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的风险及防范

技术创新的风险及防范
技术创新的风险及防范

技术创新的风险及防范

1.技术创新风险的涵义

风险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复杂性和变动性的影响,使实际结果和预期结果发生背离而导致利益损失的可能性。技术创新风险则是指创新主体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由于技术本身和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创新项目本身的难度以及企业自身能力的制约,致使技术创新不能取得预期的成果或失败而造成各种损失的可能性。同时,由于技术创新又是一个由以下阶段组成的过程,即产生创意构思-提出实现创意构思的设计原型-开发实验模型-工艺试验和新产品试生产-初次商业化生产-大规模生产-创新技术扩散,其中只要有一个阶段出现严重障碍,就会导致整个技术创新过程的失败。因此,可以说技术创新是一项充满风险的工作。这种风险主要表现在创新过程中的高度不确定性上。

(1)技术上的不确定性

技术上的不确定性,由以下几个因素所导致:

1)技术本身的不成熟。有些创意和设计虽然在技术上、市场上都很有吸引力,而且最初看来在技术上也是可行的,然而,一旦投产,就会发现许多技术问题还没有或无法解决,需要做较大的改进,甚至进行再创意和设计,而企业又可能没有这方面的能力和精力,创新项目不得不半途而废。

2)辅助性技术的缺少。有些创意和设计,本身技术上没有什么问题,然而它的成功实施还取决于一些其他辅助性技术的发展。而有些辅助性技术很可能是目前无法得到的。

3)技术的飞速变化和市场的激烈竞争。当企业进行一项技术创新时,开始这项技术是先进的,但是由于创新过程的完成需要一定的时间,当创新完成时,一项新的更好的技术也许出现,原创新的技术已经变得过时;同时,当一个企业在进行一项技术创新时,也许还有别的企业也在进行类似的创新,激烈的市场竞争并不能确保本企业的创新一定会优于别人。

(2)市场的不确定性

市场的不确定性主要包括:

1)市场需求的变化。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时,一般首先要进行市场调查,了解市场需求,根据市场需求选择创新项目。但是由于市场需求的变化有时是出人意料的,当创新项目完成时,市场需求也许会发生根本变化,创新产品的市场受到很大的冲击。

2)市场预测不准确。当市场前景模糊不定时,需要进行市场预测,根据市场预测的结果决定创新项目。但是,由于市场的复杂性和企业市场预测能力的有限性,可能会造成市场预测的不准确。由此会导致创新产品不受市场欢迎。

3)模仿的存在。由于存在着对创新的可能的模仿,创新产品的市场会由于模仿产品的进入而受到影响。

4)技术引进的冲击。当企业正在进行一项技术创新时,可能会有另外的企业正在从国外引进类似的技术。如果引进技术的产品的性能、质量优于该创新产品,该项创新产品的市场前景会变得暗淡无光。

(3)其他不确定性

其他不确定性主要包括:

1)政策法规的不确定性。在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时,有时会出现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调整,从而影响技术创新项目的继续实施。

2)投资的不确定性。在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过程中,由于技术创新所需要的设备、原材料、人力成本等费用的变化,可能会出现投资预算不足的情况,而创新项目的投资者又不愿意增加投资时,将会因投资不足而导致创新项目半途而废。

3)人才的不确定性。在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过程中,有时会出现由于创新项目的主持者或主要参加者调离企业而使创新项目难以为继的情况。

总之,技术创新是一项高风险的事业,企业必须高度重视技术创新的风险,加强风险研究,采用科学可行的方法来进行技术创新风险管理。

2.技术创新风险的种类

对技术创新风险进行分类,是深入研究技术创新风险和加强技术创新风险管理的需要。按照不同的研究角度和分类标准可以对技术创新风险做出不同的分类。

(1)系统风险和环境风险

从系统论的角度研究技术创新风险,可以将技术创新风险划分为系统风险和环境风险。

1)系统风险。系统风险是指因技术创新系统内部的有关因素及其变化的不确定性,而引起创新活动失败的可能性。这里的技术创新系统是指一项技术创新所需的各种要素的集合及其相互关系,并不以创新主体为边界。从企业的创新能力来看,系统风险是指开发部门的技术能力、人员素质、设备水平、管理水平、投资强度、市场开拓能力等方面导致技术创新失败的可能性。从企业经营管理来看,系统风险是指市场调研、技术开发、资金筹措、财务管理、生产管理、组织管理、战略管理、决策等方面存在的导致技术创新失败的可能性。

2)环境风险。环境风险是指由技术创新系统以外的环境因素及其变化的不确定性,而导致创新项目失败的可能性。环境中的风险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控的,尤其是宏观环境因素导致的风险是难以预测和控制的,而微观环境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施加影响的。

(2)过程性风险和非过程性风险

将技术创新作为一个过程来研究技术创新的风险,可以将技术创新风险划分为过程性风险和非过程性风险。

1)过程性风险。过程性风险是指由于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某些因素及其变化的不确定性,而引起创新活动失败的可能性。如创新构思不新颖、设计不合理所导致的创新风险等。过程性风险比较直观,容易被人们识别、研究与防范。

2)非过程性风险。非过程性风险是指由于技术创新过程以外的某些因素而引起创新活动失败的可能性。如技术创新战略不明确、技术创新主体内部组织结构不协调等所导致的创新风险。非过程性风险不属于创新过程及其特定阶段,不很直观,因而也不易被人们认识、研究与防范。

在企业技术创新的实际工作中,过程性风险和非过程性风险往往是同时并存、共同起作用的,而由于企业通常只注意到显而易见的过程性技术创新风险,忽视非过程性技术创新风险,因而导致技术创新的失败。

(3)不同层次的技术创新风险

从技术创新风险的层次性研究技术创新风险,可以将技术创新风险划分为最高层次技术创新风险、中间层次技术创新风险和最底层次技术创新风险。

1)最高层次技术创新风险。最高层次技术创新风险是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风险,主要是方向性、战略性、关键性的因素导致的风险,如开发方向的选择和决策、市场机会的识别与判断、技术创新资源的投入等。

2)中间层次技术创新风险。中间层次技术创新风险是技术创新系统中各个子系统的管理与协调等因素导致的风险,如研究与开发、生产、销售等部门的管理与协调中存在的不利于创新成功的因素。

3)最底层次技术创新风险。最底层次技术创新风险是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各个阶段可能出现的最直接、最具体的因素导致的风险。

