钴鉧潭西小丘记(教案)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高中语文《钴姆潭西小丘记》教案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

2019-2020年高中语文《钴姆潭西小丘记》教案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

2019-2020年高中语文《钴姆潭西小丘记》教案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一.文学地位:柳宗元、韩愈齐名,同为唐代古文运动大家.二.柳宗元的生平:1.家庭生活美好:父以文知名於世,仕宦;母亲系出名门,知书达理,能相夫教子。

2.少年得意:二十一岁登进士第。

3.少贵显,参与政治改革:结识王叔文、韦执谊。

王叔文受顺宗赏识,荐韦为宰辅,引用柳宗元、刘禹锡等。

顺宗病重,王叔文掌实权,从事政治革新:从宦官手中夺回禁卫军的统帅权,取消宫市,使太监无法再从中图利,撤除为皇帝饲养鹰犬的五坊小儿,严惩贪官,追回正直臣子陆贽。

宦官俱文珍联合反对的朝臣进攻,顺宗退位,八个月的政治革新宣告失败。

顺宗驾崩,王被贬后处死,宗元被贬永州,与他同时被贬的,尚有韦执谊、刘禹锡等八人,时称「八司马」。

当时宗元三十三岁。

4.永州(湖南)十年:生活困顿,郁郁不乐,游山水而写永州八记。

用心於阅读创作,提倡古文。

5.调回京城:以为从此否极泰来,岂知三个月后再贬柳州(广西)。

6.贬死柳州:柳州蛮荒,多未开化,教民耕种织布,建造庐舍、舟船,解放奴隶,兴办教育。

改善人民生活,深受爱戴。

期待返回京城,心情郁闷,水土不服,患毒疮霍乱,客死柳州,四十七岁。

人称柳柳州、柳河东(故乡)。

三.文学成就政坛失意,宗元转向著述,「贤者不得志於今,必取贵於后,古之著书者皆是也,宗元近欲务此。

」(寄许京兆孟容书)1.韩柳思想同异同:倡古文运动异:韩排斥佛老,独宗儒家柳接受各家思想:「本之书以求其质,本之诗以求其恒,本之礼以求其宜,本之春秋以求其断,本之易以求其动,此吾所以取道之源也。

参之谷梁以厉其气,参之孟荀以倡其支,参之庄老以肆其端,参之离骚以致其幽,参之太史公以著其洁,此吾所以旁推交通而以为文也。

」韩不顾流俗,抗颜为师柳深自隐晦,不欲为人师2.文:*游记:在山水中,寄托个人的生活遭遇与抑郁之情,使山水人格化感情化;观察细微敏锐,能以清丽精鍊的笔锋,刻画山水的真实面貌。

《小石潭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多文本阅读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多文本阅读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钻^潭西小丘记》多文本阅读教学设计选文:《小石潭记》部编本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

《始得西山宴游记》《钻^潭西小丘记》选自课后题第五题推荐阅读。

1.教学内容分析《小石潭记》是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自然山水〃主题的第一篇文章,本单元学习重点是,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通过反复诵读,领会诗文的丰富内涵,品味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了解古人的思想、情趣。

《小石潭记》语言精美,富有节奏感,景物描写细致,同时寓情于景,是一篇千古佳作,这正符合了语文核心素养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等素养的落实和培养。

本设计聚焦“文言小达人海选〃、〃经典诵读筹备会〃、〃柳宗元山水游记推介会〃三大学习任务群,组织探究活动,进行深度学习,从而领会柳宗元的思想境界,并升华到中国士大夫的精神底蕴。

2.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识,已经逐渐适应了初中语文学习,在七年级他们就学过了《世说新语》二则、《论语》十二章、《诫子书》、《爱莲说》、《陋室铭》等简易文言文,对文言文常用字词有了一定的积累,但阅读理解山水游记文言文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课前借助工具书积累三篇文言字词和特殊文言现象也很有必要。

对于山水游记,学生是非常喜欢的,也有一些游览山水的生活经验和记忆。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也是以〃自然山水〃为主题的文章,学生有类似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

