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肿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合集下载

卵巢肿瘤的影像学PPT课件

卵巢肿瘤的影像学PPT课件

• MR信号与水相似,增强扫描壁及分隔强化。 单囊需与生理性囊肿鉴别,多囊需与恶性 肿瘤鉴别。
精选ppt课件最新
24
浆液性囊腺瘤
精选ppt课件最新
25
卵巢囊腺瘤(粘液性)
• 另一个占20%的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 • 年龄多发生于40岁以上,95%为单侧。 • 肿瘤大体结构为多房性,分隔不规则增厚
• 影像表现为双侧或单侧卵巢囊实性或实性 肿块,密度不均, 大小不等,常有大量腹水和 其他部位转移。
• 镜下可见印戒细胞,又称库肯勃氏瘤 (Krukenberg tumor)。
精选ppt课件最新
12
卵巢肿瘤影像分类
• 一、囊性或囊实性肿瘤 • 1、囊肿: • 生理性囊肿:滤泡囊肿、黄体囊肿、黄素囊肿;短期复查有变化。
含量多少决定;囊肿以单房为主,可以分 房。
精选ppt课件最新
22
中肾管囊肿
精选ppt课件最新
23
卵巢囊腺瘤(浆液性)
• 常见上皮性肿瘤,占良性肿瘤的20%左右。
• 好发年龄为20~50岁,囊腺癌年龄偏大。
• 20%为双侧,囊腺癌常为双侧。
• 大体结构多为薄壁单囊,乳头状突起小、 少;反之为恶性。
精选ppt课件最新
20
CT表现
病灶常位于输卵管系膜内、子宫旁、阴 道旁或阴道内,腹膜后或肌壁内相对少见。 病灶表现为囊性薄壁肿块,单囊,圆形或 卵圆形,囊液可以为各种各样的密度,囊 壁可以钙化。
精选ppt课件最新
21
• MRI表现:病灶位置、形状同CT,但比CT 显示更清楚,囊壁呈等T1等T2信号,囊液 的信号在常规T2WI及压脂T2WI上均为高信 号,未见其它信号,T1WI信号多变,可以 为低信号、等信号或高信号,由囊内蛋白

卵巢囊腺瘤和囊腺癌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卵巢囊腺瘤和囊腺癌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ⅢA1(T3a1-N1-M0) 仅有腹膜后淋巴结阳性(细胞学或组织学证实)
ⅢA1(i) 期
转移灶最大直径≤10mm
ⅢA1(ii) 期
转移灶最大直径>10mm
ⅢA2(T3a2-N0/N1-M0) 显微镜下盆腔外腹膜受累 ,伴或不伴腹膜后阳性淋巴结
ⅢA1
ⅢA2
Ⅲ期
肿瘤累及单侧或双侧卵巢、输卵管或原发性腹膜癌 ,伴有细胞学或组织学 证实的盆腔外腹膜转移或证实存在腹膜后淋巴结转移
囊液信号高于浆液性腺瘤,每个囊的信号都不同(可能由于囊内出血及蛋白 成分不同所致)。 >增强囊内不强化,囊壁、分隔及壁结节可见强化。
女 ,21岁 ,发现盆腔肿物半年余

(左卵巢囊肿)粘液性囊腺
女 ,60岁 ,发现盆腔肿物20余天
(右卵巢)多房囊性粘液性囊腺瘤,伴局灶上皮增生
交界性浆液性/粘液性囊腺瘤:
>T2WI:低信号的纤维索被高信号的水肿基质和细胞包绕。 > 良性肿瘤通常不出现乳头状突起,即使出现也很小。 > 交界性肿瘤中出现丰富的乳头状突起。 > 经常出现在恶性肿瘤中。 >但鉴别肿瘤良恶性关键是肿瘤内实性成分的多少。
16岁 ,发现盆腔肿物1月余
(右卵巢)交界性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
女 ,47岁 ,月经紊乱2年余
ⅡB(T2b-N0-M0) 肿瘤蔓延至其他盆腔内组织
ⅡA
女 ,67岁 ,绝经22年 ,阴道出血1年 ,发现盆腔肿物11天;CA125:181.10U/ml
(全子宫+双附件)左卵巢-输卵 管高级别浆液性癌伴坏死,肿物 大小8.5×6.5×4.0cm,侵犯左侧 子宫肌壁 IIa期
Ⅲ期
肿瘤累及单侧或双侧卵巢、 输卵管或原发性腹膜癌 ,伴有细胞学或组织 学证实的盆腔外腹膜转移或证实存在腹膜后淋巴结转移

