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元宵节习俗-
藏族有什么节日和风俗

藏族有什么节日和风俗藏族是中国民族中的一个重要族群,他们有着丰富多样的节日和独特的风俗。
本文将介绍藏族的一些主要节日和风俗。
一、藏族的传统节日1. 达藏节(大年节):达藏节被认为是藏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它通常在农历新年(每年的正月初一)举行,为期十五天。
达藏节包括祭神、祭祖、拜年、舞蹈、唱歌、摔跤等一系列庆祝活动。
节日期间,家人团聚,互相祝福,传统服饰和民族舞蹈也是达藏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藏历新年(洛桑节):这是根据藏族传统历法来决定的一个重要节日。
通常在每年的藏历正月初一,节日期间,人们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如放鞭炮、访亲友、赠送礼物等。
此外,藏族传统的舞蹈表演和藏戏演出也会让整个节日更加热闹欢乐。
3. 鲁山葬(天葬):尽管鲁山葬并不属于传统的节日,但它是藏族重要的一种丧葬仪式。
在传统观念中,人体死后应该回归自然,所以将尸体运送到高山上供给食肉飞鸟也是一种尊重死者的方式。
这种特殊的葬礼仪式带有浓厚的宗教信仰色彩,也吸引了许多外国游客的兴趣。
二、藏族的传统风俗1. 藏式婚礼:在藏族传统婚礼上,一般会有盛大的仪式,比如洗头、簇拥等。
新娘通常会穿着色彩鲜艳的传统婚纱,而新郎则会戴着帽子,穿着藏族传统服装。
婚礼期间,还会有传统舞蹈、唱歌和丰盛的宴席,使整个婚礼更加隆重而喜庆。
2. 家访:在藏族社区中,家访是一种常见的社交活动。
人们通常会去拜访亲朋好友,并互相交流问候。
在家访期间,主人会热情地款待客人,并提供茶水、糕点等。
这种传统的社交习惯是藏族文化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3. 藏戏:藏戏是藏族民间戏曲艺术的代表之一。
它通常通过面具和服饰的变化来表达不同角色的性格和特征。
藏戏是受到当地居民热爱的艺术形式,每逢节假日,人们会聚集在一起观看藏戏演出,以此庆祝节日,展现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以上介绍的只是藏族传统节日和风俗的一部分,藏族社会还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和特殊的风俗习惯。
这些节日和风俗不仅体现了人们的宗教信仰,更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藏春节独特的藏族年俗习惯

西藏春节独特的藏族年俗习惯西藏,这片神圣的土地,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于世。
西藏人民的传统年俗习惯也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西藏,春节是最重要、最热闹的传统节日之一,被称为“洛萨”或“藏历新年”,它不仅是藏族人民团聚和祭祖的日子,也是展示藏民族风貌和丰富文化内涵的时刻。
藏历新年通常在阳历一月底或二月初举行,为期十五天,期间人们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其中包括藏族独特的年俗习惯。
下面将为您介绍一些西藏春节的独特藏族年俗习惯。
1.舞狮表演舞狮是西藏春节期间最具代表性的活动之一,它被认为能祛除邪气、祈求丰收和平安。
在舞狮表演中,两个人扮演一个狮子,一个扮演前腿,一个扮演后腿,他们配合默契地表演各种动作和技巧。
人们用鼓点和锣声来伴奏,增添这一传统表演的喜庆氛围。
2.格萨尔玛格萨尔玛是西藏传统史诗歌舞,在春节期间常常上演。
格萨尔是藏族文化的瑰宝,被誉为“敦煌散文的瑰宝”。
在格萨尔玛中,表演者们通过歌唱、舞蹈和演技,生动地演绎了藏族英雄的传奇故事。
这一节目让人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展示了藏族人民勇敢、坚韧的精神面貌。
3.燃放祈福炮在西藏春节期间,人们会燃放祈福炮,这是为了驱走邪灵、祈求神灵保佑的仪式。
当晚,烟花开始绽放,炮声隆隆,灯火辉煌,人们手持火把和炮仗,载歌载舞,高声祈祷,庆祝新年的到来。
燃放祈福炮的场景令人震撼,也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和温暖。
4.祭祀活动在西藏,春节期间的祭祀活动非常重要。
人们会亲自清理家园,摆设祭拜用品,包括酥油灯、香炉和米粉等。
在祭祀仪式中,人们献上祭品,燃起香火,诵经祷告,祈求来年平安和吉祥。
整个仪式庄重而庄重,充满信仰和虔诚,人们把对神灵的崇敬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5.观看热巴热巴是西藏春节期间的传统戏剧表演,它通常讲述了历史传奇和藏族英雄的故事。
观看热巴已经成为西藏人民的传统习俗之一,为人们提供了欣赏古老文化、领略民族风情的机会。
在大庙会上,人们聚集在一起,观看精彩的热巴表演,感受着激情和戏剧的魅力。
藏族狂欢西藏传统节日的欢乐盛宴