但八年级学生对游记是第一次接触,所以通过景物感受作者情感变化过程是难点。

本课设计多文本阅读,构建学习任务群,侧重于“求同〃,以学习《小石潭记》获得的阅读策略和写作特色,来自主阅读《始得西山宴游记》《钻金母潭西小丘记》,学生自主阅读后,会产生阅读差异,鼓励学生互相质疑,合作学习,通过助读资料、讨论辩论、论证推理、交流反馈等方式深化阅读体验。

3.目标确定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通过反复诵读领会诗文的丰富内涵,品味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能够让我们了解古人的思想、情趣。

钴鉧潭西小丘记——看古代游记散文简案

钴鉧潭西小丘记——看古代游记散文简案

钴鉧潭西小丘记——看古代游记散文简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古代游记散文的写法,感受文言的简约和意趣2.走近柳宗元,于细细品读中感知文字里的“别有怀抱”二、教学步骤:1.老师的旅行散文热身,“小品画”导入,笔简意丰。

2.品读:了解小丘之妙,品味柳宗元的“画技”,以比较小丘之于不同人眼中的特点于对比中感受文字背后丰富的人物形象3.改写结尾中重点品味文本第三段,思考物人之间的联系4.延伸拓展,结合学过的游记散文《赤壁赋》和《登泰山记》进一步品读和改写,领略山水游记的意趣,领会文字背后的不同心境和性情,柳宗元的寂寞心,苏轼的旷达心和姚鼐之不已壮心。

三、小结体悟如何品风景和他人妙文,如何着笔更有丰意附:钴鉧潭西小丘记唐·柳宗元得西山后八日,寻(1)山口西北道(2)二百步,又得钴鉧潭。

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3)。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偃蹇(4),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5)不可数。

其嵚然(6)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7)。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8)而有之。

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9)。

”问其价,曰:“止四百。

”余怜而售之(10)。

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

即更取器用(11),铲刈(12)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

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13),以效(14)兹丘之下。

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15)。

不匝旬(16)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鄠、杜(17),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

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价四百,连岁不能售。

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17)!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18)。

注:(1)寻:通“循”,沿着。

苏教版选修《钴姆潭西小丘记》教案

苏教版选修《钴姆潭西小丘记》教案

钴姆潭西小丘记一.文学地位:柳宗元、韩愈齐名,同为唐代古文运动大家.二.柳宗元的生平:1.家庭生活美好:父以文知名於世,仕宦;母亲系出名门,知书达理,能相夫教子。

2.少年得意:二十一岁登进士第。

3.少贵显,参与政治改革:结识王叔文、韦执谊。

王叔文受顺宗赏识,荐韦为宰辅,引用柳宗元、刘禹锡等。

顺宗病重,王叔文掌实权,从事政治革新:从宦官手中夺回禁卫军的统帅权,取消宫市,使太监无法再从中图利,撤除为皇帝饲养鹰犬的五坊小儿,严惩贪官,追回正直臣子陆贽。

宦官俱文珍联合反对的朝臣进攻,顺宗退位,八个月的政治革新宣告失败。

顺宗驾崩,王被贬后处死,宗元被贬永州,与他同时被贬的,尚有韦执谊、刘禹锡等八人,时称「八司马」。

当时宗元三十三岁。

4.永州(湖南)十年:生活困顿,郁郁不乐,游山水而写永州八记。

用心於阅读创作,提倡古文。

5.调回京城:以为从此否极泰来,岂知三个月后再贬柳州(广西)。

6.贬死柳州:柳州蛮荒,多未开化,教民耕种织布,建造庐舍、舟船,解放奴隶,兴办教育。

改善人民生活,深受爱戴。

期待返回京城,心情郁闷,水土不服,患毒疮霍乱,客死柳州,四十七岁。

人称柳柳州、柳河东(故乡)。

三.文学成就政坛失意,宗元转向著述,「贤者不得志於今,必取贵於后,古之著书者皆是也,宗元近欲务此。

」(寄许京兆孟容书)1.韩柳思想同异同:倡古文运动异:韩排斥佛老,独宗儒家柳接受各家思想:「本之书以求其质,本之诗以求其恒,本之礼以求其宜,本之春秋以求其断,本之易以求其动,此吾所以取道之源也。

参之谷梁以厉其气,参之孟荀以倡其支,参之庄老以肆其端,参之离骚以致其幽,参之太史公以著其洁,此吾所以旁推交通而以为文也。

」韩不顾流俗,抗颜为师柳深自隐晦,不欲为人师2.文:*游记:在山水中,寄托个人的生活遭遇与抑郁之情,使山水人格化感情化;观察细微敏锐,能以清丽精鍊的笔锋,刻画山水的真实面貌。