卵巢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

卵巢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

卵巢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引言卵巢肿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肿瘤之一,影响了众多女性朋友的健康。

卵巢肿瘤的病因尚不清楚,但其影像学表现和鉴别对于卵巢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卵巢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与其他良性或恶性卵巢肿瘤的鉴别。

影像学表现肿瘤大小和形态特征在超声检查过程中,卵巢肿瘤的大小和形态特征是最容易被观察到的。

常见的卵巢肿瘤包括囊性肿瘤、实性肿瘤和混合性肿瘤。

囊性肿瘤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一,有的甚至可以达到10厘米以上。

实性肿瘤则更加不规则,呈现出分叶状甚至是公主团状的形态。

混合性肿瘤的形态则介于囊性肿瘤和实性肿瘤之间。

总的来说,卵巢肿瘤的大小、形态是其影像学层面的最显著特征。

内部结构特征卵巢肿瘤的内部结构特征主要包括囊实性程度、囊壁和实性部分的回声、囊实性部位和有无隔膜。

囊性肿瘤主要以其囊壁和内部分隔的数量来进行鉴别,通常囊壁在0.5cm以下,内部分隔<3,囊性部分占肿瘤体积的比例多。

实性肿瘤则表现为在囊性肿瘤内出现实性部分,在超声检查时呈现为向前突出的实性回声。

实性部分的回声强度与周围卵巢组织一致或略低于周围组织,也可以是不规则的回声。

但是隔膜的存在和强烈性是恶性肿瘤的有力证据。

血流灌注情况颜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一种评估卵巢肿瘤血流灌注情况的常见方法。

良性肿瘤往往血流灌注均匀或缺乏血流信号,而恶性肿瘤往往血流灌注不均,甚至有高度血流灌注区。

因此,颜色多普勒超声可以作为卵巢肿瘤恶性肿瘤的诊断手段之一。

MRI检查MRI检查在卵巢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MRI检查可以展示卵巢肿瘤的大小和形状,以及其与周围卵巢组织的关系。

另外,MRI检查还可以提供详细的组织学信息、腹腔的转移情况和恶性程度的评估等内容,更有针对性的做出诊断和治疗措施。

鉴别诊断卵巢肿瘤的鉴别诊断主要包括良性囊性卵巢肿瘤、恶性卵巢肿瘤和功能性卵巢囊肿。

良性囊性卵巢肿瘤良性囊性卵巢肿瘤一般是单侧性、卵圆形或椭圆形,囊壁光滑,多个的内部分隔,囊壁和内部分隔<2mm(以内部分隔由囊状形态包绕的部分为准),内部分隔总长度<3cm,有液性的内部成分,内部无实质成分,血流灌注不显著。

卵巢肿瘤影像诊断ppt课件精选全文

卵巢肿瘤影像诊断ppt课件精选全文
犯大网膜。
• 2. 左髂总淋巴结6个、左盆腔淋巴结5个、
右髂总淋巴结2个、右腹股沟淋巴结5个、 右盆腔淋巴结4个为慢性炎。
病例3(李莲星)
• 临床:女,66岁 • 反复腹胀痛、腹泻4月。 • B超提示腹腔积液,盆腔混合性占位。
盆腔肿物多发囊性结节融合;左上腹脾脏后下缘及腹膜多发囊样密 度灶,呈环形强化(假性粘液瘤);腹膜广泛增厚;大量腹水。
细胞区及伴有黄素化的泡沫样胞浆细胞或 印戒样细胞组成。结合残留一侧附件亦见 肿瘤成分。
• 符合来自卵巢的硬化性间质瘤。
卵巢硬化性间质瘤病理
• 是起源于卵巢间质的一种少见而又独特的
良性肿瘤,1999年WHO将其归属于卵巢性 腺间质肿瘤中。
• 病理:SST有完整包膜,表面光滑,略呈结
节状及分叶状,多为实性,可有局灶性水 肿及囊腔形成,个别病例有钙化、富有细 胞区、致密胶原纤维组织及疏松水肿区等 多种组织并存
良性肿瘤
• 总有部分位于盆腔内并位
于子宫侧方与子宫相连, 与子宫圆韧带关系密切而 可进行诊断
• 肿瘤长大后常向中上腹发