三个层次的风险与环境中存在的风险,构成一个复杂的风险系统。这种分类方法的意义在于提供一个明确的风险层次结构思考模型,有利于风险的分析,为技术创新风险的分层次

防范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4)不同阶段的技术创新风险

从技术创新过程的各个阶段来研究技术创新风险,可以将技术创新风险划分为开发前风险、技术风险、生产风险和商业风险。

1)开发前风险。开发前风险是指由于调研不准,决策失误所造成的风险。

2)技术风险。技术风险是指创新活动从立项开始到样品试制阶段的风险。

3)生产风险。生产风险是指从小批试制到批量生产阶段的风险。

4)商业风险。商业风险是指批量生产阶段以后出现的消费者不肯接受创新产品或因消费需求变动使创新产品没有市场以及由于市场竞争过度和替代产品出现所形成的风险。

3.技术创新风险的预警

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的预警是指企业通过建立技术创新风险的预警系统,对技术创新风险进行识别、预测和评估,根据技术创新风险的性质和程度适时发出不同程度的警报,提醒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以及全体有关人员注意,以便对技术创新风险进行防范。

企业技术创新风险预警是企业技术创新风险防范的前提和基础。只有通过对技术创新风险的预警,才能引起企业的领导者和有关人员对创新风险的注意和重视,才能进一步做好技术创新风险的回避、转移、分散和控制工作。因此,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和认真做好技术创新风险的预警工作。

(1)建立企业技术创新风险预警系统

企业技术创新风险预警系统是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企业中的技术创新部门和其他部门的信息管理子系统共同构成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共同承担着对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识别、预测、评估和发出警报的任务。因此,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企业必须建立健全信息管理系统和技术创新风险预警子系统,明确各子系统的职责,建立各子系统之间和子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关系以及信息沟通方式,做好企业技术创新风险预警的组织保证。

(2)识别、预测和评估技术创新风险

识别技术创新风险是指企业在技术创新风险刚刚出现时即可准确地把握各种风险信号,为及时防范技术创新风险奠定基础。预测技术创新风险是指企业运用各种分析和预测的方法,对将要出现的技术创新风险作出判断,为防范技术创新风险做好充分的准备。评估技术创新风险是指企业对技术创新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的估计与评价,为制定创新风险的防范措施和加强风险管理提供依据。识别和预测技术创新风险对企业非常重要,但又有较大的难度。因为在创新风险出现的早期阶段,风险信号大都非常微弱,极易被人们忽视,很可能会酿成大祸。因此,企业在创新风险出现的早期阶段就应该迅速察觉并严格监视风险,以免事态发展严重。

(3)及时传递信息、通报技术创新风险

企业一旦识别和预测到了技术创新风险,就要及时地向有关领导和部门传递信息,通报出现或即将出现的技术创新风险。同时,要迅速、准确地评估技术创新风险,估计创新风险可能给企业造成损失的程度,为企业领导者制定风险防范决策提供依据。

4.技术创新风险的防范

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的防范是企业对技术创新风险的回避、转移、分散和控制的总称。企业技术创新风险防范包括两个层次:①企业水平的技术创新风险防范,即紧密结合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对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技术创新活动方向与计划、人力与资金的投入、技术创新的整体组织及风险防范体系进行谋划与管理。②项目水平的风险防范,即针对某一技术创新项目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评价、推断和风险决策,选择合适的技术创新项目组合和方案组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风险预警监控和风险管理。

(1)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的回避

企业技术创新风险回避是指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中对高风险的技术创新领域、项目和方案进行回避,进行低风险选择。因此,技术创新风险回避有三个层次:①方向性风险回避,即回避高风险的技术创新领域。②项目性风险回避,即回避高风险的技术创新项目。③方案性风险回避,即回避高风险的技术创新方案。企业进行技术创新风险的回避,并不意味着企业盲目地回避所有的风险。因为这样会导致企业创新精神不足,难以通过技术创新来增强竞争力和求得较大的发展。

(2)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的转移

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转移是指企业将技术创新的部分风险或全部风险转移到其他企业或组织。风险转移一般分为两种形式:①技术创新风险的财务转移,即企业将技术创新风险损失转移给其他企业或组织。实现这种风险转移有两种常用的方法:一种是参与科技保险或项目保险,另一种是在技术创新项目中吸收风险投资。②技术创新的客体转移,即企业将技术创新活动的一部分或全部转移给其他企业或组织,这种转移方式包括技术转让、委托开发和联合创新等。

技术创新风险的转移一般伴随着收益的转移。在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是否转移风险以及采用何种方式转移风险,需要进行仔细权衡和决策。在一般情况下,当技术风险、市场风险不大而财务风险较大时,可采用财务转移的风险转移方式,当技术风险或生产风险较大时,可以采用客体转移的风险转移方式。

(3)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的分散

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的分散是指企业通过选择合适的技术创新项目组合,进行组合开发创新,使整体风险得到降低。在技术创新项目组合中,不同的技术创新项目之间的相互独立性越强或具有负相关性时,将有利于技术组合整体风险的降低。但在技术创新项目组合的实际操作过程中,选择独立不相关项目并不十分妥当。因为企业的生产设备、技术优势领域、市场占有状况,使得企业在技术创新项目选择时难以做到这种独立无关性。而且,当项目之间过于独立时,由于不能做到技术资源、人力资源、生产资源的共享而加大创新成本和难度,因此,在企业通过项目组合来分散技术创新风险时,应当允许项目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4)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的控制

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的控制是指企业在对技术创新风险因素进行充分辨识和分析的情况下,对其技术创新风险进行预测和预控,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风险发生后的损失程度。技术创新风险的因素包括可控制的风险因素和不可控制的风险因素,如决策风险、技术风险和生产风险中的部分风险因素是可控的风险因素,对于这些可控的风险因素,可以通过计划、组织、协调等方式对其加以防范和控制。而对于一些不可控制的风险因素,如由于宏观政策环境、市场需求所导致的风险因素,则可采用风险回避、风险转移、风险分散等风险防范方式。