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记)各偏独立又连续,为宗元山水游记代表作。

钴鉧潭西小丘记教案

钴鉧潭西小丘记教案

【篇一】钴鉧潭西小丘记教案钴鉧潭西小丘记(苏教版高二选修)《钴鉧潭西小丘记》教案教学目的:1掌握文中相关的字词及句式2赏析文中的景物描写及情景的交融,并能灵活运用3分析文中作者用小丘自比的手法及所寓的情感一、导入当我们在学习《赤壁赋》时曾用余秋雨的话来评价苏轼:“苏轼选择了赤壁,赤壁也成全了苏轼,让他走向了成熟”,那么今天,我们也用余秋雨的话来评价另一位文人大家柳宗元:灾难也给了他一份宁静,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自然相晤,与自我对话。

于是,他进入了最佳写作状态。

中国文化中拥有了“永州八记”和其他山水游记是柳宗元散文中的精品。

也是作者悲剧人生和审美体验的结晶。

由意在渲泄悲情到艺术的表现自然,将悲情沉潜于作品之中,形成了柳宗元山水游记“凄神寒骨”之美的特色。

其代表作是《永州八记》。

2、“永州八记”为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所作,分别为:《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等八1、2节文字重在对小丘的地理位置及相关的景描绘,而最后一节文字则重在写作者的感慨。

2、请一生寻找相关景物描写的语句及相关的作者对这一景物的情感。

景物之一: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其嵌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动静结合)分析:作者着重描写石的"奇",同样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

"突怒偃蹇",不仅写出了石的形状,更写出了石的神态,再进一步,用一个"负土而出"的出字,又写出了石的动作。

石的奇状既多到殆不可数,当然无法写尽,于是举出其中的两组作为代表,"其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生动细致,可谓"词出意表,而刻画无上"。

石頭其實是靜態的、不具生命力的,而本小節的文字中,作者卻賦予那些石頭橫溢擴張的生命力,並且使它在有壓力的情況下,表現出一股不屈的抗爭力,這其實也應視為柳宗元一貫(或此時)的不妥協、不屈服的心態或性格吧!然而如此美好奇特的小丘,居然是主人的"弃地"。

高中语文_《钴鉧潭西小丘记》教学课件设计

高中语文_《钴鉧潭西小丘记》教学课件设计

二注、意朗正读音文本,初步感知
钴鉧 (gŭm )
ŭ
浚 ( jùn)
湍 (tuān) 偃蹇 (yănjiăn)
熊罴 ( pí )
刈 ( Yì) 草
泠 ( líng) 然
噫 ( yī )
嵚然 ( qīn )
二、朗读文本,初步感知
填空
柳宗元 ____小丘
三、理清词句,以读促识
1、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 殆不可数。



西
柳小
宗 元
丘 记
一、学习目标
❖ 理解并掌握诗中文言字、词的意义。 ❖ 鉴赏文章以丘写人,以得意写失意的方法。 ❖ 理解作者“贺小丘而伤自己”的思想情感。
二、朗读文本,初步感知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 唐代河东人,人称_____。杰出诗人、 哲学家、儒学家、政治家,唐宋八大 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 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 名为______。柳宗元与_____同为中 唐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并称 “____”。
大底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作业(二选一)
一、命题:“柳宗元终究是不快乐的。”请 在对本堂课做归纳总结的基础上,记录下 该命题的证明过程。
二、请课后收集“贬官文学”的相关资料, 选取你所熟悉的两位,试作比较分析,并 写成一篇小论文。
示例:同是遭贬,柳宗元写出《江雪》,苏轼写下“一 蓑烟雨任平生 ”的《定风波》,请通过文本的比较辨 析,思考他们在面对贬谪困境时的人生态度有何不同, 形成这种不同的原因在哪里,对你有什么样的启示。
四、合作探究, 鉴赏品读
(1)柳小宗丘景元色快如何乐?吗?
(2)小丘价钱如何? (3)柳宗元得小丘后心情如何?

