使至塞上》一诗中所描绘的边塞风光。
2. 诗中“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两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 王之涣在《使至塞上》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二、文学常识题4. 王之涣是哪个朝代的诗人?5. 《使至塞上》这首诗收录于哪部诗集?6. 王之涣的诗作有哪些特点?三、阅读理解题7. 请分析《使至塞上》一诗的意境。
8. 诗中“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9. 王之涣在这首诗中是如何通过景物描写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四、默写题10. 请默写王之涣的《使至塞上》全诗。
五、开放性问题11. 你认为《使至塞上》一诗中哪些词语或句子最能体现王之涣的边塞诗风格?12. 王之涣的《使至塞上》与其它边塞诗相比,有何独特之处?答案:一、诗歌鉴赏题1. 《使至塞上》一诗描绘了边塞辽阔的自然风光,黄河远上,白云缭绕,孤城高耸,山势险峻,展现了边塞的壮美与荒凉。
2. 运用了夸张和对仗的修辞手法,通过“远上”和“万仞”的夸张,以及“黄河”与“白云”、“孤城”与“万山”的对仗,增强了诗句的音韵美和画面感。
3. 表达了诗人对边塞风光的赞美,以及对边塞将士艰苦生活的同情和对和平的向往。
二、文学常识题4. 王之涣是唐朝的诗人。
5. 《使至塞上》收录于《全唐诗》。
6. 王之涣的诗作以边塞诗著称,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善于通过景物描写来抒发情感。
三、阅读理解题7. 《使至塞上》的意境辽阔而深远,诗人通过黄河、白云、孤城、万山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边塞特有的苍凉与壮美。
8. 表达了诗人对边塞将士的同情,他们远离家乡,戍守边关,却无法享受到春天的温暖,诗人以此表达了对将士们的敬意和对和平的渴望。
9. 王之涣通过黄河、白云、孤城、万山等景物的描写,以及羌笛、春风等细节的点缀,抒发了自己对边塞风光的赞美和对将士们的同情。
四、默写题10. 使至塞上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使至塞上》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贵州省遵义市中考题)

古诗阅读(7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直'“圆”的妙处。
(4分)
2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点题,交代地点和事由,表现了关塞迢迢,山高路远,烘托了孤寂心境。
B.颔联“征蓬”“归雁”的意象,或是实写所见景物,更是即景生情,以景物自比。
C.整首诗采用“起承转合”的结构,布局精巧;领联采用对仗的手法,韵律和谐。
D.“候骑”是等候在此的土兵,表现了边塞将士对诗人的欢迎,让人倍感温暖。
答案:
21.‘直’字写出了孤烟直冲云霄的劲拔,‘圆’ 字写出了落日在地平线的衬托下又大又圆的
视觉感受,直的是烟,圆的是落日,和地平线一起构成了一-幅完美的几何图案;一‘直’一‘圆’描绘出在苍茫大漠背景下,塞外壮丽独特的景象。
22.D。
《使至塞上》中考题集锦附答案

《使至塞上》中考题集锦附答案《使至塞上》中考题集锦附答案《使至塞上》中考题附答案1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7.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详细说明。
〔2分〕8.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非常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
【答案】〔2分〕可从诗题“使至塞上”,诗句中“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属国、都户”等词语〔地名、官名〕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
《使至塞上》中考题附答案2本诗的颈联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从炼字的角度对这两句诗进展赏析〔2分〕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答:14.例如一:“直”“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例如二:诗中的“直”字与“圆”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表达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例如三:把孤烟放在广阔的大漠背景之下,渲染了边塞苍凉之美,“孤”字衬托了诗人被排斥出朝廷的孤寂心情。
评分标准:〔2分〕写出特点1分;语句通顺1分。
《使至塞上》中考题附答案3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颔联用“征蓬、归雁”比喻,表达了的感情。
〔3分〕〔2〕苏轼评价王维诗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一幅美妙的图画。
请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①这幅图画具有美。
〔1分〕②美的详细表现:〔2分〕【答案】〔1〕诗人自己〔或“负有朝廷使命的人”〕〔1分〕诗人孤独、思乡〔2分〕〔2〕〔考生能选一个角度答题,赏析合理,即给3分,否那么酌情扣分〕例如一:①图画的构图美。
〔1分〕②画面空间阔大,层次非常丰富:从上到下有天边的“落日”、空中的烽烟、地上的“长河”;从近到远有烽烟、夕阳、无边的“大漠”。
《使至塞上》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贵州省遵义市中考题)

《使至塞上》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0年贵州省遵义市中考题)
(二)古诗阅读(7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直'“圆”的妙处。
(4分)
2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点题,交代地点和事由,表现了关塞迢迢,山高路远,烘托了孤寂心境。
B.颔联“征蓬”“归雁”的意象,或是实写所见景物,更是即景生情,以景物自比。
C.整首诗采用“起承转合”的结构,布局精巧;领联采用对仗的手法,韵律和谐。
D.“候骑”是等候在此的土兵,表现了边塞将士对诗人的欢迎,让人倍感温暖。
答案:
21.‘直’字写出了孤烟直冲云霄的劲拔,‘圆’字写出了落日在地平线的衬托下又大又圆的视觉感受,直的是烟,圆的是落日,和地平线一起构成了一-幅完美的几何图案;一‘直’一‘圆’描绘出在苍茫大漠背景下,塞外壮丽独特的景象。
