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人生的四大智慧 课程-满分

合集下载

处世必修的十堂课_第一篇 用智慧开启成功的殿堂

处世必修的十堂课_第一篇 用智慧开启成功的殿堂

第一章明确人生的奋斗方向生活中,大多数人都在浪费金钱时间以及心力,从事所谓的“消除紧张情绪”的活动。

而不是去从事“达成目标”的事情。

大多数人每周辛勤工作,赚够了钱,在周末把它们全部花掉。

大多数人希望命运之风把他们吹进某个富裕又神秘的港口,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如此多的人无法达成他们的理想。

其原因在于:他们从来没有真正定下生活的目标。

拿破仑·希尔告诉我们有了目标才会成功。

目标是对于所期望成就的事业的真正决心。

目标比幻想好得多,因为它可以实现。

没有目标。

不可能发生任何事情。

也不可能采取任何步骤。

如果一个人没有目标,就只能在人生的旅途上徘徊。

永远到不了任何地方。

所以对你想去的地方先要有个清楚的范围才好。

成功得先有目标作为把成功学发扬光大的一代大师的拿破仑·希尔,分析了16000多名男女。

从这些分析中他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在这些人当中,95%都失败了。

只有5%是成功的。

这里所谓的“失败”,是指他们不曾奋斗。

以致未能发现生活中的幸福,未能满足生活中的基本需要。

拿破仑·希尔分析指出。

那些被列为失败的95%的人,他们之所以失败。

主要是他们的生活中没有确定的目标,而那些5%的成功人士不仅拥有明确的目标,而且为了达成这些目标,他们甚至订下明确的计划。

可以说。

有目标是所有伟大的人物实现成功的基础。

比如说在战争年代。

追随者如果知道他们的领袖是位拥有“明确目标”的人,并有勇气用行动实现这项目标。

那么这些追随者将心甘情愿地追随这位领袖。

是的,当一位有目标的人行经人群时,所有的人都会站到一旁,让出路来让他经过:但如果某人犹犹豫豫,让人感到他自己也不知道要向何方去,那么人们将会挡住他的去路,拒绝给他让路。

甚至,当一位有目标的骑士握住缰绳时。

他的马再怎么的倔强。

我们也可以从马身上感受出骑士的状态。

这时马儿也会顺从地听从这位骑土的指挥。

观察我们身边的生活。

也不难发现。

有些父母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

缺乏明确的目标所造成的损害也非常大。

慧智人生

慧智人生

重塑自我
改变工具的介绍-NLP 标签效应(你认为自己行还是不行,你总
是对的)
暗示原理(人是接受暗示和自我暗示的高
级生命)
心智模式的形成:环境、学习、实践、 潜意识 心灵地图:假设、形象、故事 改变了假设,就改变了地图
NLP 的 假 设
重复旧的行为,只能得到旧的结果 每个人都有使自己成功快乐的资源 过去不等于未来 相信就能看见 动机和情绪总不会错,只是行为没有效果 凡事至少有三个以上解决办法 地图不是实际的疆域 沟通的意义取决于回应 一个人不能改变另一个人,只能改变自己
价值观体系的混乱,是当今生活迷茫的根 源
人与人的区别在 脖子以上部分
人与人的区别在哪?贫富的区别在哪? 一样的付出收获一样吗?努力不如用 心 脖子以上的部分是观念意识(能量) 人的出生不可以选择,但社会的阶层 可以选择 蓝领挣钱,白领赚钱,金领拥有财富 苏氏牛肉面的案例
唤醒心中的巨人
目标就等于成功,其它都是这句 话的注解 先有一个绿色的梦,才会有一个 金色的秋 人一生的成就不会大于梦 机会永远给有准备的人准备
愿 景 的 作 用
愿景:
心中的愿望,脑中的图。是
人存在的唯一理由,是精神的
寄托,信仰的追求。 (灯塔)
改变的力量和工具
神经语言程序学(NLP)介绍 演示:克服恐高症 NLP的核心是复制 人不可能处处经历,跟着成功人的脚 印走,可以尽快成功,缩短了人生奋 斗的历程 改变的层次:说教制度—肢体情绪— 灵魂
中脑情绪 小脑 爬行 生理 物质
平衡论
心理 人际
马斯洛需求论
进化论
心力学介绍
心想事成
人跟感觉走

和谐人生的四大智慧

和谐人生的四大智慧

和谐人生的四大智慧李清泉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我给大家讲讲和谐人生的四大智慧。