技术创新风险的几个基本特征及风险管理

技术创新风险的几个基本特征及风险管理 技术创新是一种具有探索性、创造性的技术经济活动。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碰到各种风险。随着我国实行市场经济,竞争日趋激烈,技术创新风险已经成为障碍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对技术创新风险的基本特征和规律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就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加强技术创新风险治理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1、技术创新风险是可治理的投机风险 风险理论把风险分为纯粹风险和投机风险。纯粹风险是指只有损失机会而无获利机会的风险,如火灾、地震等。其后果只有两种可能,即有损失或无损失。投机风险是指既有损失机会又有获利机会的风险,其后果有三种可能:盈利、损失、不盈不亏,如股票投资、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风险。投机风险因有利可图而具有程度不同的吸引力,使人们为求得利益而甘冒风险。 1技术创新风险属于投机风险。创新主体希望通过成功的技术创新获取期望的利益。但是技术创新系统在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作用下,创新活动最终有三种可能的结果:一是创新成功,实现了预期的目标;二是创新失败,未能实现预期目标,甚至无法回收前期投入的资金;三是技术创新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仅使投入与收益基本持平。所以在风险类型上,技术创新风险属于投机风险。 2技术创新风险是一种动态风险,有其复杂性。即由技术创新系统的外部因素或内部因素的变动,如经济、社会、技术、政策、市场等因素的变动,研究开发、市场调研、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治理不到位,均可能导致风险的发生。而所谓的静态风险是指由于自然力的非常变动或人类行为的错误导致损失发生的风险,如地震、火灾等。 3技术创新风险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防范和控制的。技术创新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的技术经济活动。通过对技术创新系统的组织治理,尤其是树立风险意识,完善风险治理,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范和控制风险损失的发生和发展,使受控的技术创新活动向预期目标发展。 4技术创新风险导致的失败结果在某些条件下是可以改变的。例如,电视机、电子表在美国公司经历失败之后,却在日本企业手中经过完善和市场开拓,最终获得了成功。事实上,影响技术创新的风险因素有一些是可以控制的。在改变某些可控因素之后,能够改变原来失败的结果。 5技术创新风险是可治理风险。虽然技术创新风险不可能完全灭除,但总的来说,技术创新治理比较完善的创新主体,能够有效地防范和控制某些风险因素,其技术创新成功的可能性相对就会高一些。因此,要取得技术创新的成功,必须在完善技术创新治理的同时,还要加强技术创新的风险治理。美国闻名治理学家彼德·杜拉克说过:许许多多成功的创新者和企业家,他们之中没有一个有'冒险癖'。......,他们之所以成功,恰恰是因为他们能确定有什么风险并把风险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恰恰是因为他们能系统地分析创新机会的来源,然后准确地找出机会在哪里并加以利用,他们不是专注风险,而是专注机会。 2、技术创新风险是一个理性过程中的风险 在技术创新这一具有创造性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许多可变因素以及事先难以估测的不确定性因素的作用和影响。这些因素的影响使技术创新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但技术创新过程是创新主体理性行为主导的过程,并不是人们所想象或认为的那样是一个不确定性很强的随机过程。因为,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所有的工作都是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的,其中每个阶段都包含有分析、评价、决策和实施等符合逻辑的理性行为。创新设想→调研→开发→中试→生产→市场销售技术创新过程的技术创新风险分析矩阵〔3〕表明,在技术创新整个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均可能存在技术风险、资金风险、市场风险、治理风险、决策风险、政策风险,或者说不同特征的风险,如技术、市场、治理、决策等风险,在创新过程的不同阶段具有不 同的分布,其发生变化的规律存在显著的差别。技术创新风险分析矩阵技术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生产风险治理风险政策风险创新设想调研评估研究开发中间试验批量生产市场销售创新主体

企业风险与风险管理

企业风险与风险管理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企业资产和负债存在的风险研究 【第一章】公司资产和负债风险管理探究绪论 【第二章】企业风险与风险管理 【3.1 3.2】资产规模风险与结构风险 【3.3 3.4】资产质量风险与计价风险 【3.5 3.6】表外资产风险与资产的战略风险 【第四章】企业负债风险分析 【第五章】企业风险的识别与应对 【结论/参考文献】企业负债与资产风险防控分析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2 章企业风险与风险管理 2.1 企业风险概述 风险的概念是由西方经济学家在19 世纪提出的,认为风险是伴随着企业的经营产生的,经营者承担了风险才获取相应的收入,收入是风险的报酬。20 世纪初期IIA 强调风险的损失观,风险对目标的实现是有阻碍性的,指出衡量风险的标准与后果,随后的学者研究逐步改变这一观念,认为风险具有两面性,风险的不确定性不仅包括未来结果的不利方面而且包括有利方面,2002 年IRM、AIRMIC

以及ALARM 共同发布了风险管理标准,强调风险的两面性,将其定义为各种后果可能性的结合,同时关注风险的有利与不利方面,充分利用风险带来的机会. 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企业面临的越来越多的风险,应对风险机会大大增加,随着人们对风险认识观念的改变,逐步意识到充分利用风险的有利方面能给企业带来机会,对风险的认识产生了质的改变。人们对风险观念的改变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最早对风险的认识是激进的,强调风险的罪恶与对之厌恶,只能被动的接受;第二阶段:现代社会对风险的认识是可预测的、可度量的负面影响,设法去避免风险的发生;第三阶段: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对风险的认识产生了质的飞跃,并将风险与企业战略结合起来考虑,认为风险是可管理、可操纵的,是一系列可能发生的结果,人们可以主动接受风险并接受专业建议,充分利用风险为企业带来的机会,规避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2.2 企业风险的分类 根对风险依据不同的标准会有不同的分类,主要根据风险的内容、企业的盈利性和风险的来源来进行划分,本文主要从风险来源来具体分析企业风险,外部风险主要从社会环境、政治、法律等方面来进行风险分析,内部风险主要从企业战略、财务状况、运营状况等来进行风险分析。 2.2.1 外部风险 1、政治风险是指政府或政府官员等的行为而对未来产生的不

盘点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风险

盘点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风险 由于云计算的“动态云”特性,云计算的主要风险点可归纳如下: 1、资源和数据外包 企业的资源和数据置于共享公共网络上,置于企业边界之外。云计算这种全新的服务模式将资源的所有权、管理权及使用权进行了分离,因此用户失去了对物理资源的直接控制,会面临与云服务商协作的一些安全问题。同时,越来越多的数据存于“云”中,就意味着有越多的数据被滥用的可能。如果只是不重要的数据,企业对于其关注度也没那么大;如果是机密数据,也就是属于企业隐私,这些资料被盗,对于企业的打击则非常大,这也是很多企业至今不敢尝试云计算的原因。 2、云计算服务商的可靠性 理想情况下,你的云计算服务商绝不会破产或被一家较大的公司收购和吞并。你必须确定数据在发生了此类事件后仍能继续使用。要询问可能的云计算服务商,怎么才能要回你的数据,数据格式是否可以让你能够导入到替代的应用之中。 3、多租户环境 数据在云中通常是处在一个和其他客户的数据共享的环境中。加密虽然是有效的,但并不是万能灵丹,因此要找出你的数据在休眠时是否做了隔离。云计算平台上集成了多个租户,多租户之间的信息资源如何进行安全隔离、服务专业化引发的多层转包导致的安全问题等。 4、动态的信任边界 企业的信任边界是动态的,企业无法确定信任边界的变动情况。客户在使用云计算时,可能无法确切地知道你的数据到底被托管在什么地方。事实上,你甚至可能不知道这些数据存放在了哪个国家,也可能遍布在不断变化的一组主机和数据中心中。 5、缺乏透明性 云计算服务商的安全控制和实施缺乏透明性,大多数云服务商在服务水平协议、提供商管理功能以及安全责任这些领域缺乏透明度。如云计算服务软件的漏洞对云计算用户并不是透明的,这就阻碍了用户对与漏洞相关的运行风险的管理。 6、云计算管理标准缺乏 云计算服务商必须遵守各种不同的IT流程控制和管理需求,包括外部需求和内部需求,可以通过联合的合规工作以处理所有这些需求,使用更加统一和有策略的方法,从而提高效率并满足合规性,同时实现不同云计算间的无缝互通。而目前各类云计算标准还很缺乏,使得企业改变云服务商变得非常困难。

