钴鉧潭西小丘记习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阅读试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阅读试题及答案《小石潭记》阅读试题及答案从学校、学校、高中到高校乃至工作,我们需要用到试题的状况特别的多,试题是参考者回顾所学学问和技能的重要参考资料。
什么类型的试题才能有效帮忙到我们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小石潭记》阅读试题及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石潭记》阅读试题及答案篇1《石渠记》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
民桥其上。
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
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
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
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鲜环周。
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
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
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②,可列坐而庥③焉。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辍,参差披拂。
……乃记之而去。
【解释】①渴:指袁家渴,一泉水名。
②箭:小竹。
③庥:同“休”,休息。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含义。
(4分)(1) 民桥其上() (2 )逾石而往有石泓()(3)北堕小谭()(4)心乐之()【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2分)(2) 青树翠蔓,蒙络摇辍,参差披拂。
(2分)【小题3】甲乙两段文字所描写的水,各有什么特点?请分别简要概括。
(4分)【小题4】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是一篇借景抒情的山水游记,试说说观鱼和巡游结束时的心情分别是怎样的?为何有这样的变化?(4分)答案【小题1】(1)桥:建桥、架桥。
(2)逾:过、越过。
(3)堕:落入。
(4)乐:以……为乐【小题1】(1)风吹动着山顶,像漂亮悦耳的音乐,在山崖和山谷间回荡。
(2分)(2)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掩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漂浮。
(2分)【小题1】甲文:清亮幽深,鸣声多变;乙文:清亮透亮,水声动听。
【最新】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精选题含答案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1)卷石底以出 ( 翻卷
)
(2)青树翠蔓
( 翠绿的藤蔓 )
(3)其岸势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
(4)乃记之而去 ( 于是,就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
①可以看到潭底的整块石头,写出 了水的清澈。
②水中鱼儿像在空中游动,写出了 水的清澈。
③日光直照到潭底,石上有鱼的影 子,写出了水的清澈。
4.结合【甲】【乙】两文内容,概括柳 宗元感到“凄神寒骨”的原因(3分)
①被贬之地荒远、凄清,“以其境过 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②屡次被贬,政治失意,“即雅窜逐, 涉履蛮瘴”,使作者心境凄凉;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 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 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 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 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4分)
(1)卷石底以出 (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 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 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 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 请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向西 )
《小石潭记》阅读试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阅读试题及答案《小石潭记》阅读试题及答案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最不生疏的就是试题了,试题是命题者根据肯定的考核目的编写出来的。
大家知道什么样的试题才是规范的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小石潭记》阅读试题及答案,期望能够帮忙到大家。
《小石潭记》阅读试题及答案1《石渠记》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
民桥其上。
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
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
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
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鲜环周。
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
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
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②,可列坐而庥③焉。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辍,参差披拂。
……乃记之而去。
【解释】①渴:指袁家渴,一泉水名。
②箭:小竹。
③庥:同“休”,休息。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含义。
(4分)(1) 民桥其上() (2 )逾石而往有石泓()(3)北堕小谭()(4)心乐之()【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2分)(2) 青树翠蔓,蒙络摇辍,参差披拂。
(2分)【小题3】甲乙两段文字所描写的水,各有什么特点?请分别简要概括。
(4分)【小题4】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是一篇借景抒情的山水游记,试说说观鱼和巡游结束时的心情分别是怎样的?为何有这样的变化?(4分)答案【小题1】(1)桥:建桥、架桥。
(2)逾:过、越过。
(3)堕:落入。
(4)乐:以……为乐【小题1】(1)风吹动着山顶,像漂亮悦耳的音乐,在山崖和山谷间回荡。
(2分)(2)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掩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漂浮。
(2分)【小题1】甲文:清亮幽深,鸣声多变;乙文:清亮透亮,水声动听。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答谢中书书》与《钴鉧潭西小丘记》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答谢中书书》与《钴鉧潭西小丘记》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
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①。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偃蹇②;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其嵚然③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④之登于山。
(选自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注释】①鱼梁:一种捕鱼的设施,用石头围成一道阻水堰,中间留有空洞,以安放竹笱。
②突怒偃蹇: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的样子。
③嵚(qīn)然:山势高峻的样子。
④罴(pí):棕熊。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晓雾将歇歇:( )②与其奇者与:( )③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西北:( )④若牛马之饮于溪若:(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②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3)[甲]文中的“_____”字高度概括了山川景色的特点,[乙]文中“_____”一词简洁概括了石头的特点。
(4)两文运用不同手法写景,[甲]文动静结合,[乙]文妙用比喻。
请选举一例,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1) 消散;欣赏;向西北;好像。
(2)①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②坝顶上有一座小丘,(小丘)上面生长着竹子和树木。
(3) 奇奇状(4)甲文中,“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是静,“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是动,由静到动,描绘出一幅秀美、富有生机的山川图;乙文中,“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把向下的岩石比作牛马饮于溪,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岩石的奇形怪状(或“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把向上的岩石比作熊罴登山,生动形象地写出岩石的奇形怪状)。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04游记钴鉧潭西小丘记教师用书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04游记钴鉧潭西小丘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钴潭①西小丘记柳宗元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潭。
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偃蹇②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其嵚然③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
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
”问其价,曰:“止四百。
”余怜而售之。
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
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
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
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鄠、杜④,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
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
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选自《柳宗元集》) 【注】①钴:古时称熨斗为钴,潭的形状像熨斗。
②突怒偃蹇:形容山石奇崛之状。
③嵚(qīn)然:山石高峻的样子。
④沣、镐、鄠、杜:四处地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寻:循着B.可以笼.而有之笼:笼罩C.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货:卖D.农夫渔父过而陋.之陋:瞧不起【解析】笼:包罗。
名词活用为动词。
【答案】 B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作者喜爱钴潭西小丘的一组是( )①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②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③余怜而售之④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⑤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⑥贾四百,连岁不能售A.①②⑥B.①④⑤C.③④⑥ D.②③⑤【解析】①是对西小丘景物的客观描绘,竹树中有秽草、恶木,不是可爱之物。
⑥说的是西小丘被人们瞧不起。
【答案】 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小丘是继西山之后柳宗元发现的又一胜地,形状像熨斗,位于山口西北二百多步之处。
《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西小丘记》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doc