我研究这么多年,说真话,也没出多少成果,我总结了总结,我们的生命中有四大智慧,这是保障我们走向和谐人生的基点,我称之为无用之用、无欲之欲、无心之心、无为之为,这叫禅,禅是中国的文化。

这四句怎么理解,我给大家解读一下。

一、无用之用第一叫无用之用。

当年教育孩子爱生活,爱观察,爱春天,爱夏天,你都说,他不是都听。

我们老辈分很多伟大的道理都源于对生活的简单的观察。

像老子说了一句话:“三十辐共一毂(gǔ),当其无,有车之用也。

”古代的车轮是用木头做的,中间有一个轴,上边一个辐条,中间的木头挑空了,辐条伸进去,车子才转起来。

什么叫“埏埴以为器”?抟胶泥,陶土,做成这么一个东西,中间空了,我们才能当杯子喝水,“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咱们可以看,这是空了,我们现在才能坐着听课,老子讲:“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我们有,看到实在,实物,那是事物,那是财富,但真正有用的是这个时代的物体所围成的虚无的空间,我们买房子,谁买的也不是钢筋混泥土,而是买空间,但是我们的生命中,我们很多就去关注了有,而忽视的是无,为什么?因为我们超越不了物质。

比如说,我现在哪天带学员去参观,到了首都博物馆,明朝有一个皇帝,有一个洗手金盆,写着1200多克,我们所有人都说:“哎呀,1200多克算什么,一克按400算,这一个盆50万。

”也值50万,我们都想着50万,但对当年皇帝而言,它就是一个盆,和陶的,和瓷的,没区别。

他就知道洗手用,而对他来说,天下就是他的,钱更无所谓,因为我们超越不了物质,我们只关心存在,而不关心空间,这是我们生命中一个弱智的地方。

所以庄子怕我们理解不了这么深刻的话,怕老子说得太少,庄子又解述了,庄子在其中讲了一个几棵树,我总结了一下,三棵树有三大特点,什么特点?第一叫“不中绳墨,不中规矩”,这个树太歪,打不了墨线,不成材。

第二,材质不好,做船沉底,做棺材腐烂,做家具裂缝,做柱子招虫,这树也够倒霉的。

「散文」成就人生的“四大智慧”

「散文」成就人生的“四大智慧”

「散文」成就人生的“四大智慧”[散文] 成就人生的“四大智慧”作者:天龙中国当代著名学者周国平说:“智慧者必谦和,大善者必宽容,大骄傲者往往谦逊平和。

有巨大成就感的人,必定也有包容万物、宽待众生的胸怀。

小智者咄咄逼人,小善者斤斤计较,小骄傲才露出不可一世的傲慢脸相。

”这段话精辟至极,寓意深刻,蕴含了人生的智慧。

人生智慧,有大有小,不一而足,最莫过于集中国古代智慧韬略和哲理精华的“四大智慧”:大道至简、大智若愚、有容乃大、上善如水。

1、大道至简“大道至简”一词出自于老子的《道德经》:“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

”所谓大道至简,即大道理其实是极其简单的,把复杂冗繁的表象层层剥离透析后就是事物的最本质。

大道至简,意味着“少而精”。

要做到这点,需要超人的智慧,需要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跳出原来的老框框,去粗取精,抓住事物的要害和根本,剔除那些可有可无的非本质的东西,融合成少而精的东西。

英国经院哲学家奥卡姆.威廉提出了这样一个原理:“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这个原理告诫人们:切勿浪费较多的时间去做用较少时间同样可以做好的事情,所谓“为学日增,为道日减”就是这个道理。

仔细想一想,我们做事情的时候总是顾虑太多,把简单的问题想得太复杂化,结果往往把事情越办越复杂、越办越糟糕,令自己深陷烦恼苦闷之中,百思而不得其解。

其实,世上的事情难就难在简单化处理。

简单不是敷衍了事,也不是单纯幼稚,而是成熟睿智的表现。

假如我们觉得某件事情很复杂、做得很艰难,那只能说明我们没有找对最简单最快捷的方法。

做事情过于复杂繁琐,那只是因为智慧还没有到位。

再大的事情用辨证的“一分为二”思维来审视就很简单了,再难的事情从简单入手循序渐进就能做成。

大道理其实是极其简单的,世上的事情难就难在简单,简单不是敷衍了事,不是推诿责任,也不是头脑单纯幼稚,而是成熟睿智的表现。

“大道至简”在科技公司里有很多的案例,比如苹果公司的前CEO千乔布斯,他在生活中就是一个讲究极致简约的人,家里只有一张爱因斯坦照片、一盏tiffany桌灯、一把椅子和一张床。