浅谈对风险管理的认识

浅谈对风险管理的认识 姓名: 占菊花 专业:物业管理 学号:2 指导老师:孙丰旋

浅谈对风险管理的认识 一引言: 我国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绝大多数重大工程项目的投资主体是政府,原材料的价格由国家控制。国家是唯一的投资主体,企业没有独立的经济效益,风险由国家承担。这在客观上导致了项目投资者和是实施者的利益分离,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和风险管理能力缺乏。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不完善,不管是国家、企业还是个人对风险都有了全新认识与体会。转变以前的项目风险所产生的损失都由政府承担的思路,开始推行“谁投资,谁决策,谁承担责任和风险”的原则,逐渐对项目的风险性有了新的认识,真正实行“政府领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运营模式。 二风险管理的认识 ⑴风险和风险管理的定义: 风险的定义有很多种,但最基本的表述是:在给定情况下和特定时间内,那些可能发生的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间的变动程度,变动程度越大,风险越大,反之,则风险越小。上述定义认为风险即是不期望发生事件的客观不确定时性。对于着一定义,有三点注意理解: ①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因人们意识而改变。

②风险的大小是可以衡量的。根据概率论,可以估计损失概率分布期望值与标准差,从而判断风险的大小。 ③风险能发生变化。因为风险的存在与客观环境和一定空条件有关,当这些条件发生变化时,风险的性质、大小也可能发生变化。 风险管理有三个定义: ①风险管理是系统识别和评估风险因素的形式化过程。 ②风险管理是识别和控制能够引起不希望的变化的潜在领域和事件的形式、系统的方法。 ③在项目中,风险管理是在项目期间识别、分析更显因素,采取必要对策的决策科学和决策艺术的结合。 风险管理包含对未来可能发生事件的控制,是预见式而不是反应式的。 三项目风险管理的过程 风险管理过程包含四个相关的阶段: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处理和风险监督,各个阶段均有自己不同方法。 ⑴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指运用一定方法判断在项目生命周期中已面临的和潜在的风险。风险识别可以通过经验和感性认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运用会计、统计项目执行情况和风险记录进

技术创新产品的市场风险与营销对策

技术创新产品的市场风险与营销对策 【字体:大中小】【打印本稿】【关闭】 技术创新产品的主要风险是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创新产品不适应市场需求及其变化而导致的 未被市场充分有效接受的可能性。本文全面深入地分析了技术创新产品的八大市场风险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控制其市场风险的营销对策。 一、技术创新产品的主要风险是市场风险 一项创新成果(包括消费品、产业品)从开发到稳固地占领市场,需要经过许多环节,如孕育、调查、预测、决策、立项、计划、设计、试验、鉴定、试生产、标准、计量、质量、工艺、设备、营销、服务、评价、改进提高等,几乎每一个环节都有失败的可能性,即风险。美国罗斯格说,在美国大约每年开发的一万项新产品中,有80%夭折于初期,而剩下的二千项新产品,也仅有一百项能真正取得技术和经济的成功。[1]因此,进行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必须十分重视其中的风险,及早防范。技术含量不同的创新产品,市场风险也会不同。一般来说,技术含量高的创新产品,需要花大力气开拓市场和对付竞争者的介入、替代,市场风险较大。据美国学者曼斯菲尔德对美国大公司的抽样调查表明,高技术创新的成功 率仅为12%[2]。 技术创新的风险有技术风险、财务风险和市场风险等。本文主要研究技术创新的市场风险。市场 风险是指由于创新产品不适应市场需求或其变化而导致的未被市场充分有效接受的可能性。据研究, 产品创新中大约有35%即1/3的项目是由于商业上的失败而中止。因此,市场风险是技术创新的最大风险。 当然,不同性质的创新产品,市场风险的大小不一。开发难度大、市场需求变化快的创新产品,市场 风险必然较大。一般来说,有形的消费品开发难度较大,市场需求变化较快,市场风险最大;产业品尽管 开发难度大,但市场需求变化较慢,风险次之;新的服务项目的开发通常较 易,但服务的市场需求变化较快,与产业品的市场风险难分伯仲。美国学者研究发现,开发消费新产品的失败率(风险)为40%,产业品为20%,服务为18%。[3] 二、技术创新的市场风险要素 从营销的角度来看,技术创新的市场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素: 1 产品不符合消费者或用户的需要及变化 一个企业仅有技术的先进并不能保证技术创新一定成功,企业内部的研究开发投入较大,也只能保 证它具有较高的创新发生率。实证研究表明,对外界(主要是市场)应变能力差,是中国企业创新的突出 风险。据调查,将“对外界应变能力差”视为重要创新障碍的国别企业分别为:中国42%,丹麦22%,芬兰27%,挪威11%。[4]有时高层管理者在没有充分调研的情况下,强行推行他喜欢的构思,没有很好地理解消费者或用户的需求,导致创新失败。如福特汽车公司的埃德赛尔牌轿车,此车在设计上有许多不尽人

中小企业风险管理办法

XXX有限公司风险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建立规范、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规范公司风险管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保证公司安全、稳健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有关规定,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公司风险是指未来的不确定性对公司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影响。 第三条按照公司目标的不同对风险进行分类,公司风险分为:战略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和法律风险。 战略风险:没有制定或制定的战略决策不正确,影响战略目标实现的负面因素。 经营风险:经营决策的不当,妨碍或影响经营目标实现的因素。 财务风险:包括财务报告失真风险、资产安全受到威胁风险和舞弊风险。 1.财务报告失真风险。没有完全按照相关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规定组织会计核算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没有按规定披露相关信息,导致财务会计报告和信息披露不完整、不准确、不及时。 2.资产安全受到威胁风险。没有建立或实施相关资产管理制度,导致公司的资产如设备、存货、有价证券和其他资产的使用价值和变现能力的降低或消失。 3.舞弊风险。以故意的行为获得不公平或非正当的收益。 法律风险:没有全面、认真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以及有关文件