藏族狂欢西藏传统节日的欢乐盛宴藏族狂欢:西藏传统节日的欢乐盛宴西藏,这个神秘而美丽的地方,是中国独特的宝藏。
藏民族作为西藏的主要居民,秉承着独特的信仰和文化传统。
而在西藏的传统节日中,藏族人民展现出了他们丰富多彩的生活和浓厚的民俗风情。
在这些节日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那一场场狂欢的欢乐盛宴。
藏历新年,作为西藏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是藏族人民迎接新年的时刻。
据传,这个节日已有超过千年的历史。
在藏历正月初一的早晨,藏民族会穿上盛装,前往寺庙进行祈福。
整个节日持续两周的时间,期间大街小巷都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庆祝新年的方式五花八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舞蹈表演。
藏族舞蹈以其独特的动作和优美的旋律而闻名。
在新年的庆祝活动中,人们手挽手,载歌载舞,尽情享受这个属于他们的盛宴。
同时,人们也会观看传统的马术表演和箭术比赛,这些活动充满了挑战和竞争的气息。
与此同时,藏民族的传统服饰也在新年这个特殊的时刻得到了充分展示。
男性通常穿着带有鲜艳色彩和华丽装饰的长袍,头戴兽皮帽或者羊皮帽。
而女性则穿着亚麻布做的长袍,并戴着花朵和珠宝装饰的头饰。
整个族群的服饰和饰品展现出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春耕节,又称为牛王节, 是西藏农牧区迎接播种季节的庆祝。
节日的主角是藏民族的神圣动物,牛。
在春耕节的日子里,人们将牛装饰得如同王者一样,给牛戴上鲜花、羽毛和彩带,赞美它们为农民付出的辛勤劳动。
当然,春耕节不仅仅只有庆祝牛,还有其他丰富多彩的活动。
例如,人们会举行奶酪比赛,展示自家牛奶制作的技艺。
同时,也会举行舞蹈表演和歌唱比赛,人们用最传统的方式庆祝丰收季节的到来。
藏族的传统节日中,还有一个被称为“雪顿节”的盛大庆典。
在农历六月二十五的这一天,西藏的寺庙将迎来一场长达十五天的大型庆祝活动。
人们会到寺庙中朝圣,燃香点蜡,为自己和家人祈福。
此外,各种传统民俗活动也会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展开。
人们会穿上隆重的礼服,戴着鲜花装饰的长发,载歌载舞地庆祝这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酥油花灯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酥油花灯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酥油花灯节是藏族的传统宗教节日,始于明朝永乐七年。
由藏传佛教格鲁派祖师宗喀巴于藏历正月十五在拉萨创办传昭法会时所创。
酥油花灯节是藏族的传统节日,它在每年的正月十五举行。
这天,藏族人会摆出五彩酥油雕刻成的花鸟鱼虫和人物形象,点燃,欢庆节日。
西藏各地僧侣群众也会用酥油和藏式颜料制作精美的酥油花,展示或讲述故事。
宗喀巴向大昭寺内的释迦牟尼金像供奉酥油花和供灯,以纪念释迦牟尼降伏邪魔。
另一说法是为了庆祝佛祖释迦牟尼与其它教派辩论获胜而创办的。
节日当天,白天人们到各寺朝佛祈祷。
夜晚在拉萨八角街举行酥油花灯会,满街搭起各种花架,上面陈列五颜六色的神仙、人物、鸟兽和花木等形象。
花灯点燃之后,宛如群星降落,多姿多态的花灯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善男信女和无数的观光客,人们徜徉于灯海人流之中,通宵达旦。
藏族的酥油灯节作文

藏族的酥油灯节作文The Tibetan Butter Lamp Festival, also known as "Chunga Choepa," is a significant cultural and religious event celebrated by the Tibetan people. 酥油灯节是藏民族非常重要的文化和宗教活动,也被称为“宗卜节。
”This festival is held on the fifteenth day of the first month of the Tibetan calendar, which usually falls in February or March. 这个节日在藏历的正月十五举行,通常在二月或三月份。
The Butter Lamp Festival is deeply rooted in Tibetan Buddhism and is a way for Tibetan Buddhists to honor the Buddha and seek blessings for the coming year. 酥油灯节深深扎根于藏传佛教,是藏传佛教徒尊敬佛祖并祈求来年祝福的一种方式。
During the festival, thousands of butter lamps are lit in temples, monasteries, and homes across Tibet, creating a beautiful and serene atmosphere. 在节日期间,成千上万的酥油灯照亮了整个藏区的寺庙、僧舍和家庭,营造出一种美丽而宁静的氛围。