生活的智慧(1)

生活的智慧(1)
生活的智慧(1)
2.1 哲學的意義
n 大肚能容,了卻人間多少事。 n 天稱其高者,以其無不覆;地稱其廣者,以其無不載;
曰月稱其明者,以其無不照;江海稱其大者,以其無 不容。 n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 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n 在成功的同時,你已埋下失敗的種子。 n 真正成功的人生,不在於擁有一手好牌,而在於把一 手壞牌打得可圈可點。 n 看得破,才能生大智慧;放得下,才能成大善果。
3、規範的:人生的活動,到底應該要有何種基本 信念或價值觀,以便在多元、變動的社會找到生
存之道,並且是符合哲學理性及道德規範的要求。
生活的智慧(1)
1.3 內容概要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
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中國哲學關切的宇宙與人生問題:
n 終極信仰
n 人際關係 n 道德修養
人生觀與價值觀
生活的智慧(1)
2.2 哲學與人生
1、從知識的層面 (1)天地萬物怎樣來的。(宇宙論) (2)知識思想的範圍、作用及方法。(名學、知識論) (3)人生在世應該如何行為。(人生哲學) (4)怎樣才可使人有知識、能思想,行善去惡呢?
(教育哲學) (5)社會國家應該如何組織,如何管理。(政治哲學) (6)人生究竟有何歸宿。(宗教哲學)
創作哲學
第一哲學或形上學 數學 物理學或自然哲學
經濟學 政治學 倫理學
生產技術
修辭學
詩學
生活的智慧(1)
1.2 方法
1、分析的:對中國哲學所關心的人生問題進行分 析,分析哲人在當時之時空背景下提出的主張意 義。
2、批判的:分析方法的特色是在於求得觀念的清 楚及推論的嚴謹,而批判方法則在於審慎地檢視 出各學派的基本預設及其理論成立的依據,以批 判為方法則是企求建立一套具有普遍性的人生原 理。

第四课 幸福和睦的家庭 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第四课 幸福和睦的家庭 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教学反思】
2024年秋季学期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幸福和睦的家庭教学设计
课题
4.2让家更美好
主备人
审核
七年级备课组
课时
1
教学方法
“读、议、展、点、练”教学法
教具
多媒体、课本与《导学案》
一、【核心素养目标】
1.道德修养:学会孝亲敬老,弘扬家庭文明新风尚。
2.健全人格:学会换位思考,主动化解矛盾,增进情感,孝亲敬老。
2.如何努力学习、善于学习、学会学习?
采用提问学生或齐读等方式复习上节课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时间:3分钟左右)
第二环节:
自主与合作学习
1.什么是家庭?/含义P27
2.家庭关系的确立情形有哪些?P27
3.家庭对个人和社会的作用/意义/影响P27-29
用幻灯片展示本课时要解决的问题,结合导学案让学生自主或合作完成,要求学生把问题标注在书本上,并勾画出答案。让学生熟系内容,加强感知认识。(时间:10分钟左右)
3.责任意识:树立树立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的意识,学会对家庭负责。
4.政治认同:认识到家庭对社会的作用,提高政治认同。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家庭对个人和社会的作用。
教学难点:家庭关系的确立情形。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内容
教学方法或设计意图
第一环节:
复习巩固
1.☆学习的重要性?(我们为什么要学习?)
第五环节: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结构,重难点。
第二环节:
自主与合作学习
1.辨析: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都是相同的。
2.▲如何建设美好的家庭?/做法/举措、建议P30-32
3.如果你和家人发生爱的“碰撞”,你会怎么做?/P31

二十四节人生思维课

二十四节人生思维课

二十四节人生思维课在过去的日子里,我们常常觉得自我感觉良好,觉得人生是在很精彩。

生活中,我们总是感觉不快乐。

就像是一颗随时可能被炸碎的玻璃碴打到头部或喉咙,然而,这就是生活吗?你的眼睛里满是委屈与抱怨,你想要证明什么呢?想得到什么?它不会让自己看起来更美好!为什么自己还没长开却永远也见不到了?为什么它一定要一直在那里发呆,而偏偏不能把你身上的某一部分给清理掉呢?有时候总觉得自己无所不能但是这一切都是借口。

那么为什么呢?因为你的思想是被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所以呀!做一个有思想有血有肉的人总是会出现一些比较奇特的想法和行为。