的规定,影响合规性目标实现的因素。 第四条按风险能否为公司带来盈利机会,风险可分为纯粹风险和机会风险。第五条按照风险的影响程度,风险分为一般风险和重要风险。 第六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风险管理与控制。 第二章风险管理及职责分工 第七条公司各部门为风险管理第一道防线;审计监察室为风险管理第二道防线;董事会为风险管理第三道防线。 第八条公司各部门在风险、控制管理方面的主要职责: (一)公司各部门]按照公司内控部门]制定的风险评估的总体方案,根据业务分工,配合内控项目组识别、分析相关业务流程的风险,确定风险反应方案。(二)根据识别的风险和确定的风险反应方案,按照公司确定的控制设计方法和描述工具,设计并记录相关控制,根据风险管理的要求,修改完善控制设计。包括:建立控制管理制度,按照规定的方法和工具描述业务流程,编制风险控制文档和程序文件等。 (三)组织控制制度的实施,监督控制制度的实施情况,发现、收集、分析控制缺陷,提出控制缺陷改进意见并予以实施。对于重大缺陷和实质性漏洞,除向部门分管领导汇报情况外,还应向公司董事会反馈情况,以便公司监控内部控制体系的运行情况。 (四)配合财务部等部门对控制失效造成重大损失或不良影响的事件进行调查、处理。

数据中心信息安全管理及管控要求

数据中心信息安全管理及管控要求 2012-02-24 11:29博客康楠 随着在世界范围内,信息化水平的不断发展,数据中心的信息安全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世界范围内的各个机构、组织、个人都在探寻如何保障信息安全的问题。英国、美国、挪威、瑞典、芬兰、澳大利亚等国均制定了有关信息安全的本国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也发布了ISO17799、ISO13335、ISO15408等与信息安全相关的国际标准及技术报告。目前,在信息安全管理方面,英国标准ISO27000:2005已经成为世界上应用最广泛与典型的信息安全管理标准,它是在BSI/DISC的BDD/2信息安全管理委员会指导下制定完成。 ISO27001标准于1993年由英国贸易工业部立项,于1995年英国首次出版BS 7799-1:1995《信息安全管理实施细则》,它提供了一套综合的、由信息安全最佳惯例组成的实施规则,其目的是作为确定工商业信息系统在大多数情况所需控制范围的唯一参考基准,并且适用于大、中、小组织。1998年英国公布标准的第二部分《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它规定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与信息安全控制要求,它是一个组织的全面或部分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评估的基础,它可以作为一个正式认证方案的根据。ISO27000-1与ISO27000-2经过修订于1999年重新予以发布,1999版考虑了信息处理技术,尤其是在网络和通信领域应用的近期发展,同时还非常强调了商务涉及的信息安全及信息安全的责任。2000年12月, ISO27000-1:1999《信息安全管理实施细则》通过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认可,正式成为国际标准ISO/IEC17799-1:2000《信息技术-信息安全管理实施细则》。2002年9月5日,ISO27000-2:2002草案经过广泛的讨论之后,终于发布成为正式标准,同时ISO27000-2:1999被废止。现在,ISO27000:2005标准已得到了很多国家的认可,是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标准。许多国家的政府机构、银行、证券、保险公司、电信运营商、网络公司及许多跨国公司已采用了此标准对信息安全进行系统的管理,数据中心(IDC)应逐步建立并完善标准化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一、数据中心信息安全管理总体要求 1、信息安全管理架构与人员能力要求 1.1信息安全管理架构 IDC在当前管理组织架构基础上,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委员会,涵盖信息安全管理、应急响应、审计、技术实施等不同职责,并保证职责清晰与分离,并形成文件。 1.2人员能力 具备标准化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员、CISP(Certified Information Security Professional,国家注册信息安全专家)等相关资质人员。5星级IDC至少应具备一名合格的标准化信息安全管理内部审核员、一名标准化主任审核员。4星级IDC至少应至少具备一名合格的标准化信息安全管理内部审核员 2、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文件要求,根据IDC业务目标与当前实际情况,建立完善而分层次的IDC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及相应的文档,包含但不限于如下方面: 2.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方针文件

投资公司风险控制制度全

风险控制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障公司证券投资业务的安全运作和管理,加强公司内部风险管理,规范投资行为,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有效防范和控制投资项目运作风险,根据《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试点指引》等法律法规和公司制度的相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证券投资业务具体指对二级市场股票的投资。 第三条风险控制原则 公司的风险控制应严格遵循以下原则: (1)全面性原则:风险控制制度应覆盖证券投资业务的各项工作和各级人员,并渗透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 (2)审慎性原则:内部风险控制的核心是有效防范各种风险,公司部门组织的构成、内部管理制度的建立要以防范风险、审慎经营为出发点; (3)独立性原则:风险控制工作应保持高度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并贯彻到业务的各具体环节; (4)有效性原则:风险控制制度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监管部门的规章,具有高度的权威性,成为所有员工严格遵守的行动指南;执行风险管理制度不能存在任何例外,任何员工不得拥有超越制度或违反规章的权力; (5)适时性原则:应随着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的变化,公司经营战略、经营方针、风险管理理念等内部环境的改变,以及公司业务的发展,及时对风险

控制制度进行相应修改和完善; (6)防火墙原则:公司与关联公司之间在业务、人员、机构、办公场所、资金、账户、经营管理等方面严格分离、相互独立,严格防范因风险传递及利益冲突给公司带来的风险。 第二章风险控制组织体系 第四条风险控制组织体系 公司应根据证券投资业务流程和风险特征,将风险控制工作纳入公司的风险控制体系之中。公司的风险控制体系共分为五个层次:董事会、董事会下设的风险控制委员会、投资决策委员会、风险控制部和业务部。 第五条各层级的风险控制职责 董事会职责:(1)审议批准风险控制委员会的基本制度,决定风险控制委员会的人员组成,听取风险控制委员会的报告;(2)审议单笔投资额超过公司资产总额30%,或者单一投资二级市场股票超过被投资公司总股本40%的投资

数据中心IT项目管理的风险控制

数据中心IT项目管理的风险控制 数据中心在项目管理中需要一套对项目进行有效监控的完善的项目管理系统,通过这个系统来规范项目经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及时识别、分析和跟踪项目的风险,对风险的及时解决提供较好的途径。本文在明确风险内涵的基础上,介绍了数据中心对项目风险的控制过程,对数据中心的it项目存在的风险进行归类总结,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希望对it项目风险的管理起到一点借鉴作用。一、风险的内涵 目前,专家学者对风险的理解基本可以归纳为两种定义:第一种,风险是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即风险由不确定性和损失两个因素构成。第二种,风险是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期限内,某一事件的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变动程度。变动程度越大,风险越大;反之则越小。项目风险是指由于项目所处环境和条件的不确定性,项目的最终目标背离项目相关利益主体的期望,给项目相关利益主体带来损失的可能性。产生项目风险的原因很多,主要是由于项目团队不能实现准确预知所有干扰项目未来发展的因素、发展方向和影响程度。项目的一次性特点导致了风险的不重复性、无法弥补性和后果的严重性。项目团队根据项目所处的不同阶段,通过对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并以此为基础合理地采用多种管理方法、技术和手段对项目实施中涉及的风险施以适宜的应对策略和有效的监控,从而有力地控制风险,妥善处理风险造成的不利后果,使项目朝着有利于实现目标的方向发展。