恶性肿瘤
• 易突破卵巢表面发生腹腔
内种植转移,
• 伴发腹腔积液也较多见
扫描范围应该包括肿物的上限及下限, 上界可达到横膈,下界可涉及到骨盆。
卵巢肿瘤良性与恶性鉴别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卵巢囊性成熟畸胎瘤病理
• 病理上包膜光整,边界清楚,由分化好的
外、中、内胚层来源的组织构成:
• 外胚层组织:皮肤、皮脂腺、汗腺、毛发;
若囊性畸胎瘤内仅含外胚叶成份称为皮样 囊肿。
• 中胚层组织如脂肪,软骨; • 内胚层组织(甲状腺等);
卵巢囊性畸胎瘤CT表现

卵巢甲状腺肿的ct、mr表现及诊断和鉴别诊断

卵巢甲状腺肿的ct、mr表现及诊断和鉴别诊断

DOI:10.3969/j.issn.1672-9463.2020.02.0DOI:10.3969/j.issn.1672-9463.2020.02.020卵巢甲状腺肿的CT、MR表现及诊断和鉴别诊断鲍志国 杜森 张二宁 周青 车睿贞卵巢甲状腺肿(strums…ovarii,SO)临床少见,是起源于卵巢性细胞高度特异性的单胚层畸胎瘤,病理上全部或大部分由甲状腺组织构成的特殊型成熟性畸胎瘤,也是卵巢少见的良性肿瘤,常以腹痛、腹胀或盆腔包块就诊,仅有少部分患者伴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状[1,2],若伴有胸腔及腹腔积液者,影像易误诊为卵巢恶性肿瘤。

本研究系统地回顾性分析17例SO患者影像及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其规律及其CT与MR特征,旨在提高对SO的认识及诊断水平。

1 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住院手术后病理证实且临床影像资料完整的SO患者17例,年龄19~67岁,平均44.6岁;临床症状多以下腹部包块、腹痛、腹胀就诊,阴道不规则出血2例,下腹胀痛1例,腹部包块7例,无明显诱因腹痛就诊5例,体检发现2例,合并盆腔积液3例,其CA125、CA199均有不同程度升高。

术前甲状腺功能检查,1例血清T3、T4升高,sTSH下降,其余均无异常发现。

17例患者术前均行3.0T…MRI或宝石能谱CT平扫、增强扫描,术前影像检查1例误诊为卵巢癌,3例误诊为巧克力囊肿伴出血,2例误诊为卵巢畸胎瘤,4例误诊为卵巢囊肿,其中2例合并畸胎瘤,1例合并卵巢囊肿。

1.2检查方法 采用宝石能谱CT(GE…Discovery…HD……750…CT扫描仪)扫描。

平扫体位:仰卧位,头先进;扫描范围:自耻骨联合下缘至脐上水平;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管电流140mAs,螺距1.0,层厚5.0mm,重建层厚1.25mm。

增强扫描采用VISTRON 高压注射器VCT610经前臂静脉团注对比剂碘海醇(300mgI/ml)80~100ml。

卵巢囊腺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卵巢囊腺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中外医疗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MEDICAL TREATMENT卵巢囊腺瘤(Ovarian Cystadenomas)分浆液性囊腺瘤(Serous Cystadenoma)和黏液性囊腺瘤(Mucinous Cystadenoma)是卵巢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约占卵巢肿瘤的25%。

该文收集了该院经手术病理证实并有CT 资料的3例卵巢囊腺瘤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卵巢囊腺瘤的CT 表现特征及其诊断与鉴别诊断。

1材料与方法收集了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并有CT 资料的3例卵巢囊腺瘤,年龄20~65岁。

临床症状、体征:腹胀、腹部明显膨隆,表现为下腹部巨大肿块者2例,盆腔巨大肿块1例。

CT 检查使用螺旋CT 机。

层厚5~10mm,层距5~10mm,距阵5122窗宽180~250Hu,窗位80~100Hu,扫描前2h 饮1%稀释的泛影葡胺600~800mL,在扫描时需保持膀胱充盈,所有病例常规平扫后,注射对比剂后再次扫描,用量为80~100mL(非离子造影剂)碘普罗胺,病灶巨大者加大扫描范围。