……但即使那些并没有超出我们的预期,也没有出现在现实生活中,而仅仅代表着它那不属于我们自己。

”——这就是生活之道。

”这句话告诉我们人生其实很简单。

所以我觉得用文字来解释这些问题很好!我就用我多年做事情的经验给你讲讲吧!”这里给了一个启发(在接下来介绍其中一节):每个人都拥有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这个能力不只是体现在生活上而且应该表现为工作方面,而这样一种能力我们也应该在生活中时刻被看到和重视它而不是被动被满足自己对外界的需求(虽然说这样很重要)并且知道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些情况都没有出现,只是有一点点微不足道。

”于是才得到了生活!”“人生哲学与思想道德修养都有一定关联吗?”其实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内容啊!现在我们还没有学过什么大道理,而是要在今后有机会和有志于学习以后去实践!而且要一直不断地去把它发挥出来,当它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人生也会变得更好!所以我想告诉大家,你在学习的时候会觉得很累其实这就是生活啊!那么怎么样才能实现人生价值呢?!”“我要成为一位有思想有11、在不违背客观事实和规律的前提下,拥有自我判断的能力不被外部环境影响的人,在社会中拥有选择所需的能力2、让自己去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能有一个自己的想法3、具有很强的分析和处理事物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有自己的目标与规划然后坚定地朝着目标前进,即使有困难也会去克服它!而不是逃避。

第七讲 中国传统文化的人生智慧20121228

第七讲 中国传统文化的人生智慧20121228
“八年之中,九合诸候,如乐之和,无所不谐。”诸 子百家争论不休,但对“和谐”都心向往之。从孔子 的“和为贵”、“和而不同”,
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七点 二十九分。
关于“和”
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皇宫故宫的核心建筑三 大殿的名称,集中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 的和谐思想。
太和殿:天地祥瑞,喻人与自然和谐; 中和殿:中庸平和,喻人世和谐; 保和殿:心态和顺,安适,喻人的身心和
追求。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七点 二十九分。
曾国藩
圣人有所言,有所不言。积善余庆,其所言者也;万事 由命不由人,其所不言者也。礼乐、政刑、仁义、忠信 ,其所言者也;虚无、清静、无为、自化,其所不言者 也。吾人当以不言者为体,以所言者为用;以不言者存 诸心,以所言者勉诸身。以庄子之道自怡,以荀子之道 自克,其庶为闻道之君子乎!--(《曾国藩全集"日记》)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七点 二十九分。
道家:超世无为
力倡“道法自然”“法天贵真”“回真返朴”。道家
要人们挣脱物之役、情之累、意之染、心之滞,从而
成为至人真人。
人生智慧:身重于物;知足知止。 为君之道:自然之道、无为之道、柔弱之道以及“四不
”之道。
为臣之道:功成身退、天之道。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七点 二十九分。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七点 二十九分。
儒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入世有为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 物” --《周易》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
此之谓不朽。”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
开太平” --张载
“大济苍生” “为民请命” “致君尧舜上再使民风 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题型提交答案说明:
1.单选题及判断题点击圆形按钮进行单项选择,多选题点击勾选框进行多项选择。

2.选择题和判断题:直接点击选项,系统将自动提交答案。

3.未完成考试误操作推出系统后,在考试时间段内可重新进入系统考试。

4.完成考试后点击提交答案按钮,考试结束,不可再次进入系统考试。

5.答题完成后,点击考试页面左侧“未答题”按钮,确认无未答题后再提交答案。

6.未提交答案的试卷在考试时间结束后将强制提交答案。

一、单选 ( 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
1.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出自于()
A.《论语》
B.《老子》
C.《孟子》
D.《道德经》
2.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出自于()
A.《论语》
B.《老子》
C.《孟子》
D.《周易》
3. 司马迁称下列哪位是“三迁皆有荣名”?
A.范蠡
B.孟尝君
C.沈万三
D.孟子
4.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出自于()
A.《论语》
B.《老子》
C.《孟子》
D.《道德经》
二、多选 ( 共 2 小题,总分: 20 分)
1. 李清泉教授指出,和谐人生的四大智慧是()
A.无用之用
B.无欲之欲
C.无心之心
D.无为之为
2. 下列各项表述中正确的有哪些?
A.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是庄子的话。

B.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是孟子的话。

C.“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语自孟子。

D.“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语自老子。

三、判断 ( 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
1. 李清泉教授指出,“无用之用”的启示之一是,既要善于利用长处,又要善于利用短处。

正确
错误
2. 唐棣之华,偏其反而。

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出自《论语》。

正确
错误
3. 绝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诗句的作者是袁世凯。

正确
错误
4. 朱熹曾言,世路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

正确
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