二、数据中心it项目风险控制 与任何其他工程项目一样,系统整合项目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有些风险甚至是灾难性的。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人们关心的问题是,什么风险会导致软件项目的彻底失败?顾客需求、开发环境、目标、时间、成本的改变对软件项目的风险会产生什么影响?人们必须抓住什么机会,采取什么措施才能有效地减少风险、顺利完成任务?所有这些问题都是软件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并需要妥善处理的。软件工程的风险控制和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跟踪和风险关闭。 三、数据中心it项目风险类型 目前,数据中心的所有项目的风险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种类型:人员人力风险、技能风险、设备资源风险、过程管理风险、技术风险、外部环境风险等六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各自的特点,我们需要针对性的制定风险解决方案。 四、应对措施 第一,针对人员人力方面风险需要增强计划性,在项目任务的安排中不能太过理想化,要将项目成员可能担负多个项目任务的情况考虑进来,加强和项目成员的沟通,在项目任务的完成上要充分发挥项目成员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与开发部门沟通,在开发人员不足的情况下,让其尽量安排人力,或者通过其他方式增加人力。另一方面尽可能在项目工作发生延期前发出预警。对于新人比较多的项目,加强对新人技术的培训的同时要加强新人彼此和老员工之间的

浅谈对风险管理系统地认识

浅谈对风险管理的认识 : 占菊花 专业:物业管理 学号:2 指导老师:丰旋

浅谈对风险管理的认识 一引言: 我国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绝大多数重大工程项目的投资主体是政府,原材料的价格由国家控制。国家是唯一的投资主体,企业没有独立的经济效益,风险由国家承担。这在客观上导致了项目投资者和是实施者的利益分离,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和风险管理能力缺乏。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不完善,不管是国家、企业还是个人对风险都有了全新认识与体会。转变以前的项目风险所产生的损失都由政府承担的思路,开始推行“谁投资,谁决策,谁承担责任和风险”的原则,逐渐对项目的风险性有了新的认识,真正实行“政府领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运营模式。 二风险管理的认识 ⑴风险和风险管理的定义: 风险的定义有很多种,但最基本的表述是:在给定情况下和特定时间,那些可能发生的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间的变动程度,变动程度越大,风险越大,反之,则风险越小。上述定义认为风险即是不期望发生事件的客观不确定时性。对于着一定义,有三点注意理解: ①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因人们意识而改变。 ②风险的大小是可以衡量的。根据概率论,可以估计损失概率分布期望值与标准差,从而判断风险的大小。

③风险能发生变化。因为风险的存在与客观环境和一定空条件有关,当这些条件发生变化时,风险的性质、大小也可能发生变化。 风险管理有三个定义: ①风险管理是系统识别和评估风险因素的形式化过程。 ②风险管理是识别和控制能够引起不希望的变化的潜在领域和事件的形式、系统的方法。 ③在项目中,风险管理是在项目期间识别、分析更显因素,采取必要对策的决策科学和决策艺术的结合。 风险管理包含对未来可能发生事件的控制,是预见式而不是反应式的。 三项目风险管理的过程 风险管理过程包含四个相关的阶段: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处理和风险监督,各个阶段均有自己不同方法。 ⑴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指运用一定方法判断在项目生命周期中已面临的和潜在的风险。风险识别可以通过经验和感性认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运用会计、统计项目执行情况和风险记录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项目风险的识别过程。 风险识别的目的在于对具体工程项目所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并作出判断,以进行分析和提出风险管理的对策。只有正确地识别风险,才能有的放矢,防得力,措施有效。在识别风险时,要对各类风险有全面的认识,如果不能准确地识别项目面临的所有潜在风险,就失去了处理这些风险的最佳时期,加大工程项目遭受的损失。 ①风险识别的方法 如何识别风险,使风险识别具有准确性、完整性、系统性,首先,风险识别是个系统、持续的复杂工作,需采用科学的方法,其基础在于对项目运行过程风险的分解。通常所采用的识别方法有: a.外部环境分析法。通过对项目外部环境的分析,了解来自外部环境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对项目运行的影响,主要包括项目资金来源及落

技术创新的风险分析与防范

技术创新的风险分析与防范 内容摘要:随着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和全球竞争加剧,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受到人们越来越多地重视。各国都采取适应本国的科技发展战略,以使其企业保持旺盛生命力。本文试在技术创新风险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对技术创新过程中出现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对策。 关键词:技术创新风险防范 技术创新风险概念界定 技术创新是企业家抓住市场信息的潜在盈利机会、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建立起效能更强、效率更高和费用更低的生产经营系统,从而推出新的产品,新的生产(工艺)方法,开辟新的市场,获得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供给来源或建立企业新的组织。这个过程可分为五个阶段:R&D阶段,设计阶段,试制阶段,生产阶段和销售阶段。企业技术创新的成败就取决于以上各阶段的工作是否顺利进行。由于技术本身具有隐蔽性、潜在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成功与否以及其所带来的社会及经济效益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本文所指的技术创新风险是由于内外环境的不确定性、技术本身的难度和复杂性及企业自身技术能力有限性等因素所造成的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风险。 技术创新的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 企业技术创新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赚取更大的利润,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保证企业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能处于比较有利的位置。传统理论认为,风险与收益成正比,收益越高,风险越大。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还存在由于资金不足、各种技术与市场因素导致的创新失败,以及社会经济环境变动带来的风险。由于技术系统和经济系统的复杂性,有时很难确定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不确定性对于企业究竟是有利还是有害。 根据不同风险对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的影响程度,我们发现投资风险、技术风险、商务风险、市场风险和决策风险是决定创新成败的关键。 投资风险及其防范