唐宋八大家散文《钴鉧潭西小丘记》(苏教版选修)

唐宋八大家散文《钴鉧潭西小丘记》(苏教版选修)

唐宋八大家散文《钴鉧潭西小丘记》(苏教版选修)《钴鉧潭西小丘记》教学目标:1. 把握关键实词虚词的用法2. 掌握情景交融的写作技巧3. 理解体悟作者的情感教学设计与安排1. 一课时2. 赏析课教学过程:一.导语柳宗元作为“永贞革新”的领军人物,因“永贞革新”的失败,这位杰出的文学家被贬到了永州,一个在当时还是蛮荒之地的朝廷流放罪臣的地方。

但是灾难也给了他一份宁静,使他有足够的时间和自然相悟,与自我对话,于是,他进入了最佳写作状态,中国文化史上便拥有了《永州八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便是其中的第三篇《钴鉧潭西小丘记》。

二. 粗读课文,熟悉课文1. 范读,正音gǔmǔtuān yn jin qīn lěi píyì钴鉧湍偃蹇嵚然相累熊罴铲刈èzāfēng hào hù恶木不匝旬沣镐雩阝2. 齐读三. 研习课文1)研习第一段1. 个读第一节2. 提问:整个第一小节主要写了什么?a. 地理位置b. 丘上奇石c. 字词:西北,道,得,西,当,其,若(让学生自己疏通,互相质疑解决疑惑,关键字词通过提问教师辅助学习)3. 齐读第一节,思考作者怎么把静止不动的景物写得如此传神的?拟人: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比喻: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作者抓住丘上石头的特征,通过拟人与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不仅写出了石头的形状,更写出了石的神态,石的动作,以动写静,可谓传神之至。

2)研习第二节1. 齐读第二节2. 对照注释疏通课文,把不清楚的字词勾画出来3. 质疑笼,货,止,怜,更,烈火,其,举,效,虽,焉4. 概括本段主要写了什么?小丘的变化5. 小丘在作者购买前后有什么变化?a.同学找出相对应的语句购买前: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

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

”问其价,曰:“止四百。

”购买后: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

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鱼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

钴鉧潭西小丘记优课教案

钴鉧潭西小丘记优课教案

《钴钅母潭西小丘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文中重要词句。

2.研读文本,分析小丘的遭际。

3.品味内涵,理解作者“贺小丘而伤自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1.分析小丘的遭际。

2.理解作者“贺小丘而伤自己”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阅读法、问题讨论法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课前预习1.运用四遍阅读法,读通文章。

2.通过阅读,你最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风光照片,配《大鱼》音乐。

今人记山水,用相机,比如,刚才的照片就是我出游时的记录。

古人记山水,用文字。

他们引山水为知己,借歌颂山水来抒发自己的情思。

比如贬谪永州的柳宗元,为排解迁谪之苦,跋山涉水,于荒芜之中寻幽探胜,聊以慰藉,写下了著名的山水游记《永州八记》。

其中,我们学过《始得西山宴游记》、《小石潭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八记”中的第三篇《钴钅母潭西小丘记》。

板书:钴钅母潭西小丘记(二)展示学生的预习问题对于文本的学习,大家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问题?我把大家的问题做了一定的梳理,共整合出这样四个讨论的问题?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先来把课文齐读一篇。

1.“余怜而售之”的“怜”该如何理解?明确:“怜”有小丘遭主人遗弃而众人不售的怜惜之意,也有小丘虽小但山石奇特的怜爱之意。

关于小丘山石的奇特?作者具体是如何具体描写的?我们一起来品读品读。

“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明确:作者从整体描摹到特写刻画,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化静为动,一方面表现出山石争奇斗艳、千姿百态的奇特,另一方面展现出它们勃勃的生机和顽强的生命力,流露出作者遇见时的欣喜与惊奇。