Tibetans believe that the light from the butter lamps symbolizes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and serves as a beacon of hope and guidance in the darkness. 藏人相信酥油灯的光芒象征着佛陀的智慧,是黑暗中的一盏希望之灯,给人指引。
西藏春节传统习俗

西藏春节传统习俗西藏位于中国的西南部,以其独特的地理和文化而著称于世。
在西藏,春节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这个节日充满着欢乐、热闹和祥和的气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索一些西藏春节的传统习俗。
1. 点燃鞭炮和烟花西藏的春节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人们热衷于点燃鞭炮和烟花来庆祝新年的到来。
鞭炮的声音和烟花的绚丽色彩使整个城市充满了欢乐的气氛。
2. 制作扎西米扎西米是西藏春节期间的传统食物之一。
它是由高原大米和各种干果混合制成的一种甜点。
扎西米寓意着丰收和幸福,人们相信吃了它可以带来好运和祝福。
3. 舞龙舞狮在西藏的春节庆典中,龙和狮子舞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人们身穿华丽的龙和狮子服装,扮演起两种吉祥动物的角色,舞蹈伴随着锣鼓声,给人们带来独特的视觉和听觉享受。
4. 点亮灯笼西藏人相信灯笼能够驱散邪灵和不祥之气,带来吉祥和平安。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在家中和街道上各处悬挂各种精美的灯笼,点燃蜡烛或小灯,营造出温馨而祥和的氛围。
5. 绕寺庙转经在西藏,春节期间,许多人会前往寺庙参拜祈福。
他们会围绕寺庙转经,念诵佛经,以表达对新年的祈愿和祝福。
这是一种虔诚而庄严的仪式,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人们可以寻求内心的宁静和平安。
6. 赛马和射箭比赛春节期间,西藏还会举办一系列的传统体育竞技活动,如赛马和射箭比赛。
这些活动不仅提供了娱乐和观赏的机会,也是人们展示技艺和勇气的时刻。
人们会聚集在一起观看比赛,为参赛者加油鼓劲。
7. 观看藏戏表演藏戏是西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春节期间会有大规模的表演。
藏戏结合了音乐、舞蹈和戏剧元素,通过演员的表演讲述着一些故事和传统的神话。
观看藏戏表演是西藏人民在春节期间的重要娱乐活动之一。
西藏春节传统习俗丰富多样,每一项习俗都融入了西藏自己的独特文化和信仰。
这些习俗不仅仅是庆祝新年的方式,更是连接着人们的情感和对传统的尊重。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西藏人民在春节期间感受到了亲情、友情和团圆的温暖,同时也传承了他们世代相传的文化遗产。
藏族传统节日的风俗

藏族传统节日的风俗藏族与汉族不同的是,藏族使用的是藏族日历。
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有着自己民族特别的传统节日。
那么藏族都有着哪些传统节日呢?接下来店铺给大家介绍藏族传统节日的风俗,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蔵族传统节日的风俗1、藏历年(藏历正月一日开始)在九百五十多年前,即农历丁卯年(公元1027年),藏族开始了藏历年。
藏历年是一种节日习俗,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每年藏历正月一日开始,三至五天不等.藏历十二月初,人们便开始准备年货,家家户户在水盆中浸泡青稞种子,培育青苗。
在藏历年中,其饮食风俗习惯,虽然吃的东西不同,但是过的习惯跟汉族是一致的,如大年三十或者二十九,吃年夜饭,出息晚上,大家人再聚到一起,各家要吃面团突巴(古突)。
年初一要预祝新的一年好运气,分别再拜年。
初二回礼,相互送礼物,并且穿新衣服。
藏历新年期间,在广场或空旷的草地上,大家围成圈儿跳锅庄舞、弦子舞,在六弦琴、钹、锣等乐器的伴奏下,手拉手、人挨人地踏地为节、欢歌而和,孩子们则燃放鞭炮,整个地区沉浸在欢乐、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之中。
在城乡演唱藏戏,跳锅庄和弦子舞。
在牧区,牧民们点燃篝火,通宵达旦地尽情歌舞。
民间还进行角力、投掷、拔河、赛马、射箭等活动。
2、上九节(农历正月初九)流行于宝兴县一带。
每年农历正月初九举行。
是日,人们汇集到山下,举办灯会和表演狮舞等,尽情欢舞高歌。
夜晚,举行别具一格的男女对垒摔跤,结果常常是男败女胜,引起轰堂大笑,将节日活动推向高潮。
3、谢水节(农历三月初六)流行于冕宁县一带。
每年农历三月初六举行。