【项目管理知识】创新项目的几个风险特征及起管理对策

创新项目的几个风险特征及起管理对策技术创新是一种具有探索性、创造性的技术经济活动。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遇到各种风险。随着我国实行市场经济,竞争日趋激烈,技术创新风险已经成为障碍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对技术创新风险的基本特征和规律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就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加强技术创新风险管理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技术创新风险是可管理的投机风险 风险理论把风险分为纯粹风险和投机风险。纯粹风险是指只有损失机会而无获利机会的风险,如火灾、地震等。其后果只有两种可能,即有损失或无损失。投机风险是指既有损失机会又有获利机会的风险,其后果有三种可能:盈利、损失、不盈不亏,如股票投资、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风险。投机风险因有利可图而具有程度不同的吸引力,使人们为求得利益而甘冒风险。 1、技术创新风险属于投机风险。创新主体希望通过成功的技术创新获取期望的利益。但是技术创新系统在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作用下,创新活动终有三种可能的结果:一是创新成功,实现了预期的目标;二是创新失败,未能实现预期目标,甚至无法回收前期投入的资金;三是技术创新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仅使投入与收益基本持平。所以在风险类型上,技术创新风险属于投机风险。 2、技术创新风险是一种报考风险,有其复杂性。即由技术创新系统的外部因素或内部因素的变动,如经济、社会、技术、政策、市场等因素的变动,研究开发、市场调研、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管理不到位,均可能导致风险的发生。而所谓的静态风险是指由于自然力的非常变动或人类行为的错误导致损失发生的风险,如地震、火灾等。

3、技术创新风险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防范和控制的。技术创新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的技术经济活动。通过对技术创新系统的组织管理,尤其是树立风险意识,完善风险管理,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范和控制风险损失的发生和发展,使受控的技术创新活动向预期目标发展。 4、技术创新风险导致的失败结果在某些条件下是可以改变的。例如,电视机、电子表在美国公司经历失败之后,却在日本企业手中经过完善和市场开拓,终获得了成功。事实上,影响技术创新的风险因素有一些是可以控制的。在改变某些可控因素之后,能够改变原来失败的结果。 5、技术创新风险是可管理风险。虽然技术创新风险不可能完全灭除,但总的来说,技术创新管理比较完善的创新主体,能够有效地防范和控制某些风险因素,其技术创新成功的可能性相对就会高一些。因此,要取得技术创新的成功,必须在完善技术创新管理的同时,还要加强技术创新的风险管理。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德?杜拉克说过:许许多多成功的创新者和企业家,他们之中没有一个有‘冒险癖’。……,他们之所以成功,恰恰是因为他们能确定有什么风险并把风险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恰恰是因为他们能系统地分析创新机会的来源,然后准确地找出机会在哪里并加以利用,他们不是专注风险,而是专注机会。” 技术创新风险是一个理性过程中的风险 在技术创新这一具有创造性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许多可变因素以及事先难以估测的不确定性因素的作用和影响。这些因素的影响使技术创新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但技术创新过程是创新主体理性行为主导的过程,并不是人们所想象或认为的那样是一个不确定性很强的随机过程。因为,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所有的工作都是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的,其中每个阶段都包含有分析、评价、决策和实施等符合逻辑的理性行为。创新设想→调研→开发→中试→生产→市场销售技术创新过程的技术创新风险分析矩阵〔3〕表明,在技术创新整个过程中的各个阶

xx公司风险管理制度

xx公司风险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xx公司的风险管理工作,建立规范、有效的风险管控体系,提高风险防范和控制能力,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总部机关、直属机构、全资和控股子公司,以下统称“各单位”。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风险”,是指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影响。 第四条本制度所称“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围绕总体战略目标,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工作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最大限度减少或降低风险损失,为实现公司发展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 第五条风险管理流程主要包括:风险辨识与评估、选择风险管控策略、制定并实施风险管控方案、完善内部控制管理、实施评价监督与改进等内容。 第二章组织体系与职责分工 第六条公司董事会成立风险管理委员会。 (一)人员组成 主任委员:董事长 副主任委员:总经理

委员:董事会成员 (二)主要职能 1.制定风险管理工作规划,完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指导重大风险管控工作; 2.审议并向董事会提交风险管理工作报告; 3.审议年度风险管理工作的计划、风险评估结果、重大风险应对方案等; 4.组织对公司拟进入的行业和产业进行风险评估; 5.审议公司范围内重大决策、投资等项目的风险评估报告并提出改进意见,为董事会的决策提供依据; 6.推动公司风险管理信息化建设; 7.办理董事会授权的有关风险管理的其他事项。 第七条风险管理办公室 公司成立风险管理办公室,与审计部合署办公,在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开展工作。 (一)人员组成 主任:公司分管领导 副主任:审计部部长 成员:机关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审计部分管副部长、审计部风险管理专责人员。 (二)主要职能 1.负责风险管理工作的组织与协调; 2.负责拟定年度风险管理工作计划;

浅谈对银行基层网点风险管理的认识说课材料

浅谈对银行基层网点风险管理的认识 内部控制就是商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归根结底其目的就是要回避风险。当前,国内银行间竞争日益国际化、白热化, 银行业面临的风险日趋复杂多变, 国内外银行业案件频频发生,风险日益严峻。从各类风险案件分析来看,各种风险事件之间不是孤立的,是相互联系的,网点只有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才能有效控制其发生。因此各基层网点要将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做为网点的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将全面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做为网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对于基层网点而言操作风险的控制尤为重要,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激烈的同业竞争,如何建立起一套有效的操作风险防范系统,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应用,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风险控制的建设 1.梳理工作流程,建立岗位责任制 基于基层网点现有岗位所有职责详尽罗列,将重复或低效环节进行归并或清除,同时将价值差异较大部分尽可能分开,并够体现岗位的综合化。对岗位职责进行梳理时以主要工作任务为主,即按照其工作任务对部门的重要性和工作量占比确定。基层网点的岗位设立以工作流程为基础,综合考虑工作职能划分、岗位工作负荷及风险防控要求等因素确定网点岗位设置;坚持数量最低原则,岗位设计以维持适当工作负荷为前提,整合工作职责,合理压缩岗位数量;坚持系统化原则,既要避免岗位职责的交叉与空白点,又要保证岗位的相对独立性和衔接性;坚持适宜性原则,从工作实际出发,强调岗位设立的可操作性。岗位职能的确定要保持一定的前瞻性和相对稳定性根据岗位在内部流程中的位置确定岗位职责,确认主要岗位在部门业务流程中的位置,并据此确定部门内主要岗位的工作职责。对于岗位职责描述有主要有三种方式: 1)以结果为依据的描述,如“营销重大项目”、“为客户办理票据结算业务”等; 2)是以工作过程为依据的描述,如“审查和跟踪全行不良贷款的清收、转化进度”等;3)是综合模式,如“组织并管理重大客户的营销”、“规划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等。 结合岗位特点,对于工作职责的描述可采取以上一种或多种种方式进行。但列举工作职责不宜过多,否则需要考虑重新进行岗位划分,依据每项工作职责的占用工作时间比例和重要程度,对一个岗位的每项职责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排列。 银行基层的各项业务活动都可以分解为不同的环节分设不同岗位,由不同人员负责办理。合理有效的岗位分工是实施操作风险防范的基础。岗位分工是根据劳动组织形式来确定,对于一些不相容的岗位,必须实行岗位分离,以达到相互制约,预防风险的目。 在确定岗位职责任时要突出重点岗位,实施重点监控。选择对在一个业务流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那些控制环节,要进行重点监控。重要的业务环节和工作岗位要定期轮换,不许任何员