2结果2例为黏液性囊腺瘤(图1~3),均以囊性为主,囊样密度影中伴有结节状密度影及索条状间隔影,分隔影密度较高,增强后间隔及实性部分轻度强化,囊性部分不强化。

1例为浆液性囊腺瘤(图4~6),囊壁清楚,其内未见明显间隔,周围肠管受压移位,增强扫描见囊壁均匀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

3讨论3.1临床和病理卵巢囊腺瘤好发于育龄妇女,年龄在20~40岁之间。

临床上常伴有下腹部明显不适,有时可以摸到明显包块,较大肿瘤者可以压迫膀胱引起明显尿频。

浆液性囊腺瘤单房者居多,大约有15%为双侧性[1]。

分为单纯性、乳头状两种,前者囊壁较光滑而且较薄,后者常伴有乳头状的突起,其囊壁往往比较厚,其肿瘤间质或乳头状组织中可以伴有钙盐的沉着,形成沙粒状体,这是此类肿瘤的一个较显著的特征[2]大约有30%~50%为黏液性囊腺瘤。

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及病理对照ppt课件

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及病理对照ppt课件
卵巢卵泡膜细胞瘤 的影像学诊断及病 理对照PPT课件
目录
• 卵巢卵泡膜细胞瘤概述 • 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 • 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病理学诊断 • 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影像学与病理学对照 • 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治疗与预后
01
CATALOGUE
卵巢卵泡膜细胞瘤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卵巢卵泡膜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 卵巢肿瘤,来源于卵泡膜细胞。
病理学诊断的优缺点
优点
可确定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和良恶性, 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且 病理组织学检查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 准确性。
缺点
需要手术切除肿瘤后才能进行病理组 织学检查,对于一些微小或深部肿瘤 的取材可能存在困难,且病理组织学 检查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经验依赖性 。
05
CATALOGUE
03
CATALOGUE
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病理学诊断
病理特点与分类
卵巢卵泡膜细胞瘤是一种相对罕见的卵巢肿瘤,通常为良性,但也有恶性变的可能 。
病理特点包括肿瘤细胞形态一致,呈圆形或卵圆形,胞质丰富,核分裂像少,排列 成片巢状或旋涡状排列。
分类上,卵巢卵泡膜细胞瘤可分为单纯型和硬化型,其中硬化型较为常见,恶性变 的可能性相对较高。
卵巢卵泡膜细胞瘤患者通常表现为腹部胀痛、腹部肿块、月经不规律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食欲不振、消瘦 等全身症状。
诊断
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诊断。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和MRI等,可以观察肿 瘤的大小、形态、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病理学诊断则通过手术切除肿瘤后进行组织学检查,以确定 肿瘤的性质和瘤分期
早期发现和治疗对预后有积极影响,早期患 者的预后通常较好。

卵巢畸胎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卵巢畸胎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头发通常构成碎片物质的主要部分, 在改变病人的位置时可能会显示出 移动性。通常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合白色的奶酪样物 质,随着头发数量的增加,T2加权 图像的强度逐渐降低。
棕榈树状突起 21%
当与干酪样物质形成突出物(通常位于 卵巢残余组织的接触面),长在囊腔内 类似棕榈树的内部图案,是典型的畸胎 瘤的表现。
角蛋白 75%
• 角质是一种来源于表皮细胞骨架结构的 硬化蛋白。MR表现为T1低信号,T2高 信号。
• 弥散加权成像(DWI)可以明显分离液体 和角蛋白,DWI上高信号,ADC上呈低 信号。
卵巢畸胎瘤的CT、MR表现 未成熟性畸胎瘤
• 体积较大、边缘分叶但境界清楚的囊实性肿块;其中实性部分较多 且均表现为多发小囊样结构,脂肪成分少,钙化粗糙且不清晰,而 囊性成分多均匀,几乎均为水样液体信号/密度;增强扫描后 病灶内软组织成分显著强化。
卵巢畸胎瘤小结
•卵巢生殖细胞肿瘤的一种。以成熟性畸胎瘤居多。单侧多见。多发生于育龄妇女,未成熟 畸胎瘤发病年龄较小,恶变发生年龄较大 • 典型者可见脂肪、钙化及软组织成分。脂肪信号是最具特征性的表现 • 未成熟畸胎瘤体积较大,实性成分较多,强化较明显 • 畸胎瘤恶变,与内壁呈钝角的不规则肿块,并常侵犯到邻近盆腔器官 • “真空现象”为卵巢甲状腺肿特征表现 • 畸胎瘤并发蒂扭转表现为输卵管增粗、肿物壁增厚、子宫向扭转侧偏斜、强化减弱等 •脂肪含量少或不含脂肪的畸胎瘤难与其他盆腔囊性病变鉴别。对少脂肪的畸胎瘤要仔细观 察,避免漏诊少量脂肪信号或发生脂肪定位错误
•由生殖细胞产生的畸胎瘤发生在男性睾丸和女性卵巢中;从胚胎 细胞衍生的畸胎瘤通常发生在中线部位
卵巢畸胎瘤的病理分型
•成熟性畸胎瘤,又名囊性畸胎瘤或皮样囊肿,起源于 2 个或 3 个胚层(外 胚层、中胚层和内胚层)的成熟组织的一种肿瘤。肿瘤通常呈囊性,罕见实 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B
颗粒细胞瘤,女,6岁。A.CT平扫示子宫右上方多房囊样改变,内见细 条状分隔。B.CT增强可见分隔有明显强化。
纤维卵泡瘤
纤维瘤和卵泡膜瘤为良性肿瘤 卵泡膜瘤由富含脂质的间质细胞构成,有雌激素活性 纤维瘤没有卵泡膜细胞,没有雌激素活性
发生于绝经期或绝经后妇女
纤维瘤是最常见的性索 - 间质肿瘤,由成纤维细胞和胶质 组成 实质性肿瘤,表现类似于恶性卵巢肿瘤,会产生腹水和 Meig’s综合征