《始得西山宴游记》《钻鋸潭西小丘记》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5-19题(18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甲文)自余为戮人,居是州,恒惴栗。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 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
以为凡是州Z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茯,穷山Z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Z土壤,皆在衽席Z下。
其高下之势,呀然洼然,若腔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Z特立,不与培壤为类。
悠悠乎与澈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一一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乙文)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钻鉗潭。
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其嵌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煞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
问其主,FI:“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
”问其价,H:“止四百。
”余怜而售之。
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
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
由其中以望,则山Z高,云Z浮,溪Z流,鸟兽Z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Z下。
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潘潘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洼、镐、鄂、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
小石潭记阅读训练题及参考答案(优秀6篇)

小石潭记阅读训练题及参考答案(优秀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小石潭记阅读训练题及参考答案(优秀6篇)在各领域中,我们时常需要做些阅读题,而与阅读题如影随形的则是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答题技巧。
钴鉧潭西小丘记

【译文】
李深源、元克己当时一同在小丘上游览,都非常地高兴, 出自意料之外。
卽更取器用,鏟刈穢草,伐去惡木,烈火 而焚之。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籠而有之。
丘小:本是一个主谓结构,中间插进连词‘之’, 就变成了名词性的偏正结构,在句中做主语。 不能一亩:就是不足一亩,不够一亩地那么大。
能:是“足、够”的意思。 【译文】小丘很小,不足一亩,可以放在笼子里占有它。
“可以”是助动词,能够的意思。
“笼”:名词用“而”连接,活用为动词,用笼子 装。装进笼子。
在柳宗元加贬永州司马期间, 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 《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 《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 《小石城山记》。
柳宗元曾经说:“余虽不合于俗,亦 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 无所避之。”他的意思就是说虽然因永贞 革新遭挫,但他未改本色,于是借山水之 题,发胸中之气,洗涤天地间万物,囊括 大自然的百态,在用笔赞赏山水美的同时, 把自己和山水融化在一起,借以寻求人生 真谛,聊以自慰。
【译文】 问小丘的主人,回答说是姓唐人家的荒弃的 土地,想卖它然而却卖不出去。
“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 这两句话有着深刻的含义,上面第一段把小丘写得那么美 好,小丘上那些石头是多么地招人喜爱,而这里却说是 “弃地”,而且是一块卖不掉的弃地,这就说明这个小丘 的遭遇是很不幸的,尽管它有这么美好的景致,却没有人 重视它,没有人赏识它。柳宗元是不是在就事论事呢?当 然不是。“唐氏之弃地”这句话就透露了他的真意所在。 这里的“唐氏”无疑是在隐喻唐王朝,“弃地”无疑是柳 宗元自喻。“货而不售”是说想为国家效力,贡献自己的 才能,却没有机会。这对于一位思想家、文学家来说,的 确是不幸的。柳宗元在向人们诉说着小丘的不幸,而人们 却不难理解,柳宗元也是在诉说着自己的不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钴鉧潭西小丘记习题及答案。
钴鉧潭西小丘记
柳宗元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
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①。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偃蹇②,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其嵚然③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④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
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
”问其价,曰:“止四百。
”予怜而售之。
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
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
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
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澧、镐、鄠、杜⑤,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
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
价四百,连岁不能售。
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选自《永州八记》)
注释:①鱼梁:一种捕鱼的设施,用石头围成一道阻水堰,中间留有空洞,
以安放竹笱。
②突怒偃蹇: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的样子。
③嵚(qīn)然:山势高峻的样子。
④罴(pí):棕熊。
⑤澧(fēng)、镐(hào)、鄠(hù)、杜:均为古地名,其中澧、镐分别为周文王、周武王建都处。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
①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而②烈火而焚之烈火
③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虽④农夫渔父过而陋之陋
11. 用横线在文中画出运用比喻描写丘“石”的语句并在下面翻译出来。
(2分)
12.下面写“坐潭上”和“卧丘上”观感的文字,分别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境?(2分)
①“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小石潭记》)
②“枕席而卧……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
13. 结合《小石潭记》的写作背景,谈谈本文写“弃地”小丘的际遇,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愿望。
(2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0.答案:①却②点燃大火③即使④认为……鄙陋看不上
评分:两小题1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11.答案:那高耸的石头相拥着向下倾斜的,好像成群的牛马在小溪里饮水一样;那些像兽角一样排列着、倾斜着向上的石头,好像熊罴在向山上攀登。
评分:画对语句1分,翻译正确通顺1分,共2分。
12. 答案:①孤
寂、凄苦、悲凉②心神愉悦、陶醉自得
评分:两种心境各占1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13. 答案:寄寓了作者怀才不遇、遭遇不幸的苦闷抑郁不平的情感和重被重用的愿望。
评分:答对情感和愿望各得1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