技术创新的风险及防范

技术创新的风险及防范 1.技术创新风险的涵义 风险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复杂性和变动性的影响,使实际结果和预期结果发生背离而导致利益损失的可能性。技术创新风险则是指创新主体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由于技术本身和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创新项目本身的难度以及企业自身能力的制约,致使技术创新不能取得预期的成果或失败而造成各种损失的可能性。同时,由于技术创新又是一个由以下阶段组成的过程,即产生创意构思-提出实现创意构思的设计原型-开发实验模型-工艺试验和新产品试生产-初次商业化生产-大规模生产-创新技术扩散,其中只要有一个阶段出现严重障碍,就会导致整个技术创新过程的失败。因此,可以说技术创新是一项充满风险的工作。这种风险主要表现在创新过程中的高度不确定性上。 (1)技术上的不确定性 技术上的不确定性,由以下几个因素所导致: 1)技术本身的不成熟。有些创意和设计虽然在技术上、市场上都很有吸引力,而且最初看来在技术上也是可行的,然而,一旦投产,就会发现许多技术问题还没有或无法解决,需要做较大的改进,甚至进行再创意和设计,而企业又可能没有这方面的能力和精力,创新项目不得不半途而废。 2)辅助性技术的缺少。有些创意和设计,本身技术上没有什么问题,然而它的成功实施还取决于一些其他辅助性技术的发展。而有些辅助性技术很可能是目前无法得到的。 3)技术的飞速变化和市场的激烈竞争。当企业进行一项技术创新时,开始这项技术是先进的,但是由于创新过程的完成需要一定的时间,当创新完成时,一项新的更好的技术也许出现,原创新的技术已经变得过时;同时,当一个企业在进行一项技术创新时,也许还有别的企业也在进行类似的创新,激烈的市场竞争并不能确保本企业的创新一定会优于别人。 (2)市场的不确定性 市场的不确定性主要包括: 1)市场需求的变化。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时,一般首先要进行市场调查,了解市场需求,根据市场需求选择创新项目。但是由于市场需求的变化有时是出人意料的,当创新项目完成时,市场需求也许会发生根本变化,创新产品的市场受到很大的冲击。 2)市场预测不准确。当市场前景模糊不定时,需要进行市场预测,根据市场预测的结果决定创新项目。但是,由于市场的复杂性和企业市场预测能力的有限性,可能会造成市场预测的不准确。由此会导致创新产品不受市场欢迎。 3)模仿的存在。由于存在着对创新的可能的模仿,创新产品的市场会由于模仿产品的进入而受到影响。 4)技术引进的冲击。当企业正在进行一项技术创新时,可能会有另外的企业正在从国外引进类似的技术。如果引进技术的产品的性能、质量优于该创新产品,该项创新产品的市场前景会变得暗淡无光。 (3)其他不确定性 其他不确定性主要包括: 1)政策法规的不确定性。在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时,有时会出现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调整,从而影响技术创新项目的继续实施。 2)投资的不确定性。在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过程中,由于技术创新所需要的设备、原材料、人力成本等费用的变化,可能会出现投资预算不足的情况,而创新项目的投资者又不愿意增加投资时,将会因投资不足而导致创新项目半途而废。

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管理研究

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管理研究 高新技术企业是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和人才密集型企业,其成长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然而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在取得高收益的同时,又存在着高风险,有可能由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技术难度和复杂性和企业自身的管理能力有限性而导致成功率较低,甚至给企业造成损失。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程的加快,市场竞争也愈演愈烈,高新技术企业的风险问题已日益受到理论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如何识别并防范技术创新中各式各样的风险因素,提高预防和应对技术创新风险的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一项相当重要和紧迫的任务。因此,应给予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管理充分的重视。本文将风险管理理论引入高新技术企业,将全面风险管理理论和技术创新理论结合在一起,对高新技术企业这一特定企业技术创新的特点和可遇见的风险展开研究。 第一部分(第一、二章):主要阐述了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并对有关高新技术企业和技术创新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描述,通过对技术创新理论、技术创新风险管理理论和全面风险管理理论的回顾和技术创新理论国际比较分析,加深了对技术创新风险管理理论和现实意义的认识,使本文的研究目标更加明确。第二部分(第三、四、五章):受全面风险管理理论的启发,从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三个过程构建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管理框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技术创新风险管理综合评估体系,并引申出风险管理机制和风险预警机制。第三部分(第六章):以AL企业为例,提取了44个风险因素构建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风险因素等级进行评估,并提出应对方案,构建了风险预警机制。最后一部分,结论和展望,对本文做了一个总结并指出文章的缺点和不足,以及之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公司风险管理办法

XXX有限公司 风险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建立规范、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规范公司风险管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保证公司安全、稳健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有关规定,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公司风险是指未来的不确定性对公司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影响。 第三条按照公司目标的不同对风险进行分类,公司风险分为:战略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和法律风险。 (一)战略风险:没有制定或制定的战略决策不正确,影响战略目标实现的负面因素。 (二)经营风险:经营决策的不当,妨碍或影响经营目标实现的因素。 (三)财务风险:包括财务报告失真风险、资产安全受到威胁风险和舞弊风险。 1. 财务报告失真风险。没有完全按照相关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规定组织会计核算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没有按规定披露相关信息,导致财务会计报告和信息披露不完整、不准确、不及时。 2. 资产安全受到威胁风险。没有建立或实施相关资产管理制度,导致公司的资产如设备、存货、有价证券和其他资产的使用价值和变现能力的降低或消失。 3. 舞弊风险。以故意的行为获得不公平或非正当的收益。 (四)法律风险:没有全面、认真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以及有关文件的规定,影响合规性目标实现的因素。 第四条按风险能否为公司带来盈利机会,风险可分为纯粹风险和机会风险。 第五条按照风险的影响程度,风险分为一般风险和重要风险。 第六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风险管理与控制。 第二章风险管理及职责分工 第七条公司各部门为风险管理第一道防线;审计监察室为风险管理第二道防线;董事会为风险管理第三道防线。 第八条公司各部门在风险、控制管理方面的主要职责: (一)公司各部门按照公司内控部门制定的风险评估的总体方案,根据业务分工,配合内控项目组识别、分析相关业务流程的风险,确定风险反应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