分叶状实质性肿块内纤维血管分隔,瘤内有出血或坏 死及斑点状钙化
无性细胞瘤,女,18岁。增强CT示一巨大分叶状实质性肿块,纤维血管 间隔有显著强化,病灶内伴囊变。
A
B
无性细胞瘤,女,17岁。A.轴位T2W示一巨大分叶状肿块,内见中等/低 信号分隔。不规则高信号区域为肿瘤坏死。B.轴位增强 T1W示肿块不均 匀强化,分隔及坏死部分无强化。
少见的良性肿瘤 80%发生于20~30岁女性 影像学表现

T2W:较大,信号不均匀,有高信号的囊性成分,实质
成分呈中等信号至高信号

动态增强:呈现周围向中心强化过程(血管位于周围, 中央为胶原成分)
鉴别于纤维瘤——强化程度不及硬化性间质瘤
硬化性间质瘤,女,28岁。增强CT可见子宫左前方边缘清晰肿块,周围明显 强化。
C
D
成熟畸胎瘤。女,36岁。增强CT示盆腔内一巨大的的、主要为脂肪成分 的肿块。
A
B
成熟畸胎瘤,女,3岁。A. CT平扫示盆腔内子宫上方占位性病变,以脂 肪成分占优势,其左侧壁见一壁结节,壁结节内有斑点样钙化。B. CT增 强见囊壁和壁结节内软组织成分轻度强化。
非成熟畸胎瘤
占畸胎瘤<1% 发病年龄<20岁 良、恶性畸胎瘤区别
A
B
纤维卵泡膜瘤,女, 46 岁。 A. 轴位 T1W 示右侧附件区圆形低信号肿块。 B.T2W 肿块为等低信号,内见高信号 水肿。C.增强脂肪抑制肿块周围强化, C 中央水肿区未见强化。
浆膜下子宫平滑肌瘤,女,28岁。矢状位T2W示子宫后方巨大以低信号为主 肿块,表面见低信号流空血管。
硬化性间质瘤
二、 生殖细胞肿瘤
第二类常见卵巢肿瘤,占15~20% 成熟畸胎瘤为良性,其余为恶性,占恶性卵巢肿瘤的5% 影像学表现

较大非特异性混合性肿块,但以实质成分为主
AFP、HCG升高帮助诊断
成熟畸胎瘤
非典型成熟畸胎瘤,女,16岁。增强CT示一大的有分隔的囊性肿块,部 分分隔处可见钙化灶。病灶内未见脂肪成分。
影像学表现

实质性肿块内有不同程度出血、纤维变、分叶囊性变, 使肿瘤信号不均或完全为囊性肿瘤
颗粒细胞瘤,女,55岁。增强CT示盆腔内一巨大混合性肿块,呈分叶状 外观,病灶右半部可见呈“葡萄串”样的多囊病灶,左半部的实质成分 呈不规则强化。
A
B
颗粒细胞瘤,女,71岁。A.矢状位T2W示分叶状多房囊性肿块,类似于 囊样腺癌,未见乳头状突起。B. 脂肪抑制矢状位增强T1W示多发间隔强 化,大量囊性部分无强化。
30~50%病例见双侧卵巢受累
影像学表现