板书:奇绝。

2.“是其果有遭乎”和“所以贺兹丘之遭也”的“遭”意思是否相同?明确:关于“遭”的意思,在古代汉语词典中有“逢、遇到;际遇;遭受”几个意项。

文本中的小丘有着怎样的“遭”呢?大家能否梳理一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 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 显……。”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鄠、 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 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夫 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得售…… 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 “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 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 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 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四、柳宗元谪居永州时的处境、心 态与山水游记
• (一)极端险恶的自然环境及贫乏的生活条件使柳宗元 的身心苦受折磨。 • (二)遭遇得不到世人的同情却备受舆论的指责是加在 柳宗元身上的一道精神枷锁。(《囚山赋》) • (三)久居永州,思乡而不得归,求援而难成功,顾嗣 而无子的困窘处境更加深了柳宗元的拘囚感,漂泊无 依感,被朝廷抛弃感。 • (一)“闷即出游”,在山水中寻觅人生痛苦体验的避难 所。 • (二)移情山水,使山水成为创作个体主观精神的折射者。 • (三)借物写心,借山水表达他对现实的不满和批判。
第九节
钴鉧潭西小丘
柳宗元
柳宗元字子厚。祖籍
河东(今山西永济),世 称柳河东。 因官终柳州刺史, 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出身官宦家庭,高祖以上有四代 做过宰相。其母卢氏是非常杰出的知识 女性,其祖上也是世代为官,不但慈祥、 勤勉、懂礼义,而且还有很高的学问和 很好的教育方法,所以对他既在性格上 施与影响使从小就正直善良,又在学业 上予以指导,使他四岁就熟读了很多辞 赋。所以少有才名,早有大志。 21岁考中进士。 31岁入朝为官,踌躇满志,积极参与王 叔文集团政治革新,打击豪族地主以及 藩镇势力。
• 第一段,交待了发现潭西小丘及小丘 之上不同凡响的景色。 • “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 • “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 于山。”
• 第二段写作者购得小丘并加以修整,使小丘景色更 加美丽可人。 第一层:购得小丘的经过。
第二层:修整小丘,使之大放光彩。 “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 “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第三层:在小丘之上观察,从中体会到了无穷的乐趣。 “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 熙然回巧献技” “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 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 (今属广西)刺史,政绩卓山水散文中营造完美的意境, 要远远落后于诗歌。 • 以山水景物为主要描写对象的游记散文,在东晋、 刘宋时才出现。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 等为代表。 • 唐代,王维的《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元结的《右 溪记》 • 致力于山水游记创作,在作品的数量和质量上远超 前人,尤其是在山水游记中创造了完美意境从而奠 定了游记散文坚实基础的,首推柳宗元。
33 岁遭遇革新失败,和刘禹锡等贬为“八司马”, (江州司马,闲职),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 “永州于楚为最南,状与越相类。……涉野有蝮 虺、大蜂,仰空视地,寸步劳倦。近水即畏射工、 沙虱,含怒窃发,中人形影,动成疮痏。” 《永州龙兴寺西轩记》 残酷的政治迫害,艰苦的生活环境,使柳宗元悲 愤、忧郁和痛苦,严重地影响了他的健康。 著书撰文:《封建论》、《非<国语>论》,《天 对》、《贞符》、《六逆论》等
二、永州八记简介
• 永州八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 《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 石城山记》。
• 独立成篇,又脉络相通,以作者寻幽探胜的游 踪为代表,按西南走向的次第,一一描写了西山及 其附近的八处胜景。
三、《钴鉧潭西小丘记》
• • • •
(三)语言特色 精美、清丽、生动 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 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 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 (四)修辞艺术 • 比喻 •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 如鸣佩环,心乐之。 •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 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 拟人 • 排比 • 夸张
第三段:作者对小丘遭遇的感慨。
• 柳宗元在这篇游记散文中巧妙地把“景” 和“情”融合在一起,使得读者随着他 描景的笔触一步步地将兹丘的遭遇与作 者被贬永州的愤慨,自然地联系在一起。 • 如此之美的地方,“价四百”,却“连岁不 能售”,与作者满腹经纶却被贬在荒僻 之地而报国无门相类。 • 这篇游记语言生动,精炼优美。尤其在 写景寓情、托物言志上,善于把静态的 环境融入到作者自己乃至读者的心灵之 中。
五、柳宗元山水游记艺术特色
• (一)情、景、采合一 • 在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中,不仅是客观地为了 欣赏山水而描写山水,而且更重要的是把自 己的生活遭遇和悲愤的思想感情寄托到山 水里面去,使山水人格化,感情化。
• (二)山水个性 • 柳宗元对山水有深切的爱好,同时又有细致 的观察,能抓住每个风景点的特征,把他们生 动地描绘出来。 • 描写自然景物特点是细腻而优美。 • 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