其主要内容是求雨和祈子。
是日,喇嘛带上用糌粑做成的青蛙、蛇和癞蛤蟆,每家随去一二人。
来到水沟边,喇嘛一边念经一边把糌粑做的动物放到水中。
返回时,大家打着雨具,嚷嚷闹闹,表示雨已下起来了。
接着,人们去敬一个圆形的塔子。
塔内放有一把刀子和一个小锣锅,代表生育。
久婚无子的妇女向塔神许愿,祈求生子。
敬塔后生了孩子的侬,该日要去敬塔还愿。
藏区春节传统习俗与独特风情

藏区春节传统习俗与独特风情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而在西藏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上,春节同样是一个引人瞩目的节日。
藏区春节传统习俗与独特风情交织,展现出丰富多彩的藏族文化。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藏区春节的传统习俗和独特风情。
一、贴门神画福字藏区春节的传统习俗中,贴门神画福字是一项重要的仪式。
人们会在每个家庭的门口贴上门神,以祈求家庭平安和吉祥。
门神一般是用红纸剪成的人形,带有灵性和神奇的意义。
而福字则是用黑纸剪成的,代表着好运和幸福。
这些门神和福字的贴满整个家庭,象征着福气满满,积极迎接新的一年。
二、舞狮表演在藏区的春节庆典上,舞狮表演也是一大亮点。
舞狮是一项古老而受人喜爱的传统表演形式,通常由两个人穿着狮子服装,以狮子的动作和舞蹈来展示狮子的力量和美丽。
狮子被认为是吉祥的象征,舞狮表演希望能够带来好运和祝福。
观众们纷纷驻足观赏,为表演者的精彩表演喝彩欢呼。
三、藏戏演出在藏区的春节期间,藏戏演出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藏戏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演形式,结合了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元素。
藏戏通常以史诗为题材,演员们头戴华丽的面具,身着华服,在舞台上展示出高超的演技和精湛的唱腔。
观看藏戏演出不仅可以欣赏精彩的表演,更能感受到深厚的藏族文化和历史底蕴。
四、焰火晚会和其他地方一样,在藏区的春节期间,焰火晚会也是人们喜爱的活动之一。
在晚会上,人们会聚集在广场上观看绚丽多彩的焰火表演。
焰火绽放出璀璨的光芒,将天空装点得如同彩虹。
观众们会欢呼雀跃,共同庆祝新年的到来。
焰火的美丽让人们感到愉悦和喜悦,也象征着新的一年充满光明和希望。
五、长寿宴春节期间,藏族家庭还会举办盛大的长寿宴。
家人们会围坐在一起,享受各种丰盛的美食。
长寿宴上通常会有高山上的鲜美羊肉、香糯的青稞酒等传统藏族菜肴。
人们一边品尝美食,一边互相祝福长寿,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平安吉祥。
六、祭拜与祈福在藏区的春节里,人们还会前往寺庙祭拜和祈福。
藏族人虔诚地向佛像敬献酥油灯和哈达(一种丝绸结制的礼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藏元宵节习俗|
每个地方都有其当地的风俗习惯,在西藏过元宵节的时候,有哪些传统习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西藏元宵节习俗,欢迎大家阅读。
西藏元宵节习俗
今年2月22日是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如今对多数城里人而言,元宵民俗似乎只剩下赏月、赏花灯、吃元宵。
然而民俗学家表示,在文化娱乐相对单一的古代,元宵节是诸多节日中娱乐气氛最浓的一个,是名副其实的“全民狂欢节”。
北京大学中文系民间文学教研室主任陈连山认为,与中国其他节日强调合家团圆不同,元宵节更突出普天同庆的主题。
作为春节的最后高潮,元宵节强调全民参与,大家一起赏月、赏花灯、猜灯谜、看舞龙舞狮、放烟花爆竹,展现的是一幅“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的热闹景象。
在古代,人们在元宵节期间打破日常秩序的约束,实现着发自心底的愉悦。
陈连山说,在这一天,连平日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未婚女性也有机会走出家门,与心上人互诉衷肠。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等诗词名句,描写的正是青年男女元宵节相会的场景。
此外在古代,元宵节还是已婚妇女祈求子嗣的节日。
很多民间祈福求子的习俗,也带有明显的娱乐性质,如妇女互赠元宵、“摸门钉”、“偷灯盏”等。
在一些地方,妇女甚至在元宵夜偷取供在神龛上的元宵以求早生子嗣。
“很多习俗与其说是祈福、求子,不如说是抓住春节的‘尾巴’,好好娱乐一下。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胡芳表示。
如今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元宵节作为“狂欢节”的特质在城市中逐渐淡去,但在广大农村,依旧保留着元宵节“闹社火”等习俗。
在青海西宁市、海东市等地的农村,每年元宵节前后,是村民社火队、剧团最忙碌的时间。
据海东市乐都区文化馆馆长巨克林介绍,目前仅在乐都区,大大小小的社火队、剧团就有200多个,参与农民不下六七千人。
元宵节由来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
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
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
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
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
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
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
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
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元宵节传说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
另一个传说是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
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
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再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
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
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这一则传说与吃元宵的习俗有关: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
有一天冬天,下了几天大雪,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
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
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
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
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
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
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
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
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
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
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
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
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
”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
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
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
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
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
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
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
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
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
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
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