22.D。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使至塞上》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使至塞上》含答案阅读《使至塞上》,完成下面小题。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80.根据你的理解,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本诗的开头叙述诗人①,接着记录沿途的自然风光,结尾用人物问答的方式叙写了②。
81.列出第二联构成对偶的词语,简要分析这一联运用对偶的表达效果。
【答案】80.出使塞上时轻车简从、路途遥远的情况和出使的目的战争已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81.“征蓬”对“归燕”,“出”对“入”,“汉塞”对“胡天”。
诗人选择“征蓬”“归雁”的意象,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句式工整,音韵和谐,营造出孤独飘零的意境,暗示诗人因为被排挤出朝廷而产生的激愤和抑郁之情。
【解析】80.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意思是:轻车简从将要去慰问边关,我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这一联叙事,交代了作者出使塞上时轻车从简、路途遥远的情况和出使的目的。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写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暗示战争已经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
81.本题赏析考查诗句。
第二联对仗,构成对偶的词语分别为“征蓬”对“归燕”、“出”对“入”、“汉塞”对“胡天”。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意思是: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蓬草成熟后枝叶干枯,根离大地,随风飘卷,故称“征蓬”。
诗人选择“征蓬”“归雁”的意象,并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征蓬”“归雁”这两个意象营造出孤独飘零的意境,暗示诗人因为被排挤出朝廷而产生的激愤和抑郁之情。
中考语文诗词阅读《使至塞上》《从军行》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词阅读《使至塞上》《从军行》含答案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从军行①吹角动行人②,喧喧行人起。
笳③悲马嘶乱,争渡金河水。
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
尽系名王④颈,归来献天子。
【注释】①从军行:乐府古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内容多写军旅生活之辛苦。
诗人王维谪济州司仓参军以后目睹一次普通的规模不大的出征,写下了这首诗。
②行人:征人。
③笳(jiā):胡笳,一种管状吹奏乐器。
古时为塞北、西域一带少数民族所喜用。
④名王:指匈奴首领。
15.“征蓬出汉塞”中的“征蓬”在这里如何理解?16.两首诗均为王维所作,所表达情感却不一致,请具体分析。
【答案】15.“征蓬”指飘飞的蓬草,王维用“征蓬”自喻,写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
16.《使至塞上》表达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抑郁之情,以及诗人看到塞外风光后的豪迈、豁达;《从军行》表达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杀敌报国的爱国主义情怀。
【解析】15.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能力。
“征蓬出汉塞”的意思是: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
诗人以“蓬”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
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16.本题考查诗人情感。
甲诗,写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
首联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颔联包含多重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颈联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尾联虚写战争已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
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乙诗,“尽系名王颈,归来报天子”意为:战士们歼灭了敌军,擒获了敌酋,把绳子套在他们颈上带回来献给天子。
《唐诗五首 使至塞上》阅读选择练习题(附答案)

《唐诗五首使至塞上》阅读选择练习题(附答案)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前线情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
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C.“直”“圆”两字精练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色。
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
2对颈联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直”与“圆”既在写景形态上形成了鲜明对照,又共同营造出一种荒寂、雄浑、寥廓的景象。
B.诗人笔下的景象为全诗垫定了感而不伤的情感基调,是典型的以壮景写情的手法。
C.该联景物既为下联人物的出场设定了特殊背景,又暗示了作者孤寂、感伤、前路茫然的悲观心态。
D.诗人用白描手法,借助对四种景象的描写,为我们展现出了一幅奇异的塞外风光,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3、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交代了事情的缘起,点明了诗题。
B.颔联运用了对偶手法,以实景写作者行踪。
C.颈联写景很能代表盛唐边塞诗的特有气象。
D.尾联揭示了诗人此行路途艰辛,言有尽而意无穷。