非特异,较大囊实性肿块,并可见子宫内膜增厚
A
B
卵巢宫内膜样癌和子宫内膜癌,女,38岁。A. 卵巢内膜样癌,增强CT示 右下腹见一囊实性肿块,实质部分强化,壁厚不规则。B. 子宫内膜癌, 增强CT示子宫内膜增厚,伴结节样强化的肿块。
透明细胞癌
占5% 75%分期为I期,预后较好,全部由子宫内膜异位发展而来 影像学表现
按肿瘤细胞起源分类
上皮性肿瘤 浆液性囊腺瘤/癌 粘液性囊腺瘤/癌 宫内膜样肿瘤 透明细胞肿瘤 Brenner 肿瘤(卵巢纤维上皮瘤) 生殖细胞肿瘤 成熟畸胎瘤 非成熟畸胎瘤 无性细胞瘤 内胚窦瘤 绒毛膜癌 性索-间质肿瘤 纤维卵泡膜瘤 颗粒细胞瘤 硬化性间质瘤 S表现

CT:密度均匀的实质性肿块,延迟增强,可见钙化 MR:T1W低信号,T2W很低信号,散在高信号代表水肿
或囊性变
卵巢肿瘤内含有纤维成分的有:纤维瘤、纤维卵泡瘤、囊 性纤维腺瘤和Brenner肿瘤,纤维成分在T2W呈低信号 鉴别诊断:有蒂的浆膜下子宫平滑肌瘤和阔韧带的平滑肌 瘤
非成熟畸胎瘤,女, 8岁。 CT平扫示下腹部盆腔内巨大囊实性占位,囊 壁上多个大小不等壁结节,较大壁结节内含斑块样钙化及小片脂肪成分。 余壁结节表现为稍高密度的软组织成分。
无性细胞瘤
年轻女性多见 瘤组织形态类同于睾丸精原细胞瘤,无内分泌功能。但 5%肿瘤内含合胞体滋养层细胞,能产生HCG
影像学表现

单房及大囊内含有实质性突起,囊边缘光滑,囊内信 号(T1W)从低到很高,实质性突起类圆形,数量少
影像学表现与低度恶性浆液性肿瘤及浆液性囊腺癌相似, 鉴别诊断中需考虑透明细胞癌
A
B
透明细胞癌。女,42岁。A.矢状位T2W示一大囊性肿块,周围可见不规 则低信号的实质成分。B. 矢状位脂肪抑制T1W示肿块的实质部分明显强 化。
转移瘤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可以是实质性肿瘤或囊实性 混合性肿瘤
Krukenberg肿瘤:起源于胃肠道,有分泌粘液的印戒细胞, 双侧性,T1W、T2W实质部分低信号,内部有高信号粘液 成分
A
B
胃癌转移双侧 Krukenberg瘤,女,38岁。 A.轴位T2W示双侧囊性肿块内见低 信号实质部分。左侧较右侧小。B .增强脂肪抑制见肿瘤间隔及实质部分明显 强化。
Collision肿瘤
少见 两种肿瘤共存,但组织学表现截然不同
A
B
Collision 肿瘤,女,46岁。A.增强CT示典型畸胎瘤。B.盆腔增强 CT示多房 囊性肿瘤,为黏液性囊腺瘤。另见一子宫肌瘤。
四、转移性肿瘤
主要发生于胃和结肠肿瘤转移 其次为乳腺、肺和对侧卵巢肿瘤 占卵巢肿瘤的10%
鉴别原发或转移性对临床治疗和预后有意义
卵巢宫内膜样癌,颗粒细胞肿瘤,偶尔见于卵泡膜瘤 和纤维卵泡瘤
实质性肿瘤在T2W含有低信号