4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二句交代此行目的、到达地点和作诗缘由,“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
B颔联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
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
由“归雁”一词可知,诗人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秋天。
C.颈联中,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D.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孤独、寂寞、悲伤、飘零的孤寂心情。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使至塞上》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使至塞上》含答案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2.在整首诗中,诗人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根据诗歌内容补全下面的空格。
13.王维作完此诗后,希望友人称赞“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
请简要分析王维希望友人称赞这一联的原因。
【答案】12.抑郁、苦闷赞叹、释然13.示例:诗人用几笔雄健粗放的线条,不仅勾勒出塞外沙漠上无边的壮丽景色,也有力地表达了对此景色的强烈赞叹,还将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入广阔的自然景色描绘之中,所以他希望友人称赞这一联。
【解析】12.本题考查情感分析。
结合“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可知本诗首联诗人写自己轻车简从出使遥远的边关,表达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孤独与失意。
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自己比作随风而去的“征蓬”和振翅北上的“归雁”,流露出自己被排挤的抑郁和远离家乡漂泊异地的苦闷。
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人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由此,诗人看到大漠风光时的心情由孤独抑郁转为开阔豁达。
尾联“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诗人从侧面反映了戍边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情绪由此高涨,赞叹将士们以身为国的热情,也将个人失意的情绪消散在雄浑的景象中。
据此分析概括作答即可。
13.本题考查诗歌鉴赏。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
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
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
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河流,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
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至塞上整理试题语文阅读答案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2.用自己的话,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画面。
参考答案:
21.诗人以“蓬”、“雁”自比,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22.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绝。
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劲拔坚韧、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的尽头,俯首远瞰,黄河横贯沙漠,天空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23.请结合诗句说明本诗的题材特点。
24.本诗的颈联写得很传神,请你从意境、情感、修辞、炼字等方面任选一点进行赏析。
参考答案:
23.诗题“使至塞上”,诗句中的“边”“属国”“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都护”“燕然”等词语可以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
24.意境: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
情感:兴奋欣喜,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诗人的精神为之一振,似乎觉得这荒漠有了一点生气,时当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
这是怎样美妙的时刻啊!
修辞:运用对偶,增强音韵美和语言气势;
炼字:“直”字,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两个字既写出自然之景,而且融入诗人的情感等方面任选一点进行赏析。
具体表现边塞特色景物的句子是“______ ,”,运用典故的句子是“_____ ,_”。
简述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情感变化。
答:
参考答案:
10.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要点:从抑郁到慷慨。
.此诗作者________,________(朝)诗人。
此诗是开元二十五年,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边塞时所作。
.“________,________。
”描写边塞奇特壮丽的风光。
.此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0.
、王维唐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表达了作者对朝廷排挤,不得志的愤懑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