纤维瘤,Brenner肿瘤,偶尔见于纤维卵泡瘤
虽然非常少见,卵巢宫内膜样癌是继透明细胞癌后起源于 子宫内膜异位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鉴别诊断
脂肪密度或信号出现是畸胎瘤的特异性诊断,成熟畸胎瘤 呈囊性成分为主内含钙化,不成熟畸胎瘤以实质成分为主 内伴小的脂肪及散在钙化灶
三、 性索-间质肿瘤
占8% 影响各年龄段 由胚胎性腺体腔上皮(性索)的特异性间质细胞衍化而来
包括颗粒细胞、卵泡膜细胞、成纤维细胞、睾丸支持细胞
( Sertoli’s cells)和睾丸间质细胞(Leydig’s cells) 大部分为良性肿瘤:纤维卵泡瘤,硬化性间质瘤
颗粒细胞瘤
最常见性索 - 间质肿瘤,最常见的产生雌激素的肿瘤,分 为成人型、幼年型。 多发生于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 高雌激素水平产生子宫内膜增生、息肉、癌,子宫增大、 内膜增厚、出血。 3~25%病例产生子宫内膜癌。
内胚窦瘤
现称卵黄囊瘤 20岁左右 生长快,预后差
AFP升高
影像学表现

巨大混合性盆腔肿块,可延伸至腹部
内胚窦瘤,女,29岁,伴AFP增高(58000IU/ml)。增强CT示盆腔内一巨 大囊实混合性肿块,伴腹水。
A
B
内胚窦瘤,女,1岁。 A.CT平扫见子宫上方巨大软组织肿块,密度不均 匀,中央见稍低密度坏死组织。B.CT增强见肿块明显强化,坏死组织不 规则嵌入肿块实质部分。AFP增高( 933ng/ml)
癌病
常见
腹膜假粘液瘤
良、恶性上皮性肿瘤的区别
良性上皮性肿瘤
成分 壁厚度 内部结构 腹水 其它 完全为囊性 薄<3mm 缺乏 没有 -
恶性上皮性肿瘤
较大软组织肿块伴坏死 厚 乳头状突起 腹腔内及子宫前方可见 腹膜种植,盆壁侵犯,腺病
卵巢宫内膜样癌
占10~15% 其中15~30%与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增生同时发生 几乎所有都有子宫内膜异位产生;
A
B
浆液性囊腺癌。女,60岁。A. 增强CT示肝脏包膜下种植灶;B. 增强CT 示沿大网膜、腹膜、胃脾韧带弥漫性多房囊性种植,胃脾韧带处钙化灶。 大量腹水。
双侧浆液性囊腺瘤,女,50岁。增强CT示双侧肿块,有少许分隔及壁结 节。
A
B
C
粘液性囊腺瘤破裂,女, 36 岁。 A. 矢状位 T1W 示巨大多房性肿块,信 号不均匀; B. 横断位 T2W 示多房高 信号肿块呈蜂窝状,右侧壁破裂, 粘液样物质溢出; C. 横断位脂肪抑 制增强T1W示肿瘤壁及分隔强化。
交界性粘液性肿瘤,女,20岁。增强CT示一巨大、多房囊性肿块,密度 不均,实质部分强化。
A
B
乳头状浆液性囊腺癌,女,53岁。A.横断位 T2W示子宫旁多房肿块,有 不规则实质性成分,囊内有乳头状突起。B. 横断位脂肪抑制增强T1W示
乳头状突起有明显强化,实质部分强化程度低于乳头状突起。
浆液性肿瘤
一、上皮性肿瘤
占卵巢肿瘤的60%
85%恶性 60~70岁多见 良性 60% 交界性(低度恶性) 5%
恶性
35%
浆液性和粘液性囊腺瘤/癌
良性浆液性囊腺瘤,女, 49 岁。增 强 CT示右下腹一单房囊性肿块,内 部没有赘生物。
良性粘液性囊腺瘤,女, 26 岁。增强 CT示一巨大多房的囊性肿块,边缘光 滑,呈蜂窝状表现,病灶内密度不均 匀。
成熟畸胎瘤。女,22岁。增强CT示一含有脂肪和钙化的囊性肿瘤。
A
B
成熟畸胎瘤。A.病例1,中下腹巨大囊性病灶左前部见脂肪和钙化灶;B. 病例2,囊性病灶右下方见脂肪密度影。
A
B
成熟畸胎瘤,女,21岁。A. 平片示一巨大含有脂肪和牙齿状钙化的肿块。 B.轴位T1W示一边界清楚的圆形高信号肿块,内有低信号钙化和壁结节。 C.矢状位T2W示肿瘤同皮下脂肪呈等信号,钙化呈低信号,而Rokitansky 结节呈高信号。D. 肿块在脂肪抑制序列信号明显降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